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腺性膀胱炎几种常见问题的解答
为什么腺性膀胱炎会反复发作

为什么腺性膀胱炎会反复发作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膀胱炎,目前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表现也没有特异性,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但是会反复发作,较难治愈。
为什么腺性膀胱炎会反复发作呢?一起来看看吧!
腺性膀胱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1、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
2、排尿时尿道烧灼痛,伴有尿失禁症状;
3、排尿终端有血尿,尿液混浊;
4、耻骨上区及会阴疼痛不适、下腹胀痛,性交疼痛等。
为什么腺性膀胱炎会反复发作呢?
1、其他疾病:
如果患有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如前列腺炎、膀胱炎、尿道炎或尿路感染等,这些炎症感染会导致腺性膀胱炎的反复发作,不能完全治愈。
2、结石:
如果腺性膀胱炎患者存在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前列腺结石和肾结石等,也会导致炎症感染持续存在,腺性膀胱炎的反复发作。
3.免疫调节异常:
腺性膀胱炎反复发作的原因,也与人体的免疫调节异常有很大关系。
如果患者平时经常熬夜,不注意体育锻炼,会导致免疫力降低,从而导致腺性膀胱炎复发难以治愈!
4、不良生活习惯:
如果饮食不当,经常吸烟喝酒,经常憋尿久坐,频繁的性生活,不注意个人卫生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腺性膀胱炎的反复发作。
腺性膀胱炎反复发作怎么治疗?
想要彻底治疗腺性膀胱炎,就需要彻底的消除泌尿系统的炎症感染,并改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免疫力!武汉李小平中医门诊的专利中药利尿消炎丸,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行气止痛、利尿通淋的主要功效,可以改善患者的膀胱刺激征,消除排尿异常症状,缓解疼痛不适;而且利尿消炎丸还能有效治疗其他泌尿系统疾病,调节患者的体质,有效预防腺性膀胱炎反复发作!。
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

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膀胱疾病,通常由于细菌感染引起。
该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中带血等。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有许多,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
1. 使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药物之一。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用药包括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等。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同时注意饮食卫生。
2. 喝足够的水:膀胱炎的患者应该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通过多饮水可以增加尿液的排出,起到清洁膀胱的作用。
但应避免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饮料,如咖啡、酒精等。
3. 遵循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膀胱区域的清洁和干燥非常重要。
患者应该经常更换内裤和卫生巾,避免过于紧身的衣物,保持适当的清洁。
4. 服用消炎药物:消炎药物可以帮助缓解膀胱炎症状,如非类固醇抗炎药、利福昔明等。
但是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避免出现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
5. 加强免疫力:良好的免疫系统可以有效预防和对抗细菌感染。
患者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当的运动、减压等方式来增强免疫力。
6. 饮食调理: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咖啡、浓茶等。
同时,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苹果、草莓等,可以帮助抵抗细菌感染。
7. 热敷:患者可以在腹部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可以缓解膀胱疼痛和不适感。
8. 避免尿潴留:及时排尿是预防腺性膀胱炎的重要手段。
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尿液在膀胱中滞留过久,避免长时间憋尿。
9. 针灸治疗: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膀胱炎症状和加速炎症的治愈。
但是在接受针灸治疗之前,患者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10. 保持良好心态:膀胱炎往往与精神压力有关,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适当的放松和减压可以帮助缓解膀胱炎的不适感。
总之,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喝足够的水、遵循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服用消炎药物、加强免疫力、调理饮食、热敷、避免尿潴留、针灸治疗和保持良好心态。
腺性膀胱炎患者的健康指导

腺性膀胱炎患者的健康指导何谓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cystitisg1andu1aris,C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膀胱移行上皮化生性和(或)增殖性病变。
正常人的膀胱黏膜由移行上皮构成,但在炎症、梗阻的慢性刺激下,局部黏膜组织演变、化生、增殖,从而导致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目前对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多数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是膀胱移行上皮在慢性刺激因素长期作用下发生化生(转化为腺上皮)的结果。
正常膀胱黏膜被覆移行上皮,当部分黏膜转化为腺上皮或鳞状上皮时,称为组织转化。
腺性膀胱炎属膀胱黏膜组织腺上皮转化性的病变。
常见的慢性刺激因素包括感染、梗阻、结石、异物等物理刺激和化学致癌物等。
腺性膀胱炎在哪些人群中好发?临床上腺性膀胱炎好发于女性,与女性下尿路感染的高发病率相一致。
长期、频繁的细菌感染可能是慢性膀胱炎发展为腺性膀胱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哪些情况下需要排查腺性膀胱炎?成年女性,出现顽固性的、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时,应考虑有腺性膀胱炎的可能。
怀疑腺性膀胱炎时可行哪些相关的检查?1)实验室检查:尿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或脓细胞、红细胞和蛋白。
中段尿培养有大肠埃希菌或其他细菌生长。
尿细菌培养需要多次。
2)其他辅助检查:B超检查,表现为膀胱壁增厚或膀胱内占位性病变,但难以与膀胱肿瘤相鉴别。
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对明确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静脉肾盂造影,可了解膀胱内占位对肾功能的影响。
哪项检查可作为腺性膀胱炎的确诊手段?尿液检查、B超或CT检查,都无法确诊腺性膀胱炎。
目前,膀胱镜及取活组织检查是确诊腺性膀胱炎的唯一可靠检查手段。
腺性膀胱炎在膀胱镜下有何表现?1)腺性膀胱炎好发于膀胱颈口、三角区。
膀胱颈口以3〜9点处为主。
2)具有多形态性。
乳头样、分叶状、滤泡样混合存在,其上无血管。
3)病变呈多中心性。
常常散在、成片或成簇存在。
不呈浸润性生长。
腺性膀胱炎最常累及膀胱颈和三角区,亦可累及全膀胱黏膜或双侧输尿管末端而引起肾积水。
关于腺性膀胱炎几种常见问题的解答

关于腺性膀胱炎的常见问题解答一、腺性膀胱炎是常见疾病吗?腺性膀胱炎自1899年Stoerck首次报道以来,逐渐被泌尿外科医生和病理医生所重视,近年来报道明显增多,但不一定就是常见疾病。
Campell’s Urology 和吴阶平泌尿外科学等权威书籍没有独立章节介绍该疾病,只在尿路上皮肿瘤中提及。
较多的描述常见于相关病理学方面的书籍,多是关于诊断方面的特征表现,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的报道多见于临床论文。
在medline 以 cystis glandularis或者cystis cystica在文章题目中进行检索仅能检索到相关文章101篇,而中文文章达695篇(1994-2010)。
目前缺乏该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研究。
有报道表明在美国人群中临床表现明显的腺性膀胱炎的患病率为0.9–1.9%。
Weiner等报告100例尸检肉眼正常膀胱,其中发现Brunn巢和囊腺性膀胱炎分别为89%和60%。
腺性膀胱炎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好发于女性,儿童少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宫大鑫二、Brunn 巢(Brunn nest)、囊性膀胱炎(cystitis cystica)和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是同一种疾病吗?Brunn巢(有时也称Von Brunn巢)、囊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是常见的三种膀胱粘膜的增生性病变,三者具有相互连带的关系,常见于膀胱炎性疾病以及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周围。
也有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
Von Brunn巢是膀胱移行上皮受到各种慢性刺激时,向粘膜下呈花蕾状生长,进而被周围的结缔组织包绕分割,与移行上皮分离而形成巢状结构。
Von Brunn巢由分化好的移行上皮组成,上皮细胞与周围的基底膜垂直排列。
有时上皮巢中心囊性变,若囊腔面被覆为移行上皮,囊内液体为浅黄色粘液成分,称囊性膀胱炎。
在固有层内可见腺体形成,有时腔面上皮可进而化生为与肠粘膜相似的粘液柱状上皮,与此同时存在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组织学分析可见腺体分泌肠型粘液,称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怎么治才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腺性膀胱炎怎么治才好
导语:膀胱炎是什么呢?是很多人想问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说膀胱炎就是尿血,排尿困难,自己的尿路出现感染,众人都在苦苦的寻找腺性膀胱炎怎么治如
膀胱炎是什么呢?是很多人想问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说膀胱炎就是尿血,排尿困难,自己的尿路出现感染,众人都在苦苦的寻找腺性膀胱炎怎么治如何治疗才能够达到痊愈的效果,其实很多人经常在生活当中忽略自己的病情,特别是对于出现膀胱炎,自己却并不知道!那么又该怎么办呢!
一、腺性膀胱炎:有什么症状?
腺性膀胱炎多表现为慢性非特异性膀胱炎症状,腺性膀胱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镜下血尿、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
二、腺性膀胱炎:如何确诊?
主要依据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好发部位为三角区、膀胱颈部、尿道内口下方。
推测可能有下列原因:
1。
三角区及胱颈部是尿液流体动力的着力点,因无粘膜下层,位置固定,缺乏其他部位舒缩的随意性。
2。
此部位常为膀胱炎症、尿道逆行感染的高发区。
镜下病变部位粘膜充血、米粒大小的透明囊性或乳头状隆起。
病理表现尿路上皮增生深及膜固有层以下形成Brunn巢,其内出现缝隙或形成分支状或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结构,与此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
以上的文章我们了解到了腺性膀胱炎怎么治,我们要确诊病情,通常可以以检查的方式来确诊自己的病情是否存在于淋巴肿大,存在于膀胱出现的尿路感染或者是排尿困难,也是膀胱的一种主要的因素。
腺性膀胱炎的症状

腺性膀胱炎的症状文章目录*一、腺性膀胱炎的症状*二、腺性膀胱炎的并发症*三、腺性膀胱炎的饮食注意事项1. 腺性膀胱炎吃什么好2. 腺性膀胱炎不能吃什么腺性膀胱炎的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刺激症状。
少数病人有血尿,有排尿困难者常有前列腺增生或膀胱颈部梗阻病变。
有时尿中可有黏液。
症状无特异性,多为长期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膀胱外慢性炎症等刺激引起。
腺性膀胱炎的并发症此病可合并黏膜白斑病、滤泡性膀胱炎和大泡性水肿,也常伴有非特异性感染。
腺性膀胱炎的饮食注意事项1、腺性膀胱炎吃什么好食疗方;1.1玉米须茶:[原料]新鲜玉米须120g。
[制法]将新鲜玉米须洗干净切成段,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熬约20分钟即可,加白糖适量。
[功效]消炎止痛,通利水道。
适用于尿道炎症。
[服法]代茶饮,每日数次,病除为止。
1.2西瓜汁饮:[原料]大西瓜1个。
[制法]将西瓜清洗干净,剖开食肉。
[功效]能利尿。
缓解急性膀胱炎、尿道感染的症状。
[服法]1个/d(亦可用西瓜皮煎熬成汤,加入白糖,代茶饮用,效果亦佳)。
1.3鲜荸荠粳米粥:[原料]鲜荸荠、粳米各100g。
[制法]将荸荠洗干净,削去皮,与淘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沙锅中煮成稀粥。
[功效]利尿消肿。
适用于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患者。
[服法]1剂/d,服至病好为止。
1.4冬瓜绿豆汤:[原料]新鲜冬瓜500g,绿豆50g,白糖适量。
[制法]将冬瓜连皮切成小块,把绿豆洗干净,一同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文火煎熬成汤,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清热利尿,防暑降温。
是防止尿道感染的最好饮料。
[服法]代茶喝,频频饮之。
1.5金银花甘草茶:[原料]金银花30~50g,甘草末10g。
[制法]把金银花去杂质,与甘草末放入茶杯中,加即开的开水冲入杯中,盏上盖,放置15分钟,即可饮用,[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适用于尿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尿频、尿急、尿痛。
[服法]每日频频饮之,代茶喝。
1.6绿豆白糖饮:[原料]绿豆芽500g,白糖适量。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膀胱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它会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并且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早期的治疗至关重要。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物理治疗等。
接下来将具体介绍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于腺性膀胱炎患者,一般会选择抗生素来消灭感染的细菌。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噻肟、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患者还需要结合药物的种类和使用剂量进行配合使用,以及在饮食、饮水、休息等方面进行调理。
这样可以有效地消除细菌感染,缓解患者的症状。
其次,生活方式改变也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患者需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另外,饮食方面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喝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多喝水以及注意定期排尿,保持尿路通畅。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对膀胱的刺激,有助于加速康复。
此外,物理治疗也是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坐浴、理疗等。
热敷可以缓解膀胱炎症状,促进膀胱排空,缓解疼痛。
坐浴可以舒缓腹部不适,并且可以消炎杀菌、改善末梢血液循环。
理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以及进行经络按摩来缓解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状况。
除了以上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治疗腺性膀胱炎时,还需要遵循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是勤洗澡,保持外阴清洁。
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婴儿纸尿裤,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内裤。
另外在排便后需要注意用流水清洗,保持肛周的清洁。
此外,在性生活上也需要尽量避免过频繁,避免不洁性生活。
这些是一些患者在进行腺性膀胱炎治疗时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总的来说,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膀胱疾病,但是通过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得到良好的疗效。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清除感染细菌,缓解患者的症状。
生活方式改变可以减少对膀胱的刺激,有助于加速康复。
物理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状况。
腺性膀胱炎如何治疗

腺性膀胱炎如何治疗
一、概述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某同事同事的父亲是患了肾结石的,同时也是存在腺性膀胱炎,据了解,结石是可以引发腺性膀胱炎的,通常是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炎症的。
很多患者都是利用抗生素来控制膀胱感染的症状的。
近几年膀胱炎是越来越多了,治疗的手段自然也在慢慢提升,但其实慢性膀胱炎与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式是不一样的,而且两种病也是不同的。
二、步骤/方法:
1、首先,说说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其中有膀胱慢性感染,肠梗阻,肾结石等等慢性疾病引起的。
所以,建议治疗腺性膀胱炎要根除病因,俗话说的好,治标更的治本嘛,所以,要想除病就要除病因。
2、膀胱炎分为急性膀胱炎还有慢性膀胱炎,再者就是腺性膀胱炎,其中急性膀胱炎,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可以自身的饮食习惯加上用药就可以调理好的了。
而腺性膀胱炎就比较麻烦了。
相比来说比较严重。
3、腺性膀胱炎的症状大多是小腹胀痛,多发于青年人,女性尤为常见,感染的原因除了上述几个,还有泌尿系统的感染,,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有手术,膀胱注射疗法,单纯的膀胱内灌注治疗。
三、注意事项:
往往腺性膀胱炎就算手术后也是可能会反复发作的,身边的朋友
就是一个例子,最好是再次手术,或者做膀胱全切手术,这样可以减少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腺性膀胱炎的常见问题解答一、腺性膀胱炎是常见疾病吗?腺性膀胱炎自1899年Stoerck首次报道以来,逐渐被泌尿外科医生和病理医生所重视,近年来报道明显增多,但不一定就是常见疾病。
Campell’s Urology 和吴阶平泌尿外科学等权威书籍没有独立章节介绍该疾病,只在尿路上皮肿瘤中提及。
较多的描述常见于相关病理学方面的书籍,多是关于诊断方面的特征表现,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的报道多见于临床论文。
在medline 以 cystis glandularis或者cystis cystica在文章题目中进行检索仅能检索到相关文章101篇,而中文文章达695篇(1994-2010)。
目前缺乏该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研究。
有报道表明在美国人群中临床表现明显的腺性膀胱炎的患病率为0.9–1.9%。
Weiner等报告100例尸检肉眼正常膀胱,其中发现Brunn巢和囊腺性膀胱炎分别为89%和60%。
腺性膀胱炎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好发于女性,儿童少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宫大鑫二、Brunn 巢(Brunn nest)、囊性膀胱炎(cystitis cystica)和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是同一种疾病吗?Brunn巢(有时也称Von Brunn巢)、囊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是常见的三种膀胱粘膜的增生性病变,三者具有相互连带的关系,常见于膀胱炎性疾病以及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周围。
也有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
Von Brunn巢是膀胱移行上皮受到各种慢性刺激时,向粘膜下呈花蕾状生长,进而被周围的结缔组织包绕分割,与移行上皮分离而形成巢状结构。
Von Brunn巢由分化好的移行上皮组成,上皮细胞与周围的基底膜垂直排列。
有时上皮巢中心囊性变,若囊腔面被覆为移行上皮,囊内液体为浅黄色粘液成分,称囊性膀胱炎。
在固有层内可见腺体形成,有时腔面上皮可进而化生为与肠粘膜相似的粘液柱状上皮,与此同时存在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组织学分析可见腺体分泌肠型粘液,称腺性膀胱炎。
某些病例尿液中可见肠粘液排出。
多数病例可见Von Brunn巢、囊性化及腺性化生同时存在,可统称为腺性膀胱炎或囊腺性膀胱炎。
这些增生性病变也可见于输尿管或者肾盂。
而息肉性膀胱炎是移行上皮外生性生长而形成的。
腺性膀胱炎分为有两种类型,典型型和肠型,后者较少见。
典型型是指腺体可由立方上皮及柱状上皮构成,外覆数层尿路移行上皮。
而肠型是指腺体是由细胞核位于基底部的分泌粘液的柱状上皮构成,并常见杯状细胞。
也有学者将其分为移行细胞型、肠上皮型、前列腺上皮型和混合型四种类型。
三、腺性膀胱炎病因明确吗?大多数文献认为腺性膀胱炎是由慢性炎症长期刺激造成的,如结石、感染、梗阻、泌尿系置管、肿瘤等因素的长期慢性刺激。
Parker等报告32例囊性膀胱炎和8例腺性膀胱炎,其中95%有感染、结石和梗阻的因素。
Delnay等报道约有23%泌尿系置管病人有腺性膀胱炎的表现。
但也有文献报道约有25%的病人没有明显的诱发因素。
Kaplan和 King 报道 2.4%有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的儿童腺性膀胱炎。
女孩多见,部分患者还患有膀胱输尿管返流。
另一种观点认为腺性膀胱炎是胚胎发育异常造成的。
在胚胎发育中,泄殖腔分隔为泌尿生殖窦及直肠,直肠和尿生殖窦分离过程中导致脐尿管或者肠上皮残留,最后导致腺性膀胱炎的发生。
也有学者对此有异议,因为输尿管和肾盂也可发生腺性输尿管炎和腺性肾盂炎。
其它一些可能原因还包括维生素缺乏、毒素过敏,病毒感染,致癌物,IgA介导的免疫反应以及激素失衡。
约有75%盆腔脂肪增多症患者伴有腺性膀胱炎,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四、腺性膀胱炎是癌前病变吗?鉴于尸检50-100%膀胱有不同程度的Brunn巢、囊性膀胱炎和表现,有些学者认为上述组织学改变可能是膀胱粘膜的正常变异,而非癌前病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尸检膀胱肉眼大体是正常的,而仅是显微镜下的组织学改变。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病变,和膀胱腺癌相关。
膀胱三角的腺癌常起源于腺性膀胱炎或囊性膀胱炎。
在原位癌或者其他侵袭性膀胱肿瘤周围常可发现腺性膀胱炎。
在五项较大的膀胱腺癌系列研究中,约有10-42%的病例伴有腺性膀胱炎。
Slmon等研究38例膀胱癌全切标本,发现有非典型增生、囊性膀胱炎及Brunn巢占89%,并认为其与肿瘤的关系有3种可能:(1)粘液增生性改变先于肿瘤存在;(2)两者同时发生;(3)肿瘤发生于粘液增生性改变之前。
所以有的学者又提出了这样的假说:可能是肿瘤的刺激,导致肿瘤区域及周围组织的膀胱粘膜异型增生和形成腺性炎症,也可能是在腺性膀胱炎的基础上恶变。
鉴于上述这些争议,有学者认为大体病变弥漫性,组织学广泛弥散的细胞巢,分子生物学指标提示增生活跃的腺性膀胱炎,癌变的几率较大,应该认为是癌前病变。
Lu等发现腺性膀胱炎患者bcl-2高表达,并且和癌变有关。
周兴等报道腺性膀胱炎患者ras、 p21阳性蛋白的表达率高达70.5%, 其中42.5%恶变,认为ras、p21的高表达可以作为腺性膀胱炎开始恶变的征兆。
Murphy 等发现mAbDas1可以预测腺性膀胱炎恶性变的可能。
对于这类患者应该严密观察,定期随访(包括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及活检)。
经研究发现,接触毒物的时间、病程、伴膀胱结石及排尿不畅也可能是癌变的重要危险因子。
之所以有上述争议可能是目前对癌前病变尚无公认的统一认识所造成的。
病理学认为,癌前病变系指出现于恶性肿瘤之前,形态学上出现某种程度的不典型增生,但其本身尚不具备恶性特征性改变,或认为某些较容易发展成为癌的病变。
WHO规定发展成为恶性可能性超过20%的各种病变,属癌前病变。
将任何病变,只要可能发展成为癌症者,均被列入癌前病变,不论其可能性之大小,距癌变时间之长短,不加限制的列为癌前病变,有点过分泛化,缺少实用价值。
慢性膀胱炎可以造成膀胱粘膜鳞状化生,腺性化生等,上述病理改变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鳞癌或者腺癌,将慢性膀胱炎定义为癌前病变显然是不合理的。
目前对腺性膀胱缺乏长期系统科学的随访资料,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表明凡是组织学上的腺性膀胱炎都是癌前病变。
虽然对于腺性膀胱炎是癌前病变这一论点学者们意见并不一致 ,但积极的治疗和周密的随访得到人们的公认和提倡。
大部分报道表明腺性膀胱炎和腺癌有关,但是也有不少报道表明腺性膀胱炎还和移行细胞癌和鳞癌有一定关系。
俞建军等报道10 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 ,其中 80例为单纯腺性膀胱炎;伴癌变的 2 4例中 ,其中11例为腺性膀胱炎演变成移行细胞癌。
KittredZe(1964)和Salm(1967)分别报道1例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粘液性腺癌和膀胱鳞癌同时并存者。
Donald等报道了两例腺性膀胱炎同时伴有膀胱腺癌和移行细胞癌。
Peter Fegen等报道了3例膀胱腺癌和移行细胞癌共存患者,认为其中的腺癌有可能是腺性膀胱演变而来,两种肿瘤组织可能移行细胞共同演变而来。
已有研究表明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导致膀胱粘膜形成腺性膀胱炎,鳞状化生和移行不典型增生等改变,所以上述腺癌,鳞癌,移行细胞癌和腺性膀胱炎可能同时存在,起源和相互关系可能极其复杂,孰先孰后,需要进一步探讨。
五、腺性膀胱炎诊断容易吗?腺性膀胱炎临床上可以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及会阴痛、排尿困难及镜下血尿等多种症状,好发于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及输尿管口周围,和其他膀胱非特异性炎症相似,无特异性。
有人认为膀胱镜下有特征性表现:乳头肿物末端一般透亮,无血管分支,乳头周围可见水肿,可单个或成群出现。
其实腺性膀胱炎在膀胱镜下有多种表现类型:(1)乳头状增生型(也有称滤泡状水肿型),膀胱粘膜呈带蒂的乳头状增生,表面充血水肿,蒂大小不等。
(2)片状增生型,膀胱粘液呈绒毛状或片状增生。
(3)慢性炎症型,膀胱粘膜呈局限性充血、粗糙、小的糜烂面和滤泡。
(4)混合型,多种类型同时存在。
上述表现类型容易和滤泡性膀胱炎,炎性假瘤,嗜酸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以及结核性膀胱炎相混淆,误诊为膀胱癌的病例也不少见。
特征性表现仅对于乳头状增生型有一定意义,而对片状增生型和慢性炎症型意义不大。
由于形态学表现的多样性,很难从超声,CT,MRI 及IVU等影像学检查上作出特异性诊断。
肖亚军等用双氧水膀胱声学造影B超检查对30例膀胱肿瘤及11例腺性膀胱炎进行观察,认为腺性膀胱炎病变无明显出血、坏死,表面较光滑。
双氧水造影后无微小氧气泡附着,表面回声反射无明显增强现象,可与膀胱肿瘤鉴别,但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确诊腺性膀胱炎的主要依据是结合膀胱镜检查和活检。
主张对有可疑致病因素及临床表现者,在尿常规正常或无感染的前提下(1周以内),及早进行膀胱镜检查加活检,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使病程延长,病变恶化。
病理活检必要时可以结合免疫组化结果。
六、腺性膀胱炎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吗腺性膀胱炎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部分病例复发率较高,治疗方法也较多,有效率不等。
首选去除病因(长期抗生素治疗,去除机械性刺激),在此基础上还有膀胱粘膜剥脱术、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全切术(配合某种形式尿流改道术),膀胱扩大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各种药物膀胱腔内灌注(如丝裂霉素,噻替哌,比柔比星,羟基喜树碱,1%硝酸银,普鲁卡因+庆大霉素及卡介苗等,也有如白介素-2,干扰素等免疫调节剂),经尿道电切电灼或激光疗法以及放射治疗等。
也有经尿道电切或者电灼后结合膀胱灌注治疗。
卡介苗一般灌注剂量为100mg+生理盐水40m l, 按照膀胱癌灌注的方法进行治疗, 每周灌注1 次, 共6 次。
化疗药物膀胱灌注的方法同膀胱肿瘤灌注方法,根据病情不同,药物剂量和疗程可以适当调整。
低风险的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可以不采取维持膀胱灌注治疗,因此有人认为电切术后无须再进行抗癌药物膀胱灌注的“过度治疗”, 药物膀胱灌注通常用于复发病人。
1%硝酸银溶液灌注剂量为40 ml,每1~2周1次,半年为1疗程。
放射治疗常采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治疗,剂量为4000~4500Gy (肿瘤治疗剂量的60%), 分16~18次照射, 可每日或隔日1次, 治疗3~6月后可缓解症状。
由于腺性膀胱炎为顽固性疾病,部分病变深达膀胱固有膜下层,因此在电切汽化过程中,应根据病变类型、病变累及的深度和范围,切除全部病变粘膜及相邻的正常粘膜,深度要达到固有膜下层。
对于病变广泛弥漫者,不主张使用电切电灼或者激光治疗,因为完全彻底的切除病变较为困难,同时大面积的烧灼会加重膀胱刺激症状。
对于广泛的膀胱内病变累及三角区和胱颈 ,或已发现局部发生腺癌者 ,应行膀胱根治切除术,但选择手术时应将病变范围、病情轻重及以后的病人生活质量三方面认真加以考虑。
要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应该根据有无明确的诱发因素、伴发的基础疾病及病变的类型、部位、范围、病理的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包括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