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总结
数据见证发展 奋进铸就辉煌——平安县建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术, 大力 发展 生态高 效特 色农 业 , 促 进 达 3 7 %, 比2 0 0 0年 提 高 了 l 5个 百 分
了农 业产 业 化进 程 , 农、 林、 牧、 渔全 面 点 , 比2 0 0 5年 提 高 1 2个 百 分 点, 比 发展, 农 业 经济 呈现 出 了总量增 加 、 结 2 0 1 0年提高 9个 百分 点。
《 青 海 统计 》 2 O 1 3年 第 5期
平安县 自 1 9 7 9年 建 县 以来 , 全 县 特色 , 充 分发 挥 自身 优势 , 科 学谋 划发
人 民在历 届 党 委 、 政府 的领 导下 , 励 精 展 , 经济 增速 逐期 加 快 , 经济 总 量 快速
图治 、 奋发 图强 、 攻坚 克难 , 在 改革 发展 扩 张。特别是 步入 “ 十二五” 以来 , 积极 努力破 解 经 济发 展难 题 , 大 中谱 写 了一首首激 昂奋 进 的壮 丽诗 篇 , 抢抓 机 遇 ,
I 亿元 )
建 县 以来 , 平 安 县 因地 制 宜 , 突出 期
19 8S i 988 19 91
1 994
生 9 97 2 000 2oO 3 2O O6 2 009 2o12
1 9 8 0—1 9 9 0年 , 地 区生产 总值年 均 到 1 0 . 2 4亿元 ; 2 0 0 9年超过 2 O亿元 , 达
一
m
一
口 赣漪 国 骑 口
《 青海统计》 2 O 1 3年 第 5期
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 了基础 , 也标 志着 和 引 擎, 不 断调整 工 业结 构 和布 局 , 加 平安县 经济 社会 发 展进 入 了一个 新 阶 快国有企 业 改革 , 加速 企 业破 产重 组 ,
年度总结工作综述(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一年又即将过去。
在这一年中,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行各业都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此,对本年度的工作进行总结,旨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为我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政治领域1. 全面深化改革过去一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
同时,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
2. 民主法治建设过去一年,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新成果。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立法工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同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3. 党风廉政建设过去一年,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二、经济领域1.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过去一年,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达到6.6%,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结构持续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占比逐年提高,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
3.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完善过去一年,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完善。
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合作。
进一步降低关税,扩大进口,优化进出口结构。
深化自贸区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三、文化领域1.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过去一年,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电影展映、图书出版等。
同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龙州县口岸经济综述

龙州口岸经济阔步前进龙州县位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184公里,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1个——水口口岸,国家二类口岸1个——科甲口岸以及水口、科甲、那花、布局4个中越边境互市贸易点。
其中国家一类口岸——水口口岸距越南高平省70公里,距离越南高平省复和县城仅10公里,与越南高平省复和县驮隆口岸仅一河之隔,是广西对外四大公路口岸之一,是进入越南及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陆路大通道。
目前该口岸已发展成为中越陆路口岸中矿石交易数量最大的口岸之一。
国家二类口岸——科甲口岸,位于龙州县武德乡境内,与越南高平省下琅县瑞华社相接,距离越南高平省下琅县17公里。
那花边贸互市点位于下冻镇那花村,与越南谅山省长定县接壤,距越南谅山省那讷口岸2公里,距离越南谅山90公里,距离高平市70公里,距离越南工业重镇——太原市110公里。
布局边民互市点位于龙州县西南面,下冻镇境内,与越南高平省石安县德龙口岸相连,距龙州县城35公里。
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龙州口岸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口岸经济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龙州县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启动建设等机遇,立足区位特点,把口岸经济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使口岸经济成了县域经济新的亮点。
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口岸经济发展,组建了口岸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县长亲自担任组长,亲自研究部署口岸经济发展战略,多次带领四家班子领导深入口岸进行调查研究,明确提出了“围绕财税抓边贸,做强做大口岸经济”的总体思路,口岸经济发展高歌猛进。
——进出口贸易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据统计,2006年我县进出口额达到50614.77万元,同比增长0.32%。
进出口贸易各种税费达万多元,同比增长 %,各口岸出入境人数达254830人次,同比增长7.43%;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384921万吨,同比增长56.41%。
60年栉风沐雨,乐平市经济发展综述

1949年4月,在解放大军的隆隆炮声里,千载古邑乐平开启了一页崭新的时代篇章。
从此,乐平紧紧跟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从一穷二白走上了初步发展的繁荣之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30载辛勤耕耘,30载改革创新。
乐平人民经过艰苦探索和努力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3年来,是乐平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凸显的一个重要时期。
乐平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出了“重振乐平雄风,实现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通过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学浙江、善谋实干快发展”、“解放思想深化年、项目建设落实年、和谐社会进步年”以及“争做合格乐平人”等主题实践活动,坚持站在全省想乐平、跳出乐平看发展、立足乐平干事业,努力开创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江南菜乡”的转变,老工业基地向省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的转变,千年古县向园林工贸城市的转变,2008年,乐平昂首阔步迈入全省“七项考评体系”十大先进县(市)行列。
60年栉风沐雨,60年春华秋实。
让我们通过一组数据,再次重温60年的沧桑巨变,共同见证60年的辉煌历程。
——经济总量大幅提升。
1949年乐平生产总值仅为1473万元,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6.5亿元,三产比例由54.79:17.58:27.63优化为12.38:56.53:31.09;财政总收入再创新高,达到8.4亿元;解放初期乐平人均生产总值只有55元,处于世界贫困地区水平,2008年,乐平人均GDP达到12694元,比1949年增长229.8倍。
——工业发展态势强劲。
1949年,乐平工业总产值为677万元,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24.3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9.63亿元,形成了化工、医药、建材、能源、食品及蔬菜加工成为五大支柱产业。
蓬勃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工业经济新亮点;工业园区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
望江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望江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位于长江之滨的安徽省望江县,是古雷池所在地。
成语“不越雷池一步”即源于此。
近年来,望江县紧紧抓住招商引资这条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以大开放的胸襟跨越雷池,以市场化的运作奋力崛起,以全面优化投资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积极打造一个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呼应西部大开发、融入中部崛起的发展平台。
从一个经济相对滞后的县份,快速发展为安庆市和安徽省投资兴业、宜人宜居的“西花园”。
望江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皖、鄂、赣三省交界点。
全县总面积1357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22个村,现有人口60万。
耕地面积54万亩、水面35万亩、林地20万亩。
是全县优质棉生产和出口基地县、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生态建设示范县,也是安徽省优质油、水产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素有白云之乡和鱼米之乡美誉。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自东向西推进,望江的区位与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相得益彰,优势日益凸现,既是东部地区一批产业和企业在能源和发展空间双重挤压下,实现新拓展的理想投资地带;又是中部地区举足轻重的物流中心,还是安徽省与珠三角地区对接的桥头堡。
这里是合肥、南京、杭州、武汉、南昌五大中心城市的几何中心,相距都约是2—4小时车程;这里也是黄山、九华山、庐山、天柱山、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中心点,1—3小时可进入景区;从这里出发,一小时内可驶上沪蓉高速与合安高速、也可抵达安庆、九江机场,三小时内可达合肥、南昌机场;傍城而过的长江黄金水道和可停靠6000吨级船舶的华阳港,使这里水路运输得天独厚。
而今,济广高速将穿越望江,望江长江公路大桥建设进入筹备阶段,与沿江高速公路和沿江铁路对接后,望江与四面八方双向交融的态势与日俱增。
和不断趋优的区位一样,望江的粮、棉、油、风、水、土六大资源吸引了众多客商的关注。
全县平均年产皮棉60万担,粮30万吨、优质油6万吨、水产品6万吨,其中清水大闸蟹等名特优水产品达1.5万吨。
全县年平均风力居全省前列。
长江过境60多公里,为望江创造了良好的江岸线资源,太阳山蕴藏的大量陶土,是优质陶瓷产品的上好原料。
泽惠民生谋福祉 砥砺奋进谱新篇——定边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专题ZHUANTI III泽惠民生谋福祉砥砺奋进谱新篇—定边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257.63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317.62亿元,年均增长5%,稳居全省前十。
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已迈入高收入行列。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两年以20%以上增速增长,达到294.73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9%和8.7%,达到41.82亿元和22263元;总税收收入由2016年的14.3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2.12亿元。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9.5%,避IJ95.3亿元裁“十二五味增长61%。
201&2019年连续两年跻身西部百强县,2018年进入全国县域经^竞争力400强。
—组组数据持续增长的背后,承载的是定边人民稳稳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十三五”收官在即,翘首回望,这五年对于定边来说是攻坚克难的五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是硕果累累的五年。
"十三五”以来,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城镇化改善民生”总方略,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步伐,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县域经济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社会事业更加进步、社会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良好态势。
农业基础更加巩固——总产值达48.87亿元,年均增长4.6%走进定边县白泥井镇,昔日的毛乌素沙地已变成万顷良田,大棚设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农贸交易市场应有尽有。
2019年,全镇农业产值达2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0元。
如今,白泥井镇现代特色农业不仅是当俯瞰定边县城高柯摄现代农业高登山摄地老百姓的“致富宝”,也成为全县镇村现代特色农业的“样板间”,更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产业强镇示范镇、大漠蔬菜主产区、周边农产品交易集散地。
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张家川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综述——近60年来张家川县社会经济发展回顾

成就 , 认 真总 结民族地 区改 革发展 的新 经验 , 研 究新世 纪新 阶段 民族地 区改 革、 发展 、 稳 定之 间 面临 的新情
况、 新 问题 , 对 不断促进 少数 民族地 区社会 经济的又好 又快发展 显然具有 重要 的理论意 义和现 实意 义。
【 关键词] 张 家川 ; 6 0 年; 社 会经 济 ; 发展 ; 研 究综述
一
、
基 本 情 况
标, 因地制 宜调 结构 , 面 向市 场兴 产业 , 依 靠科 技 增
张家 川 回族 自治县位 于甘肃 省东南部 .陇 山西 效 益 , 夯实 基础 促发 展 , 倾 尽 全力 抓扶 贫 , 农 业基 础
麓, 属 黄河 中游 黄土丘 陵 沟壑 区 , 东接 陕西 省 陇县 , 地 位不断 加强 。 农 业结构 逐步优化 . 农村 经济质 量和
县 。1 9 4 9 年张 家川解放 , 1 9 5 3 年经 国务 院批准 , 成立 ( 二) 工业投 资建设持续 升温
1 . 地 方 工 业
张家川 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 工业最早 源于近代 民间手工业作
张 家川 回族 自治县 , 由清 水 、 秦安 、 庄浪 及 陕西 陇县 坊 . 1 9 5 3 年 自治县 成立后 , 全县 出现 全 民大 办工业 的
【 中图分类号 】 F 0 6 1 . 5
栉风沐雨谱华章继往开来铸辉煌——XX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202308)

栉风沐雨谱华章继往开来铸辉煌——XX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202308)XX县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颗璀璨明珠,经过栉风沐雨、谱华章的努力,铸就了辉煌的成就。
本文将综述XX县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
首先,XX县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过去几年里,XX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特别是在农业和制造业方面,经过不断的创新,农产品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业产值持续增长;同时,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XX县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农村经济得到快速推进。
县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力求实现城乡经济的互补发展。
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进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再次,XX县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教育领域,县里注重学校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升,着力打造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
在医疗卫生领域,县里加强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此外,还加大了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最后,XX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县里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XX县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居住环境。
总的来说,XX县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经济实力得到提升,城乡发展取得了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且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但是,也需要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结构调整尚需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仍需加大力度等。
相信在县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县将继往开来,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XX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总结以下是关于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总结,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总结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商都县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按照****市建设"五区"战略部署,立足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进一步明确了构筑"一条通道"、夯实"两个基础"、发展"三个特色产业"、打造"三大基地"的发展思路,即立足商道文化,积极构筑北接二连、通达蒙古,东联**、面向京津**的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通道;夯实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基础;突出发展农畜产品加工、自生釉陶瓷和高新医疗科技特色产业;打造全市最大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全区首个自生釉陶瓷产学研基地和华北地区首个高新医疗科技产业基地,积极构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新格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亮点。
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9亿元,同比增长13.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5亿元,同比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1亿元,同比增长2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0元,分·别同比增长15%。
壮大支柱产业,经济建设加速发展商都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政策驱动,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推动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集中全力抓项目,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始终把招商引资、争取项目作为扩大投资、强化基础、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以赴引项目,千方百计争资金。
认真落实"三三制"工作方式,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创新招商机制,组建了6个招商分局,聘请了38名企业负责人为招商局副局长,发挥了以商招商的优势,加大了"点对点"招商力度。
2013年,全县引进并开工建设项目42个,协议总投资106.5亿元;争取到国家、自治区各类项目241个,到位资金6.76亿元。
一大批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商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强化措施育产业,特色经济快速发展。
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竞争力。
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建设了太美和希森马铃薯加工、恪青蔬菜加工、冷山糖业甜菜加工、奥淳酒业粮食加工、大北农生猪养殖、中谷奶牛鲜奶加工"七大龙头",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把田间地头变成了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
2013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其中专用薯7万亩、脱毒种薯6万亩;蔬菜·和甜菜面积由2012年的10万亩增加到16万亩,分别达到8万亩。
具备了年出栏18.4万口生猪、240万只肉鸡的能力。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制酒和自生釉陶瓷"三个特色产业"培育已现雏型,为我县发展新兴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大力度建市场,现代服务业扩规上档。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提升全县产业层次水平。
2013年,投资5.7亿元建设综合市场5个。
新开工建设小宾馆10家,面积12600平方米,日接待旅客可达500多人。
成立了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规范了行业服务,为今后承办全国性的体育赛事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累计建成43家农家店,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和20%的村委会。
改进工作作风,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
商都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以面对面倾听呼声、心贴心接触交谈、实打实解决诉求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党建"实心工程",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正确的导向、宽阔的视野、规范的程序选干部、配班子,极大地提升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去年以来,共调整干·部5批、176人(次),其中提拔70后干部53名、80后干部6名,干部的年龄和文化结构更趋合理。
以坚决反对"四风"、认真落实市惩防体系《实施细则》为重点,切实加强干部廉政教育。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办公用房清理整顿、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和机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树立了机关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统一战线、群众团体和社会管理创新等工作均取得新进展。
弘扬商道文化,文化建设方兴未艾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壮大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商都县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举措之一。
去年以来,商都县经过充分挖掘将地域文化定位为"商道"文化,编写了《商都县地域文化初探》,制定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文化旅游促进会,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搭建起了平台。
以"古驿七台"为起点,按照"4条线、10个点"的规划,培育发展旅游业。
目前,德立海生态苑已建成运营,并向自治区申报了3星级景区。
不冻河生态园区项目,建成了生态养殖园,小吃一条街工程主体已完工。
正在引资建设**海、大石架地质公园、八股地水库和林场、民俗馆等旅游项目。
与此同时,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送戏下乡"、"三下乡"等演出活动20多场。
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14862套,丰富了农村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着眼和谐稳定,社会建设持续进步商都县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扶贫攻坚取得实效。
扶贫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商都县抓住省级领导"一对一"帮扶贫困旗县的机遇,先后报送请求自治区帮助协调解决的事项4批、33项,涉及资金近21.46亿元。
其中,已落实的项目18项,项目总投资16.64亿元。
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副科级以上干部"一对一"帮扶贫困户活动,与省、市级领导"一对一"联系贫困旗县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扶贫攻坚合力。
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县直单位共帮扶贫困户、贫困村资金351万元。
在8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完成了第八期移民搬迁工程,搬迁移民100户,开工建设了第九期120户的移民搬迁工程。
通过"三式扶贫",年内1.1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800人、17912人和8804人。
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实现了常住人口全覆盖。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5万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3161人。
10255名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标准提高36.8元,达到343.2元;36345名农村低保对象年人均·补差标准提高667元,达到2667元;12560名现金直补对象每人年增补助500元,达到1000元。
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开工建设了县就业社保服务中心和四个乡镇就业社保服务场所。
举办创业、技能培训班9期,培训560人,农民工转移就业3.59万人(次)。
城镇新增就业13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整合计生、卫生项目资金,并引进江西商会投资1.78亿元,开工建设了占地67.1亩、建筑面积4.15万平方米的医疗卫生综合服务园区。
建设教师周转房4095平方米,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楼5700平方米,新建中小学运动场7个,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小学食堂12个,新建和改建幼儿园11所。
积极开展"三查一治"计生优质服务活动,服务群众3.28万人(次),稳定了低生育水平。
大力开展"平安建设"示范县创建活动,得到了自治区公安厅各总队的大力支持。
注重安全生产监管,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致力永续发展,生态建设成效显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命脉。
"保护碧水蓝天,建设美丽商都"成为商都县委、政府打基础、促发展、利长远的战略工程。
2013年,投资9000万元,实施了南湖湿地生态苑二期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了**流域4万亩机关干部义务植树基地,完成造林8000·亩;巩固和完善了5.5万亩军民义务植树基地,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8.5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8.1万亩。
对公路、工业园区、村屯和城镇等重点区域进行了绿化。
坚持不懈地开展禁牧工作,有效地保护了生态建设成果。
集中整治非法征占用林地问题,补办33宗占用林地手续,补缴植被恢复费1268万元。
同时,实施了不冻河河道治理二期工程、三大顷乡杨柳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也取得新成果,冶金化工企业全部安装和启用了环保除尘设备,拆除烧制白灰靠山窑7家、关停竖立窑7家,新上企业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完成了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
加强矿产资源整顿,关闭9家非法采矿点,规范了开采行为;加强对石英岩、白泥矿产资源的整合力度,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对采砂点进行清理整顿,通过"招拍挂"确定采砂点6处。
完成2012--2013年度土地复垦717公顷。
回首过去的一年,商都县全县上下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搭乘改革航船不懈前行,创造出了新的成就,书写出了跨越发展的商都精彩篇章,为2014年的发展积蓄了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