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奥数行程专题:多次往返相遇和追及 全国通用 17页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行程专题 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 PPT+课后作业 带答案

小学数学行程专题 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   PPT+课后作业  带答案
小东比小芳多走:10-6=4(个) 小东追上小芳的次数:4÷2=2(次) 答:小东从后面追上小芳2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4
小芳和小俞老师分别从一段长200米的马路的两端同时相向出发,做往返运动。小芳每分 钟走40米,小俞老师每分钟走60米。20分钟后,两人停止运动。 (1)在这期间,小芳和小俞老师迎面相遇多少次? (2)在这期间,小俞老师从后面追上小芳多少次? (3)在这期间,小俞老师和小芳迎面相遇和追及相遇一共多少次?
从后面追上

同向追上
A
B

迎面相遇可不算哦!
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在A、B两地之间来回散步。 (1)当甲第一次从后面追上乙时,甲比乙多走__1___个全程。 (2)甲从第一次从后面追上到第二次从后面追上乙时,甲比乙又多走__2___个 全程。 (3)甲从第二次从后面追上到第三次从后面追上乙时,甲比乙又多走__2___个 全程。
答:经过2个小时,甲车第一次从后面追上乙车。 (2)路程差:2个全程
追及时间:35×2÷(75-40)=2(小时) 答:再经过2个小时,甲车第二次从后面追上乙车。
例题3
甲、乙两车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 A、B 两地之间不停往返行驶。当 甲车行驶了12 个全程时, 乙车行驶了 4 个全程,那么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多少次?
(1)从开始出发到第一次从后面追上,路程差为1个全程 追及时间:200÷(120-70)=4(小时) 答:经过4小时,小汽车第一次从后面追上大巴。
(2)从第一次追上到第二次从后面追上,路程差为2个全程 追及时间:200×2÷(120-70)=8(小时) 答:再经过8小时,小汽车第二次从后面追上大巴。
相邻两次同向追及之间,两者的路程差都是2个全程; 从出发到第1次同向追及,两者的路程差是2个全程; 从出发到第2次同向追及,两者的路程差是4个全程; 从出发到第3次同向追及,两者的路程差是6个全程; 从出发到第n次同向追及,两者的路程差是2n个全程。

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专题-相遇追及(多次)、电车问题 全国通用(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专题-相遇追及(多次)、电车问题  全国通用(含答案)

小升初数学专题第4讲行程(一)相遇追及(多次)、电车问题一、知识地图简单相遇追及匀速直线行程多次相遇追及(包括火车过桥)发车间隔问题多次相遇追及环形线路行程(包括钟表问题)⎧⎨⎩⎧⎪⎨⎪⎩变速直线行程(求平均速度)流水行船不同参照系的行程自动扶梯行程中的比例关系其他类型(正、反比例运用)相遇点变化问题二、基础知识在历年“小升初”考试和各类小学奥数竞赛试题中,“行程问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同时也是小学专题中的难点,“行程问题”经常作为一份试卷中的压轴难题出现,提高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帮助在小升初考试和各类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还能为今后初中阶段数学、物理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典型的相遇和追及所有行程问题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的展开,比如我们遇到的两大典型行程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本质也是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在这里: =⨯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这两组关系式中“路程和”或“路程差”实际上对应的是相遇或追及问题中的原始(初始)距离,我们可以通过图示来理解。

(二)多次相遇追及通过图示介绍直线上的相遇和追及的规律 这部分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求相遇次数2 求相遇地点3 由相遇地点求全程“线段示意图”和“折线示意图”是解行程问题特别是多次相遇问题的重要方法。

追及问题相遇问题举个例子:假设A 、B 两地相距6000米,甲从A 地出发在AB 间往返运动,速度为6千米/小时,乙从B 出发,在AB 间往返运动,速度为4千米/小时。

我们可以依次求出甲、乙每次到达A 点或B 点的时间。

为了说明甲、乙在AB 间相遇的规律,我们可以用“折线示意图”来表示。

折线示意图能将整个行程过程比较清晰的呈现出来:例如AD 表示的是,甲从A 地出发运动到B 地的过程,其中D 点对应的时间为1小时,表示甲第一次到达B 点的时间为1小时,BF 表示乙从B 地出发到达A 地的过程,F 点对应的时间为1.5小时,表示乙第一次到达A 地的时间为1.5小时,AD 与BF 相交于C 点,对应甲、乙的第一次相遇事件,同样的G 点对应是甲、乙的第二次相遇事件。

奥数——行程、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奥数——行程、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一、由简单行程问题拓展出的多次相遇问题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个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二、多次相遇与全程的关系1. 两地相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1个全程;第2次相遇,共走3个全程;第3次相遇,共走5个全程;…………, ………………;第N 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注意:除了第1次,剩下的次与次之间都是2个全程。

即甲第1次如果走了N 米,以后每次都走2N 米。

2. 同地同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2个全程;第2次相遇,共走4个全程;第3次相遇,共走6个全程;…………, ………………;第N 次相遇,共走2N 个全程;3、多人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 几个全程多人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 路程差知识框架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三、解多次相遇问题的工具——柳卡柳卡图,不用基本公式解决,快速的解法是直接画时间-距离图,再画上密密麻麻的交叉线,按要求数交点个数即可完成。

折线示意图往往能够清晰的体现运动过程中“相遇的次数”,“相遇的地点”,以及“由相遇的地点求出全程”,使用折线示意图法一般需要我们知道每个物体走完一个全程时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如果不画图,单凭想象似乎对于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儿来说不容易。

例题精讲【例 1】甲、乙两名同学在周长为300米圆形跑道上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练习跑步,甲每秒钟跑3.5米,乙每秒钟跑4米,问:他们第十次相遇时,甲还需跑多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巩固】甲乙两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2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两端出发,10分钟内共相遇几次【例 2】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不停的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

已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快,并且两车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C地。

问: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多少倍【巩固】甲、乙二人从相距 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时后相遇。

行程专题:第一讲 多人(或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

行程专题:第一讲 多人(或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

第一讲 多人(或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1. 学会画图解行程题2. 能够利用柳卡图解决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3. 能够利用比例解多人相遇和追及问题专题一、【多人相遇与追击】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即在同一直线上,3个或3个以上的对象之间的相遇追及问题。

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比如我们遇到的两大典型行程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本质也是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转化.由此还可以得到如下两条关系式:=⨯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两条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板块一、多人从两端出发——相遇、追及【例 1】 (难度级别 ※※)有甲、乙、丙3人,甲每分钟走1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75米.现在甲从东村,乙、丙两人从西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6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 那么,东、西两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解析】 甲、丙6分钟相遇的路程:()1007561050+⨯=(米);甲、乙相遇的时间为:()10508075210÷-=(分钟);东、西两村之间的距离为:()1008021037800+⨯=(米).【巩固】 (难度等级 ※※)甲、乙、丙三人每分分别行60米、50米和40米,甲从B 地、乙和丙从A 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甲遇到乙后15分又遇到丙.求A ,B 两地的距离.【解析】 甲遇到乙后15分钟,甲遇到了丙,所以遇到乙的时候,甲和丙之间的距离为:(60+40)×15=1500(米),而乙丙之间拉开这么大的距离一共要1500÷(50-40)=150(分),即从出发到甲与乙相遇一共经过了150分钟,所以A 、B 之间的距离为:(60+50)×150=16500(米).【例 2】 (难度等级 ※※※)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 52 千米/时和 40 千米/时,它们同时从 A 地出发到 B 地去,出发后 6 时,甲车遇到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1 时后乙车也遇到了这辆卡车。

奥数 行程 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奥数 行程 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一、由简单行程问题拓展出的多次相遇问题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个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二、多次相遇与全程的关系1. 两地相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1个全程;第2次相遇,共走3个全程;第3次相遇,共走5个全程;…………, ………………;第N 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注意:除了第1次,剩下的次与次之间都是2个全程。

即甲第1次如果走了N 米,以后每次都走2N 米。

2. 同地同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2个全程;第2次相遇,共走4个全程;第3次相遇,共走6个全程;…………, ………………;第N 次相遇,共走2N 个全程;知识框架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3、多人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几个全程多人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路程差三、解多次相遇问题的工具——柳卡柳卡图,不用基本公式解决,快速的解法是直接画时间-距离图,再画上密密麻麻的交叉线,按要求数交点个数即可完成。

折线示意图往往能够清晰的体现运动过程中“相遇的次数”,“相遇的地点”,以及“由相遇的地点求出全程”,使用折线示意图法一般需要我们知道每个物体走完一个全程时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如果不画图,单凭想象似乎对于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儿来说不容易。

例题精讲【例 1】甲、乙两名同学在周长为300米圆形跑道上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练习跑步,甲每秒钟跑3.5米,乙每秒钟跑4米,问:他们第十次相遇时,甲还需跑多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巩固】甲乙两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2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两端出发,10分钟内共相遇几次?【例 2】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不停的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

已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快,并且两车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C地。

问: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多少倍?【巩固】甲、乙二人从相距 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时后相遇。

奥数——行程、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奥数——行程、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一、由简单行程问题拓展出的多次相遇问题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个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二、多次相遇与全程的关系1. 两地相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1个全程;第2次相遇,共走3个全程;第3次相遇,共走5个全程;…………, ………………;第N 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注意:除了第1次,剩下的次与次之间都是2个全程。

即甲第1次如果走了N 米,以后每次都走2N 米。

2. 同地同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2个全程;第2次相遇,共走4个全程;第3次相遇,共走6个全程;…………, ………………;第N 次相遇,共走2N 个全程;3、多人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 几个全程多人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 路程差三、解多次相遇问题的工具——柳卡柳卡图,不用基本公式解决,快速的解法是直接画时间-距离图,再画上密密麻麻的交叉线,按要求数交点个数即可完成。

折线示意图往往能够清晰的体现运动过程中“相遇的次数”,“相遇的地点”,以及“由相遇的地点求出全程”,使用折线示意图法一般需要我们知道每个物体走完一个全程时所用的时间知识框架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是多少。

如果不画图,单凭想象似乎对于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儿来说不容易。

【例 1】甲、乙两名同学在周长为300米圆形跑道上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练习跑步,甲每秒钟跑3.5米,乙每秒钟跑4米,问:他们第十次相遇时,甲还需跑多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巩固】 甲乙两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2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两端出发,10分钟内共相遇几次【例 2】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出发,不停的往返行驶于A ,B 两地之间。

已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快,并且两车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C 地。

问: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多少倍【巩固】 甲、乙二人从相距 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时后相遇。

奥数——行程、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奥数——行程、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奥数——行程、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一、由简单行程问题拓展出的多次相遇问题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个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二、多次相遇与全程的关系1. 两地相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1个全程;第2次相遇,共走3个全程;第3次相遇,共走5个全程;…………,………………;第N 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注意:除了第1次,剩下的次与次之间都是2个全程。

即甲第1次如果走了N 米,以后每次都走2N 米。

2. 同地同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2个全程;第2次相遇,共走4个全程;第3次相遇,共走6个全程;…………,………………;第N 次相遇,共走2N 个全程;3、多人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几个全程多人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路程差三、解多次相遇问题的工具——柳卡柳卡图,不用基本公式解决,快速的解法是直接画时间-距离图,再画上密密麻麻的交叉线,按要求知识框架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数交点个数即可完成。

折线示意图往往能够清晰的体现运动过程中“相遇的次数”,“相遇的地点”,以及“由相遇的地点求出全程”,使用折线示意图法一般需要我们知道每个物体走完一个全程时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如果不画图,单凭想象似乎对于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儿来说不容易。

【例1】甲、乙两名同学在周长为300米圆形跑道上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练习跑步,甲每秒钟跑3.5米,乙每秒钟跑4米,问:他们第十次相遇时,甲还需跑多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巩固】甲乙两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2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两端出发,10分钟内共相遇几次?【例2】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出发,不停的往返行驶于A ,B 两地之间。

已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快,并且两车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C 地。

问: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多少倍?例题精讲【巩固】甲、乙二人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时后相遇。

奥数行程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奥数行程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一、由简单行程问题拓展出的多次相遇问题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个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二、多次相遇与全程的关系1. 两地相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1个全程;第2次相遇,共走3个全程;第3次相遇,共走5个全程;…………, ………………;第N 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注意:除了第1次,剩下的次与次之间都是2个全程。

即甲第1次如果走了N 米,以后每次都走2N 米。

2. 同地同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2个全程;第2次相遇,共走4个全程;第3次相遇,共走6个全程;…………, ………………;第N 次相遇,共走2N 个全程;3、多人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 几个全程多人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 路程差三、解多次相遇问题的工具——柳卡柳卡图,不用基本公式解决,快速的解法是直接画时间-距离图,再画上密密麻麻的交叉线,按要求数交点个数即可完成。

折线示意图往往能够清晰的体现运动过程中“相遇的次数”,“相遇的地点”,以知识框架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及“由相遇的地点求出全程”,使用折线示意图法一般需要我们知道每个物体走完一个全程时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如果不画图,单凭想象似乎对于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儿来说不容易。

例题精讲【例 1】甲、乙两名同学在周长为300米圆形跑道上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练习跑步,甲每秒钟跑3.5米,乙每秒钟跑4米,问:他们第十次相遇时,甲还需跑多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巩固】甲乙两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2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两端出发,10分钟内共相遇几次?【例 2】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不停的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

已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快,并且两车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C地。

问: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多少倍?【巩固】甲、乙二人从相距 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时后相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3)小明和小亮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小明和小亮的速度比是5/6,途中两人相遇,相遇后 继续前进,各自到达对方后;立即返回原出发点。返 回时小亮速度不变,小明加速20%,已知两次相遇点 相距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小明和小亮的路程比=速度比=5:6 第一次相遇距离甲地5/11 小明到达乙地,行了全程的6/11 那么小亮行了全程的6/11×6/5=36/55 此时小亮距离甲地36/55-5/11=1/5 两人距离1-1/5=4/5 此时速度比=5×(1+20%):6=1:1 那么第二次相遇地点距离甲地1/5+4/5×1/2=1/5+2/5=3/5 所以甲乙距离=40÷(3/5-5/11)=40÷(8/55)=275千米
很清楚的可以看到第3次相遇离B地最近。下面只要求出第三次相遇点距离B地
多分少钟千,米这即时可甲。行第了6三0次×12相4 遇=两60人00共/7行米了,3距个离全B程地,还1有00100×030÷-6(00105/07+=61046 )2 =1米742 。
7
7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程的学习,我们明白 了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总结规律,灵活处事!比 如说当我们第一次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在做 的同时要善于发现规律,从而我们在做第二次的 时候就可以运用第一次总结的规律,这样我们做 事就会事半功倍!
例(4)甲乙二人分别从A 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 度是乙的1.5倍,二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到B地,乙 到A地后立即返回,已知二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距离 第三次相遇的地点20千米,那么A B两地相距多少千 米?
解:此题这样理解 甲乙在相同时间内的路程比=速度比=1.5:1=3:2 那么第一次相遇是在距离A地3/5处 第二次相遇甲乙一共行了3个全程 第三次相遇甲乙一共行了5个全程 第四次相遇甲乙一共行了7个全程 以此类推 第三次相遇时,甲行了3/5×5=3,此时甲在B地 第四次相遇时,甲行了3/5×7=21/5,此时距离B地1-(21/5-3-1)
例(2)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两人第一次在E处相遇,相遇后,甲继续向B地行走, 乙则休息了14分钟,再继续向A地行走,甲和乙分别 到达B和A后立即折返,仍在E处第二次相遇。已知甲 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80米,则A和B两地相距多 少米?
解:把全程看作单位1 甲乙的速度比=60:80=3:4 E点的位置距离A是全程的3/7 二次相遇一共是3个全程 乙休息的14分钟,甲走了60×14=840米 乙在第一次相遇之后,走的路程是3/7×2=6/7 那么甲走的路程是6/7×3/4=9/14 实际甲走了4/7×2=8/7 那么乙休息的时候甲走了8/7-9/14=1/2 那么全程=840÷1/2=1680米
=4/5 所以AB距离=20÷(4/5)=25千米
例(5)甲、乙两人在一条长3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 甲的速度是每秒1米,乙的速度是每秒0.6米.如果他 们同时分别从直路的两端出发,当他们跑了10分钟后, 共相遇几次?(包括追及产生的相遇)
柳卡图:
分析:甲行一个全程用30÷1=30秒,乙行一个全程用 30÷0.6=50秒,然后画出柳卡图,从图上看出,甲乙分别 从两端出发,150秒后又回到两端的位置,所以可以看成 150秒一个周期,甲乙在1个周期里共相遇了5次, 10×60÷150=4个周期,共相遇了4×5=20次。
例(6)A、B两地相距1000米,甲从A地、乙从B地同 时出发,在A、B间往返锻炼。甲跑步每分钟行150米, 乙步行每分钟60米。在30分钟内,甲、乙两人第几次 相遇时距B地最近?此时距离B地多少米?
柳卡图:
分析:知道了两地的距离,需要求出每个人走一个全程所用的时间,方便画出柳 卡30图分。钟乙内行,一两个人全一程共用合1行00(0÷15105+06=0632)×分3钟0÷,10甲00行=6一.3个个全全程程用。1画00出0÷图6后0=,1632 可分以。
多次往返相遇和追及
小朋友们,这节课程老师要给大家讲解“多 次往返和相遇问题”,这个内容有点复杂喔,不 过老师相信前面五关都顺利闯关,最后一关也一 定没问题!加油!
行程问题从运动形式上可以分为七大类:
第一、一般直线上的相遇、追及问题 第二、火车过桥问题 第三、流水行船问题 第四、环形运动与时钟问题 第五、多个对象间的行程问题 第六、变速运动 第七、多次往返类型的相遇、追及
从题目的解题方法上又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利用设数法、设份数处理
第二、利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段处理
第三、利用和差倍分以及比例关系,将行程过程进 行对比分析
第四、利用方程方法进行求解
第五、利用柳卡图来分析
注意:以上五种方法都是要结合画图去分析的!
本节课程回归到生活中的主题:
总结规律,灵活处事!
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 B地54千米处相遇,它们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 返回,在距A地42千米处相遇。请问A、B两地相 距多少千米?

3.河伯这一神话传说中的神便被庄子 任意驱 使为其 观点服 务,先 让河伯 因受环 境和习 见习闻 的限制 而自傲 ,然后 让河伯 从小圈 子里跳 出来, 看到了 大海而 对自己 以前的 自满羞 愧不已 。

4.联系实际,挖掘材料的闪光点。生 活中有 些事情 看似平 淡无奇 ,但它 却是整 个社会 的基础 ,对这 些生活 素材进 行多方 面的思 考,深 入的开 掘,就 能够从 具体的 人事景 物概括 出人类 普遍的 感情和 抽象的 道理。

1.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 在南门 外十二 桥边的 青羊宫 花会期 有一个 月这是 一个成 都青年 男女解 放的时 期花会 与上海 的浴佛 节有点 相像, 不过成 都的是 以卖花 为主, 再辅助 着各种 游艺与 各地的 出产。

2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 明哲理 ,通篇 都是设 喻而这 些比喻 又是通 过奔放 新奇的 想象和 浓厚的 浪漫主 义情调 抒写出 来的。 庄子把 一切自 然事物 、神话 传说都 具体化 、人格 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