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_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交际翻译法在汉英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以Suzhou Weekly为例
• 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读者身份和翻译目的。 新闻属信息型语篇,适合用交际翻译法。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 依据,对Suzhou Weekly中的若干汉英译例从标题改写、词汇变通和 句法重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解决汉英新闻翻译中可能遇到 的种种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Abstract]Newmark contends that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method is determined by three factors: type of text, nature of the readership and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Accordingly,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method appli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which falls into the type of informative text. This paper, based on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explores feasible solutions to various problems likely encountered in Chinese-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by analyzing the typical examples taken from Suzhou Weekly in terms of three aspects: title rewriting, lexical change and syntactic restructuring.
英汉翻译第2章(翻 译 概 论)

Regardless of appearance, Jack is innocent. 原译: 不管迈克的相貌如何, 他都是无辜的。 改译: 不管迈克的外表如何,
二、漏译
群众是复杂的, 工作又很多。 原译:the masses of people are complex. Especially in the present masses ,there are extremely complex elements. 改译: And we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第三节 翻译的标准 (P8)
翻译的最高标准和最低标准
最高标准是翻译的理想境界,是翻译工 作的努力方向。最低标准是指译文起码 应该达到的水平, 低于这个水平就是不 合格的翻译, 失败的翻译。 不合格的翻译 译文中若出现下列情况,译文读者得不 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即属于 不合格的翻译。
三、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community) 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促 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或)文化进 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界 的逻辑影响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 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第二节 翻译的分类
一、根据翻译活动形式 (一)口译(oral interpretation) 1. 连续传译(consecutive translation)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translation) (二)笔译 ( translation) (三)机器翻译 (machine translation) (四)网络翻译(online translatio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英汉翻译 )
翻译讲座3:英译汉的技巧

• 6. “What America has lost,” says one veteran observer, “is
第二节 增译法
7. Inflation has now reached unprecedented level. 目前通货膨胀已经发展到空前严重的地步。 (形容词)
8. A fool and his words are soon parted; 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 (并列句中省略的部分)
第三节 减译法
1.Whether the laws are good or bad, they cannot complain, they cannot question, they cannot suggest changes.(作主语的人称代词) 无论法律公正与否,他们无法抱怨、无法质疑、无法建议 修改。 2. He who never reached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表示泛指的人称代词) (物主代词、做宾语的人称代词也可省略)
愚人会很快忘记说过的话,智者会很快放弃手里的钱。 蠢材轻其言,天才轻其财。
第二节 增译法
9. The high-altitude plane was and still is a remarkable bird. (表示时态的词) 该高空飞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 … 10. A red sun rose slowly from the calm sea. (量词)
第三节 减译法
3. Insufficient power made it difficult to start the motor. (先行代词it) 电力不足,难以使马达启动。 4. Reading furnishes the mind only with materials of knowledge; it is thinking that makes what we read ours. (强调句型中的it) 读书只能给大脑提供知识的材料, 思考才能把我们所读的东西变成自己 的。
翻译讲座2:英汉十大差异

3.英语:静态(static)语言;汉语:动态 英语:静态 语言; 英语 语言 汉语:动态(dynamic)语言 语言
英语:少用(谓语 动词 汉语:兼语式或连动式。 动词; 英语:少用(谓语)动词;汉语:兼语式或连动式。 静态特征是多维的:句法方式或词汇方式。前者如使用非谓语动词、 英语静态特征是多维的:句法方式或词汇方式。前者如使用非谓语动词、 省略动词、将动词名词化。后者如使用动词的同源名词、 省略动词、将动词名词化。后者如使用动词的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介 词及副词等。 词及副词等。 我疯狂地爱上了她,她也疯狂地爱上了我。 我疯狂地爱上了她,她也疯狂地爱上了我。 爱上了我
《华盛顿邮报》的一篇社论提供了一个例证。 华盛顿邮报》的一篇社论提供了一个例证。 华盛顿邮报 提供了一个例证
6.英语:多复合长句;汉语:多简单短句 英语:多复合长句;汉语: 英语
As we lived near the road, we often had the traveler or stranger visit us to taste our gooseberry wine, for which we had great reputation, and I confess, with the veracity of an historian, that I never knew one of them to find fault with it.
翻译概论2翻译概论(许均版)青岛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教材PPT

奴隶、镣铐类
除了翻书之外,不提倡自由创造,实际研究, 只不过多造些鹦鹉名士出来了!⋯⋯译诗不是鹦 鹉学话,不是沐猴而冠。(郭沫若,1984)
The translator is a slave;he wracks his brain to follow the footprints of the author he is translating,devotes his life to it,and employs every graceful turn of phrase with currency among his peers,in order to conform as closely as possible to the meaning
及戏实觉丐胎铐婆演刻
其类、类类转类类类类
他器
世
类具
类
类
绘画、雕刻类
译文学书的工作就不同了:他所用的不 是与原作同样的颜料,但却要他的画图 有与原作同样的力量与效果。(郑振铎, 1921)
Translation is precisely to a beginner in the art of painting.(GOTTsCHED,J C.1992)
翻译比喻 定义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凡是在描述和解释 翻译的过程中使用了“喻体”,无论相 关的这个模拟生动不生动、形象不形象, 我们都可以将这样的表达手法称为“翻 译比喻”。
翻译是艺术/翻译是科学
翻译比喻 分类
比竞动酒商叛奴桥音绘
喻赛物水人逆隶梁乐画
本、、、、、、、、、
身游果味乞投镣媒表雕
翻译中的比喻种种
翻译中的比喻种种
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 而在神似。(傅 雷,1951)
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1. 标题改写
•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其功能是“提炼内容、美化版面和吸引读者” (郜书锴)。好的新闻标题常常具有简约、醒目、概括、风趣的特点 (刘宓庆)。标题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篇新闻的交际效果和读 者的兴趣。 (1) 苏州纺织业——重围中求生 Suzhou‟s Textile Industry: Besieged, yet Fighting Hard 对比例(1)的原文和译文,最明显的是中文的破折号改成了冒号,这是 符合英文标题的习惯写法的。英文标题分成两部分,第二部分对第一 部分构成修饰或主谓关系时,通常用冒号加以隔开。 (2) 苏州迎来轻轨时代 Suzhou Ready to Build Its First Light Rail Line 例(2)原文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翻译成英文时用了省略句,这符合英 语新闻标题中大量使用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等非谓语动词的惯 例。另外,此例英译文摈弃汉语中“轻轨时代”过分夸张的说法,代 之以“Build Its First Light Rail Line”,这符合英语平实的语言风格。
交际翻译法在汉英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以Suzhou Weekly为例
• 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读者身份和翻译目的。 新闻属信息型语篇,适合用交际翻译法。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 依据,对Suzhou Weekly中的若干汉英译例从标题改写、词汇变通和 句法重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解决汉英新闻翻译中可能遇到 的种种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Abstract]Newmark contends that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method is determined by three factors: type of text, nature of the readership and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Accordingly,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method appli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which falls into the type of informative text. This paper, based on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explores feasible solutions to various problems likely encountered in Chinese-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by analyzing the typical examples taken from Suzhou Weekly in terms of three aspects: title rewriting, lexical change and syntactic restructuring.
翻译概论

⼀、翻译的定义•翻译的定义:历史上⼈们对于翻译的定义分为三个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进⾏了研究:1)传统语⽂学研究阶段:借助实际经验来理解翻译,对于翻译的定义往往是⽐喻式的。
例如:鸠摩罗什认为翻译有似嚼饭与⼈,傅雷认为翻译如临画;2)现代语⾔学研究阶段:将⽬光集中在语⾔的对等上。
例如: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不同语⾔⽂本材料的替代,奈达认为翻译是原语信息的在现;3)当代多学科研究阶段:研究翻译的教的变得多元,从⽂化、社会、符号、⼼理学等多个⾓度对翻译做定义;由于翻译时⼀项极其复杂的活动,通过对翻译本质特征的简要归纳,尝试作出如下定义: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段,意义再⽣为任务的⼀项跨⽂化交际活动。
•翻译活动翻译活动不是⼀种置⾝于时空之外的静态活动,它是翻译主体在⼀定历史条件和⽂化背景中,通过具体的语⾔转换⽽进⾏的⼀种⽬的⼗分明确的实践活动,涉及众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
对内部进⾏纵向的思考和探讨——语⾔:三个层次1)思维:根本上翻译活动赖以进⾏的基础是全⼈类具有思维活动的事实,⼈类思维的共性构成了翻译的思维层次;2)语义:思维的实现需要语⾔,以达到传情达意的⽬的,⽤⼀种语⾔符号传达另⼀种语⾔符号的意义,构成了翻译的语义层次;3)美学:语⾔除传情达意之外,还具有审美功能,尤其是⽂学语⽂,更⾼层次的要求。
对外部进⾏横向的思考和探索——⽂化:三个层⾯1)意愿:翻译活动具有⽬的性,它总与某种政治、宗教、经济或社会需要紧密联系,因⽽翻译⽬的影响到了作品选择、翻译⽴场和翻译⽅法;2)现实:不同国家民族在语⾔、⽂学、⽂化、⼼理⽅⾯存在差异,阻碍翻译活动的顺利进⾏,促进⼈们对翻译可⾏性的思考;3)道德:翻译主体——译者受社会道德的约束,⽆法从⼼所欲;对翻译的评价也⽆法摆脱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之⼀的道德的约束;•翻译的特性:1)社会性:翻译活动存在是因为⼈之间的交流需要,⼈与⼈之间的交流所形成的关系具有社会性;2)⽂化性:翻译的本质作⽤——克服语⾔障碍的精神沟通,通过⽂化层⾯的交流得到;翻译活动也收⽂化语境的影响;翻译的实际操作——语⾔转换,不能不考虑⽂化因素;3)符号转换性:巴斯奈特》翻译是⼀种语⾔⾏为,本质上属于符号学范畴,翻译活动⾸先体现在符号的转换层⾯;4)创造性:翻译的全过程是参与原⽂创造的能动的过程——语⾔结构重建、⽂化语境重建、新的读者和解读;5)历史性:翻译随着历史发展不断丰富着内涵和形式;翻译能⼒随历史发展——新的翻译可⾏性;翻译⽆定本——翻译活动的历史局限以及不断超越局限不断突破的必要性;⼆、翻译的过程•中西翻译简史:1)西公元前三世纪中叶 / 古罗马对希腊作品的译介 / ⽤拉丁语翻译改编希腊作品罗马帝国后期⾄中世纪初期 / 圣经的翻译 ⽤拉丁语翻译圣经中世纪中期 / 典籍的翻译 / 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欧洲⽂艺复兴运动时期 / 翻译活动深⼊到思想、政治、宗教、哲学、⽂学各领域 / 民族语⾔的地位⽂艺复兴后 / 翻译古典著作和近现代作品 /⼆战后⾄今 / 机器翻译 / 翻译的规模范围形式都⼤变2)中东汉到宋 / 佛经翻译明末清初 / 西学翻译鸦⽚战争到清末 / 西学翻译改⾰开放⾄今 / ⼤规模的翻译活动•中西传统翻译观:1)西译者理解作品意思译者掌握两种语⾔译者不屈从逐字翻译译者遵守约定俗成的译法译者注意表达和谐、措辞连贯、衔接紧密,语⾔优美、赏⼼悦⽿缺点:未提及忠实——“信”的程度2)中译者的道德修养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主义的语⾔观倾向于⽂学翻译的艺术性理论基础——哲学和美学•翻译活动的丰富性:翻译类型多样性:雅各布森将翻译分为三类:语内、语际、符际翻译过程多样性:翻译形态多样》合作翻译、独⾃翻译、传教⼠翻译活动;⽂本形态多样性》1920前后译作的规范;翻译策略多样性》直译/意译、忠实/再创造翻译结果多样性:变译现象(翻译变体)•翻译的过程:指翻译的动态意义,有⼴义和狭义之分。
翻译概论 2

2. 3.英语句子结构与中文较为接近时,直译能使 译文显得通顺自然。 例如: 1) “Merry”, as you may know, has two meanings: happy and drunk. 你可能知道“MERRY”有两层意思:快乐和醉酒。 2) I'll always remember Thanksgivings as the times we ate good food, sang old-fashioned songs, and shared a lot of love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我将永远记得,感恩节是我们吃美食、唱老歌、与 家人朋友分享爱的时刻。
不能逐字死译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原译:所有光辉灿烂的都不是金子。 改译:所有光辉灿烂的并非都是金子。 He sleeps late. 原译:他睡得晚。 改译:他起得晚。 I shall not expect you until I see you. 原译:我不期待你直到我见到你。 改译:你随便什么时候来吧。
4 翻译的标准
严复:信、达、雅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信:忠实于原文 ⊙达:文笔流畅 ⊙雅:文风典雅 (士大夫) --保持原文的风格
鲁迅:信和顺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 一则保存原作的风姿。”
林语堂:忠实、通顺和美 faithfulness, smoothness, beauty
2.4.好处:①有助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引进 外来文化;②有助于保存原作的格调,保存 原作风姿;③有助于从国外引进新鲜的词语 、生动表达法,从而丰富本民族的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A government of and by and for the exploiting class cannot possibly survive.
在翻译时,要忠于原文的思想内容 已经很难了,但是,如果正确理解 了原文但不用通顺的译文“表达” 出来,那就等于没有翻译,因此这 时就要重视“表达”。
“信、达、雅” 之内涵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信——忠实,在内容上、风格上忠实于原文; 达——通顺,译文通达流畅,易于理解; 雅——古雅,采用汉代以前使用的古典文字。
雅,就是典雅,与俚俗相反
关于“雅”的非议
原文是句骂人的话如何雅? 用古文翻译今文就能称为雅? 混淆了生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界限。
我们应当用批判的意识。真理的反面也是真 理。雅俗之分并非简单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雅是耐看,俗是好看。
鲁迅:信和顺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 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风姿。”
在《拟投翻译书院议》提出 “善译”的 标准
第一,译者要熟知两种语言及其不同; 第二,弄清原文的意义,精神,语气,把
它传达出来; 第三,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译文与原文
毫无出入。
严复:翻译标准之“信、达、雅”
《天演论》译例言: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 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 矣,则达尚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翻译应该完全再现原作的思想;
2、 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译文的写作风格和行文方式应该同原文如出一辙;
3、 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钱钟书:化境说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 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 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 得入于‘化境’。”
所谓“化境”,就是原作向译文的“投胎转世”,文 字形式虽然换了,而原文的思想、感情、风格、神韵 都原原本本地化到了译文的境界里了,丝毫不留下翻 译的痕迹,让读者读译作就完全像在读原作一样。
译文读起来应该同原作一样如行云流水。
奈达 Eugene Nida: 对等
natural / close; dynamic/functional equivalence 使译文读者在读译文时,和原文读者在读原文时有着
大体相同的感受 译文应该实现与原文大体相同的功能
马建忠:善译
《马氏文通》作者
译文:引爆电线突然耷拉下来。库尔思说:“我 回去看看。一定是哪个地方断了。等一等,我五 分钟就回来。“
“break”一词多义,在这里应解作”断“。
(一)理解语言现象-语法
原文:He pretends to know her better than he would, if he were a close friend of hers.
忠实——忠实于原作的内容、风格。 (首要标准)
通顺——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
关系:相辅相成 例子:教材P8
不同译者的不同表述
泰特勒、奈达 马建忠、严复、鲁迅、林语堂、傅雷、钱钟书
泰特勒Tytler: 翻译三原则
西方第一个对翻译原则进行探讨的翻译理论家。他认为:
1、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第二讲 翻译概论
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第一节 翻译的标准/原则
什么是翻译标准? 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 尺度。(P7)
为什么会有翻译标准? 翻译的标准是衡量翻译工作效果的标尺和检验 翻译成果质量的准绳。
翻译标准之“忠实、通顺”
Faithfulness & smoothness
宁信而毋顺 我的翻译向来是用直译法……我现在还是相信
直译法,因为我觉得没有更好的办法。 保留一定的洋腔洋调
傅雷:传神论/神似说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 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译文同原文在内容上一致,这叫“意似”,是 翻译的最低标准。译文同原文如果能在形式上 和精神上同时一致起来,或称“形似”和“神 似”,这是翻译的高标准。
其他标准
林语堂:忠实、通顺、美的三个标准及句译和“总意 义”的原则;
瞿秋白:“信顺统一” 赵元任:对“信”的幅度的深入探讨; 许渊冲:音美、形美、意美(三美)” 庄绎传——“忠实准确、通顺流畅、风格得体”……
最基本的标准——“忠实、通顺”
第二节 翻译的过程
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 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译文:他装出一副对她深有了解的样子,就像她 是他的密友。
在虚拟语气中,用if引导假设条件句,实际上这 在英语中是一种否定表示,翻译时应忠实于原意。
(一)理解语言现象
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理解阶段 表达阶段 校核阶段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但与表达式互相联系,往
返反复的统一过程,不能截然分开。
一、理解阶段
理解主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包括:
理解语言现象 理解逻辑关系 理解原文所涉及的事物
(一)理解语言现象-词汇
原文:Suddenly the line went limp. “I’m going back,” said Kurth. “We must have a break somewhere. Wait for me. I’ll be back in five minutes.” (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