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组织实践与思考

课堂教学组织实践与思考
课堂教学组织实践与思考

课堂教学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活动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组织得如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课堂教学组织策略方面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78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活动形式,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共同参加的一种双边活动。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组织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一节课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如何在单位教学时间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一定的教学目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很长时间、甚至是一生去钻研揣摩。课堂教学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课堂组织策略,结合自身教学体会,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课堂教学组织策略方面进行了探析。

1 优化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一堂课不是孤立的,它是一门课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对一门课而言它是一个局部,所以,要从如何讲好一门课的视角来研究如何讲好一堂课。

1.1 整体把握

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

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 一、课堂教学组织技巧的重要性 课堂是老师“导”“激”“点”“拨”“讲”体现魅力,展示才华的大舞台;是学生“奇”“求”“学”“探”“究”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组织技巧的灵活运用,不仅是教师职能素质的集中体现,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只有组织和调控好课堂秩序,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反之课堂秩序混乱,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被动听课影响听课效率,达不到教学效果! 当今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缺少传统家教基础,缺少传统的文明礼貌、勤学好问、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这给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困难,给课堂教学组织技巧的实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作为一名教师,只有重视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组织技巧的灵活运用,才能与时俱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组织技巧的运用 1.上好起始课、留个好印象。万事开头难,开了好头万事不为难。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只要开好了头,就站稳了阵脚,赢得了主动,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推进。那么如何上好起始课,给学生留下好印象,给自己开个好兆头呢?

(1)树个好形象。面对新学期、新课堂,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通过形象感染学生,为学生示范榜样。应做到:服装整洁,发型大方,步履稳健,语言洪亮,神采奕奕,激情四射,活跃课堂。 (2)作个好铺垫。不管什么科目,不急于教新课,而应把该门课程的科目特点、课程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作一个高屋建瓴的介绍。通过介绍,擦亮学生的眼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绪,端正学生的认识,树立学好该科目的信心。 (3)立个好章法。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明了情明了理,应该就课堂纪律、学习要求等立规矩、定章法。比如:课前的准备要求,听课的纪律要求,课后的复习要求,知错改错要求等。这样可以纯洁课风、强化学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混乱的课堂秩序不仅无法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同时也会让学生养成散漫懒惰的思维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必须要“抓住管理的缰绳”,严格要求,严肃对待。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批评,也要注意将严格要求与体贴爱护结合起来,给予学生以一定的尊重信任,鼓励和表扬! 2.上好常规课,求得好效果 (1)师生状态都要好,课堂和谐最重要。作为老师,自己要有强烈的上课欲望、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充分的课时准备。若不具备这些,宁可不上新课。对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调整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教学回归到一个有利、和谐的氛围中。比如通过笑话、歌声、故事、闭目深呼吸、正面言词说教、侧面事例启发等手段来调整课堂气氛,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周鎏云 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课时严重不够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 新教材课文多,容量大,新课的讲授尚且来不及,课后练习、作文训练的课时从那里来。 新教材课文部分难度是否太大,是否过分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很明显的以前在高三的课文现在提前到高一来上了,难道其本来就没有一个认识的梯度吗?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三、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师集体能力的发挥,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间,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她本身的东西如何保证? 四、不学语法,语文教师在课堂怎样培养“语感” 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地掌握知识和笼统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时多,收益少”。重视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基础知识,那不学语法知识,“语感”又怎么样培养? 五、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行为,那如何去备好课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学生去哪里搜集资料,拓宽知识面。 六、新课程、新教材的非功利性和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功利性如何协调,教师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教师必读) 一.课前铺垫搞好上节主要内容的落实与新授内容的知识储备。 课前提问不能仅限于上节内容的机械回顾,如提问某一概念、公式等。要设计出针对概念的深化与应用,特别注意易错、易混点。可以用回答题或小的选择题、填空题,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二.学习新知识 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常见的有:知识的发现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等。这一过程中含有:一般的思维方法、具 以学生能够自主解决为目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启发诱导,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拓展。 概念的巩固。形成概念后的重点是理解与应用,应借助于具体的例子、题目去巩固概念。教师设计针对概念的题目,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总结注意事项及规律。

解题方法的巩固。对学习新知识中体现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出来,分析应用的条件,适用的范围,并能设计针对该方法的题目让学生去尝试、体验。 三.应用举例 例题的落实。主要是巩固知识、方法,熟练技能。 生自主解决;②让学生分析题目,展示思路的形成过程,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③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反思解题过程;④教师作适当的变式引申、拓展、构建知识间的联系。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完全放给学生有一定的困难。要给学生溜出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审题、探究思路。然后,教师采用分步设问的方法,设计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解决问题。即综合题是由几个相关问题组合而成的,分步设问就是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台阶。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反思,反思思路的形成过程、反思知识间的联系、反思用到的思想方法、反思解题规律。

学生作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方法。落实的方法:①练习与板演结合;板演的作用在于便于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规范步骤。但并不是板演的次数越多越好,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作出选择;②学生作练习,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作业的布置 针对本节所学内容,分层布置作业。精选作业题,真正起到巩固基础、熟练技能、规范步骤,发展能力的目的。 五.几个问题的处理 1.复习提问时几个学生答不对?(略)。 2.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只凭教师讲是不行的,要通过学生的亲身感悟才能搞好落实。可以采用故设“陷阱法”搞好落实。如①针对易错点设计错误解法让学生分析正误;②通过学生练习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错因;③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解题中应注意事项。 3.讲与练的关系。作到精讲、精练是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改进教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与思考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实验小学郭小云 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洋溢着学生成长的气息,课堂更活了,学生的热情更高了,每堂课更具有挑战性了。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又露了许多问题。我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进行了梳理、总结。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下面几点。 一、在备课中遇到的困惑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课前引入是这样的:老师让学生汇报收集回来的数据:我家长()米,宽()米,面积是()平方米。几位学生汇报后(都是整米数),教师问:“你是怎样算出你们家的面积的(用1平方米去量)”。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种方法比较麻烦,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 从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点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之中,能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确比以往的教学迈进了一步。但如果说安排了这样的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就是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那么,我认为这种认识是肤浅的。在教学中,教师究竟如何把握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这个“度”何为“合适的度”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讨

论,觉得难以确定对待教材中的这个问题以及其他与之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 二、随堂遇到的问题 一年级上册有一道题目给出了八种事物,三顶不同形状的帽子,一双袜子,一支铅笔,苹果、香蕉、梨子各一个,要求把同类的圈起来。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启发、鼓励,结果小朋友们遍地开花,答案各有不同而又各持己见:多数把帽子圈在一起,苹果、香蕉、梨子圈在一起,教者给予了肯定;有的把帽子、袜子圈在一起,因为都是身上穿戴的,教者也给予了肯定;有的把苹果、梨和一顶圆帽子圈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圆的,教者也不能否认;有的把香蕉和铅笔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长形的,教者更不能否认,而且还表扬了一番? 这样的结果让同仁们喜忧参半,陷入了深思:喜的是这堂课已经达到了目的,小朋友们都能从不同方面对事物进行分类,而且思维发散、活跃。困惑的是,教参中对于这道练习题的说明是“巩固用单一标准进行分类”,也就是说答案是唯一的。经过讨论,我们认为“把帽子圈在一起和把水果圈在一起”这个答案比较合理。可是你能够指责教者在课堂上对学生众多的答案表示认可和赞扬的做法吗?毕竟赏识、表扬是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可是如果说答案是唯一的,那么这种做法就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廉价”的表扬,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自己的答案真的很好而沾沾自喜,习以为常,听不进不同意见。还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不再深究。 三、教学模式的困惑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培训心得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培训心得 通过听了陈庆章老师关于《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的专题报告,感受很深。心得体会如下: 陈老师提到教学效果好的三要素:从教师德、科研沉淀、教学艺术。我觉得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座位新入职老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可能知识储备与教学艺术都没有太多的经验,但是我们一定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崇高的职业追求。其次,通过实践,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让学生尽可能的融入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5、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 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让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以下是关于“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育部在对改革教学方法的意见中指出:应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运用、提高觉悟三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要摒弃注入式,实行启发式。这就很明确地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认知能力,特别是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厌学现象严重,激发其学习兴趣,研究教学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改革政治科教学方法是多年的话题。我从教十年,听了几十节教学研讨课,发现有的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说是启发式教学,灌输式却占了主导地位,形式主义浮于课堂之中:上课钟响了,老师进教室、起立、坐下,简单地复习旧课后在学生根本未了解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的情况下教师便讲授新课了,然后提问布置作业。一整堂课均是教师一张口在动——标准的注入式。一节课下来学生昏昏然迷迷糊糊带着许多疑问走出了教室。 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 ·

我提出了“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即一节课45分钟,用30%的时间复习巩固旧课和预习新课,40%的时间用于教师精讲新课,剩余的30%时间学生小组讨论,深化认识,巩固新知。“三四三”既是课堂时间的分配,但更主要的是把政治课堂分为三大板块,融新旧知识的学习、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于一堂课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我从九五年秋开始在初三进行对比实验:把初三级四个班分为两部分,三(1)、三(2)班用“二七一”教学方法,三(3)、三(4)班采用“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以讲授初三教材中的“人才”一课为例谈谈“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1.复习旧课,预习新课(30%) 2.复习旧课:提出三个问题(幻灯放出)分别让学生书面作答,俗称“默写”。 3.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是什么? 4.认清历史责任的关键是什么? 5.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以前提高了,为什么还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作答后收卷,约需5分钟。复习旧课无须面面俱到,抓住重点即可,目的既是督促学生在课外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亦是为新课作好准备。 ·

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困惑与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困惑与反思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即为了体现所谓的“新课堂”,使出浑身解数,大量使用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热热闹闹,让学生目不暇接,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容乐观。因此,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与探索。 一、科学探究是否就等于创新课堂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把探究式教学方式放到重要位置,那么,是否一切知识点都应该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获得呢?当前,在课堂教学中,有一种片面的倾向,即无论什么知识都让学生探究,似乎探究成了教学方法的不二选择。课程改革尽管凸显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视,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未因此而否定接受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既有创新也有继承,那种片面推崇自主探究学习,视学生的主动探究为学习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径,从而将探究学习与讲授学习绝对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实际上,不同的学习方法各有优缺点和局限性。探究性学习通过对知识产生过程的重演、再现,更有利于获得对知识的意义构建和探索;但生动的、富有启发的讲授在某些知识类型的教学中仍然是十分有效的。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以便协同配合,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拼起课桌是否就等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的主动性,随着课改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入课堂。由于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对其不太熟悉,以至于在组织教学中合作学习还停留在形式上,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有的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等同于上课时简单地把课桌拼起来,错误地认为“把课桌拼起来”“同学们围在一起”就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如果只追求合作交流的表面上热热闹闹,不顾其背后的放任、随意和低效,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那么,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盖两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合作学习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需要教师长期的深入指导和扎实训练。 三、教师提问是否就等于教学互动 有的教师把大多数知识点以提问的方式呈现出来,课堂教学以学生看书和教师提问为主,认为师生间的互动就是提问。其实,师生间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比如师生共同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等。如果以单一的提问方式来体现师生间的互动,势必造成“满堂问”的局面,而这样的“满堂问”只是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翻版。如果师生间有了充分的交流,甚至出

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与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与实施策略 记得一篇散文中这样写道:有一种幸福是学会忘记,有一种快乐是共同分享。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忘记了年龄,每天与孩子们一起开心游戏;我们快乐着,因为我们分享着课堂上的点点滴滴,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工作十多年来,我觉得作为教师没有什么比上好一堂课更为幸福了,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集体教学活动尤为重要。组织课堂教学既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一门艺术。组织好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更是一个幼儿园教学质量的生命源泉。那么,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呢?下面,结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做一下介绍。 一、课前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一﹚理顺思路是前提。在主题教学的推进中,三位老师需要协调教授容,哪一个学习点放在前,哪一点放在后都要事先设置好,列出活动安排计划而后方可投入备课。而备课作为课前准备的重中只重,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三位老师要分析本班孩子的已有经验,对孩子的基本能力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备课时还要注意:一要充分熟悉教材,吃透每一个教学容,挖掘其中的教育点,找准重点、难点。二要制订适切的目标。制定的目标要具体、明确,使活动目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情感态度、习惯与能力、知识与技能等三个维度,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活动目标既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教具准备是基础。

教具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公开活动的准备,教师一般会运用色彩鲜艳的教具、生动有趣的课件等来展开,孩子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另外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做好课前知识了解和生活体验经验上的准备。教具室会有一些常规的教具:图片、头饰、磁带等。另外生活中的物品:瓶、罐、棒、盒、植物、小动物等都可以拿来当教具,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小型教具。教师一定做到课前有教具,使幼儿接触到直观、形象操作材料,在动手动脑中获得有效的学习。(三)环节设计是关键。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选点妙,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一:开始部分:承担着集中幼儿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作用。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二:基本部分:基本部分是活动过程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指导幼儿去活动、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首先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根据孩子注意的特点,把最重要的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考虑教学的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是根据孩子学习的特点,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孩子亲身参与,亲自体验,操作练习;还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孩子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的容要有层次性、挑战性,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三:结束部分:教师以各种形式(语言小结、情景成果展示等)归纳总结,帮助

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困惑与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6103954.html, 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困惑与反思 作者:周秀菊 来源:《中国教师》2010年第11期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即为了体现所谓的“新课堂”,使出浑身解数,大量使用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热热闹闹,让学生目不暇接,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容乐观。因此,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现象,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与探索。 一、科学探究是否就等于创新课堂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把探究式教学方式放到重要位置,那么,是否一切知识点都应该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获得呢?当前,在课堂教学中,有一种片面的倾向,即无论什么知识都让学生探究,似乎探究成了教学方法的不二选择。 新课程标准对探究提出的目标是,“主动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各有其适用的知识类型,各有其存在的必要。本次课程改革尽管凸显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视,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未因此而否定接受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既 有创新也有继承,那种片面推崇自主探究学习,视学生的主动探究为学习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径,从而将探究学习与讲授学习绝对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实际上,不同的学习方法各有优缺点和局限性。探究性学习通过对知识产生过程的重演、再现,更有利于获得对知识的意义 建构和探索;但生动的、富有启发的讲授在某些知识类型的教学中仍然是十分有效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接受性学习方式的高效都有存在的价值。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并不 是相互排斥、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以便协同配合,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拼起课桌是否就等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的主动性,随着课改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入课堂。由于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对其不太熟悉,以至于在组织教学中合作学习还停留在形式上,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有的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等同于上课时简单地把课桌 拼起来,错误地认为“把课桌拼起来”“同学们围在一起”就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课堂上,教师 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 有的学生就玩耍起来——对于合作学习如何做到切实有效,有些教师也深感困惑。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虽然我们绝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扎实有效的,学生是满意和认可的。不过从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新的教学理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还存有很多的问题和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中偏重知识的准备,轻教学过程的设计。 因为一些教师教学设计的意识不够,教案更多体现的是对所教知识或内容的罗列和堆砌,缺乏符合具体学情的和能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节课上下来,往往缺少整体结构也看不出清晰的环节和层次。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注意到所授知识的准备,更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考虑。在实行教学设计时,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做到有章有法。只有持续的改进教法和增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能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课堂上偏重对知识的传授,轻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通过听课发现,有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同水准的存有着管教不管学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把本课的内容讲完,至于学生在怎样学、学的水准怎么样则没有给与充足的注重和指导,有的课教师讲得自觉很卖力气,而学生则神思不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是值得怀疑。所以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注重自己如何教的同时还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的情况。重视对学生准确的学习态度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教学生怎样学,必须管学生是否在努力学、真正学。总来说之教师一定要做到既管教又管学。 三、责任上偏重教学内容的完成,轻教学实际效果的提升。 有的教师更多的考虑课本内容是否都讲了,而对学过的知识学生是否真正都掌握了,则不是十分清楚或不是特别在意。所以教师必须由注重自己的是否教过了,转移到学生学过的知识是否都真正掌握了这个重点上来,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矫正。 四、效率上偏重课下的机械操练,轻学生的当堂掌握。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形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诸多因素协调统一的综合艺术。制约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需要教师用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将教育理念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学艺术是理论与实践磨合的结晶,是教师教学技能技巧达到至臻完美的境界,是教师教育机智的充分展现。 一、把握好课堂教学,提高高效课堂,必须弄清下列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教学”? 作为老师要真正理解什么是“教学”?“教学”是由两部分组成,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当前我们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导演自己的“教案”,教师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此,老师在“教”这一环节,主要做好对知识的情景创设,要针对学生备课,即备学情。不要只注重个人讲课时的华丽,不要一“讲”到底,要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在学生“学”这个环节上下功夫。 (二)什么是“学堂”? “学堂”不是“讲堂”,我国教育家曾多次作了论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加大对学生“学”这一环节的改革力度,我们不要把“学堂”变成“讲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去主宰自己的课堂。 (三)沅陵县教育教科所倡导在新理念下进行课堂改革,倡导教师启用“导学案”,变教师主导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授课要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首先要从两方面进行备课: 一是对授课内容进行精心准备,即备教材,要明了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并在上课是进行精讲,精练。如果老师自己在导演教案,学生不知道这节课该掌握什么,该重点记忆什么。 二是对所授课的对象进行备课,即备学情,要明了所教得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刚刚进入初中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进入初中,课程突然增多,怎么学习?怎么做笔记?如何把握知识的重点?因此,对他们的学法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备学情,是老师今后应该着重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所有教师值得注意的问题。方法指导,授之以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也许是我们面临课改时的重点和难点。所观有的老师上课时,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找不到书本的知识。可见,我们不仅仅只注重课堂上老师上课的华丽,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和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把冗长的知识简洁化,引导学生理解性学习知识和记忆知识。 2、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挂图、创制课件等辅助性教学工具是十分重要的,运用这些工具来引导学生去寻找知识点,就会更加形象具体。如果缺少这些教学媒介,学生的学习是无序的、纷乱的,更无从说去理解的记忆和体会。老师没有运用这些工具,自己讲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也辛苦。 3、书本知识源于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抽象与概括。我们在授课时应该把知识回归到社会生活去,还原社会生活,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因此,我们应该多联系社会生活,多举一些社会生活中的事例,更要注重学生的自身实际,让学生有切实体会,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感化。这样才有利于指导他们今后社会生活,才能让他们真正的融入社会,学会生活,而且有助于学生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水平,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实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实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升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点,注重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注重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注重,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动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动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合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

(新)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一个优秀的教师从来不需要维持课堂秩序 一些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但讲课时却收不到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未掌握系统的运行和控制规律,不善于随机应变地采取调控措施。教师应如何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呢? 首先,教师要善于从多渠道获取反馈信息。教学过程的可控程度,常取决于信息的交流畅通程度,特别是取决于反馈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反馈方法,随时收集从各个渠道来的反馈信息,才能针对信息进行有效地调控。 其次,要及时从多方面调控课堂教学。教师从反馈的信息中,发现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从多方面进行及时、全面、有效地调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控制:①控制环境,主要控制师生双方情绪。②控制知识,教师传递知识信息要注意知识的数量、难度及传输速度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③控制思维。思维调控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积极状态,保持连续性与及时性。 第三,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解剖自己,及时找出知识与学习方法上的缺陷,及时修正自己,使自我组织活动有效展开,自我适应、自我调控能力增强。 总之,调控的目标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从来不需要维持课堂秩序。 教师控制学生注意力的六种方法:

方法一:教师可运用多种音量的技巧捕捉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讲到关键句子和短语时提高音量或降低音量,通常能达到更佳的效果——“高声私语”能使言语更传神,还可运用感叹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重点。 方法二:运用短暂的沉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沉默是教师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这能引起学生注意所学内容,激发思维。比如,讲完一课的重点后停一下,然后,再轻声细语地重复一遍,或向全班提出问题后,有意地停顿,暂不要求谁来回答,只需考虑。 方法三:教师讲到主要词语或句子时运用高音以避免学生精力分散,运用这一技巧淹没学生的吵闹声。如果学生是窃窃私语,这办法效果更好。 方法四:用微笑的面容、用爱抚的眼神、用柔和的声音,增强亲和力,使教师的言行似涓涓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 方法五:在逻辑上与讲课的内容保持一致。运用幽默、笑话等寓于讲课之中。 方法六:发现精力分散的学生,上前用手爱抚,用手势制止,用眼神制止等行为示意让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 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控制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调节课堂中出现的“离轨”行为,使课堂教学保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正确方向上。

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困惑与思考

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困惑与思考 天宁区教研室李国平 平时课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研究人员经常性的工作,但是这一评价活动所产生价值却难以评说。有一个的案例:笔者在一所学校听语文课时,上课教师让学生听音乐、做实验、说故事、分组讨论,活动形式不可谓不丰富。但在讨论结束时,无意说出一句话: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并不需要讨论。下课时,我与这位教师讨论时谈及这一句,她苦笑着说,这不是你在听课吗,要用那张评价表评我的课,所以要尽我最大的努力表现。尽可能按照评价表来上课。也就是说教师教学时想的是那张有几十项指标的课堂教学评价表,想的是教研员在听课,而不是学生学习的需求。而当没有人听课时,教学则表现得简约些,实际些。这个案例带出一个问题,教研人员用教研部门设计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的听课与评课,对教师的教学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更由此想起到,教研部门以某种理想化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为标准,搞的各种评优课、观摩课对平时教师的教学究竟有多大的作用?这种困惑使教师与教研员都处在两难境地。 为此笔者从网上收集了一些地方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教学研究部门制定的教学评价表,往往比较繁复,比如某市新课程改革中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共有24项指标,每项5分。某市在课程改革前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表更是有40多项指标。同时笔者征集了三百多位中小学教师对本地区用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的意见。许多教师认为评价表严重脱离教学实际,太繁复,难操作。有些学校甚至弃之不用,另行设计课堂教学评价表。一些教师说,我们在上课时,想的是教研员将用几十项指标来评价课,心中忐忑不安。怎能上好课。而一些教研员认为由于评价指标过多,在评课时往往顾此失彼。一旦教师与教研员的“顾”与“失”刚好相反,那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就显然是不公允的。另一方面,则是反思自己在10多年教研工作中,看的与评的那些经过精心策划的追求十全十美的课评优课、观摩课,觉得做假的成份实在太多。这不是真正的教学。是给听课教师以一种可望可不及的感受。而一些评优课的获奖者,平时的课堂教学大多也是不尽如人意的。所以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走出中评不中用的误区:评价以教师为中心,重点是评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的表演;评价以教案(课件)为中心,重点评教师对教案(课件)的操练或展示水平;评价借班上的课,重点评价教师的教学机智与知识、能力水平,评教不能评学。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提出对于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要简约化,要体现出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激励与指导作用。要做到让教研员抓住重点,务实的评价课堂教学,达到提升

如何进行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园地。而课堂组织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互动的规定性得以体现的状态和规则。构建一种和谐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秩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那该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1、思想教育先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对学生自觉性培养 尤其是对于课堂上的一些“学困生” 我从不能放任自流,置之不理,及时给予引导纠正,让他们养成良好课堂习惯。只要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多关心学生我们才有收获的希望。 2、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一些针对性的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比如我在课堂上对于一些爱搞小动作的学困生可让他们当带头人——采取记名制,这样他们会因老师重视自己反而表现的好一些。 3、小组之间进行评比,评“优秀同桌” 小组之间进行评比,评“优秀同桌”目的是在课堂上起到学生之间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带动全班学生养成良好课堂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营造班级积极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运用组织艺术,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 1、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法 比如在英语课堂上可采取一些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创设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调动学生乐学情绪 比如在课堂可采取风趣幽默的语言,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来调动学生乐学情绪。 3、发挥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如身势、情感、等来表达 方法:目光注视法、表情感染法、趣味激励法、停顿吸引法 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适时给落后的学生以鼓励 加强互动让学生集中了注意力,鼓励则给后进生增强了信心 1、走到学生身边 2、让学生分享老师对纪律管理的情感 3、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 4、利用课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因势利导,激发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课堂组织的方法多种多样,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主,以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在课堂秩序的管理方面,不同的组织教学的方法会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习惯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后果。 所以说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老师多动脑筋去思考,多和其他老师交流学习,寻找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方法。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与思考 【内容提要】《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出台,给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全体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课程标准充满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但由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多地脱离生活,甚少联系实际;过多地被动接受,少有自主探究;机械训练的较多,有效实践的较少,这样的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面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多数中青年老师感到迷惘,结果导致困惑。小学教师如何走出教学的困境,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创新的课堂,就必须落实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从根本上改革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健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困惑;教学思考 长期以来,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的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但是,随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的颁布和新教材的实施,当前使用的教材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同时,《新课标》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新课标》为广大教师带来了不可估计的优点,但也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困惑。面对“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困惑,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重塑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才是走出教学困境唯一出路。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遇到的困惑进行探讨与思考。 一、《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困惑 《新课标》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转变教师角色,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新课标》为广大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困惑。 (一)教学目标定位的困惑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虽然我们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扎实有效的,学生是满意和认可的。可是从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新的教学理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中偏重知识的准备,轻教学过程的设计。 由于一些教师教学设计的意识不够,教案更多体现的是对所教知识或内容的罗列和堆砌,缺乏符合具体学情的和能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节课上下来,往往缺少整体结构也看不出清晰的环节和层次。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注意到所授知识的准备,更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考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做到有章有法。只有不断的改进教法和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课堂上偏重对知识的传授,轻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通过听课发现,有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管教不管学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把本课的内容讲完,至于学生在怎样学、学的程度怎么样则没有给与足够的关注和指导,有的课教师讲得自觉很卖力气,而学生则神思不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是值得怀疑。因此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关注自己如何教的同时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的情况。重视对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教学生怎样学,必须管学生是否在努力学、真正学。总之教师一定要做到既管教又管学。 三、责任上偏重教学内容的完成,轻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 有的教师更多的考虑课本内容是否都讲了,而对学过的知识学生是否真正都掌握了,则不是十分清楚或不是特别在意。因此教师必须由关注自己的是否教过了,转移到学生学过的知识是否都真正掌握了这一重点上来,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矫正。 四、效率上偏重课下的机械操练,轻学生的当堂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