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环境下基于DEM的水文特征提取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DEM和GIS的流域水文信息提取--以巴中市为例

基于DEM和GIS的流域水文信息提取--以巴中市为例

基于DEM和GIS的流域水文信息提取--以巴中市为例杨华容;路军;彭文甫;徐新良;王怀英【摘要】为了探讨基于DEM和GIS的流域水文信息提取过程中阈值确定的有关问题,应用Arc GIS中的Hydrol-ogy水文分析工具,对巴中市水域的水文信息提取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①汇流累积量与河网密度、流域面积满足二阶导数关系,利用导数关系能够有效确定河网提取阈值。

②阈值对河网信息提取具有较大的影响,阈值越小,河网越稠密。

当阈值达到8500时,提取的河网密度和面积基本趋于稳定且与实际水系基本符合。

③实际地形特征、原始DEM数据可能存在的误差以及其他人为因素等都会对水文提取结果产生影响。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technical issues of watershed hydrologic information extraction based on DEM and GIS, the hydrological analysis tool of Arc GIS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extraction of 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in Bazho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flow accumulation and drainage density or watershed area is a second derivative, which helps de-termine the confluence cumulative threshold value; the threshold influence the extraction of river basin in that the smaller the threshold is, the finer the extracted river network is;when threshold value reaches 8500, the extracted density and area of river network tends to be stable and matches well with the actual rivers;the actual terrain features, the possible original DEM data er-rors and other human factors affect the hydrology extraction results.【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6(047)008【总页数】5页(P34-38)【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GIS;水文信息提取;巴中市【作者】杨华容;路军;彭文甫;徐新良;王怀英【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8;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8;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8;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8;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8;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8;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数据中心,北京100101;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8;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DEM,即数字高程模型,在描述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方面,包含了丰富的地形地貌、水文信息,能够反映各种分辨率的地形特征,在自然和人文科学领域应用广泛。

基于GIS和DEM的洋河流域水文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基于GIS和DEM的洋河流域水文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 p rme to o r p y,Z a Nik uEd c t n lC l g ,Z a gik u0 5 0 De at n fGe g a h h n a o u ai a ol e h n i o 7 0 0,He e,Chn ) o e a bi ia
Ab ta t Th r am e ta d h d o o y sm ua in a ay i o iia lv t n mo e DEM ) we e sr c : ete t n n y r l g i lt n l ss fdgt lee ai d l( o o r
河流域数字高程模型.基于 D M 和 G S进行流域 的水文模拟分析 ,包括下垫面计算 、水流方 向计算 、水量计 E I 算 、流网提取 , 最后进行 了洋河 全流域界 线的划分并确定流域面积 ,生成 了洋河数字流域.
关 键 词 :D M; G S E I ;水 文 分 析 ;河 网 提 取 ;洋 河
中 图 分 类 号 :P3 4 9 3 . 2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l7 —42 (0 8 10 6—4 6 31 9 20 )0 —0 90
学 dr l g nf r aton t ac i f Yang R ie a e s d s n S a d Hy o o y I o m i Ex r tng o v r W t r he Ba e O GI n DEM d 球 M A Zhe ga n— ng.LILil0 0 8年 2月
阿 方学院
J u n lo b iNo t i o r a fHe e rh Unv
( 自然科 学 版 )
( t r lS in e E i o ) Na u a ce e d t n i

ArcGIS教程之DEM应用——水文分析

ArcGIS教程之DEM应用——水文分析

ArcGIS教程之DEM应用——水文分析DEM(数字高程模型)是一种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常用的数据模型,它表示了地表的高程信息。

DEM数据可应用于水文分析中,用于了解地形变化,确定流域边界,计算高程梯度和流量以及生成洪水模型等。

首先,使用DEM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形变化。

通过DEM数据,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地表高程的变化情况,包括山脉、河谷和平原等。

通过分析DEM数据,可以揭示出地表的坡度、高程和凹凸等特征,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地势状况,为水文分析提供基础。

其次,DEM数据还可以用于确定流域边界。

流域是指一个水系集合区域,包括了这个区域内所有的河流和支流。

通过DEM数据,我们可以提取出流域的边界,确定流域的大小和范围。

这对于水文分析非常重要,因为流域的大小和范围会直接影响水文过程和水资源管理。

此外,DEM数据还可以用于计算高程梯度和流量。

高程梯度指的是地表高程变化的速率,通过计算DEM数据中相邻单元格之间的高程差,可以得到各个区域的高程梯度。

高程梯度的大小可以用来评估地表坡度的陡峻程度,对于水文分析中的洪水预测和土壤侵蚀等有重要作用。

而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过其中一点的水的体积,通过计算DEM数据中各个单元格的高程和相邻单元格之间的高程差,可以估算出流量的大小,有助于相关水文过程的分析和模拟。

最后,DEM数据还可以用于生成洪水模型。

洪水模型是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模拟模型,通过模拟区域内降雨过程、地表径流和河流洪水来预测洪水的发生和扩展情况。

DEM数据是洪水模型中必不可少的输入数据,通过DEM数据可以确定地势状况、流域范围和河道网络等信息,从而建立准确的洪水模型,并进行相关的洪水分析和预测。

GIS环境下基于DEM的水文特征提取

GIS环境下基于DEM的水文特征提取


要: 以三 水河流域 为研 究对 象, 采用A S T E R G D E M数据 为基础数 据 , 探讨 了运用 A r c G I S软件 中的 H y d r o l o g y工具 集
进 行 流 域 水 文 特征 提 取 的 过 程 , 阐述 了 H y d r o l o y 工 具 集 中各 水 文 工具 提 取 河 网 水 系 、 g 划 分 流 域 及 子 流 域 方 法 的 关 键 步
中图 分 类 号 :P 3 3 3 . 9 ; T V 8 8 2 . 1
Ex t r a c t i o n o f Hy dr o l o g i c a l Fe a t u r e Ba s e d o n DEM i n GI S En v i r o n me nt
t h a t ,t h e h y d r o l o g i c l a f a c t o s r s u c h a s iv r e r n e t wo r k,s u b — b a s i n nd a iv r e r c o n f l u e n c e p o i n t a u t o ma t i c a l l y e x t r a c t e d f r o m DEM— b a s e d h y d ol r o g i c a l c h a r -
骤。提取 出的三水河流域特征信 息与标 准流域 特征对 比表 明: 基于D E M 的流域水 文特 征 自动提 取 的河 网信息及 子流
域、 河段 、 汇 流 点 等 水 文要 素 信 息 可 直接 作 为 水 文 建模 的 输入 数 据 , 大 大提 高 了水 文 模 型 的 效 率 , 并 且 可 以 方便 地 利 用遥

ArcGIS实验操作(十三)---基于DEM的水文分析

ArcGIS实验操作(十三)---基于DEM的水文分析

ArcGIS实验操作(十三)基于DEM的水文分析从DEM 中自动提取自然水系的算法过程如下:依据水总是沿斜坡最陡方向流动的原理, 确定DEM 中每一个高程数据点的水流方向;然后根据高程数据点的水流方向数据来计算每一个高程数据点的上游给水区, 再根据上游给水区高程数据, 用阈值法确定属于水系的高程数据点;最后, 根据水流方向数据, 从水系源头开始, 将整个水系追索出来。

数据:在data/Ex13/文件下:Dem数据要求:基于DEM,利用水文分析工具提取水流方向、汇流量积量、水流长度、河流网络、河网分级以及流域分割等。

操作步骤:1无洼地DEM生成DEM是比较光滑的地形表面模型,但由于DEM 误差以及一些真实地形或特殊地形的影响,使得DEM 表面存在一些凹陷的区域。

在进行水流方向计算时,由于这些区域的存在,往往得到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水流方向。

因此,在进行水流方向的计算之前,应该首先对原始DEM数据进行洼地填充,得到无洼地的DEM。

洼地填充的基本过程是先利用水流方向数据计算出DEM数据中的洼地区域,并计算洼地深度,然后,依据这些洼地深度设定填充阈值进行洼地填充。

1.1水流方向提取水流的流向是通过计算中心格网与邻域格网的最大距离权落差来确定。

对于每一格网。

水流方向指水流离开此网格的指向。

在ARCGIS中,通过对中心栅格的1、2、4、8、16、32、64、128等8个邻域栅格编码,中心栅格的水流方向便可有其中的某一值来确定。

例如,若中心栅格的水流流向左边,则水流方向赋值16。

启动ArcToolbox,应用水文分析模块(Hydrology) 下的流向确定(Flow Direction ) 命令, 生成8 方向水流流向图:水流方向图1.2洼地计算洼地区域是水流方向不合理的地方,可以通过水流方向来判断哪些地方是洼地,并进行填充。

但是,并非所有的洼地区域都是由于数据的误差造成的,有很多洼地是地表形态的真实反映。

因此在进行洼地填充之前,必须计算洼地深度,判断哪些地区是由于数据误差造成的,而哪些地区又是真实的地表形态。

【研究】毕业论文基于ArcGIS环境DEM流域特征提取研究

【研究】毕业论文基于ArcGIS环境DEM流域特征提取研究

【关键字】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基于ArcGIS环境DEM流域特征提取研究专业代码:070703作者姓名:彭希学号:90单位:环境与规划学院指导教师:肖燕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目录前言--------------------------------------------- 1 1研究区概况和源数据------------------------------- 21.1研究区概况 ---------------------------------------------------- 2 1.2源数据 -------------------------------------------------------- 22流域特征提取原理和流程--------------------------- 22.1提取流程 ------------------------------------------------------ 3 2.2提取原理 ------------------------------------------------------ 4无洼地DEM生成--------------------------------------------------------------- 4汇流积累量------------------------------------------------------------------- 5水流长度--------------------------------------------------------------------- 5河网的提取------------------------------------------------------------------- 5流域分割--------------------------------------------------------------------- 7 3实例分析----------------------------------------- 8 3.1流域基础数据的获得 -------------------------------------------- 8 3.2不同级别河网的生成 -------------------------------------------- 8 3.3流域盆地的提取 ----------------------------------------------- 11 3.4集水子流域提取 ----------------------------------------------- 11 3.5DEM提取的河网与水系图比较------------------------------------ 12 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摘要本文在ArcGIS9平台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进行流域特征的自动提取和划分。

arcgis水系提取流程(dem)

arcgis水系提取流程(dem)

以鸭绿江流域为例:
DEM文件名为YLJdem.img,
研究区域矢量边界为ylj_Output_.evf(统一处理得到)
注意:以下操作过程中,背景文件为可选,当原始DEM影像存在异常值时,需将背景值进行掩模处理(建议每个过程均掩模),裁剪时所有边界文件,请采用研究区域evf文件。

1.洼地填充
输入数据:原始DEM(YLJdem.img)
输出文件:洼地填充后文件(wadi.tif)
2.汇流方向计算
输入数据:填洼后(wadi.tif)
输出数据:流向(liuxiang.tif)
3.流水累计量计算(该模块存在小bug没解决,请在执行该步骤时,重启系统)
输入数据:流向(liuliang.tif)
输出数据:汇流累积(leiji.tif)
4.水系提取
输入数据:汇流累积量数据(leijiliang.tif)
输入阈值:2000(自定义)
输出文件: 水系(shuixi.shp)
二值化水系文件(shuixi.tif,后续用到)
5.河网连线(主要用于子流域分割中查找出水口)
输入数据:河网二值化数据(shuixi.tif)
输入数据:水流方向(liuxiang.tif)
输出数据:河网连线(streamlink.tif)
6.子流域提取
输入数据:流向(liuxiang.tif)
输入数据:河网连线(streamlink.tif)。

DEM建立与应用及基于DEM的ArcGIS水文分析

DEM建立与应用及基于DEM的ArcGIS水文分析
图30(StreamT_streamN_Smooth Line)
局部放大对比图
图31
平滑前与Smooth处理图层的叠加效果
图32
3.5河网分级
利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 Tools\Hydrology\Stream Order工具箱,在[Input stream raster]选中streamnet,在[Input flow direction raster]中选中FlowDir_Fill文件,河网分级有两种方Strahler分级和Shreve分级。当使用Strahler时在[Output ployline features]输出地文件名为:StreamO_stre
基于DEM地表水文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水文分析工具提取地表水流径流模型的水流方向、汇流累积量、水流长度、河流网络(包括河流网络的分级等)以及对研究区的流域进行分割等。通过对这些基本水文因子的提取和分析,可再现水流的流动过程,最终完成水文分析过程。
在ArcGIS中水文分析有一个独立的工具箱就是ArcTool box下Spatial Analyst Tools中的Hydrology工具箱,基于DEM的水文分析的主要工具都在这个工具箱中。
3.1无洼地的DEM生成
3.1.1未填洼的水流方向的提取
利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is Tools\ Hydrology \Flow Directiongon工具箱对tingrid进行处理得到未填洼的水流方向文件wFD_tingrid,若从DEM中作出来的流向分析的最大数值为128则不需要填洼,否则需要填挖。
3.3计算水流长度(流程)
利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is Tools\ Hydrology \Flow Length工具箱对FlowDir_Fill进行处理,采用Downstream(顺流计算),权重值默认。得到顺流而下的水流长度的栅格文件FlowLen_Flo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ArcGIS环境下基于DEM的水文特征提取研究姓名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学号109042010006指导老师二○一三年一月四日数字高程模型10GIS姜婷109042010006 ArcGIS环境下基于DEM的水文特征提取研究——以闽江流域建溪水系为例姜婷(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福州市350108)摘要:选择闽江流域建溪水系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 Elevation Models)为基础,利用ArcGIS软件的水文分析工具从DEM数据中提取研究区域的流域水文特征的详细过程。

主要包括:DEM的生成和预处理、水流方向的确定、水流累积量提取、河网的提取和子流域的划分。

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提取的河网与利用手工方法提取的河网基本一致,从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水文特征;ArcGIS;提取;建溪水系21世纪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水文模型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水文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随着“3S”技术的发展,为水文科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目前水文模拟技术趋向于将水文模型同GIS 与RS集成,以便充分利用GIS在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及可视性方面的功能。

数字高程模型DEM (Digital ElevationModel)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点的平面坐标(x,y)和高程z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

它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是构成GIS的基础数据,其用途十分广泛,利用DEM可以提取流域的许多重要水文特征参数,如坡度、坡向、水沙运移方向、汇流网络、流域界线等。

目前,利用DEM进行流域分析的工具很多,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Hydro logymodel)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ESRI)为ArcGIS推出的一个水文分析模块,主要用于地形和河流网系的提取和分析,实现地形模型可视化,其强大的流域特征分析功能可以满足各种流域DEM处理的需要。

1流域概况建溪是闽江上游三大溪中最大的溪流,是一个树枝状水系。

水系源头在武夷山脉和仙霞岭余脉,南平以上流域面积16396平方公里,占闽江流域的27%。

河系贯通崇安、建阳、浦城、松溪、政和、建瓯、南平七个县市。

河流总长635.6公里,流域内有大小溪流120多条。

流域内气候温和湿润,处于高雨区,年平均降雨量1800~2200毫米。

建溪的年均流量每秒521立方米,年径流量164亿立方米,约占闽江总流量的1/3。

流域内山区海拔差异明显,因而该水系具有河流比降大、源短流急、易发洪水等特点。

本文基于该流域的数字高程提取流域水文信息为不同尺度的水文模型提供参数,并可满足各种水文模拟的应用需求。

2基于DEM的流域水文信息提取流域水文信息是进行水文模拟的必要信息,提取流域信息也是构建现代化水文模型、进行水文模拟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前提。

作为研究水文模型和水文状态变量空间分布的基础数据,DEM 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提取地貌指数。

本文采用ArcGIS中的水文分析模块进行流域水文信息的提取。

流域水文特征提取的主要过程包括:DEM 的生成和预处理、水流方向的确定、汇流累积量的计算、河网的提取和子流域的划分。

2.1DEM数据的来源和预处理本文的栅格DEM数据采用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index.jsp)提供的SRTM90米空间分辨率基础高程的数据。

根据闽江流域建溪水系的经纬度坐标,确定出该数据的列号为60行号为7。

首先利用ArcGIS软件切出建溪流域所在区域的DEM,其中包括崇安、建阳、浦城、松溪、政和、建瓯、南平七个县市,从而生成本实验所需的DEM数据,见图1。

图1切割出的建溪流域DEMDEM 被认为是比较光滑的地形表面的模拟,但是由于内插及一些真实地形的存在,使得DEM 表面存在着一些凹陷的区域,即洼地。

这些洼地将在水流方向计算时,造成有些水不能流出洼地边界,从而产生很大的误差或不能计算出合理的结果,因此必须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即进行填洼处理。

通过进行填洼处理生成了无洼地的DEM,在无洼地DEM 中,自然流水可以顺利地流至区域地形的边缘,进而借助无洼地DEM 对原数字模型区域进行自然流水模拟分析。

在ArcGIS 中通过洼地提取和洼地深度计算得到填挖阈值,然后利用hydrology 中的fill 工具实现填挖,为了实现洼地的充分填挖,这个过程一般需重复进行几次。

如果分析时对下陷点没有要求,可以全部填挖,而不需要进行阈值设置。

利用DEM处理生成的闽江建溪流域河网见图2。

(a)处理前(b)处理后图2DEM 预处理前后生成的河网比较2.2水流方向与汇流累积量地表径流在流域内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最后经流域出口排出流域。

流向的确定建立在流域3×3的DEM格网的基础上。

水流方向就是指水流离开格网时的指向,它决定着地表径流的方向及格网单元间流量的分配,是基于DEM 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目前,确定流向的算法主要有单流向算法(Simple Flow Direction,SFD)和多流向算法(Multiple Flow Direction,MFD)两种,因单流向算法简单方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单流向法假定一个格网中的水流只从一个方向流出格网,然后根据格网高程判断水流方向。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单流向法是D8(Deterministic 8)法,也为本文所采用。

此外,还有Rho8法、DEMON法、Lea法和D ∞法等。

D8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假设单个格网中的水流只有8种可能的流向,分别定义为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和北,并用128、1、2、4、8、16、32和64这8个有效特征码表示,即流入与之相邻的8个格网中。

它用最陡坡度法来确定水流的方向,计算中心格网与各相邻格网间的距离权落差,取距离权落差最大的格网为中心格网的流出格网,该方向即为中心格网的流向。

被处理格网单元同相邻8个格网单元之问坡降的算法为:S=AZ/D,AZ为两个格网单元之间的高差,D 为两个格网单元中心之间的距离。

格网方向的编码如图3所示(如果格网X的水流流向右边,则其水流方向被赋值1)。

图3格网方向编码示意图流水累积量矩阵表示区域地形每点的流水累积量,可用区域地形曲面的流水模拟方法获得,即假设以规则格网表示数字地面高程模型每点处有一个单位水量,按水流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规律,根据每点处流过的水量数值便可得到该区域水流累积数字矩阵。

假定降雨量未被地表截留、蒸发或损失,输出的流水累积量矩阵表示流经每个栅格的降雨量。

由水流方向数字栅格矩阵产生的流水累积量栅格矩阵见图4。

在ArcGIS中通过Fill Accumulation工具确定所有流入本单元格的累积上游单元格数目来生成流域汇流能力栅格图。

从每个栅格单元格出发依次扫描水流方向矩阵,沿水流方向追踪直到DEM边界。

当整个水流方向矩阵扫描完毕,就可以得到流域汇流能力的栅格分布图。

图4网格流向与流水累计矩阵2.3河网的提取当汇流量达到一定值的时候,就会产生地表水流,那么所有那些汇流量大于那个临界数值的栅格就是潜在的水流路径,由这些水流路径构成的网络,就是河网。

预先设定一阈值,以水流累计矩阵数据(水流累计量)为标准,高于此阈值的网格就会连接起来,这样便产成了河网经络。

阈值的设定在河网的提取过程是很重要的,并且直接影响到河网的提取结果。

在设定阈值时,应充分对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利用现有地形图等其它数据辅助检验的方法来确定能满足研究需要并且符合研究区域地形地貌条件的合适的阈值。

本文以闽江流域建溪的DEM数据为基础,分别将提取河网的阈值设置为1000,2000,5000。

利用上述过程得到不同尺度的河网(如图5)。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当阈值设为5000时得到的流域较为合适。

这种方法通过不同阈值的改变即可得到相对合理的河网提取结果。

(a)阈值:1000326412816X 1842(b)阈值:2000(c)阈值:5000图5不同阈值下提取的河网2.4河网的分级生成整个流域的河网系统后,不同的支干流连接怎样用数字表示带入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即河网计算优先顺序问题,就要考虑河网分级问题。

河流分级是对一个线性的河流网络以数字标识的形式划分级别。

在ArcGIS的水文分析中,提供两种常用的河网分级方法:“STRAHLER分级”与“SHREVE分级”。

Strahler分级是将所有河网弧段中没有支流河网弧段分为第1级,两个1级河网弧段汇流成的河网弧段为第2级,如此下去分别为第3级,第4级,一直到河网出水口。

在这种分级中,当且仅当同级别的两条河网弧段汇流成一条河网弧段时,该弧段级别才会增加。

而对于Shreve 分级,两条1级河网弧段汇流而成的河网弧段为2级河网弧段,那么对于以后更高级别的河网弧段,其级别的定义是由其汇入河网弧段的级别之和。

一般来说,“SHREVE ”分级较“STRAHLER”分级更为细致,可以表达一种渐变的效果;而“STRAHLER”分级则比“SHREVE”分级更能反映河流的等级状况。

具体使用哪种分级方式,应视具体的应用要求而定。

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得到不同的河网分级结果(见图6)。

本文采用阈值为5000并用Strahler分级方法提取的河网。

(a)河网的Strahler分级结果(b)河网的Shreve分级结果图6不同方法的河网分级结果2.5子流域的划分根据提取的河网信息可划分子流域,即以干流上的每个支流为单元划分子流域,根据子流域矩阵可得每个子流域的范围,再找出所有子流域的边界点,通过GIS 控件生成子流域图。

生成子流域后,需要用ArcGIS软件中的ArcMAP模块检查一下子流域划分的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还要重复以上的生成河网的步骤,直到子流域合理为止。

图7为通过DEM生成的闽江建溪河网与子流域合并图,共计生成261个子流域。

由图7可看出,生成的水系能较好地模拟该区域的实际水系,同时通过生成水系的属性可确定每一河段两岸的集水面积、河道上游末端节点,从而建立河网节点和河段的拓扑关系。

图7根据DEM提取的建溪流域水系与子流域图3结果与分析将研究区的纸质河网分布图进行扫描,并通过几何纠正配准到同一投影坐标系下,与利用DEM自动提取的河网分布图进行空间对比分析。

为了检验计算机自动提取的流域和实际流域之间的误差,将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经过几何纠正配准到同一投影坐标系下,结合已有的DEM生成三维流域地貌图,并将其与利用DEM自动提取的流域进行了空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基本吻合。

生成的水系分级图(基本反映出了南部山区水系河网的分布特征和流向趋势。

本实验的结果基本令人满意,与参考的实际地形图与遥感影像的水文分布特点基本一致。

利用该方法来提取流域的水文特征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从提取的数据精度上来说是可以保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