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乙烯

合集下载

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ene三氯乙烯,乙烯分子中3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

不能燃烧。

三氯乙烯曾用作镇痛药和金属脱脂剂,可用作萃取剂、杀菌剂和制冷剂,以及衣服干洗剂。

长期接触可引起三叉神经麻痹等病症。

简介三氯乙烯为无色液体,气味似氯仿,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可燃限8.0%~10.5% ,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及氯仿混溶,溶于多种固定油和挥发性油。

潮湿时遇光生成盐酸。

高浓度蒸气在高温下会燃烧。

加热分解,放出有毒氯化物。

加热至250~600℃,与铁、铜、锌、铝接触生成光气。

能与钡、四氧化二氮、锂、镁、液态氧、臭氧、氢氧化钾、硝酸钾、钠、氢氧化钠、钛发生剧烈反应。

化学式:C2HCl3分子量:131.39相对密度:1.4649(20/4℃)熔点:-73℃沸点:86.7℃闪点:32.22℃(闭杯)自燃点:420℃蒸气密度:4.53蒸气压:13.33kPa(100mmHg32℃)健康危害:三氯乙烯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吸入急性中毒者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流泪、流涎。

随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运动失调及酒醉样症状。

出现头晕、头痛、倦睡、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甚至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

危险特性:三氯乙烯一般不会燃烧,但长时间暴露在明火及高温下仍能燃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储存注意事项:三氯乙烯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密封。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工厂使用注意事项①三氯乙烯清洗工序必须与其它工序完全隔开,避免无关人员接触;。

②清洗场所应设置警示标识、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接触者应配给防毒口罩、防护手套、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③三氯乙烯清洗工种应禁止实行轮换制,以避免轮换到敏感者接触该物质。

④对新接触者应严密观察45天,如有过敏表现者,及时处理。

⑤主动为接触者购买工伤保险。

三氯乙烯化学式

三氯乙烯化学式

三氯乙烯化学式
三氯乙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2HCl3。

它是无色透明液体,在室温下呈现出淡黄色,具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三氯乙烯是一种含有环状结构的有机分子,由一个乙烯基和三个氯原子组成。

三氯乙烯在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

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品,主要用于合成各种有机物,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

另外,三氯乙烯还可以被用作纺织品、塑料和涂料的溶剂,以及清洗剂的成分之一。

尽管三氯乙烯在工业应用中非常广泛,但它的毒性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在三氯乙烯分子的结构中,存在两个不稳定的亚氯离子。

这些亚氯离子会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形成类似于醛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人体内具有毒性,并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肝脏产生危害。

由于三氯乙烯的毒性,它的使用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

化学品制造商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工人和公众不会暴露于这种化学品中。

在大气环境中,三氯乙烯通常会被光照和其他化学过程分解。

因此,对于从工业过程中排放的三氯乙烯,必须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监测,以确保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控制。

总之,三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其毒性,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其使用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得
到控制。

三氯乙烯的危害与预防范本

三氯乙烯的危害与预防范本

三氯乙烯的危害与预防范本三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制药工业、塑料制品、涂料和油墨、胶粘剂、金属清洗剂等多个领域。

然而,长期暴露于三氯乙烯环境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本文将对三氯乙烯的危害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

1. 三氯乙烯的危害1.1 健康危害三氯乙烯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三氯乙烯环境中可能导致肺癌、肝癌、肾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

此外,三氯乙烯还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和呼吸系统等器官的损害,导致头晕、头痛、失眠、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健康问题。

1.2 环境危害三氯乙烯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易于进入大气中,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当三氯乙烯被排放到水体中时,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破坏生态平衡。

2. 三氯乙烯的预防措施2.1 工作场所控制在工作场所中,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三氯乙烯的暴露:2.1.1 通风措施确保工作场所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设置合适的排风设备,及时排出三氯乙烯释放的有毒气体。

2.1.2 封闭操作对于使用三氯乙烯的设备,应尽量采用封闭式操作,减少挥发到空气中的三氯乙烯量。

2.1.3 防护措施工人在与三氯乙烯接触的工作环境中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2.2 个人防护措施在进行与三氯乙烯有关的活动时,个人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2.2.1 做好个人卫生工作结束后,及时洗手、洗脸,以减少接触皮肤的三氯乙烯量。

2.2.2 使用防护装备在与三氯乙烯接触的工作中,应佩戴防护面具、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以减少三氯乙烯吸入和皮肤吸收的风险。

2.2.3 定期体检长期从事接触三氯乙烯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3. 应急处理3.1 发生泄漏时的应急处理一旦发生三氯乙烯泄漏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3.1.1 人员疏散迅速疏散周围人员,确保其安全。

3.1.2 封闭泄漏源尽可能封闭泄漏源,防止三氯乙烯向周围环境扩散。

三氯乙烯的危害与预防模版

三氯乙烯的危害与预防模版

三氯乙烯的危害与预防模版三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然而,长期暴露于三氯乙烯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氯乙烯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三氯乙烯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三氯乙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致癌作用:长期接触三氯乙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形成。

(2)神经系统损害:三氯乙烯的蒸气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晕、头痛、嗜睡等症状,并且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肝脏损害: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的三氯乙烯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

(4)影响生殖系统:研究表明,暴露于三氯乙烯环境中的女性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导致不孕或早产等问题。

2.对环境的危害除了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外,三氯乙烯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1)土壤和水体污染:三氯乙烯很难分解,一旦进入土壤和水体中,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长期的污染。

(2)空气污染:三氯乙烯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蒸气,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给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带来威胁。

二、三氯乙烯的预防措施为减少三氯乙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工业生产方面(1)改进工艺:在生产三氯乙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改进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减少三氯乙烯的释放。

(2)加强通风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维护,确保有害气体的排放和处理达到标准要求。

(3)使用防护设备:工人在接触三氯乙烯时应使用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减少对有害气体的暴露。

2.个人防护方面(1)个人卫生:工人在接触三氯乙烯后应及时洗手,避免将有害物质带入生活环境。

(2)个人防护措施:在接触三氯乙烯的工作场所,应佩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接触。

(3)定期体检:长期从事与三氯乙烯相关的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3.环境保护方面(1)加强监管: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使用三氯乙烯的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符合环保要求,减少环境污染。

三氯乙烯msds

三氯乙烯msds

三氯乙烯 MSDS1. 概述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化学式C2HCl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溶剂。

它广泛用于金属清洗、脱脂剂、溶解剂等工业应用中。

本文档将提供三氯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危害性及防护措施等信息,以便使用者正确使用和储存该化学物质。

2. 物理化学性质•分子量:131.39 g/mol•外观:无色液体•熔点:-84.2℃•沸点:87.2℃•密度:1.46 g/cm³•溶解性:易溶于水,可与许多有机溶剂混溶•蒸汽压:92 mmHg (20℃)•闪点:-23℃3. 危害性3.1 健康危害三氯乙烯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或高浓度的接触可能对人体造成以下健康危害: - 吸入:三氯乙烯的蒸汽可刺激呼吸道,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和肝脏损伤。

- 接触:三氯乙烯可刺激皮肤和眼睛,引起红肿、疼痛、灼烧感等症状。

3.2 火灾爆炸危害三氯乙烯具有一定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具体如下:- 火灾:三氯乙烯可燃,在明火或高温下能够引起火灾,所产生的火焰呈绿色。

- 爆炸:三氯乙烯与氧气混合可产生爆炸性的气体,并且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导致爆炸。

3.3 环境危害三氯乙烯对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 水体污染:三氯乙烯可溶于水,即使以低浓度排放到水体中,也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 土壤污染:三氯乙烯进入土壤后,可能长期存在,对土壤和植物造成污染。

4. 防护措施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使用三氯乙烯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 呼吸防护:在接触三氯乙烯的环境中,应佩戴防毒面具或适合的呼吸防护装置,确保充足新鲜空气供应。

- 皮肤防护:使用时应戴耐化学品的手套和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三氯乙烯。

- 眼睛防护:必要时应佩戴护目镜或面部防护装置,避免三氯乙烯溅入眼睛。

- 灭火措施:若发生火灾,应采取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等适当的灭火剂进行灭火,远离明火源。

三氯乙烯的危害与预防

三氯乙烯的危害与预防

三氯乙烯的危害与预防三氯乙烯,又称氯乙烯、VCM(Vinyl Chloride Monomer),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它广泛应用于合成聚氯乙烯(PVC)树脂、涂料、胶粘剂、塑料制品等领域。

然而,三氯乙烯的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害,对人体和环境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了解三氯乙烯的危害以及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三氯乙烯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毒性危害:三氯乙烯属于可燃有机化合物,高浓度的三氯乙烯蒸汽在空气中形成易燃易爆气体,一旦泄漏或积聚,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同时,长期接触或吸入三氯乙烯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肺、肾脏等造成损害。

2. 致癌作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三氯乙烯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物质,长期接触高浓度的三氯乙烯与肝癌、肺癌、脑瘤等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3. 环境污染:三氯乙烯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易随空气扩散,进而污染大气。

其溶于水后也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污染地下水源和水体,威胁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面对三氯乙烯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降低潜在风险:1.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从源头着手,进行个人保护,尽量避免接触三氯乙烯。

必要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

2. 工作场所安全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配备好防护设备,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定期清洁和维护设备,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危害培训和演练。

3. 健康监测与检测:对于长期接触三氯乙烯的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

同时,建立相关监测体系,对生产、使用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及时掌握相关数据。

4. 替代与减量:寻找替代品或者改进工艺,尽量减少三氯乙烯的使用量,降低风险。

推广绿色环保的替代产品,如水溶性涂料、环保塑料等,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5. 废弃物处理:对于废弃的三氯乙烯及其制品,应按照环保法规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三氯乙烯 分子量

三氯乙烯 分子量

三氯乙烯分子量三氯乙烯,分子量为131.39 g/mol。

它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下面将从三氯乙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物理性质1. 外观:三氯乙烯为无色液体,纯品无杂质。

2. 密度:三氯乙烯的密度为1.46 g/cm³,较水稍重。

3. 沸点和熔点:三氯乙烯的沸点为87.2℃,熔点为−36.7℃。

4. 溶解性:三氯乙烯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如醇、醚等,但几乎不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1. 稳定性:三氯乙烯在常温下相对稳定,但易受光、热和空气中的氧气影响,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2. 反应性:三氯乙烯是一种亲电性较强的化合物,容易与亲电试剂发生加成反应,如与氢气、氯气、溴气等反应。

3. 氧化性:三氯乙烯在存在氧气的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为三氯乙酸。

三、应用领域1. 工业应用:三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溶剂,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纺织、油墨、染料等行业。

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可用于溶解和分散各种物质。

2. 做为中间体:三氯乙烯还可用作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用于制备多种化学品,如氯丁橡胶、氯乙烯酸乙酯等。

3. 医药应用:三氯乙烯在医药领域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可用作麻醉剂和消毒剂。

4. 环境污染:尽管三氯乙烯在工业中有重要应用,但其毒性较大,对环境和人体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因此,在使用和处理三氯乙烯时,需要严格控制其排放和处理方法。

三氯乙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化合物,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溶剂和中间体。

然而,由于其毒性和环境污染性,我们需要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加以注意和控制,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三氯乙烯的临界量

三氯乙烯的临界量

三氯乙烯的临界量
临界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物质的临界浓度或临界量,超过了这个浓度或量就会引发某种特殊的反应或现象。

对于三氯乙烯(C2H3Cl3),它的临界量可指以下两种情况:
1. 燃烧条件下的临界量:三氯乙烯可燃,其临界量是指其混合物与空气形成可燃范围内的最低浓度。

对于三氯乙烯而言,其临界量约为9.5%(体积分数),也就是当三氯乙烯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9.5%时,就有可能形成可燃混合物。

2. 毒性条件下的临界量:三氯乙烯是一种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

其在工作场所的安全限值通常以容积浓度表示,以保护工人的健康。

三氯乙烯的安全限值为10 ppm(平均容积分数,即每百万份气体中的三氯乙烯分子数),超过这个浓度则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需要注意的是,临界量的具体数值可能会因人体耐受能力、环境条件和实验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上数值仅供参考。

在使用三氯乙烯时,应严格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确保控制其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氯乙烯
产品性质:
一种无色液体,气味似氯仿。

分子式为C2-H-Cl3。

分子量是131.39。

相对密度是
1.4649(20/4℃)。

熔点零下73℃,沸点86.7℃,自燃点420℃,蒸气密度4.53,蒸气压
13.33kPa(100mm,Hg32℃)。

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可燃限8.0%~10.5%。

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及氯仿混溶;溶于多种固定油和挥发性油。

潮湿时遇光生成盐酸。

高浓度蒸气在高温下会燃烧。

加热分解,放出有毒氯化物。

加热至250~600℃,与铁、铜、锌、铝接触生成光气。

能与钡、四氧化二氮、锂、镁、液态氧、臭氧、氢氧化钾、硝酸钾、钠、氢氧化钠、钛发生剧烈反应。

应用领域:
工业上使用三氯乙烯的行业很多,可以用作金属表面的去油污、干洗衣物、植物和矿物油的提取、制备药物、有机合成以及溶解油脂、橡胶、树脂和生物碱、蜡,也用作有机化工原料及农药、医药的原料。

生产方法:
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乙炔法,以电石乙炔为原料,经氯化生成四氯乙烷,再经皂化而制得;二是乙烯直接氯化法,乙烯与氯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再进一步氯化生成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经蒸馏、氨中和、洗涤、干燥得产品;三是乙烯氧氯化法,乙烯与氯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再与氯、氧进行氧氯化反应,经冷却、水洗、干燥、精馏后分离得三氯乙烯及四氯乙烯。

消耗定额:
生产企业:
国内主要生产企业有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电石厂、锦化化工、内蒙古三联、盐城市电化厂。

行业现状:
在我国传统的三氯乙烯使用领域主要为电子,电镀清洗行业以及农药和制药中间体合成,按照海关对近年进口三氯乙烯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以前国内总使用量约为每年45000吨左右,进口量约占60~70%左右。

2002年突破后达32350吨,2003年之后随着中化金株近代化工在制冷剂F-134A国产化领域的突破,三氯乙烯用于新型制冷剂的合成开始大力
发展,国内相继建成金株化工5000吨/年装置和江苏金坛康泰化工18000吨/年装置。

2005年后又相继建成山东东岳、浙江巨化、浙江百炼、常熟中昊、中化太仓、淄博华安、江苏金雪等共九家F-134A生产装置,国内F-134A生产能力接近18万吨/年,装置总生产能力接近20万吨。

进口三氯乙烯随之以多种贸易途径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三氯乙烯生产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我们将俄罗斯和日本列入反倾销国,但未列入反倾销的美国、英国近几年进口量增加,挤占了国内市场有限的市场份额。

而国内行业发展混乱、盲目发展、发展速度过快、恶性竞争、门槛过低,自律与他律都没有发挥作用。

为使国内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需要政府、协会、企业的共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