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下)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一) 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1. 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永恒不变的原则 2. 自由教育应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二) 永恒主义教育评析
与此同时,要素主义、存在主义和永恒主义等也开始活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一些教育家感到教育的当务之急是维 持社会秩序而不是改造社会,改造主义教育思潮随之沉寂。
一、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衰
(二) 20世纪5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复兴
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刊,标志着进步主义教 育思潮辉煌时代的结束。
一、 要素主义教育
(三)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评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南特、贝斯特和里科夫等要素主义者对美国教育实践的影 响较大,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实行天才教育等思想被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所采纳。
科南特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教育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 《今日美国中学》和《美国师范教育》,是改革的指导性文献之一,对公共中等教育 和师范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影响。
改造主义教育还和进步主义教育一样都夸大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带有浓厚的乌托 邦色彩,忽视学生的系统知识学习,受到了新传统主义的批评。
第二节
新传统教育
新传统教育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的力主恢复西方教育传统的教育思潮, 由几个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流派构成,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 斯主义等,其中以要素主义为主要代表。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过分低估甚至否定学校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督促学生对所读、所听到的每一种 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从中找到影响个人发展的意义。
西方近代的教育思想[上]
![西方近代的教育思想[上]](https://img.taocdn.com/s3/m/806494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f.png)
提倡纪律和勤奋,培养学生的 自律和责任感。
英国国教派的教育思想
强调宗教信仰的权威性和国家对教育 的控制。
提倡绅士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 品德和文化素养。
主张教育应培养忠诚于国家和国教的 公民。
04
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
法国启蒙运动教育家的思想
1
强调理性和自然法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法国启蒙运动教育家认为,教育应该基 于理性和自然法则,而不是盲从权威和 传统。他们主张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教 育问题,并提倡实验和观察作为获取知 识的手段。
2
倡导自由和平等
这些教育家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自 由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他们反对贵族 和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并主张建立公共 教育系统,以确保所有人都能接受良好 的教育。
3 重视实用性和职业教育
法国启蒙运动教育家强调教育的实用性 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教育 应该为学生提供实际技能和知识,以便 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并做出贡献 。
03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思想
路德派的教育思想
强调宗教信仰的自由 和个人对宗教教义的 理解。
提倡普及教育,让每 个人都能阅读和理解 宗教教义。
主张教育应培养具有 独立思考能力和宗教 信仰自由的人。
加尔文派的教育思想
强调预定论和选民观念,认为 教育应培养选民具备的品质。
主张教育应注重实用性和职业 性,为选民在现世生活中的成 功打下基础。
倡导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这些教育家认为,教育是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他们强调历史、文化和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并鼓励学 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
重视科学研究和学术自由
德国启蒙运动教育家注重科学研究和学术自由。他们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科学研究和学术自由的殿堂, 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同时,他们也强调教育的普及和民主化,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
外国教育史-13《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卢梭)》

卢梭(1712~1778)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1712—1778 ) –教育代表作《爱弥儿——论教育 》(1762)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社会契约论》 、《忏悔录》
4
一、哲学、社会政治观
哲学观:自然论者;认识论上相信物质世界
是客观存在的,承认感觉经验是认识的基础
社会恶
良心
改造教育、 回归自然
2、认识论: 感觉论,承认感觉是知识的来源
6
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 自然人VS公民 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
–不受传统束缚,按本性发展 –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 性 –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 –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7
哲学、社会政治观和人性观构成 了卢梭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
自然的教育、人为教育、事物教育
9
3、教育遵循自然的含义
即要求教育要以发展儿童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 心。 – 首先,人生来是自由的,儿童的天性也是自由的,教育应 是“自由”的教育。教育要注重儿童的权利和自尊,让儿 童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反对专断和强制 ,反对 严酷的纪律和体罚,排除顺从和命令,还儿童以个性自由 、思想自由和活动自由。 –第二,儿童的自然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教育要按儿童 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况进行。教育要以儿童为出发点,强 调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反对教育中的成人化做法和无法儿 童特点的现象,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儿童的接受 能力和需要。 –研究儿童的个别特点。
感觉论 理性 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
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 自然教育理论 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教育年龄分期及各阶段的教育
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
外国教育史_2

18 世纪90 年代,教会人士贝尔在印度,兰卡 斯特在伦敦分别创立了“导生制”学校,也称“相
互教学制“。“导生制”学校的基本方法是先将学
生编成小组,每组 10 人,再选定一个年龄较大且 成绩突出者为“导生”,教师先教“导生”,“导 生”再对小组进行教学。由于“导生制”学校教学 内容过于简单,教学方法过于机械,19 世纪中期以
恢复了体育教育。中世纪教会学校从 “肉体是灵魂的监狱”的思想出发,废 除了体育。而人文主义教育家非常重视 发展人的身体力量,主张通过各项体育 活动,使人具有健康、协调、敏捷的身 体。 人文主义教育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 学校中设置音乐、图画等科目,加强了 美育的实施。
(4)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人文主义教育家提倡尊重 爱护儿童、反对体罚。提倡注意儿童身心发展的年 龄特征,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主张教学要启发儿 童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反对机械地、枯燥无味 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提倡多运用直观方法,学生应 理解所学的知识,反对一味强调死记硬背。主张对 有关学科的学习,应结合运用参观、访问和旅行之 类的方法等等。此外,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提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和终身教育的思想, 这在教育史上是巨大的进步。
英国有9所著名的公学。最早的温切斯特 公学于1382年建立。最著名的伊顿公学 成立于1440年。圣保罗公学、什鲁斯伯 里公学、威斯敏斯特公学、拉格比公学、 商业缝纫公学和哈罗公学,都是在15~ 16世纪创办的。切尔特豪斯公学到17世 纪才创立。
1974年英国共有250所公学,直到现在, 公学在英国国民教育制度中仍然自成系 统。一般只招收其预备学校的学生,办 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牛津、剑桥等大学输 送新生,故公学又是大学预科性质。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一、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1、古代埃及的各类学校:宫廷学校(皇家子弟和朝廷重臣的后代)官职学校(贵族和官员子弟,实习学校)寺庙学校(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书吏学校(培养公务人员,门槛较低)2、古埃及的教育与教学方法:学校课程广泛而丰富,但教学方法却十分简单粗暴,灌输、体罚、机械地反复练习被看作正常合理的手段。
二、斯巴达的学校教育目的和任务:把年轻一代的奴隶主培养成为体格强壮的勇悍的武士,并从中挑选国家未来的统治者,因此,体育和军事训练特别受到重视。
学校管理特点:①高度军事化;②管教人员组织严密,拥有权威;③管理和教育过程贯穿德育教育;④实行开放式管理三、雅典学校管理特点:①尚未出现分班教学制度;②终年授课;③初等学校已有分科型教师;④学生比较自由;⑤实行开放式管理四、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集中教活动、生产劳动、学术活动和教育活动于一身,具有多种功能。
主要是培养大批教会领导人员。
修道院学校是中世纪早期西欧基督教会设立的主要教育机构。
2、大主教学校:培养教会的骨干是主要目标。
设备较好、学习内容较完善。
3、教区学校:规模小、设备简陋。
给予教徒子女以基础的学校,也向世俗群众开放。
五、中世纪西欧的世俗学校:官廷学校和文法学校;初等学校和城市学校;骑士教育六、文艺复兴1、概念:新兴资产阶级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内开展的一场革命运动2、时间:14—16世纪3、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生产方式这一历史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是整个反封建、反神权革命运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七、人文主义学校教育维多里诺(意大利)创办的孟都亚宫廷学校被称为“快乐之家”,他本人被称为“仁慈之父”和“第一个新式学校教师”。
主张通才教育\自由教育\文雅教育,渊源与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教育是“自由人”的特权,为的是发展自由人的高贵人性,它不应该是一种职业的准备。
第八章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第八章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第一节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内容提要⏹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二、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三、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四、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五、论教学原则、⏹六、论道德教育⏹七、教育管理思想⏹八、意义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一)教育目的最终目标是超越于现实的人生,皈依上帝,步入天堂,与上帝共享永恒、来世的永生。
现实目的:学问、道德和虔信。
通过教育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作好准备。
(二)教育作用1.教育对国家、社会的作用通过教育能使国家独立和平,社会繁荣发展,人类得救。
这些目的需要通过对青年你的教导才能实现。
教导好青年就是对国家和社会最大的贡献。
2.教育对享受“第三重生活”(宗教)的作用通过教育去培育学问、道德和虔信的种子,从而步入天堂,反映了他肯定人的价值、地位和能力的;及教育思想的宗教色彩。
3.教育对“天堂”似的人间生活的作用通过泛智教育,人学习对现实生活有益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发展其无限的智慧,从而成为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4.不同等级的人受教育的目的有所不同二、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思想。
它的提出,主要受到如下几方面的影响:⏹首先,这个思想的提出是他把文艺复兴以来“引证自然”的思想在教育中的全面运用,力求探索自然法则对教育影响的结果。
在他看来,自然不仅是发展变化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自然的发展规律就是宇宙万物的发展的根本规律。
⏹其次,夸美纽斯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也是他对教育进行思考,分析旧教育的问题,试图全面改革教育得出的合乎逻辑的认识。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表示了对旧教育的强烈不满。
三、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一)普及教育1.泛智思想⏹夸美纽斯认为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种普及教育的思想是其思想的核心主题,普及教育的核心是“泛智论”。
外国教育史-12《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

古代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
教育目的:二重(宗教/现实) 教育作用:社会(改造)/个人(发展) 论教育顺应自然——“秩序”/规律
论普及教育——源于“泛智”(内容泛化;对象泛化
)
教学原则:直、激、巩、量、系、因 德育 教育教学管理思想 分科教学 P204 论学前教育 P198
5
教育目的:
从宗教中引出其教育目的,即教育的目的是
1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论教学原则——针对教育工作者
– 直观性原则:认为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 ―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
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到的东西 认为知识从感觉而来,人只有通过感觉器官,才
都应放到视觉前,一切听得到的东西都 能获得真实可靠、不会遗忘的知识 应到放到听觉前,……假如一件东西能 直观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在不能进行直 同时在几个感官上留下印象,它便应当 接观察时,则利用图片、模型、标本等 和几种感官去接触。” 要尽可能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
10
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根本指导原则之一
万物存在都有“秩序”,教育活动是自然事
物的一部分,因此也要遵循恰当的秩序——“ 教育适应自然”或称自然适应性
所谓适应自然,主要是指遵循自然界的“秩
序”,最重要的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秩序 ,即教育要以儿童的天性为根据。
依据对学生的实际观察,按性格差异将儿童
6
– 为此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灌输知识,培养道
德和信仰,使人所具备的知识、德行和虔信
的“种子”得到发展,使人完满地过好现世
的生活,从而为来世的永生做好准备。也就
是说,要想为来世的永生做好准备,现实的
人必须使自己在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等
外国教育史纲要知识梳理第十三章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纲要知识梳理第十三章现代欧美教育思潮时代背景•二战后,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国际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形势。
•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重要工具的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变化与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出现了重新论证教育理论的高潮。
三派教育理论直接抨击现代派教育理论,要求恢复传统教育原则的理论: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
继承并发展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改造主义50年代以后产生并广为流行的新的教育哲学:存在主义、分析主义、结构主义、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等。
一、改造主义教育(一)概况⏹改造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运动中分化出来,50年代成为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
⏹改造的要义把改造社会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改造不适合当代要求的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康茨、拉格、布拉梅尔德(二)内容1.前提:⏹当今正处在一个新的文化危机时代,要求用教育来解救时代的危机,建立社会新秩序。
⏹用行为科学的新成就来改造教育。
2.内容:⏹教育应具有改造社会的大目标。
具体表现为建设“新文化”,创建“世界秩序”和培植“社会同意”。
⏹论述了制定课程和选取教育方法的新原则课程的选择与社会文化的改造和发展有内在联系课程中应体现价值论的灌输,即在哲学上对道德的、审美的与政治的共同价值标准的研究,课程应能促进学生对自身的理解和群体的理解,帮助他们了解阶级之间与国家之间的权力结构或权力斗争等。
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编制课程●对教师作用与师生关系问题上的见解教师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职责在于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相互探讨、公开辩论的关系。
3.评价⏹改造主义教育的基调是要抹杀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实质,通过教育用阶级合作的观念来重建一种所谓的社会新秩序,从而解救被认为是当代最大的文化危机。
⏹但由于它的历史唯心主义性质和资产阶级性的制约,从其教育实践来看,并不能反映教育发展的实际,也不能解救所谓的时代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西欧近代教育
思想
四、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目的和作用
他对教育目的的看法是矛盾的,从宗教世界观出发,认为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准备,因此,教育目的也应是使人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
但另一方面,在他的《大教学论》等著作中又渗透着现实性的教育目的,认为人既是上帝“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创造物,人就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要主宰万物,并利用万物来过好现实生活。
在教育作用上,首先,他把教育看作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强调教育对于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意义,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其次,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认为人的天赋发展的如何,关键在于教育。
2.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这一原则贯穿他的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性原则,他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
因此,人的活动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他把遵循这一法则称之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据此把学校划分为四个阶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季;大学相当于冬季。
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是他的适应自然原则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原则的中心思想是“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
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教育工作应该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应遵循这些规律;二是既然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那么应该努力探明、发现这些规律。
他的这一贡献使以往零散的教育经验加以理论化,引导人们注意遵循教育规律,使教学理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给人们以教育思想的解放。
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从他的民主主义“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要求“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这一主张无疑是进步的。
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提出这一主张。
他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婴儿期(1--6岁)、儿童期(6--12岁)、少年(12--18岁)、青年期(18--24岁),并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他在《泛智学校》中根据学年制度,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入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
升级。
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
中世纪学习的教学组织工作十分松散,为改变这种状况,他总结各教派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初步经验,提出全面系统的论述班级授课制。
他主张把全校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的班级。
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又分成许多小组,每组10人,选出一个组长,帮助教师管理小组同学。
采用这一教学组织形式,扩大了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集体的形成,也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能。
5.论教学原则
他的有关教学原则主要有:直观性原则;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6.论道德教育
他的道德教育理论突破了宗教教育的模式,把世俗道德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分;在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上,他也突破了宗教教育的束缚,不以基督教教义为理论基础,而是以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为理论基础。
在道德教育内容上,他把勇敢、智慧、节制、公正,还有劳动教育作为内容。
德育方法上,采用正面教育、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择友等方法。
7.教育管理思想
认为国家应重视教育,拥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力。
因此,应设置督学,对全国进行监督。
督学的职责是对教育管理者进行培训、对各级学校人员进行管理、检查学校教学工作、监督各级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对家长和监护人员加以指导。
他是外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倡设置督学的教育家。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