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育培训讲义
国学讲座课件

佛家:中国重要的宗教之一,强调因果、 轮回、慈悲等宗教观念
诗词歌赋: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包括 诗、词、歌、赋等不同类型
书法绘画:中国艺术的重要形式,包括 书法、绘画、篆刻等不同类型
国学发展历程
起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 发展: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 繁荣:明清时期,国学达到鼎盛 近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国学逐渐衰落 当代:国学复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加强师生互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 与度
感谢观看
04
课件效果评估
章节副标题
学生反馈与评价
学生对课件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课件形式的接受程度 学生对课件内容的满意度
学生对课件形式的满意度 学生对课件内容的建议和意见 学生对课件形式的建议和意见
教师反思与改进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
多媒体教学:利 用多媒体技术, 如视频、音频、 动画等,增强教 学效果
网络教学:通过 网络平台,如直 播、录播、在线 讨论等,实现远 程教学
混合教学:结合 多媒体教学和网 络教学,实现线 上线下相结合的 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通过 互动工具,如问 答、投票、讨论 等,提高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和参 与度
互动教学与案例分析
互动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国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国学经典中的场景,加深对国学知识的理解
中国风国学大讲堂通用教育PPT内容讲授

/
学
/
经
/
典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2024/2/18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2024/2/18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第壹章 国学基本概念
2024/2/18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教师国学经典培训计划

教师国学经典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教师进行国学经典的培训,能够提高他们的国学文化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培训内容1. 国学经典概论本部分主要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历史渊源和特点,使教师对国学经典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2. 国学经典的选读和解读本部分以《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周易》等经典为主要内容,结合古代和现代的注释、研究,进行深入解读。
3. 国学经典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本部分将介绍如何将国学经典的思想和精华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4. 国学经典与价值观教育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国学经典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5. 国学经典与当代教育的现实意义本部分将探讨国学经典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和启发,如何将国学经典的精髓融入到当代教学中。
6. 国学经典的研究方法本部分将介绍国学经典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深入学习国学经典。
三、培训方式1. 理论讲授通过专家学者的讲座和授课,给教师们系统地传授国学经典的知识和理论。
2. 实践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教学设计等形式,让教师们深入理解国学经典,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3. 线上学习通过网络课程、视频讲座等形式,让教师们在工作之余也可以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四、培训效果1. 增加教师的国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教师们将会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自己的国学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2.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教师们将能够更好地将国学经典的精华融入到教学中,提高教学的品质和深度。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通过教师对国学经典的传授,学生们将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学经典,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国学经典入门(讲稿)ppt

胡适与“白话文运动”
从此以后,中国人没有胡适之,出不来了, 出不来了!所以当代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副校 长季羡林老先生临终前哀叹,对温家宝总理讲, 忧心中国将从此培养不出大学问家、大人才来。
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不是要写白话 文,要把白话文写得很好吗?徐志摩、朱自清, 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 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 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 古书长大的!
(3)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但以经、子为重,尤重经部。
1、经部:主要是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就放在这里面。 2、史部:包括二十四史,还有别史,传记,甚至地理。 3、子部:包括诸子百家,后来的杂家,甚至小说。 4、集部:包括楚辞,诗文,词曲,就放在这里面。
二、为何读“经典”?
莱布尼兹认为伏羲八卦是“最古老的科学纪念物”。
美藉华人,杨振宁、李政道在1955--1956年对当时 公认的“奇偶不灭定律”提出怀疑并得到证实,因 而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在获奖后对记者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并明确指出:灵感来源于《易经》学说,既有阴阳的 道理,即同时也有阴阳消长或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 衰,剥久必复(易经·第二十四卦),否极泰来(易 经第十卦)的道理。
则又答:不仅不是自欺欺人,而且是大有功效!
三、“国学经典”诵读方法
朱熹教人读书之法,曾引用礼记上的话说:‘读书 如锯木头相似,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请你不要被 那些不懂而含糊的‘盘根错节’的‘节目’所拘绊而 畏惧不前,因为纵使有百分之九十不懂,应当还有百 分之十是其中的‘易者’,而可以懂得的。
经典,是智慧的发露,灵光遍洒在任一角落,不一 定有连续性。前句不懂,后句不见得不懂。无论从前 面懂起,或从中间懂起,甚至从后面懂回来,均无妨 害。一本书读上一遍,只要懂得其中十句二十句,乃 至两句一句,有所会心,便不枉费,此便是文化之根 苗,教养之开端,或许此一句二句便可终身用之而不 穷。
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培训ppt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变得越来越重 要。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对于维护文化 多样性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
多元化与国际化
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 培训将更加注重多元化与国际化的融合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增强 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案例三:民间手工艺传承
民间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手工技艺和艺 术价值。
在民间手工艺传承中,可以通过学习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如剪纸、刺绣 、泥塑等,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自己的手工艺技能
和艺术创造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参加手工艺展览、比赛等活动,展示自己的手工艺作 品,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案例二: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传承
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在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传承中,可以通过学习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唱腔和念白等, 了解不同剧种的特点和风格,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和艺术修养。
同时,还可以通过参加戏曲演出、比赛等活动,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5
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未来发展趋势 预测
发展趋势分析
数字化与智能化
跨界融合与创新
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将借助数字化技 术,实现更高效、便捷的传播和推广 。
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将与其他领域进 行跨界融合,产生新的文化产品和服 务。
多元化与个性化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国学经典 与文化传承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 化的服务。
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市场的 不断扩大,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国学经典—学员讲义(文件2)

§2.1 易经文化体系
易经
凝结古代先哲的智慧结晶 统领科学宝库的灿烂明珠
连山
(夏代) 艮卦始
象征:山之云出, 连绵不绝
周易 玄学
归藏
(周代) 乾、坤卦始 象征:天地之间, 天人之际
(商代) 坤卦始 象征:万物莫 不归藏其中
命 理 学
堪 舆 术
梅 花 易 数
紫 微 斗 数
河 洛 真 数
择 吉 数
6
2
纳音:按照古乐六十律的构成方法,用六十甲子与五行相配,借意而喻, 演说万事万物运行规律。
41
§5.3 方位四季色彩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辰 巳午未 辰戌丑未 申酉戌 亥子丑
四季
春 夏 四隅 秋 冬
方位
东 南 中 西 北
颜色
绿、青 红、紫 黄、咖啡 白、金黄 黑、蓝
( )阴阳平衡,气场宜生,则多主吉。 37
五行【详14 】
38
§5.2 天干地支甲子 天干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阴阳
阳甲
丙
戊庚
壬
阴
乙
丁己
辛
癸
39
13
地支【详15】
地支 生肖 时刻
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
鼠 牛 虎兔龙蛇马羊猴 鸡狗猪
23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 ~ ~~~ ~ ~~ ~ ~ ~~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一运:1864——188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二运:1884——190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 三运:1904——182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
《国学经典选读》讲义

《国学经典选读》讲义说说“道”——老子和《道德经》课型:新课时间:4月11日上午九点教室:517班级:09秋物流(本)授课方式:讲座授课手段:多媒体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了解老子其人以及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使学员了解《道德经》及其包含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理解本教材选读章节的深刻涵义。
三、教学内容两千多年来,有两种思想已经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铭刻于每个中国人的骨髓。
在我们不经意的举手投足之间,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响;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不自觉的会流露出它们的影子。
这两种思想便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家思想。
今天,我们说说其中的一个,老子和他的思想。
一、老子其人当我们翻开介绍老子的书籍,或打开互联网,通过搜索工具查找老子,你就会看到很多介绍老子的文字。
老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东汉出现的道教供奉他为祖师,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唐朝建立者奉他为先祖,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道德经》的国外版本不下一千种,又是一个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这样神化的故事可以说出许多个版本,但我更相信是方言引起变化,当地的口音中“李”和“老”两字音比较接近,后人传为“老”。
其实,我们能够看到关于老子生平的记载很少很少,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幼年聪颖,静思好学,做了图书馆馆长后,更是博览群书,知识渊博。
公元前538年,孔子在弟子南宫敬叔陪同下拜见老子。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完整版)国学经典入门(讲稿)

「易经」的作者是我们的历代祖先.不是 某某一个人,是中华远古历史的传承。
以后,他记忆也很好,英语也学得很快。所以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 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他凭什么拿博士?他写了 一篇文章叫《先秦名家研究》。懂得诸子百家已经很困难,懂得名家就更 困难。没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研究先秦名家吗?所以胡适之非常容 易就写出来了。因为13岁前就读完了。而且他写出来以后,美国教授看不 懂。所以糊里胡涂地,让他通过毕业了。28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 他凭什么当教授?他凭13岁之前的功力。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哲 学史》。他凭什么写《中国哲学史》?你能吗?不到30岁全国闻名,凭什 么?13岁之前受的教育基础!他去演讲,引经据典,不要带书的,从来不 会错误。因为他至少会背一千首诗词。至少!其它的书不用说了。在他成 功之后,反而建议当时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从此不要再让儿童读古文。
莱布尼兹认为伏羲八卦是“最古老的科学纪念物”。
美藉华人,杨振宁、李政道在1955--1956年对当时公认的 “奇偶不灭定律”提出怀疑并得到证实,因而获得1957年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在获奖后对记者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并明确指 出:灵感来源于《易经》学说,既有阴阳的道理,即同时也 有阴阳消长或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剥久必复(易 经·第二十四卦),否极泰来(易经第十卦)的道理。
5、而且越小越能静下心来感悟,青少年时期,可以有时间去读,培养其兴 趣,现在而成年人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的压力太大,反而难以安心去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和谐互助
❖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又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滕文公 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不就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源头吗?
二、国学论教育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重要和有效
❖ 《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 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行政命令引导,用刑法整顿,老百姓只会暂 时避免犯罪,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引导, 用礼教整顿,老百姓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人 心归服。
❖ 《孟子·尽心》:“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3.大公无私、先人后己
❖ 《尚书·大禹谟》赞扬禹“克勤于邦,克俭 于家”;孔子主张“无求生以害人,有杀 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贾谊提 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汉书·贾 谊传》);范仲淹标举“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黄宗羲崇尚“不以一 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 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原 君》)——这不就是当今倡导的“大公无 私,先人后己”之美德吗?
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国际地位提高, 获得西方国家领导人对东方文化的高度评价。
3.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被西方人普 遍接受认同,成为生态环保的理论基础。
4.孔子成为世界文化名人,海外已办孔子学院 156所,台湾高考必考国学,大陆方兴未艾
(二)“十七大”报告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 化
❖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 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 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4.仁爱、助人为乐
❖ 《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多音字,此 处念:guān ,同“鳏”。无妻的老人。也泛指无妻的人 。)、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说:“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 惠王上》);陈子昂《感遇》:“圣人不利己, 忧济在元元”;杜甫呼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于谦高唱“但愿苍生俱饱 暖,不辞辛劳出山林”(《咏煤炭》);——这 不就是人道博爱、助人为乐之义吗?
❖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 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 因素。”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 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 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 族文化丰厚资源。”
2.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先富后教化育天下
7.以民为本思想
❖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孟子·离娄下》);孔子对鲁哀公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管子·治国篇》:“治国之 道,富民为先”;《孟子·尽心》:“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贾谊《新书·大 政》:“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 为本,吏以为本”;李广“士卒不尽饮, 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近食”;杜 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柳宗元 以“急生民之困,利安元元为务”(《寄 许京兆孟容书》);——这不就是“以民 为本”“为人民服务”之导源吗?
(三)国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同一性
1.民主公有制
❖ 孔子大同理想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公。”(《礼记·礼运》)康有为《礼运注》 说:“无贵贱之分,无贫富之等,无人神 之殊,无男女之别”“人人皆公,人人皆 平。”——这不是民主公有制之源?
2.义利并重观
❖ 《孟子·告子》提倡“舍生取义”,《墨 子·兼爱》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南宋 叶适、陈亮主张“以利和义”即“谋利而 不自私其利,计功而不自居其功”(《习 学记言》)——这不就是当今“义利并重” 的价值观吗?
8.民主政治思想
❖ 《国语·召公谏弭谤》:“是故天子听政,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gǔ ,形声,从目,鼓声。 本义:瞎眼.虽瞎但有眼珠 . )献曲,史献书,师箴, 瞍(sǒu,眼睛瞎没有眼珠. )赋,矇诵,百工谏, 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古史教 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 而不悖。”《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一 风刺上,”;——这不正是中国民主政治 的导源吗?
9.廉洁奉公艰苦奋斗
❖ 《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取也。贫与贱,是人之 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礼 记·曲礼》:“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包拯《乞不用赃吏书》:“廉者,民之表 也;贪者,民之贼也。”欧阳修《五代史 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亡身”。这不就是今天所倡导的廉洁奉公;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吗?
国学经典 与教育
❖第一部分:国学经典与教育思想
第一部分:国学经典与教育思想
❖ 讲六个问题
一、国学热兴盛原因 二、国学论教育作用 三、国学论教育对象 四、国学论教育目的 五、国学论教育内容 六、国学论教育原则
国学热为什么会兴盛?
(一)外国对中国国学刮目相看
1.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崛起,动摇了马克思·韦伯 的权威《学记》首标“敬业乐群”,《论语》强 调“言而有信”,司马迁《史记·侠客列传》 赞扬“一诺千金”,诸葛亮《出师表》崇 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不就是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吗?
6.爱国主义精神
❖ 屈原《离骚》中“恐皇舆之败绩”“虽九 死其犹未悔”;曹植《白马篇》:“捐躯 赴国难,誓死忽如归”;李白《塞下曲》: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岳飞《满 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 奴血”;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 人无再青”,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 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秋瑾“拼将十 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不就 是赤胆忠心、爱国主义的传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