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短歌行》《归园田居》

合集下载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联读课件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联读课件

关于“歌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可配乐歌唱。 “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 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 “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 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文体知识
• 上联:三国三曹三父子 • 下联:一歌一赋一诗书
•横批 : 建安风骨
意境宏大,笔调朗畅 雄健深沉、慷慨悲凉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 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 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 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 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陶渊明
•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田园诗人之祖”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早年: “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 语言清新自然。
诗歌赏析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露》 《薤露》相传是齐国东部的歌谣,为出殡时挽柩人所唱的挽歌。其意 为生命短促,有如薤叶上的露水,瞬间即逝。薤露哀雅伤绝,非后世复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设问开头,先声夺人 朝露:生命短促易逝(比喻) 杜康:酒(借代)
写作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祸连年,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人民饱尝流离的痛苦,面临死亡的威胁,中原地区尤为严重。 那时,人心思治,尽快结束纷争的局面是大势所趋。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 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 进而统一全中国。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 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教学教案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教学教案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教学教案【单元导语】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

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学习本单元,要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教学重点】1、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作品。

2、比较曹操与陶渊明的人生志趣与生命追求,探讨他们人生的不同选择,进而理解两位诗人各自的生命思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回顾初中教材中的两首诗歌: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读一读,同学们是否体悟了诗人处于什么样的生命状态?作出了什么样的人生选择?2、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亦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

但六朝隐士之多,恐为历代之冠。

曹操《龟虽寿》中,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陶渊明《饮酒》则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无名利之念,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

世俗文化以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作为追求目标。

两者皆无可厚非,个人取向不同而已。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教案选粹必修上册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教案选粹必修上册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诗歌的语言风格关于《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学习提示”指出:“这两首诗均为古体诗,但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有很大不同。

前者是四言,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后者是五言,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在高考中,语言风格鉴赏时有涉及,往往和其它考点结合起来,其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要求直接指出其风格特色,一是对诗歌的语言风格进行简要分析。

[必备知识]语言风格的分类及认定一、语言风格的分类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往往给某位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位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种风格。

在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时,还是应当就诗论诗。

1.雄浑壮阔雄浑壮阔指诗歌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

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雄浑壮阔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欣欣向荣的气象。

2.豪放旷达豪放即豪迈奔放,狂放不羁;旷达即通脱豁达,潇洒飘逸。

这类诗(词)的共同特点是想象奇特,气象恢宏,语词宏博。

如李白的诗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想象奇特,用语夸张。

3.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就是指情感浑厚,语带浓郁,语带忧愤,蕴藉深厚,读起来有一种厚重感和沉重感。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

其他诗人的作品也有类似的风格,像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短歌行》《归园田居》课下注释【最新部编版必修一第七课】

《短歌行》《归园田居》课下注释【最新部编版必修一第七课】

第七课《短歌行》《归园田居》课下注释【部编版必修一】《短歌行》①选自《曹操集·诗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诗的题目是汉乐府旧题。

②【对酒当歌】面对着酒与歌,即饮酒听歌。

当,也是“对”的意思。

③【几何】多少。

④【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

这是慨叹人生短暂。

⑤【慨当以慷】即“慷慨”。

这里指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

当以,没有实义。

⑥【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

这里代指酒。

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子,对对方的尊称。

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

衿,衣服的交领。

悠悠,长远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⑧【沉吟】沉思吟味。

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

⑨【呦呦鹿鸣,食野之草。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语出《诗经·小雅·鹿鸣》。

苹,艾蒿。

《鹿鸣》是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⑩【掇】拾取,摘取。

一说同“辍”,停止。

⑪【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⑫【枉用相存】屈驾来访。

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

存,问候、探望。

⑬【契阔谈䜩】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

䜩,同“宴”。

⑭【三匝】三周。

匝,周、圈。

⑮【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里是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厌,满足。

⑯【周公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广纳贤才,正吃饭时,听到门外有士子求见,来不及咽下嘴里的食物,把食物一吐就赶紧去接见。

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吐哺,吐出嘴里的食物。

《归园田居》①选自《陶渊明集笺注》卷二(中华书局2003年版)。

《归园田居》共有五首,这是第一首。

②【适俗】适应世俗。

③【韵】气质,情致。

④【丘山】指山林。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助记、默写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助记、默写

备战2024年高考激情晨读聚沙成塔2024届高三语文晨读23名言运用+《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助记、默写+文言实词、成语积累【名言运用】7.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

(佚名)运用示范:虽然,通往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

但没关系,可以大胆往前走,因为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

只要不放弃,坚持往前走,就一定可以走过曲折坎坷,走向平芜春山。

8.我们都要远行,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

(海子)运用示范:没有人可以一直做孩子,我们迟早会长大,终将远行,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

这样意味着失去,也意味着得到。

人的成长就是这样子,在不断失去和得到后,褪去青涩和稚嫩,变得睿智而成熟。

【背诵助记】25.《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翻译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助记]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翻译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助记]写作者“求才”的用心十分周到。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翻译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助记]写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喜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几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志士之忧与隐士之悠 乱世里不同的人生选择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任务
1、比较两首诗在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的异同, 并填写表格;
2、对比分析,探究曹操和陶渊明不同人生选择背 后的深层原因;
3、把握诗人形象,体悟不同的人生追求,形成对 生命价值的思考。
篇目
内容
意象
意境
形式 手法 语言风格
盛期
辩论,崇尚虚无,空谈哲理
课堂活动——入世与出世的思维碰撞
你更赞同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要求:6分钟,组内人人参与
入世与出世的思维碰撞
入世与出世,魏阙与江湖,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 辅相成的命题。这是不同的人生志趣,但说到底,出世与入世 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 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 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
也是那个时代多数人只能选择的方式,通过仕途建功立业,成 就生命的精彩;一个在深思熟虑多次往返后终于决然离开,同 样保持自我的高洁之身。并非无志之人,也非佛系而为。性格 使然,人生境遇使然。一个是外显,兼济天下;一个是内隐, 独善其身:都是在保持自我的高远志向。
寄语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
奋斗与躺平的现实选择
曹操的忧是进取中的忧,是追梦中的忧。陶渊明的归是努 力后的归,是自由中的归。生逢乱世,他们都彰显了自己的生 命价值,同时也影响、推动了一个时代。他们一直都在做最真 实的自己,做一个有血有肉的追梦者,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 光辉灿烂的人生印记。
两首诗都是有志之人对生命的高歌。一个选择世俗认可的、
恬淡悠然 和谐安宁
比喻 视听 动静 远近 白描 反衬
清新质朴 平淡自然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 诗歌词语的多义性、模糊性。同时在传承中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诗歌版本。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提出疑问、查找资料,可以进一步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在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发展和提升思维能力。
7.撰写文学短评,沉淀固化鉴赏
篇目 《琵琶行》
3.诵读想象,走进诗歌意境
学习古代诗歌时,还要注意诵读。 古代诗歌,由于题材的特点大多音韵 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的节 奏感和音韵美。同时,在反复诵读的 过程中,抓住诗歌的意象,加以想象, 置身诗境,也可以促进对诗歌内容的 理解。
4.鉴赏艺术手法,感受诗歌魅力
篇目 《永遇乐》
艺术手法 用典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前人对诗词的评论,有的着眼于全篇,有的聚焦 于一点,有的侧重主旨,有的侧重手法,阅读前人的评论,可以提升我们 的认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诗人的生命表达。
6.审辩阅读,促进思维发展
篇目 《声声慢》
思考点
1.“晓来风急”还是“晚来风急”? 2.“憔悴损”:是人憔悴还是花憔悴?抑或是人与花俱憔 悴?
短评角度 音乐描写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 和独特的艺术匠心,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诗 歌有了深入思考和理解,可以选择自己感触 最深的一点,用文学短评的形式固化下来, 写作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沉淀思考的过程。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1.寻找诗眼,把握情感基调 2.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情思 3.诵读想象,走进诗歌意境 4.鉴赏艺术手法,感受艺术魅力 5.学习前人评论,加深理解认识 6.审辨阅读,促进思维发展 7.撰写文学短评,沉淀固化鉴赏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 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联读课件精品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联读课件精品

①曹操:生命短暂,求贤不得 ②陶渊明:官场黑暗,世俗束缚。
活动二:殊途——突破生命的困局
①曹操:广求贤才,志在天下。 问:《短歌行》写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 壁之战前。此时的曹操已经一统北方,意气风发、 志得意满,即将挥师南下。但事实确实损兵折将, 元气大伤。结合你对《短歌行》的解读,在形势 更加危急的状况下,思考曹操会不会放弃理想, 甘心作守成之主? 预设答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志在天下, 《短歌行》中的曹操意志坚定,相信他的本性就 是如此,因而绝不会放弃。
2.什么是生命的诗意,老师试着用文字写下它的美。请让我们 一起来读一读。
诗意未必就是诗词歌赋里的青年男女桃红柳绿烟雨蒙蒙情意绵 绵。 生命的诗意可以是如曹操一般年过半百之人意气风发,也可以 是如陶渊明一般落魄潦倒之人重头再来。 它是李白赐金放还后面对天姥山美景生发无限奇思,是杜甫穷 困潦倒登高远眺位卑不敢忘忧国,是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辛弃疾身老沧州心系天山一生 不改北伐之志。 总结:生命的诗意在哪里?在奋斗中的浪漫主义,在坚守中的 乐观主义,在现实中的理想主义。
预设答案:因为他的理想还没有实现,年龄已大,所以 内心非常痛苦。 理想越是宏大,追求越是迫切,来自时间的压迫感就越 强。 如今的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五十三岁理想还未实现, 人生又剩下多少岁月?坚持还是否有意义?这是何等的 残酷。
活动一:围城——直面生命的困境
活动一:围城——直面生命的困境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问:为什么叫做误?是不小心吗?那是什么意思? 预设答案:错误的 问:一个人否定自己行为叫做——自我批判,可是如果否定 掉自己前三十年呢?这意味着什么? 预设答案:这是对自己从小建功立业理想的否定,也是对浪 费的青春岁月的悲痛。这是对官场与现实的厌恶,对前半生 人生理想青春岁月的否定。谁不曾壮志凌云?谁又不曾豪情 万丈?五十三岁,黄粱一梦,何其悲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
《杂诗十二首·其一》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杂诗十二首.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魄力、、、、、、

描绘了农 村生活的 美好,突 出了对田 园生活的 热爱
人生追求:过安宁详和,率性自然的生活
探讨:是时势造就了曹操和陶渊明吗?
示例参考:
《短歌行》
衣服的读书人,一直是我心牵挂的啊!
爱惜人才
的人。
的诗句,意思是 穿着青领 ,从中可看出曹操是一个
《归园田居》
的诗句, 是 ,从中
可看出
是一了曹操和陶渊明吗?
• 阅读两首诗歌的步骤: • 1、《短歌行》和《归园田居》两首诗歌能体现诗人主要情感字词是什么?
• 3、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
《短歌行》
• 对酒当歌,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渴望
人生追求:建功立业
《归园田居》

少 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辞官 归园田
抒发了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以及对 黑暗官场的厌恶 之情。
• 方宅十余亩, 八九间。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本性就热爱山林 ,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 率性自然、清高孤傲 的人。
曹操
• 《蒿里行》
《观沧海》
《龟虽寿》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 曹操是一个胸怀宽广,能关注民间疾苦,有雄心壮志的一位诗 人。
• 陶渊明是一个年轻时有远大志向,性情清高孤傲,不满政治黑 暗,而躬耕于田园,喜欢率性自然平和生活的诗人。
Pk
注意: 1、表达要 有逻辑。 2、要从诗 句中找依据。
• 1、明确村长需具有什么能力: • 如:有博大胸怀,能关爱百姓,为民谋福利;能团结村民;有处理困难的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忧 人才难得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忧 渴望
人才难得
整首诗抒发自 忧人生短暂, 功业未就,人 才难得之忧, 表达了自己思 虑人才,渴望 人才辅助自己 建功立业的愿 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