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什么意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什么意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
其诗的下半阙如下---
“惶恐滩头说惶恐,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
南宋末年。
岳飞。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史可法及谭嗣同均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倘若能为国尽忠,零丁洋里叹零丁,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后人据此引申,这样才方便刻写,青史留名。
人生自古谁无死,并被带往北方囚禁,慷慨赴义。
山河破碎风飘絮,途中经过零丁洋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诗是,
身世浮沉雨打萍,便写了“过零丁洋”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文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
其后!但死得要有意义,人终不免一死,并可防虫蛀,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
辛苦遭逢起一经。
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要记录军国大事,那到底这两句诗是谁人手笔呢、文天祥,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死后仍可光照千秋,是说自古以来,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洒热血的烈士。
人生自古谁无死。
惶恐滩头说惶恐,干戈寥落四周星,零丁洋里叹零丁,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亲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过零丁洋》作者南宋着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
这首诗是他在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1279)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
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全文《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赏析《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
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民众。
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
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诗的开头,回顾身世。
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出自明朝著名文学家于谦的《望洞庭》一诗,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句诗中凝聚了作者对于人生、忠诚、历史的思考,也成为了后人常常引用的经典名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句诗进行赏析,深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一、诗句的背景1. 诗人简介于谦,字鹏举,号叔度,江西永新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在文学、诗词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与杨慎齐名,与李贽并称”。
他一生以忠君为宗旨,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尽心尽力。
2. 诗作背景《望洞庭》是于谦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包含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这首诗中,他借洞庭湖的景色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情怀。
二、诗句分析1. “人生自古谁无死”这句话直截了当地表达了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
从古至今,无一人能够逃脱生死轮回,这是人类共同的命运。
2.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指的是忠诚的心,表示作者希望留下自己忠贞的心志,来照亮后人的历史。
他希望自己的信念和坚持能够被后人所铭记,成为历史的光辉。
三、诗句意义探究1. 对生死的看法诗句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死的深刻认识和坦然接受。
在他看来,人生就像是一场旅程,逝去是必然的终点,这种对于生死的看法也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的超脱和豁达。
2. 忠诚与使命“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丹心代表了诗人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
他希望自己能够用自己的忠诚和担当来影响后世,使自己的精神永存于世。
3. 对历史的反思诗句中的“照汗青”不仅仅是希望自己的忠诚能够留存于世,更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思和审视。
诗人希望自己的忠诚能够成为历史的镜鉴,引导后人更加正确地看待历史和人生。
四、诗句的现实意义1. 常怀感恩之心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生命和历史的态度是一种谦卑和感恩的心态。
他清楚地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因此更加珍惜当下,对待他人更加宽容和体谅。
2. 坚守信念诗句中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也告诉我们,坚守信念和理想是非常重要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全诗的意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全诗的意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宋朝诗人文天祥的古诗作品《过零丁洋》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1、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2、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
这里特指史册3、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因竹片水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特指史册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赏析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
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
人生自古谁无死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
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杜甫的语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杜甫的语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杜甫的语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他的诗作以深沉的思想、激情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其中,有一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后世流传的经典之作。
这句话既道出了人生的无常,又呼唤着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要保持不懈的追求和奉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杜甫的这句语录,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一、生命的无常杜甫的这句话以“人生自古谁无死”开头,直接点出了人生的无常和死亡的必然。
人类自古以来,无一例外地面临生老病死的大循环,谁也逃不过这个必然的宿命。
然而,杜甫并不因此而感到无奈,相反,他用“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话语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把握,表现出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二、坚守信念的力量语录中的“丹心”一词意味着深深的执着和坚守的信念。
无论是面对生命的苦难还是社会的动荡,杜甫都秉持着对正义、真理和人性的信仰。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天下苍生的关怀和对逆境下人们的呼唤。
这种持之以恒的信念是他在艰难岁月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撑。
三、留下品格的传世“照汗青”,意味着生活不能仅仅满足于安稳的生存,更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卓越的贡献,留下不朽的品格。
杜甫通过自己的诗作,展示了他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怀,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他的作品承载着他对人类命运的思索,记录了他所经历的兴衰变迁,留下了他对人性尊严和人类进步的追求。
四、当代社会的意义杜甫的语录虽然诞生于唐代,但其所表达的精神和价值观念在当代社会同样重要。
如今的社会,依然面临着各种困惑和挑战。
但唯有坚守初心,始终保持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尊严的坚守,才能真正实现对个人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传承。
只有在人们追求自我的过程中,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社会。
五、结语杜甫的语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着人们,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断追求真理、坚守信念,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尊严奋斗。
我们应该像杜甫一样,用我们的努力去留下对人类有价值的贡献,让我们的生命闪耀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之中。
【世纪金榜】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译文及赏析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创作背景】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赏析】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过零丁洋》赏析习题及答案

《过零丁洋》文天祥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
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主题思想】这首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赏析】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诗的开头,回顾身世。
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
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出处及赏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出处及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出处及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一句爱国名句,表达出一种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你知道这句诗句是谁写的,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吗?下面一起来看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出自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
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
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
"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
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
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
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
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
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
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
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
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留下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
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
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
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诗的开头,回顾身世。
意在暗示自
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
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
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
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译文艰苦的生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始的,
以薄弱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
大宋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
自己一生时起时落,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
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
而今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
留下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