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
最新2021-2022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优质课件

语文园地四
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1
新课导入
学了本组课文,我们知道了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英雄情怀。我们也学到了通过语言、 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语
文园地的学习,,一起去验证本单元的收获吧………
2
➢ 《从军行》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感受到 了戍边战士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誓死报 国的壮志豪情。
10
此外,课文着力刻画了沃克医生的一系列变化, 从“冷冷地问”,到“目光柔和了”“脸上浮出 慈祥的神情”,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刘伯承从冷漠到 赞许、钦佩的心理变化。
11
你还从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 神态,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和同学交流。
12
老师指导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需 要我们好好阅读,感受作者 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表达作 者对人物的敬佩之情。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4、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多渠道多角度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钢笔书写的习惯。
45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和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抒发感情的两种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选择情景进行仿写;了解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会照样子写一写。
3.通过“积累与运用”的学习,理解古诗《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会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了解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①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体会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乡之情。
②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③读到《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我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④读《祖父的园子》时,我从课文对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到了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2)问题引导: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直接。
有的比较含蓄。
读一读上面四个小朋友说的话,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看看你都了解了哪些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3)小组交流。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①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③抓住文章中直接表达感情的句段,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从课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2.练一练,学运用。
小组交流:怎样体会到下面各段表达的思想感情?(1)出示课件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人教版教学教案《《语文园地四》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人教版教学教案《《语文园地四》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四》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综合性学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包含了“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和“语文实践活动”四个部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和写作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口语交际能力不够强,阅读理解深度不够,写作能力参差不齐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2.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深度;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的技巧和方法;2.阅读理解的深入和全面;3.写作的思路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教材、教案、课件等;2.准备好教学环境,如教室、多媒体设备等;3.准备好学生名单,以便于点名和课堂管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口语交际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和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可以选择小组练习或个人练习。
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演讲、表演等。
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 》教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四》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家乡”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富有地方色彩的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的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合作学习的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家乡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文本分析、情感态度把握以及创新思维方面仍有待提高。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庐、巷、乘”等10个生词,理解词语“庐山、巷子、乘凉”等,会读写“庐、巷、乘”等15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课件等教学资源。
2.生词卡片、课文阅读材料。
3.相关家乡的文化资料、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家乡的风景录音,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家乡。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生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然后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课堂笔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课堂笔记
在《字谜七则》里,第①~④是字谜,谜底分别是“日”“坐”“也”“口”。
⑤⑥是画迷,⑤画的是一个人靠在树(木)旁,谜底是“休”;⑥画的是一个时钟,钟面正好是十二点(可以理解为十与两个点),谜底是“斗”。
⑦是故事谜。
因为唐伯虎画上画的是一只黑狗,即“黑犬”,合道一起是“默”。
而年轻人拿着画就走了,没有说话,沉“默”不语,这正好说明了谜底是“默”。
左形右声的字:材、偏、铜、冻、证、骑、秧、城。
右形左声的字:攻、颈、削、瓢、放、鹉、雌、故。
上形下声的字:管、露、爸、芳、崖、宵、界、字。
下形上声的字:架、案、慈、斧。
外形内声的字:固、病、庭、阀。
内形外声的字:闷、问、闻。
外形内声的字:固、病、庭、阀。
内形外声的字:闷、问、闻。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的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的笔记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笔记(人教版)一、交流平台。
1. 体会人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二、词句段运用。
1. 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再照样子改写句子。
- 例句分析。
- “他像一只老乌龟一样,慢吞吞地走在马路上。
”这里的“老乌龟”加点,是一种贬义词,表达了厌恶、不耐烦的感情,把人比作老乌龟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 “那个小偷像只老鼠一样,偷偷摸摸地在房间里翻找东西。
”“老鼠”加点,也是贬义词,表达了对小偷的厌恶之情,将小偷比作老鼠,突出其鬼鬼祟祟的样子。
- “她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美丽的蝴蝶”加点,是褒义词,表达了对“她”的喜爱、赞赏之情,用蝴蝶来形容她在舞台上优美的姿态。
- 改写句子。
- 原句“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翻得乱七八糟的,像个乱贼。
”可改写为“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翻得乱七八糟的,像个调皮的小猴子。
”(把贬义词“乱贼”改为褒义词“调皮的小猴子”,表达出一种调皮可爱的感觉,而不是原来带有批评性的话语)2. 仿照例句,描写情景。
- 例句。
- 八月,天多热。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 仿写思路。
- 要先确定描写的情景主题,比如“冷”。
- 然后选择合适的描写对象,像人、动物、植物等。
- 仿写示例。
- 腊月,天多冷。
人冷得裹紧了棉衣,缩着脖子,猫冷得躲在火炉旁,一动也不动,树冷得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叶子都掉光了。
三、日积月累。
1. 名言警句及含义。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含义: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这告诉我们要注重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的名利所诱惑,同时要养成节俭的品德,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并实现远大的目标。
-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 含义: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1.课件出示。【出示课件11】
豆蔻年华:指女于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2.学生自由阅读,理解意思。
3.小组合作,拓展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2.学生自由阅读,可以在材料旁边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方法。
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①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用字的准确。
②“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③作文中写“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将“不停”改为“悄悄”,这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
这是杜牧在扬州期间,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一位歌女。诗中用早春二月初树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岁的少女。因此,豆蔻后来就被用来专以形容十三、四岁的年轻美少女。豆蔻,也可写作“豆蔻”。。
(2)及笄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出示课件7】
誉之曰赞誉吾矛之利锋利
年九岁年龄当极明邪明亮
失汲道失掉揠苗助长禾苗
狐假虎威假借至之市集市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8】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引言在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中,《语文园地》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单元。
本文将结合新部编人教版的教材内容,设计优质课的教案并进行教学反思,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中的文章内容和语言运用技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写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
2. 教学重点•归纳文章主题,理解文章中的寓意。
•掌握诗词歌赋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3.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朗读及分段理解•赏析诗词歌赋•课文内容的问答讨论•课文背诵及连贯表达三、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频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课文朗读及分段理解(20分钟)教师逐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含义,并进行讨论。
第三步:赏析诗词歌赋(15分钟)教师导入相关诗词,解释含义,并让学生欣赏和表达感受。
第四步:问答讨论(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开展问答讨论,巩固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五步:课文背诵及连贯表达(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并引导他们进行连课文表达,培养写作能力。
2. 教学方法•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和个人表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情境引导和引导提问的教学形式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深刻意识到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启发性对于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同时,我也发现在教学设计中,应更加注重课文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与成长。
五、结语通过本文的讨论与分析,我们不仅了解了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的教学特点,还深入探讨了优质课的设计与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 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 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 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冷静辣忙 吵快
点拨:第(1)句描写了“亮”。使用排 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用人“睁不 开眼睛”、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 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等反应 来表现太阳光的强烈、刺眼,表达了作 者对世间丑恶、黑暗事物的憎恨和对光 明、充满生机的美好世界的赞美与追求。 第(2)句描写了“热”。使用排比、拟 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三种动物的情态, 表现了盛夏八月的炎热。
示例:(1)冷:寒冬腊月,北风呼啸,林子 里冷得像冰柜,小河冷得结了冻,孩子们冷得 直打哆嗦。 (2)静:教室里真安静啊,静得 能听到大家的呼吸声,静得能听到老师在黑板 上写字的唰唰声,静得能听见吊扇在头顶上转 动的呼呼声。 (3)快:时间过得飞快,像一 支离弦的羽箭,像一列飞驰的列车,像一江匆 匆东流的水,永不回头。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
1.学生阅读教材上出示的四个对话框,明白活 动要求。 2.用自己的话概括教材上的交流内容。
点拨:本单元“交流平台”的主题是在朗读中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在读《月是故乡明》时, 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从而体会作者对 满腔浓浓的怀乡之情。尤其是当读到“我的小月亮, 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直抒胸臆的话,我们就能直 接感受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 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一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 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儿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 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谢谢观看
再如读《祖父的园子》时,我们可以从课文对园
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到 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由此可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好语文的一大 法宝,当我们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时,自然也就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词句段运用
——————————
答案示例:(1)饭店里的美味佳肴再精致可口,也比 不上妈妈亲手做的一碗蛋炒饭
(2)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娇柔妩媚, 没有百合的清冷高傲....莲,像一位谦谦君子“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日积月累
—————————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下面的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选 择其中一句,照样子写一写。
(1)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 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 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 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 的小月亮。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 花。
(3)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 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
点拨:这些语句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第(1)句用 世界胜地的月亮与“我”故乡的小月亮进行对比, 突出了“我”对故乡月亮和故乡的深深喜欢与怀念 之情。第(2)句用杭州的桂花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进 行对比,突出家乡的桂花已经融入了母亲的生活,成 了母亲生命的一部分,表现出母亲浓浓的思乡、爱乡 之情。第(3)句姑爹那艘破陋的乌篷船与绍兴城里精 致的乌篷船对比,突出了“我”对这艘破陋的乌篷 船的特殊感情,因为这艘小船承载着父亲对“我” 浓浓的爱与期待。
词语释义: ①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②临行:将要出门时。 ③意恐:心里担心。 ④寸草心:小草。诗中比喻儿女。 ⑤三春晖:春天温暖的阳光。诗中比喻慈母之
恩。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晖,阳光。
作者介绍:孟郊(751—815),字 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 代诗人。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 齐名,人称“郊寒岛瘦”。现存诗歌 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 代表作有《游子吟》《登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