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散文之哲理抒情文共30页
现代文阅读之哲理散文选读

现代文阅读之哲理散文选读阅读天地0310 0849现代文阅读之哲理散文选读真诚的希望哪怕有一句话拨动了你的心弦挺起胸膛走路,你会找到自己;挺直腰板做人,你会走向成功。
没有泪水的人,他的心灵是干涸的;没有梦想的人,他的未来是迷茫的。
抉择周国平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人们议论纷纷。
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
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过,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
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上,我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所谓人生的抉择不少便是如此。
雪的面目林清玄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
老师说:雪是纯白的东西。
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盐一样。
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
儿童就猜测:雪是像冰淇淋一样。
老师说:雪是粗粗的东西。
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砂子一样。
老师始终不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最后,他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咸的砂。
"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语是无法表白的,对于没有看过雪的人,我们很难让他知道雪,像雪这种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无法明明白白过,那么,对于无声无色、没有形象、不可捕捉的心念,如何能够清楚地表达呢?我们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国度。
我们要听黄莺的歌声,就要坐到有黄莺的树下。
我们要闻夜来香的清气,只有夜晚走到有花的庭院去。
那些写着最热烈优美情书的,不一定是最爱我们的人;那些陪我们喝酒吃肉搭肩拍胸的,不一定是真朋友;那些嘴里说着仁义道德的,不一定有人格的馨香;那些签了约的字据呀,也有抛弃与撕毁的时候!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语言文字难以形容与表现的。
2023年九年级暑假现代文阅读专练(散文):作品蕴含的哲理问题(含解析)

现代文阅读(散文):作品蕴含的哲理问题(共16题)一、复合题(共16题)阅读《赛里木湖·果子沟》,完成下面四小题。
赛里木湖·果子沟①乌鲁木齐人交口称道赛里木湖①、果子沟。
他们说赛里木湖水很蓝,果子沟要是春天去,满山都是野苹果花。
我们从乌鲁木齐往伊犁,一路上就期待着看看这两个地方。
②车出芦草沟,迎面的天色沉了下来,前面已经在下雨。
到赛里木湖,雨下得正大。
③赛里木湖的水不是蓝的呀。
我们看到的湖水是铁灰色的。
风雨交加,湖里浪很大。
灰黑色的巨浪,一浪接着一浪,扑面涌来。
撞碎在岸边,溅起白沫。
这不像是湖,像是海。
荒凉的,没有人迹的,冷酷的海。
没有船,没有飞鸟。
赛里木湖使人觉得很神秘,甚至恐怖。
赛里木湖是超人性的。
它没有人的气息。
④湖边很冷,不可久留。
⑤林则徐一八四二年(距今整一百四十年)十一月五日,曾过赛里木湖。
林则徐日记云:“土人云:海中有神物如青羊,不可见,见则雨雹。
其水亦不可饮,饮则手足疲软,谅是雪水性寒故耳。
”林则徐是了解赛里木湖的性格的。
⑥到伊犁,和伊犁的同志谈起我们见到的赛里木湖,他们都有些惊讶,说:“真还很少有人在大风雨中过赛里木湖。
”⑦赛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沟。
车到果子沟,雨停了。
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满山密雪一样的林檎②的繁花,但是果子沟给我留下一个非常美的印象。
⑧吉普车在山顶的公路上慢行着,公路一侧的下面是重重复复的山头和深浅不一的山谷。
山和谷都是绿的,但绿得不一样。
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
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种绿法。
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
新雨初睛,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静。
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
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
这是个仙境。
我到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觉得什么地方是仙境。
到了这儿,我蓦然想起这两个字。
我觉得这里该出现一个小小的仙女,穿着雪白的纱衣,披散着头发,手里拿一根细长的牧羊杖,赤着脚,唱着歌,歌声悠远,回绕在山谷之间……⑨从伊犁返回鸟乌鲁木齐,重过果子沟。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

有叙述,有抒情,更有议论。
小结:熔情、理、事于一炉
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熔铸在一起的表 达技巧,关键在于: ⑴抓好叙事——抓住那最能反映生活本质和 内心深情的举止行为。事件选得典型、感人, 情缘事而发,议由感而生,文章就会显得自然 而真切。 ⑵要使情、理、事融和在一起。以抒情、议 论之笔来叙事,收到笔笔含情,即事见理的效 果。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的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 情(言志、析理)才是目的、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的层面上分析。
在这有限的时刻里,战士们还多方寻思着,为 当地的父老们尽一点力。他们思虑着:哪些溪涧 在山洪到来时不好通过,就架起一座座石桥和板 桥;哪些人家离河太远,就在散居的村舍挖下一 口口水井;哪些水井靠近大路,又在水井上加了 井盖。他们还挨家挨户去看,看谁家的房子漏雨, 就苫上新草;谁家的灶台裂了缝,用泥灰把它抹 好。„„这些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滚、爬、拚搏, 无所畏惧的战士,对朝鲜人民是多么体贴入微! 怪不得朝鲜人民称颂他们“这些中国孩子的心, 简直是金子一般的心,银子一般的心,水晶一般 的晶莹玲珑的心!”
三、散文写作技巧
2.融情于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 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 小结:融情于叙 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 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 ⑴把浓郁的情感融于事件的叙述中 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着桔子走。 ⑵在传情处下重笔,写细节,使情感有依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 附,让人可触可感,产生共鸣。 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 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 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 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专题14 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_-2021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解析版)

专题14 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初中课程要求》《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对抒情性文体整体感知,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品味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做出评析;主动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拓展对作品的认识。
《高中课程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散文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应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能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一、散文结构思路分析(行文思路、线索作用)分析材料关系法关系类型子关系特点相承关系承接关系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理的层层相递。
递进关系相并关系并列关系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关系课程要求知识精讲线索法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
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类: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
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
3、以时间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5、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分清线索后,自然也就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
层次法根据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总结出段意,再看哪些段意集中表达同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
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散文的情与理

• 将作者的行踪或思想感情的变化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梳理,就可以 划分出文章的层次,对理解文章情感非常有益。
现代散文的理
• (一)散文要有思想和理性的支撑 • 1、思想是理性化了的情感 • 2、情与理是相互依托的 • 朦胧的情感由于理性而得以深化和升华,潜在的理性因为情感而充实;在 理性指引下,情感可以突破个人的局限性,进而表现时代精神。 • 3、情与理是相映成趣,相映生辉的 • 理性是对情感进行回味、反省和再体验、再认识的过程 • (二)偏重于理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 • 以阐述哲理为主,抒写作者对人生或大自然的独特感悟,或是对世事的悉 心观察和深刻理解,从而给人以启迪。(《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 的芦苇》) • 《散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 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人类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 善待衰老的生命。所以成熟的生命,即所谓中青年人吧,其责任的沉重可 想而知,突出了“责任感)
• 象征和比拟是借物抒情散文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在解读作品时要 充分理解抒情散文中的形象和事物、景物的象征意义。 • 4)抓住作者在文章中抒情的句子。 • 借物抒情类散文常常采用边写景边抒情的方式,或在集中写景之后 集中抒情,或在写景之前谈自己的感受,或这三种方式同时使用。 如《囚绿记》。 • 在阅读时,找准作者抒情的核心也就等同于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 5)理顺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
• “物”既是写作的具体内容,也可以是勾连上下文的线索,更是作者反思追忆、 抒发情怀的载体,是人生感悟、哲思体验的触发点。但是,必须明确借物抒怀散 文的落脚点必定是在人。“物”自有其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但必须在人的生活 环境中出现,“皆着我之色彩”,才能形成其隐喻性与象征性。所以作者所描绘 的事物并非是唯一的吟咏对象,在世事变化,人事变迁的过程中,抒发人的情怀, 人的精神或者哲理文化的思考才是借物抒怀散文的精髓。
现代文阅读 哲理类散文 知识讲解

2014年高考解决方案哲理类散文哲理类散文今年高考考什么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
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
2.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
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
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
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满分必备攻略一、哲理散文的解读步骤既然哲理散文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寓意物)传达作者某种感悟、哲理,那么阅读它便要披形入里,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找出寓意物(形象),把握寓意物特征。
第二步:依据寓意物特征概括作者感悟、哲理。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文学类散文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如何读懂散文一、掌握散文文体知识1.散文的基本概念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2.散文的文本特征(1)形散神聚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形散”是指:①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常见的线索: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意境深邃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散文阅读方法第一步,关注标题(对象)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②提示阅读线索;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第二步,概括内容①标记各段落序号;②概括各段落内容。
第三步,梳理思路1.把握线索①寻找作品的线索;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③注意文中议论、抒情句。
关于哲理性的抒情散文5篇

关于哲理性的抒情散文5篇抒情散文表现真情至性,抒情多与叙事相结合。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哲理性的抒情散文以供大家参考。
哲理性的抒情散文篇一:给自己一些勒痕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地跳跃着,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
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能如此茁壮地成长?走近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被青藤勒出的伤痕。
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地的一声闷响。
我愣住了:原来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是黄瓜生命的支柱;原本以为那是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
常常反感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
事实上,一旦离开它们,生活真会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
如果如此,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喜将会被随岁月而渐次累积的茫然而取代。
徘徊于人生的岔路口时,我们仍然会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和原则。
如此扭曲自已的人生,难道是对自己的善待吗?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
这些“青藤”能让我们在面临种.种不良的诱惑时,及时地悬崖勒马;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让我们在茫然无措时,拥有强大的精神后盾……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处世原则,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则,也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
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感到伤痛,有时甚至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有何妨呢?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松,而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
我走向瓜藤边,从松软的泥土上拾起那依旧水灵却失去生命光泽的黄瓜,不觉间竟有些为自己的顿悟而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