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作品小说《废都》赏析
贾平凹废都分析

贾平凹废都分析贾平凹《废都》阐述与分析关键词:贾平凹,废都,庄之蝶,故事“《废都》出版前,我被文坛说成是最干净的人;《废都》出版后,我又被说成文坛最流氓的一个。
”21年前,贾平凹《废都》“横空出世”继而“戛然而止”。
在读者中激起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史无前例的巨大反响的《废都》,从初版到发行再到被禁止,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销售超过100万册。
①再到作家为韩文版作序的时候,销售量估计超过1000万册。
②这种销量固然惊人,但是评论界反应更是让人吃惊,大部分断章取义的摘取书中的几部分进行阐述,作为非难的证据。
但是从整体性来看,对《废都》的文学,文化意义并不是如此。
《废都》发表于1993年,而此时中央制定了全面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方针。
中国市场化经济大潮已成迫在眉睫之势,在这样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物质基础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到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的芸芸众生。
于是,如何完成传统人格向现代的转换,如何将理想人格建构在可操作的实际生活中,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迫切的命题。
在这个前提下,人们开始了思索,开始了行动,作家是敏感的,是先知先觉的。
贾平凹先生敏锐的捕捉到了人们忙碌的平常生活下深刻的社会变化,再加上切身的经历和体会,正如他自己所说:“变相牢狱般的医院生活,母亲染病,父亲亡故,没完没了被官司纠缠,卷入单位的是非中受尽屈辱,流言蜚语铺天盖地的卷来,该走的未走,不该走的却都走了,只剩下了肉体上和精神上都有着毒瘤的我和我自己的名字,而这名字又是被别人叫的,于我,这世界上到底有什么呢?我常常处于一种现实与幻觉混在一起无法分清的境界里,这本书实在是上帝给我的太大安慰和惩罚,明明是一朵光亮美艳的火焰,给了我这只黑暗中的飞蛾兴奋和追求,但诱我扑去后却将我烧毁。
请慢些,请慢些阅读这本在生命的苦难中唯一能安慰我破碎了的灵魂的书。
”俗话说得好:“愤怒出诗人”。
也许作家也只有经过大的人生转折,有了深刻的人生体会,才能写下传世的文章。
这篇《废都》也是贾在四十岁上“死了一次而又重生”后对生命的领悟,所以它具有震撼人心的魔力,这在我阅读过的小说中是无可比拟的。
废都的剖析

废都的剖析一、作品背景与简介《废都》是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古都西安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挣扎与沉沦。
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剖析,揭示了城市文明与人性的冲突,以及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精神迷茫。
二、主题思想与内涵《废都》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着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以及社会的异化。
作品中通过对主人公庄之蝶等人物的生活轨迹的描绘,展示了他们在面对金钱、权力、欲望等诱惑时,如何逐渐迷失自我,最终走向道德沦丧。
同时,作品也揭示了城市文明的发展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以及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与瓦解。
三、人物塑造与刻画《废都》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而立体,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行为、语言等方面的刻画,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内涵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庄之蝶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既有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又难以抵挡现实世界的诱惑。
其他人物如牛月清、唐宛儿等也各具特色,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作品丰富的社会画面。
四、语言风格与特点贾平凹在《废都》中运用了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既保留了传统小说的叙事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小说的语言特色。
作品的语言质朴而富有诗意,既有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性、社会的深刻剖析。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方言、俗语等元素,使作品更具地域特色和民间气息。
五、艺术手法与技巧《废都》在艺术手法与技巧方面表现出色。
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叙事手法,既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又通过荒诞、奇幻的元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此外,作品还运用了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深度和韵味。
六、社会反响与影响《废都》自问世以来,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一方面,作品因其深刻的社会剖析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另一方面,由于作品中涉及到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探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但无论如何,《废都》都无疑成为了当代文坛的一部重要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贾平凹成名之作,《废都》好在哪里

贾平凹成名之作,《废都》好在哪里《废都》是作家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1993年首次发表。
其中由于大量的性描写在国内遭禁,却在国外赢得声誉,1997年贾平凹凭《废都》获得法国著名的费米娜文学奖,后于2009年解禁出版。
1、颓废的意境:“废都”之解在《废都》中西京不同于现今意义上的都市,它同外界是格格不入的,是“游离于政治意识形态权威之外的一群闲散文人组成的特定的文化世界。
”在小说中,这样的世界犹如一幅停滞的画卷,所有的物事、人事、习气皆弥漫着一种颓废和破败:作品中的废都如同一座大博物馆,各种神仙道术、佛玄秘闻、膏丹丸散在西京城大行其道,致使浸渍在其中几千年的人们在这样的氛围里生出困顿、迷惑之感。
于是废都里的文化人皆是有其名而不谋其职:例如主人公庄之蝶名为作家,却不曾有一部像样的作品,而是写有偿的报告文学,写假情书,写假论文,写挽联,替法院某人之子代写文章之类......在这其中他迷失了自己,无所适从,便在纵欲中寻求拯救,而这恰恰是一滩软泥,越陷越深。
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化的交替局面,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对利益的追逐显得大胆又直接。
我们所习惯了的曾经被我们看作是决定着人的价值的社会伦理道德失去了意义,人们更多地关心生命本身的存在状况。
废都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努力生存的,但现实扭曲了他们的人格,让他们在一种无法挽回的宿命中彷徨、惶惑。
2、灵肉的渐离:废都之人文思考性的描写在《废都》中所占的分量是毋庸置疑的,它始终摆脱不了滥情淫荡之嫌。
但是贾平凹曾说过“《废都》通过了性,讲的是一个与性毫不相干的故事。
”可见作者试图通过性这个焦点表现个人在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受到的压抑和所遭遇的荒诞,从而揭示城市文明的缺陷及其孕育着的城市文明的危机。
性作为小说的内容旨在体现它不仅具有生物性,而且是现实社会众多矛盾的聚合点和交叉点,它具有社会性,是一个文化符号,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庄之蝶是自恋、堕落、腐化的“反英雄”形象的代表,寓言着中国的现代化将带来“`真正的中国'的丧失”。
贾平凹《废都》笔记

贾平凹《废都》笔记《废都》是贾平凹的一部颇具争议的长篇小说,初读此书,只觉书中描绘的西京世界光怪陆离,充满了人性的复杂与无奈。
再次翻阅,却能从中品出更多的人生百味。
小说以庄之蝶为中心,展现了一群知识分子在西京这个繁华都市中的生活百态。
庄之蝶,作为西京城里声名显赫的作家,原本应是文化与精神的引领者,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他逐渐迷失了自我。
他周旋于多个女人之间,试图在情欲中寻找慰藉,却最终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迷茫。
书中对于庄之蝶与唐婉儿、柳月等女子的情感纠葛描写得十分细腻。
唐婉儿,一个为了追求所谓的“幸福”而背叛家庭的女人,她与庄之蝶的爱情充满了激情与冲动,但这种激情却如烟花般短暂而绚烂,最终在现实的冲击下破碎不堪。
柳月,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她将庄之蝶视为改变命运的跳板,而庄之蝶对她也不过是一时的欲望使然。
这些情感关系并非单纯的爱情,更多的是欲望、利益与虚荣的交织。
除了情感线,《废都》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
西京城里,人们为了名利不择手段,道德沦丧,传统的价值观在金钱与权力面前不堪一击。
文化界的虚伪与做作,官场的勾心斗角,商界的尔虞我诈,无不令人心寒。
庄之蝶身边的那些所谓的朋友,在他风光时趋炎附势,在他落魄时却避之不及,人性的丑陋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语言方面,贾平凹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俗语,使得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这种接地气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在西京的世界中,感受到其中的烟火气息。
但同时,书中也有一些过于露骨的性描写,这也是《废都》备受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超越这些表面的描写,去深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或许就能理解这些描写的存在并非为了吸引眼球,而是为了更真实地展现人性的欲望与挣扎。
从庄之蝶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社会的快速变革中,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渐荒芜,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
庄之蝶的迷茫与沉沦,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贾平凹的废都赏析

内容梗概
鉴赏
《废都》是贾平凹继《浮躁》以后,又一部非常优秀的长篇小说,《浮躁》用“浮躁”两个字准确地概括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社会状况和基本情绪,在把握20
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写得非常清晰。
之后,经过20世纪80年代末的巨变事件,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发生剧烈的变化,农村热点消散,渐渐地城市
改革和城市体制变化到了前台,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基本情绪被贾平凹把握到了,他用“废都”两个字来概括,是非常有见地的。
《废都》当年的遭禁,其实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原因是《废都》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那些空白的“框框”出了“问题”,实际上它对整个20世纪90年代整体
概括也可能被认为是出了“问题”,里面出现了对中国知识分子整体颓败和靡费的描写,这种描写,当时还不能被认可。
当时,多数读者和主流意识都把矛头指向《废都》的“性描写”,仔细看,《废都》的性描写并不“特别”显露,也不“特别”下流。
中国文学传统中有非常丰厚的世
相描写传统,包括性描写,这个传统要放在世俗描写的层面、放在社会生活史、放在文化观念史的层面来观察,我们如果能够开放一些,或者,如果我们能否做得像古人那样开放,我们就会发现,它有自己一脉相承的观念史做支撑,不容易一下子就割断。
如果我们今天去丽江,能够承受那里的传统纳西族木雕,看着那些硕大的木质性器而不惊诧莫名,我们也应该能够理解一下中国文学对性的表现,且不说采阴补阳等等说法是否科学,也不说中国古代对阴阳之说的根本见地如何地影响了中国人及至当代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单只说中国文人的文化传统,那是有在男女中寄托社会思想的文化基因的。
贾平凹采取了用男女来写社会的方式,正是《金瓶梅》、《红楼梦》传统的当代体现。
《废都》这部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贾平凹想要告诉读者什么

《废都》这部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贾平凹想要告诉读者什么一部《废都》,从火遍全国到封禁,再到16年后的开禁,沸沸扬扬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一个什么故事?《废都》这部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贾平凹到底想要告诉读者什么?《废都》是陕西作家贾平凹的一部长篇小说,当年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禁书”。
从1993年出版三个月之后被禁,到2009再次开禁,期间长达16年之久。
首先从封禁到开禁,对我们这个社会来说,是个开放和进步。
《废都》当年因过度的性描写而引起关注,引起轰动,同样因为性描写而被禁,打入冷库。
16年后再次出版,虽然有所删节,但基本保留了原著的全貌。
1993年《废都》刚出版时,我就读过,是正版的北京出版社原版。
后来这本书不知道被哪位朋友借走了没还,在开禁之后,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本,我又重新购买了一本,读过之后发现,除了原来的小方框不见了,一些过度的性描写也用此处有删节和省略号代替了,大致没有什么其他改变。
这本书出版后争议很大,很多人看过这本书,却一直不明白贾平凹写这本书干什么,这本书反映了什么,就像有些读者问的,《废都》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贾平凹到底要表达什么?我相信,这也是很多普通朋友想要得到解答的问题。
一部洋洋40万言的长篇小说,通过西京城四大文人的故事,通过著名作家庄之蝶的颓废、堕落、迷茫与反思,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时代,感知到了一个时代精神的堕落与颓废。
在《废都》里,庄之蝶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大作家,也是这部作品的主人公。
作品以庄之蝶与四个女人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代表着社会精英阶层的一代知识分子的颓废与堕落,迷茫与反思。
庄子蝶身为著名作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清醒地明白他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
但整个社会氛围又使他身陷污泥而挣扎不出来,不由自主地甘愿堕落和颓废下去。
每天沉浸在与四个女人的纵欲与肉体的欢愉中。
本书中,庄之蝶与四个女人有着肉体关系。
来自小县城,与人私奔到西京城的妇人唐婉儿,来自农村的小保姆柳月,西京城里有着特殊故事与独特个性的美貌女子阿灿,还有一个就是庄夫人牛月清。
浅议贾平凹的《废都》

浅议贾平凹的《废都》贾平凹的《废都》是一块硬骨头,没有力气还啃不动,陕西愣娃何所惧,有勇气敢冒险,啃下了这块无人敢啃的硬骨头,令人佩服,我为贾先生点赞,他称得上是一介匹夫。
这本书是一个涵义深沉,且深沉不见底的作品。
有人说贾平凹是个奇才、怪才、鬼才、人才,我认为这都是苍天赋予他的才气,是个天才,我斗胆给先生起个别名称“贾五才”。
我一个无名小卒,要议大作家的《废都》还真是有点自不量力。
贾平凹的《废都》是1993年问世的,但书中的故事是描述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人和事,什么是改革开放,在当初人们还认知模糊、肤浅,随后才知道是建设“特色的社会主义”。
他通过西京市以作家庄之蝶为代表的文学艺术界的一帮人,诸如学术研究员孟云房,画家汪希眠,书法家龚靖元,乐团团长阮知非等人的所作所为,讲这个《废都》的故事,耐人寻味。
我认为书中的主人翁是一位所谓的臭老九,收破烂的老者,他是这出戏的旁白人。
场上演出的才是庄之蝶这帮人。
这帮人不务正业,成了文化闲人,一心钻在了钱眼里,和能控制黑红两道的四大恶少还不一样,但同出一辙。
大作家庄之蝶是这个市里举足轻重的人物,很多事只要他露面或一封信件没有办不成的,几个人中数他档次最高,成就大,声播最远。
他对男女之事很有经验,可以说是个风流才子、情种,在外边是条狼,回家是个软蛋,好多年了,妻子总觉得不饥不饱,妻子牛月清为饰他脸面,委曲求全,受苦受难,在忍无可忍时才不得不离开这个家。
汪希眠的画以假乱真,巧取钱财,他玩过的女人生下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姓王还是姓汪。
龚靖元靠卖字写招牌赚钱,不择手段,他玩弄过的女人都记不清姓甚名谁。
阮知非办夜总会、开舞厅,一帮子下岗女人为了有口饭吃,三五成群的光顾,出卖色情。
孟云房爱走极端,去寺庙练气功,与小尼姑调情等等,他们是一帮吃喝玩乐、花天酒地、男盗女娼的西京城文化人。
从潼关来到西京城的浪子闲汉周敏,凭借手脚勤快口齿爽利,甜嘴会巴结人的本事,为梦想升官发财找阶梯,欺世盗名进了编辑部,又靠写一篇文章作践人,制造可有可无的桃色新闻,害的高干子女景雪荫,人不是人鬼不是鬼的打了一场官司。
读完《废都》这部毁誉参半的作品让人面红耳赤

读完《废都》这部毁誉参半的作品让人面红耳赤1992年贾平凹写完《废都》,这本毁誉参半的书会给你带来怎样的阅读体验?这个时代,社会浮躁,金钱盛行,物欲横流,迷信,金钱,欲望混浊不堪。
回想这个年代,迷信盛行,“气功”大师遍地,各种邪教横生,人们活在那个迷信的社会氛围中。
1.权利,欲望,传统的多重冲击。
唐宛儿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了,他却跟着周敏私奔出来,私奔出来觉得周敏地位太低,赚钱又少,便又跟著名作家庄之蝶混在一起,进行着两个人的私密生活。
我们以四大名人的顺序来谈,汪希眠作画造假,却不知结果如何。
龚靖元写字造假,龚靖元身上比较荒唐的事是龚靖元因为赌博被捉,公安局的只让写几幅字画就放出来,龚靖元的儿子龚小乙因为情场失意,吸上了大烟无法自拔,龚靖元因为儿子卖掉了自己大半的家产疯掉了,最后死掉了。
阮知飞因为富得流油被别人绑架劫财后戳瞎了双眼,换了一双狗眼,庄之蝶在准备离开废都西京时死在了火车站。
作者的报应机制,四大名人的悲惨结局全因自己对欲望的无止境的追求所致,其余人也未免有好的结局。
唐宛儿因偷逃出来,捉回去后被性虐待,被抽打,被不当人看待,柳月为了上位,从以前的主雇家逃出,进入庄家,成为庄之蝶的情人,情人即是妓女,因为庄之蝶的好友赵京五喜欢,庄之蝶为了自己的生意,画廊的兴盛,把柳月许配给了赵京五,后又为了自己打官司,把柳月许配给了市长的儿子大正,这个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残疾的男人。
这个小儿麻痹症的男人因为自己是市长的儿子,看不上长相一般的女人,长得好看的女人又看不上他,前前后后,最后选择了柳月,彻底实现了把女人物质化的成果。
有人也在说,庄之蝶把柳月领到他家创造了一件艺术品,包括拥有她的身体,后把他嫁给大正是为了毁掉这件艺术品,不管怎样,内心有杂秽的柳月终究是有了属于自己的报应。
阿灿因妹妹疯掉后为报复王主任毁掉了自己的家庭,划伤了自己的美丽的脸庞。
所有的这一切也许就是作者的报应机制吧!果道是应了善恶到头终有报,结果让人极度舒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平凹作品小说《废都》赏析
【摘要】贾平凹是一位对社会问题较为关注的作家,在他众多的长篇小说《废都》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社会特定阶段的问题。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城市,外来的改变带来了内在文明的变化,导致都市知识分子精神上的沉沦,社会转型之痛带来了被“废”掉的都市。
【关键词】《废都》;贾平凹作品;赏析
0.引言
《废都》是一部当代世情小说,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尽收眼底,一个个人、一幅幅场景都像原汁原味的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不加掩饰地表现了20世纪末中国人在时代变革、文化价值转向的时代浪潮中面对原有的目标和价值体系正在加速瓦解且维系社会和人心的新的价值标准尚未确立、人们无所选择又找不到新的位置时,产生的苦闷、迷惘、困惑、无聊、无奈、伤感、浮躁、不安、焦灼、惶惑、压抑、沉沦、挣扎、尴尬、失落、不甘、无所适从等复杂的情绪,个中况味是在主人公成功达到辉煌的顶点时体验到的,从中可以读出名利背后的虚无,清雅里头的凡俗,理想、道德、信念缺失造成的无序和混乱,弥漫着传统文化断裂的阵痛和失去人文精神倚持的荒凉。
1.废都之“废”
在贾平凹作品中《废都》影响十分深远,贾平凹在对古都的描写中,通过描写现代都市生活,将“废”的主旨贯穿其中。
《废都》40万言,皆被一“废”字冠着、串着,它是全书的“文眼”、枢纽。
一个“废”字,就直接表明了作品的主旨,作品中充斥着的是颓废、阴暗、没落的情绪。
《废都》中写了不少人物,“堕落”与“颓废”是他们身上的醒目标记。
《废都》中的整个故事是以西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为原型。
“废都”二字既有地理意义,又有时代意义。
废都—西京(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许多中华文化的原产地。
它昔日的辉煌,己时过境迁,这个荒败了的皇城,当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改革的到来之际,不管是在政治,还是在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己失去了优势,是已被取代的权力中心。
古都已经废了,是相对于十三朝古都曾经辉煌的“废”,变成历史被永远定格。
而住在这座城中的人,却仍沉醉于这座城过去的辉煌中,因此他们傲慢无比,但一旦被拉回到现实,意识到辉煌不再,他们就会有所怨恨、有所悲愤,他们傲慢至极但又自卑至极。
其实这种自傲又自卑的矛盾心态,正是“都”废造成的。
这座城总给人一种墓气沉沉的感觉,它很难给人呈现一种生气勃勃的美,反而到处都是一片颓败、残破、荒凉的景象,这并不是说这座城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交通工具,而是这些所谓的现代都市的象征物一旦被组织进这座城的整体画面后也带上了荒凉、残破的意味。
《废都》里写到了世族名门、城河街道、寺院庵堂、民风民俗等所呈现出的“废”相“废”势。
如:昔日用秦砖汉瓦铸造的繁华街道、显赫的府衙与庄园,己是破败不堪,又脏又乱。
曾经牵动着千家万户的水局所在地“双仁府”,而今它的主人变成了庄之蝶的
岳母—牛老太太,这个整日人话鬼语,疯疯癫癫的怪异老太婆,大热天也闭门关窗,整个房子充斥着闷气、鬼气:而做为贵族后裔的赵京五,他家昔日显赫的豪华庄院,如今也门庭破败,落得个脏乱杂挤。
2.小说《废都》中的人物描写
小说的主人公庄之蝶作为蜚声文坛的一代名作家,有其辉煌的创业历史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但他成名后再没有作为,他为声名所累,为废都的环境所左右,浮躁不安的心灵无处安置。
他已经不再为自己活着,做为一个作家,难得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更多的是忙于应酬,直到最后丧失写作能力。
哪里都有他,哪里都没他,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有在情爱和性爱中才能体验到自我。
庄之蝶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重负和现代文化的冲撞在废都中游荡挣扎,面对着转型期的社会现实,一方面希望重振雄威,走出废都;另一方面困在废都里疲于周旋和应付,无所适存。
自尊善良软弱敏感的庄之蝶被废都潮流淹没,生命残破不堪,精神极为孤独和痛苦,在与情人的纵欲与狂欢中寻求短暂的解脱,这是无奈而悲哀的沉沦,显现了庄之蝶丑与猥琐的一面。
另一人物周敏,则是一个不甘卑微,勇敢地带着自己的情人走出潼关,并且为在城市站稳脚跟而不懈努力奋斗的人,他是整个官司故事的始作俑者。
他不世故,不懦弱委琐,也不狡猾,他努力的争取着属于自己的一切,像周敏一样的人现实中有很多。
但是周敏没有学会依靠自己的勤劳肯干,却妄想投机取巧,把自己的命运托
付于他人,所以只能导致他最终的失败。
唐宛儿是《废都》小说中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女性,书中最具争议人物。
她长得漂亮,皮肤白皙,身材迷人。
她出自乡土,但却追求“现代”。
唐宛儿为追求情感生活所进行的挑战,表现出她是属于聪明但不易对生活满足的那类女人。
在唐宛儿的爱情戏中,她始终处于自我牺牲与自私自利矛盾与冲突中,所以只有堕落。
柳月是一个漂亮聪明非常清醒又非常务实的小女子,中国90年代民间女性物质化的化身,在她的生活哲学中,她认为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机会,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勇气去承担它,并为之付出代价。
在柳月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运用叙述视角的转换角度来分析《废都》文本,不失为一种可操作的且是简单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人一目了然。
叙述视角的分析,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深化后的主题,还看到了作品深刻的艺术容量,更看到了纷繁复杂的社会背后的无法评判好坏优劣。
3.小说《废都》中语言的特色描写
贾平凹语言的独特性在于他的语言不是规范的,正是这种不规范的语言原始状态却饱含着深刻的历史深度关怀。
《废都》的受众群体具有广泛性,因为作品更多的是写人的日常生活,也反映出大众的基本情感与欲望,更符合大众的口味。
在语言方面,贾平凹擅长使用富于民族传统特色的西北方言,其语言特点是能够准确表达环境和情绪。
陕西话的“浑”便体现在“整体
上凝重,线条展灵性”,而商州语言又有着驳杂和古朴的特点。
贾平凹先生合理地吸收和运用了这两种语言的精髓,他的语言读起来木木的,嚼起来筋筋的,憨憨朴朴,真情实意在不经意间蔓延,于平实中不失幽默。
他把描写放在了叙述的行进中,让语言超越文体,达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完美结合。
能够经得起反复阅读的小说才是好的小说,能够让人反复品味的语言才是好的语言。
贾平凹的语言文字一出手就不俗,那是一种浑厚的、质感的、有重量感的、会直逼读者的心口和心灵而令人难以抗拒的语言文字。
这种语言魅力,不仅来自作者掌握到语言文字的野性和趣味性,实质上,还来自于作者真挚细腻的灵感和热忱饱满的情感投入。
这就是贾平凹小说语言独特的魅力。
作家对语言艺术多样化的追求和极其鲜活的人物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语言风格的幽默化也突显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鲜明的现代特色,因而铸就了他的小说的耐读性和经久的魅力。
也只有真正掌握贾平凹小说的语言特色,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小说思想主题和创作技巧。
4.结语
《废都》作为城市题材小说,通过对庄之蝶等文人、商人、官员、烟民及妓女等城市众生相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当代城市生活的画卷。
作者在作品中所宣泄与映照出的自我意识,反映出整个现代社会在新旧交替之时的颓废与焦虑的时代病。
【参考文献】
[1]赵文.感伤忧愤情怀的扭曲书写—读〈废都〉[j].文学界(理
论版),2012(3).
[2]朱佳宁.从叙事角度看〈废都〉的艺术特色[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8).
[3]鞠文雁.〈废都〉的语言特点研究[j].名作欣赏,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