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
废都分析

——《废都》颓废意识分析
结构
语言 废 都废谁?
性描写
结构:结构松散,情节杂乱
没有结构
没有结构也是一种结构,它让 人在没有头绪的地方勉强理出 一点头绪。就整体,它没有头 绪,但到了每一个小小的细节 中,你都能找到头绪。
“废都”的结构,也是《废都》最完美的结 构
语言:有失规范,读着别扭。
性描写
庄之蝶不断变换和扩大性对象,到后来几乎陷 在肉欲和感官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他沉溺女色,一 是为了逃避现实,二是为了拯救灵魂,三是为了安 全感,四是觉得轻松。 庄之蝶的“颓废”,是在社会的围困中偷偷 摸摸的“颓废”,这不仅是说外在行为上的“偷” 情,而更是说他精神上的痛苦处于黑暗的、不见 人的状态中。在物欲的压力下,灵与肉的极度分 裂,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衰竭,人性的彻底失落。 在物欲的压力下,灵与肉的极度分裂,生命力和 创造力的衰竭,人性的彻底失落。
废都——西京城
封建传统文化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或在传统与现实的夹缝中惶 惑莫名,无所适从;或由禁欲而纵欲,狂躁不安, 自寻毁灭;或投机钻营,聚敛财富,重温财主缙绅 的旧梦;或一腔旧式文人、破落贵族的傲气,作困 兽之斗。书中所谓四大文化名人者,以及书商、农 民企业家、编辑、研究员们,大多如此。他们所表 现的这种种意识、心态,反映着转型社会典型的精 神特征。
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 二类人作官倒,投机倒把有人保。 三类人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 四类人来租赁,坐在家里拿利润。 五类人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 六类人手术刀,腰里揣满红纸包。 七类人当演员,扭扭屁股就赚钱。 八类人搞宣传,隔三岔五解个馋。 九类人为教员,山珍海味认不全。 十类人主人翁,老老实实学雷锋
“我欣赏‘废都’二字,一个‘废’ 我欣赏‘废都’二字,一个‘ 有多少世事沧桑! 字,有多少世事沧桑!……这里的人自 这里的人自 然有过去的辉煌和辉煌带来的文化重负, 然有过去的辉煌和辉煌带来的文化重负, 自然有如今‘ 字下的失落、尴尬、 自然有如今‘废’字下的失落、尴尬、 不服气又无奈的可怜。 不服气又无奈的可怜。这样的废都可以 窒息生命, 窒息生命,又可以在血污中闯出一条路 我是带着深深的痛苦来写的……我 来。我是带着深深的痛苦来写的 我 写作常常对人生、社会有一种感悟, 写作常常对人生、社会有一种感悟,却 没有明确的、清晰的判断和分析, 没有明确的、清晰的判断和分析,就模 《废都》呈现的是各式各 糊地顺着体悟走,写成什么是什么, 糊地顺着体悟走,写成什么是什么,不 样的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 求其概念之圆满,只满足状况之鲜活。 求其概念之圆满,只满足状况之鲜活。” 同时也呈现了一种人的不 健康的颓废心理现象,这 种现象被概括为“废都意 废都意 识”。
贾平凹成名之作,《废都》好在哪里

贾平凹成名之作,《废都》好在哪里《废都》是作家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1993年首次发表。
其中由于大量的性描写在国内遭禁,却在国外赢得声誉,1997年贾平凹凭《废都》获得法国著名的费米娜文学奖,后于2009年解禁出版。
1、颓废的意境:“废都”之解在《废都》中西京不同于现今意义上的都市,它同外界是格格不入的,是“游离于政治意识形态权威之外的一群闲散文人组成的特定的文化世界。
”在小说中,这样的世界犹如一幅停滞的画卷,所有的物事、人事、习气皆弥漫着一种颓废和破败:作品中的废都如同一座大博物馆,各种神仙道术、佛玄秘闻、膏丹丸散在西京城大行其道,致使浸渍在其中几千年的人们在这样的氛围里生出困顿、迷惑之感。
于是废都里的文化人皆是有其名而不谋其职:例如主人公庄之蝶名为作家,却不曾有一部像样的作品,而是写有偿的报告文学,写假情书,写假论文,写挽联,替法院某人之子代写文章之类......在这其中他迷失了自己,无所适从,便在纵欲中寻求拯救,而这恰恰是一滩软泥,越陷越深。
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化的交替局面,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对利益的追逐显得大胆又直接。
我们所习惯了的曾经被我们看作是决定着人的价值的社会伦理道德失去了意义,人们更多地关心生命本身的存在状况。
废都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努力生存的,但现实扭曲了他们的人格,让他们在一种无法挽回的宿命中彷徨、惶惑。
2、灵肉的渐离:废都之人文思考性的描写在《废都》中所占的分量是毋庸置疑的,它始终摆脱不了滥情淫荡之嫌。
但是贾平凹曾说过“《废都》通过了性,讲的是一个与性毫不相干的故事。
”可见作者试图通过性这个焦点表现个人在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受到的压抑和所遭遇的荒诞,从而揭示城市文明的缺陷及其孕育着的城市文明的危机。
性作为小说的内容旨在体现它不仅具有生物性,而且是现实社会众多矛盾的聚合点和交叉点,它具有社会性,是一个文化符号,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庄之蝶是自恋、堕落、腐化的“反英雄”形象的代表,寓言着中国的现代化将带来“`真正的中国'的丧失”。
浅议贾平凹的《废都》

浅议贾平凹的《废都》贾平凹的《废都》是一块硬骨头,没有力气还啃不动,陕西愣娃何所惧,有勇气敢冒险,啃下了这块无人敢啃的硬骨头,令人佩服,我为贾先生点赞,他称得上是一介匹夫。
这本书是一个涵义深沉,且深沉不见底的作品。
有人说贾平凹是个奇才、怪才、鬼才、人才,我认为这都是苍天赋予他的才气,是个天才,我斗胆给先生起个别名称“贾五才”。
我一个无名小卒,要议大作家的《废都》还真是有点自不量力。
贾平凹的《废都》是1993年问世的,但书中的故事是描述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人和事,什么是改革开放,在当初人们还认知模糊、肤浅,随后才知道是建设“特色的社会主义”。
他通过西京市以作家庄之蝶为代表的文学艺术界的一帮人,诸如学术研究员孟云房,画家汪希眠,书法家龚靖元,乐团团长阮知非等人的所作所为,讲这个《废都》的故事,耐人寻味。
我认为书中的主人翁是一位所谓的臭老九,收破烂的老者,他是这出戏的旁白人。
场上演出的才是庄之蝶这帮人。
这帮人不务正业,成了文化闲人,一心钻在了钱眼里,和能控制黑红两道的四大恶少还不一样,但同出一辙。
大作家庄之蝶是这个市里举足轻重的人物,很多事只要他露面或一封信件没有办不成的,几个人中数他档次最高,成就大,声播最远。
他对男女之事很有经验,可以说是个风流才子、情种,在外边是条狼,回家是个软蛋,好多年了,妻子总觉得不饥不饱,妻子牛月清为饰他脸面,委曲求全,受苦受难,在忍无可忍时才不得不离开这个家。
汪希眠的画以假乱真,巧取钱财,他玩过的女人生下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姓王还是姓汪。
龚靖元靠卖字写招牌赚钱,不择手段,他玩弄过的女人都记不清姓甚名谁。
阮知非办夜总会、开舞厅,一帮子下岗女人为了有口饭吃,三五成群的光顾,出卖色情。
孟云房爱走极端,去寺庙练气功,与小尼姑调情等等,他们是一帮吃喝玩乐、花天酒地、男盗女娼的西京城文化人。
从潼关来到西京城的浪子闲汉周敏,凭借手脚勤快口齿爽利,甜嘴会巴结人的本事,为梦想升官发财找阶梯,欺世盗名进了编辑部,又靠写一篇文章作践人,制造可有可无的桃色新闻,害的高干子女景雪荫,人不是人鬼不是鬼的打了一场官司。
《废都》读后感贾平凹的都市废墟与人性沉沦

《废都》读后感贾平凹的都市废墟与人性沉沦读完贾平凹的《废都》,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混沌而又真实的梦。
这本书里的世界,就像一座繁华表象下的废墟,让我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西京的城市,这座城市看似热闹非凡,实则千疮百孔。
庄之蝶,这个被众人追捧的大作家,在名利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他原本有着才华和名声,可在这都市的喧嚣中,渐渐迷失了自我。
贾平凹笔下的西京,到处是破败的景象。
那些老旧的街道,散发着腐朽的气息;拥挤的人群,脸上写满了疲惫和迷茫。
就像我曾经去过的一个老旧小区,墙皮脱落,电线杂乱地交织在空中。
楼道里堆满了杂物,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每次经过那里,我都能感觉到一种压抑,仿佛能听到这座建筑在叹息。
庄之蝶的生活也是一团糟。
他周旋于几个女人之间,看似风流快活,实则内心空虚。
他与牛月清的婚姻,从最初的相敬如宾到最后的分崩离析,让人唏嘘不已。
这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对夫妻,曾经也是恩恩爱爱,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琐碎和压力让他们渐行渐远,最终走向了离婚的结局。
他们的故事和庄之蝶的经历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在生活的洪流中失去了方向,忘记了最初的承诺和真心。
书中的唐婉儿,一心追求所谓的爱情和自由,却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
她以为逃离了原来的生活就能获得幸福,却不曾想陷入了更深的泥潭。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认识的女孩,为了追求所谓的梦想,不顾一切地离开了家乡。
然而,外面的世界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她遭遇了种种挫折和欺骗,最后伤痕累累地回到了原点。
还有柳月,这个聪明却又无奈的女子,在权力和欲望的夹缝中生存。
她的命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无法自主。
这多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妥协的人啊!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只为了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有一席之地。
《废都》里的人物,都在这座废墟般的城市中沉沦。
他们追逐着名利、欲望,却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自我和真情。
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一面?我们在追求物质和成功的道路上,是不是也忽略了内心的声音?就拿现在的社交媒体来说吧,大家都在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炫耀着自己的成就和财富。
颓废的都 沉沦的人——浅论《废都》中的“颓废”意识

颓废的都沉沦的人———浅论《废都》中的“颓废”意识□袁丹丹贾平凹曾说:“西安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废都,中国又可以说是地球格局中的一个废都,而地球又是宇宙格局中的一个废都。
”[1]作为他笔下的第一部都市小说,《废都》通过对文化人荒诞生存状态的揭露、对社会表层运行的真实呈现以及对社会文化环境含而不露的鞭笞,深刻折射出颓废的千年古都和沉沦的众生百态所共同织就的“颓废”意识。
一、深刻揭露文化人生存状态贾平凹的不少作品都显示出他写文化的深厚功底,《废都》一书同样是政治背景退居幕后,文化背景推居幕前。
《废都》中刻画了以庄之蝶为首的“西京四少”等众多文人形象,他们身上普遍弥漫的是二十世纪末中国文人在社会文化转型期产生的苦闷、迷惘等复杂情绪。
庄之蝶是贾平凹在《废都》中着力刻画的一个具有多重侧面的典型形象。
他是一个为声名所累的浑浑噩噩的文人,虽然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提携萍水相逢的周敏,因同情钟主编而冒名写情书给他等等,但作品更多的还是通过描写他沉沦的一面来表现那一时代背景下文人的苦闷和人性的扭曲,比如他帮假农药做宣传,代人写论文,设计骗取龚小乙字轴儿,贿赂官员等等。
在卷入与景雪荫之间的桃色官司后,庄之蝶企图以一种“无奈性放达”的方式摆脱俗世困扰,于是先后陷入与三个女人的纠缠中。
小说中关于庄之蝶与三个女人的大量无遮无拦的性描写是该书最受争议的部分,但就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关系等方面来讲,《废都》采取撕开来大胆率真地描写性的态度是无可非议的,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所说:“透过知识分子的精神矛盾来探索人的生存价值和终极关怀,原是本世纪许多大作家反复吟咏的主题,在这一点上,《废都》与这一世界性文学现象有所沟通。
但《废都》是以性为透视焦点的,它试图从这最隐秘的生存层面切入,暴露一个病态而痛苦的真实灵魂,让人看到,知识分子一旦放弃了使命和信仰,将是多么可怕、多么凄凉;同时,透过这灵魂,又可看到某些浮靡和物化的世相。
”[2]虽然庄之蝶也曾希望走出废都,比如他也曾想找个僻静的地方好好创作,可是又始终困在里面无法自拔,最终只能是牵连了牛月清、唐宛儿、柳月等众多女性,也让自己心力交瘁。
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

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通过对《废都》中最具争议的“废都意识”的“性描写”、“废都意象”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废都意识”的真正内涵。
“废都意识”并非一般评论者所认为的是知识分子的颓废、沉沦、纵欲的形而下的意识展现,而是有着形而上寄寓的对现代知识分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深深思考。
标签:性描写;废都意象;废都意识在当代文坛,《废都》一方面在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却为主流意识形态所拒斥,至今在文学界、评论界争论不休,关键在于《废都》里所着重渲染的“废都意识”。
“废都意识”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等。
本文主要谈最为重要的二点:性描写、废都意象,近而揭示作者所要传达的“废都意识”。
1.性描写。
许多批评家对《废都》里所渲染的“废都意识”大肆讨伐,进行谩骂地评价:“颓废”、“悲观厌世”、“堕落”等。
最受争议的还是展现“废都意识”的“性描写”。
当代许多文学作品里都描写到了性,如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作品,性描写比《废都》有过之而不及。
那为什么《废都》成为众矢之的?探究其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束缚,使人们认为过多的性描写便是堕落的、肮脏的、不健康的东西。
二是《废都》首次大篇幅用白话文对性意识、性活动进行描写,突破了《金瓶梅》描写的广度和深度。
三作者使用□□□的形式,许多人认为这是有目的“性包装”,故意媚俗引起人们的性想象,正是这些不被人理解的性描写寄寓了作者想要传达的“废都意识”。
不难想象如果抽去了这些性爱描写而代之以“崇高”的性爱描写,那这部作品还能给人以触目惊心的感受吗?这样也就失去了作者所要表现的“废都意识”的深意。
“《废都》中的性描写绝不是那种游离小说情节发展之外的点缀或‘调料’,而是与整体构造及人物关系的变化保持相应的牵连”[4]600。
2.废都意象。
“《废都》是废都意识与意象主义的结合,意象主义表现废都意识,废都意识只能依存于意象主义的艺术形态[3]566”。
论贾平凹的《废都》

论贾平凹的《废都》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备受推崇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考内容而广受读者喜爱。
其中,《废都》无疑是他创作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该小说借助虚构的废墟城市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各种弱点和不幸命运,以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探讨和反思。
本文将从文化、精神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对贾平凹的《废都》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文化价值《废都》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当代社会的批判性思考。
该小说中废墟城市的形象是虚构的,但其背后所展现的却是当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作者通过废都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中诸多问题,如生存困境、道德沦丧、权力傲慢等现象,让读者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2)对历史和文化的重构。
废都不仅是一个虚构的城市,它也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者通过废都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重构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某些片段,并将其与小说的情节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3)对人性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废都》不仅是一部社会现实小说,更是一部探讨人性和生命的作品。
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生命意义深刻,每个人物都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珍贵。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精神内涵《废都》的精神内涵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1)对毁灭和重生的思考。
废都的最终命运是毁灭,但废都的毁灭并不是终结,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开始。
作者通过废都的命运,探讨了毁灭和重生的关系,反思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同时对于新的转型期变革注入了信仰和力量。
(2)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独具特色,他们各自的生命都展现了生命的本质。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的生命经历,表现了生命的珍贵和可贵,同时对于理解生命的概念和价值注入了思考的力量。
(3)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拥有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特质,这些特质展现了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中国文化背景,同时也赋予了小说深刻的思考性。
三、艺术表现《废都》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结构上的创新。
以《废都》为读后感

以《废都》为读后感
《废都》是一本充满着痛苦与挣扎的书,书中讲述了一个叫雅可的女孩在这个破旧的小城市里面度过了她十几岁的童年。
作者以真实、质朴的笔触把这个小城市里的痛苦和困境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心酸不已。
尽管伴随着不少艰辛,但书中也有着温情、暖意、希望和勇气。
雅可想要逃离这个落后而缺乏活力的城市,历尽艰难奋斗,最终实现了她的梦想。
她对未来坚定的信念和充满希望的心情,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感叹:人的一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废都》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依相偎,也让我们看见了社会矛盾下的人性之光。
心理上、生活上,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勇往直前,《废都》里面的人物让我们意识到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能量,激励着我们走向未来,去追寻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都〉[J].美文2003,(4).
[3]吴秀明.从〈废都〉看青年一代精英作家的精神裂变[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4]孙见喜.贾平凹[G]//前传:第2卷,制造地震.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5]刘斌,王玲.失足的贾平凹[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作者所描绘的所有艺术载体都可以作为意象来传达作者的一种思想。“牛、拾破烂的老头、庄之蝶的岳母,三个结构要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制造了一种氛围。拾破烂的老头的快板制造了一种氛围。牛制造了悲剧氛围,老太太早成了阴暗、寂寞的氛围”[4]498。牛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传达出对传统田园村社文化的留恋。承包破烂的“疯老头”是社会表层生活浮躁心态的象征,歌谣中讽刺的现象正是造成庄之蝶颓废、探索的文人心态失败的原因。庄的岳母是生命奥秘,出世、入世混淆不清的象征,有些事情不幸言中,表达了人类在某些尚未认识的规律面前的无能为力,想要抓如却又抓不住。以上这些都是作者在“废都意象”里所要传达的“废都意识”的探寻。
[6]陈晓明.废墟上的狂欢节[J].天津社会科学,1994,(2).
[7]赖大仁.魂归何处——贾平凹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07.
废都意识并非一般评论者所认为的是知识分子的颓废沉沦纵欲的形而下的意识展现而是有着形而上寄寓的对现代知识分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深深思考
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
作者:王志林高睿
来源:《学理论·下》2010年第10期
摘要:通过对《废都》中最具争议的“废都意识”的“性描写”、“废都意象”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废都意识”的真正内涵。“废都意识”并非一般评论者所认为的是知识分子的颓废、沉沦、纵欲的形而下的意识展现,而是有着形而上寄寓的对现代知识分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深深思考。
3.废都的“废都意识”。不是“《废都》径直地投合了文人士众阴暗而卑微的心理,从中看不出作者对生命的正视,对人生的尊重,在这部以《废都》为标题,貌似有历史感的小说中我感觉不到作者对历史真义的体味与敬畏……当《废都》的作者神情肃穆地向人们展示它的灵魂时,我们发现他原来没有灵魂”[4]604的世纪末情绪。也不是“《废都》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文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化溃败史,一个全景式的后现代精神学空间”[6],而是王富仁所说的“我觉得贾平凹并非随随便便地为他的小说起了这么一个名字,似乎有意创造出这个意象来的……我觉得这个意象值得引起人们重视,作为一个体现一种文化环境的精神特征的意象,似乎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还没有完全与之重合的”。“废都意识”的形而上的寄寓:一是通过庄之蝶们的欲海沉沦和灵魂挣扎,以反思探寻当今文化人的自我救赎之路。二是对现代城市文明“废都”的反思批判,“以警戒世人对城市生活方式盲目崇拜和迷恋,防止人的本真生存价值的丧失”[7]。可见作者想表达的“废都意识”并不是表面形式的颓废,无所寄寓,而是表达了对废都中人物走不出废都的原因的苦苦探索,希望在废都中新生。
关键词:性描写;废都意象;废都意识
中图分类号:I0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0-0186-01
在当代文坛,《废都》一方面在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却为主流意识形态所拒斥,至今在文学界、评论界争论不休,关键在于《废都》里所着重渲染的“废都意识”。“废都意识”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等。本文主要谈最为重要的二点:性描写、废都意象,近而揭示作者所要传达的“废都意识”。
1.性描写。许多批评家对《废都》里所渲染的“废都意识”大肆讨伐,进行谩骂地评价:“颓废”、“悲观厌世”、“堕落”等。最受争议的还是展现“废都意识”的“性描写”。当代许多文学作品里都描写到了性,如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作品,性描写比《废都》有过之而不及。那为什么《废都》成为众矢之的?探究其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束缚,使人们认为过多的性描写便是堕落的、肮脏的、不健康的东西。二是《废都》首次大篇幅用白话文对性意识、性活动进行描写,突破了《金瓶梅》描写的广度和深度。三作者使用□□□的形式,许多人认为这是有目的“性包装”,故意媚俗引起人们的性想象,正是这些不被人理解的性描写寄寓了作者想要传达的“废都意识”。不难想象如果抽去了这些性爱描写而代之以“崇高”的性爱描写,那这部作品还能给人以触目惊心的感受吗?这样也就失去了作者所要表现的“废都意识”的深意。“《废都》中的性描写绝不是那种游离小说情节发展之外的点缀或‘调料’,而是与整体构造及人物关系的变化保持相应的牵连”[4]600。
2.废都意象。“《废都》是废都意识与意象主义的结合,意象主义表现废都意识,废都意识只能依存于意象主义的艺术形态[3]566”。可以说“废都意象”是“废都意识”的艺术载体。是否可以说短命的四朵奇花分别是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的影子,四朵奇花给“废都意识”奠定了一种悲剧结局的气氛。小说中听到埙声传达出的是一种忧伤、悲凉、沧桑的废都氛围。埙声暗合庄之蝶的心声,激起了他内心深处苍凉、黯然神伤的废都心绪。这也是“废都意识”的无奈眷恋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