胸痛中心管理制度
胸痛中心的管理制度

(3)相关责任人就出现延误的环节进行解释及情况说明,并分析 和讨论延误的原因。
(4)由医疗总监和行政总监分别对病例进行点评,对本次讨论的 病例进行概括性的总结,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四、培训制度
1、会议时间
胸痛中心质量控制分析会每月召开一次(会 议举行前1周会通知)。
2、地点
暂定急诊科示教室,如有更改将提前通知。
3、要求参加人员
中心心内科医护人员及网络医院心内科代表 必须参加,其他部门人员根据实际讨论病例 是否被涉及而定。
4、会议内容
(1)胸痛中心及网络医院参会人员汇报前一阶段工作,汇报成功 及失败病例。汇报当月医疗质量数据分析结果,包括胸痛急救总 人数、各疾病分类人数、救治成功率、死亡率、STEMI 患者平均Dto-B 时间、FMC-to-B 时间、各项指标达标率、平均住院日、经济 效益指标等。
(3) 对延误或不达标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并对相关 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理。
(4) 通知下一阶段的目标及注意事项。 (5) 制定周期性的培训计划。
三、典型病例分析会制度
胸痛是一组常见但非特异的临床症状,一些 患者胸痛症状明显却没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而一些患者胸痛症状轻微,却可能严重威胁 生命。因此,必须对既往病例经常进行总结, 从成功的病例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运用到 今后的实践中;从失败的病例中,总结教训, 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今后避免失败的方法, 同时警示全员,这是胸痛中心病例分析会的 目的。
(2)讨论本周期内胸痛处理流程,找出工作流程存在 的问题
(3)提出如何解决流程过程中问题,如管理体系中存 在的问题和科间协调,进行工作质量和流程的改进
胸痛中心建设管理制度

胸痛中心建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胸痛中心的设立旨在供应高质量的胸痛急诊服务,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第二条胸痛中心的管理负责人有责任订立并监督实施本制度,确保胸痛中心的正常运行,并不绝完善管理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三条胸痛中心的管理负责人应具备医疗专业知识和管理本领,能够有效协调各个部门和人员,保证胸痛中心的顺利运作。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胸痛中心的全部工作人员,包含医生、护士、技师和行政人员。
第五条胸痛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时应遵守本制度,严格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第二章胸痛中心设立和建设第六条胸痛中心应设立在医院的急诊科或心血管科,并配备相关设备和器械,以满足胸痛急诊诊断和治疗的要求。
第七条胸痛中心的设立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设立前应经过医院行政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第八条胸痛中心应有特地指定的负责人,负责协调胸痛中心的日常工作,包含患者的接诊、诊断和治疗,以及相关的数据统计和报告。
第九条胸痛中心的建设应订立认真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并进行员工培训,确保全部工作人员都能够娴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胸痛中心的工作流程第十条患者到达胸痛中心后,首先由特地的接待人员进行登记和初步询问,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病史。
第十一条登记完成后,患者将被交给专业医生进行认真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医生应严格依照预定的问诊和检查流程进行操作,并准确记录相关信息。
第十二条在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医生应依据临床推断,决议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辅佑襄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肌酶谱等。
第十三条假如需要进一步的辅佑襄助检查,医生应及时布置,并确保检查结果能够及时出具,并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判读。
第十四条医生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订立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和其家属进行认真的解释和沟通,以便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第十五条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应紧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胸痛中心各项制度

胸痛中心各项制度胸痛中心(Chest Pain Center)是专门为心脏疾病患者提供紧急救治和治疗的医疗机构。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胸痛中心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操作流程和医疗流程。
本文将介绍胸痛中心各项制度,包括病人评估制度、急救治疗制度、医疗记录制度和质量监控制度。
一、病人评估制度病人评估制度是胸痛中心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它有助于快速准确地确定病人的病情和风险等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
首先,病人到达胸痛中心后,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和血液检验等。
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将病人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高危组和低危组。
对于ACS高危组病人,胸痛中心应迅速启动急救治疗制度。
二、急救治疗制度急救治疗制度的目标是快速识别心脏病患者、降低心肌损害、缓解症状以及阻止疾病进展。
一旦确认病人属于ACS高危组,胸痛中心应立即启动急救治疗制度。
治疗包括但不限于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以及吗啡等缓解症状的药物治疗,必要时还可以进行血运重建手术。
在急救治疗过程中,胸痛中心需要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作、抢救药物的储备和应急预案的完善。
三、医疗记录制度医疗记录制度是胸痛中心对病人治疗过程进行记录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每位病人的治疗过程和医疗信息都应当被详细记录,并保留在电子病历系统中。
医护人员应及时更新病人信息,包括病情变化、用药情况以及检查结果等。
医疗记录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医生对病人进行科学评估和决策,也能为医院的质控和医疗责任追究提供有力依据。
四、质量监控制度质量监控制度是保证胸痛中心持续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
质量监控制度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
内部质量评估由胸痛中心内部的质控团队进行,包括对医疗过程和结果的监测、审核和分析等。
外部质量评估是通过与其他胸痛中心进行对比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经验,提高自身的医疗标准。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胸痛中心的定义胸痛中心是医院内设立的特地处理胸痛患者的机构,旨在供应高质量的胸痛诊断与治疗服务,并确保患者安全与满意度。
第二条胸痛中心的任务胸痛中心的任务是: 1. 及时识别胸痛患者的病情; 2. 快速进行胸痛患者的初步诊断和治疗; 3. 订立全面的胸痛患者管理计划; 4. 予以胸痛患者全程、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5. 供应胸痛患者的健康宣教,促进病愈。
第三条胸痛中心的管理原则胸痛中心的管理遵从以下原则: 1. 以患者为中心,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2. 高效管理,确保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定时、按质地完成; 3. 优质服务,供应温馨、人性化、专业的医疗护理; 4. 团队合作,形成胸痛中心内外的协同合作机制; 5. 连续改进,不绝提升胸痛诊疗水平。
第二章胸痛中心的组织与职责第四条组织体系胸痛中心由以下部门构成: 1. 门诊部门,负责接待、登记胸痛患者; 2. 检验科室,负责进行胸痛患者体检、试验室检查等; 3. 影像科室,负责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 4. 心内科,负责胸痛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 5. 胸外科,负责胸痛患者的外科手术诊疗;6. 医务管理部门,负责胸痛中心的组织管理与运行监督。
第五条职责分工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如下: 1. 门诊部门:—接待胸痛患者,并进行登记和初步诊疗评估;—布置并引导患者进行必需的检查;—依据医生诊断结果,订立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检验科室:–依据医生的开单,完成胸痛患者的试验室检查;–确保试验室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做好试验室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3.影像科室:–依据医生的开单,完成胸部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CT等;–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解读和记录;–做好影像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4.心内科:–负责胸痛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冠脉造影、心脏介入手术等相关操作;–订立胸痛患者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定期随访。
5.胸外科:–负责胸痛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进行胸腔镜、开胸手术等相关操作;–订立手术方案,并进行术后管理和病愈引导。
胸痛中心 管理制度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一、患者的诊疗流程1. 患者来院登记:患者到达胸痛中心后,首先需要在登记处完成相关手续,包括填写个人基本信息、主诉和病史等资料。
登记处工作人员还需要询问患者是否有疑似心脏疾病的症状,如胸痛、气短、感觉不适等。
2. 心电图检查:患者完成登记后,医护人员将安排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
如果心电图出现异常,医护人员会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计划。
3. 血液检查:在确定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后,医护人员会进行血液检查,包括测量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等生化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4. 评估和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和血液检查等结果,医护人员将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如果需要进一步诊疗,医护人员会及时联系心脏介入科或心脏外科等专科医生进行干预治疗。
5. 治疗和护理: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医护人员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以确保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出院和随访:患者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将安排患者出院,并提醒其注意休息、饮食和药物的正确使用等事项。
此外,医院还会安排定期随访,以跟踪患者的康复情况并预防病情复发。
二、医护人员的职责分工1. 医生:医生是胸痛中心的核心力量,负责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工作。
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2. 护士:护士是胸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患者的护理和康复工作。
护士需要熟悉相关护理知识,具备专业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3. 医技人员:医技人员包括心电图技师、实验室技师和放射技师等,负责患者的相关检查和治疗工作。
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力,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4. 行政人员:行政人员包括医院的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等,负责协调胸痛中心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一、胸痛中心会诊制度急诊胸痛患者到门急诊后,首诊医生若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不清、以及病情危重需要会诊者,应及时申请会诊。
一、心血管科内科会诊由经治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电图表现,疑为心肌梗死或不能明确诊断,需要心血管内科医师会诊时,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急会诊。
心血管内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在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二、重症医学科会诊对于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请重症医学科医师急会诊,详细记录病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重症医学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并在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三、其他相关科室会诊在对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不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请呼吸科、胸外科、消化科、皮肤科等其它相关学科时,及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应邀会诊科室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后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上述各项会诊,均应由申请会诊医师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详尽病史及诊治经过,并全程陪同,做好会诊记录。
应邀会诊医师要深入了解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会诊意见。
申请会诊医师认真实施会诊意见。
二、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为贯切“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保证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规范、有效,特制定珲春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
1、时钟统一由卫星时间确定。
2、时钟统一由专人定期校对,由信息科负责,每2周校对一次,并有校对记录。
3、胸痛中心的总监每月对时钟统一进行监督检查,并进行总结、反馈。
4、时钟统一的校对人员绩效考评与检查结果挂钩。
三、胸痛中心培训制度胸痛中心要想建立高效的救治体系,其相关部门对胸痛中心的工作细则、体系、流程等必须完全了解,因此胸痛中心所涉及的各部门人员必须经过反复的教育及培训,知晓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运作机制,明确自身的职责,这样才能整个胸痛中心正常运行,促使胸痛中心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区域性协同救治水平的目的。
胸痛中心工作室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胸痛中心工作室的管理,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胸痛中心工作室的所有人员及活动。
第三条胸痛中心工作室以患者为中心,以挽救生命为目标,以规范诊疗流程为核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重点,为胸痛患者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胸痛中心工作室设立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
第五条胸痛中心工作室下设以下几个部门:1. 临床诊疗部:负责胸痛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2. 行政管理部:负责工作室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3. 技术支持部:负责工作室的设备维护、技术更新和培训工作;4. 质量控制部:负责工作室的医疗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工作;5. 教育培训部:负责工作室的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1. 临床诊疗部:(1)负责胸痛患者的接诊、诊断、治疗和康复;(2)制定和实施胸痛患者的诊疗规范和流程;(3)开展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4)负责病例的记录、整理和归档。
2. 行政管理部:(1)负责工作室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2)制定和执行工作室的工作计划和预算;(3)负责工作室的物资采购、设备管理和财务工作;(4)负责工作室的对外联络和接待工作。
3. 技术支持部:(1)负责工作室的设备维护、技术更新和培训工作;(2)确保工作室的设备正常运行,保障医疗工作顺利进行;(3)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推广工作;(4)负责工作室的信息化建设。
4. 质量控制部:(1)负责工作室的医疗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工作;(2)制定和实施医疗质量控制指标;(3)对医疗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4)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跟踪落实。
5. 教育培训部:(1)负责工作室的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工作;(2)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3)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4)负责工作室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胸痛中心的管理制度

胸痛中心的管理制度一、胸痛中心的组织结构胸痛中心的组织结构是整个医疗机构的基础,决定了胸痛中心的管理效率和医疗质量。
一般来说,胸痛中心由专家顾问、主任医师、护士长、医师、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组成。
1. 专家顾问:负责指导和监督胸痛中心的运作,提供专业意见和培训。
2. 主任医师:负责胸痛中心的日常管理,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3. 护士长:负责护士团队的管理和培训,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医师:承担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5. 护士:负责护理工作,包括入院评估、监测患者病情、协助医师治疗等。
在胸痛中心的组织结构中,各个岗位的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胸痛患者提供全面、连续和专业的医疗服务。
二、胸痛中心的管理制度1. 值班制度:胸痛中心应建立24小时轮班值班制度,确保任何时候都有医师和护士在岗,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治。
2. 急诊诊疗流程:建立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诊疗通道,确保患者在到达胸痛中心后能够立即接受评估和治疗。
3. 病史记录:对每位胸痛患者建立详细的病史档案,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药物过敏史等,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 医疗质控:建立医疗质控委员会,定期对胸痛中心的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5. 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安全使用,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6. 职业培训: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7. 患者教育:为胸痛患者提供相关健康知识,指导患者正确管理疾病,预防病情恶化。
8. 紧急情况处理:建立应急预案,规范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确保胸痛中心能够做到万无一失。
三、胸痛中心的质量控制胸痛中心的质量控制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
1. 内部质量控制:胸痛中心应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包括定期开展质量审核、病例讨论、病例反馈等活动,发现和解决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
一、胸痛中心会诊制度诊断急诊胸痛患者到门急诊后,首诊医生若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清、以及病情危重需要会诊者,应及时申请会诊。
一、心血管科内科会诊疑为心肌梗死或不能明确由经治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电图表现,诊断,需要心血管内科医师会诊时,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急会分钟内到位会诊,在10诊。
心血管内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二、重症医学科会诊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对于病情危重,请重症医学科医师急会诊,详细记录病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分钟内到位并在10重症医学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处理。
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三、其他相关科室会诊在对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不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请呼吸消化科、皮肤科等其它相关学科时,及时请相应科室会科科、胸外、
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10诊。
应邀会诊科室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后写会诊记录。
上述各项会诊,均应由申请会诊医师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详尽病史及诊治经过,并全程陪同,做好会诊记录。
应邀会诊医师要深入了解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会诊意见。
申请会诊医师认真实施会诊意见。
度管理制中心时钟统一痛二、胸为贯切“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保证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规范、有效,特制定珲春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
、时钟统一由卫星时间确定。
1周校对一次,并有校2、时钟统一由专人定期校对,由信息科负责,每2对记录。
并进行总结、反胸痛中心的总监每月对时钟统一进行监督检查,3、馈。
、时钟统一的校对人员绩效考评与检查结果挂钩。
4三、胸痛中心培训制度胸痛中心要想建立高效的救治体系,其相关部门对胸痛中心的流程等必须完全了解,因此胸痛中心所涉及的各部工作细则、体系、知晓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运作门人员必须经过反复的教育及培训,
机制,明确自身的职责,这样才能整个胸痛中心正常运行,促使胸痛中心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区域性协同救治水平的目的。
(一)培训形式集中授课1.
技能操作2.
3.现场实践远程教育
4. 继续教育
5. 宣讲
6. 会议
7. (二)培训内容:胸痛中心的概念和运行流程1.
胸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疗指南3.
肺动脉栓塞的诊疗指南4. 主动脉夹层的诊疗指南5. 心肺复苏
流程6.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CTA7. 心电图基础8. 实时监护系统的使
用9.
共同的工作方案和流程10.四、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
提高疾病诊疗救治水为进一步优化胸痛中心工作制度及流程,
现制定以定期对阶段运行状况进行总结,平和持续改进工作质量,下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
个月进行一次(如有变化另行61、会议时间:胸痛中心联合例会每通知)。
2、会议地点:另行通知、参加人员:胸痛中心委员会领导和成员、相关协作科室代表、3领导或代表、心内科相关医护人员、急诊医学科相关医护人员、120。
协作医院领导或主要成员(具体参加人员根据会议主要议题通知) 4、每次会议应有主要议题。
总结并上秘书于会议前一天对近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同时交行政和医疗总监,由行政和医疗总监商讨决定本次会议议题,将商讨议题发至各委员。
主要议题如:①总结本阶段急性胸痛病例就诊和治疗情况和转归;②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
③各科室协作间存在的问题;④工作质量改进;⑤相关流程优化和更改;⑥胸痛中心培训情况;⑦典型病例分析等。
、每次联合例会应有完备的会议纪要,相关资料应由医务处完好保5存。
五、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制度质量分析会是胸痛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是通过对胸痛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心运行过程中的阶段性数据分析,肯定取得的成绩,珲春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制定质
量分析会并制定改进的措施。
为此,的相应制度。
3月一次。
会议时间:胸痛中心工作会议每1.
会议地点:另行通知 2.
协调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胸痛中心技术总监、3. 参加人员:急诊科和心内科相关医护人急救医疗体系、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员、胸痛中心的质量控制和数据管理人员。
质量分析会讨论内容:4.
)讨论本季度急性胸痛病例救治情况,如胸痛急救总人数、各疾1(病分类人数、救治成功率、死亡率等。
时间、各类指D-to-B患者的平均时间、FMC-to-BSTEMI2()总结标达标率、平均住院日、经济效益指标等。
(3)存在的问题进行奖惩。
六、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典型病例分析会是提高胸痛中心工作质量的最有效的工作形式再将存在问题的典型病例挑选之一。
在质量分析会中发现宏观问题,将所有与执行胸痛中心的流程相关的人员集中出来作为剖析的对象,一些患进行讨论和分析。
胸痛是一组常见而但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者胸痛症状明显却没有特殊的临床意义,而一些患者临床症状轻微,却可能严重威胁生命。
因此,必须对既往病例进行总结,对成功的病例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运用的今后的实践中,从失败的病例中,总同时警示全院。
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今后避免失败的方法,结教训,珲春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为病这是胸痛中心病例分析会的目的。
为此,例分析会制定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
会
议内容个月一次)1.会议时间:与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一起举行(3 2.会议地点:另行通知.参加人员:胸痛中心总监、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协调员、3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急救医疗体系、急诊科和心内科相关医护人员、胸痛中心的质量控制和数据管理人员等。
4.病例分析会流程:1()会议由胸痛中心总监支持
(2)由医疗总监汇报当月医疗质量数据分析结果,包括胸痛急救总人数,各疾病分类人数,急救成功率、死亡率、STEMI患者平均D-toB 时间、FMC-to-B时间、各项指标达标率、平均住院日,经济效益指标等。
(3)典型病例介绍:由指定医生介绍典型病例的诊疗过程和相关客观资料,最后展示时间轴。
(4)相关责任人就时间轴的延误环节进行解释和说明,共同分析、讨论延误的原因是属于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因素所致。
(5)病例小结
(6)总结:对本阶段的典型病例进行概括性归纳,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并对胸痛中心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七、流程改进制度
1.、以通过多学科(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和影像学科等)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
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为目的,制定相关工作流程图。
2、胸痛中心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确立关键性效率指标和预后指
标的近期奋斗目标值,原则上应每年修改一次奋斗目标值以体现持续改进的效果。
甚至全院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急诊科、心内科等胸痛中心工作人员,3为来作,挑选若发现流程有问题,尤其存在救治延误或决策错误的典型病例出论会,将所有与执行流程相关的人员例病讨析会、典型量织对剖析的象,组召开质分已达到改并落实整改,重新培训,集中进行讨论和分析,重新制定流程,进效果。
4、及时记录流程图的改进情况,及时更新、培训。
ACS患者救治的效率指标和预后指标。
、胸痛中心通过流程改进改善5
珲春市人民医院日月年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