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配套课件:2.6 辛弃疾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语文配套课件:2.6 辛弃疾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

侦察后,认为战机尚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出兵。哪知, 韩侂胄却猜疑他,贬之为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今镇江)名 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象,辛 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 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遂成此词。
导记·晨读晨练
第6课
第6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记·晨读晨练
3.词义理解
第6课
清冷高远的秋天。 (1)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说。 (2)休说:___________ 落得。 (3)赢得:________ 哪堪,怎堪。堪,能。 (4)可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楼台。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指当年的繁华盛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通街巷。 (6)寻常巷陌:______________
导记·晨读晨练
第6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2)多音字 房舍 shè ①舍 舍弃 shě
曾经 cénɡ ③曾 曾祖母 zēnɡ
巷陌 ②巷 巷道
xiànɡ hànɡ ɡōnɡ ɡònɡ

供给 ④供 招供
导记·晨读晨练
2.辨析字形 脍 脍炙人口 侩 市侩 荟 荟萃 (1) 绘 绘声绘色 刽 刽子手 烩 大杂烩 揾 揾泪 蕴 蕴涵 (3)瘟 瘟疫 媪 翁媪 温 温文尔雅 羸 羸弱 蠃 蜾蠃 (2)赢 赢得 瀛 瀛海 嬴 嬴政 皇 仓皇 惶 惶恐 (4)煌 辉煌 遑 遑论 隍 城隍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贺新郎》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贺新郎》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贺新郎》赏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词作鉴赏正如本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

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

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

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

《论语。

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

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

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

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

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

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青玉案》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青玉案》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辛弃疾《青玉案》赏析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作鉴赏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

作者把火树写成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下阕,专门写人。

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

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词的艺术创造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词的艺术创造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词的艺术创造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辛弃疾词的艺术创造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开展。

直至南渡之初张元干、张孝祥、叶梦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才较多继承了苏轼的词风,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但他们的这一类词作,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激情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也没有更大幅度地向其他题材拓展,所以成就不是很高。

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极富于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在他的词中,如“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乃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

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都是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如“天风海雨〞,以极强烈的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消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词牌“永遇乐”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词牌“永遇乐”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词牌“永遇乐”简介永遇乐:词牌名。

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始于柳永。

又名《消息》。

词牌释义:〔题考〕毛氏【填词名解】云:“永遇乐歇拍调也。

唐杜秘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好。

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

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

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

”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创自唐之中叶。

万氏【词律】引晁无咎【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

”是此词又为越调也。

〔作法〕本调一百零四字。

首、次为四字对句,不用韵,“清”“山”二字均可仄。

第三句为平仄平仄,起仄韵。

第四五句亦为四字对句,第一字平仄不拘。

第六句五字协韵,与﹝解语花﹞第三句同,惟第四字可拗作仄,此其异耳。

第七八句又属四字两句,但不需对偶,而两句第一句及下句第三字,平仄均可通用。

第九句六字,协韵,第一字可平。

第十句七字,上三字豆,第一字可仄。

(此豆有作仄平平或平平平者,均非宜)结句六字,第一字可平,第二字不能作仄。

(赵师侠作“缓步阆风仙苑”,不足法)后阕起二句,与前阕第七八句同。

第三句六字协。

第四句至第十句,均与前第四句至第十句同。

结句四字作仄平仄仄,上一下三,定格也。

词牌子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说明:特别提示:上阕第一、二句,第四、五句,第七、八句,下阕第一、二句,常用对仗,当然也可不用,自然灵活掌握。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一、整体把握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

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

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

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

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

南来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

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

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

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招之即来,麾之即去”,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

但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去。

这里所选的两首词虽作于他的早年、晚年不同时期,但其中心思想却是相同的,即都表现了他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

总体风格上的雄健、豪放,两首词也是一致的。

只是前期词多些昂扬、激奋;晚年之作则转向了苍劲、悲壮。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

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

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水悠长。

眺望远山,其形状高而尖的像玉簪,大而矮的像螺髻。

这些自然山水虽然多姿多彩,但是在作者的眼中,它们只能引发人的忧愁和怨恨。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内容提要]: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杜诗中那沉郁顿挫的诗风,根植于现实的高度的爱国主义,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使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坎坷的仕途,他仍保持着和屈原一样赤诚的爱国之心;生于动乱的经历丰富和深化了他的爱国思想。

杜甫的诗中,有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战乱中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强烈的民族精神以及不同于其他诗人“爱君”、“爱河山”的爱国之情,而是根植于“忧民”即是“忧国”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将现实主义的诗风推到了最高点。

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一千二百多年前,那位从朱门外,叛军营,栈道旁,茅屋中提起笔的人,从广阔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的离乱,“国破山河在”的悲伤,记录人民的不幸和痛苦,抒写诗人的忧伤与激愤,真实而全面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几十年间的历史面貌。

他,就是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

杜诗现存有一千四百余首,都是围绕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诗人自身遭遇而做的。

这些诗作,有的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有的表达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有的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有的表达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有的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这些诗无不体现了杜甫深切的爱国之情,赤诚的爱国之心。

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杜甫屡试不第,献赋未成,使他出仕济世的幻想破灭,使他对唐王朝的统治堪优。

入世无门,生活更加窘迫,使杜甫开始正视现实,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

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

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

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

在诗中,诗人就是一个“视国家为生命”、“以民生为己任”的“忧的形象”,爱国的“民族之魂”,诗人的忧,令人感动,令人崇敬。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4.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 鱼儿·青 玉案·元夕》)
6.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陌上柔 桑破嫩芽》)
◎祖国在我心中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 怀》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 丁洋》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 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三、名句填充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句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蕴涵着相 似的情感。 (2) 辛 弃 疾 在 《 水 龙 吟 · 登 建 康 赏 心 亭 》 中 用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三句,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徒然 虚度时光的感慨。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写于 1205 年,作者任镇江知府,时年 66 岁。当时韩侂胄执 政,正积极准备________。辛弃疾支持北伐,但认为要________, 不能________,否则很有可能重蹈失败的覆辙。然而韩侂胄不仅 不接受,反而对辛弃疾产生疑忌,后来北伐失败,重蹈“________” 的覆辙。辛弃疾从青年时代起,坚决主张抗金 43 年,如今大好 形势将被断送,恢复中原的理想又将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 他登上北固亭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抚今追昔,心潮澎湃, 写下了这首词。
辛弃疾生于宋金对峙的乱世,他马上能杀敌,马下能写檄文, 可壮志未酬,夙愿难偿!只好将满腔爱国热情铸于词篇之中,“把 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风格或为沉郁,或为明快,或为激烈,都 表现出他“平戎万里”“整顿乾坤”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激情!词人抚 时感事,将慷慨激昂、牢骚不平之气融于词中。慷慨纵横、雄奇 豪壮而又沉郁苍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辛词的内容比苏词更为广阔,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地步。

辛词中思想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

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

”(徐釚《词苑丛谈》卷4)
因此,在爱国词中尤值得重视的是那些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

那些记录自己战斗生涯,或借助追念自己战斗生活而抒发感慨的词,当属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如: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这首词上阕所描写的正是“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美芹十论·序》)的经历。

下阕写因追念往事而引发的理想落空的悲哀与感慨。

但辛弃疾痛苦悲愤,却不消沉,在苦闷时依然能保有昂扬奋进的精神,如在与另一爱国志士陈亮的酬唱中,他既道出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悲愤心情,又道出了他的坚定信念: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贺新郎》)辛弃疾还有很多评议时局,议论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批判投降苟和势力的词。

在这些词中,他不是空泛地去议论、陈诉,而是用全身心的感情去倾诉、哭泣、呼号、鼓动。

如《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以“无数山”比兴抗金事业的重重阻力,以江水东流比兴抗敌救国力量是阻挡不住的,真可谓忠愤之气,拂拂指端。

辛弃疾的爱国词是通过各种题材加以表现的,最主要的一是酬唱词。

辛在酬唱词中很少写尔汝相思的陈词,而多以北伐恢复大业共勉,使酬唱词内容为之一新。

仅以祝寿词为例,他写道:“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二是登临写景词。

辛词中许多爱国名著,如《念奴娇·我来吊古》、《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都是这类作品。

如《水龙吟》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勾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三是怀古词。

如被杨慎评为辛词第一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上阕“意在恢复,故追述孙刘”(宋翔凤《乐府余论》);追述孙刘,即是批判“三国两晋形势与今日不同”,“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天下无事,须南自南,北自北”的苟和派论调。

下阕意在慎兵,故感慨宋文帝;感慨宋文帝即是提醒当局不要重蹈草率用兵而失败的覆辙。

最后感伤廉颇,感伤廉颇即是感伤自己生不逢时,不得重用。

由于借助了咏古,使讽今具有了更深沉的内含。

除爱国词外,辛弃疾还有许多其它题材的词。

直接或间接描写农村的约有三四十首。

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都是词史上难得的农村词。

辛弃疾曾赋
闲家居近20年,因此又写有很多闲适词,但闲适非其所愿,故尔这类词又常包含着怨艾的感情,成为表现其爱国思想的一种变调。

辛弃疾也偶作情词,但“绝不作妮子态”《毛晋《稼轩词跋》),更有一种他人难以企及的高远之怀,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
与其说是写对情人的追求,不如说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引梁启超语)的自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