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陶铸故居有感

合集下载

观看名人故居有感(通用12篇)

观看名人故居有感(通用12篇)

观看名人故居有感观看名人故居有感(通用12篇)名人故居,就是经过多方考证,证实在历史上文人墨客、政治家等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曾经居住的地方。

小编整理的观后感,供参考!观看名人故居有感篇1昨天有机会冒雨参观了晚清“学霸”——云南红河石屏人袁嘉谷的故居,一幢精巧的老式四合院。

虽然平时对其有所耳闻,知道那么一点点的信息,但真正到了他的故居并听了介绍以后,才明白了今天的“学霸”与过去的“学霸”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点的。

首先,袁考取的是当年的特科状元。

这个特科状元比普通状元“牛逼”,因为它每隔五、六十年才考一次,整个清朝只考了三次,袁是第三次参加的考生;其次,参加特科考试报名的条件比较严苛,考生必须是举人,并且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推荐。

等于是一群已经很牛逼的人又在同一个考场、同一份试卷中激烈竞争。

经过三天封闭式大考,袁脱颖而出成为了第一名。

其父是茶商,家庭条件中上水平。

看他的样貌,属于天资聪慧的一类。

看过的名人故居有那么几个。

总体上感觉,名人能够成其为名人天份不可少,还有就是他们所处大时代能够提供的机会也不可少。

参观名人故居,还有一个让我感兴趣的话题是他们的后人现如今生活、工作得怎么样了?几乎所有名人的后代所取得的成就都没有他们的名人前辈取得的成就大。

大多数后辈都沦为了平凡之人,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时代背景变了,这也是他们的前辈努力奋斗的结果。

另外,名人都有一份非凡的执着。

也许一开始是因为一件很普通的小事引起的行动,但后来的执着才成就了大事。

昭通的罗炳辉将军就是因为无法忍受当地恶霸对他家人的欺负,一怒之下,徒步一个月走到昆明,又遇上陆军讲武堂召录年轻学员才偶然地成为一名军人,后又成为一名能文能武的将军。

既然名人的后人们都没有再取得光辉的成就,那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前辈的成就只能是前辈的,最多也只是多一些钱财而已。

作为一个前辈,没有必要太多地为后人担心,后人有后人的命运。

你再辉煌,再怎么为后人处心积虑,到了他们手上,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你完全无法掌控。

四年级上册参观名人故居的感悟与思考作文

四年级上册参观名人故居的感悟与思考作文

四年级上册参观名人故居的感悟与思考作文《名人故居参观记》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名人故居。

那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呀!一走进那扇门,仿佛就踏入了另一个时空。

院子里的老树静静地站着,好像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那古老的墙壁,有着岁月留下的痕迹,让我忍不住想去触摸,感受一下历史的温度。

我们一间屋子一间屋子地参观,每一间都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看着那些陈旧的家具,我就在想,当年这位名人是不是就坐在这把椅子上思考问题呢?是不是在这张桌子上写下了那些了不起的文章呢?想着想着,我好像自己也穿越回了那个时代。

印象最深的是书房,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

那些书有的已经泛黄了,但依然能感觉到它们的珍贵。

我仿佛看到名人在这里挑灯夜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我突然觉得,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更应该努力读书呀。

还有那卧室,简单而整洁。

床上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好像主人刚刚离开一样。

我能想象到名人在这里休息,养足精神后又去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这些名人为什么能这么厉害呢?是因为他们比我们聪明吗?后来我明白了,不是的,是因为他们有梦想,并且愿意为了梦想不断努力。

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

这次参观名人故居,让我收获了很多。

我明白了成功不是偶然的,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我也要像那些名人一样,找到自己的梦想,然后努力去实现它。

虽然我现在还小,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未来一定也能有所作为。

我会记住这次特别的经历,记住那座充满故事的故居。

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我会带着这份感悟,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参观湘乡市东山书院观后感

参观湘乡市东山书院观后感

参观湘乡市东山书院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湘乡市的东山书院,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过去,跟一群充满热血和抱负的古人来了一场超酷的对话。

一走进东山书院,那种古朴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青瓦白墙,庭院深深,就像一位沉默而睿智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书院的布局很是精致,每一处角落都透着文化的韵味。

那一间间的教室,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虽然看起来很简陋,但是我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些莘莘学子坐在那里,摇头晃脑地诵读着四书五经,那认真的模样肯定超可爱。

在书院里溜达的时候,我特别留意了墙上挂着的一些老照片和文字介绍。

这才知道,原来这里走出了好多厉害的人物呢,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呀!想着毛主席当年也在这儿求学,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他肯定在这些庭院里踱步思考过国家的未来,在教室里跟老师同学们激烈地讨论过救国救民的大道。

站在他曾经待过的地方,我就觉得自己好像也沾了点伟人的智慧气息呢。

而且啊,书院里的一草一木都像是历史的见证者。

那棵大树,枝繁叶茂的,说不定当年毛主席还在树下乘凉读过书呢。

我站在树下,微风一吹,树叶沙沙作响,就像是大树在给我讲过去的故事。

我还发现书院特别注重细节,无论是那些精致的木雕门窗,还是走廊上的青石地砖,都能感受到当时人们对教育的敬重。

在这里读书,感觉就像是被浓厚的文化氛围包裹着,想不努力学习都难啊。

这次参观东山书院,真的是收获满满。

它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是孕育希望和梦想的摇篮。

从这儿走出去的人,都带着一种使命感,去改变世界,去创造新的历史。

我走的时候就在想,咱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要是不好好努力,都对不起这书院里承载的厚重历史和那些先辈们的期望呢。

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来这儿感受一下这独特的文化魅力。

参观陶铸故居有感

参观陶铸故居有感

游陶铸故居‎有感东风吹暖碧‎潇湘,我闻浯溪水‎亦香。

最忆故园秋‎色里,满山枫叶艳‎惊霜。

初识陶铸是‎因为他的这‎首诗,这是他在家‎乡风景正好‎时有感而发‎,这首诗极大‎的表现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逐渐的震‎撼、感染了我。

因为我和陶‎铸同在一个‎故乡,我能深深地‎体会到他那‎种感情流露‎,是自然的,发自内心的‎。

这个时候只‎是觉得他一‎个比较有感‎情的文人而‎已。

而就在高三‎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缘游览陶铸‎的故居,我的内心是‎多么激动啊‎。

以前是感觉‎身在诗中,不见其人,现在就要去‎亲身去感受‎伟人的气息‎。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几座原始的‎小屋,旁边有一块‎立着的石碑‎,好像是记录‎陶铸的事迹‎。

当我们步入‎小屋时,发现小屋的‎门是虚掩着‎的,我们小心翼‎翼的推开门‎,生怕把原始‎的痕迹弄坏‎了,进去后发现‎里面的东西‎已没什么了‎,只是零落的‎散着一些陶‎铸用过的杯‎碗,还有陶铸穿‎过的那件已‎经千疮百孔‎的皮大衣,那时我感觉‎伟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真是不容易‎啊,而且那种节‎俭朴素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这也许就是‎他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我想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会有一‎段心酸的故‎事吧。

陶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

陶铸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艰苦奋斗数十年,建立了重要‎的历史功绩‎。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

陶铸同志一‎生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事‎业,历经磨难,百折不回。

在大革命失‎败时,他坚信革命‎必将胜利,毅然投入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在身陷囹圄‎时,他大义凛然‎,坚持自己的‎信仰。

他在所著的‎散文名篇《松树的风格‎》中写道: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

写浯溪公园的作文

写浯溪公园的作文

今天,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绿荫”文学社的老师们带我们来到祁阳举世闻名的浯溪公园,去参观最著名的浯溪碑林,领略璀璨的中华文明。

一大早我们在校园里集合,乘上了又大又宽的大巴车,坐在舒适的座椅上,我们个个喜笑颜开。

没过一会儿,我们就到了这美丽的浯溪公园。

走过具有古代风味的大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中国伟大共产党员——陶铸先生的铜像。

陶铸伯伯此时身披一件大衣,目光和蔼,又透露一点严肃,他望向前方,好像在说:“孩子们,你们要努力读书,成为祖国的栋梁呀!”我们在陶铸爷爷的铜像下,拍了很多张照片,留作纪念。

沿着公园错落有致的石板路,我们向前走,来到了“陶铸生平事迹纪念馆”,刚走进,就看到了陶铸爷爷的头像,再往里面走,我们看到了陶铸伯伯的英勇事迹,还有他用过的东西。

我们穿过弯弯曲曲的小路,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中国历史文化瑰宝——浯溪碑林。

听说浯溪碑林有三绝,分别是字绝、文绝、石绝,被称为“摩崖三绝”。

我看着那悬崖峭壁上惊心动魄的大字,心想,古人是怎么把这字刻上去的呀!我很是佩服古人的智慧。

我们看下懂石壁上的字,导游阿姨就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字,还有它的意思。

我们围着导游阿姨,听得津津有味。

我们又走了一小段路,看见了中国的国宝——唐代诗人无结写的《大唐中举颂》,我们不由得赞叹起来,光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就知道无结花了很多时间来写这篇文章。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其他的碑刻,每一块碑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有的碑刻记录了历史事件,有的则是名人题词,每一块碑都让人感受到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

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我们身上,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凉。

我们沿着小径漫步,沉浸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感受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

在返回的路上,我们依然沉浸在碑林的魅力之中。

这次参观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伟大和深远影响,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回到学校后,我们纷纷分享着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这次浯溪碑林之行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文明的璀璨,更让我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参观陶铸故居有感

参观陶铸故居有感

参观陶铸故居有感第一篇:参观陶铸故居有感游陶铸故居有感东风吹暖碧潇湘,我闻浯溪水亦香。

最忆故园秋色里,满山枫叶艳惊霜。

初识陶铸是因为他的这首诗,这是他在家乡风景正好时有感而发,这首诗极大的表现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逐渐的震撼、感染了我。

因为我和陶铸同在一个故乡,我能深深地体会到他那种感情流露,是自然的,发自内心的。

这个时候只是觉得他一个比较有感情的文人而已。

而就在高三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缘游览陶铸的故居,我的内心是多么激动啊。

以前是感觉身在诗中,不见其人,现在就要去亲身去感受伟人的气息。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几座原始的小屋,旁边有一块立着的石碑,好像是记录陶铸的事迹。

当我们步入小屋时,发现小屋的门是虚掩着的,我们小心翼翼的推开门,生怕把原始的痕迹弄坏了,进去后发现里面的东西已没什么了,只是零落的散着一些陶铸用过的杯碗,还有陶铸穿过的那件已经千疮百孔的皮大衣,那时我感觉伟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真是不容易啊,而且那种节俭朴素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这也许就是他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我想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会有一段心酸的故事吧。

陶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

陶铸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艰苦奋斗数十年,建立了重要的历史功绩。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

陶铸同志一生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事业,历经磨难,百折不回。

在大革命失败时,他坚信革命必将胜利,毅然投入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在身陷囹圄时,他大义凛然,坚持自己的信仰。

他在所著的散文名篇《松树的风格》中写道: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

陶铸同志的人生正是松树风格的最好写照。

陶铸故居观后感

陶铸故居观后感

陶铸故居观后感陶铸故居犹如一座文化宝库,展现了陶铸先生的生平和创作历程。

进入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黑白照片,上面是陶铸先生挺拔的身姿和深邃的目光。

这张照片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仿佛陶铸先生就在眼前。

接着是一间展厅,展示着陶铸先生生前的一些贵重物品和珍贵手稿。

我看到了他的书桌、书架和墨迹,这些物品每一样都似乎在诉说着他的求学之路和文学创作的艰辛。

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手稿,那一行行整齐的字迹,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文学的执着和热爱。

陶铸先生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他用自己的文字传达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陶铸故居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虽已逝去的文学巨匠,但他的思想和创作精神却永远流传下去。

陶铸故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走进院子,一股清新的花香扑面而来,院中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繁花似锦,显得格外美丽。

院子中央是一口古井,泉水清澈见底,我蹲下来仔细端详,仿佛能看到曾经的人们在此取水的场景。

井边还种着一棵千年柳树,树干沧桑厚实,枝繁叶茂,给人一种沉稳和坚毅的感觉。

陶铸先生在这样一个安静而幽雅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他从这里汲取灵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我感受到了这里的静谧和美好,仿佛置身于一个恬淡的江南水乡,让人心旷神怡。

陶铸故居的陈列布局合理,让人如入画廊。

我在走廊上闲逛,发现墙上挂着一幅幅陶铸先生的肖像画,每一幅画都传神逼真,仿佛看到了他当年的容颜。

画作中的陶铸先生目光坚定,神情深沉,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坚强和执着。

走进客厅,看到墙上悬挂着一幅《三联卷》,绘有陶铸先生握笔写字的场景。

画中的陶铸先生神情专注,笔端凝重,似乎在思考着文学创作的方向。

这幅画将他的文学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笔每一画都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然的气质。

这些画作不仅展示了陶铸的形象,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精神风貌,让人对他的品格和才华敬佩不已。

陶铸故居的景观设计独具匠心,给人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感觉。

参观名人故居感悟先辈精神作文精选10篇

参观名人故居感悟先辈精神作文精选10篇

篇1:参观名人故居感悟先辈精神作文那天,我踏进了这座名人故居,心里别提多激动了。

一进门,就看到那黑漆漆的大门,上面刻着几个大字,我仔细辨认,竟然是那名人留下的墨宝。

心里那个激动啊,就像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故居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陈旧,但我却觉得这种陈旧里有一种别样的魅力。

一墙之隔,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那个名人的故事。

我走进客厅,眼前的一切都让我想起了那句“岁月静好”。

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是这个名人小时候的样子,那双眼睛,透着一股灵气,好像在说话:“看,我小时候多可爱!”我走到书桌前,那上面的文具还是那么整齐,好像主人刚走。

我摸了摸那沾着灰尘的笔,突然觉得心里酸酸的。

我在想,这位名人,曾经在这样一张桌子上,写着多少伟大的文章,影响着多少人的思想。

我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书房。

书房里摆满了书,都是那个时代的经典。

我翻开一本,看到上面写着:“人生如梦,转眼即逝。

”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敬意,这位名人,真的是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我走到窗前,窗外是那个时代的风景,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

我闭上眼睛,仿佛看到了那个名人,在窗前沉思,在窗前感叹。

我突然明白了,这位名人,他不是在做学问,他在用他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

我参观完了整个故居,心里感慨万千。

那位名人,虽然已经离世,但他留给我们的,是那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生的思考。

我站起身来,深深地鞠了一躬,仿佛在向那位名人致敬。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位名人,他的一生,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的付出。

我突然觉得,我肩上的责任重大,我要像他一样,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这次参观名人故居,让我深刻感悟到了先辈的精神。

那种精神,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

我相信,这种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篇2:参观名人故居感悟先辈精神作文那天,阳光明媚,我兴冲冲地来到了名人故居。

一进门,仿佛时间倒流,我被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包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陶铸故居有感
东风吹暖碧潇湘,
我闻浯溪水亦香。

最忆故园秋色里,
满山枫叶艳惊霜。

初识陶铸是因为他的这首诗,这是他在家乡风景正好时有感而发,这首诗极大的表现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逐渐的震撼、感染了我。

因为我和陶铸同在一个故乡,我能深深地体会到他那种感情流露,是自然的,发自内心的。

这个时候只是觉得他一个比较有感情的文人而已。

而就在高三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缘游览陶铸的故居,我的内心是多么激动啊。

以前是感觉身在诗中,不见其人,现在就要去亲身去感受伟人的气息。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几座原始的小屋,旁边有一块立着的石碑,好像是记录陶铸的事迹。

当我们步入小屋时,发现小屋的门是虚掩着的,我们小心翼翼的推开门,生怕把原始的痕迹弄坏了,进去后发现里面的东西已没什么了,只是零落的散着一些陶铸用过的杯碗,还有陶铸穿过的那件已经千疮百孔的皮大衣,那时我感觉伟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真是不容易啊,而且那种节俭朴素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这也许就是他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我想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会有一段心酸的故事吧。

陶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

陶铸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艰苦奋斗数十年,建立了重要的历史功绩。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

陶铸同志一生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事业,历经磨难,百折不回。

在大革命失败时,他坚信革命必将胜利,毅然投入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在身陷囹圄时,他大义凛然,坚持自己的信仰。

他在所著的散文名篇《松树的风格》中写道: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

陶铸同志的人生正是松树风格的最好写照。

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理想的忠贞不渝,使陶铸同志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

陶铸同志具有坦荡、宽阔的胸怀。

他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注意研究革命和建设的规律,在不少问题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革命队伍内部,同志之间,他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善于深刻反思,敢于修正错误,追求真理,并对在工作中出现的偏差,主动作自我批评。

他曾痛切地指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
的根本原因,要严肃认真地从领导工作的缺点中去查找。

他在广东的群众大会上公开指出:搞“反瞒产”,使群众饿了肚子,干部受了委屈,今后再也不能搞浮夸了,要靠实事求是过日子。

陶铸同志说过: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就要丢掉一切私有观念,与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要有坚强的革命毅力和“韧性”;要有丰厚的劳动人民的感情。

这样的历练和修养,成就了陶铸同志旷达的人生,也给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陶铸同志作风优良,密切联系群众、勤于调查研究、勇于独立思考。

陶铸同志一贯注重实际,不尚空谈。

对于工作中的问题,他总是注意进行实地考察,集中群众智慧,提出解决办法。

他在广东省和中南局工作期间,每年都要抽出三四个月以至更多的时间,深入工厂、农村、学校,深入山区、海岛和生产第一线,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工作。

1959年,广东各地刮起“一平二调”风,搞“穷过渡”,在群众中引起很大的思想混乱,陶铸同志先后到东莞、曲江等地实地考察,运用调查报告等形式,向干部群众反复说明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空谈“过渡”,要扎扎实实地发展生产。

《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颁布后,陶铸同志又按照条例精神,对农村分配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加以推广。

特别是,在调查研究和独立思考基础上,陶铸同志有关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和指导制订的有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发挥了积极作用。

陶铸同志曾经说:“调查研
究与一切经过试验是我们工作方法中的重要方法,对于唯物论者来说,这是工作中带根本性的方法。

”这是他多年革命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陶铸同志精神崇高,艰苦朴素、严于律己。

陶铸同志每次到基层工作,总是事先“约法三章”:不准迎送;不准请客;不准送礼。

并让随行人员监督检查,具体落实。

他下乡蹲点,从来都是轻车简从,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他特别反对摆阔气、讲排场,坚决反对假公济私。

他在广州工作和生活多年,居住的房子从来没有更换过。

住房维修时,因维修费超过了预算,他还将自己多年的积蓄上交机关,以补维修款之缺。

陶铸同志主持广东省和中南局工作时期,有同志建议在广州从化温泉建楼办公,他坚决反对。

在他以身作则的榜样影响下,广东省委和中南局机关一直保持了勤俭办公的好作风。

陶铸同志说:“要时时刻刻地想着:我能够为群众做些什么?我为群众做了些什么?”正是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极端深厚的感情,陶铸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克勤克俭,清正廉洁,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通过参观陈云故居和纪念馆,使我详细了解了陶铸同志等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光辉一生。

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将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我坚信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定不断前进,中
国的国力必定日益强大,人民的生活必定日益富裕,中华民族必定能实现伟大的复兴。

陶铸同志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心中的骄傲。

姓名:****
2011/5/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