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光环境的测量与分析室内照度实验报告
教室光学设计分析报告

室内光环境分析报告一、教室概述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离不开各种室内环境,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是衡量现代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光环境的设计实际是要形成一个良好的,使人舒适的,满足人们的心理、生理需求的照明环境。
它是影响人类行为的最直接因素。
作为保证人类日常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另一个基本条件,光环境的优劣也是评价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室内光环境的设计:是利用灯饰的艺术语言或自然光的照明对室内环境的描写和刻画,创造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空间。
此次我选择的室内光学分析对象是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10教109教室。
建筑面积约75.6平方米,灯具布置如图。
二、标准人工照明、自然采光在进行室内照明的组织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光照环境质量因素。
合理控制光照度,使工作面照度达到规定的要求,避免光线过强和照度不足两个极端。
2、安全因素。
在技术上给予充分考虑,避免发生触电和火灾事故。
3、室内心理因素。
灯具的布置、颜色等与室内装修相互协调,室内空间布局,家具陈设与照明系统相互融合,同时考虑照明效果对视觉工作者造成的心理反应以及在构图、色彩、空间感、明暗、动静以及方向性等方面是否达到视觉上的满意、舒适和愉悦。
4、经济管理因素。
考虑照明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以及是否符合照明节能的要求和规定,考虑设备系统管理维护的便利性,以保证照明系统正常高效运行。
5、眩光控制:教室内的眩光包括直接眩光、反射眩光和光幕眩光等三类。
当学生视野内出现高亮度,会产生直接眩光,降低视度。
所以在光源外都应装上灯罩,且要有一定的保护角。
反射眩光主要来自墨漆黑板和某些光滑的深色油漆课桌表面。
光幕反射主要来自光滑的有光纸面,故应尽可能减少使用有光纸和闪光墨水。
6、照度均匀度:主要求保证课桌面和黑板面照度的均匀度不低于0.7。
7、阴影:如果学生的视看对象,如课桌、黑板上有阴影,势必影响视度,可以通过增加光的入射方向,以及增加扩散光在总照度中的比例来减弱阴影。
测量室内光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2. 掌握光度计的使用技巧和操作规范。
3.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光源的亮度、照度和光通量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度测量是研究光强度及其分布的科学。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基本概念:- 亮度(Luminance):光源表面单位面积在某一方向上的发光强度。
- 照度(Illuminance):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光通量。
- 光通量(Luminous Flux):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能量。
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光度计测量不同光源的亮度、照度和光通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度计2. 标准光源3. 照度计4. 光通量计5. 秒表6.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1)检查光度计、照度计和光通量计是否正常工作。
(2)熟悉光度计、照度计和光通量计的操作方法。
(3)准备好实验记录表。
2. 实验测量(1)测量标准光源的亮度、照度和光通量。
(2)改变光源的距离,重复测量不同距离下的亮度、照度和光通量。
(3)改变光源的角度,重复测量不同角度下的亮度、照度和光通量。
(4)比较不同光源的亮度、照度和光通量。
3. 数据处理(1)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2)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绘制实验数据曲线,分析不同因素对亮度、照度和光通量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亮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源距离的增加,亮度逐渐降低。
当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亮度基本保持不变。
这与光度学中的平方反比定律相符。
2. 照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源距离的增加,照度逐渐降低。
当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照度基本保持不变。
这与照度学中的线性定律相符。
3. 光通量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光通量与光源亮度成正比。
当光源亮度增加时,光通量也随之增加。
六、实验结论1. 光度测量是研究光强度及其分布的科学,对于照明、光学仪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光学实验报告室内采光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实验报告室内采光的重要性;2. 分析光学实验报告室内采光的特点;3. 探讨提高光学实验报告室内采光效果的措施。
二、实验背景光学实验报告室是进行光学实验的重要场所,室内采光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者的舒适度以及实验设备的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采光条件可以减少误差,提高实验效果,同时也能保障实验者的身体健康。
三、实验内容1. 光学实验报告室内采光现状调查通过对实验报告室内采光条件的调查,了解室内采光现状,包括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两个方面。
2. 光学实验报告室内采光特点分析(1)自然采光:光学实验报告室的自然采光主要来源于窗户,采光效果受季节、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
在自然采光不足的情况下,需要人工采光补充。
(2)人工采光:光学实验报告室内的人工采光主要包括荧光灯、日光灯等。
人工采光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光效高、寿命长、色温适宜、显色性好等。
3. 提高光学实验报告室内采光效果的措施(1)优化窗户设计:合理设置窗户位置、大小和形状,提高室内采光效果。
同时,考虑室内布局,避免窗户产生光斑。
(2)增加人工照明:在自然采光不足的情况下,合理配置人工照明设备,保证室内光照均匀。
(3)调整照明设备:选用光效高、寿命长、色温适宜、显色性好的照明设备,提高室内光照质量。
(4)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合理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降低能耗,提高室内采光效果。
(5)加强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照明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加强对室内光线的调节,避免产生光污染。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学实验报告室内采光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自然采光不足,人工照明设备分布不均,室内光照质量有待提高。
2. 光学实验报告室内采光特点分析表明,自然采光受季节、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人工照明设备在保证室内光照均匀方面存在不足。
3. 提高光学实验报告室内采光效果的措施主要包括优化窗户设计、增加人工照明、调整照明设备、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以及加强维护和管理。
照度实验报告

照度实验报告照度实验报告一、背景作业场所的合理采光与照明,对生产中的效率、卫生和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工作场所设计中的重要项目,无论是天然采光还是人工照明,其主要目的都是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必需的视觉条件。
适当的照度设计应遵循工效学的原则,使照度设置达到保证物体的轮廓立体视觉,有利于辨认物体的高低,深浅,前后远近及相对位置,有利于眼睛的辨色能力,有利于大视野,降低疲劳、减少错误和工伤事故的发生。
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主体视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但照度值提高到使人产生眩光时,会降低工作效率。
此外,利用照明设计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根据场所功能的需求,可使光环境对人产生兴奋或抑制的作用。
在绿色照明理念的指导下,人工照明应考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二、实验目的正确熟悉和使用照度计,采集光环境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来判断光环境的照度是否合理,假如不合理则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三、实验场所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二楼大厅自习室(室外)四、实验要求1、照度采集2、对自习室的照度情况进行分析3、分析光照度合理性,并提出改善措施五、分析1、主观分析(1)、主观评价调查数据(2)、主观评价结果分析 a、计算每个项目的评分s(n): s(n)= 式中,s(n)为第n个项目的评分p(m)为第m个状态的分值,其中,p(1)=0,p(2)=10,p(3)=50,p(4)=100, v(n,m)为第n个评价项目的第m个状态所得的票数。
所以:s(1)= s(2)= s(3)= s(4)= s(5)=s(6)==16.4 =10.8 =12.4 =12.6 =12.4 =12.6 s(7)= s(8)= s(9)= s(10)= b、计算总的光环境指数 s s= =9.2=8.2=9.4=10式中,w(n)为第n个评价项目权值,设其权值均为1 所以: s=11.4 为了便于分析和确定评价结果,本方法将光环境质量按光环境的指数范围分为四个质量等级,其质量等级的划分及其含意如下表所示: 因为10<11.4<=50所以根据上表的结论,本实验的光环境质量等级为3,含义是:问题较大2、客观分析(照度数据采集及分析)(1)、照度采集现场在进行照度值测量的时间点上我们选择了一个晴朗的下午2点~3点之间,光照十分充足,因为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就没有对阴天和晚上进行测量和分析。
学校教室照明调研报告

学校教室照明调研报告学校教室照明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目前,学校教室照明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健康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存在一些教室照明问题,如灯光亮度、照明质量和照明方式等方面都面临一定的挑战。
因此,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保障学生的健康,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学校教室照明的实际情况。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给学生、教师和维修人员发放问卷,了解照明设施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几个教室的照明设施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灯光状况及其对学习环境的影响。
三、调研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学生对教室照明普遍不满意,认为亮度不足,影响了学习效果。
近半数学生表示眼睛容易疲劳。
2. 部分教师表示灯光亮度不均匀,教学过程中反射折射现象严重,影响了板书效果。
3. 维修人员认为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寿命短,易损坏,维修难度大,增加了维护成本。
4. 学生、教师和维修人员对节能型灯具和智能照明系统的认知度较低。
四、建议改进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更新灯具:将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逐步替换为节能型灯具,如LED灯。
LED灯具亮度高、寿命长、易于维护,能够有效改善教室照明效果。
2. 应用智能照明系统:引入智能照明系统,通过感应器和控制器智能调节灯光亮度,以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实现定时控制和节能模式,进一步提高照明质量和节能效果。
3. 提高照明质量:对教室内的灯光亮度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光照均匀且柔和。
减少反射折射现象,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4. 加强教育宣传: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相关照明知识的培训,并通过宣传栏、班会等方式提高大家对节能型灯具和智能照明系统的认知度,增强使用意识和正确使用能力。
五、总结本次调研表明学校教室照明问题的存在,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改善学校教室照明环境,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健康问题,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照度检测报告

照度检测报告照度检测是一项用以测量环境中光线强度的技术。
光线照射的强弱对于人类的视觉体验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中,适宜的照度水平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改善学习效果、保护视力健康。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多个场所的照度检测,分析不同环境下的照度变化和影响。
一、办公场所照度检测在办公室环境中,合理的照度水平对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健康至关重要。
经过测试,我们发现,一般办公室的照度范围在300到800勒克斯之间,这个范围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照度水平。
过低的照度容易引起员工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而过高的照度则可能导致眼睛不适和视力受损。
因此,在办公室中,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光源,适时调节窗帘和人工照明,以保持适宜的照度水平。
二、学习环境照度检测学习场所的合适照度水平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多次检测,我们发现,教室的照度应该控制在300到500勒克斯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照度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高照度容易造成眼睛疲劳,而低照度则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效果下降。
在设计和改善教室照明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光线,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三、商业场所照度检测商业场所,如购物中心、超市、商场等,是人们进行购物和娱乐的场所。
适宜的照度水平能够营造舒适的氛围,吸引顾客并提升购物体验。
根据我们的检测结果,商业场所的照度范围应保持在200到1000勒克斯之间。
过低的照度可能导致顾客视觉不适和产品展示效果不佳,而过高的照度则会给顾客带来视觉疲劳。
因此,商业场所的照明应该充分考虑到顾客的需求和购物体验,创造一个舒适、明亮且吸引人的环境。
四、医疗场所照度检测在医疗场所中,适宜的照度水平对于医生和患者的工作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过测试,我们发现,手术室和检查室的照度水平应控制在500到1000勒克斯之间,而病房和诊室的照度应该在150到300勒克斯之间。
过低的照度可能影响医生的操作和患者的安全,而过高的照度则可能造成视觉不适和病人的不适感。
学校教室照明调研报告范文

学校教室照明调研报告范文学校教室照明调研报告一、引言照明是学校教室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目前我校教室的照明情况并不理想,为了改善照明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进行了教室照明调研,本报告将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学校内四个不同类型的教室进行了照明调研。
调研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参观和观察:我们通过亲自前往教室,观察照明设施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以及照明效果。
同时,我们还对教室内的光线明亮程度和均匀性进行了评估。
2. 问卷调查:为了获得更多学生的反馈,我们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涉及学生对教室照明的满意度、对照明影响学习效果的认知等。
3. 参访其他学校:为了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我们还参访了其他学校,了解他们在教室照明上的做法和效果。
三、调研结果1. 照明设施种类和数量经过观察和统计,我们发现学校教室的照明设施种类不够多样化,主要以荧光灯和台灯为主,缺乏灯光的层次感和变化。
而且荧光灯的数量也不足够,导致一些角落比较暗。
2. 照明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和评估,我们发现现有照明设施的光线明亮程度和均匀性较差。
一方面,光线不够明亮会导致学生视力疲劳,影响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光线不够均匀会造成一些区域的阴暗,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困难。
3. 学生反馈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教室的照明情况不满意。
他们普遍认为光线不够明亮,有时会看不清黑板上的内容,影响学习效果。
同时,一些学生还反映教室的灯光刺眼,使得注意力不集中。
四、改进方案1. 增加照明设施种类和数量针对目前教室照明设施单一的问题,我们建议增加照明设施的种类和数量,以增加教室光线的层次感和变化。
可以考虑添加吊灯、壁灯等不同类型的灯具,使得教室整体光线更加柔和均匀。
2. 改善照明效果为了提高光线明亮程度和均匀性,我们建议更换现有的荧光灯。
可以选择亮度更高、能耗更低的LED灯作为替代品,增加光线的亮度。
室内光照强度的测量与分析

49.6
饭堂
53.4
经度
110°20′
无
315
935
671
52
139
1715
1021
102
52
555.8
经度
21°16′
有
154
197
1353
1765
219
132
543
827
449
626.6
图1-1实验室内环境光照强度的测量与分析
图1-2教室室内环境光照强度的测量与分析
图1-3宿舍室内环境光照强度的测量与分析
图1-4饭堂室内环境光照强度的测量与分析
注:宿舍、饭堂、教室、实验室标准值分别参照【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中的居住建筑照明标准的卧室、旅馆建筑照明标准值的中餐厅、学校建筑照明标准值中的教室、实验室
122
130
99
156
262
141
150.4
经度
21°16′
有
282
255
176
190
243
689
1019
256
262
374.6
宿舍
38.3
经度
21°16′
无
86.2
14.7
12.2
18.6
16.6
24.9
9
11.8
25.4
24.4
经度
110°20′
有
44.7
49
35.5
36.7
26
93
45.7
73.5
室内外环境光照强度的测量与分析数据表
环境
海拔
经度纬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照度计的使用,了解室内照明设施形成的照度水平
2、通过实验评价室内光环境
3、通过测量了解改善室内照度水平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
1、照度是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符号为E。
若照射到表面一点面元上的光通量为dø,该面元的面积为dA(m²),则有:
E=dø/dA
照度单位是勒克斯(lux,lx)。
1lx等于1lm的光通量均匀分在1m²表面上所产生的照度,即1lx=1lm/m²。
2、人眼对外界环境明亮差异的知觉,取决于外界景物的亮度。
但是,规定适当的亮度水平相当复杂,因为它涉及各种物体不同的反射特性。
所以,实践中还是以照度水平作为照明的数量指标。
3、适宜的照度应当是在具体工作条件下,大多数人都感觉比较满意而且保证工作效率和精度均较高的照度值。
随着照度的增加,感到满意的人数百分比也在增加,最大值处约在1500~3000lx之间。
4、任何照明装置获得的照度,在使用过程中都会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灯的光通量衰减,灯、灯具和室内表面污染造成的。
5、照度分布应满足一定的均匀性。
视场中各点照度相差悬殊时,瞳孔就经常改变大小以适应环境,引起视觉疲劳。
6、光电池是把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光电元件。
当光线射到硒光电池表面时,入射光透过金属薄膜4到达半导体硒层2和金属薄膜4的分界面上,在界面上产生光电效应。
产生的光生电流的大小与光电池受光表面上的照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这时如果接上外电路,就会有电流通过,电流值从以勒克斯(Lx)为刻度的微安表上指示出来。
光电流的大小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弱。
照度计有变档装置,因此可以测高照度,也可以测低照度。
三、实验器材
照度计五台卷尺照度计型号:TES-1330A 测量范围:
0.01lux~20000lux(勒克斯)
四、实验步骤
1、测量教室、门窗的尺寸和灯、桌子的净高。
绘出教室平面图,选择好10个测点位置,并在图中标记出。
2、检查实验仪器,并测出此时室外光照强度为109000lx。
3
4
5、取下电池,将实验器材整理好。
五、教室平面图
六、实验数据
七、数据分析
邢庆伟
观测所有数据,发现10号测点的光照强度只有在工况Ⅱ、Ⅴ、Ⅵ时才满足要求,而由于10号测点位于讲台位置,投影仪前又不能有太大的光照强度,所以以上两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为了平衡这个矛盾,我们可以在讲台上设置类似于台灯的照明装置,这样既可以满足老师看课本的光照强度,也可以避免因投影仪前光照强度太大而对学生造成影响。
将各个工况的不同测点的照度值进行对比,会发现某些点的照度值很大而某些点的照度值很小甚至达不到要求。
在人工照明中我们可以降低灯的高度(即缩小桌面与灯的距离)和提高灯的功率来提高照度值使它满足学生的需求。
但是考虑到教室后边有台阶,降低灯的高度会有安全隐患,所以这个方法只适用于教室前边,那么就要提高照明灯的功率,而提高灯的功率又会增加能耗。
所以要综合
考虑,在节能并且安全的基础上找一个平衡的方案,比如调整窗的大小。
将表1、2、3、4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晴天的自然光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所需的光照强度。
而人工照明中,只开一半的灯只有部分测点可以满足学生所需的光照强度,当灯全部开时,教室所有测点均能满足光照强度要求。
所以如果是晴朗的白天,可以关闭人工照明设施而使用自然光照明,可节约一定的电能。
将表2、3、4、5、6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只用人工照明时,开一半的灯1、
2、3、7、8、9、10测点是无法满足光照强度要求的,而只有自然光时,1、2、
3、10测点的光照强度只能勉强满足要求,所以采用表5中自然光加一半的人工照明则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同时发现自然光加一半的照明就已经远超过标准值了,所以这个方法比较适用于阴天。
当室外光照轻度极小时,可采用自然光加全部人工照明的方法。
赵俊楠
由第一组实验数据和第二组的实验数据对比可知:在全部的灯和窗帘关上时,教室里面各处的光照强度都比较弱,光照大概只有5到30lx左右。
考虑到位置点1靠近门的地方,门间会有一定大小的细缝,所以在此点的光照会相对大一点。
在靠近南方窗户处地点的光照强度相对教室北面的强度稍微大一些,可见阳光能透过窗帘或者是窗帘未能完全遮住窗户,但总体的光照强度还是较小,不适合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和工作。
当把教室里的窗户全部打开时,教室里的光照强度明显增强,即使在教室里的北面也达到了200lx以上,在教室中间的照度有500lx左右,在靠近窗户的位置光照有上千,从教室里的北面到南面照度逐渐增强,在靠近教室南面窗户的几个点测得的照度最强,一般人在这种环境下是可以进行工作和学习的。
所以在晴朗的白天,在教室里学习时,我们只要打开窗帘而不用打开等就可以,这样我们就可以尽我们的力量节约能源。
黄梅玉
1.理论上来说,表1情况下,整个教室光照强度应相差无几;造成表1测量数据原因是窗帘和门关闭时,留有缝隙,使得部分光进入了教室。
2.分析整体数据看出,在天气晴朗情况下,自然光源的光照强度很大,容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人造光源会消耗电能,应尽可能多的使用自然光源,节约能源。
但由表2表5数据知,光照强度超过一千时,光照过强,需要拉上窗帘遮蔽,否则会影响学习环境。
3.根据表3的第9组数据得知,因为9号测点在第4排灯下,所以光照强度大,因此,光照强度大小与距离光源的距离有关。
建议教室的电灯高度和位置分布应更加考虑学习的光照需要,满足学生需求。
4.由整体数据得知,由于外界自热光源影响,窗户边光照强度比远离窗户的光照强度大,远离窗户区即靠近走廊区采光效果不佳。
因此,建议学校建设时多考虑教室宽度的合理性,充分利用自然光源,也能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彭允
1.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在天气晴朗情况下自然光源强度完全可以满足学生阅读需要,所以在自然光源能满足需要的时候应尽可能多的使用自然光源,不仅环保还可以节约能源。
2.根据第9组数据得知,光照强度大小与距离光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光照强度越小;反之越大。
3.由二,四组数据知道,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千以上时,会产生刺眼感觉,给人不舒服的感觉,这时需要拉窗帘遮蔽阳光,以减少太阳的直射,这样既可以防止紫外线,也会保护眼睛,才不会影响学习环境。
4.从数据得知,由于受外界自热光源影响,窗户边光照强度比远离窗户的光照强度大,所以平时大家尽量选择光线好点的地方学习,不仅对眼睛好,同时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杨乐天
第三组的实验环境是人工照明就是把教室的全部窗帘关上,只开全部的灯或者开一三五排的灯。
第四组的实验环境是把灯和窗帘全部打开。
由第三和第四组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关上窗帘打开全部教室的灯的时候,教室里的照度大概都在300lx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是比较适合学习的。
当只开一三五排的灯的时候,只有在二四排处的照度小于200lx。
当把教室里的窗帘全部打开时而且打开全部灯的时候,即使是在教室的北面的照度也在500lx以上,对于我们工作和学习来说是非常充足的。
因此在晴朗的白天,我们在教室学习室只要打开教室的窗帘就行没必要把灯也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