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风情介绍

合集下载

福建民俗风情文化

福建民俗风情文化

福建民俗风情文化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福建民俗风情文化福建省(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

陆域面积万平方公里。

福建省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

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

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居全国第一。

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

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

除了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还有土楼、安平桥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

福建地貌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90%,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

省内有闽西与闽中两大山带大体平行,闽西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斜贯闽、赣两省,长约530千米,平均海拔1千米。

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是中国东南地区最高峰。

闽中山带从北至南分为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博平岭。

福建海岸地貌格局以多海湾、多半岛的曲折海岸线为主体。

闽江口由于山地逼近海岸,平原窄小;闽江口以南有较大的沿海平原,如福州平原、兴化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

且广泛分布海蚀红土台地。

闽东南沿海地带是省内耕地集中区,亦是福建省经济文化最为发达地区。

省内城市间往来在过去往往要经水路来达成。

有闽江、晋江、九龙江下游冲积而成的四大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泉州平原、兴化平原。

一、福建气候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水热条件和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

年均气温在17-21℃,沿海全年高于10℃。

我的家乡福建莆田

我的家乡福建莆田
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城市它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 彩的人文风情这里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这里旅游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美丽 的地方相信你一定会被它的魅力所吸引希望你能来到我的家乡体验不一样的文化与风景感 受不一样的美食和文化!
-
THANK YOU
01
02
莆田的自然风光也是多姿多彩。最著名的 要数湄洲岛了。这里海岸线曲折、港湾众 多,天然的海滨浴场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湄洲岛上的古迹和寺庙众多,如天后宫、 普陀寺等,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 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
除了湄洲岛,莆田还有其他值得一游的景 点。比如木兰溪,这条河流穿城而过,为 城市带来了一丝清凉。你可以在木兰溪畔 漫步,欣赏两岸的美景。此外,还有麦斜
岩、九华山等名山值得攀登
3
➢ 谈到莆田的美食,人们首 先会想到的是卤面和兴化 米粉。这两种食物都是莆 田的特色小吃,口感鲜美 ,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 爱。卤面是用面粉、蛋、 肉等原料制作而成,具有 独特的口感和香味。兴化 米粉则是一种细如发丝的 米粉,搭配上各种食材, 味道鲜美无比
地方美食
➢ 除了卤面和兴化米粉,莆 田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值得 一试。比如焖豆腐和荔汁 鸭舌。焖豆腐是莆田的传 统名菜之一,口感嫩滑, 味道鲜美。荔汁鸭舌则是 用鸭舌和荔枝汁烹饪而成 ,口感酸甜可口,让人回 味无穷
4
人文风情
莆田的人文风情也是十分独特的。这里的人民 朴实热情,生活节奏悠然自得。在莆田的街头 巷尾,常常可以看到老人们在闲聊、打牌或者 抽旱烟。年轻人在田间地头劳作,孩子们则在 田野里奔跑玩耍,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让人感受 到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此外,莆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比 如莆田鸳鸯戏、闽南歌仔戏等民间戏曲表演艺 术形式,以及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技艺都 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的文化魅力。如果你有 机会来到莆田旅游,不妨体验一下这里的民俗 风情和传统文化魅力吧!

福建闽南文化的家乡风俗

福建闽南文化的家乡风俗

福建闽南文化的家乡风俗福建闽南地区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地方,其独特的家乡风俗传统被世人称颂。

这里的人们世代相传,把美好的风俗传统传承下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乡风情。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敬神尊祖,讲究礼仪,崇尚传统,尊重老人,注重团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

在闽南地区,祭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每逢清明、重阳、农历七月等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搬出祭祖用具,整理祖坟,烧香祭拜祖先。

人们认为祭祖是传承血脉、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先人的一种尊重和感恩。

祭祖活动充满着庄严而神圣的氛围,凝聚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家国情怀。

此外,福建闽南地区的家乡风俗还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过年期间,人们要回家团聚,一家老小共度美好时光;每逢传统节日,人们要亲手制作各种美食,如年糕、糕粿等,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每当有重大活动,如结婚、丧礼等,人们都会按照传统礼俗进行庆祝或悼念,彰显了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外,在福建闽南地区,尊老敬老也是一种传统美德。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社会交往中,人们都对老年人充满敬畏之心,孝顺父母、照顾长辈是每个人的天职。

老年人在家庭中享有重要地位,他们的智慧和经验被视为宝贵财富,为子孙后代传授道德规范和家国情怀。

总的来说,福建闽南文化的家乡风俗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凝聚着家庭美德和社会凝聚力的文化符号。

这些家乡风俗的传承与发扬,不仅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家国情怀的传递,为当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家乡风俗,让闽南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让我们的家乡风情永不凋零。

闽南风情游览泉州古城的建筑之美

闽南风情游览泉州古城的建筑之美

闽南风情游览泉州古城的建筑之美泉州,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作为中国重要的海洋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古城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还拥有许多独特而美丽的建筑。

本文将带你领略闽南风情,探索泉州古城的建筑之美。

一、鼓楼:古代守望城市的建筑典范泉州鼓楼位于古城的中心地带,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古建筑。

它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是泉州城的象征之一。

鼓楼始建于宋代,历经多次修葺,如今的鼓楼已成为泉州的地标之一。

鼓楼的建筑风格糅合了中西方的元素,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

楼体以青砖为主,搭配着雕刻精美的石柱和窗花。

攀登至楼顶,可以俯瞰整个古城的繁华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二、开元寺:闽南佛教文化的瑰宝泉州古城还有一处不容错过的建筑是开元寺。

开元寺建于唐朝,是一座具有浓厚佛教氛围的古刹。

寺庙内,高耸的佛塔、精美的壁画以及古老的佛像构成了宗教建筑的独特风格。

开元寺内蕴藏着丰富的佛教文化,游客可以借此机会了解禅宗文化的内涵。

寺内修道院的建筑风格独特,紧密结合了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让人感受到闽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清真寺:传统与多元文化的交汇点泉州不仅有着丰富的汉族文化,还是中国伊斯兰教的重要中心之一。

古城中的清真寺是闽南回族文化的代表性建筑。

泉州的清真寺融合了伊斯兰文化与汉族建筑的特色,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寺内的拱形门洞、华丽的装饰以及尖顶的建筑,都展现出清真寺建筑特有的风采。

四、海外交通:古代对外通商的见证作为海洋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古城的建筑也承载了对外交往的重要历史。

比如泉州天后宫,它是全球最大的妈祖庙,也是祭祀妈祖的重要场所。

天后宫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明代建筑风格为主,体现了中国南方民间建筑的特色。

宫殿的宏伟、雕刻的精美以及寺内的神像,都展示了泉州作为海上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

五、黄巢墓:英勇抵抗的象征泉州古城中还有一座与传说和历史有关的建筑——黄巢墓。

根据史书记载,黄巢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他与其他起义军一同在泉州与唐军进行激烈战斗。

福建民俗风情

福建民俗风情

福建民俗风情福建民俗风情文化摘要:本文对福建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主要对福建的饮食,节日,前言:福建省(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

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福建省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

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

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

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

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

除了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还有土楼、安平桥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

,区内水热条件和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

年均气温在17-21℃,沿海全年高于10℃。

冬季温暖,1月沿海平均气温7-10℃,山区6-8℃。

夏季炎热,平均气温20-39,并多台风。

无霜期内陆260-300天,闽东南沿海300-360天,可一年三熟,适宜甘蔗等喜高温作物和亚热带植物生长,其他地区可一年两熟,适宜种植水稻和茶树等。

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季节分配不均,有较明显雨季和干季;3-6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50-60%,7-9月是台风季,降水量较多,年际变化极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10月至次年2月为,降水较少。

年日照时数为1700-2300小时。

沿海及岛屿地区有效风能达2500-6500千瓦时/平方米。

风能和台湾海峡油气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二、福建的风土人情2.1福州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但福州的清明节却有其独特的风俗,每年清明节前后,福州市民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培土。

厦门的主要人文地域风情

厦门的主要人文地域风情

厦门的主要人文地域风情厦门作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地域风情。

下面将就厦门的主要人文地域风情展开论述。

1. 厦门的历史文化厦门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这里曾是各种文化的交流中心,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例如,鼓浪屿是厦门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街区之一,这里保存了众多的西式建筑和闽南风格的民居,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氛围。

2. 厦门的宗教文化厦门是一个宗教信仰多元的城市,这里有佛教寺庙、道教庙宇、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各种宗教场所。

例如,南普陀寺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拜。

3. 厦门的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厦门人文地域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民俗是厦门地区的代表性民间文化之一,其独特的语言、音乐、舞蹈等元素吸引着大量的研究者和游客。

梦幻湖音乐喷泉是闽南风情的象征,每晚都会上演精彩的音乐喷泉表演,吸引着无数游客。

4. 厦门的文化艺术厦门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资源,包括戏曲、音乐、舞蹈、绘画等多个领域。

厦门国际音乐季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音乐盛会之一,每年吸引着众多的音乐家和乐迷。

此外,厦门还是中国茶文化之乡,茶艺表演和品茶活动也是游客必不可少的体验。

5. 厦门的城市风貌厦门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拥有独特的城市风貌。

厦门的城市规划注重生态环境和人文特色的融合,绿色公园和休闲广场为市民提供了优雅的居住环境。

厦门的街头巷尾充满了海派文化的氛围,小吃摊位、手工艺品店等都展示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在厦门的主要人文地域风情中,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文化艺术和城市风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厦门独特的人文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厦门以其丰富多样的人文地域风情,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和体验的城市。

福建民俗风情

福建民俗风情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稞皮,以豆沙、萝卜丝等做成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倒是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稞以春天的绿意,扫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稞就成了很好的充饥的点心。
2.2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居住在福建的客家人与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一样善唱山歌,用客家山歌表达他们的生活、劳作和情爱等情感。客家山歌是用客家人的口头语言演唱,融含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枝一秀。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大多是山野峻岭,男女共同劳作,没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地位差别,客家人大都纯朴耐劳,客家人这些独特的背景和文化,也影响着客家山歌。
2.4泉州民俗风情
泉州地处我国福建东南沿海,古为闽知礼乐善的遗风世代相传,形成独特的泉州民俗民风。
宋代初期,泉州海上交通贸易繁盛,成为“万国衣冠”的时尚之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重镇,不少外国商贾、传教士择地而栖,安居乐业。多种宗教传入,与本地儒道教传统文化相渗透,寺院庙观教堂遍布,信仰逐步世俗化,形成中外多种文化兼收并蓄的泉州民俗习性。
2.3龙岩客家婚嫁习俗
生活在龙岩的客家人迎娶婚礼别有风趣,男方迎亲队到达女方家,新娘出门要站在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客家民间称为“过米筛”,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立业。接着要背新娘出家门,上车轿时新娘的兄弟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到达男家后,新娘要在手捧盛着柑橘吉祥圆盘的伴娘牵引下跨过火红的木碳炉,表示“火红兴旺”,进入厅堂拜堂后,即入洞房,婚宴开始。
1.2福建气候
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水热条件和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年均气温在17-21℃,沿海全年高于10℃。冬季温暖,1月沿海平均气温7-10℃,山区6-8℃。夏季炎热,平均气温20-39,并多台风。无霜期内陆260-300天,闽东南沿海300-360天,可一年三熟,适宜甘蔗等喜高温作物和亚热带植物生长,其他地区可一年两熟,适宜种植水稻和茶树等。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季节分配不均,有较明显雨季和干季;3-6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50-60%,7-9月是台风季,降水量较多,年际变化极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10月至次年2月为,降水较少。年日照时数为1700-2300小时。沿海及岛屿地区有效风能达2500-6500千瓦时/平方米。风能和台湾海峡油气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闽南风情漳州土楼

闽南风情漳州土楼

闽南风情漳州土楼漳州土楼,又称客家土楼,是建筑在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周边地区的一种独特建筑形式。

这些土楼通常由土坯、石块、木材等自然材料构成,外形宏伟庄重。

漳州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闽南风情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探讨闽南风情漳州土楼的历史渊源、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一、历史渊源漳州土楼起源于明代,经过多个世纪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闽南地区独有的建筑形式。

这些土楼最初是由外出闽南打工的客家人建造的,用以提供住宿和自卫防御的功能。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漳州土楼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并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二、建筑特点漳州土楼的建筑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外形独特:漳州土楼采用多边形或圆形平面布局,外观宏伟庄重。

它们常常由多层建筑组成,层层迭起,高大而壮观。

2. 结构牢固:土楼采用石块和土坯混合建造,外墙厚实,结构稳定。

这种建筑材料的选择使得土楼能够在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中保持相对的安全。

3. 窗户特殊:土楼的窗户设计独特,常常呈圆形或扇形,窗户数量众多。

这不仅为土楼内部提供了充足的光线,还增添了建筑的装饰美感。

4. 多功能:土楼内部的功能区分明确,通常包括住宅区、厨房区、兵工区等。

土楼不仅可以作为居住场所,还可以作为集体活动和宗族聚会的场所。

三、文化价值闽南风情漳州土楼作为福建漳州地区的文化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首先,漳州土楼见证了闽南地区的历史变迁和客家人的迁徙历程。

这些土楼记录着当时客家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精神信仰,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漳州土楼凝聚了当地古代建筑技术和智慧,展示了传统建筑在自然灾害中的抵御能力。

这对于今天的建筑学研究和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最后,漳州土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它们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参观,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闽南风情漳州土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年4月25日、10月4日在福建省莆田 市湄州岛都会举办妈祖节,妈祖原名为 林默娘,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 月二十三日。她生前经常在岛上为人治 病,并能预报天气变化,使渔民常避过 台风等带来的危险。林默娘于28岁那年 的
农历九月初九去世。死后,人感其德 ,称为神姑和圣母,并在湄州岛上建 造妈祖庙奉祀她。在人们的心目中, 她已成了能带来大吉大利的海神。活 动内容:农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 ,是海神妈祖的生日和忌日。每到这 两日,数以万计的当地民众和台胞都 来到湄州岛妈祖庙朝圣妈祖。节期有 拜妈祖、妈祖文化研讨、工艺品展销 活动。可观赏富有特色的民间歌舞, 品尝闽菜。
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福建省土地 总面积的90%, 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省内有闽西与闽中两 大山带大体平行,闽西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斜贯闽、赣两省 ,长约530千米,平均海拔1千米。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 ,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是中国东南地区最高峰。闽中山带从 北至南分为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博平岭。
斟茶是很讲究功夫的,必须用一 个手指按住茶壶盖,将壶翻转九 十度,壶嘴直冲下,迅速绕着已 经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开始 叫关公巡城,每一个杯子都要巡 到,最后叫韩信点兵,那后边的 几滴最是甘美,也是每一个杯子 都必须点到,这样斟出的茶,每 一杯色泽浓淡均匀,味道不相上 下。一泡茶一般冲五六次,讲究 一点的,冲泡三四次,要将茶叶 渣倒出,重新烫壶、烫杯。
福建省(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 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福建省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 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 盖。除了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还有土楼、安平桥等 人文景观。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
客家人迎娶婚礼别有风趣,男方迎亲 队到达女方家,新娘出门要站在一个 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 客家民间称为“过米筛”,象征留下娘 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立业。接 着要背新娘出家门,上车轿时新娘的 兄弟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 的女,泼出去的水。到达男家后,新 娘要在手捧盛着柑橘吉祥圆盘的伴娘 牵引下跨过火红的木碳炉,表示“火红 兴旺”,进入厅堂拜堂后,即入洞房, 婚宴开始。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居住在福建的 客家人与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一样善唱山歌,用客 家山歌表达他们的生活、劳作和情爱等情感。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人的口头语言演唱,融含客家 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枝一秀。客家人 由于所处环境大多是山野峻岭,男女共同劳作, 没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地位差别,客家人大 都纯朴耐劳,客家人这些独特的背景和文化,也 影响着客家山歌。 客家人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劳作辛劳,一旦走到 田野山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唱几首歌来抒 发自己的感情。
“寒夜客来茶当酒”,福建人是客一 进门即泡茶。福建人喜欢喝乌龙茶, 在福建最负盛名的是安溪茶,安溪茶 中以铁观音为上品,铁观音如青橄榄, 入口略有苦涩,入喉后渐渐回 非常讲究,所费的时间功夫多于喝茶。 首先是茶具,一般用红色的宜兴陶壶, 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 茶杯当然更小了,用这样的茶具泡出 的茶叫“小掌茶”。除了茶壶、茶杯, 还有搁茶杯的茶盘和一个碗状的放置 茶壶的茶洗。
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水热条件和 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冬季 温暖,夏季炎热,平均气温20-39,并多台风。适宜甘蔗等喜 高温作物和亚热带植物生长。有较明显雨季和干季;3-6月为 雨季,7-9月是台风季,降水量较多,年际变化极大,容易发 生水旱灾害。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但福州的清明节却有其独特的风俗, 每年清明节前后,福州市民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培土。 扫墓完毕后,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邻人说明本户已履行了扫墓祭祖的责任。 福州人扫墓祭祖还要供奉的供品,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 但有一供品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稞”,所以清明节前后, 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稞,如今,清明节前后,街上店铺也大量出售菠菠稞。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稞皮,以豆沙、萝卜丝等做成馅捏制而成的, 造型比较简单,倒是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稞以春天的绿意,扫墓后回家的路上, 菠菠稞就成了很好的充饥的点心。
石码五香卷、甜沫、深沪鱼丸、崇武鱼卷、福建炒虾面、 万洲小吃、格格炸酱面、煲仔五味薄饼、芋蛋面、米时、 明炉烤乳猪、光饼、真心豆腐、陇县马蹄酥、客秋包、 魔芋糕、查渣面、清汤粉、安徽芜湖瓜子、大溪蛎灰糕、 傣味鬼鸡、客家笋粄、七星鱼丸、鸡茸鱼唇、红糟醉香 鸡、葱肉饼、福建炒双脆、糍粑、碎米田螺、味和千页 糕、擂茶、阿焕鸭面、李咸饼、萝卜丝菠菠稞、大福果、 鱿鱼蒜头酱、八果芝麻糍、爱尔香、白八粿、磨浆果、 牛杂、卤面、光饼、锅边、水煮活鱼、拌粉干、手抓面、 锅边糊、宁化老鼠干、沙县馄饨、花生汤、同安封肉、 烧麦、沙茶烤肉串、福建年糕、红菇、甜果、虾面、油 葱果、燕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