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都》主旨分析
废都的剖析

废都的剖析一、作品背景与简介《废都》是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古都西安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挣扎与沉沦。
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剖析,揭示了城市文明与人性的冲突,以及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精神迷茫。
二、主题思想与内涵《废都》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着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以及社会的异化。
作品中通过对主人公庄之蝶等人物的生活轨迹的描绘,展示了他们在面对金钱、权力、欲望等诱惑时,如何逐渐迷失自我,最终走向道德沦丧。
同时,作品也揭示了城市文明的发展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以及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与瓦解。
三、人物塑造与刻画《废都》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而立体,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行为、语言等方面的刻画,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内涵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庄之蝶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既有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又难以抵挡现实世界的诱惑。
其他人物如牛月清、唐宛儿等也各具特色,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作品丰富的社会画面。
四、语言风格与特点贾平凹在《废都》中运用了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既保留了传统小说的叙事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小说的语言特色。
作品的语言质朴而富有诗意,既有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性、社会的深刻剖析。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方言、俗语等元素,使作品更具地域特色和民间气息。
五、艺术手法与技巧《废都》在艺术手法与技巧方面表现出色。
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叙事手法,既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又通过荒诞、奇幻的元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此外,作品还运用了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深度和韵味。
六、社会反响与影响《废都》自问世以来,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一方面,作品因其深刻的社会剖析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另一方面,由于作品中涉及到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探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但无论如何,《废都》都无疑成为了当代文坛的一部重要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贾平凹《废都》笔记

贾平凹《废都》笔记《废都》是贾平凹的一部颇具争议的长篇小说,初读此书,只觉书中描绘的西京世界光怪陆离,充满了人性的复杂与无奈。
再次翻阅,却能从中品出更多的人生百味。
小说以庄之蝶为中心,展现了一群知识分子在西京这个繁华都市中的生活百态。
庄之蝶,作为西京城里声名显赫的作家,原本应是文化与精神的引领者,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他逐渐迷失了自我。
他周旋于多个女人之间,试图在情欲中寻找慰藉,却最终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迷茫。
书中对于庄之蝶与唐婉儿、柳月等女子的情感纠葛描写得十分细腻。
唐婉儿,一个为了追求所谓的“幸福”而背叛家庭的女人,她与庄之蝶的爱情充满了激情与冲动,但这种激情却如烟花般短暂而绚烂,最终在现实的冲击下破碎不堪。
柳月,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她将庄之蝶视为改变命运的跳板,而庄之蝶对她也不过是一时的欲望使然。
这些情感关系并非单纯的爱情,更多的是欲望、利益与虚荣的交织。
除了情感线,《废都》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
西京城里,人们为了名利不择手段,道德沦丧,传统的价值观在金钱与权力面前不堪一击。
文化界的虚伪与做作,官场的勾心斗角,商界的尔虞我诈,无不令人心寒。
庄之蝶身边的那些所谓的朋友,在他风光时趋炎附势,在他落魄时却避之不及,人性的丑陋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语言方面,贾平凹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俗语,使得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这种接地气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在西京的世界中,感受到其中的烟火气息。
但同时,书中也有一些过于露骨的性描写,这也是《废都》备受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超越这些表面的描写,去深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或许就能理解这些描写的存在并非为了吸引眼球,而是为了更真实地展现人性的欲望与挣扎。
从庄之蝶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社会的快速变革中,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渐荒芜,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
庄之蝶的迷茫与沉沦,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贾平凹的废都赏析

内容梗概
鉴赏
《废都》是贾平凹继《浮躁》以后,又一部非常优秀的长篇小说,《浮躁》用“浮躁”两个字准确地概括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社会状况和基本情绪,在把握20
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写得非常清晰。
之后,经过20世纪80年代末的巨变事件,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发生剧烈的变化,农村热点消散,渐渐地城市
改革和城市体制变化到了前台,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基本情绪被贾平凹把握到了,他用“废都”两个字来概括,是非常有见地的。
《废都》当年的遭禁,其实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原因是《废都》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那些空白的“框框”出了“问题”,实际上它对整个20世纪90年代整体
概括也可能被认为是出了“问题”,里面出现了对中国知识分子整体颓败和靡费的描写,这种描写,当时还不能被认可。
当时,多数读者和主流意识都把矛头指向《废都》的“性描写”,仔细看,《废都》的性描写并不“特别”显露,也不“特别”下流。
中国文学传统中有非常丰厚的世
相描写传统,包括性描写,这个传统要放在世俗描写的层面、放在社会生活史、放在文化观念史的层面来观察,我们如果能够开放一些,或者,如果我们能否做得像古人那样开放,我们就会发现,它有自己一脉相承的观念史做支撑,不容易一下子就割断。
如果我们今天去丽江,能够承受那里的传统纳西族木雕,看着那些硕大的木质性器而不惊诧莫名,我们也应该能够理解一下中国文学对性的表现,且不说采阴补阳等等说法是否科学,也不说中国古代对阴阳之说的根本见地如何地影响了中国人及至当代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单只说中国文人的文化传统,那是有在男女中寄托社会思想的文化基因的。
贾平凹采取了用男女来写社会的方式,正是《金瓶梅》、《红楼梦》传统的当代体现。
浅议贾平凹的《废都》

浅议贾平凹的《废都》贾平凹的《废都》是一块硬骨头,没有力气还啃不动,陕西愣娃何所惧,有勇气敢冒险,啃下了这块无人敢啃的硬骨头,令人佩服,我为贾先生点赞,他称得上是一介匹夫。
这本书是一个涵义深沉,且深沉不见底的作品。
有人说贾平凹是个奇才、怪才、鬼才、人才,我认为这都是苍天赋予他的才气,是个天才,我斗胆给先生起个别名称“贾五才”。
我一个无名小卒,要议大作家的《废都》还真是有点自不量力。
贾平凹的《废都》是1993年问世的,但书中的故事是描述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人和事,什么是改革开放,在当初人们还认知模糊、肤浅,随后才知道是建设“特色的社会主义”。
他通过西京市以作家庄之蝶为代表的文学艺术界的一帮人,诸如学术研究员孟云房,画家汪希眠,书法家龚靖元,乐团团长阮知非等人的所作所为,讲这个《废都》的故事,耐人寻味。
我认为书中的主人翁是一位所谓的臭老九,收破烂的老者,他是这出戏的旁白人。
场上演出的才是庄之蝶这帮人。
这帮人不务正业,成了文化闲人,一心钻在了钱眼里,和能控制黑红两道的四大恶少还不一样,但同出一辙。
大作家庄之蝶是这个市里举足轻重的人物,很多事只要他露面或一封信件没有办不成的,几个人中数他档次最高,成就大,声播最远。
他对男女之事很有经验,可以说是个风流才子、情种,在外边是条狼,回家是个软蛋,好多年了,妻子总觉得不饥不饱,妻子牛月清为饰他脸面,委曲求全,受苦受难,在忍无可忍时才不得不离开这个家。
汪希眠的画以假乱真,巧取钱财,他玩过的女人生下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姓王还是姓汪。
龚靖元靠卖字写招牌赚钱,不择手段,他玩弄过的女人都记不清姓甚名谁。
阮知非办夜总会、开舞厅,一帮子下岗女人为了有口饭吃,三五成群的光顾,出卖色情。
孟云房爱走极端,去寺庙练气功,与小尼姑调情等等,他们是一帮吃喝玩乐、花天酒地、男盗女娼的西京城文化人。
从潼关来到西京城的浪子闲汉周敏,凭借手脚勤快口齿爽利,甜嘴会巴结人的本事,为梦想升官发财找阶梯,欺世盗名进了编辑部,又靠写一篇文章作践人,制造可有可无的桃色新闻,害的高干子女景雪荫,人不是人鬼不是鬼的打了一场官司。
贾平凹的《废都》尺度过大,他想表达什么?

贾平凹的《废都》尺度过大,他想表达什么?《废都》是贾平凹的经典之作,这本书曾经火遍全国,销量不断。
可是仅仅只畅销了半年就宣布封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写的赤裸裸,尺度过大,形容贴切,引人遐想,据说阅读者血脉喷张,身体发热。
这本书的主人公有过众多女人,风流成性,不过这本书不是因为塑造了错误的价值观而被封禁的,而是尺度。
那么贾平凹想告诉读者什么呢?这本书一度是“禁书”,上个世纪末写的,十六年才解禁。
那个时候的中国比较保守,改国开放没多久,政府不想堕落人民的品格,所以封禁,现在开放多了,安全套不再躲躲藏藏。
这可以说是开放,也可以说是进步,因为时代总是与时俱进的。
《废都》因性描写地方诸多而且尺度到达赤裸裸的境界而被封禁,引起文坛轰动,从而被打入冷宫。
16年后逐渐解禁,不过书中却显示,此处有删减这种字眼,不过贾平凹到底想表达什么,难道只是因为钱和色而写?40万字的大作,塑造了一个叫庄之蝶的颓废堕落文人,通过他的反思和迷茫,让我们认识了人性,包括人性不满足的饥渴。
庄之蝶也是一个大作家,年龄跟贾平凹相仿,所以众人以为这是贾平凹在写作自己,太流氓了,那所做所为,于是大众给贾平凹起了“流氓作家”的称号。
庄之蝶的心里主要是性,在有生之年,让自己沉浸在那种欢乐里,度过一生,在那里疗伤。
庄之蝶几乎来者不拒,分别跟唐婉儿、保姆柳月、美貌而个性独特的阿灿、还有正牌夫人牛月清,每天闭门不出,欲仙欲死的享受以及那些夜夜不眠的倾诉。
庄之蝶喜欢唐婉儿,只是一时的激情和新鲜感,只是当她是性工具,是灵魂的暂时疗伤药,他在唐婉儿那里可以尽情释放各种欲望,并且一再向她倾诉,只可惜这个女人不是思想家,听不懂。
柳月更是庄之蝶发泄肉欲的对象,她长得年轻貌美,庄之蝶一见到柳月,就想扑上去,在她那里挖掘新鲜的、鲜活的营养,那种花容月貌让庄之蝶无上享受,恨不得掏光那女人的身体和魂魄,在她那里寻找失去的东西,青春和思想。
一刻得不到就好像中毒了一样。
论贾平凹的《废都》

论贾平凹的《废都》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备受推崇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考内容而广受读者喜爱。
其中,《废都》无疑是他创作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该小说借助虚构的废墟城市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各种弱点和不幸命运,以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探讨和反思。
本文将从文化、精神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对贾平凹的《废都》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文化价值《废都》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当代社会的批判性思考。
该小说中废墟城市的形象是虚构的,但其背后所展现的却是当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作者通过废都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中诸多问题,如生存困境、道德沦丧、权力傲慢等现象,让读者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2)对历史和文化的重构。
废都不仅是一个虚构的城市,它也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者通过废都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重构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某些片段,并将其与小说的情节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3)对人性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废都》不仅是一部社会现实小说,更是一部探讨人性和生命的作品。
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生命意义深刻,每个人物都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珍贵。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精神内涵《废都》的精神内涵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1)对毁灭和重生的思考。
废都的最终命运是毁灭,但废都的毁灭并不是终结,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开始。
作者通过废都的命运,探讨了毁灭和重生的关系,反思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同时对于新的转型期变革注入了信仰和力量。
(2)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独具特色,他们各自的生命都展现了生命的本质。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的生命经历,表现了生命的珍贵和可贵,同时对于理解生命的概念和价值注入了思考的力量。
(3)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拥有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特质,这些特质展现了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中国文化背景,同时也赋予了小说深刻的思考性。
三、艺术表现《废都》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结构上的创新。
以《废都》为读后感

以《废都》为读后感
《废都》是一本充满着痛苦与挣扎的书,书中讲述了一个叫雅可的女孩在这个破旧的小城市里面度过了她十几岁的童年。
作者以真实、质朴的笔触把这个小城市里的痛苦和困境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心酸不已。
尽管伴随着不少艰辛,但书中也有着温情、暖意、希望和勇气。
雅可想要逃离这个落后而缺乏活力的城市,历尽艰难奋斗,最终实现了她的梦想。
她对未来坚定的信念和充满希望的心情,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感叹:人的一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废都》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依相偎,也让我们看见了社会矛盾下的人性之光。
心理上、生活上,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勇往直前,《废都》里面的人物让我们意识到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能量,激励着我们走向未来,去追寻梦想。
贾平凹的故事废都赏析

1、废都之“废”在贾平凹作品中《废都》影响十分深远,贾平凹在对古都的描写中,通过描写现代都市生活,将“废”的主旨贯穿其中。
《废都》40万言,皆被一“废”字冠着、串着,它是全书的“文眼”、枢纽。
一个“废”字,就直接表明了作品的主旨,作品中充斥着的是颓废、阴暗、没落的情绪。
《废都》中写了不少人物,“堕落”与“颓废”是他们身上的醒目标记。
《废都》中的整个故事是以西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为原型。
“废都”二字既有地理意义,又有时代意义。
废都—西京(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许多中华文化的原产地。
它昔日的辉煌,己时过境迁,这个荒败了的皇城,当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改革的到来之际,不管是在政治,还是在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己失去了优势,是已被取代的权力中心。
古都已经废了,是相对于十三朝古都曾经辉煌的“废”,变成历史被永远定格。
而住在这座城中的人,却仍沉醉于这座城过去的辉煌中,因此他们傲慢无比,但一旦被拉回到现实,意识到辉煌不再,他们就会有所怨恨、有所悲愤,他们傲慢至极但又自卑至极。
其实这种自傲又自卑的矛盾心态,正是“都”废造成的。
这座城总给人一种墓气沉沉的感觉,它很难给人呈现一种生气勃勃的美,反而到处都是一片颓败、残破、荒凉的景象,这并不是说这座城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交通工具,而是这些所谓的现代都市的象征物一旦被组织进这座城的整体画面后也带上了荒凉、残破的意味。
《废都》里写到了世族名门、城河街道、寺院庵堂、民风民俗等所呈现出的“废”相“废”势。
如:昔日用秦砖汉瓦铸造的繁华街道、显赫的府衙与庄园,己是破败不堪,又脏又乱。
曾经牵动着千家万户的水局所在地“双仁府”,而今它的主人变成了庄之蝶的岳母—牛老太太,这个整日人话鬼语,疯疯癫癫的怪异老太婆,大热天也闭门关窗,整个房子充斥着闷气、鬼气:而做为贵族后裔的赵京五,他家昔日显赫的豪华庄院,如今也门庭破败,落得个脏乱杂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都》意向与主旨分析
——读《废都》有感作者: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2013级考古系孙晨
关键词:废都,庄之蝶,主旨
摘要:《废都》这本书虽短,但却包含了大量的现实主义描写,主人公庄之蝶的经历反映了社会中文人的堕落,小说中的牛、神鬼等描写也是现实的映照,他的主旨在荒芜的人际关系逐渐浮现并凸显,正是当今社会的写照。
正文:
一、我读《废都》
早就听说了《废都》与《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平凡的世界》是齐名的陕西文学著作,其他的已经拜读过了,这一阵又读了《废都》,虽然篇幅比其他的都短,但断断续续地也读了快一个月了。
昨天终于读完了,发现这本书写的许多东西就是真实存在的,与其说是虚构的小说,更像是一部当代文学的纪实,而其中又添加了许多当代文学甚至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学中所缺乏的东西,隐隐约约透出一种古典的美,还有志怪小说的淡淡的感觉,远离现在又贴近现实,让人体味颇深,确是佳作。
二、《废都》中关于性的描写的分析
没看这本书之前,就听说这本书被封禁了十几年,知道2009年才再次出版,原因是书中关于性的描写太多。
读了其他三本书,只是隐隐有这种感觉,比如《白鹿原》开篇说“白稼轩这一生最自豪的是他
娶过七房老婆。
”而后在白稼轩的几次婚姻中提到性的有多处,再就是围绕田晓娥的描写了,其他两部书相对于《白鹿原》就显得少多了,但是《白鹿原》相比于《废都》又是小巫见大巫了,书中关于性的描写实在大量而具体细微,如果没有其他的更加具有情节性的东西简直就成了一部黄色小说,相比于《金瓶梅》少了古典之美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婉约,对于这样的描写直接而且详尽。
今天的我们尚难以接受他,怪不得当年《金瓶梅》长期受到禁止。
关于这些性描写基本上都是关于主人公庄之蝶,其他人很少。
我想,关于庄之蝶的如此一致的描写也许正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具体地了解一个人,了解他的全部,准确掌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与在社会中的活动。
三、主人公庄之蝶的简单分析与评价
说到庄之蝶,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就想到了《庄子》里边的庄周化蝶的故事,相信很多人也是如此。
一看到这个名字的第二反应就感觉这是一个女性的名字,实际上却是男的,这是一个很美的名字,没有一点真才实学实在难以驾驭它。
庄子当年做梦的意境与感觉似乎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来无数的文人,在无数个夏天的夜里我们似乎躺在凉席上小憩,便隐隐约约有了庄子的感觉,感到自己似乎就要变成翩翩舞动的蝴蝶,在百花中自由飞翔。
这种感觉是多么美好呀!庄之蝶随是主人公,可是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第一个出场的,而是通过周敏经过孟云房的介绍结实的。
两人的认识是整个故事的开始,在这个故事的结尾两个人又一次在火车站详见并且相约一起去南方,最终庄之蝶在周敏面前的去世结束了整个故事。
一个姓庄,一个姓周,和在一
起就是庄周,对,就是庄周,不知道贾平凹学长这样安排他们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故事中人物不是很多,主要的就是庄之蝶、周敏、牛月清、唐宛儿、孟云房、汪希眠老婆、柳月、阿灿、景荫雪、钟唯贤、赵京五等十余人,其余的汪希眠、龚靖元、龚小乙、洪江、阿兰、大正、白玉珠、司马恭、黄德复、李洪文、苟大海、黄厂长、牧子都是不太出场的人物。
在核心的十几个人物里边,核心人物当然是庄之蝶,这些人进行对话与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在庄之蝶的家里。
这十一个人中有六个是女性,而这六个女人都和庄之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着肉体与情感的纠葛与缠绵。
庄之蝶是一个文人,他的出身家境不是很好,但是凭借着自己的一身才气在西京城里有了名气,成为人人皆知道的名作家。
他也是四大名人里边最令人敬佩敬重的,他的许多行为都表现出他是一个有着清高而忽视外在的文人,比如在打官司中他为了官司的胜利强迫自己帮助白玉珠的儿子发表文章,当看到文章写得极差的时候便破口大骂甚至将文章从楼上人掉了下去,发了两篇之后白玉珠还是不满,要他再发两篇,他愤怒地说:“不发了,不发了,就是官司输了也不发了”是呀对于一个清高的文人来说这是何等的羞辱!同时他是一个不拒细节不在乎外在的人,当妻子牛月清给他买了新的衣服的时候他怒斥妻子浪费钱财,当周敏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直接在牛的乳房下吮吸牛奶,很难想象这是西京城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周敏都没有认出来。
因为清高与文人特有的才气,庄之蝶成为一个受到众多女人喜欢
的对象。
但是他又是一个堕落的文人,一个风流成性的人。
书中出现的漂亮的女性基本上都与他上过床并且深深爱着他,最终导致了这些女性角色悲剧的命运。
在妻子那里受到的冷嘲热讽形成了庄之蝶心里的不满,想要寻找别人人来解脱自己。
这时候,唐宛儿便走进了他的世界,两人便发生了关系,食髓知味,进一步的交流让他们缠绵而不可分开,阿灿也是,汪希眠老婆是他的崇拜者,当得知她长期爱着自己的时候就主动去找她,并且在她的感情上不愿意背叛丈夫下纠缠促使与他发生了关系。
柳月因为看见了他与唐宛儿偷情的过程,他为了封住柳月的口而与她发生了性关系。
这么多的事情,足以证明了他的生活并不检点与堕落,为了自己姓心灵的解脱与寻找发泄的对象,给别人带来了天大的灾难。
这些女人都爱着他,然而正是因为爱着他她们的命运都已悲剧结尾。
牛月清一心爱着自己的丈夫,即使在丈夫做出了无数伤害自己的事的时候还是不愿意毁坏他的名誉,最终一个人走向了爽仁巷。
阿灿毁了容自己离开了,也是知道不可能和他长久在一起而选择了离开,唐宛儿算是很悲惨了,被丈夫抓回家后受到非人的折磨,实在不忍。
这些女人的悲剧都源于庄之蝶为了的个人的享乐,为了个人的一时的肉体和心灵的满足,罪过。
时代决定了这是一个转折的不安定的年代,社会上出现了各种腐败的现象,在现在看来就是现状。
而作家长期生活中怎么能不受影响?于是他的堕落成为极容易的。
写一篇文章几百块的情况下,他给黄厂长写假农药的广告,这是将自己的名誉转化成经济利益的有效手段,
可是却违反了道德的准则。
再者,他为市长写通讯稿,借市长的关系为自己谋得了“求缺屋”这一地方,成为了他的藏娇的金屋。
为了经济的收益,他默许周敏和洪江以自己的名声卖钱,“吃自己”,最终真的自己吃了自己。
他用欺骗的手段低价买了龚靖元的大部分书画,反而装做好人,成为龚靖元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见他的成名与利益增长的背后是多少人的牺牲!
我想现在的状况应该不比当时的好,然而庄之蝶起码还是个良心未泯的文人。
要不然他不会为了爱着自己的女人的悲惨结局而悲伤,为了自己的名誉而辍笔,为了自己的歉意而悔恨以至于疯癫、死去。
这是一个文人最后的心了,我想要是文人没有了这最后的一点底线那么他的悲剧将不是个人的了,更是时代的不可挽救的痛楚!
四、其他人物的作用与主旨
1、旁观老头
这本书中还有个贯穿始终的人物,那就是那个收破烂的老头,老头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他似乎看透了世事,他的经历也表示了他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
他的歌谣就像针一样,赤裸裸地指出了社会的黑暗与悲剧。
这就像《红楼梦》里边的跛足和尚,唱了那首《好了歌》,揭示了人世间的种种孽缘与业障,这个角色确实与这个老头十分相似。
老头的大量的歌直狠狠地向社会的阴暗面刺来,使所有的见到的不平之处都头破血流,就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一样现实,读到这些的时候我甚至怀疑这本书被禁止的真实原因,是性描写过多还是真的揭示了不该说的话。
这一定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我们
的社会还是还是包容的,至少现在解禁的时代。
2、牛
这本书里边还有一头牛,一头整日在思考的牛。
牛来自遥远的终南山,吸收天地的精华,后来被主人认真照顾,也很勤奋地产奶,它不会说话,但是默默见证了这个时间的变迁,“它如果能说话,大概会成为一个哲学家了”,这是书中的描写。
最后他还是想念终南山的纯洁自然,也许这就是作者要说的但是不能直接说的部分,借牛表达出来罢了。
3、孟云房与老太太的神秘
除了神奇的牛之外,还有孟云房神神叨叨的卜卦,老太太看到的神秘的东西。
我想,孟云房的卜卦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孟云房自己的巧合,甚至不正常的老太太看到了世人看不见的东西,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老太太的混乱。
她看得见妖孽,看得见社会的阴暗面,正是正常人不能说的话,正是只有精神不正常的老太太说得出,我想,这个角色的关键就在于这里,说出一般人以为是疯话而实际上是真实情况的话,发人深省。
五、主旨与现实
这是一本小说,但是我觉得更像是一部记录显示的控诉书。
书中的西京分明就是西安,记录的实际情况分明就是作者大学已经工作的生存环境。
书中除了标志时代的电子产品外,纯然就是现在的社会了。
里边指出了环境污染,护城河沦落、大雁塔倾斜等现象,到现在依旧还在。
另外的官员之间的受贿受贿、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生活作风
的不检点、奸商的横行于文人的堕落等状况,可谓是那个时候真实的写照,也是当今社会的一角吧。
在《平凡的世界》中田福军对话中已经隐隐浮现出了中央的这种作风的出现,这是八十年代,到了九十年代就成了废都,现代呢?
果然是一座废都,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废弃了他,十三朝的荣光就消散了,而今在经历了千年的变革下,这座曾经的都城还能够焕发生机吗?抑或依旧是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