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知识框架-总

第七章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第七章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第七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
展
第七章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
展
第七章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
展
第三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第四、五章文艺复兴时期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与日本的教育发展——近现代教育制度
第七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教育家对比
第七章夸美纽斯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异同比较
福禄贝尔与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比较
(第七章第六节)(第七章第九节)
概述:蒙台梭利与福禄贝尔生活的时代相隔近一个世纪。
他们作为历史上两位最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其理论既有不少相似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第七章第九节 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想
评价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思想)。
(简答、论述)
一、优点
(一)重视儿童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儿童研究和教育调查,力图使教育研究科学化。
(三)重视儿童创造性活动。
(四)这些思想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最初形态。
(五)对20世纪欧美国家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缺点
(一)在儿童研究中有着严重的生物化倾向。
(二)极端的个人主义。
(三)片面强调实用,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四)忽视基本知识传授,降低教育质量。
第七章第十一节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此页无正文。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归纳

外国教育史1.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文化。
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
泥板书,从图画文字逐渐演变成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的学校被称为“泥板书社”。
2.古埃及的教育(1)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书吏学校)文士学校3.古印度的教育古儒学校: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这类学校中的教师被称为古儒。
学生学习年限一般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还规定学习的六科为: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
在古儒学校中,体罚是常用的手段,对年龄大的学生采取恩威并施。
另外,古儒学校在教学时,常利用年长儿童充当助手。
这种方法后为英国教师贝尔袭用,即盛极一时的导生制。
4.对比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的异同(1)相同点:二者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接受教育。
(2)不同点:①教育目的不同。
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而雅典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②教育内容不同。
斯巴达人的在受教育阶段主要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其他方面的教育业只是服务于军事教育;而雅典除了体育训练外,还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③教育机构不同。
斯巴达的教育机构主要是军营和“士官团”;而雅典的教育机构是私立学校和国立体育馆。
④教育方法不同。
斯巴达教育方法严厉粗暴,一味服从;而雅典的教育则重视启发诱导,理论思辨。
5·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三艺”: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是智者首先确定下来的。
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教育目的:教人学会政治活动的本领教育内容:雄辩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6.苏格拉底方法又称“精神助产术”,“产婆术”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
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7.柏拉图《理想国》四艺: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理论8.古罗马的教育共和早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既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会打仗的农民兼军人,教育体制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共和后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演说家、政治家,教育体制主要以私立学校为主;帝国时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初中等学校)和官吏(高等学校)。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

(4)教诲与规则。
道德训条与规则的教导,使他们从道德理论上了解道德行的意义。
(5)择友。
(6)惩罚。
惩罚的适当运用是不可缺少的方法。
八、教育管理思想(一)国家的教育管理职权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对改造社会和建设国家,对人的发展都起着巨大作用。
国家应该重视教育,应该普遍设立学校。
国家级对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力,而不应该将教育事业拱手让给教会和其他社会力量。
(二)国家应设立督学夸美纽斯认为国家应设立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全国的教育得到统一发展。
督学的主要职责:(1)对将成为教育管理者的人进行培训(2)对各级学校人员进行管理(3)检查学校的教学工作(4)监督各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5)了解学生家长和监护人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并加以指导,以便使学校与家庭教育取得一致。
(三)建立全国统一学制婴儿期(0~6岁)—— 母育学校儿童期(6~12岁)—— 国语学校少年期(12~18岁)—— 拉丁语学校青年期(18~24岁)—— 大学(四)实施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五)学校各级人员的管理1.关于校长的规定校长的主要管理职责:(1)了解教师生活和教学工作情况,帮助和指导教师掌握教学的方法和策略;(2)监督整个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准则的执行;(3)妥善照管、认真保存学校的档案材料。
2.关于教师的规定夸美纽斯非常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教必需的东西——笃信宗教,然后是待人接物的美德,最后才是生活的外部装饰品——科学知识。
他应爱护自己的事业,以慈父的态度对待学生,考虑和鼓励儿童的学习兴趣。
3.关于学生的规定在宗教方面,敬畏上帝,认真祈祷。
在德行方面,尊敬教师和十人长,与同学与友好相处,保持清洁和整洁,行为要符合礼节,与人交谈时要谦虚。
在智慧面,认真听讲和思考,对每周检查做好充分准备,拉丁语学校的学生在校内都应用拉丁语交谈。
(六)纪律与规章制度夸美纽斯非常重视纪律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认为学校没有纪律就无法正常有序的工作。
外国教育史资料整理

一、希腊化时期(前330-前30)的教育由于政治上的巨变,希腊化时期希腊本土的教育也发生了明显变化:1、初等教育:音乐和体育不受重视,身心和谐发展的传统遭到破坏。
2、中等教育:文法学校取代了国家体育馆的地位,教学科目主要是文法和修辞3、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机构较多。
前392 年伊索克拉底在雅典创办修辞学校;前387 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阿加德米学园;前335 年亚里斯多德创办吕克昂学园;前308 年芝诺创办“斯多葛学派”哲学学校;前306 年伊壁鸠鲁创办伊壁鸠鲁学园;前200 年上述学校合并为雅典大学,成为着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直到公元313 年后才开始衰落二、希腊化时期对学校教育的影响:1)希腊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传播到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波斯和埃及等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2)新的文化教育中心(亚历山大利亚)的形成,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教育的交流与融合;(3)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得东方的宗教与西方的唯心主义相互影响,助长了宗教神秘主义的流行,为基督教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总之,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文化和教育对后世影响很大,继希腊之后的又一个西方文明的发祥地——罗马几乎全部吸收了希腊化时期的文明成果,后经罗马人的传播,希腊文明成果扩散到世界许多地方,对于西欧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他非常重视道德哲学,认为美德的本质就是知识,美德来自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自觉地用理智认识永恒不变的道德,教育的关键是要使人学会清晰地、无偏见地思维,所以他在教学上采用所谓“知识助产术”。
这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得一般性概念的归纳法,包括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和修正错误、归纳概念两个步骤。
(一)、自知其无知”: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古代教育史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马克思。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代表人物:杨贤江。
一教育的起源三古巴比伦(前身苏美尔教育)是与埃及同时有了学校,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四古代埃及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这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青年之家:为年满7 岁的少年安排了单独的房舍。
五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教育。
“古儒学校”是导生制的源头。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一斯巴达教育的特征:军事教育、国家教育。
“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倒、掷铁饼和投标枪。
二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不同教育体制上:斯巴达教育完成由城邦负责;雅典城邦重视教育,但不绝对控制教育类别上:斯巴达武士教育;雅典全民教育。
教育目的上:斯巴达培养英勇果敢的城邦武士;雅典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军事道德教育;雅典多样化教育内容。
总体评价上:斯巴达形式单一,程度低;雅典形式多样,程度高三智者: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来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四智者派的贡献: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社会的流动;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希腊教育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大多由智者提出。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一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成为苏格拉底方法。
二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三理想国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灵魂转向” 。
(完整)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文档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体在公元前3500 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成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考古家判断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创立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获取了必然的睁开。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相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授课,管理十分严格。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之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授课方法比较重视师徒教授。
公元3 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
后辈认识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挖掘和研究。
平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与巴比伦同样,古埃及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科学已经有了必然的睁开,在天文学上能划分恒星和行星,还制作了天体图和太阳历;数学上,采用了 10 进位的计算法;医学上的木乃伊制作;建筑方面的金字塔的建筑都是人类史上的杰作。
一般以为古埃及成立的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
1、历史背景①地处泥罗河流域,农业兴隆天文学:察看天象,展望气侯及河水泛滥的同期成立科学几何学:丈量田亩、建筑庙宇、房舍水利学:灌溉知识系统医学:制造木乃伊、医疗地理学:对外贸易、军事远征②前 3500 年进入妈奴隶制社会,统治者〔法老〕采用配置大小官吏,加强国家机器,推行对外侵略和宗教统治,这些知识要有特地的机构教授。
③文字出现:图形文字→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复合文字2、学校种类:最早成立的学校是宫廷学校:培养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学成后充当官吏,产生于埃及古王国末期。
到了中王国时期,一些政府机关在机关内部附设职官学校,招收贵族及官员子弟,以政府办公地方为校址,官吏充当教师。
外国教育史要点

1.双轨制:“双轨制”是近代西方典型的教育模式。
“双轨制”教育主要由贵族资产阶级教育和贫民教育构成。
贵族资产阶级教育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中世纪以来欧洲所形成的传统大学和近代新大学,一个是中等教育,包括文法学校、公学、或慈善家所创办,包括文科中学等。
贫民教育主要由慈善教育和国民初等教育机构构成。
慈善教育一般是由宗教团体一些初级的教会学校,读写学校,星期日学校、“导生制”学校等。
贵族教育是一种“下构型”教育,大学以后又向下发展,出现了为预备升大学的中等教育,小学主要在家里进行。
而贫民教育则是一种又小学到就业的“上构型”教育,两条轨道不能相通,形成了明显的阶级区分。
2.青年之家:根据苏联教育史学家沙巴耶娃根据人类学及考古学的材料推断,在一些原始部落中,为年满7岁的少年安排了单独的房舍,称“青年之家”。
老年人在青年之家承担教育之责。
原始社会末期,青年之家分化为两种:一种为普通人设立,另一种为特权者设立,后者成为学校的萌芽,发展成为阶级社会的学校。
3.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丶能。
心理起源论,美国孟禄。
劳动起源论,恩格斯。
需要起源论,杨贤江。
4.智者派:智者学派产生于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的鼎盛时期。
所谓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前5世纪后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一个阶层,即智者学派。
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智者派的地位和贡献: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1推动了文化传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扩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伙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5.前三艺:七艺中的前三艺,即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
6.斯巴达雅典教育的异同第一,城邦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外国教育史基础知识

《外国教育史》(学前)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作业、编制学校、儿童之家、比西量表、《世界图解》、敏感区、最近发展区、自然人、恩物、幼儿游戏班运动、幼儿学校、一般发展、先行计划、学习阶段二、基本事实或基本常识(一)各国学前教育最早的创办者及机构名称;蒙台梭利教学法三要素;(二)对各国学前教育基本事实和常识的判断;(三)P5 倒数3-4行;P6 三、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P8 倒数5-7行;P9 顺数15-16行;P14 顺数10行;P16 顺数3-4行;P21 柏拉图在教育史上的地位;P23 倒数10-11行;P26 顺手第三段;P32 顺数11行;P33 顺数第二段;P38 顺数10-19行;P49 顺数4-5行;P52 一、下面第二段1-2行;P65 倒数1-2行;P79 二、别劳夫人的历史贡献的具体内容;P126一、生平和教育活动下面第一段;P137 倒数1-3行;P173 (一)“先行计划”的主要内容;P215 顺数5行,另加“做中学”;P236 第三节瑞吉欧教育理论下面第一段;P241 二、下面第一段;P255 (三)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P258 倒数3-4行;P270、P275 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
三、基本原理1、雅典家庭教育的内容;2、福禄培尔幼儿园教学的内容;3、蒙台梭利感觉教育的意义及类型;4、法国学前教育的优势;5、卢梭的儿童观及其意义;6、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前教的意义;8、美国的“现行计划”与英国的“确保开端计划”;9、杜威的幼童教学方法;10、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的主要贡献;11、卢梭自然教育的基本要求;12、柏拉图关于学前教育的主张;13、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值得我们借鉴的理论、观念或做法;14、蒙台梭利教学法之有准备的环境;15、英国的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四、基本应用灵和应用所学的外国教育理论(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蒙台梭利、杜威及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瑞吉欧的学前理论等),尤其是学前教育理论分析国内外的学前教育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名词解释与简答1.斯巴达教育——教育目的,培养坚韧不拔的战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
——教育阶段,①优选婴儿,只有部落长老认为健康的儿童可养育;②“儿童督导”教育:七岁后,开始在专门机构家受教育;在公共教育机构中过艰苦生活;强调集体性的养成,不允许有任何个人意志;③青丁“艾弗比”(青年军事训练团)教育:十八岁后,接受直接由军事首领组织的为期两年的强化军事训练,并进行“秘密服役”。
——评价:斯巴达教育没有给智育留下余地,他们几乎拒绝一切文化知识,甚至连基本的读写都拒之门外,造成了整民族的素质低下。
这种封闭的状态最终导致了斯巴达城邦的衰落。
2. 雅典教育——教育目的:造就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阶段:①新生婴儿由父亲决定是否养育;②六岁前接受家庭教育,六岁后,女孩由母亲教育,男孩则由“教仆”进入音乐学校,接受专门教育;③十三岁起,在体操学校接受体育教育,包括“五项竞技”;十六岁后,少数人进入体育馆接受专门教育;④十八岁后,接受艾弗比军事训练——评价:雅典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后世的自由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3. 智者学派——智者:原来泛指有智、有才之人,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们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的人,因此,可以把智者视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智者的特点: (1)哲学上的感觉主义、相对主义;(2)论辩术、文法和修辞学方面的研究与建树;(3)以教书为职业并收取学费;(4)重视实际利益及个人主义倾向。
——智者的贡献: (1)关心社会政治和人的道德问题。
促使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和社会的变化;(2)是一批真正意义的教师;(3)智者们之力于文法、修辞和逻辑的研究和教学,使这门学科得以建立和发展,并发展成为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4.产婆术——苏格拉底认为,真理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中,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传授现成的真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误会,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产婆术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构成,即在谈话中,通过不断的追求和辩难,迫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的谬误,进而从具体现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产婆术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找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但这种方法是主观片面的。
它不是在学生注意观察实际现象或阅读掌握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是进行对话,其结果对问题的探讨很难深化,不易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5.理念论——柏拉图认为, 我感觉到的具体事物都是变幻无常的因而不是真实的存在, 它们不能构成真正的知识, 知的对象必须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他称其为”理念”。
(2 分)——从本体论上,柏拉图主有两个世界, 共体世界和理念世界。
问样,人的知识也分为”知识和”意见”两种, 只有知识才能认识世界,而对具体事务的认识只能是意见——柏拉图的理念论。
将具体世界和理念世界对立起来, 认为知识是内发的, 开了西方心主义先验论的先河。
6.回忆说——柏拉图从毕达哥拉斯学派那里接受了灵魂不朽学说而提出了”回忆说” ——柏拉图认为, 人的灵魂本来就有某种知识, 所以知识不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 而是灵魂本身所固有的,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外部的感性经验推动灵魂将这些知识回忆“出来——回忆说认为知识是内发的, 开创了西方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先河7.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西欧中世纪社会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并拥有一套独特的行为方式、荣誉感和道德标准。
——教育阶段:①第一阶段:家庭教育:主要有母亲对儿童加以养护,进行初步的宗教和道德教育;②第二阶段:侍童教育阶段:将七、八岁的儿童送到比自己高一级的贵族家里充当侍童,观察骑士比武和军事训练,在此过程中学习各种礼仪、弹琴、唱歌、识字、吟诗等,此外,还有宗教教育,以养成对教宗的虔诚;③第三阶段:侍从教育阶段:14-21 岁,伺候领主,与领主形影不离,学习贵族礼仪,照料主人日常生活,学习各种武器和战斗技能。
到21 岁时,“见习骑士” 学习生活约束,通过正式礼仪,可以成为骑士,骑士制度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行侠仗义、扶危济困、彬彬有礼的“骑士精神”。
——教育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和吟诗。
8.文艺复兴的“全人”理论——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的核心是关于人的理论,人文主义在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神学的批判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新理论——“全人”理论,其主要内容,①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 ②追求人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 ③主张人生而平等,批盼等级制度。
9.班级授课制——中世纪欧洲教育实行个别教学制度,缺乏统一的教学计划和严格的教学管理,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夸美纽斯要求用班级授课来代替个别教学,即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
同时制定了学年制和学日制,考试与考察以及督学制度。
——夸美纽斯创力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学工作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学校工作效率,符合近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应而为后世所广泛采用。
10.导生制由兰卡斯特和贝尔创办,所以又称为兰卡斯特、贝尔制。
在这类学校中教学是先由教师对学生中年龄较大、成绩较好的学生施教,然后再由他们转交给其他学生,代替教师的职责。
这类学校主要的教学内容是阅读、教义问答、书写和计算等初步知识。
这类学校节省师资、花费少,能够满足当时对儿童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英国很快发展起来。
11.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理论” 是一个将教育与教学统一在一起的教育理论,它延续了教育历史上将知识与道德两者结合的传统。
教育性教学的主要观念包括:(1)教学和教育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3)决定教学具有教育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强化教学工作中的教育目的性;(4)对于教育性教学来说,一切都取决于其所引起的智力活动。
13. 国防教育法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其中心内容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教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科学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14. 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大学将康奈尔大学所提倡的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推向高潮,形成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1. 大学要参与州的各项事务,大学与州政府密切合作,学术自由2. 大学要帮助州政府在全州各个领域推广技术和函授教育,将知识与技术传播给社会3. 大学要让大学中的专家,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实现大学与社区和学校的一体化。
“威斯康星思想”扩展了大学的功能,奠定了美国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基础。
15 要素教育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基石。
裴斯泰洛奇认为,人生来就具备通过感官获得感觉印象的能力。
但这种能力需要教育和训练才能上升为感觉印象的艺术。
因此,教育过程就是要从一些最简单、为儿童所熟知和接受的“要素”开始。
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这就是裴斯泰洛奇所强调的“要素教育”。
16 习明纳“seminar 意译为“讨论课”、“讨论班”,是一种起源于德国,将数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大学教学模式,即在教授的指导下,大学或研究所的优秀学生组成研究讨论小组,定期集中,师生共同探讨原创性或集中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在课程中,通过师生畅所欲言的讨论,自由的发表意见,共同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发现真理。
习明纳课程形式灵活,气氛活跃。
突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意识,强调了问题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适合优秀学生的精英培养模式。
17.《莫雷尔法》与增地运动美国国会与1862 年颁布的《莫雷尔法案》,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法案之一,它对美国甚至世界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莫雷法案》规定,按各州在国会中参议院和众议院人数的多少,分配给各种不同数量的国有土地,各州应该将这类土地的出售或投资所得的收入,在5 年内至少建立一所”讲授与农业和机械工业有关的知识“的学院。
后来这类学院称为" 农工学院"或“赠地学院”,这一运动称为“赠地运动”18.自然人自然人是卢梭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所谓自然人,不是封建国家的公民或国民,不是局限于某各阶级和某种职业的人,也不是脱离社会的野蛮人,而是一个” 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和头脑都健康的人”。
因此培养人,首先要存其天性,扩其天性,而不是阻碍、压抑儿童天性之自然发展;其次,人性本善,而社会为恶,在人的培养过程中,要远离社会罪恶对人的污染和侵袭。
19.新教育运动新教育运动是指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
它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人兴趣,主张采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为新学校运动。
20.布朗案20 世纪50年代的美国尚处于种族隔离状态,堪萨斯州一名年仅九岁的黑人女孩琳达欲就近进入一所白人学校上学遭拒。
其父奥利弗· 布朗为此起诉地方教育局,在全国有色人种促进会的帮助下,历经曲折赢得官司,1954 年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布朗胜诉。
布朗案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被法学界称为具有里程碑性质“世纪之案”一、论述中世纪大学得产生的社会背景、组织形式及特权——社会背景中世纪大学是与教会学校不同,专业化的,跨国性的,具有行会性质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它的产生是中世纪社会发展的产物。
1、中世纪后期,欧洲社会稳定,经济复苏,城市兴起,为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2、市民阶级的兴起为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现实需求。
3、西欧社会文化复兴(古典翻译运动,十字军东征,经院哲学)为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奠定了文化知识基础。
4、修道院学校,城市工商业行会为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组织结构基础。
5、随着文化的复兴,修道社会出现了追求学问的风气,知识的世俗价值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组织形式1、大学性质,大学是教师和学生根据契约组成的社团组织,学生按照提前商定的契约缴纳学费,教师按照契约上课,否则受罚,教授会设定入职者标准及仪式,并授予教师执照。
2、行政制度,大学一般分为学生大学和教师大学两类,前者以南方的波隆那大学为例,由学生掌握学校行政,并由学生出任校长,后者以巴黎大学为例,学校行政由教师掌握,校长由教师担任。
3、学位制度,学生无入学年龄限制,14 岁即可去学,修业年限为4-7 年,修业期满,获“学士”学位,获学士学位者,需再修业4-7 年,经考试个论文答辩,合格后,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