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中所有重要的会议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著名会议

中国近代史著名会议

⑴1921年一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⑵1922年二大的中心任务(制定民主革命纲领);⑶1923年三大的方针(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⑷1927年八七会议的总方针(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⑸1935年遵义会议的意义(结束左倾统治,确立正确领导;独立解决问题,走向成熟标志;实现三个挽救,生死攸关转折);⑹1935年瓦窑堡会议的方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⑺1937年洛川会议的路线(制定全面抗战路线);⑻1945年七大的任务(建立新民民主义国家)及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⑼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的工作重心(乡村转移到城市)、总任务(农业变工业、新民变社会);⑽1956年八大分析的社会主要矛盾(表面上是农业国与工业国、需要和现状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和确定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⑾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八届十一中全会(发动文革的标志)、八届十二中全会(对刘少奇的错误批判)和中共九大(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写进党章)的错误决定;⑿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工作重心转移(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伟大决策(改革开放)、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邓小平为核心);⒀1982年十二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87年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 1993年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代领导核心);1997十五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十六大(三个代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第四代领导核心)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2.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3.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4.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5.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6.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8.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9.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10.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11.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2.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13.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14.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5.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需要注意的几次重要会议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3、纠正党内的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4、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5、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6、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

近代史会议时间统计

近代史会议时间统计

一大:1923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

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

通过的大会宣言中,强调了一大提出的最高纲领,首次针对对本殖民地半封建国情的分析,提出了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最低纲领。

解决了个革命的对象和动力,分清了敌我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

会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孙中山的国民党,确立了建立个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确定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八大的指导思想。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八大上陈云在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十大“四人帮”组成:,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方针。

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十二大:1982年9月举行。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

▲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提出到20世纪末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十三大:1987年10月举行。

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十三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正是提出“三步走”十四大:1992年10月举行。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清政府时期:
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1851-1864)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9)《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
戊戌变法(1898)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1911)
中华民国:1912年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中共一大:1921年,制定了最高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1922年,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1923年,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八七会议:1927年,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地革命方针遵义会议:1935年,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
瓦窑堡会议:1935年,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洛川会议:1937年,全面抗战路线
中共七大:1945年,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中共八大:1956年,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十二大:1982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三大: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十四大: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1997年,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要会议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要会议
“十五大”(1997):
①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党章》。②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③大会明确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
“十三大”(1987):
①突出贡献: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大会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③大会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十四大”(1992):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②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意义:为抗日战争的到来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
①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②强调要****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③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发动游击战争,在******统治区发动抗日群众运动。
“十六大”(2002):
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大会总结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③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9.“十七大”(2007年):
(1)对改革开放历程和经验的总结: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的时间及详细内容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的时间及详细内容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宏观时间把握: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国民革命(1919~1927)→土地革命(1927~1937)→抗战(1937~1945)→解放战争(1945~1949);二、过渡时期(1953~1956);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2050)重要会议:中共一大——党初步提出统一战线方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共二大——《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共三大——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中共四大——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加以概括中共七大——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全面概括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国家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中共八大提出的国内主要矛盾——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的矛盾中共八大——董必武——健全法律制度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首次提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党“六大”——莫斯科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八七会议——枪杆子出政权八七会议——汉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为过渡时期总任务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6方面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第一次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党中央领导是正确的1947年——毛泽东提出十大军事原则1950年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6年毛泽东提出文化工作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42年延安整风——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中共重要会议:1.中共的诞生(一大)时间:1921.7.23地点:上海内容:①确立党的名称。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

时期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内容影响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1.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2.确立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从而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3.实际工作计划:集中精力组织工人4.选举中央局:陈独秀(书记)、张国焘、李达标志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s:会后开始发展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中共二大1922年7月 1.分析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明确敌人: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2.制定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a.打倒军阀 b.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c.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3.提出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到群众中去4.提出:联合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p240)1.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对象和动力,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2.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中共三大1923年6月广州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集中讨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

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国名党一大1924年1月广州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内容2.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3.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后来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中共四大1925年1月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土地革命时期八七会议1927年8.7汉口秘密召开1.彻底清算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并提出要改编军队)2.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3.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4.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最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成为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折古田会议1929年12月大会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红军的建设经验,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

中国近代史中所有重要的会议

中国近代史中所有重要的会议

中国近代史中所有重要的会议[解题过程] 中共召开的主要会议⑴“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①历史条件:A.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已有200多万,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觉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a.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秋,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b.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李大钊任书记;c.汉口、长沙、济南等地相继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②诞生:A.时间:1921年7月23日。

B.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

C.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列席。

D.内容: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纲领。

纲领内容:a.确定“中国共产党”为党的名称。

b.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c.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d.选举了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③意义: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C.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E.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⑵“二大”——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①背景:A.国际:1922年初,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达成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统治的局面。

B.国内:在列强的操纵下,各派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②召开(1922年7月,上海):A.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B.分析中国国情:a.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革命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c.中国革命的性质:民主主义革命;d.民主革命的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整理后),DOC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整理后),DOC
中国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
1957年2月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
,指出必须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采取说服教育)
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矛盾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共同纲领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我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中国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北京一致决议接爱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54大会通过充分审议和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
北京
一致决议接爱《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十年建设时期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1954年9月
大会通过充分审议和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二届政协
1954年12月
通过政协章程,章程中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邓小平的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6月
通过《关于建国以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全会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中心在广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中所有重要的会议[解题过程]中共召开的主要会议⑴“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①历史条件:A.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已有200多万,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觉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a.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秋,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b.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李大钊任书记;c.汉口、长沙、济南等地相继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②诞生:A.时间:1921年7月23日。

B.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

C.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列席。

D.内容: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纲领。

纲领内容:a.确定“中国共产党”为党的名称。

b.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c.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d.选举了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③意义: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C.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E.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⑵“二大”——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①背景:A.国际:1922年初,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达成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统治的局面。

B.国内:在列强的操纵下,各派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②召开(1922年7月,上海):A.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B.分析中国国情:a.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革命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c.中国革命的性质:民主主义革命;d.民主革命的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C.制定党的纲领:a.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b.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A.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B.从此,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革命纲领进行不懈斗争。

⑶“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①召开:1923年,广州A.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确定国共合作方针:a.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b.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c.帮助国民党改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②意义:标志着中共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政策正式形成。

③缺陷:没有提出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⑷“八七”会议——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①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由瞿秋白主持。

②内容: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D.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③意义:A.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C.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⑸遵义会议——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①时间:1935年1月②主要内容:A.集中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D.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历史意义: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使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C.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⑹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①瓦窑堡会议:(1935年底)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A.主要内容:a. 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

b. 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共产c. 共产党和红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要成为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坚强的台柱子。

B.历史意义:a.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b.推动了全国各阶层爱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⑺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①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②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⑻“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①背景:A.从1944年起,局部反攻取得很大战果,日军被压缩到铁路沿线和较大的城市。

B.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7年春,中共“七大”于在延安召开。

②内容:A.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B.提出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③意义:A.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B.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⑼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①背景:抗战胜利后,以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土改政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土地。

中共中央决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运动。

②内容:A.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在土改中,中共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③结果:A.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C.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⑽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①召开: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②毛泽东作重要报告。

主要内容:A.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B.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C.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和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D.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③通过决定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名,以防止对个人歌功颂德的现象。

④意义:解决了革命胜利以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⑴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合作的实现①召开:1924年初在广州召开。

②内容:A.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B.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以适应时代潮流的精神。

C.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D.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E.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③意义: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B.国民党“一大”以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①中共发表抗日通电(1937年7月8日),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②蒋介石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③“八一三”事变: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抵抗暴力”。

④中共军队的改编: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

⑤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⑶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①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京;②内容:A.大会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B.大会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

D.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