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1.251原水水质情况序号名称最高数平均数备注1 色度40 152 pH值7.8 7.23 DO溶解氧11.2 6.384 BOD5 2.5 1.15 COD 4.2 2.46 其余均符合国家地面水水源Ⅰ级标准2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自来水厂设计说明书概要

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给水)1设计原始资料1.1 城镇概况该小镇位于广东省中部,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市区地势平坦,除中部有一座较高的山(主峰海拔310m)外,市区主要建在台地和平原上。
居住人口约15万,分为两个生活区:新城区和旧城区。
1.2 城市用水情况城市用水按15万人口设计,居民最高日用水量按210dcapL⋅,给水普及率:100%。
市区以4~6层的多层建筑为主。
2. 城市给水工程用水量计算2.1居民区用水量计算该地区地处我国广东省中部,设计人口15万,为小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最高日用量根据《给排水规范大全》,采用210 L/cap.d。
则居住区最高日用水量为:Q1=qNf=210×15×104×100%×103-=3.15×104Q1——城市最高日综合用水,m³/d;q——城市最高日综合用水量定额,L/(cap.d);N——城市设计年限内计划用水人口数;f——城市自来水普及率,采用f=100%2.2. 公共建筑用水量计算2.2.1 医院日用水量根据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3.1)查得,医院病人用水量为400 L/cap.d,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的设计原始资料表2 :公共建筑用水量一览表得知,每个医院用水人数为800床。
(共两个医院)则医院日用水量:Q医院= 400-3⨯10⨯800⨯2=640(m3/d)2.2.2 中学日用水量2.2.2.1 第一中学日用水量根据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3.1)查得,中、小学生用水量为40 L/cap.d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的设计原始资料表2 :公共建筑用水量一览表得知,第一中学用水人数2000人。
于是,Q中学1= -340⨯10⨯2000=80(m3/d)2.2.2.2第二中学日用水量由于人数一样,类似于上面计算过程,则可得:Q中学2= Q中学1=-340⨯10⨯2000=80(m3/d)所以,中学最高日用水量为:Q中学=Q中学1+ Q中学2=80+80=160(m3/d)2.2.3 小学日用水量2.2.3.1 第一小学用水量根据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3.1)查得,中、小学生用水量为 40 L/cap.d,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的设计原始资料表 2 公共建筑用水量一览表得知,第一小学用水人数1500人。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介绍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 1.2512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 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给水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 设计水质本设计给水处理工程设计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万分,使净化后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基础资料:1.厂区地形平坦无高差。
2.原水水质分析表原水水质分析表3.滤砂筛分资料(请改组成所需d10=0.5mm,K80=1.8的滤料)。
4.该水厂所在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
1.1.2 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Q d=Q a*K d=60000×1.5=90000m3/d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Q=(1+a)Q d =1.08×90000=97200m3/d式中Q——水厂日处理量;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a——平均日设计供水量(m3/d),为6万m3/d;Q d——最高日设计供水量(m3/d);K d——供水量日变化系数,取1.5。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原水→简单处理(如用筛网隔虑)适用条件:水质要求不高,如某些工业冷却用水,只要求去除粗大杂质时2.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短时间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和工作原理。
3.理解给水厂的运行方式和调节方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5.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给水厂相关数据。
6.能够进行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给水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介绍给水厂的工作原理、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2.给水厂的运行方式和调节方法:讲解给水厂的运行方式、调节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给水厂的分析和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3.实验法:学生进行给水厂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加深对给水厂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给水厂实验所需的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1、引言在这个章节,我们将介绍本设计说明书的目的和范围,以及背景信息和设计团队的角色和职责。
1.1 目的本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是为水厂设计提供详细的设计指南,包括技术规范、材料选择、工程流程和其他设计相关的信息。
1.2 范围本设计说明书适用于给水厂的设计,涵盖了从原水处理到净化水处理的全部过程。
1.3 背景信息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有关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给水厂的规模和位置,以及相关的环境和地质条件。
1.4 设计团队本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是由设计团队完成的。
团队成员包括水处理专家、结构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和自动化工程师。
每个团队成员在设计过程中都有特定的职责和角色。
2、技术规范2.1 原水质量要求在此章节,我们将详细说明原水的质量要求,包括pH值、悬浮固体的含量、有机物的浓度等。
2.2 处理工艺选择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展示不同的处理工艺选项,并解释为什么选择特定的工艺。
2.3 处理设备选型详细介绍所选工艺相关的处理设备的选型原则和参数要求。
2.4 运行参数给出运行参数的范围和要求,包括流量、压力、温度等。
3、水污染控制3.1 溶解物质的控制说明如何控制水中的溶解物质,包括硬度、铁、锰等。
3.2 悬浮物质的控制介绍悬浮物质的控制方法,如沉淀、过滤等。
3.3 有机物质的控制详细说明有机物质的控制策略,包括活性炭吸附、氧化等。
4、设备布局和工程流程4.1 设备布局以图表形式展示设备布局,并解释为什么选择特定的布局方案。
4.2 工程流程展示水处理的整个流程,并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和控制要求。
5、施工和安装5.1 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阶段、关键工序和所需人力资源。
5.2 安装要求列出设备安装的要求和步骤,包括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的相关规范。
6、运行和维护6.1 运行参数详细说明运行参数的监测和调整要求,包括定期检查设备和水质。
6.2 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保养和故障排除的步骤和频率。
(完整word版)自来水厂设计—计算书

目录第一部分说明书3第一章净水厂厂址选择3第二章处理流程选择及说明 4第一节岸边式取水构筑物8第二节药剂投配设备10第三节机械搅拌澄清池10第四节普通快滤池11第五节消毒间12第六节清水池14第七节送水泵站14第三章水厂的平面布置16第一节水厂的平面布置要求 16第二节基本设计标准16第三节水厂管线16第四节水厂的高程布置17第四章排泥水处理20第一节处理对象20第二节处理工序20第二部分计算书21第一章岸边式取水构筑物21第一节设计主要资料21第二节集水间计算21第三节泵站计算22第二章混凝设施26第一节药剂配制投加设备26第三章机械搅拌澄清池计算 35第一节第二反应室35第二节导流室35第三节分离室36第四节池深计算37第五节配水三角槽38第六节第一反应室39第七节容积计算40第八节进水系统40第九节集水系统41第十节污泥浓缩斗42第十一节机械搅拌澄清池,搅拌机计算43第四章普通快滤池计算48第一节设计参数48第二节冲洗强度48第三节滤池面积及尺寸49第五节配水系统49第六节洗砂排水槽50第七节滤池各种管渠计算51第八节冲洗水泵52第五章消毒处理54第一节加氯设计54第二节加滤量计算54第三节加氯间和氯库54第六章清水池计算56第一节清水池有效容积56第二节清水池的平面尺寸56第三节管道系统56第四节清水池布置56第七章送水泵站58第一节流量计算58第二节扬程计算58第三节选泵58第四节二级泵房的布置59第五节起重设备选择59第六节泵房高度计算60第七节管道计算60第八章给水处理厂的总体布置61第一节平面布置61第九章泥路计算64第一节泥、水平衡计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规模64第二节排泥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67结束语73致谢74参考文献75第一部分说明书第一章净水厂厂址选择净水厂一般应设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底、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水厂还应考虑防洪措施,同时尽量把水厂设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 1.251序号名称最高数平均数备注1 色度40 152 pH值7.8 7.23 DO溶解氧11.2 6.384 BOD5 2.5 1.15 COD 4.2 2.46 其余均符合国家地面水水源Ⅰ级标准2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 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 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 计 说 明 与 计 算 书一、设计项目某城市给水厂给水处理工艺初步设计二、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混凝剂 消毒剂原水 混凝池 沉淀池 滤池 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脱水机房 污泥处理三、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d m Q /12247211340008.1a)Q 1(3d =⨯=+=dm Q /1134006300183d =⨯=式中 Q ——水厂日处理量;a ——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d ——设计供水量(m 3/d ),为115668m 3/d.四、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1、加药间设计计算已知计算水量Q=122472m 3/d=5103m 3/h 。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碱式氯化铝为混凝剂,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51.4mg/L ,药容积的浓度b=15%,混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
4.1.2. 设计计算1 溶液池容积1W m 9.201524175103x 4.51417b 1=⨯⨯==n aQ V ,取21m 3式中:a —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30mg/L; Q —设计处理的水量,3600m 3/h;B —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 1(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单池尺寸为1m .35m .20m .3⨯⨯=⨯⨯H B L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置于室内地面上.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 m 1.28.25.20.3=⨯⨯=W 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 ,池底坡度为0.02。
底部设置DN100mm 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
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60mm ,按1h 放满考虑。
2 溶解池容积2W312m 3.6213.03.0=⨯==W W式中: 2W ——溶解池容积(m 3),一般采用(0.2-0.3)1W ;本设计取0.31W溶解池也设置为2池,单池尺寸:m m m H B L 1.25.15.2⨯⨯=⨯⨯,高度中包括超高0.2m ,底部沉渣高度0.2m ,池底坡度采用0.02。
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 3'4.67.15.15.2m W =⨯⨯=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 =10min ,则放水流量:S L t /5.10106010003.660w q 20=⨯⨯==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0d =100mm ,相应流速d=1.16m/s ,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 =100mm 的排渣管一根,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的形状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3 投药管投药管流量210002121000===0.486246060246060w Lq S⨯⨯⨯⨯⨯⨯⨯⨯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25mm,相应流速为1.17m/s。
4 溶解池搅拌设备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
5 计量投加设备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
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
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
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hW/m75.1122112q31===式中:1W——溶液池容积(m3)耐酸泵型号J-D1600/2.0选用2台,一备一用.6 药剂仓库考虑到远期发展,面积为150m2,仓库与混凝剂室之间采用人力手推车投药,药剂仓库平面设计尺寸为10.0m×15.0m。
4.2混合设备设计计算4.2.1设计参数设计总进水量为Q=86400m3/d,水厂进水管投药口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的1/3处,且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均匀分布,进水管采用两条,流速v=1.0m/s。
计算草图如图2-1。
图4-1 管式静态混合器计算草图4.2.2 设计计算1.设计管径静态混合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设计流量h m d m Q q /7.0/612362122472n 33====则静态混合器管径为:m v q D 94.00.114.37.044=⨯⨯==∏,本设计采用D=800mm ;2.混合单元数 按下式计算40.09.00.136.2v 36.23.0-5.0-3.0-5.0-=⨯⨯=≥D N ,本设计取N=3;则混合器的混合长度为:10m .339.01.11.1=⨯⨯==DN L3.混合时间T=s L 10.3110.3v ===4.水头损失5m .023.0394.07.01184.0d 1184.04.424.42∠=⨯⨯==n Q h ,符合设计要求。
5.校核GT 值1363.79810.31014.123.09800r --=⨯⨯⨯==S uT h G ,在700-10001s -之间,符合设计要求884.02 2.642333.822000GT =⨯=≥,水力条件符合设计要求。
4.3机械搅拌絮凝池工艺设计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122472m 3/d=5103m ³/h,池数n=2座,单池设计流量Q’=2552m ³/s ,絮凝时间t=20min. 1、絮凝池尺寸设计计算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3m 8516020255260=⨯==QT W 根据水厂系统布置,水深H 取4.5m,采用三排搅拌器,则水池长度: L zH α≥18m 5.433.1=⨯⨯=L池子宽度: m LH W B 5.105.418851=⨯==2、搅拌器尺寸每排上三个搅拌器,每个搅拌器长: ()m l 2.33/2.04-5.10=⨯=式中 0.2——搅拌器间的净距和其离壁的距离为0.2m 搅拌器外缘直径:D=4.5—2⨯0.15=4.2m式中 0.15——为搅拌器上缘离水面及下缘离池底的距离0.15m每个搅拌器上装有4块叶片,叶片宽度采用0.2m ,每根轴上桨板总面积为 27.7342.02.3m =⨯⨯⨯,占水流截面积225.475.45.10m =⨯的21% ,小于25%的要求。
3、每个搅拌器旋转时克服水阻力所消耗的功率:各排叶轮桨板中心点线速度采用:s m v s m v s m v /2.0;/35.0;/5.0321===。
叶轮桨板中心点旋转直径:0D =4.2-0.2=4m 。
叶轮转数及角速度分别为:第一排: s rad w D v n /24.0,min r/4.20.414.35.06060011==⨯⨯==π 第二排 s rad w D v n /17.0,min r/7.1414.335.06060022==⨯⨯==π 第三排 s rad w D v n /10.0.min r/0.10.414.32.06060033==⨯⨯==π桨板宽长比b/l=0.20/3.2=0.06<1,查表得10.1=ψ 5681.92100010.12gk =⨯⨯==ψρ第一排每个叶轮所耗功率:()()kw r r yklw N 068.045.1-65.140824.02.3564-408443414231=⨯⨯⨯==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得第二、第三排每个叶轮所消耗功率分别为0.024kw 、 0.005kw.4 、电动机功率:第一排所需功率为kw 204.03068.001=⨯=N 第二排所需功率为kw 027.03024.002=⨯=N 第三排所需功率为kw 015.03005.003=⨯=N设三排搅拌器合用一台电动机带动,则絮凝池所耗总功率为0N ∑为291kw .0015.0027.0204.00=++=∑N电动机功率(取7.0,75.021==ηη):kw 55.07.075.0291.0210=⨯=∑=ηηN N5、核算平均速度梯度G 及GT 值(按水温20°C 计,μ=102×10-6 kg ·s/m 2)第一排:1610127103851102204.0102u 102--=⨯⨯⨯=⨯=S W N G第二排:1620216103851102072.0102u 102--=⨯⨯⨯=⨯=S W N G第三排:1630337103851102015.0102u 102--=⨯⨯⨯=⨯=S W N G絮凝池平均速度梯度:41601016.26020181810851102291.0102102⨯=⨯⨯==⨯⨯⨯=∑=--GT S uW N G 经核算,G 值和GT 值均较合适。
4.4 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1. 设计所采用的数据① 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q=3.0mm/s ② 斜板有效系数η取0。
75,η=0.6~0.8 ③ 斜板水平倾角 θ=60° ④ 斜板斜长 L=1.5m⑤ 斜板净板距 P=0.1m P 一般取50~150mm ⑥ 颗粒沉降速度 μ=0.4mm/s=0.0004m/s2. 沉淀池面积2m 43750004.075.031.1=⨯==ημQ A f 式中 Q ——进水流量,m3/s q ——容积负荷,mm/s3.斜板面积200f f '8750m cos604375cos ===θA A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4.斜板高度m l 3.160sin 5.1sin h 0=⨯==θ5.沉淀池长宽设斜板间隔数为N=130个 则斜板部分长度为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l 2=0.1m ,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离l 3=0.8m ,则池长L=7.5+0.1+0.8=8.4m池宽m Vh Q B 4.503.102.031.1=⨯==6.斜板组合全长计算斜板间隔数个5041.04.50===p B N斜板组合全长12m6.115.15048750cf'取=⨯==NAL斜板沉淀池布置示意图()7沉淀池长度12m8.沉淀池高度 9.复核颗粒需要长度 颗粒沉降需要时间o h v l μ=='t颗粒沉降需要长度m tg u v Ptg L 06.80004.002.0601.000'=⨯⨯==θ现采用长度12m>8.06m,可满足颗粒沉降的要求长度4.5 滤池工艺计算1.设计参数采用两组滤池,滤池的设计流量:Q=1.3m 3/S 设计滤速10m/h [1],冲击强度14L/S·m 2[1],冲洗时间6min ,膨胀率45%[1]2.设计计算(按每日工作23h 计[1])(1) 滤池面积:F=Q/V×24/23=5103/10×24/23=532.5m 2(2) 单个面积F '=F/N=532.5/6=88.75m 2,取单池宽B 为8m ,长为1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