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设计计算书

合集下载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第一章总论 .......................................................................................................... - 2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 2 -1.1.1设计题目.......................................................................................... - 2 -1.1.2设计背景.......................................................................................... - 2 -1.1.3设计任务.......................................................................................... - 2 -1.2原始资料与水质分析................................................................................. - 2 -1.2.1设计水量.......................................................................................... - 2 -1.2.2地质条件.......................................................................................... - 2 -1.2.3气象条件.......................................................................................... - 2 -1.2.4原水水质及分析.............................................................................. - 3 - 第二章设计原则与净水工艺选择 ........................................................................ - 4 -2.1设计原则..................................................................................................... - 4 -2.2厂址选择..................................................................................................... - 4 -2.3工艺选择..................................................................................................... - 5 -2.3.1选择依据.......................................................................................... - 5 -2.3.2常见处理工艺.................................................................................. - 6 -2.3.3工艺选择.......................................................................................... - 7 - 第三章净水构筑物及其计算 ................................................................................ - 7 -3.1配水井......................................................................................................... - 7 -3.2混凝剂类型及加药间................................................................................. - 7 -3.2.1混凝剂.............................................................................................. - 7 -3.2.2混凝剂的投加.................................................................................. - 9 -3.2.3溶解池、溶药池设计计算............................................................ - 10 -3.2.4加药间及药库布置........................................................................ - 11 -3.3混合设施................................................................................................... - 11 -3.3.1混合方式........................................................................................ - 11 -3.3.2机械混合池.................................................................................... - 13 -3.4隔板絮凝池............................................................................................... - 15 -3.4.1一般要求........................................................................................ - 15 -3.4.2设计计算........................................................................................ - 15 - 3.5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 20 -3.6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 23 -3.6.1已知条件........................................................................................ - 24 -3.6.2 设计计算....................................................................................... - 24 -3.7加氯设备................................................................................................... - 30 -3.7.1 加氯量的确定....................................... - 30 -3.7.2 加氯设备........................................... - 30 -3.7.3 加氯间............................................. - 31 -3.8 清水池设计计算...................................................................................... - 31 -3.8.1 平面尺寸计算....................................... - 31 -3.8.2 管道系统........................................... - 32 -3.8.3清水池布置......................................... - 33 - 第四章净水厂总体布置设计计算 ...................................................................... - 34 -4.1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 34 -4.2平面布置设计........................................................................................... - 34 -4.3高程布置设计........................................................................................... - 35 -4.3.1各构筑物间连接管中流速计算.................................................... - 35 -4.3.2各构筑物间水头损失计算................................. - 36 -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给水厂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设计计算书

目录第一章设计原始资料第二章设计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第一节设计水量计算第二节给水处理流程确定第三章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第一节加药间第二节配水井第三节混合设备第四节絮凝池第五节沉淀池第六节滤池第七节消毒方法第四章净水厂工艺计算第一节加药间设计计算第二节配水井设计计算第三节混合设备设计计算第四节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设计计算第五节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第六节 V型滤池设计计算第七节消毒和清水池设计计算第八节二级泵站第五章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计算v第一节水厂平面布置第二节水厂高程布置计算第三节净水管道水力计算第四节附属建筑物第五节净水厂绿化与道路第六章净水工艺自动化设计第一章 设计原始资料一、地理条件:地形平坦,稍向西倾斜,地势平均标高22m (河岸边建有防洪大堤)。

二、水厂位置占地面积:水厂位置距离河岸200m ,占地面积充分。

三、水文资料:河流年径流量3.76-14.82亿立方米,河流主流量靠近西岸。

取水点附近水位:五十年一遇洪水位:21.84m ;百年一遇洪水位:23.50m ;河流平常水位:15.80m ;河底标高:10m 。

四、气象资料及厂区地址条件:全年盛行风向:西北;全年雨量:平均63mm ;冰冻最大深度1m 。

厂区地基:上层为中、轻砂质粘土,其下为粉细沙,再下为中砂。

地基允许承载力:10-12t/m 2。

厂区地下水位埋深:3-4m 。

地震烈度位8度。

五、水质资料:浊度:年平均68NTU ,最高达3000NTU ;PH 值:7.4-8.6;水温:4.5-21.5℃;色度:年平均为11-13度;臭味:土腥味;总硬度:123.35mg/L CaCO 3;溶解氧:年平均10.81 mg/L ;Fe :年平均0.435 mg/L ,最大为0.68 mg/L ;大肠菌群:最大723800个/mL ,最小为24600个/ mL ;细菌总数:最大2800个/ mL ,最小140个/ mL 。

六、水质、水量及其水压的要求:设计水量:根据资料统计,目前在原地下水源继续供水的情况下,每天还需5万立方米。

给水厂毕业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毕业设计计算书

摘要E市给水工程,是为了满足该区近期和远期用水量增长的需要而新建的。

该工程分为两组,最终的供水设计规模为3.1万m3/d,整个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三部分。

其工艺流程如下:水源取水头自流管一级泵房自动加药设备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配水池二级泵房配水管网用户同时,本设计课题还包括:水厂占地面积,人员配备,厂内建筑物布置和管线定位等。

整个工艺流程中主要构筑物的设计时间为机械搅拌澄清池池:1.28h普通快滤池冲洗时间:6min普通快滤池的滤速为:13.3m/h第一章设计水量计算第一节最高日用水量计算第二节设计流量确定第二章取水工艺计算第一节取水头部设计计算第二节集水间设计计算第三章泵站计算第一节取水水泵选配及一级泵站工艺布置第二节送水泵选配及二级泵站工艺布置第四章净水厂工艺计算第一节机械搅拌澄清池计算第二节普通快滤池计算第三节清水池计算第四节配水池计算第五节投药工艺及加药间计算第六节加氯工艺及加氯间计算第七节净水厂人员编制及辅助建筑物使用面积计算第八节检测仪表第一章 设计水量计算第一节 最高日用水量计算一、各项用水量计算 1、 综合生活用水量1Q1Q d m d l N q f 33411108.81.1.200104⨯=⨯⨯⨯=⨯⨯=人 m d l N q f Q 344111/10408.11.1.200104.6⨯=⨯⨯⨯=⨯⨯=人 2、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2Q()()dm m d n N q Qd m m d n N q Q 343222/3432221076.11.180********.11.11001201⨯=⨯⨯=-⨯⨯=⨯=⨯⨯=-⨯⨯=万元万元万元3、 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3Q ()d m Q Q Q 34213104.02.0⨯=+=4、 消防用水量x Qd m s l N q Q x x X 3410432.0252⨯=⨯=⨯= 二、最高日用水量d Qm Q Q Q Q d 34321106.2⨯=++=由于总用水量较小和消防水量相差不大则d m d m Q d 3434101.310072.3⨯≈⨯= d m Qd34/104⨯=第二节 设计流量确定一、确定设计流量1、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原水输水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流量sl d m T Q a Q sl d m T Q a Q d I d I 11.48636002410405.173.376360024101.305.134//34=⨯⨯⨯=⨯==⨯⨯⨯=⨯= 2、二级泵站设计流量因为无用水变化曲线也没相似地区资料故不设置调节构筑物,其设计流量为sl d m Q k Q sl d m Q k Q d h h d h h 44.6944.861045.14.8618.5384.86101.35.14.8634//34=⨯⨯=⨯==⨯⨯=⨯=3、清水输水管设计流量同二级泵站设计流量4、配水管网设计流量同二级泵站设计流量第二章 取水工艺计算第一节 取水头部设计计算一、设计计算方法与内容1、 取水头部选用蘑菇取水头部,头部外形选用菱形,分两格。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1 设计水质要求及水量计算 (1)1.1 城市用水要求 (1)1.2 设计水量的确定 (1)2 给水工艺流程的选择 (1)2.1 原水水质分析 (1)2.2 给水处理工艺的确定 (2)3 药剂的选择及其投加方式 (2)3.1 混凝剂的选择 (2)3.1.1 固体硫酸铝 (2)3.1.2 液体硫酸铝 (2)3.1.3 硫酸亚铁 (2)3.1.4 三氯化铁 (3)3.1.5 聚合氯化铝 (3)3.1.6 聚丙烯酰胺 (3)3.2 混凝剂的投加方式 (3)3.2.1 重力投加 (3)3.2.2 水射器 (4)3.2.3 计量泵 (4)3.3 消毒剂的选择 (4)3.3.1 漂白粉 (4)3.3.2 液氯 (4)3.3.3 二氧化氯 (4)3.3.4 臭氧 (4)3.3.5 紫外线 (5)3.4 消毒剂的投加方式 (5)4 混合形式的确定 (5)4.1 水泵混合 (5)4.2 管式静态混合器 (5)4.3 跌水混合 (5)4.4 机械混合 (5)5 水工构筑物的确定 (6)5.1配水井 (6)5.2絮凝池 (6)5.2.1 隔板絮凝池 (6)5.2.2 折板絮凝池 (6)5.2.3 网格(栅条)絮凝池 (6)5.2.4 机械絮凝池 (6)5.3 沉淀池 (6)5.3.1 平流式沉淀池 (6)5.3.2 斜管(板)沉淀池 (7)5.4 过滤设备 (7)5.4.1 普通快滤池 (7)5.4.2 双阀滤池 (7)5.4.3 V型滤池 (7)5.4.4 虹吸滤池 (7)5.4.5 无阀滤池 (8)5.4.6 移动罩滤池 (8)6 水工构筑物参数设计 (8)6.1 加药间的计算 (8)6.1.1 溶液池容积W1 (8)6.1.2 溶解池容积W2 (9)6.1.3 投药管 (9)6.1.4 搅拌设备 (9)6.1.5 计量泵 (9)6.1.6 药剂仓库 (9)6.2 混合设备的计算 (10)6.2.1 设计管径 (10)6.2.2 混合单元数 (10)6.2.3 混合时间 (10)6.2.4 水头损失 (10)6.2.5 校核GT值 (10)6.3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计算 (11)6.4 平流沉淀池的计算 (12)6.5 V形滤池的计算 (13)6.5.1 冲洗强度 (13)6.5.3 池体设计 (13)6.5.4 V型槽的设计 (14)6.6 加氯间的计算 (14)6.6.1 投氯量 (14)6.6.2 储氯量M (15)6.6.3 加氯设备和附属设施 (15)6.6.4 加氯间尺寸设计 (15)6.7 配水井的计算 (15)6.8 清水池的计算 (16)6.8.1 有效容积 (16)6.8.2 平面尺寸设计 (16)7 平面布置 (17)8 高程布置 (17)参考文献 (18)附录 (18)1 设计水质要求及水量计算1.1 城市用水要求给水处理厂出水应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6)要求。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介绍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介绍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 1.2512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 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环境工程-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_secret

环境工程-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_secret

目录一总论1.1基本资料 1二总体设计2.1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22.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2.2.1药剂溶解池 32.2.2 加氯间 42.2.3混合设备 42.2.4隔板反应池 52.2.5斜板沉淀池: 52.2.6滤池 52.2.7消毒方法 5第3章水厂平面布置3.1布置说明 63.2、生产管线设计 6第4章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4.1 加药间设计计算 74.2混合设备设计计算 84.3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设计计算 94.4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124.5 V型滤池设计计算 164.6 消毒和清水池设计计算 234.7 泵房设计 27第5章水厂高程布置计算5.1、管渠的水力计算 275.2、给水处理构筑物高程计算 30 第六章参考文献 301.1基本资料A城市地处东北地区,是一座新型、中等城市,该市实施10年规划,规划拟建一座给水处理厂,采用统一供水方式供给该市的工业企业及居民用水。

(学号1-14号设计供水量8万m3/d,15-28号10万m3/d。

31-45号12万m3/d。

)1)、自然状况城市土壤种类为砂质黏土,地下水位10.00m,冰冻线深度2.00m,年降水量1000mm,最高温度30.0℃,最低温度-4.0℃,年平均温度10.0℃。

主导风向:夏季西南,冬季西北。

2)、水源(1)地面水源一条河流贯穿该市南北,其中最大流量900.00m3/s,最小流量200.00m3/s。

最大流速3m/s。

最高水位100.00m;常水位95.00m;最低水位(97%)90.00m,冰冻期水位92.00m。

冰的最大厚度0.70m,无潜冰、无锚固冰。

水质监测结果(2)地下水源该市地下水含水层5.00m,大多属于浅层滞水。

总硬度达1000 mg/L。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侧边峰速 v1 :
v1
0.2785 1.4 1.263
0.158m
/
s
侧边谷速 v2 :
v2
0.2785 1.4 1.618
0.123m
/
s
水头损失计算:
① 中间部分:
渐放段损失:
1 v12 v22
h1
0.5 0.3322 0.1522 0.0022 m
2g
2 9.8
渐缩段损失:
h2
米。布置形式如下图:
1
9
中间部分流速为: 0.2785 0.232m / s , 2 0.6
可以.
侧边峰距 b3:b3=6.9-6×0.6-7×0.04=3.02m.
由图可知,b3+b3+c=3.02m,故 b3 3.02 0.355 1.3325m 2
式中 u -混凝剂最大投加量, 32mg / L
Q -设计流量,为 4101.7m3/h b -混凝剂的投加浓度,取 15%。 n -每日的投加次数,取 4 次。 溶液池按两个设计,一次使用一个池子,两个池子交替使用。溶液池的平面 形状采用正方形,有效水深取 1.3m,则边长为 2.0m。考虑超高为 0.5m。则溶液 池尺寸为 L×B×H=2.0m×2.0m×1.8m。 溶液池池底设 DN200 的排渣管一根,溶液池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内壁衬以 聚乙烯板(防腐)。 (2)溶解池:
0.166m /
s
上转弯δ取 1.8,下转弯及进口取 3.0,则每格进口及转弯损失之和 h 为:
h '' 1.8 2 0.2842 3 3 0.1662 3 0.32 0.2904 0.248 0.27 0.0412 m
2 9.8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和工作原理。

3.理解给水厂的运行方式和调节方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5.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给水厂相关数据。

6.能够进行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给水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介绍给水厂的工作原理、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2.给水厂的运行方式和调节方法:讲解给水厂的运行方式、调节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给水厂的分析和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3.实验法:学生进行给水厂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加深对给水厂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给水厂实验所需的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设计题目是某市以长江水为水源新建100000m3/d城市饮用水供水工程工艺初步设计,原水水质:原水取自长江段,按地表水三类水质设计。

整个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三部分,本设计方案的编制围为城市供水工程场界区的给水处理工艺设计,只作取水工程、净水工程两部分设计,输配水工程不作要求。

净水工程其工艺流程如下:混凝剂消毒剂原水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二级泵站用户关键词:饮用水供水工程,取水工程,净水工程,絮凝池,沉淀池,滤池。

AbstractT he subject of this design is preliminary for a 100000m3/d water city drinking water supply project , and the water resource is the Changjiang River. Quality of raw water:raw water is from of the Huangshi segment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ccording to the three water quality of surface water for designing. The engineering includes three parts: water intake works, water purification works, and water transportation-distribution works. T he preparation scope of the design is urban water supply project field to the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 and only for two parts: water intake works, water purification works, water transportation-distribution works is not required. The process of water purification project are as follows:Coagulantresource mix flocculation tank Sedimentation tankfilter clear water tank Secondary pump station userdisinfectantkey words:drinking water supply project,water intake works, waterpurification works, flocculation tank,Sedimentation tank, filter.第一章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某市以长江水为水源新建100000m3/d城市饮用水供水工程工艺初步设计1.2 设计围本方案的编制围为城市供水工程场界区的给水处理工艺设计。

1.3 主要设计依据1.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及其它项目基础条件等资料;2. GB 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3.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CJ/T206-2005《城市供水水质标准》5.《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6.建筑给排水设计规GB50015-20101.4 主要设计原则1.原水处理后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工艺技术流程合理、简洁,技术先进、成熟可靠,保证生产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提高给水处理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3.优化工艺,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严格遵循国家、行业的规、标准和规定。

1.5 设计基本资料(一)给水处理设计规模给水处理场总设计能力为100000 m3/d,出厂水压:28米水头。

(二)设计水质1、原水水质:原水取自长江段,按地表水三类水质设计。

水源水位:最低枯水位-6.55m ;最高水位-2.95m ;常年水位-4.80m。

2、出水要求达到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情况:(三)、厂址及场地现状1、给水处理厂拟用场地较为平整。

假定平整后厂区的地面标高为±0.00m。

2、气象资料:1)气温:年平均:17.6℃;极端最高:40.7℃;极端最低:-12.4℃;2)年平均相对湿度:77%,3)风速与风向频率:年平均风速:1.9米/秒;最大风速:31米/秒;夏季最多风向:东风、东南风;全年主导风向:东风4)降水量:年降水量:1406.6毫米;最大时降水量:33.1毫米;最大日降水量:100.8毫米。

5) 年平均气压:101.38kPa1.6 设计任务根据所给的其它原始资料,设计给水处理厂,具体容包括:1、确定给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2、选择处理构筑物并通过计算确定其尺寸(附必要的草图);3、按扩初标准,画出给水厂的工艺平面布置图,容包括表示出处理厂的围,全部处理构筑物及辅助建筑物、主要管线的布置、主干道及处理构筑物发展的可能性(1#图);4、按扩初标准,画出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高程布置图,表示出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关系、水位高度以及处理出水的出厂方式;5、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1)水量计算,确定设计规模;(2)给水系统选择和给水方案比较——选择水源与取水方式。

确定水厂厂址与净水工艺,提出可行的给水系统,并进行方案比较;(3)取水工程设计;(4)净水厂设计;(5)二级泵站设计。

1.7 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书、说明书各一份;2、设计图纸:给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1号图)和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高程布置图各一(1号图)。

3、主要构筑物的工艺图、结构图(剖面图)。

第二章设计说明书本设计题目是某市以长江水为水源新建100000m3/d城市饮用水供水工程工艺初步设计,原水水质:原水取自长江段,按地表水三类水质设计。

整个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三部分,本设计方案的编制围为城市供水工程场界区的给水处理工艺设计,只作取水工程、净水工程两部分设计,输配水工程不作要求。

取水工程2.1 取水位置的选择给水水源确定后,应进一步确定取水的位置,对于不同种的水体,选择取水位置应考虑的因素也有所不同,但相同的都是尽可能充分利用有利取水条件,避开不利的条件:(1)取水点在靠河中心较稳定的地方避开了污水排点,水质较好;(2)取水点处河床稳定,靠近主流,在河水的最低水位时有足够的水深;(3)取水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地形和施工条件;(4)取水点较靠近用水用户;(5)供生活用水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位于城镇和工业企业上游的清洁河段。

2.2 取水构筑物的选择根据所确定的取水位置,综合其位置的水深,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岸坡,河床的形状,河水含砂量分布,冰冻与漂浮物,取水量及安全度等因素确定选用河床式自流管及设集水井取水构筑物形式。

河床式自流管及设集水孔进水井取水构筑物特点:(1)在非洪水期利用自流管取得河心较好的水,而在洪水期利用集水井上的进水孔取得上层水质较好的水;(2)比单用自流管进水安全可靠;(3)吸水井设于河岸上,可不受水流冲刷河冰凌的影响;(4)进水头部升入河床,检修和清洗方便;(5)冬季保温,防冻条件比岸边好;2.3 取水头部的选择选用管式取水头部,垂直向上,有如下特点;(1)构造简单;(2)造价较低;(3)施工方便;(4)设置格栅或其他拦截粗大漂浮物的装置;2.4 自流管取水采用两根进水管,为保证一条进水管损坏,另外一条能承担70%的流量,为了清理管道淤积的泥沙,采用反向冲洗法,将进水室的一个分格充水至最高度,然后迅速打开自流管上的闸门,利用进水室与河流形成的较大的水头差来进行冲洗。

2.5 格栅格栅设备一般用于污水处理的进水渠道上或提升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或漂浮物,以减轻后续水处理工艺的处理负荷,并起到保护水泵、管道、仪表等作用。

在集水井的进水孔前应设置格栅,拦截漂浮物或悬浮物。

按栅条净间隙,格栅又分为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3—10mm)。

按格栅的清渣方法,有人工格栅、机械格栅和水力清除格栅三种。

2.6 取水泵房取水泵站在水厂中也称一级泵站.在地面水水源中,取水泵站一般由吸水井、泵房及闸阀井三部分组成。

取水泵站由于它靠江临水的确良特点,所以河道的水文、水运、地质以及航道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取水泵上本身的埋深、结构形式以及工程造价等。

其从水源中吸进所需处理的水量,经泵站输送到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净化处理。

集水间与取水泵房合建,集水间附于取水泵房的外壁。

净水工程2.7 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及设计生产能力等因素、必要的实验、相似条件下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经验以及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由于水源不同,水质也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也多种多样,如表2—1:根据水源条件等因素经过比较,方案如下:方案一:当原水浊度较低时,原水采用双层滤料或多层滤料直接过滤,也可以在滤前设一微絮凝池,处理工艺流程为:混凝剂消毒剂原水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方案二:当原水浊度高、含沙量大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混凝沉淀(或澄清)效果,减少混凝剂投加量,应增设预沉池或沉砂池,处理工艺流程为:助凝剂消毒剂原水预沉池或沉砂池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查资料了解到,长江水源基本属国家地面水标准的II—III类水体,在段地区属水质较好的地表水源,虽然受到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但仍属于微污染水源,无需特定的生物预处理(报括预氧化、活性炭吸附等),氯消毒可以达到消毒效果,但滤池应具有除铁锰等功效,由于浊度较低,本设计采用一般常规的净水处理工艺,其净水工艺流程如下:混凝剂消毒剂原水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二级泵站用户2.8 混凝剂及消毒剂选择2.8.1 混凝剂的选择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是水处理工艺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完善程度对后续工艺如沉淀、过滤影响很大。

其选择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混凝效果好、对人体无害、使用方便、货源充足、价格低廉。

水处理工程常用混凝剂比较,如表2—2:据设计资料中提供的混凝剂:硫酸铝、三氯化铁(45%)、碱式氯化铝(10%),以及下表常用混凝剂性质比较,选择碱式氯化铝作为水处理用混凝剂,另外碱式氯化铝本身无害,据全国各地使用情况,净化后的生活用水一般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所以选择碱式氯化铝作为水处理混凝剂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且碱式氯化铝具有混凝效果好、对人体健康无害、使用方便、货源充足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因而选择聚合铝作为水处理的混凝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