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给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图集
西安市水厂工艺设计计算说明带详图概要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班级给排水指导教师杨卫身、马立艳学生姓名学号2010年12月 26日目录1总论 (2)1.1设计任务及要求 (2)1.2基本资料 (2)1.2.1工程概况 (2)1.2.2地面水源 (2)1.2.3源水水质资料 (2)2总体设计概况 (3)2.1水厂规模 (3)2.2总体设计 (3)2.2.1确定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3)2.2.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形式选择 (3)2.2.2.1取水构筑物 (3)2.2.2.2药剂溶解池 (3)2.2.2.3反应池 (4)2.2.2.4混凝 (5)2.2.2.5滤池 (11)2.2.2.6消毒 (23)2.2.3 其他设计 (24)2.2.3.1清水池 (24)2.2.3.2吸水井 (26)2.2.3.3二级泵房 (26)2.2.4 辅助建筑面积设计 (27)2.3 反水厂总体布置 (28)2.3.1水厂的平面布置 (28)2.3.2水厂的高程布置 (28)8设计体会 (28)参考文献 (28)1总论1.1设计任务及要求给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华东地区某给水厂设计,要求对初步方案进行设计,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管线布置图、绿化施工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澄清池或过滤池)的单体图(包括平面图、剖面图,达到施工图深度)及设备选型,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基本资料1.2.1 工程概况本设计为华东地区某城市给水工程设计,水厂规模:日处理水量20 万吨。
设计中采用位于城市西南的河流上游作为水源地。
城市土壤种类为亚粘土。
地下水位深度 6 m。
冰冻线深度0.2m。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设 计 说 明 与 计 算 书一、设计项目某城市给水厂给水处理工艺初步设计二、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混凝剂 消毒剂原水 混凝池 沉淀池 滤池 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脱水机房 污泥处理三、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d m Q /12247211340008.1a)Q 1(3d =⨯=+=dm Q /1134006300183d =⨯=式中 Q ——水厂日处理量;a ——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d ——设计供水量(m 3/d ),为115668m 3/d.四、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1、加药间设计计算已知计算水量Q=122472m 3/d=5103m 3/h 。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碱式氯化铝为混凝剂,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51.4mg/L ,药容积的浓度b=15%,混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
4.1.2. 设计计算1 溶液池容积1W m 9.201524175103x 4.51417b 1=⨯⨯==n aQ V ,取21m 3式中:a —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30mg/L; Q —设计处理的水量,3600m 3/h;B —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 1(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单池尺寸为1m .35m .20m .3⨯⨯=⨯⨯H B L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置于室内地面上.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 m 1.28.25.20.3=⨯⨯=W 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 ,池底坡度为0.02。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百度文库)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姓名:***班级:给排水0903学号:U*********指导老师:***目录一、总论 (2)1-1 设计要求 (2)1-2 基本资料 (2)二、总体设计 (5)2-1 工艺流程的确定 (5)2-2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6)三、混凝、絮凝 (6)3-1 混凝剂投配设备设计 (6)3-2加药间及贮液池 (9)3-3 混合设备的设计 (10)3-4絮凝池设计 (11)四、沉淀池设计 (15)五、滤池设计 (19)5-1正常过滤系统设计 (20)5-2反冲洗系统设计 (26)5-3 反冲洗泵房设计 (28)六清水池设计 (31)七、消毒设计 (33)八、二级泵房布置 (36)九、处理构筑物平面设计 (36)9-1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36)9-2平面布置设计 (37)9-3水厂管线设计 (38)十、处理构筑物高程设计 (38)10-1水头损失计算 (38)10-2 处理构筑物高程确定 (39)十一、水厂附属建筑物设计 (40)十二、课设心得 (42)十三、参考文献 (43)一、总论1-1 设计要求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净水厂,要求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絮凝沉淀池、澄清池或滤池)的工艺设计图(应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基本资料(1)水厂规模:该水厂总设计规模为9.7万m3/d,分两期建设,近期工程供水能力9.7万m3/d,,远期工程供水能力为19.4万m3/d。
近期工程设计征地时考虑远期工程用地,预留出远期工程用地。
(2)水源为河流地面水,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如下:表1 原水水质表(3)厂区地形:(比例1:500, 按平坦地形和平整后的设计地面高程26.00m 设计),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东北方向15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 km。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第一章 (3)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 (3)1.1工程设计背景 (3)1.2设计规模 (3)1.3基础资料及处理要求 (3)(1)原水水质 (4)(2)地址条件 (4)(3)气象条件 (4)(4)处理要求 (5)第二章 (6)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6)2.1资料分析与整理 (6)2.1.1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 (6)2.1.2水质评价与分析 (7)2.2水厂地址 (7)2.2.1地址选原则 (7)2.2.2气象条件 (7)2.2.3设计规模 (8)2.3工艺流程选择 (8)第三章 (8)净水构筑物的计算 (8)3.1配水井 (8)3.2混凝设施 (9)3.2.1混凝剂类型及加药间 (9)3.2.2混合设施 (177)3.3反应池/絮凝池 (18)3.3.1絮凝形式及选用 (19)3.3.2往复式絮凝沉淀池计算 (23)3.4沉淀池 (26)3.4.1常见沉淀池类型 (27)3.4.2设计计算 (29)3.4.3排泥方法 (30)3.5滤池 (32)3.5.1常用的滤池形式 (32)3.5.2滤池的设计计算 (37)3.6消毒设施的设计 (48)3.7清水池 (50)第四章 (54)给水处理厂布置 (54)4.1工艺流程布置 (54)4.2平面布置 (54)4.3厂区道路布置 (55)4.4厂区绿化布置 (55)4.5厂区管线布置 (56)4.6高程布置 (56)4.7管渠水力计算 (56)4.8给水构筑物高程计算 (57)4.9给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 (57)参考文献 (588)第一章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1.1工程设计背景某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北接广州,南连深圳,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城市进程较快的地区。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的需求不断增长,原有水处理厂的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缓解这一矛盾,经市政府部门研究并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决定在东江南支流、螯峙塘新建一座给水处理厂。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项目某城市给水厂净水工艺初步设计二、设计时间:2008年11月27 日至2008年12 月5 日共1.5周。
三、设计任务:1. 根据所给水质情况, 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并用方框图表示。
2. 选用给水管网课程设计所计算的最大日用水量, 或由教师给定的水量作为本设计的设计水量。
3. 根据混凝实验结果选用混凝剂并决定其投量(也可参考设计手册比照相似情况选用), 设计计算溶药池、溶液池的溶积、设计投药系统及药库并进行相应的平面布置。
4.设计计算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或澄清池), 并在设计说明书中绘出它们的工艺流程图(单线图)。
5.设计计算滤池(包括根据筛分资料, 将滤料改组成所需d10=0.5mm, K80=1.8), 并绘出工艺图(1号工程图)。
6. 设计计算加氯间、氯库。
7. 设计计算清水池容积。
8. 设计计算各构筑物之间的联接管道(它括水头损失值)。
9.设计全厂总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并绘出其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图(1号工程图)。
四、基础资料1. 厂区地形图(地形已平整, 高程可定为58.00米)2. 原水水质分析表原水水质分析表《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目的和要求1. 掌握给水处理厂设计的一般步骤, 内容和方法, 并提高设计计算、绘图能力, 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对给水处理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系统的总结和学习, 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3.熟悉一些设计常用资料, 并能应用之。
4.培养自己刻苦钻研、严格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 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设计前准备: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 熟识任务书和指示书, 并根据所安排日程安排好设计计划, 准备好必要的书籍、规范、设计手册(主要是第三册)及计算和绘图工具。
三、设计内容、步骤、方法1. 处理流程的决定根据原水水质分析表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 决定其工艺流程, 用方框图表示在说明书上。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给水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 设计水质本设计给水处理工程设计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万分,使净化后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基础资料:1.厂区地形平坦无高差。
2.原水水质分析表原水水质分析表3.滤砂筛分资料(请改组成所需d10=0.5mm,K80=1.8的滤料)。
4.该水厂所在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
1.1.2 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Q d=Q a*K d=60000×1.5=90000m3/d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Q=(1+a)Q d =1.08×90000=97200m3/d式中Q——水厂日处理量;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a——平均日设计供水量(m3/d),为6万m3/d;Q d——最高日设计供水量(m3/d);K d——供水量日变化系数,取1.5。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原水→简单处理(如用筛网隔虑)适用条件:水质要求不高,如某些工业冷却用水,只要求去除粗大杂质时2.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短时间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给水厂设计书(包括计算)

目录1总论 (4)1.1设计任务及要求 (4)1.2基本资料 (4)1.2.1水厂规模 (4)1.2.3厂区地形 (5)1.2.4工程地质资料 (5)1.2.6气象资料 (5)2总体设计 (6)2.1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6)2.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6)2.2.1药剂溶解池 (6)2.2.2混合设备 (6)2.2.3反应池 (6)2.2.4沉淀池 (6)2.2.5滤池 (7)2.2.6消毒方法 (7)3混凝沉淀 (7)3.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7)3.1.1溶液池 (8)3.1.2溶解池 (8)3.1.3投药管 (9)3.2 混合设备的设计 (9)3.2.1设计流量 (9)3.2.2设计流速 (9)3.2.3混合单元数 (9)3.2.4混合时间 (9)3.2.5水头损失 (9)3.2.6校核GT值 (9)3.3.1平面布置 (10)3.3.2平面尺寸计算 (10)3.3.3栅条设计 (11)3.3.4竖井隔墙孔洞尺寸 (11)3.3.5各段水头损失 (11)3.3.6各段停留时间 (13)3.4 沉淀澄清设备的设计 (13)3.4.1设计水量 (13)3.4.2沉淀池面积 (13)3.4.4复核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 (14)3.4.5配水槽 (14)3.4.6集水系统 (14)3.4.7排泥 (15)4过滤 (15)4.1滤池的布置 (15)4.2滤池的设计计算 (15)4.2.1设计水量 (15)4.2.2冲洗强度 (15)4.2.3滤池面积 (16)4.2.4单池冲洗流量 (16)4.2.5冲洗排水槽 (16)4.2.6集水渠 (16)4.2.7配水系统 (16)4.2.8冲洗水箱 (17)5消毒 (18)5.1加药量的确定 (18)5.1加氯间的布置 (18)6其他设计 (18)6.1清水池的设计 (18)6.2二泵房的设计 (18)6.3辅助建筑物面积设计 (19)7水厂总体布置 (19)7.1水厂的平面布置 (19)7.2水厂的高程布置 (19)8设计体会 (19)参考文献 (20)1总论1.1设计任务及要求要进行某城镇净水厂的设计,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某给水厂全套毕业设计(含图纸)---优秀毕业设计完整版

输水管道工程的设计计算并绘图。 3、给水处理工程
净水厂场址选择、水处理方案的比较与选择、建构筑物型式、尺寸及设备选择计算并绘图。 设计资料
(一)水源和水质 1、地下水 E 市基本无地下水可以开采利用。 2、地表水
碧流河贯通 E 市全境,其水文情况为:历年最大流量为 952m3/s,最小流量为 8.25m3/s, 最高水位 66.82m(P=1%) ,最小水位 59.98m(P=97%),平均水位 62.84m。浪高 1.1m.
4、 消防用水量 Qx
QX qx N x 2 25 l s 0.432 10 4 m3 d
二、最高日用水量 Qd
Qd Q1 Q2 Q3 2.6 10 4 m3 d
由于总用水量较小和消防水量相差不大则 Qd 3.072 10 4 m3 d 3.110 4 m3 d
Q / d 4 10 4 m3 d
第十三、十四 周 (月 日
至 月 日)
学生主要工作: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学生主要工作:
第十五、十六 周 (月 日
至 月 日)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学生主要工作:
第十七、十八 周 (月 日
至 月 日)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七、其他(学生提交) 1.开题报告 1 份 2.外文资料译文 1 份(2000 字以上,并附资料原文) 3.论文 1 份(8000 字以上)
第二章 取水工艺计算
第一节 取水头部设计计算
一、设计计算方法与内容
1、 取水头部选用蘑菇取水头部,头部外形选用菱形,分两格。 2、 进水孔设计
a 进水孔布置成侧面进水 b 进水孔高程:进水孔上缘距最低水面为 0.53m,下缘为 0.8m c 进水孔、格栅面积 F 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
第一章设计总论
1.1项目背景
本设计项目为某城市给水厂初步设计
(1)设计规模
表 1
注:水厂设计水量应按城市最高日用水量加上水厂的自用水量计算,自用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5%算。
(2)地形地貌及河流特征:
地形地貌:城区地形较平坦,其黄海高程标高为30.00m。
水文特征
流量:最大流量:76100 m3/s (1954.8.14)
最小流量:2930 m3/s (1865.2.4)
水位(黄海高程系):
最高水位:27.65 m(1954.8.18)
最低水位:8.00 m(1965.2.4)
多年平均水位:19.16 m 河床断面图(见下图)
表 2
1.2设计水量
近期
城市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Q 1=qNf(m 3/d)=12540m 3/d 一般工业生活和淋浴用水: Q 2=1.6Q 1=20064m 3/d 第三产业用水: Q 3=0.9Q 1=11286m 3/d
工业生产用水 Q 4=Q A +Q B +Q C =89480m 3
/d
设计年限内最高日的用水量:Qd=1.2(Q 1+Q 2+Q 3+Q 4)=160044m 3/d
最高时的用水量:Qh=4
.86Qd
Kh =2556.26L/S
式中 q —最高日生活用水的量定额,m 3/(d 人); N —设计年限内计划人口数; F —自来水普及率,%; QA QB QC —A B C 三厂的工业生产用水量; Kh —时变化系数(1.38)。
远期
Q 1 =17600m 3/d
Q 2=1.8Q 1=31680m 3/d Q 3=0.9Q 1=15840m 3/d Q 4=Q A +Q B +Q C =93220m 3/d
Qd=1.2(Q 1+Q 2+Q 3+Q 4)=1900008m 3/d
Qh=4
.86Qd
Kh =3034.85L/S
1.3执行标准
饮用水经处理后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相关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和处理构筑物应参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1.4给水处理流程的确定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
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 1. 原水→简单处理(如用筛网隔虑)
适用条件:水质要求不高,如某些工业冷却用水,只要求去除粗大杂质时 2.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
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 ,短时间内允许到5000-10000mg/L ,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3.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一般地表水广泛采用的常规流程,进水悬浮物允许含量同上,出水浊度小于2NTU 。
4.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1) 一般可用于浊度和色度低的湖泊水或水库水处理。
2) 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100mg/L ,水质稳定、变化较小且无藻类繁殖。
5. 原水→调蓄预沉、自然预沉或混凝预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高浊度水二级沉淀(澄清),适用于含砂量大,砂峰持续时间较长时,预沉后原水含砂量可降低到1000mg/L以下。
本设计采用一般常规的净水处理工艺,其净水工艺流程如下:、
第二章设计说明书
2.1加药间
2.1.1 药剂溶解池
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
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
2.1.2 混凝剂药剂的选用与投加
(1). 混凝剂药剂的选用
混凝剂选用:碱式氯化铝[Al
n (OH)
m
CL
3n-m
]简写PAC. 碱式氯化铝在我国从七
十年代初开始研制应用,因效果显著,发展较快,目前应用较普遍,具用使胶粒吸附电性中和和吸附架桥的作用。
本设计水厂混凝剂最大投药量为20mg/l。
其特点为:
1)净化效率高,耗药量少除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原水高浊度时尤为显著。
2)温度适应性高:PH值适用范围宽(可在PH=5~9的范围内,而不投加碱剂)
3)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
4)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三氯化铁低。
5)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2). 混凝剂的投加
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
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
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
流量计配合投加。
耐酸泵型号25FYS-20选用2台,一备一用.
2.1.3 加氯间
1、靠近加氯点,以缩短加氯管线的长度。
水和氯应充分混合,接触时间不少于30min。
为管理方便,和氯库合建。
加氯间和氯库应布置在水厂的下风向。
2、加氯间的氯水管线应敷设在地沟内,直通加氯点,地沟应有排水设施以防积水。
氯气管用紫铜管或无缝钢管,氯水管用橡胶管或塑料管,给水管用镀锌钢管,加氨管不能用铜管。
3、加氯间和其他工作间隔开,加氯间应有直接通向外部、且向外开的门,加氯间和值班室之间应有观察窗,以便在加氯间外观察工作情况。
4、加氯机的间距约0.7m,一般高于地面1.5m左右,以便于操作,加氯机(包括管道)不少于两套,以保证连续工作。
称量氯瓶重量的地磅秤,放在磅秤坑内,磅秤面和地面齐平,使氯瓶上下搬运方便。
有每小时换气8-12次的通风设备。
加氯间的给水管应保证不断水,并且保持水压稳定。
加氯间外应有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
防毒面具应防止失效,照明和通风设备应有室外开关。
设计加氯间时,均按以上要求进行设计。
2.2混合设备
在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
混合是取得良好絮凝效果的重要前提,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药剂的品种、浓度、原水温度、水中颗粒的性质、大小等。
混合设备的基本要求是药剂与水的混合快速均匀。
同时只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节约用药量,降低成本。
混合的方式主要有管式混合、水力混合、水泵混合以及机械混合等。
由于水力混合难以适应水量和水温等条件变化,且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混合耗能大,维护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静态混合器是处理水与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实行瞬间混合的理想设备,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它是有二个一组的混合单元件组成,在不需外动力情况下,水流通过混合器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