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破产案例分析综合版
通用失败的案例剖

07工管第五组
通用汽车公司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6月1日早上,通用汽车
公司正式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通用汽 车公司(GM)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 自 1907始建以来,从小公司到世界汽车的领头 羊,它的成功令多少公司争相效仿。而今天 的破产,在世界汽车行业无疑是一个打击, 剖析通用失败的原因也显得至关重要,理所 当然。
根据交易条款,菲亚特有权迫使通用汽车收购全部股份。但 通用汽车2005年决定向菲亚特支付20亿美元,取消菲亚特 这一权利。 菲亚特利用这些资金重获活力,现在,菲亚特将成为克莱斯 勒的所有者。
7. 对卡车市场繁荣反应过度
通用汽车经常因生产过多运动型多功能车(SUV)而 受到批评,不过福特 1990年最初推出Explorer SUV时,SUV并没得到通用汽车的重视。瓦格纳说: “我们一直将自己视为一家‘轿车’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通用汽车公司决策者
认识到将会有一场汽车热销期,推出了更大 型、更有盈利潜力的小汽车,并巩固了在汽 车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并在其它产品市场上 也获得了主要地位,成为美国最大的军用品 承包商。
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对小型经济车的需求量猛 增。通用汽车公司为适应多种需求模式的转变,又开发出紧 凑车 Corvai,但这种设计糟糕的经济车使该公司大丢其脸。 从60年代起,外国小型汽车大量进入美国,以满足人们对小 型经济车的需求,70年代初期的石油禁运更加强了这种趋势, 该公司被迫投入大量精力研制小型汽车,并投资20亿美元开 发前轮驱动小型车X车系列,但并不十分成功,该公司经营 开始出现赤字。尽管如此,在70年代,他们的销售额还是出 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1975年为357.25亿美元,1979年为 663.11亿美元,销售利润也从12.53 亿美元上升到28.91亿 美元,市场占有率仍然高达47%。
通用破产论文

通用汽车破产对中国汽车业的启示2008年10月,美国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股市暴跌、企业大规模裁员。
美国的汽车业的“三巨头” 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也未能幸免,其中,克莱斯勒已于近日申请破产保护,通用汽车也面临着破产的危机。
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业能否抓住机会,在国际汽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呢?还是会继续原地踏步,“闭门造车”呢?通用汽车破产危机原因及其应对措施:通用汽车破产危机的原因:美国汽车业“三巨头”之一的通用汽车自1911年创立以来,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破产危机。
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股价严重下跌,以及油价的居高不下,使得美国通用公司终于走到了破产的边缘,问题的关键在于:底特律的劳动力成本过高,通用汽车给予员工的医疗保障过高,通用汽车没有生产消费者想要购买的汽车产品。
以及忽高忽低的原油价格。
人们都认为这些因素导了三大汽车巨头的巨额亏损。
导致其走到破产的边缘。
通用汽车面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自从爆发经济危机以来,美国政府已经对通用拨款134亿美元的临时贷款帮助其度过难关。
近日,美财政部提出,通用需要政府提供一笔166亿美元的救助资金。
奥巴马政府为其扫清了重大障碍。
奥巴马政府周一宣布,即日起政府和企业共同负担通用汽车、克莱斯勒汽车出售新车的保修成本。
美国政府将成立专门的账户,其中大部分出资由政府承担。
未来即使两大汽车巨头重组失败,政府将为新购车者提供维修担保。
此前,通用汽车提交贷款申请时表示:按照美国的破产保护法第11章规定,如果通用汽车申请破产,消费者将担心售后维修无人负责而不会再购买通用汽车的新车。
通用汽车将从破产保护迅速沦陷至破产清算。
除了政府的资金援助,通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①裁员,今年,通用计划裁员4万余人,(含小时工和正式员工。
②变卖旗下汽车的股份,通用已经初步决定,如无重大进展,将变卖旗下土星汽车的股份,并且放弃对悍马汽车的生产。
③由于销售下滑以及股价暴跌,通用公司可能会宣布进一步削减产量以及关闭工厂的计划。
通用汽车破产案例分析综合版

通用汽车破产的案例分析一、全球汽车产业背景受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世界汽车工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北美的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走向破产的边缘,到亚洲汽车业老大丰田汽车出现71年来的首次亏损……,全球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剧烈震荡。
美国----汽车三巨头濒临破产通用汽车:亏损破100年最高纪录;北美关闭20工厂;通用首席执行官瓦格纳下台。
福特汽车: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福特考虑出售沃尔沃品牌。
克莱斯勒:北美30工厂停产;克莱斯勒CEO为救公司愿下岗。
日本----汽车业加速减产、裁员丰田汽车:丰田71年首现亏损;扩张计划受阻,国内工厂将减产停工。
本田汽车:为节约开支,本田汽车退出F1。
欧洲-----汽车销售量大幅下跌大众汽车:俄罗斯工厂停产;销量预期减少10%;大众请求政府贷款支援。
菲亚特:4万多员工“休长假”意暂关14家工厂。
韩国-----汽车业遭受重创,韩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全面减产拉美-----汽车业遭受资金流枯竭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夹击二、通用破产案例介绍:通用汽车公司(GM)成立于1908年9月16日,自从威廉·杜兰特创建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来,先后联合或兼并了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奥兹莫比尔、庞帝亚克、克尔维特等公司,拥有铃木(Suzuki)、五十铃(Isuzu)和斯巴鲁(Subaru)的股份。
使原来的小公司成为它的分部。
从1927年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
公司下属的分部达二十多个,拥有员工266,000名。
截至2007年,在财富全球500公司营业额排名中,通用汽车排第五。
通用汽车公司是美国最早实行股份制和专家集团管理的特大型企业之一。
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是美国汽车豪华、宽大、内部舒适、速度快、储备功率大等特点的经典代表。
而且通用汽车公司尤其重视质量和新技术的采用。
因而通用汽车公司的产品始终在用户心中享有盛誉。
在2008年以前,通用连续77年蝉联全球汽车销量之冠。
浅析通用汽车公司破产原因

浅析通用汽车公司破产原因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通用汽车公司2009年6月1日向美国联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四大破产案,也是美国制造业最大的破产案。
如果这个消息被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先生知道了,不知道现在的他该做怎样的感想---悲哀?不幸?还是其他呢?因为在先生的著作中曾经作出明确的判断:通用汽车公司将于20世纪90年代破产,只不过先生的预言被推迟了,这是先生的不足。
先生在著作中并没有列出通用汽车公司将破产的理由,只有让后人去总结了。
如果通用汽车公司现在能够想到先生曾经的预言,他们的心情又将会怎样呢?只有通用自己知道了。
目前关于通用汽车公司破产的原因分析有很多种,如大企业病的说法,企业高成本的说法,企业战略失误的说法等等,这样的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通用汽车公司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破产的呢?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中东地区曾经爆发过两次战争。
两次战争的爆发,导致了两次的石油危机的爆发,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于主要依靠石油资源为动力的汽车行业,并不能算是什么好消息。
这直接影响了汽车的销售和对整个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汽车行业应该从原来的依靠石油为原料作为动力的时代过渡到依靠非石油为原料的发展阶段。
对于外在的变化,通用汽车公司并没有真正理解石油危机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在笔者看来应该是机会,只是通用并没有真正领悟市场信息的真正涵义,也就是说通用汽车公司没有把握住未来所在行业发展变化的趋势,这样通用汽车公司其实已经被时代淘汰了,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直接的体现出来罢了。
他被暂时的繁荣迷惑了。
而丰田汽车公司很好的抓住了这个机会,进行了转型,开始涉足新型原料作为汽车动力领域。
汽车这样的一种产品在20世纪70年代,在美洲市场,也逐渐由原来的身份标志产品逐渐过渡到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阶段了。
消费趋势的变化,要求汽车制造商开始关注寻常百姓家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的问题。
从通用汽车公司破产案例中得到的三大启示

从通用汽车公司破产案例中得到的三大启示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吕春蓉通用汽车公司破产重组事件一度成为了各地方政府、企业及院校等剖析、探讨的热点案例,人们都想从中找到有参考价值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在认真看完这个案例的相关资料后,我认为此案例至少带来以下三方面的启示。
一、转变增长方式要以节能环保为主题。
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的汽车多数是舒适性能强、但油耗高的传统美式车,在当今资源日益匮乏、油价日益上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消费者观念悄然改变的时代,通用造车仍以舒适为目标而大肆消耗不可再生的石油燃料,放任高排放、高污染造成环境恶化,已渐渐背离了当前科学发展的主题,以致其舒适概念被日式车的节能概念完全击垮。
结合集团公司产业而言,集团公司铝、电产业方面存在着能耗高和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等突出问题,对此,集团公司提出了铝电结合、发展片区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热电联产等产业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一系列措施,都紧扣住了节能环保的主题,使集团公司在这场涉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风暴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稳步增长,取得了抗击金融危机的阶段性胜利。
今后,集团公司在产业方面仍要坚持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纵深发展。
二、改革创新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
改革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永恒主题,但只有适应市场的改革创新才能迈出发展的大步子、创出发展的新路子。
通用这些年来几乎所有的创新行为都是围绕大排量汽车展开的。
虽然单车利润没有受到影响,但其对企业产品定位、固有的思维模式限制了其对研发更适应市场需求的小排量汽车,使其大排量汽车的市场接受度越来越低。
加上金融危机的爆发,最终令通用陷入了困境。
从适应市场角度看,集团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技术投入还不够。
集团公司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所属的生产企业,而大多数企业产品还属于低端产品,未形成别人拿不走、仿不了的核心、关键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相对而言,广西区内较多的大型企业,都专门设立相关研究机构,专门研究本企业的创新产品、品牌产品。
破产重整十大案例分析

破产重整十大案例分析破产重整是指企业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导致资不抵债,无法偿还债务而申请破产,并通过破产法律程序进行资产清算和债务重组,最终实现企业的再生。
下面我们将分析十大破产重整案例,希望能够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1. 高盛集团。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行之一,高盛集团也受到了重创。
然而,高盛集团通过削减成本、优化业务结构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地度过了危机,实现了破产重整。
2. 通用汽车。
2009年,由于全球汽车市场需求下降,通用汽车陷入了破产的边缘。
但通过政府的援助和自身的努力,通用汽车成功地进行了债务重组,实现了破产重整,并在之后逐渐恢复了盈利能力。
3. 雷曼兄弟。
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因次贷危机而宣布破产,成为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案例之一。
雷曼兄弟的破产重整案例,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成为了金融危机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4. 惠普。
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惠普在2011年宣布将退出PC业务,并考虑出售个人电脑业务。
然而,在新任CEO的领导下,惠普进行了全面的业务重组和战略调整,成功地实现了破产重整,并重新找到了增长的动力。
5. 美国航空。
2011年,美国航空公司因高额债务和激烈的竞争而宣布破产。
在经过破产重整后,美国航空通过降低成本、优化航线网络等措施,成功地实现了盈利,并在2013年与美国航空集团合并,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
6. 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指某些投资公司通过向新投资者支付旧投资者的回报,来维持自己的经营,而不是通过真正的盈利。
这种金字塔式的投资骗局最终会因无法继续支付回报而破产。
著名的庞氏骗局案例包括伯纳德·麦道夫的庞氏骗局和麦迪夫人的庞氏骗局等。
7. 东芝。
2015年,日本知名企业东芝因会计丑闻而陷入了破产的危机。
在新任CEO的领导下,东芝进行了全面的业务重组和管理调整,通过剥离不良资产、优化组织结构等措施,成功地实现了破产重整,并逐渐恢复了盈利能力。
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给中国垄断企业和汽车产业带来的启示

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给中国垄断企业和汽车产业带来的启示曾经与美国国家利益等同的百年企业-—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于北京时间2009年6月1日晚19点57分,向纽约当地破产法庭正式递交破产保护申请,正式进入破产保护程序。
是谁击垮了通用汽车?表面上看,把通用汽车推向了深渊的是巨额债务和高额成本。
但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1.治理结构。
1915年,皮埃尔•杜邦以投资方式入主GM的董事会,为通用建立了稳健的财务基础。
自1958年开始,通用公司的高层更替就一直在财务管理人员中进行。
2.文化氛围。
一位通用汽车的资深管理人员说道:“我们的文化不主张坦诚和公开的争论,管理层也不要收到坏消息”。
另一位通用公司高管人员说:“如果你提出问题,得到的标签是消极,而不是团队成员。
如果你想在公司里晋升,你必须要保持沉默,对每件事都说对”3。
组织结构。
自1923年杜邦将经营管理权力移交给斯隆,斯隆创造的“价格金字塔"式的五个事业部组织结构,沿用至今。
4。
战略选择。
和通用的组织架构一样没能与时俱进的是通用在车型和新产品上的突破。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两次石油危机并没有改变通用的产品策略,它一直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豪华、耗油的SUV产品上,在小型车市场上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在通用有着汽车沙皇之称的鲍伯•卢茨公开承认,受油价高涨影响,高档SUV的潜在市场份额下滑厉害,而对这一市场的误判是通用的一个重大失误。
5.成本管理。
1980年时,通用生产成本比福特或克莱斯勒低300美元/每辆,1986年却比两者高出300美元。
通用俄亥俄州工厂的产品是汽车刹车片,生产成本比在供应商处购买高15%.美国产业工人平均薪酬为22。
38美元/小时,汽车工会工人80美元/小时;丰田的汽车工人40美元/小时,吉利的汽车工人3。
5美元/小时。
2006年,通用用于赡养110万名在职工及家属的费用达60亿美元,其中在职员工只有32。
4万人,不足30%。
通用每辆车上分担的医疗保险成本为1500美元,大众为418美元,丰田只有97美元。
通用汽车破产

通用汽车于6月1日宣布破产保护,在政府控制下启动破产重组,百年老店千疮百孔地轰然倒下,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荡。
从全球第一个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美元的企业,到70多年位居全球汽车业“老大”,成为全球制造业的象征,再到当前全球最大的工业破产案,通用的运行轨迹带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俗话说,成功者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失败者却各有各的不幸,通用的破产是金融危机冲击所致,还是高油价的直接影响?这些都不是根本性的因素,细究导致通用破产的主要原因,还是通用自身念就的三个“必死咒”。
“必死咒”之一:贪大求全虚胖致死要做大还是要做强的问题不需要讨论,答案非常明确。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往往还是在做大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
美国通用的运行轨迹,代表了美国制造业典型的发展模式,那就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不断兼并重组,快速地扩大经营规模,占据市场份额。
自1908年马车工厂老板威廉·杜兰特创立通用汽车开始,通用就展开了一系列的国内外兼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牌数量持续增加,从只有别克品牌,发展到拥有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等20多个品牌,几千个经销商的大型跨国公司。
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通用一跃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的龙头老大。
在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通用的后续管理工作却没能及时跟进,引发了一连串的负面效应。
由于所收购的企业非常分散,缺乏资源整合的有效手段,收购的资产不能及时得到消化吸收,产品和品牌不能快速得到整合,导致品牌分散、产品类似、集中度不高,品牌价值提升不明显,再加上市场份额和收入预期盲目乐观,不赚钱的业务没能及时得到关闭,通用便出现了大腹便便的虚胖,患上了严重的大企业病,大而不强,问题丛生,直至今天沦落到破产保护的境地。
美国政府充分意识到了通用这一致命的问题,通用重组实质上就是一个瘦身重生的过程,经过破产重组后,通用汽车将成为一家规模缩小、工厂和员工减少、经销商队伍更加齐整的企业,出售或关闭“庞蒂亚克”、“土星”、“悍马”、“萨博”等品牌,只保留“雪佛兰”、“凯迪拉克”、“别克”和“吉姆西”4个核心汽车品牌,2009年在全球裁员4.7万人,到2012年关闭14家工厂,并计划削减2600个经销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汽车破产的案例分析一、全球汽车产业背景受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世界汽车工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北美的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走向破产的边缘,到亚洲汽车业老大丰田汽车出现71年来的首次亏损……,全球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剧烈震荡。
美国----汽车三巨头濒临破产通用汽车:亏损破100年最高纪录;北美关闭20工厂;通用首席执行官瓦格纳下台。
福特汽车: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福特考虑出售沃尔沃品牌。
克莱斯勒:北美30工厂停产;克莱斯勒CEO为救公司愿下岗。
日本----汽车业加速减产、裁员丰田汽车:丰田71年首现亏损;扩张计划受阻,国内工厂将减产停工。
本田汽车:为节约开支,本田汽车退出F1。
欧洲-----汽车销售量大幅下跌大众汽车:俄罗斯工厂停产;销量预期减少10%;大众请求政府贷款支援。
菲亚特:4万多员工“休长假”意暂关14家工厂。
韩国-----汽车业遭受重创,韩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全面减产拉美-----汽车业遭受资金流枯竭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夹击二、通用破产案例介绍:通用汽车公司(GM)成立于1908年9月16日,自从威廉·杜兰特创建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来,先后联合或兼并了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奥兹莫比尔、庞帝亚克、克尔维特等公司,拥有铃木(Suzuki)、五十铃(Isuzu)和斯巴鲁(Subaru)的股份。
使原来的小公司成为它的分部。
从1927年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
公司下属的分部达二十多个,拥有员工266,000名。
截至2007年,在财富全球500公司营业额排名中,通用汽车排第五。
通用汽车公司是美国最早实行股份制和专家集团管理的特大型企业之一。
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是美国汽车豪华、宽大、内部舒适、速度快、储备功率大等特点的经典代表。
而且通用汽车公司尤其重视质量和新技术的采用。
因而通用汽车公司的产品始终在用户心中享有盛誉。
在2008年以前,通用连续77年蝉联全球汽车销量之冠。
2009年6月1日,由于经营管理失误以及债务等问题,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正式递交破产保护申请。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四大破产案,也是美国制造业最大的破产案。
三、破产进程2009年2月7号,应美国政府的要求,通用推出了一个包含裁员、减负的重组计划,并要求政府再提供166亿美元援助贷款。
3月30号,美国总统奥巴马否决了通用的重组计划,理由是通用只想要钱而忽视重组,要求通用在60天内拿出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的改组计划。
通用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在压力下宣布辞去职务。
4月27号,通用抛出了改良后的重组计划,其中要求债券持有人放弃270亿美元的债务来换取重组后通用10%的股份。
此方案一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说服债券持有人接受这样的安排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用走向破产保护不可避免。
5月27号,通用宣布公司未能获得90%债券持有人对其债转股计划的支持,通用寻求破产保护进入倒计时。
6月1号,通用汽车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四、通用汽车破产原因分析从企业层面看:三大原因第一,冒进的全球扩张战略,有规模却不经济。
通用汽车依靠资本纽带发展、但未充分消化收购的资产。
1908年,马车工厂老板威廉·杜兰特创立了通用汽车,从只有别克品牌,发展到收购凯迪拉克等20多个品牌,随后又不断在欧洲、亚洲收购。
1990年,通用汽车收购瑞典汽车公司萨博50%股权,进而2000年将对萨博的持股提升至100%。
2000年,通用汽车耗资24亿美元收购菲亚特20%股份而与之结盟。
2002年,通用汽车花费约3亿美元收购韩国大宇。
在最“枝繁叶茂”的时期,通用汽车除了旗下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GMC、霍顿、悍马、奥兹莫尔比、欧宝、庞蒂亚克、Saab、土星和沃克斯豪尔之外,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还包括菲亚特、富士重工、五十铃、铃木,同时,其还是大宇科技的最大股东。
此外,通用还与宝马、本田开展技术协作,与丰田、五十铃、上汽、俄罗斯AVTOVAZ和雷诺汽车共同研发生产汽车。
但显然,并非每一个扩张项目都会产生收益。
2000年花费24亿美元收购菲亚特股份之后,除了在双方合作项目上的数十亿美元投入未产生什么结果之外,通用最终还不得不为与菲亚特的“离婚”而付出近20亿美元的“分手费”。
而在耗资数十亿元收购萨博和投入新车研发之后,萨博自2000年以来也仅有一年产生盈利。
由此可见,通用汽车虽然名为通用,但旗下资产根本不通用。
所收购的企业分散在各地,缺少生产和研发中心的有效资源整合。
第二,忽略了对汽车消费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研究对市场需求判断不准侧重于大型车、SUV产品忽视小型车发展轻视燃油经济性。
在这个油价高企、环保意识兴起的时代,通用汽车过度追求大马力,未充足考虑到市场需要,从而在与日系车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随着全球油价不断上涨,通用汽车相继在欧洲、美国本土失去优势竞争地位,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
此外,通用汽车的研发成本过于高昂,以销售“任何价格、任何用途”的汽车为目标,不断扩大其品牌规模,而没有充分考虑单个品牌的销售规模。
因此最终难以抗衡品牌少而单车销量大的丰田、本田。
透过通用的惨淡破产,我们不得不思考在这个资源匮乏,油价不稳定的时代,大排量汽车是否是未来汽车行业重点发展的目标呢?美国人喜欢什么都大,美国车就是大排量的代名词,油耗高,动力强。
而日本汽车则能不断研发节能车,不断扩大了在美国市场的份额。
对于通用汽车来说,它所锁定的客户是中产阶级,并不是豪华系列,但为何非要生产这个与能源相背离的大排量汽车呢?同时,畸形的产品结构使盈利过分依赖于高耗能的SUV和皮卡车,也对通用公司走向破产保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当全球能源价格飞涨的情况下,美国消费者转而青睐节油环保的小型车、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时通用产品结构对其销量的影响更是带来致命的打击。
第三,劳工成本过高,产品优质不廉价。
长年累月的高昂工资和丰厚的员退休金等成本,压垮了通用汽车。
据一位美国汽车业的高层表示,这导致通用汽车每辆车增加1600至1800美元的成本,从而导致通用汽车很难在价格上和竞争对手抗衡。
据通用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2006年,公司在职职工的平均小时工资为73.26美元,其中包括39.68美元的现金工资、33.58美元的各种福利支出和名目繁多的补贴。
相比之下,同在美国设厂的丰田公司的平均小时工资仅为48美元。
数倍于在职员工的退休工人及其福利支出更是为通用公司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过去15年中,通用公司用于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的支出高达1030亿美元,平均每年约70亿美元。
此外,公司下岗职工也几乎拿全额工资的所谓的“就业银行”也是一大负担。
其它企业层面的原因还有:“不同的钱包、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车型”市场细分战略的不利影响;为降低成本却造成品牌价值的降低;销售打折影响通用品牌形象。
从企业外部看:从全球经济周期看:金融危机对通用是个的“致命伤”,尤其是对北美业务来说。
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个是金融危机本身造成美国汽车市场消费需求减少,销量下滑带来收入下跌、现金流减少。
一个是金融危机中,通用汽车最近十年来一直倚仗颇深的通用汽车金融公司(GMAC),让其尝足了苦头。
这种依赖“信用”的汽车消费贷款模式,名义上好像通用汽车在北美市场卖掉了好几百万辆车。
但由于其采用分期付款,卖出的车事实上并不能一次性收回购车款。
这样,金融危机来临之即,当那些贷款者的信用不再“讲信用”的时候,就不仅让GMAC产生了大量呆帐、坏帐,也使得通用汽车的营业收入锐减。
而且,GMAC本身也是通用汽车的“利润机器”。
尽管这些年来通用汽车连年亏损,但在2007年之前,GMAC每年都会创造数十亿美元的利润。
但是,由于GMAC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不仅扩大了原来的汽车金融业务,而且还“杀入”房地产消费贷款领域,成为全美五大住房贷款金融机构之一。
在次贷所引发的金融机构危机中,GMAC也受到了极大冲击而不得不依靠政府注资改组为银行控股金融公司,也就更不用说再向通用汽车上缴多少利润了。
受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信贷紧缩和消费者信心大幅度下降、企业运营成本较高的影响,作为耐用消费品的汽车行业将首当其冲进入销售寒冬。
最新的数据表明,北美、欧洲、日本几大传统汽车市场销量下滑的速度,都远远超过了最悲观的业界事先预期。
全球汽车市场潜力空间不断缩小:受交通问题、油价暴涨、环境污染三大瓶颈对汽车产业的制约,全球汽车产业有可能正逐步进入夕阳产业。
金融危机来袭、消费者购车支出下降和企业运营成本较高,固然是美国汽车业出现困局的重要原因。
但是把目光仅仅集中在金融危机和企业经营层面,则可能忽视产业竞争、政策引导以及社会消费模式等外部宏观因素的助推作用。
从产业竞争层面看,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制造商通过兼并重组曾占据美国汽车市场多半份额。
当年这种典型的垄断市场结构,让美国汽车产业在国内市场长期获取丰厚利润,也使它们在技术创新方面“动力”不足,从而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再从生产模式和成本控制与最大的竞争对手丰田比较,通用信奉“只要有现金,就尽可能保有库存”的“推动式”生产策略,在金融风暴中企业因保持高库存而产生成本浪费,在这点上,通用明显输给了竞争对手丰田。
从企业的合作伙伴上看:美国汽车业的工会势力就一直非常强大,强悍的劳工组织与公司管理层对立,迫使通用给工人支付很高的工资待遇,还享受着“从摇篮和坟墓”的全方位福利照顾。
公司不仅向员工提供免费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就是在员工被辞退之后,公司也要给他们发钱。
由于通用经营的历史久,所以退休的员工也就很多,负担太重,让其无法减少员工的成本。
过高的成本让其在这危机中雪上加霜从政策层面看,美国政府对国内汽车业袖手旁观。
较松的产业管理政策是美国汽车业困局的另一教训。
美国政府相关机构对汽车产业的管控较松,除安全性能、排放控制等强制性标准外,这些机构对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经营风险等基本上不去干预。
实践证明,这样的产业管理政策,能促进市场竞争,却可能难于维护国内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而且以通用的竞争对手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业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与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
据了解,日本汽车公司的多种补贴均由政府拨款,例如日本政府为汽车工人提供保健资助、支持工人退休福利金系统、为研发汽电混合车所需电池提供政府拨款等。
相比之下,美国的汽车产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由于庞大的预算赤字,联邦政府根本无力对汽车产业进行资助,而且由于一系列政策失误反而给美国汽车产业帮了倒忙。
此外,从社会层面看,美国社会的过度消费模式与当前美国汽车业困局不无关系。
而汽车企业的金融公司通过便利信贷服务为此推波助澜。
有的公司为提升销量,甚至推出“零首付、零利率”车贷,致使实际市场需求被严重夸大,结果是汽车产能的急速扩张和产能过剩。
当经济“严寒”导致市场萎缩时,过剩产能就成为企业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