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最新版本
腺性膀胱炎是什么

腺性膀胱炎是什么腺性膀胱炎是什么?正常人的膀胱粘膜由移行上皮构成,但在各种理化因素慢性刺激下,如泌尿系统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膀胱刺激因素引起膀胱黏膜腺上皮化生所引起良性病变,从而导致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在中青年女性人群中好发,常被误诊为尿道综合症。
腺性膀胱炎是什么?腺性膀胱炎的病理、症状: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镜下血尿、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据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好发部位为三角区、膀胱颈部、尿道内口下方。
镜下病变部位粘膜充血、米粒大小的透明囊性或乳头状隆起。
病理表现尿路上皮增生深及膜固有层以下形成Brunn巢,其内出现缝隙或形成分支状或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结构,与此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
腺性膀胱炎是什么?腺性膀胱炎的危害:1.致使膀胱纤维化,使膀胱容量减少,造成输尿管回流,导致肾水肿与肾脏发炎,甚至肾脏坏死和尿毒症,危及生命。
2.会产生血尿,增加了患膀胱癌的机率。
肉眼可以看到血尿时要警觉,这是膀胱癌独特的排尿异常信号,约85%的膀胱癌是因膀胱炎而诱发。
3.会引发结核病,有结核病史,经过积极抗菌治疗后,仍有尿路刺激症状或尿沉渣异常,就是膀胱炎导致肾结核的重要征兆。
腺性膀胱炎是什么?腺性膀胱炎的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有多种,传统的有单纯膀胱内灌注治疗、单纯膀胱电切、膀胱注射疗法、膀胱部分切除、膀胱粘膜剥脱,甚者有行膀胱全切除手术。
膀胱炎患者有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所以在治疗上,中医要用到利尿通淋的功效来消除这些症状;再从病因着手,膀胱炎的发病由细菌病毒引起,所以还需用到解毒杀菌的药物;另外,根据膀胱炎患者的腹胀、腰痛等症状,中医中则需用到活血行气功效来去除瘀阻,消除坠胀疼痛。
利尿消炎药丸就是在中医治疗的理论上,配伍的完整方,所以能够对膀胱炎患者起到不错的疗效。
膀胱炎多次吃药不好主要原因考虑药物出现了耐药性等问题,中药利尿消炎药丸在治疗上是不用担心副作用的。
肾病科膀胱炎诊疗规范2023版

膀胱炎诊疗规范2023版膀胱炎(CyStitiS)可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好发于女性。
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多由大肠埃希菌(86%)、腐生葡萄球菌(4%)等所致。
复杂性膀胱炎的好发因素有:①解剖或全身因素,如糖尿病、免疫抑制状态、多囊肾、输尿管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流出道阻塞(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神经性膀胱(多发性硬化、糖尿病);②医院获得性,如留置尿管或输尿管支架,泌尿生殖系统手术等。
女性随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及阴道PH的升高,都可促进革兰氏阴性肠道微生物如大肠埃希菌的定植。
急性膀胱炎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常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急、排尿困难、下腹部不适等尿路刺激症状,有10%-20%的女性患者可有耻骨上压痛。
如患者出现全身症状,尤其伴有发热、心动过速或肋脊角压痛时应除外急性肾盂肾炎。
尿常规检查可见脓尿、血尿;尿亚硝酸盐阳性往往提示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白细胞酯酶也有助于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面。
当怀疑复杂性膀胱炎时,应行尿培养以及影像学检查。
急性膀胱炎的治疗应强调个体化,根据可能的病原体,选择有效且不良反应及抗药性低的抗生素,疗程也有差别,平均而言,患者将在开始治疗后36小时内出现症状缓解。
1.单纯性膀胱炎根据我国2015年的专家共识,对于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可采用短程抗菌药物疗法:喉喃妥因、座诺酮类、第2/3代头抱菌素抗菌药物3日疗法,治疗后4~7天复查。
对症治疗包括口服碳酸氢钠或枸椽酸钾碱化尿液,并可用黄酮哌酯盐或抗胆碱能类药物缓解膀胱痉挛,减轻膀胱刺激症状。
2.复杂性膀胱炎目前没有相应的指南推荐,一般需要7日以上的疗程。
(1)非妊娠女性:口服环丙沙星500mg,每日2次,共7~10日;或肠溶性喉喃妥因IOomg海日2次,共7日。
(2)孕期女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00mg∕125mg,每日2次,共7日;或头抱氨节500mg,每日4次,共3~5日;或头抱泊B1.OOmg,每日2次,共5~7日。
腺性膀胱炎pptppt课件

➢ 国内张志根等报道腺性膀胱炎150例,其中31 例与膀胱肿瘤有关,腺性膀胱炎术后发生膀胱
癌7例(10)。
➢ LU等运用免疫组化检测5例腺性膀胱炎和11例
腺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发现BCL-2在二者
中的表达均升高。 .
7
治疗
➢ 激光治疗; ➢ 单纯电灼或电切膀胱粘膜; ➢ 膀胱部分切除,甚至膀胱全切除; ➢ 也有主张单纯药物灌注,所用药物有浓酸
.
5
临床表现
病变部位: ➢ 单位于膀胱颈; ➢ 单位于三角区; ➢ 两者均归
➢ 是粘膜的良性病变,但可能是恶性肿瘤的先兆 。
➢ Edwards等报道了2例由腺性膀胱炎发展为腺癌 的典型病例。
➢ Melicow发现在膀胱肿瘤中及邻近组织中的膀 胱移行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间变或腺性化生
➢ 慢性刺激使膀胱基底细胞增生,灶性生长,向固 有层生长为Brunn芽,进而形成Brunn巢,接着巢 中心腺性化生,粘液逐渐积聚而形成囊腔,与周 围尿路上皮相延续,囊内液体为浅黄色粘液成分 ,称为囊性膀胱炎。
➢ 囊壁细胞进一步化生为柱状上皮细胞,称为腺性 膀胱炎。所以,囊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是一种 疾病的二个病理阶段,常在同一病灶同时存在, 称为囊腺性膀胱炎。
感谢您的观看
.
3
膀胱镜下表现
➢ 滤泡状有核水肿型 为大多数表现。作者经验,囊腺性膀胱炎镜下的典
型表现为:有核的囊泡状颗粒弥漫地分布于正常 的粘膜之中,其核常为淡黄色,类似“粉瘤”的 内容物。有此表现者几乎100%可凭膀胱镜作出诊 断。 ➢ 慢性炎性型; ➢ 乳头状增生型; ➢ 混合型。
.
4
临床表现
症状: ➢ 尿频、尿急、尿痛; ➢ 排尿时尿道不适; ➢ 下腹部酸胀感; ➢ 肉眼血尿; ➢ 镜下血尿; ➢ 并发膀胱结石。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进展

C h i n J C l i n i c i a n s ( E l e c t r o n i cE d i t i o n ) . S e v t e m b e r 1 5 . 2 0 1 3 . V o 1 . 7 . N 0
果 删 。越来越 多的临床研究证实 了经肠 内补 充营养和抗氧化
剂的有效性和有益性【 6 5 ] 。 总之,根据实验 和临床研 究结果显示 ,氧化应激在 A P 的
发病机理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使用抗氧化 剂作为补 充治疗并结
合传 统的疗法 是治疗 A P的有 效方法 。如果这一假说成立 的话 ,
.
盐其化学 反应 并能抑 制酶 的活 性 ,如脂肪 氧化 酶 、NO 合成
酶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蛋 白激 酶 C和 H / K+
.
A T P酶 【 6 2 J 。
实验研究证实 ,静脉联合应用抗氧化 剂并未取得 良好的治 疗效 果 ,经肠 内和 肠外 营养 的途径给 药更 有利 于提高 治疗 效
腺性膀 胱炎 的治疗进展
吴水清 徐冉 朱煊 张磊 赵晓昆 唐秀英
【 摘要 】 目前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 ,但一般认为腺性膀胱炎是在长期慢性刺激 的作用形成 的一 种尿路上皮增生 的化 生性病 变 ,由于其病 因及发病机制 未明,所 以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案 ,
现 在对于腺性膀 胱炎的治疗方法较 多,不 同的学者对各种治疗方法 的疗效意见 也不同,为规范腺性膀胱炎
的治疗 方案 ,本文通过大量 的文献复 习,认为对腺 性膀 胱炎的治疗首先要去除引起 腺性 膀胱 炎的可能病 因,
腺性膀胱炎17例报告

性变依据 , 应严格掌握膀胱全切手术指征。 预 防: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 良性病变 , 但有恶性 变倾 向 , 我们
( 收稿 日期 :0 8 0 — 1 20—6 2)
过敏体质等 慢性 刺激而引起 的正常膀胱尿 路上皮化生变化 的 结果 。膀胱黏膜 上皮受慢性刺激后 , 基底层细胞呈灶性增生形
腺 性膀 胱 炎 1 I 告 1 报 7歹 J
李继 文
( 阳泉煤业集 团第三 医院 , 山西 阳泉 0 5 0 ) 4 0 8
1 6例经 T R化疗 , U 尿路 刺激性症状消失 , 血尿 1 例在治疗
6个月后 , 复发部位在左侧壁 , 经瘤检证实仍为腺性膀胱 炎 , 再
度 地降低 了开放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生活不便 , 可作为腺
熟, 手术费用 昂贵 , 不易常规开展 。因此 , 我们认为若无充分恶
11 一般资料 .
本组 1 7例, 1 例 , 6 , 男 1 女 例 年龄 3 0岁 ~
7 8岁 , 平均年龄 5 。症状 主要为尿频 、 0岁 尿急 、 尿痛 8例 , 尿瘫
6例 , 无痛性血尿 2例 , 截瘫 1 。膀胱镜检查表现为病变位于 例 膀胱颈 5 , 例 三角区 6例 , 侧壁 4例 , 前壁 2例 。膀胱镜 的黏膜 征象可分为六 型 : ①乳头状瘤样 型( 菜花样型 )②乳 头样水肿 ; 结构型 ; ③囊肿型( 滤泡样型 )④实性绒毛样增生型( ; 慢性炎症 或黏膜粗糙型 )⑤黏膜下 出血型 ; 黏膜无显 著性改变型 。均 ; ⑥
腺性膀胱炎诊疗新进展

给女 性 患 者 生 活 带 来 诸 多不 便 , - 治 疗 易 复发 且 可 诱 发 膀 临床
胱 癌 发 生 , 重威 胁 女 性 患 者 的 健 康 。 严
1 腺 性 膀 胱 炎 的病 因
关 。其 中尿 路 的慢 性 感 染 被 认 为 是 C 发 生 的 主 要 诱 因 ; G
系 , 中单 克 隆 抗 体 mA D s 在 C 和 膀 胱 癌 中表 达 , 示 其 b al G 提
C 为 癌 前 病 变 。 膀 胱 移 行 上 皮 向腺 上 皮化 生是 其 癌 变 的 激 G
尿 道 梗 阻 、 路 慢 性 感 染 、 石 、 物 刺 激 、 置 导 尿 管 等 慢 尿 结 异 留
性刺 激 , 以及 雌 激 素 水 平 下 降 、 神 因素 、 态 反 应 、 生 素 精 变 维
缺乏 、 多产 、 次 流 产 、 地 肌 肉 松 弛 等 妇 产 科 因 素 等 有 多 盆
步化 生 为 柱 状 上 皮 细 胞 , 为腺 性 膀 胱 炎 。 所 以 , 性 称 囊
道 9例 C G患 者 中 2例 发 生膀 胱 腺 癌 , 恶 变率 明 显 高 于 膀 其 胱 非 特 异 性 炎 症 。 H C B R 等 发 现 C 与 膀 胱 癌 的 血 O HEG G 清 C 1 9和 C A 水 平 均 增 高 , 膀 胱 非 特 异 性 炎 症 等 并 A 9— E 而 不增 高 , 示 C 有 恶 变 倾 向 。从 C 开 始 出现 临床 症 状 到 提 G G 检 查 出现 恶 变 约 为 2~ 4年 时 间 ,aP 1 基 因蛋 白在 C r 2 等 s G和 膀 胱 癌 中表 达 一 致 , 而且 rs2 aP 1基 因 高表 达 的 C 患 者发 生 G
腺性膀胱炎

七、护理要点
6、饮食护理:虽然说膀胱炎主要是由于感染引起的, 但是平常的生活习惯也是形成膀胱炎的一个因素,而 且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长期使用铝制烹饪锅,成 瘾性食用咖啡、碳酸饮料、巧克力、酒等对膀胱有害 的食物均可导致膀胱发炎,所以对病人的饮食应注意 以下几点: (1) 服药治疗期间严禁烟酒、辣椒、鸡、鱼、牛肉、 虾 海鲜咸菜,佐料只能用盐、醋、味精(其它调料不要 用)如果患者饮食控制不好会延长治疗时间。 (2) 多吃利尿性食物,如西瓜、葡萄、菠萝、芹菜、 梨等。 (3) 田螺、玉米、绿豆、葱白可帮助缓解尿频、尿 急、 尿痛等症状。
腺性膀胱炎相关知识
本节主要内容:
1 定义 2 病因病理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检查与诊断 6 治疗 7 护理要点
一、定义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粘膜移行上皮由于各种 原因转化为腺上皮的转化性病变 正常的膀胱壁分为四层,从外向内依次是浆膜
层、肌肉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层。 粘膜层为极薄的一层移行上皮组织,和输尿管及 尿道粘膜彼此连贯 粘膜层有腺组织,特别是在膀胱颈部及三角区。
腺性膀胱炎
膀胱肿瘤
六、治疗
关于此病,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1、腺性膀胱炎是良性病变,局部病理改变 暂不需处理,但要定期随访、定期进行膀胱镜复 查,一旦出现增生或变异时则应作出处理。 2、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病变,需积极处理。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慢性疾患。在某一个时期可能 是静止的,但它有恶变的趋势。以往有腺性膀胱 炎和膀胱癌同时存在的报道,也有腺性膀胱炎发 展为膀胱腺癌、黏液腺癌的报告。当腺性膀胱炎 出现腺瘤样增生时,应高度怀疑恶变。
(二)腺性膀胱炎的发生与发展
腺性膀胱炎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移行上皮单纯增生→Brunn芽→Brunn巢→囊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 Brunn巢是移行上皮受到各种慢性刺激时,向粘膜下呈 花蕾状生长进而被周围的结缔组织包绕分割.与移行上 皮分离而形成的巢状结构。Brunn巢由分化好的移行上 皮组成,上皮细胞与周围的基膜垂直排列。Brunn巢中 心囊性变,管腔面被履移行上皮,称为囊性膀胱炎。腔 内上皮可进一步转化为与肠粘膜相似的粘液柱状上皮称 腺性膀胱炎。 大多数病例可见Brunn巢,囊性化及腺性组织转化同时 存在。腺性囊性膀胱炎实质上是同一病变的不同发展阶 段,可统称为腺性膀胱炎和囊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诊断及治疗(附22例报告)

第 3 卷 1 2( 00年第 7期
黑
龙
江
医
学
Vo . No. 131, 7
HE O n N DI A O RN L IL NG J G ME C L J U A
J 12 。 53 u .O r 7 5
腺性膀 胱 炎诊 断及 治疗 ( 2 例 报告 ) 附 2
腺性 膀胱炎 是膀 胱黏膜 增生 性病 变 , 视为 癌前 期病 被 变, 临床上较少见 , 病率在逐 渐上升。 目前 尚无理想 治疗 发 方法 。我 院于 20 00—0 —20 1 06—1 收治 腺 性膀 胱 炎 2 0共 2 上皮巢 ( V n r ’巢 )其 中心细胞 分化就成 为 了囊性 膀 即 oBu S , n
2 结果
多着重于糜烂 出血处及病变基底部。
腺性膀胱炎 的治疗方法有多种 , 经尿道激光治疗 、 电切 、 电灼是 主要方法 l 。我们 选用 电切术 加膀 胱灌 注治疗 。首 5 J 先在去 除感染 、 结石 、 梗阻 等刺激 因素情 况下对 病灶进行 电 切治疗 , 深及 浅肌层 甚至 深肌层 , 围达周 边 正常 黏膜 10 范 .
灌 注过 程中出现尿频 、 尿急 、 尿痛 , 尿常规示 : 白细胞满 视 红 野; B超检查 ( , 一) 考虑 为急性 细菌性 膀胱炎 , 给予抗 炎、 解 痉治疗后好转 , 总治愈率为 8 .%。 51
1 临床 资 料 与 方 法
腺性膀胱炎多表现为慢 性非特异 性膀胱炎 症状或 无痛 性镜下血尿 , 常先作抗菌消炎治疗无效后才能考虑做膀 胱镜
本组 2 2例中, 男性 5 , 例 女性 1 7例。年龄 2 6 , 5 2岁 平
均4 6岁。病程 为 2个月 一8年。尿频 、 尿急 、 尿痛 1 4例、 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治疗
精品课件
治疗
• 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治疗 ➢膀胱内局部病变的治疗
精品课件
病因治疗
• 腺性膀胱炎仅仅是一个病理诊断,多数腺 性膀胱炎是一种继发性病理改变,其后面 可能隐藏着许多其他病因
• 之所以治疗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治疗者 仅注意了“腺性膀胱炎”这一诊断,而没 有进一步搞清楚慢性炎症和下尿路梗阻等 病因(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膀胱颈肥厚、 膀胱结石、憩室等)
Kittredge WE, et al. J Urol. 1964 Feb;91:
病理
精品课件
膀胱粘膜 增殖性病变
移行上皮单纯性增生
增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移行上皮非典型增生 非角化(阴道上皮样)
鳞状上皮化生 角化(粘膜白斑)
化生
腺上皮化生
囊性膀胱炎(CC) 腺性膀胱炎(CG)
精品课件
病理
• Brunn 巢(Von Brunn’s Nest)
精品课件
膀胱内局部病变治疗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药物灌注治疗
➢ 推荐所有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TUR-BT 术后24小时内均进行膀胱灌注化疗,但术中 有膀胱穿孔时不宜采用
➢ 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即刻灌注后, 肿瘤复发的概率很低,因此即刻灌注后可以 不再继续进行膀胱灌注治疗
✓ 低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单发、Ta、低级 别、直径<3cm
后预防治疗者 • 多发性,范围广泛,膀胱容量尚可的患者
➢ 常用药物
• 所有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药物 均可用于腺性膀胱炎的灌注
• 包括三大类
✓ 增加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如BCG、IL-2、IFN等 ✓ 抗肿瘤类药物,如丝裂霉素、噻替派、羟基喜树碱、
吡柔比星等 ✓ 其他,如高锰酸钾溶液、硼酸溶液、类固醇激素等
病因
• 膀胱粘膜腺上皮来源的三种学说
➢胚胎起源说:脐尿管关闭异常形成脐尿 管囊或巢,或为泄殖腔分化时肠上皮残 留
➢Pund 退化说:上皮失去其正常功能时, 可能退化至其正常分化过程中的上一阶 段
➢上皮组织转化说:在慢性刺激因素作用 下,移行上皮组织转化为腺上皮,通过 分泌粘液而达到自身保护的目的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及诊断
• 滤泡样或绒毛样水 肿型
➢ 实性绒毛样增生, 这种病变可融合在 一起,也可由正常 或轻度异常的膀胱 粘膜分隔成灶性病 变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及诊断
• 红润腺性膀胱炎 (florid cystitis glandularis) , 亦称为肠腺瘤样腺 性膀胱炎
➢ 膀胱镜下呈鲜红色 占位性病变,有时 外观疑为血凝块, 易与膀胱腺癌混淆
润性膀胱癌
精品课件
谢 谢!
精品课件
➢ 肠上皮型( Intestinal type), 被覆上皮为具有粘液 分泌功能的长柱状上 皮和杯状细胞,形成 腺体样结构,并且周 围无正常移行上皮细 胞包绕
精品课件
病理
• 腺性膀胱炎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渐 变的过程 移行上皮单纯增生 Brunn 巢 囊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 膀胱腺癌
精品课件
病因
精品课件
• 局部病理改变可暂不处理,但必须定期随访,一旦 出现增生或变异时则应作出处理
➢ 腺性膀胱炎是癌前病变
•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慢性疾患,在某一个时期可能是 静止的,但它有恶变的趋势
• 以往有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同时存在的报道,也有 腺性膀胱炎发展为膀胱腺癌、粘液腺癌的报告
• 当腺性膀胱炎出现腺瘤样增生时,应高度怀疑恶变,
➢ 移行上皮受到各种慢性刺激时,向粘膜下呈花 蕾状生长进而被周围的结缔组织包绕分割,与 移行上皮分离而形成的巢状结构
Brunn巢由分化 好的移行上皮 组成,被认为 是一种“正常 ”表现,常见 于膀胱三角区 ,其发生率可 以高达85~95%
精品课件
病理
• 囊性膀胱炎(Cystitis Cystica, CC)
➢ 对于中危和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
后24小时内即刻膀胱灌注治疗后,建议继续
膀胱灌注化疗
精品课件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
小结
精品课件
小结
•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粘膜组织转 化性疾病
• 病因可能为各种慢性刺激因素 • 腺性膀胱炎可能转化为或并发膀胱
癌 • 治疗首先应去除病因 • 腔内手术为外科治疗首选 • 膀胱内药物灌注建议参照非肌层浸
• 只有将病因弄清楚,消除了慢性刺激因素, 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精品课件
Tong XL, et al. Zhonghua Wai Ke Za Zhi. 2003 May;41(5):
膀胱内局部病变治疗
• 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
➢ 腺性膀胱炎是良性病变
• Brunn 巢和囊性腺性膀胱炎的存在可能是正常的病 理表现,此改变不能以癌前病变理论作解释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及诊断
•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 及活检
• 根据膀胱镜检表现将腺性膀胱炎分 为
➢乳头状瘤样型
➢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
➢慢性炎症型
➢粘膜无显著改变型
➢红润型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及诊断
• 乳头状瘤样型
➢ 乳头样水肿结构, 可被深沟分隔,乳 头本身看不见血管 分支,临近炎症区 域可见水肿,俗称 的“铺路石样改变 ”
病因
• 正常膀胱粘膜被覆移行上皮,当部分粘膜 转化为鳞状上皮或腺上皮时,称之为组织 转化
• 上皮组织转化说目前被广泛接受
➢ 慢性刺激因素:感染、梗阻、物理刺激(结石、 异物等) 和化学致癌物等
➢ 其他因素:维生素缺乏、变态反应、有毒代 谢产物、激素失衡和特殊致癌物等
• 腺性膀胱炎属膀胱粘膜组织转化性病变
需积极处理
精品课件
膀胱内局部病变治疗
• 手术治疗
➢ 腔内手术
• 电切、电灼、激光等方法 • 病变范围小者,均可采用腔内手术 • 切除范围应超过病变部位1 cm ,深度达粘膜下层 • 术后可给药物灌注
➢ 开放手术
• 片状增生型和乳头状增生型范围大于2 cm 者,可行 膀胱粘膜剥离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但随着腔内技 术发展,该方法已较少采用
• 病变范围广泛、严重、症状明显而且散在各壁,膀 胱壁周围炎症浸润明显,腺上皮增生活跃,高度怀 疑或已有癌变者,可考虑作全膀胱切除术,但适应 证应从严掌握 精品课件
膀胱内局部病变治疗
• 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
➢ 理论依据及疗效尚有待大样本临床观察验证 ➢ 适应征
• 病变范围小,粘膜无显著改变,无梗阻的患者 • 行电切、电灼、激光、手术切除不彻底的患者或术
腺性膀胱炎
Cystitis Glandularis
精品课件
发现
• 1887年,Von Limbeck 首次描述腺 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 CG)
• 1964年,Kittredge 等报道了腺性 膀胱炎转变为膀胱腺癌的病例
• 从此,这一疾病开始逐渐为人们所 重视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Young RH, Bostwick DG. Am J Surg Pathol. 1996 Dec;20(12):1
临床表现及诊断
• 慢性炎症型 • 粘膜无显著改变型
膀胱镜下改变无明显特征
精品课件
生物学意义
精品课件
生物学意义
• 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
➢部分人认为腺性膀胱炎为尿路上皮正常 变异现象,是尿路上皮形态学多变性的 表现,无大的临床意义
精品课件
流行病学
• 腺性膀胱炎曾被认为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 1968 年文献报道腺性膀胱炎发病率仅为0. 1 %~1. 9 %
• 近年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以及活检 意识的增强,有关腺性膀胱炎的报道明显 增多
• 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无权威的发病率报道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及诊 断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及诊断
➢但大多数学者将其视为癌前病变,主张 密切观察,积极治疗
精品课件
生物学意义
• 腺性膀胱炎临床分期
➢ 早期腺性膀胱炎
✓ 慢性炎症型 ✓ 粘膜无显著改变型
虽然在膀胱腺癌的发生学上无大的临床意义,但 提示慢性刺激因素的存在,应尽早清除病因
➢ 后期腺性膀胱炎
✓ 乳头状瘤样型 ✓ 滤泡样水肿型 ✓ 红润型
存在近期内恶变的潜能,应视作癌前病变,予以 外科治疗
• 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痛、下腹及会 阴痛、排尿困难和镜下血尿,部分 患者有肉眼血尿无特征性。
尿频71%,尿痛下腹会阴痛45%,排
尿困难43%,肉眼血尿36%,镜下血尿
(≥+)79%,尿路感染(WBC≥+)
67%
精品课件
• 抗感染治疗后尿中白细胞消失,但 镜下血尿及尿频仍持续存在的患者, 应考虑腺性膀胱炎的可能
精品课件
生物学意义
• 腺性膀胱炎临床上存在下述三种现象
➢ 慢性炎症型和粘膜无显著改变型腺性膀胱炎 极为常见,明显多于乳头状瘤样型和滤泡样 水肿型,其转化为腺癌的几率极低
➢ 文献上有腺性膀胱炎转化为腺癌的报道,但 多为广泛肠上皮组织转化型、乳头状瘤样型, 尤其是红润腺性膀胱炎(但腺癌的发病率仅 占膀胱肿瘤的0.5~2.0%)
➢ Brunn 巢中心囊性变,管腔面被履移行上皮,称 为囊性膀胱炎
精品课件
病理
• 腺性膀胱炎( Cystitis Glandularis, CG)
➢ 腔内上皮可进一步转化为与肠粘膜相似的粘 液柱状上皮称腺性膀胱炎
精品课件
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