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汉字的演变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汉字的演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咱们明白仓颉造字的传奇,也明白半坡人面网纹盆上的符号,或许还看过贺兰山的岩画,或许还听说鲁迅小说里孔乙已说,回字有五种写法。

这些都与咱们今天看到的汉字或多或少有些联系。

固然火星文与此无关!一、甲骨文1.时期:朝,2.材料:是刻写在上的文字。

3.地位: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

汉字是由它进展而来的。

4.意义:从朝始我国有了靠得住的文字记载。

二、金文盛行于,铸刻上的文字。

意义:三、小篆和隶书朝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显现隶书。

朝时,隶书普遍利用。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形成于后期,成熟于时期。

1. 电影《英雄》中有如此一个场景: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十八种写法。

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

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属于()A.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隶书2. 我国文字演变的进程正确的选项是()A.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B.金文一甲骨文一小篆一楷书一隶书C.甲骨文一金文一隶书一小篆一楷书D.甲骨文一小篆一金文一楷书一隶书3.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靠得住的文字材料的是()A.甲骨文B.金文C.铭文D.隶书Ⅲ预习自测4.以下有关西周文字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西周时期,铸有文字青铜器增多B.这些文字为后人研究西周的历史留下宝贵的资料C.西周的甲骨文比商朝更普遍D.西周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5.以下各时期所对应的文字不正确的选项是()A.商朝——甲骨文B.周朝——金文C.秦朝——小篆D.三国——铭文7.《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那时人们利用的文字主若是()A.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8.隶书与小篆相较,能够慢慢流行,主若是因为()A.隶书比小篆美观B.隶书比小篆有观赏价值C.隶书比小篆书写简便D.国家统一命令使用隶书9.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不管是隶书、楷书,仍是草书、行书,追溯其进展渊源,都离不开A.象形文字B.甲骨文C.金文D.小篆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历史地位及价值如何?说说汉字的演变历程。

最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有趣的汉字》课型:造型·表现执教班级:五年级五班设计理念利用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动画和图片,使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比较、思考,进而在游戏中大胆地将自己的体验进行创造。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使学生感受在语文课上学习的枯燥汉字,不但寓意深远,而且具有趣味性。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运用字与画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呈现出自己喜欢的有趣汉字。

从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体验用字与画相结合的方式设计表现出有趣的汉字,从中感爱中国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大胆表现出新颖、有趣、美观的汉字作品。

教学准备:课件、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画毡、毛笔、墨汁教学过程:一、检查用具、稳定学生情绪(1分钟)播放动画《三十六个汉字》,了解汉字的美二、导入:(2分钟)每一个汉字都有一段故事,它不是僵硬的无生命的符号。

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味道。

让我们走进汉字,一起研究《有趣的汉字》这一课。

三、主题探究教学(12分钟)1、提出问题组际交流谁知道汉字是怎么起源的?学生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2、汉字又是怎么发展演变的呢?猜猜看,这是什么字?(采字的演变)体验一下我们的祖先是怎样造字的。

师:随着历史的演变,汉字从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演变为了今天不同风格的书法艺术,其间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最后变成了我们今天常用的——楷书。

象形文字逐渐简化、规范了, 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3、字与画有联系吗? (起源相同用具相同笔墨技法相同)最初人们为了记录、交流,都是用象形符号表示,后来演化为今天的汉字,可以看出书法和绘画本身就有着密切地联系,它们不断发展,彼此借鉴,这就是“书画同源”的意义。

过去很多文人墨客既是书法家又是画家,他们利用了书法和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共同规律,将书法和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

教材通过展示汉字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重点掌握象形文字的特点和构成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汉字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其起源和演变了解不多。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认识象形文字的特点和构成方法,能创作简单的象形文字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掌握象形文字的特点和构成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象形文字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观察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分析象形文字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汉字演变图、象形文字示例、画纸、画笔等。

2.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汉字演变图,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象形文字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象形文字的特点,如图形、线条等。

同时,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构成方法,如添加、删减、变形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动手创作简单的象形文字。

第20课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

第20课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

教案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认识汉字的演变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汉字的演变过程。

3. 学生对汉字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汉字的演变过程。

2. 学生对汉字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及相关图片。

2.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汉字起源和演变的了解。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汉字的构造和特点。

三、实践环节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象形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根据观察,尝试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新的象形文字。

3.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汉字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环节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和创造象形文字,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培养了学生对汉字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创造出许多有趣的象形文字,提高了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认识汉字的演变过程,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第20课 汉字的演变川教版课后练习第三篇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第20课 汉字的演变川教版课后练习第三篇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第20课汉字的演变川教版课后练习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A、编钟B、铜钟C、古筝D、笛子【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A、“仁”的思想B、“兼爱”的思想C、“非攻”的思想D、“无为”的思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这句民谣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传统节日( )A、端午节B、中秋节C、重阳节D、春节【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昨天,王先生的QQ签名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弄璋指的是( )A、生儿子B、生女儿C、生双胞胎【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图片所示字体最早出现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A、编钟B、铜钟C、古筝D、笛子【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是( )A、屈原、贾谊B、刘发、吴芮C、马殷、马希D、刘备、孙权【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百家争鸣”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

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李冰【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编磬B、鼓C、瑟D、编钟【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学派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儒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商朝的青铜制作技术非常精湛。

[中小学新教材优秀说课稿]:小学一年级美术下(第20课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说课稿

[中小学新教材优秀说课稿]:小学一年级美术下(第20课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说课稿

[中小学新教材优秀说课稿]:小学一年级美术下(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美术下》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材,以我国古老的象形文字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象形文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象形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象形文字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如何通过象形文字来表达事物。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象形文字的绘制方法。

二. 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但他们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在学习象形文字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来掌握知识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象形文字的起源、发展历程,掌握象形文字的基本绘制方法,能够运用象形文字表达事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象形文字的起源、发展历程,掌握象形文字的基本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象形文字表达事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互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绘图工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有趣的象形文字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基本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象形文字的起源、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象形文字的特点。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选取一个事物,尝试用象形文字进行表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作品展示与评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20课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说课稿1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20课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说课稿1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是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认识象形文字的特点和魅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生活中的象形文字,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汉字和绘画技巧,对美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汉字和象形文字方面的知识较浅薄,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他们对汉字起源和发展的认识,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创作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认识象形文字的特点和魅力,学会欣赏和分析生活中的象形文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汉字和象形文字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认识象形文字的特点和魅力。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作的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绘画实践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出本课的主题。

2.教学讲解:讲解象形文字的特点和魅力,分析生活中的象形文字,让学生认识和欣赏汉字的美。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组具有象形特点的汉字画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象形文字的特点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语文基础知识--汉字的演变

语文基础知识--汉字的演变

语文基础知识--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就成为了一种文字体系。

据考证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到它发展成初步的文字体系大约经过了近2600年之久。

中国的文字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经过六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声、形、象、数、理,而演变的过程为:
阶段一:甲骨文;
阶段二:金文;
阶段三:小篆;
阶段四:隶书;
阶段五:楷书;
阶段六:行书;
阶段其:草书;
汉字的演变规律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包含数千年的文化内涵,反映我国的民族精神。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成了交际符号,但是汉字的演变规律和文化内涵是无法忽视的。

汉字的演变规律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其中包含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汉字从创始到现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经过多次的演变,在不断的演变中汉字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人很难通过变化后的汉字理解其古代的含义及想要表达的信息。

一些汉字的部首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使现代人无法通过对字形的观察,领会其原始意义,从而影响其组成汉字的意义。

有些汉字的部首相同但是含义却存在很大的差别,如果从汉字形体的原始形态来对其进行对比、研究,会发现相同部首的字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历史都是如此的,每个时代的发展和生成都会随着文字而改变,而对于中国来讲更加如此,因为作为历史的统治者,文字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课标要求】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目标要求】
识记和理解: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历史发展上的地位。

能力与方法: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文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

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预习导学】
一、甲骨文
1.原始文字:很多学者认为,原始陶器上的____________可能就是原始文字。

2.甲骨文
(1)定义:______时,人们把文字刻写在____________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

(2)特点: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_______________的文字。

(3)作用:记录了_________的活动,反映了商朝多方面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_________材料。

(4)影响:从_________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二、金文
1.定义:_________时铸刻在_____________上的文字,叫做金文。

2.作用:为后人研究___________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三、小篆和隶书
1.小篆:________统一全国后,以________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
2.隶书
(1)秦统一小篆后,书写简便的________也逐渐流行。

(2)________时,隶书广泛使用。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1.形成:汉朝后期,一些人用“草法”和“楷法”书写文字,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后又出现________。

2.成熟:________________时,草书、楷书、行书趋向成熟。

3.特点._________潇洒,_________端庄,_________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书写起来流畅便捷。

【问题探究】
2009年,四川语文高考作文中,一名考生用甲骨文、金文,还有小篆等古文字写作的消息在网络上飞快地传播着,一时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网友们把这篇作文称为2009年的“最牛高考作文”,写作者被大家封了一个很有90后特色的名字——“古文字达人”。

该作文书写十分工整,字体非常标准,但因偏题,得分偏低。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员何崝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我们一个研究了甲骨文几十年的人,要用甲骨文写两三百字的文章至少都要花1~2个月,一个高中生能有这样的水平,简直不可思议。

”对于这篇作文,网络上一派感叹之声。

不少网友专家认为这名考生很有才华。

“能认识那么多古汉字,早就已经达到了研究生水平。

”但也有高中和大学语文老师持否定的态度。

对于这名考生的所作所为,你有何看法呢?
【小组活动】
试写甲骨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各体字1至2个。

【知识框架】
【历史歌谣】
原始文字陶器存,商朝使用甲骨文。

刻在龟甲兽骨上,卜辞记载问鬼神。

文字成熟且完备,汉字发展它是根。

商朝情况有记录,历史可靠非传闻。

商朝铜器铸文字,金文名字很好记。

西周时期渐增多,研究历史留凭据。

司母戊鼎青铜盘,文字有多也有稀。

金文刻在金属上,学习历史要注意。

秦朝通行用小篆,隶书流行因方便。

小篆通常写公文,隶书使用在民间。

汉朝小篆极其少,隶书使用更广泛。

竹简帛书石刻文,都是隶书今发现。

汉朝后期用草楷,草书楷书流行开。

行书接着又出现,三国两晋成熟来。

草书潇洒楷端庄,行书两者之间在。

汉字形式多样化,文化发展搭舞台。

【心得与疑问】
【随堂练习】
1.参加夏令营的同学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们:“这些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由此判断,记载这段历史的应该是()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2.右图中的字选自甲骨文中的“人”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
B.我们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
C.商朝时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D.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
3.甲骨文可能记载的内容是()
A.大禹治水
B.夏朝建立
C.焚书坑儒
D.盘庚迁殷
4. “甲骨文版《熟悉》”惊现高考现场,一名考生用大多数人都极不熟悉的古汉字写了一篇作文,古文字专家翻译,发现里面有甲骨文、金文,还有小篆。

其中“金文”是()
A.夏朝时期创建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中国最早的文字
D.黄金书写的文字
5.隶书与小篆相比,能够逐渐流行,主要是因为()
A.隶书比小篆美观
B.隶书比小篆有观赏价值
C.隶书比小篆书写简便
D.国家统一命令使用隶书
6.“龙”字是很多书法家
比较钟爱的字。

因为龙被
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面“龙”字的四种写法,
属于楷书的是()
7.余秋雨说:“汉字是第
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汉字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
D.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8.以下关于字体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
B.草书潇洒
C.楷书端庄
D.行书笔画繁杂,难于书写
9.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分别写出四幅图片代表的文字的名称。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
(2)分别说出这些文字主要广泛使用于哪些朝代?
(3)在这些图片中,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可靠文字资料的是______;秦统一全国后,作为通用的标准字体的是_____。

(4)请指出A、B、D三幅图片各自的书写材料是什么?
10.甲骨文距今约有3 6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 500个,已识2 000余字,公认千余字。

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1)下列图片是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中的部分文字,你知道分别是什么吗?请写在横线上。

(2)看右图甲骨文中的各种“丝”,形状均似丝线缠绕。

通过
这片甲骨文上的“丝”字,你能推测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