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设计计算书

合集下载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第一章总论 .......................................................................................................... - 2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 2 -1.1.1设计题目.......................................................................................... - 2 -1.1.2设计背景.......................................................................................... - 2 -1.1.3设计任务.......................................................................................... - 2 -1.2原始资料与水质分析................................................................................. - 2 -1.2.1设计水量.......................................................................................... - 2 -1.2.2地质条件.......................................................................................... - 2 -1.2.3气象条件.......................................................................................... - 2 -1.2.4原水水质及分析.............................................................................. - 3 - 第二章设计原则与净水工艺选择 ........................................................................ - 4 -2.1设计原则..................................................................................................... - 4 -2.2厂址选择..................................................................................................... - 4 -2.3工艺选择..................................................................................................... - 5 -2.3.1选择依据.......................................................................................... - 5 -2.3.2常见处理工艺.................................................................................. - 6 -2.3.3工艺选择.......................................................................................... - 7 - 第三章净水构筑物及其计算 ................................................................................ - 7 -3.1配水井......................................................................................................... - 7 -3.2混凝剂类型及加药间................................................................................. - 7 -3.2.1混凝剂.............................................................................................. - 7 -3.2.2混凝剂的投加.................................................................................. - 9 -3.2.3溶解池、溶药池设计计算............................................................ - 10 -3.2.4加药间及药库布置........................................................................ - 11 -3.3混合设施................................................................................................... - 11 -3.3.1混合方式........................................................................................ - 11 -3.3.2机械混合池.................................................................................... - 13 -3.4隔板絮凝池............................................................................................... - 15 -3.4.1一般要求........................................................................................ - 15 -3.4.2设计计算........................................................................................ - 15 - 3.5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 20 -3.6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 23 -3.6.1已知条件........................................................................................ - 24 -3.6.2 设计计算....................................................................................... - 24 -3.7加氯设备................................................................................................... - 30 -3.7.1 加氯量的确定....................................... - 30 -3.7.2 加氯设备........................................... - 30 -3.7.3 加氯间............................................. - 31 -3.8 清水池设计计算...................................................................................... - 31 -3.8.1 平面尺寸计算....................................... - 31 -3.8.2 管道系统........................................... - 32 -3.8.3清水池布置......................................... - 33 - 第四章净水厂总体布置设计计算 ...................................................................... - 34 -4.1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 34 -4.2平面布置设计........................................................................................... - 34 -4.3高程布置设计........................................................................................... - 35 -4.3.1各构筑物间连接管中流速计算.................................................... - 35 -4.3.2各构筑物间水头损失计算................................. - 36 -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给水厂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设计计算书

目录第一章设计原始资料第二章设计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第一节设计水量计算第二节给水处理流程确定第三章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第一节加药间第二节配水井第三节混合设备第四节絮凝池第五节沉淀池第六节滤池第七节消毒方法第四章净水厂工艺计算第一节加药间设计计算第二节配水井设计计算第三节混合设备设计计算第四节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设计计算第五节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第六节 V型滤池设计计算第七节消毒和清水池设计计算第八节二级泵站第五章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计算v第一节水厂平面布置第二节水厂高程布置计算第三节净水管道水力计算第四节附属建筑物第五节净水厂绿化与道路第六章净水工艺自动化设计第一章 设计原始资料一、地理条件:地形平坦,稍向西倾斜,地势平均标高22m (河岸边建有防洪大堤)。

二、水厂位置占地面积:水厂位置距离河岸200m ,占地面积充分。

三、水文资料:河流年径流量3.76-14.82亿立方米,河流主流量靠近西岸。

取水点附近水位:五十年一遇洪水位:21.84m ;百年一遇洪水位:23.50m ;河流平常水位:15.80m ;河底标高:10m 。

四、气象资料及厂区地址条件:全年盛行风向:西北;全年雨量:平均63mm ;冰冻最大深度1m 。

厂区地基:上层为中、轻砂质粘土,其下为粉细沙,再下为中砂。

地基允许承载力:10-12t/m 2。

厂区地下水位埋深:3-4m 。

地震烈度位8度。

五、水质资料:浊度:年平均68NTU ,最高达3000NTU ;PH 值:7.4-8.6;水温:4.5-21.5℃;色度:年平均为11-13度;臭味:土腥味;总硬度:123.35mg/L CaCO 3;溶解氧:年平均10.81 mg/L ;Fe :年平均0.435 mg/L ,最大为0.68 mg/L ;大肠菌群:最大723800个/mL ,最小为24600个/ mL ;细菌总数:最大2800个/ mL ,最小140个/ mL 。

六、水质、水量及其水压的要求:设计水量:根据资料统计,目前在原地下水源继续供水的情况下,每天还需5万立方米。

五万方给水厂设计计算书

五万方给水厂设计计算书

目录第一章设计原始资料第二章设计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第一节设计水量计算第二节给水处理流程确定第三章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第一节加药间第二节配水井第三节混合设备第四节絮凝池第五节沉淀池第六节滤池第七节消毒方法第四章净水厂工艺计算第一节加药间设计计算第二节配水井设计计算第三节混合设备设计计算第四节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设计计算第五节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第六节 V型滤池设计计算第七节消毒和清水池设计计算第八节二级泵站第五章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计算v第一节水厂平面布置第二节水厂高程布置计算第三节净水管道水力计算第四节附属建筑物第五节净水厂绿化与道路第六章净水工艺自动化设计第一章 设计原始资料一、地理条件:地形平坦,稍向西倾斜,地势平均标高22m (河岸边建有防洪大堤)。

二、水厂位置占地面积:水厂位置距离河岸200m ,占地面积充分。

三、水文资料:河流年径流量3.76-14.82亿立方米,河流主流量靠近西岸。

取水点附近水位:五十年一遇洪水位:21.84m ;百年一遇洪水位:23.50m ;河流平常水位:15.80m ;河底标高:10m 。

四、气象资料及厂区地址条件:全年盛行风向:西北;全年雨量:平均63mm ;冰冻最大深度1m 。

厂区地基:上层为中、轻砂质粘土,其下为粉细沙,再下为中砂。

地基允许承载力:10-12t/m 2。

厂区地下水位埋深:3-4m 。

地震烈度位8度。

五、水质资料:浊度:年平均68NTU ,最高达3000NTU ;PH 值:7.4-8.6;水温:4.5-21.5℃;色度:年平均为11-13度;臭味:土腥味;总硬度:123.35mg/L CaCO 3;溶解氧:年平均10.81 mg/L ;Fe :年平均0.435 mg/L ,最大为0.68 mg/L ;大肠菌群:最大723800个/mL ,最小为24600个/ mL ;细菌总数:最大2800个/ mL ,最小140个/ mL 。

六、水质、水量及其水压的要求:设计水量:根据资料统计,目前在原地下水源继续供水的情况下,每天还需5万立方米。

给水厂毕业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毕业设计计算书

摘要E市给水工程,是为了满足该区近期和远期用水量增长的需要而新建的。

该工程分为两组,最终的供水设计规模为3.1万m3/d,整个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三部分。

其工艺流程如下:水源取水头自流管一级泵房自动加药设备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配水池二级泵房配水管网用户同时,本设计课题还包括:水厂占地面积,人员配备,厂内建筑物布置和管线定位等。

整个工艺流程中主要构筑物的设计时间为机械搅拌澄清池池:1.28h普通快滤池冲洗时间:6min普通快滤池的滤速为:13.3m/h第一章设计水量计算第一节最高日用水量计算第二节设计流量确定第二章取水工艺计算第一节取水头部设计计算第二节集水间设计计算第三章泵站计算第一节取水水泵选配及一级泵站工艺布置第二节送水泵选配及二级泵站工艺布置第四章净水厂工艺计算第一节机械搅拌澄清池计算第二节普通快滤池计算第三节清水池计算第四节配水池计算第五节投药工艺及加药间计算第六节加氯工艺及加氯间计算第七节净水厂人员编制及辅助建筑物使用面积计算第八节检测仪表第一章 设计水量计算第一节 最高日用水量计算一、各项用水量计算 1、 综合生活用水量1Q1Q d m d l N q f 33411108.81.1.200104⨯=⨯⨯⨯=⨯⨯=人 m d l N q f Q 344111/10408.11.1.200104.6⨯=⨯⨯⨯=⨯⨯=人 2、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2Q()()dm m d n N q Qd m m d n N q Q 343222/3432221076.11.180********.11.11001201⨯=⨯⨯=-⨯⨯=⨯=⨯⨯=-⨯⨯=万元万元万元3、 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3Q ()d m Q Q Q 34213104.02.0⨯=+=4、 消防用水量x Qd m s l N q Q x x X 3410432.0252⨯=⨯=⨯= 二、最高日用水量d Qm Q Q Q Q d 34321106.2⨯=++=由于总用水量较小和消防水量相差不大则d m d m Q d 3434101.310072.3⨯≈⨯= d m Qd34/104⨯=第二节 设计流量确定一、确定设计流量1、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原水输水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流量sl d m T Q a Q sl d m T Q a Q d I d I 11.48636002410405.173.376360024101.305.134//34=⨯⨯⨯=⨯==⨯⨯⨯=⨯= 2、二级泵站设计流量因为无用水变化曲线也没相似地区资料故不设置调节构筑物,其设计流量为sl d m Q k Q sl d m Q k Q d h h d h h 44.6944.861045.14.8618.5384.86101.35.14.8634//34=⨯⨯=⨯==⨯⨯=⨯=3、清水输水管设计流量同二级泵站设计流量4、配水管网设计流量同二级泵站设计流量第二章 取水工艺计算第一节 取水头部设计计算一、设计计算方法与内容1、 取水头部选用蘑菇取水头部,头部外形选用菱形,分两格。

自来水厂设计—计算书

自来水厂设计—计算书
消毒剂采用:液氯消毒,滤后加氯,加氯机加氯。
两个方案的区别在于澄清池和滤池的选择有所差异,其它方面基本相同。本人将现在常出现的澄清池和滤池列表进行比较,进行选择。
见表2.1澄清池选择和表2.2滤池选择
表2.1澄清池选择
类型性能特点使用条件
机械搅拌澄清池优点:
1.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
2.适应性较强,处理效果稳定;
设计中水源选择一般要考虑以下原则:
1所选水源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卫生防护;
2所选水源可使取水,输水,净化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
3所选水源具有施工条件。
张家川水源共有三处
1北川河水源丰富,常年有水,冬季较清、夏季水呈淡黄色,含沙量较高;
2南川河水量小,枯水期不能保证;
3地下水埋藏较深,并且为苦咸水,不易做给水水源。
(四)泵房高度
水泵采用自灌引水方式,其泵心低于吸水井的最低水位;
泵房使用半地下式建造,泵房的高度在有吊车起重时,高度。
第二节药剂投配设备
一、药剂选择
根据原水的水质水温和PH值的情况,选用混凝剂为三氯化铁,投加浓度为10%,最大投加量为33(mg/L)。
优点:净化效率高、用药量少、出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温度适应性高,PH值使用范围宽(PH=5~9)。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成本较低。采用计量泵湿式投加,不需要加助凝剂。
根据起重量、跨度,起升高度选用DX型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
跨度1.25-16m,起升高度12m,大车电机运行速度20m/s,型号2DY12-4配套电动葫芦型号CD1;精确的跨度15.5m,长17.5m,最大轮压0.98吨总重1.69吨,CD1 1-12D电动葫芦。主要尺寸长954-974m,重量1.98吨。

净水厂设计计算书

净水厂设计计算书

二 设计计算内容一、 水厂规模及水量确定综合生活用水量:Q 1=270000×250×96%=64800000L/d=64800m 3/d 生产用水量:Q 2=12000+12000+12000+8000=44000m 3/d 工业企业用水量:Q 3=[(25×1600×3+35×400×3+60×400×3)+(25×1600×3+35×400×3+40×400×3)+(25×1000×3)+(25×1600×3)]/1000=639m 3/d 浇洒绿地用水量:Q 4=(Q 1 +Q 2 +Q 3 )×10%=(64800+44000+639) ×10%=10944m 3/d 未预见用水及管网漏水量: Q 5=20%×(Q 1+Q 2+Q 3+Q 4)=24077 m 3/d 设计水量:Q d =Q 1+Q 2+Q 3+Q 4+Q 5=144460 m 3/d=6019 m 3/h=1.67 m 3/s 水厂自用水量取5% Q I =1.05×TQd=6320.125 m 3/h 消防水量:Qx=55×2=110L/s=9504 m 3/d二. 给水工艺流程的确定及构筑物的选择 2.1工艺流程的确定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原水混 合絮凝沉淀池滤 池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2.2构筑物形式的选择根据已选工艺流程,在设计中混合设施选用机械混合池,反应池选用折板絮凝池,沉淀池选用平流式沉淀池,滤池选用V 型滤池,采用加氯消毒。

三、 给水单体构筑物设计计算 (一) 混凝剂配制和投加 1. 设计参数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

(完整word版)自来水厂设计—计算书

(完整word版)自来水厂设计—计算书

目录第一部分说明书3第一章净水厂厂址选择3第二章处理流程选择及说明 4第一节岸边式取水构筑物8第二节药剂投配设备10第三节机械搅拌澄清池10第四节普通快滤池11第五节消毒间12第六节清水池14第七节送水泵站14第三章水厂的平面布置16第一节水厂的平面布置要求 16第二节基本设计标准16第三节水厂管线16第四节水厂的高程布置17第四章排泥水处理20第一节处理对象20第二节处理工序20第二部分计算书21第一章岸边式取水构筑物21第一节设计主要资料21第二节集水间计算21第三节泵站计算22第二章混凝设施26第一节药剂配制投加设备26第三章机械搅拌澄清池计算 35第一节第二反应室35第二节导流室35第三节分离室36第四节池深计算37第五节配水三角槽38第六节第一反应室39第七节容积计算40第八节进水系统40第九节集水系统41第十节污泥浓缩斗42第十一节机械搅拌澄清池,搅拌机计算43第四章普通快滤池计算48第一节设计参数48第二节冲洗强度48第三节滤池面积及尺寸49第五节配水系统49第六节洗砂排水槽50第七节滤池各种管渠计算51第八节冲洗水泵52第五章消毒处理54第一节加氯设计54第二节加滤量计算54第三节加氯间和氯库54第六章清水池计算56第一节清水池有效容积56第二节清水池的平面尺寸56第三节管道系统56第四节清水池布置56第七章送水泵站58第一节流量计算58第二节扬程计算58第三节选泵58第四节二级泵房的布置59第五节起重设备选择59第六节泵房高度计算60第七节管道计算60第八章给水处理厂的总体布置61第一节平面布置61第九章泥路计算64第一节泥、水平衡计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规模64第二节排泥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67结束语73致谢74参考文献75第一部分说明书第一章净水厂厂址选择净水厂一般应设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底、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水厂还应考虑防洪措施,同时尽量把水厂设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 1.251序号名称最高数平均数备注1 色度40 152 pH值7.8 7.23 DO溶解氧11.2 6.384 BOD5 2.5 1.15 COD 4.2 2.46 其余均符合国家地面水水源Ⅰ级标准2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 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 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计算书第一节、水量计算该水厂设计产水量为 18500 m3/d自用水系数 10%水厂的井水量为 Q=18500(1+0.1)=20350 m3/d=847.92h /m 3=0.24s m /3第二节、混凝1.混凝剂药剂的选用根据任务书,选取药剂为三氯化铁,三氯化铁的投加量选取为10㎎/L ,其特点为: 三氯化铝的混凝效果受温度影响小,絮粒较密实,适用原水的pH 值约在6.0--8.4之间。

药剂投加方式干式与湿式的优缺点的比较:投加方式一般有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大多数情况下水厂采用压力投加,本设计采用水射器投加方式。

如下图:混凝剂的湿式投加系统如下图:2、加药间的设计计算设计要求:加药间尽量设置在投药点的附近;加药间和药剂仓库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机械搬运设备;加药管可以采用塑料管、不锈钢或橡皮管,溶药用的给水管选用镀锌钢管,排渣管采用塑料管;加药间要有室内冲洗设施,室内地面要有5‰的坡度坡向集水坑;加药间要通风良好,冬季有保温措施;加药间与仓库连在一起,仓库储量按最大投加期间的1~3个月的用量计算。

3、溶液池容积 n b Q a W ⨯⨯⨯=4171= 21041792.84710⨯⨯⨯ =1.02m 3 取1.5 m 3 式中:a —混凝剂(三氯化铁)的最大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10mg/L ; b —溶液浓度,一般取5%-20%,本设计取10%;Q —处理水量,本设计为847.92h /m 3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座,一备一用,保证连续投药。

单池尺寸为L ×B ×H=1.5×1.0×1.6,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沉渣高度0.3m ,置于室内地面上。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1W = L ×B ×H=1.5×1.0×1.0=1.5m 3,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 ,池底坡度为0.02。

底部设置DN100mm 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

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60mm ,按1h 放满考虑。

4、溶解池容积式中: 2W —溶解池容积(m 3 ),一般采用(0.2-0.3)1W ;本设计取0.31W溶解池也设置为2池,单池尺寸:L ×B ×H=1.0×0.5×1.5,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底部沉渣高度0.2m ,池底坡度采用0.02。

则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1W = L ×B ×H=1.0×0.5×1.0=0.5 m 3 ,满足要求。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 =10min ,则放水流量:q 0=t W 602=6010100045.0⨯⨯=0.75 L/S, 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0d =50mm ,相应流速v=0.38m/s ,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 =50mm 的排渣管一根,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的形状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5、投药管投药管流量:q=606024100021⨯⨯⨯⨯W =606024100025.1⨯⨯⨯⨯=0.04L/S 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 =10mm ,相应流速为0.5m/s 。

6、 溶解池搅拌设备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

7、计量投加设备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

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q=121W =125.1=0.125m 3/h式中:1W ——溶液池容积(m 3)耐酸泵型号25FYS-20选用2台,一备一用.8、药库的设计参数混凝剂三氯化铁所占体积:T 15=1000a ×Q×15=100010×20350×15=3052.5㎏=3.1t 式中:T 15—药剂按最大投药量的15d 用量储存a —三氯化铁(mg/l ),本设计取10mg/lQ —处理水量(m 3/d )。

三氯化铁的相对密度为1.19,则算占体积V=361.219.11.3m = 药品放置高度按1.0m 计,则所需面积为2.61m 2考虑到药品的运输、搬运和磅秤算占体积,不同药品间留有间隔等,这部分面积按药品占有面积的30℅计,则药库所需面积:24.361.23.1A m =⨯=,则药库平面尺寸取L ×B ×H=2.5m×2..0m×3m 。

9、静态混合器的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

设计总进水量为Q=20350m 3/d ,水厂进水管投药口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的1/3处,且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均匀分布。

静态混合器的水头损失一般小于0.5m ,根据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h=0.11844.42d Q n式中:h ——水头损失(m );Q ——处理水量(m 3/d );d ——管道直径(m );n ——混合单元(个)。

设计中取d=0.6m ,Q=0.3 m 3/S,当h=0.4,n=3时,h=0.3m<0.5m 。

所以选DN600内设3个混合单元的静态混合器。

图:管式静态混合器第三节、水力循环澄清池的设计澄清池是将絮凝和沉淀综合于一个构筑物中,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的目的。

本设计采用水力循环澄清池,主要由喷嘴、混合室、喉管、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分离室、进水集水系统与排泥系统组成。

1、水力循环澄清池设计参数水力循环澄清池一般为圆形池子。

进水悬浮物的含量一般小2000l mg /短时 间内允许达到5000l mg /。

(1)设计回水量一般采用进水流量的3~5倍,原水浊度时取下限,反之取上限。

(2)喷嘴直径与喉管直径之比为(1:3)~(1:4),喉管截面积与喷嘴截面 积之比为12~13.(3)喷嘴流速为7~8s m /,水头损失为3~4m 。

喉管的进水喇叭口距离池底一 般为0.15m ,喷嘴顶离池底的距离为0.6m 。

(4)喉管流速为2.0~3.0s m /,喉管处的水流混合时间为0.5~1.0s 。

喉管喇 叭口的扩散角为 45,喉管长度为直径的5~6倍。

(5)第一应室室的出口流速为50~60s mm /,应室时间为20~30s,锥形扩散角 小于 30。

第二应室室进口流速为30~40s mm /,应室时间为110~140s 。

应室室有效高度为3m 。

水流时间在池中总停留时间为1.2~1.5h 。

(6)清水区水流上升流速为0.7~1.0s mm /,低温地浊水可以取低值,水流停留时间为40min 左右。

清水区高度一般为2.5~3.0m ,池子超高为0.3m 。

保证出水水质,清水区高度最好取高值。

在分离区内设斜板等设施能提高澄清效果,增加出水量和减少药耗。

(7)水池的斜壁与水平的夹角一般为 45(8)排泥装置同机械搅拌澄清池。

排泥耗水量约为进水量10%。

池子底设放空管。

采用数据:本设计采用4座水力循环澄清池,则单池设计流量s m q d /06.0424.04Q 3===,采用回流比n=4,总循环流量为s m q q /24.006.04431=⨯==。

设计循环总流量 :s m q q /24.006.04431=⨯==喷嘴流速 :s m v /5.70=喉管流速 : s m v /5.21=第一反应室出口流速 :s mm v /602=第二反应室进口流速 :s mm v /403=清水区(分离室)上升流速 :s mm v /0.14=喉管混合时间 :s t 6.01=第一反应室反应时间 :s t 252=第二反应室反应时间 :s t 1003=分离时间 :m in 404=t(7)进出水系统计算进水管采用d =300mm ,管内流速取1.2s m /出水系统:采用环形穿孔集水槽,根据澄清池设计经验,环形集水槽中心线 内所围面积等于分离区面积的45% 即0.45213244D w w w π=++ 则环形集水槽中心线处直径m D 79.6785.083.517.43.5845.01=++⨯= 环形集水槽宽度按经验公式4.029.0q b = sm qk q /036.02.106.05.05.032=⨯⨯== k 为超载系数取 1.2 则()m b 238.02.106.05.09.04.0=⨯⨯⨯=槽起点水深m b h 179.0238.075.075.07=⨯==槽终点水深m b h 298.0238.025.125.18=⨯== 集水槽平均流速为:s m h h b q /63.02298.0179.0238.0036.02872=⎪⎭⎫ ⎝⎛+⨯=⎪⎭⎫ ⎝⎛+ (8)孔眼计算:设孔眼淹没深度m h 05.09= 则所需孔眼总面积为2920117.005.08.9262.0036.0222m gh q nf =⨯⨯⨯⨯==μ 采用孔眼直径4d =25mm ,则每个孔眼面积220000494.0025.0785.0m f =⨯=,要求的孔眼数2378.236000494.0117.0≈==n 个孔眼间距:(采用等间距法)外侧()()m n b D a 093.0237238.079.614.311=+⨯=+=π 采用93mm 内侧()()m n b D a 087.0237238.079.614.312=-⨯=-=π 采用87mm 8条辐射集水槽的开孔部分总长度为:m 52.3938.026.33.982=⎪⎭⎫ ⎝⎛--⨯ 假定环形集水槽所占宽度为0.38m靠池壁的的环形集水槽开孔部分长度为:3.14(9.3-2×0.38)-8×0.32=24.26m穿孔集水槽(包括辐射槽和环形槽)的开孔部分总长度L 为:L=39.52+24.26=63.78孔口近距x 为: x=m n L 27.023778.63== (9)储水槽计算:总出水量3q =22q =2072.0036.0=⨯s m /3总槽流速采用0.75s m /槽宽B=m h q 27.0298.09.0072.09.083=⨯= (10)排泥系统计算:污泥浓缩室容积()()34113.51000010200270V m c t s s q =-='-= 其中:l mg s /2001=,l mg s /104=,h t 1=',l mg c /10000=,l m q /2703=泥斗只+·数40=n ,则每只泥斗容积3026.145.13V m ==(11)排泥管采用d =150mm 22001766.015.04m w =⨯='π 排泥流量s m h g w q /0568.03.38.9201766.04.02300=⨯⨯⨯=''=μ 其中:m h 3.34.0='=,μ—澄清池水面至排泥出口的高差 排泥历时s q V t 450568.056.2000=== (12)放空管采用d =200mm(13)溢流管采用d =300mm 与进水管相同第四节、普通快滤池的设计1.设计要点(1) 滤池清水管应设短管或留有堵板,管径一般采用75--200mm.以便滤池翻修后排放初滤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