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

短歌行优秀教案一等奖第 3 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背诵本诗歌。
2、过程与方法: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教学难点: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②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②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卷首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请同学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老师总结,并启发他们去联系:我们学过他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还有《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
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
二、解题1、作者简介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
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他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短歌行》

自主学习:
1、注音。 2、解释词语。
pì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duō
明明如月,y何à时n 可掇? qì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匝,何枝可zā依?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拾取,采取)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问候,怀念)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 讌通“宴”。)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周,圈。)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动词,满足)
曹 操
曹操(155-220)
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 家、文学家。
现存诗歌20余篇,反映动乱的社会、 人民的疾苦,抒发个人理想抱负。代 表作《蒿里行》、《龟虽寿》、《短 歌行》。
1、安定天下的理想。
2、开建安文学之风。
(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 )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 朗读诗歌并体味其深层内涵。 2、 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合作探究:
1、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 哪一个字?
2、找切入点分析诗歌的主要内 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3、这些忧愁是怎么表现 出来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 多。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 绝。
比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 归心。
用典。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 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 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
3、这些忧愁是怎么表现 出来的?
(1)比喻。
(2)用典。
小结: 抒情
言志
忧思 一统天下 精神?
作业:
1、背诵全诗。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句所流露出的曹操的思想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他曾经叱咤风云,几经起落,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无限风光。
作为军事家,官渡之战的辉煌难掩火烧赤壁,华容道败走的凄凉。
作为政治家,面对社会动乱、民生凋敝,他曾吟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千古悲音;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让人看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枭雄姿态。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极度张扬的英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他就是—曹操。
他多重性格,让我们难以给他的品行下一个准确的定论,到底曹公何人?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掀开她神秘面纱的一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短歌行》,走近曹操。
二、作者简介采用简历形式介绍作者主要文学成就,代表作品,诗歌风格。
三、吟咏诗作,整体感知(1)自由诵读张开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思绪回到1800多年前,想象自己就是一代枭雄曹操,入情入境的自由朗读。
(2)比较朗读生朗读,学生评价听录音,感受诗歌情感四、品析诗句,探寻情感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你能否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概括诗人的情感?忧。
竟然是“忧”,这么一个具有豪迈气概,有着赫赫战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忧”?你是从何处探知曹操心理的?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问题探讨:1、诗人为何要感叹人生短暂?此时的曹操已54岁,忧人生短暂,是感慨自己的壮志没有实现,感叹得不到贤士来帮助自己实现统一霸业。
面对短暂的人生,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种积极进取,为国效力的人生态度,曹操面对人生短暂,他想到的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广招贤士,为我所用,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

忧
求贤不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志
一统天下
功业未成
六、艺术手法
借代
杜康:以 发明酒的 人名来代 指酒
《短歌行》 LOGO
比兴
【知识链接】赋 比兴是《诗经 》 的主要三种 表现手法。赋: 平铺直叙,铺陈、 排比。比: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词。 以古比今, 以古证今, 借古抒怀。
LOGO
•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短歌 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 •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比较短 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 愁和苦闷。
一、知人论世:
《短歌行》 LOGO
qiáo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 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的诗歌继承《诗经》、 《辞》、汉乐府的传统,具有 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基本 风格是苍凉悲壮。他的作品集 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 《蒿里行》、《龟虽寿》、 《观沧海》。
三、整体感知
LOGO
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
2、自由诵读诗歌,并说说自己喜欢的诗句。
四、校正字音:
pì
《短歌行》 LOGO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jīn
wèi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yōu shēng duō
三忧 贤才不够
《短歌行》 LOGO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设想】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⑴初步体味(熟悉内容),⑵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⑶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
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步骤】一、简洁导入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
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
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
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朗读全诗三、讨论鉴赏1、讨论分析名句。
古诗词诵读《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古诗词诵读《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短歌行》教案课题短歌行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掌握诗中重要词句的意思和用法;2、反复诵读概括出本诗表达的主题;3、结合本诗的表现手法鉴赏全诗。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概括出本诗表达的主题。
教学难点结合本诗的表现手法鉴赏全诗。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圈点标画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便是曹操的作品。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讲故事,引入新课。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作家作品曹操(155—220)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军事功绩: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政治措施: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了解作者生平,了解《燕歌行》的基本内容。
积累文学常识,提升文化素养。
梳理脉络全诗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前四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J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但并没有软弱消沉,却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第二层(接下来的四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絮语文】2024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写作背景
《三国演义》中记载赤壁
大战前夕曹操横槊赋诗场
景:时操已醉,乃取槊立
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
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 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 布、灭袁术、收袁绍,深 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 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 此时此刻,上有皓月当空, 下有江波荡漾,此情此景, 感慨系之。吾当作歌,汝 等和之。
他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 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其基本风格是“慷慨悲凉”。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 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如: 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 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 写景的《观沧海》,抒情诗《龟虽寿》等,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 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壹 解题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忧功业未就 ⑦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如何写“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抒发了对年华易逝的感 慨。 2.设问,自问自答,突出心中的苦闷。 3.借代,杜康代酒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指代 酒,以美酒来消愁,寄托忧思。
如果你是贤才,那一句话最能打动你,投奔到曹操麾 下呢?为什么?(结合内容与手法作答)
一忧人生短暂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二忧贤才难得 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

短歌行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内容,掌握歌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短歌行》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歌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录音机、黑板、多媒体投影仪等。
2. 材料准备:《短歌行》的歌词、相关资料和图片的复印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回顾一下中国古代诗词的学习,回忆一下他们曾经学习过的古文词曲,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短歌行》。
2. 学习《短歌行》的背景知识(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短歌行》是南朝梁代文学家陈亮创作的一首戏曲。
教师简要讲解该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陈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该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听课文录音(15分钟)教师播放《短歌行》的录音,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朗读歌词,使学生逐渐熟悉歌词的内容和韵律。
4. 分组合作学习(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一段《短歌行》进行分析和讨论。
要求学生从歌词的意义、音韵、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思考,并撰写一份简短的小结。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 小组展示和讨论(15分钟)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进行讨论。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加深他们对《短歌行》的理解和认识。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扬,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了解、欣赏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短歌行》,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诗歌
1、初读诗歌:准、正、圆。 (快速答疑)
2、细读诗歌:找感情色彩最浓厚的字眼。
(重、缓)
(抓关键字,理解情感)
3、精读诗歌:用声音传达情感,品读体会最深刻 的诗句。(深刻中,作者写“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 《声声慢》
有何用意?
起兴手法、化用典故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怎样理解?比喻修辞手法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此句如何理解? 比喻修辞手法
小组讨论: 1、作者具体“忧”什么? 2、文中哪些句子写“忧”,妙在哪里?请深入分析。
❖ 一忧: 人生苦短 ❖ 二忧: 贤才难求 ❖ 三忧: 功业未就
❖ 教学目标:
❖ 反复诵读全诗,层层深入理解 诗歌的思想感情。
❖ 学会品读诗歌,用声音传达情 感。
易
作
为 文 学 家 的 曹
阎英大 王雄家
中
脾气风 气派范
天
菩儿小 评
操 , 是 无 可
萨女人 心情嘴
价
肠怀脸 曹
争 议
操
的
曹操诗词名句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曹操“忧”之长 曹操“忧”之多 曹操“忧”之重 曹操“忧”之广
品读诗歌
1、初读诗歌:准、正、圆。
2、细读诗歌:找感情色彩最浓厚的字眼。 (重、缓)
例如:喜、怒、哀、乐、悲、恐、惊等。
3、精读诗歌:声音传达出情感,读出最喜欢的 诗句。
诵读:用声音传达情感,读出下面的诗句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 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