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本整理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归类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归类一.不同性质的改革:1、封建性质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
2、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中国戊戌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
3、社会主义性质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等东欧改革,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
二.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1、商鞅变法: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2、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两国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等东欧改革:社会制度蜕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三.不改变原有社会制度,而企图完善、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1、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触动封建制度。
2、苏俄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允许资本主义发展,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
3、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保持社会主义,甚至没能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
4、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罗斯福新政:在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努力摆脱经济危机。
四.成功与失败的改革:1.成功的改革:1)商鞅变法使秦的国力骤增,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胡汉融合,加快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3)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两国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4)苏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恢复了国民经济。
5)罗斯福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6)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失败了的改革:1)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2)戊戌变法: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尽管失败,但迈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第一步。
3)赫鲁晓夫改革:没能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
4)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近现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3) 人物 : 亚历 山大二 世 。 ( 4】 目的 : 摆脱 农奴 制 危机 , 巩 固贵族 地 主 的统 治 。
( 5 ) 内容 : ①农奴在法 律上是“ 自由人 ” ; ②地 主不许买卖农奴和 干涉他们的生活 ; ③农奴在获得 “ 解放 ” 时, 可得到一块份地 , 但须
钱 赎买
顺 应 历史 潮 流 , 适 时 进行 改 革 , 是 社 会 发 展 的需 要 。 改 革 是社 会
发展的强大动力 , 通过改革 , 可为国家发展注入新 的活力 , 可使国家 变得更加和谐 、 强大。 中外历史上 的重大改革 , 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 热点所在。 本专题 旨在通过 回顾近现代 中外历史上 的重大改革 , 探究 改革成 功 的经 验 与影 响 , 使 同学们 认识 到 在 当今世 界形 势下 , 改革 开
哼学醛 立 ̄/ / 2 0 1 4 . 5 — 6
脱 民族危 机 。
( 5 ) 内容 : ①改革政府机构 , 裁撤冗官 , 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 人兴办工矿企业 。 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 创办报刊 , 开放言论 。
④ 训 练新 式 军 队 ( 6 ) 性质 : 资 产 阶级性 质 的改 良运 动 。 ( 7 ) 影响 : 起 到思 想启 蒙作 用 , 促 进 了人 民的觉醒 。
( 6 ) 性质 : 资产 阶级性质 的改革。 ( 7 ) 影响: 美 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 人 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 资本
主义制度 得 到调 整 、 巩 固与发 展 ; 资 本主 义 国家对 经 济 的宏 观控 制与 管 理得 到加 强 ; 美 国联 邦政 府 的权力 明显 增强 。
放是 国家 富强 的必 由之路 。
【 重要改革概要 】
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24页PPT

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上重大 改革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近代化的含义、阶段、事件、特点
2、洋务运动的时间 背景: 指导思想: 口号或目的: 建立的军事企业: 民用企业: 结果: 评价
《同治夷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 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 以制器为先。”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 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勉强 涂饰,虚有其表。”
2、民族大融合的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容:迁都洛阳、穿汉服、学汉语、采用汉姓、 与汉人通婚。作用:推动了民族大融合
1、秦国改革事件,人物,指导思想,背景, 内容,作用。
2、民族大融合的事件: 内容: 作用: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 “无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 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 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 为,当加降黜。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1、伟大的转折的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 1978年 内容: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指导思 想、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 放,以邓小平为核心。意义:使中国走上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 内容:土地公有的前提下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意义:调动农民积极性 解放农村生产力。
一 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 二 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 三 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 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 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 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 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 西方仍然失败”。
1、消灭地主的事件:土地改革 时间:1950-1952 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消灭地主阶级 农民获得了土地 解放农村 生产力。 土地所有制:农民所有
人教版初三历史山西省中考专题复习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
列宁新经济政策、苏联(赫、 戈)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性质
中外
改革
社会性质根本性变化
商鞅变法、大化改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 治维新、戈尔巴乔夫 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洋 务运动、戊戌变法、 改革开放、新经济 政策、罗斯福新政、 赫鲁晓夫改革
2
国运---改革走向
工业潮流的追赶者----俄国和日本
买。
体现
性质
是俄国近代历史上重大转折点,使俄国进入资 是日本历史重大转折点,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
本主义社会;但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主义的道路;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对外侵略
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异同点?
(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影响)
对比改革
相同点 1.背景: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都面临内忧外患。 2.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影响: 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局限性: 改革都不彻底。
不同点
1. 背景中资本主义发展所受的阻碍不同,俄国是农奴制,日本是幕府 统治,且面临民族危机。 2. 内容不同:俄国是废除农奴制,日本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多方面。 3. 目的不同:俄国旨在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沙皇的统治,而日本是 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中考例题:
(2015年山西中考)12.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明治维新
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大国崛起》
材料三:《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
日时数,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了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禁止雇佣童工。
(最新整理)高考历史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规律总结ppt人教课标版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 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2021/7/26
19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 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 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 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
23、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2、措施是否正确有效、策略与用人是否得当。 3、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的对比情况。 4、是否危害人民的利益。 5、改革者的才干、意志与方法。 6、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7、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
请您总结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2021/7/26
7
★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C、为下层平民参政议政开辟了道路 D、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021/7/26
14
3、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
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D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改革影响
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稳定了社会秩序,开创了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03
中外近现代史上重大改革 的比较与启示
改革背景的比较
政治环境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多发生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时期,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清 末新政,以及西方的工业革命和罗斯福新政。这些改革都是在国家面临危机或转型时发
生的。
避免重蹈覆辙
通过研究历史上的改革,可以避 免重蹈覆辙,减少改革中可能出 现的失误。
优化改革方案
借鉴历史上的成功案例,可以优 化当代的改革方案,提高改革成 功的概率。
为民族复兴提供启示
激发民族自豪感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 当代民族复兴提供启示。
坚定民族自信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改革,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为民族复兴提供 精神支持。
详细描述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推动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慈禧太后的干预,戊戌变法仅持续了103天,未能实 现其改革目标。
辛亥革命
总结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运动, 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详细描述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通过革命手 段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 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族经济的发 展。
新文化运动
总结词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 文化改革运动,旨在通过引进西方文化 和思想,推动中国的思想现代化和文化 进步。
经济基础
中外改革者在经济方面面临的挑战也各不相同。例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是在 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生的,而西方的工业革命则是工业生产方
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专题复习 课件

了 理 应 解 解 用
√ √
考点内容
考点19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a) 考点20 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 响(b)
√ 的影响(c)
考点30 说明洋务运动的概况并探讨它们
考点30 说明戊戌变法的概况并探讨它们 √ 的影响(c)
考点37 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和意义(b) 考点24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措施及 作用(b)
▲
目的:富国强兵,利于争霸
结果: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 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主要的 衡量标准是要看改革的目的是否实现。
改革异同比较
目的
富国强兵 实现争霸 北魏孝文 革除旧俗,学 帝改革 习先进汉文化 商鞅变法
内容(特点) 方式 统 治 者 主 动 实 行 的 自 上 而 下 的 和 平 方 式
洋务运动
中文名: 李鸿章
国 籍:中国
生卒:1823年-1901年 职 业:政治家、改革家 评
倾一生的心血举办洋务, 价: 在理想与现实的两难中, 无法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 败的悲剧后果。
戊戌变法
中文名: 康有为 国 籍:中国
生卒:1858年-1927年
职 业:改革家
站在时代前列,一腔热 评 价: 血为改革,难圆图强保 种梦,留下千古遗憾。
改革异同比较
目的
商鞅变法汉族先进 文化 学习西方的先 进技术 学习西方的政 治制度
统 治 者 主 动 实 行 的 自 上 而 下 的 和 平 方 式
性质
革 北魏孝文 革除旧俗,学 弊 习先进汉文化 立 帝改革 学习西方,自强 新 洋务运动
改革分类
时期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 帝改革 领导阶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了解的知识:
1.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改革类型概述。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改革的程度看,—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二是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19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
都是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运动;对于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场改革,虽发生在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性质各异,结果千差万别,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等。
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等等。
2.对社会改革应持的正确看法与评价。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
去加以评价。
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一要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看改革是否被中断。
即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3)所有改革无一例外都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改革过程中,陈旧观念受到猛烈冲击,旧势力的利益受到影响,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会演变成生死较量,改革者必须以大无畏的勇气战胜困难,才能完成改革。
改革也具有多样性,历史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改革,改革者要实现预期目的,只有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当时的历史实际。
实事求是地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改革。
答题技巧及模式:
关于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1)改革成败的原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或启示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习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
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③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⑤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
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1.中国古代封建化的改革
2.西方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和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
3.东西方调整社会内部矛盾的改革
4.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比表
5.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