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设计计算书
净水厂设计计算书

净水厂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书:净水厂设计一、引言净水厂是为了提供清洁、安全、可靠的饮用水供应服务而建立的设施。
本设计计算书旨在对净水厂的设计进行全面的计算和说明,以确保其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设计流程1.确定供水规模和水质要求: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净水厂的设计处理量,并确定水质要求,包括对悬浮物、有机物、微生物和化学成分的要求。
2.水源调查和选择:对供水水源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其水质和水量,并选择最适合的水源。
3.工艺流程选择:选择适当的净水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絮凝、过滤、消毒等环节,并根据水源水质和水量要求进行计算。
4.工艺设备选择:根据工艺流程选择适当的设备,并进行设备数量和尺寸的计算。
常用设备包括澄清池、絮凝池、滤池、曝气池、消毒装置等。
5.设备布置和管道设计:根据工艺设备的尺寸和数量,进行设备布置和管道设计,以确保净水效果和流程的顺畅。
6.水源保护措施:根据供水水源的特点,设计并实施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确保供水水源的安全和可靠性。
7.操作和维护方案:制定净水厂的操作和维护方案,包括设备的日常操作、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等,以确保净水厂的正常运行。
三、设计计算1.净水流程计算:根据设计处理量和工艺流程,计算净水的流程和时间,并确定各个环节的处理效果。
2.设备尺寸计算:针对各种设备,进行尺寸计算,包括澄清池的容积、滤池的面积、消毒装置的处理量等,以确保设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3.管道设计计算:根据净水厂的布置和管道的长度、直径等参数,进行管道设计计算,并确定管道的材料和压力等级。
4.水力计算:针对净水流程、设备和管道,进行水力计算,包括管道的流速、压力损失、泵的扬程和功率等。
5.投资和运行成本计算:根据设备和材料的价格以及净水厂的运行成本,进行投资和运行成本的计算,并进行经济效益评估。
四、设计结果与讨论根据以上计算,得到净水厂的设计结果,并对其进行讨论,包括工艺流程的合理性、设备的选择和尺寸、管道的布局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
混凝沉淀池设计计算过程

混凝沉淀池设计计算过程以竖流式为例1. 设中心管内流速=0.03m/s,采用池数n=60,则每池最大设计流量:=Q/n=0.029m3/s中心管面积: = / =0.97m22.沉淀部分有效断面积设污水在池内的上升流速为0.7mm/s,则:F= /v=41.43m23. 沉淀池直径:D= =7.35m﹤8m4.沉淀池有效水深设沉淀时间T=1.5h,则=3600vT=3.78m5.校核池径水深:D/ =1.94﹤3(符合要求)6. 校核集水槽每嘧=米出水堰的进水负荷: = / D=1.26L/s﹤2.9L/s(符合要求,可不另设辐射式集水槽)7.①剩余污泥干重设进水SS浓度=250×50%=125mg/L,出水SS浓度=20mg/L= /f=[( -)aQ-bV ]/f =551.33kg/d剩余污泥的体积量(湿泥量),设污水含水率p=99.5%,则V= T/1000(1-p)=110.27m3/d污泥量为: = +V=871.60m3/d设污泥清除间隔T=2d,则二沉池中的总泥量为: = T=1743.2m3/d8.每池污泥体积: = /n=29.05m39. 池子圆锥部分有效容积设圆锥底部直径d=0.4m,截锥高度为,截锥侧壁倾角为= =(D-d)tan /2=4.96m=( +Rr+ )/3=74.14m3﹤29.05m3(可见池内足够容纳2d的污泥量)10.中心管直径: = =1.11m11.中心管喇叭口下缘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设流速该缝隙的污水流速=0.02m/s喇叭口直径: =1.35 =1.50m则: = / =0.31m12.淀池总高度设池子保护高度=0.30m,缓冲层高度=0(泥面低),则:H= + + + + =9.35m1.污泥回流系统的设计与计算①污泥回流量:根据实验结果污泥回流比可采用50%,即R=0.5污泥回流量为: =RQ/24=3125m3/h②剩余污泥量:污泥产泥系数Y=0.5,污泥自身氧化率=0.065= ==333.09m3/d=13.88m3/h14.污泥总量: 每个池污泥量为: =52.31 m3/h。
水厂设计(沉淀池、滤池)及计算公式(例)

净(制)构筑物根据人饮工程设计规模Q =6000m ³/d ,为自流引水处理,运行时间为24小时/天,日处理水量约6000 m ³,每小时水处理能力为250 m ³/h 。
水厂建两组净水建筑物,每组日处理水量约3000 m ³,每小时水处理能力为125 m ³/h 。
水厂建净水建筑物两组四座,单组净化能力Q =125m ³/h 。
水源水质化验结果表明,浑浊度、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三项指标超标。
为保证人民生活饮水卫生达国标GB5749-85要求,拟定净水构筑物工艺流程为:进水→旋流孔室反应→斜管沉淀→重力式无阀滤池→清水池。
现只计算一座(1500 m ³)的净水结构:一.穿孔旋流孔室式反应池设计参数:反应池采用6格,反应时间20分钟,池高度拟定为3.7m ,V 进口=1.0m/s ,V6=0.2(m/s )。
反应池总容积W=QT/60=62.5×20/60=20.83(m ³)反应池面积F=W/H=20.83/2.5=8.332(㎡)单格池面积f =F/n =8.332/6=1.389(㎡)设计拟定为正8边形内切圆直径为1.3m 的单个反应池的面积为1.4㎡,满足设计要求。
各单池进孔口流速=1.0+0.2-0.2×T t n )12.00.1(122-+ =1.2-0.2T t n241+ 第一格进口管径采用0.15mtn =n Tn '' 式中n ''——第n 格序数n =6格t1=3.33(min ) t2=6.67(min )t3=10(min ) t4=13.33(min )t5=16.67(min) t6=20(min)V1=1.2-0.2×sqrt((1+24×3.33/20))=0.75(m/s)V2=1.2-0.2×sqrt((1+24×6.67/20))=0.6(m/s)同理可求得:V3=0.48(m/s) V4=0.38(m/s)V5=0.28(m/s) V6=0.2(m/s)各格进口尺寸,1—6格拟定为正8边形由流量公式得:Q=62.5m3/h=0.01736 m³/s据公式Fn=Q/Vn计算得:F1=0.01736/0.75=0.0231(㎡)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1×0.22=0.0242(㎡)F2=0.01736/0.6=0.0289(㎡)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2×0.24=0.0288(㎡)同理得:F3=0.0363(㎡)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4×0.27=0.0378(㎡)F4=0.0462(㎡)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6×0.29=0.0464(㎡)F5=0.0613(㎡)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8×0.34=0.0612(㎡)F6=0.0868(㎡)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21×0.42=0.0882(㎡)GT值计算,要求梯度值GT在104—105之间由公式G式中h=1.06 V2n/2g为孔口水头损失经计算得:H进口=0.054 h1=0.03 h2=0.019 h3=0.012 h4=0.008 h5=0.004则h=h进口+h1+h2……h5=0.111(m)G2010029.160111.05004⨯⨯⨯⨯-=21.2(L/s)(G=20~60s-1)GT=21.2×1500=31800≈3.18×104在104—105之间,故能满足要求。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1 设计水质要求及水量计算 (1)1.1 城市用水要求 (1)1.2 设计水量的确定 (1)2 给水工艺流程的选择 (1)2.1 原水水质分析 (1)2.2 给水处理工艺的确定 (2)3 药剂的选择及其投加方式 (2)3.1 混凝剂的选择 (2)3.1.1 固体硫酸铝 (2)3.1.2 液体硫酸铝 (2)3.1.3 硫酸亚铁 (2)3.1.4 三氯化铁 (3)3.1.5 聚合氯化铝 (3)3.1.6 聚丙烯酰胺 (3)3.2 混凝剂的投加方式 (3)3.2.1 重力投加 (3)3.2.2 水射器 (4)3.2.3 计量泵 (4)3.3 消毒剂的选择 (4)3.3.1 漂白粉 (4)3.3.2 液氯 (4)3.3.3 二氧化氯 (4)3.3.4 臭氧 (4)3.3.5 紫外线 (5)3.4 消毒剂的投加方式 (5)4 混合形式的确定 (5)4.1 水泵混合 (5)4.2 管式静态混合器 (5)4.3 跌水混合 (5)4.4 机械混合 (5)5 水工构筑物的确定 (6)5.1配水井 (6)5.2絮凝池 (6)5.2.1 隔板絮凝池 (6)5.2.2 折板絮凝池 (6)5.2.3 网格(栅条)絮凝池 (6)5.2.4 机械絮凝池 (6)5.3 沉淀池 (6)5.3.1 平流式沉淀池 (6)5.3.2 斜管(板)沉淀池 (7)5.4 过滤设备 (7)5.4.1 普通快滤池 (7)5.4.2 双阀滤池 (7)5.4.3 V型滤池 (7)5.4.4 虹吸滤池 (7)5.4.5 无阀滤池 (8)5.4.6 移动罩滤池 (8)6 水工构筑物参数设计 (8)6.1 加药间的计算 (8)6.1.1 溶液池容积W1 (8)6.1.2 溶解池容积W2 (9)6.1.3 投药管 (9)6.1.4 搅拌设备 (9)6.1.5 计量泵 (9)6.1.6 药剂仓库 (9)6.2 混合设备的计算 (10)6.2.1 设计管径 (10)6.2.2 混合单元数 (10)6.2.3 混合时间 (10)6.2.4 水头损失 (10)6.2.5 校核GT值 (10)6.3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计算 (11)6.4 平流沉淀池的计算 (12)6.5 V形滤池的计算 (13)6.5.1 冲洗强度 (13)6.5.3 池体设计 (13)6.5.4 V型槽的设计 (14)6.6 加氯间的计算 (14)6.6.1 投氯量 (14)6.6.2 储氯量M (15)6.6.3 加氯设备和附属设施 (15)6.6.4 加氯间尺寸设计 (15)6.7 配水井的计算 (15)6.8 清水池的计算 (16)6.8.1 有效容积 (16)6.8.2 平面尺寸设计 (16)7 平面布置 (17)8 高程布置 (17)参考文献 (18)附录 (18)1 设计水质要求及水量计算1.1 城市用水要求给水处理厂出水应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6)要求。
给水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设计计算书教材

第二章:总体设计2.1水厂规模的确定水厂的设计生产量Q 包括以下两项:供应用户的出厂量Q 1和水厂的自用水量Q 2,一般Q 2只占Q 1的5-10%,所以水厂设计生产量可按下式计算:Q=KQ 1 (式中K=1.05-1.10 )水厂设计计算水量Q 1=50000m 3/d 即Q=KQ 1=50000 1.0552500⨯= m 3/d=2187.5 m 3/h=0.61 m 3/s根据水厂设计水量2万m 3/d 以下为小型水厂,2万~10万m 3/d 为中型水厂,10万m 3/d 以上为大型水厂的标准可知水厂为中型水厂。
2.2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玉川集聚区是以工业项目为主,从目前情况看用户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完全可以靠供给原水满足企业需求。
但从长远来看,一方面不同的企业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尤其是夏季的洪水季节,当源水水质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可能会因为水质的变化影响企业的生产。
所以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且水量充沛水质较好,则主要以取出水中的悬浮物 和杀灭致病细菌为目标,经过比较后采用地面水的常规处理工艺系统。
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原水混 合絮凝沉淀池滤 池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2.3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1) 药剂溶解池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 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
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
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
采用计量泵(柱塞泵或隔膜泵),不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
(2)混合设备根据快速混合的原理,实际生产中设计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混合设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水力混合、水泵混合、管式混合和机械混合。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侧边峰速 v1 :
v1
0.2785 1.4 1.263
0.158m
/
s
侧边谷速 v2 :
v2
0.2785 1.4 1.618
0.123m
/
s
水头损失计算:
① 中间部分:
渐放段损失:
1 v12 v22
h1
0.5 0.3322 0.1522 0.0022 m
2g
2 9.8
渐缩段损失:
h2
米。布置形式如下图:
1
9
中间部分流速为: 0.2785 0.232m / s , 2 0.6
可以.
侧边峰距 b3:b3=6.9-6×0.6-7×0.04=3.02m.
由图可知,b3+b3+c=3.02m,故 b3 3.02 0.355 1.3325m 2
式中 u -混凝剂最大投加量, 32mg / L
Q -设计流量,为 4101.7m3/h b -混凝剂的投加浓度,取 15%。 n -每日的投加次数,取 4 次。 溶液池按两个设计,一次使用一个池子,两个池子交替使用。溶液池的平面 形状采用正方形,有效水深取 1.3m,则边长为 2.0m。考虑超高为 0.5m。则溶液 池尺寸为 L×B×H=2.0m×2.0m×1.8m。 溶液池池底设 DN200 的排渣管一根,溶液池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内壁衬以 聚乙烯板(防腐)。 (2)溶解池:
0.166m /
s
上转弯δ取 1.8,下转弯及进口取 3.0,则每格进口及转弯损失之和 h 为:
h '' 1.8 2 0.2842 3 3 0.1662 3 0.32 0.2904 0.248 0.27 0.0412 m
2 9.8
给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

度时尤为显著。 2.温度适应性高,PH 适应范围宽(PH:5-9),因而可不加碱剂。 3. 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 4. 是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四、 投加量 混凝剂投加量应根据原水水质检验报告,用不同的药剂作混凝试
当进水管管径 D1 900mm 时, v 1.18m / s (在 1.0~1.2 m/ s 范围内)。 (3)矩形薄壁堰 进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等宽度堰流入 2 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 2 座后续
3.选择各构筑物的形式和数目,初步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和 高程布置。在此基础上确定构筑物的形状、有关尺寸安装位置等。
4.各构筑物的设计和计算,定出各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 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件施工上的可能性,并符合建筑摸数的要求。
5、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各构筑物在平面布置 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面布置。确定各构筑物间连接管 道的位置。
二、 设计步骤
城市自来水厂课程设计可以参照下列步骤进行。 1、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一些水厂运 转情况确定处理工艺流程和选定处理方案。 2.拟定各种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当原水设计浊度不超过
1000~2000 毫克/升时,设计流量按 Q=Q×1.05 计算。Q为水厂净产水量,1.05
为水厂自用水量。(一般取 5~10)
毫克/升 毫克/升
个/升 个/毫升
292
10.3 18.6 33.7 5.3 7.6 2.9 12 205 22000
3、厂区地形图(1:500)
4 水厂所在地区为 华南 地区,厂区冰冻深度 0 米, 厂区地下水位深度 -4.2 米,主导风向 东南 风。
给水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设计计算书详解

第二章:总体设计2.1水厂规模的确定水厂的设计生产量Q 包括以下两项:供应用户的出厂量Q 1和水厂的自用水量Q 2,一般Q 2只占Q 1的5-10%,所以水厂设计生产量可按下式计算:Q=KQ 1 (式中K=1.05-1.10 )水厂设计计算水量Q 1=50000m 3/d 即Q=KQ 1=50000 1.0552500⨯= m 3/d=2187.5 m 3/h=0.61 m 3/s根据水厂设计水量2万m 3/d 以下为小型水厂,2万~10万m 3/d 为中型水厂,10万m 3/d 以上为大型水厂的标准可知水厂为中型水厂。
2.2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玉川集聚区是以工业项目为主,从目前情况看用户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完全可以靠供给原水满足企业需求。
但从长远来看,一方面不同的企业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尤其是夏季的洪水季节,当源水水质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可能会因为水质的变化影响企业的生产。
所以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且水量充沛水质较好,则主要以取出水中的悬浮物 和杀灭致病细菌为目标,经过比较后采用地面水的常规处理工艺系统。
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原水混 合絮凝沉淀池滤 池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2.3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1)药剂溶解池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
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
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
采用计量泵(柱塞泵或隔膜泵),不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
(2)混合设备根据快速混合的原理,实际生产中设计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混合设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水力混合、水泵混合、管式混合和机械混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设计计算书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第二章:总体设计水厂规模的确定水厂的设计生产量Q 包括以下两项:供应用户的出厂量Q 1和水厂的自用水量Q 2,一般Q 2只占Q 1的5-10%,所以水厂设计生产量可按下式计算:Q=KQ 1 (式中K= )水厂设计计算水量Q 1=50000m 3/d 即Q=KQ 1=50000 1.0552500⨯= m 3/d= m 3/h= m 3/s根据水厂设计水量2万m 3/d 以下为小型水厂,2万~10万m 3/d 为中型水厂,10万m 3/d 以上为大型水厂的标准可知水厂为中型水厂。
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玉川集聚区是以工业项目为主,从目前情况看用户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完全可以靠供给原水满足企业需求。
但从长远来看,一方面不同的企业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尤其是夏季的洪水季节,当源水水质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可能会因为水质的变化影响企业的生产。
所以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且水量充沛水质较好,则主要以取出水中的悬浮物 和杀灭致病细菌为目标,经过比较后采用地面水的常规处理工艺系统。
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原水混 合絮凝沉淀池滤 池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1) 药剂溶解池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
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
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
采用计量泵(柱塞泵或隔膜泵),不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
(2)混合设备根据快速混合的原理,实际生产中设计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混合设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水力混合、水泵混合、管式混合和机械混合。
在本次设计采用管式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
管式混合是利用原水泵后到絮凝反映设施之间的这一段压水管使药剂和原水混合的一种混合设施。
主要原理是在管道中增加一些各种结构的能改变水流水力条件的附件,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混合方式上,由于混合池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搅拌混合耗能大,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管式混合器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
(3)反应池反应作用在于使凝聚微粒通过絮凝形成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絮凝体。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各种形式的水力絮凝及其各种组合形式,主要有栅条(网格)絮凝、折板絮凝和波纹板絮凝。
这三种形式的絮凝池在大、中型水厂中均有使用,都具有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短、投资小、便于管理等优点,并且都能达到良好的絮凝条件,从工程造价来说,栅条造价为折板的1/2,为波纹板的1/3,因此采用栅条(网格)絮凝。
(4)沉淀池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
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占地少。
相比之下,平流式沉淀池虽然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和排泥效果好等特点,但是,平流式占地面积大。
而且斜管沉淀池因采用斜管组件,使沉淀效率大大提高,处理效果比平流沉淀池要好,因此采用斜管沉淀池。
(5)滤池滤池的类型很多,应根据水厂规模和运行管理要求等情况进行比较选择。
V型滤池是一种重力式快滤池其主要特点有:1)恒水位等速过滤。
滤池出水阀随水位变化不断调节开启度使池内水位在整个过滤周期内保持不变滤层不出现负压。
2)采用均粒石英砂滤料,滤层厚度比普通快滤池厚,截污量也比普通快滤池大,故滤速较高,过滤周期长,出水效果好。
3)V型进水槽(冲洗时兼做表面扫洗布水槽)和排水槽沿池长方向布置,单吃面积较大时,有利于布水均匀,因此更适用于大、中型水厂。
4)冲洗采用空气、水反冲和表面扫洗,提高了冲洗效果并节约了冲洗用水。
5)冲洗时,滤层保持微膨胀状态,避免出现跑砂现象。
因此采用v型滤池。
(6)消毒方法消毒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类。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氯消毒法。
加氯量的多少,应根据水中有机物及细菌数量而定。
出水厂的余氯量为—毫克/升,管网末端剩余氯量不少于毫克/升。
因此,投氯量应根据实验求得。
我国各水厂的投氯量一般为—2毫克/升,接触时间须在30分钟以上。
消毒一般多在过滤以后进行,氯常加在滤池至清水池之间的输水管上,借水在清水池内的停留时间进行充分接触。
考虑到安全,加氯设备应放在单独的房间内。
房间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直接至室外的出口,面积应根据设备形式和数量决定,一般为2×4米。
加氯间与加氯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米。
第三章混凝沉淀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水质的混凝处理,是向水中加入混凝剂(或絮凝剂),通过混凝剂水解产物压缩胶体颗粒的扩散层,达到胶粒脱稳而相互聚结;或者通过混凝剂的水解和缩聚反应而形成的高聚物的强烈吸附架桥作用,使胶粒被吸附粘结。
混凝剂的投加分为干投法和湿投法两种,干投法指混凝剂为粉末固体直接投加,湿投法是将混凝剂配制成一定浓度溶液投加。
我国多采用后者,采用湿投法时,混凝处理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湿投法混凝处理工艺流程本应根据原水水质分析资料,用不同的药剂作混凝试验,并根据货源供应等条件,确定合理的混凝剂品种及投药量。
聚合铝,包括聚合氯化铝(PAC )和聚合硫酸铝(PAS )等,具有混凝效果好、对人体健康无害、使用方便、货源充足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因而使用聚合铝作为水处理的混凝剂。
取混凝剂平均投加量为10mg/L ,最大投药量取a=20mg/L 。
/100020.052500/10001050/T aQ kg d ==⨯=(1)溶液池溶液池一般以高架式设置,以便能依靠重力投加药剂。
池周围应有工作台,底部应设置放空管。
必要时设溢流装置。
溶液池容积按下式计算:式中 1W -溶液池容积,m 3Q -处理水量,3/m h ;a -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 ;c -溶液浓度,取10%;n -每日调制次数,取n =2。
代入数据得:31202187.5 5.25417417210aQ W m bn ⨯===⨯⨯(考虑水厂的自用水量5%) 溶液池设置两个,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每个容积为3m ,形状采用矩形,尺寸为)15.03.025.1(2.18.1++⨯⨯=⨯⨯H L B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沉渣高度0.15m 。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31'7.225.12.18.1m W =⨯⨯=池旁设工作台,宽~1.5m ,池底坡度为。
底部设置DN100mm 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沿地面接入药剂稀释用给水管DN80mm 一条,于两池分设放水阀门,按1h 放满考虑(2)溶解池溶解池容积3210.30.3 2.70.81W W m ==⨯=溶解池一般取正方形,有效水深H 1=1.0m ,则:面积F =W 2/H 1→边长a =F 1/2=0.9m ;溶解池深度H =H 1+H 2+H 3 (式中H 2为保护高,取0.2m ;H 3为贮渣深度,取0.1m )=++=1.3m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32'81.09.09.00.1m W =⨯⨯=和溶液池一样,溶解池设置2个,一用一备。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 =15min ,则放水流量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0d =70mm ,相应流速00.7/v m s =。
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 =100mm 的排渣管一根。
溶解池搅拌装置采用机械搅拌:以电动机驱动浆板或涡轮搅动溶液。
(3)投药管 投药管流量:11000 5.25210000.122/246060246060W n q L S ⨯⨯⨯⨯===⨯⨯⨯⨯ 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 =20mm ,相应流速为0v =s 。
(4)加药间及药库加药间各种管线布置在管沟内:给水管采用镀锌钢管、加药管采用塑料管、排渣管为塑料管。
加药管内设两处冲洗地坪用水龙头DN25mm 。
为便于冲洗水集流,地坪坡度≥,并坡向集水坑。
药库药剂按最大投量30d 用量储存,每袋质量是50kg ,每袋规格为,0.50.40.25m m m ⨯⨯,投药量为u=20mg/L,水厂设计水量为 Q=3352500/2187.5/m d m h =,药剂堆放高度为 H=。
聚合氯化铝的袋数N=242187.520300.024*********Q ut W ⨯⨯⨯==袋有效堆放面积A=26300.50.40.25211.5NV m H ⨯⨯⨯== 考虑药库的运输,搬运和磅秤所占面积,不同药品间留有间隔等,这部分面积按药品占有面积的30%计,则药库所需面积为221 1.327.3m ⨯=,药库平面尺寸取:23056m m =⨯混合设备的设计在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同时只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节约用药量,降低运行成本。
管式静态混合器是处理水与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实行瞬间混合的理想设备:具有高效混合、节约用药、设备小等特点,它是有二个一组的混合单元件组成,在不需外动力情况下,水流通过混合器产生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三个作用,混合效益达90-95%,构造如图3所示。
图3 管式静态混合器1)设计流量 Q=525000.61243600=⨯s m /3 2)设计流速静态混合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设计流速v=1.0m/s ,则管径为:采用D=900mm ,则实际流速 m/s.3)混合单元数按下式计算取N=3,则混合器的混合长度为:L==0.93 2.97m ⨯⨯=4)混合时间 T= 2.97 3.090.96L s v == 5)水头损失6)校核GT 值955.843 3.092953.554(2000GT =⨯=≥,水力条件符合要求)反应设备的设计在絮凝池内水平放置栅条形成栅条絮凝池,栅条絮凝池布置成多个竖井回流式,各竖井之间的隔墙上,上下交错开孔,当水流通过竖井内安装的若干层栅条或栅条时,产生缩放作用,形成漩涡,造成颗粒碰撞。
栅条絮凝池的设计分为三段,流速及流速梯度G 值逐段降低。
相应各段采用的构件,前段为密网,中段为疏网,末段不安装栅条。
水厂设计水量为50000d m /3,水厂自用水量为5%,分成四池,每辆池为一组,则每池流量为333/452500/413125/547/0.152/Q m d m h m s ====(1) 平面布置设计参数选取:絮凝时间:T=15min=900s ,有效水深0 4.5H m =絮凝池分为三段:前段放密栅条,过栅流速10.25/v m s =栅,竖井平均流速10.12/v m s =井;中段放疏栅条,过栅流速20.22/v m s =栅,竖井平均流速20.12/v m s =井;末段不放栅条,竖井平均流速0.12/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