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附答案)

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附答案)
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附答案)

一、选择题

1.(2018?泰州中考)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 )

A.推行县制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承认土地私有

2.(2019?改编题)如图所列是某位同学整理的一位皇帝施政政策要点。这些政策的结果应是( )

A.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D.实现了南北统一3.(2019?原创题)“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材料中日本的“革新”指的是( )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4.(2018?宿迁中考)“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 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5.(2018?株洲中考)“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一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 )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6.(2018?遂宁中考)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从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 )

①技术②自由劳动力③市场④资金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18?北京中考)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俄国农奴制改革

8.(2018?滨州中考)19世纪中后期,俄、日、中三国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本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D.成为本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9.(2018?高新区二模)有学者称:20世纪最大的反危机经典案例“罗斯福新政”表明,任何危机中都可能孕育着新的“机遇”。罗斯福新政的“机遇”是( )

A.遏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颠覆了资本主义制度

D.铲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10.(2018?滨州中考改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80年让农民

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闹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11.(2018?德州中考)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2.(2019?改编题)“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俄),在运用计划与市场的手段来发展经济上进行过一系列的探索,其中不成功的探索有( )

①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②斯大林模式③赫鲁晓夫改革④戈尔巴乔夫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2019?易错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事件的内容和作用。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

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归纳北魏汉

化改革的影响。

(3)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两个历史事件面对当时的社会转型,“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14.(2018?商河一模)“改革开放”被列为2018年两会热点关键词前十名,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迁都洛阳导致游牧血统的统治阶级中汉族影响得

到了发展……自从在河南立足起就系统采纳的汉化措施进

一步加速了发展。……鲜卑贵族和汉族望族之间的通婚受到了鼓励。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1)材料一中作出迁都决定的是谁?据材料一,概括“他”的改革措施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如图《公车上书》

(2)如图反映的事件发生的背景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这

一事件揭开了哪一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

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 633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材料三中我国的“农村改革”指什么?依据材料三概括其历史作用。这一改革是党的哪次会议做出的决策?

15.(2019?原创题)经济政策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螺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1870年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

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

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工业化的特点。

材料二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

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

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

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2)材料二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

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两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3)据材料三,概括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及特点。

参考答案

【真题精选】

1.B 2.B 3.B 4.A 5.C 6.B 7.C 8.B 9.B 10.D 11.D 12.D

13.(1)事件:商鞅变法。内容:建立县制。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不同: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或向汉族学习或汉化。

相同: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14.(1)孝文帝。以“汉化”为核心;全面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2)《马关条约》。戊戌变法。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迅速增加(或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5.(1)政府主导和推进;向西方学习;将国营企业转给私人资本家。

(2)1861年改革使俄国废除了落后的农奴制,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鼓励农民减产并予以补贴。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一历史阶段特征 一、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四十二年间党的历史,总起来说有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二十九年的历史,后一个时期是在这以后的十三年。……在前一个时期,除开始七年比较顺利以外,可以说,走过的道路十分坎坷。我们党甚至犯过两次大的错误,因而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两次大的挫折。 这十三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方面取得了远远超过前二十九年的成就,在这期间,也有些小的曲折,但是党总是能够及时纠正偏向,解决问题,取得新的经验。实践证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991年出版)阅读材料,筛选有效信息,为中国现代史划分阶段,整理出分期框架表。 1949---1956年1956---1966年1966---1976年1978年以后 二、链接中考 材料一: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材料二: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的弯路,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材料三: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回答; 1.材料一中“取得胜利是辉煌的”,主要内容是指: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______、______、1950年开始的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的____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2)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________,到1957年超额完成; 1954年9月,___________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6年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由_______________过渡。 2.依据材料二的论点,运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哪些弯路(失误)?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3.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全局性、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是___。 4.依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举事例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对外交往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各列举一事例) 三、依据史实,得出结论 1.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经济(1949---1952年) 材料一:1949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项目工业产量农业产量粮棉花钢煤 全国总产量 1.1亿吨44.4万吨15.8万吨0.32亿顿50%25%27%49%83%48% 比历史最高 年产量下降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历史中考总复习资料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 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 1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改革

1 1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改革线索一中外古代史上的改革 区域改革概况 中国商鞅变法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2)内容:奖励耕战、土地私有、建立县制;(3)性质:新兴地主阶级进行的封建性 质的改革;(4)影响: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魏孝文帝 改革 (1)内容: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用汉制、学 汉礼、与汉族联姻、学汉族文化;(2)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线索二中外近代史上的改革 区域改革概况 中国 洋务运 动 (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口号:“自强”“求富” (3)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筹建海军(4)影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 法 ( 1)时间:1898年 (2)内容:改革政府机构、发展工商业、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训练新式军队(3)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 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制度的开始 区域改革概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改革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改革 2 2 世界 俄国农奴 制改革 (1)时间:1861年 (2)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赎买份地 (3)影响: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日本明治 维新 (1)时间:1868年 (2)内容: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建立常备军 (3)影响:使日本由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 家 线索三 中外现代史上的改革 区域 改革 概况 影响/评价 中国 土地改 革 (P38) (1)1950~1952年底 (2)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大改 造 (P39) (1)1953~1956年 (2)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赎买政策、公私合营 标志着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改革开放 (P42) (1)1978年,十一届三中 全会 (2)内容:对内改革: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 改革;对外开放 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 地位日益上升 区域 改革 概况 影响/评价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本梳理

需了解的知识: 1.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改革类型概述。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改革的程度看,—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二是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19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都是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运动;对于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场改革,虽发生在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性质各异,结果千差万别,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等。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等等。 2.对社会改革应持的正确看法与评价。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一要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看改革是否被中断。即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2020历史中考:《近代化探索专题》

2020历史中考:《近代化探索专题》 中国近代化的含义及探索历程 1、含义:是指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 和社会生活上的近代化。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2、探索历程: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 过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洋务运动侧重学习西方技术;第二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学 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3、特点: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 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线索梳理】线索1:冲击与反应

线索2:近代化转型1.政治民主化 2.经济工业化 3.思想科学化

线索3:近代化转型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缩影——城市1.北京北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主要扮演着政治、文化中心的角色,见证了中国从民主革命到新中国的诞生再到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走向富强的历程。 2.上海上海的变迁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的缩影。上海不仅是引领中国近代革命的一面旗帜,而且顺应了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潮流,是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并最终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3.南京南京长期是中国近现代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屈辱与抗争、民主法治的伟大探索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终结,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

4.广州广州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中国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对外开放起步较早的地区,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5.重 庆重庆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内地商埠之一,是抗战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中心,也是现代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内地开放较早的地区,是中国从近代衰败到现代崛起的缩影. 线索4:不同国家近代化路径的比较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专题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专题 专题一:近代化的历程 专题二: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 专题三:祖国的统一 专题四: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专题五:大国崛起的历程 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七: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 专题一:近代化的历程 所谓的近代化: 1、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 2、政治:民主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3、思想:科学化——新文化运动

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器物(科学技术):洋务运动 第二阶段: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第三阶段: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清朝内外交困(内;太平天国运动,外:第二次鸦片战争) 2、目的:为了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 3、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口号:“自强”、“求富”。 5、形式: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师夷长技) 6、措施: (1)前期:——“自强” A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B组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 C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 (2)后期——“求富” D开办民用工业: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7、结果:没有实现强兵富国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 破产。 8、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9、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经济的工业化)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因此,注定失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开端问题: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②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③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2、历史舞台问题:①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戊戌变法。②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五四运动。

“新”在哪里: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专题五:国共关系演变

1、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进行长征取得胜利。 2、(1)长征胜利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2)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的开端。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共十七个专题)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改革与制度创新 中国古代改革 中国古代制度创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能力训练】中国古代改革 改革(变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上》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三项措施,并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材料二魏主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氏。夫土德,……,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姓或重复,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延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魏书〃高祖纪》 (2)材料二体现了孝文帝推行的哪些“汉化”政策?这些政策的施行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作用? (3)比较材料一、二,说说两次改革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专题二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与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能力训练】 外交是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纵观中外对外交往历史,可以为我们今天走改革开放之路提供重要启示。观察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丝绸之路示意图 图2 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 图3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图4 “广东十三行” (1)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开辟的中西方贸易通道,据图1可知,汉代丝绸最远可运到哪里?“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战略意义? (2)据图2说明唐朝对外交流繁荣的因素是什么?该图反映了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据图3写出郑和下西洋第一次出发的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点。你能从图中获取郑和下西洋的哪些信息? (4)据图4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实行什么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中的四幅图片,说说中国古代

初三历史中考专题-总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总复习资料(六) 第九课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一)基本考点: 1.公民(1)公民是指具有一定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同时也承担义务的人。 (2)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和行动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 非法侵害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 (1)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依法搜查是指公安、司法人员在侦破案件时必须进行搜查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且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其他一切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得进行搜查,否则就是违法犯罪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 4.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1)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2)如果需要逮捕,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完备的手续、经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而且不得超过其权限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5.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公民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6.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1)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是指公民起居的住所不受非法侵入和搜查,以保障公民的安定生活、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 (2)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是与公民人身自由密切相关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宪法有关法律规定,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3)司法机关为了执行任务,依法进入公民住宅或依法对公民住宅进行搜查是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但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二)典型题例 某校女生徐某、蔡某去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两名女生严辞拒绝。工作人员将她们非法扣留达一个多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 ⑴商场工作人员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4分) ⑵你从这一案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答:(1)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 (2)启示: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就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当我们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小学资料】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5 中外历史上的法治建设习题

专题五中外历史上的法治建设 (2016年12题;2011年1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与民本思想一致的君权有限观,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政治理念的发扬光大,其主要表现之五就是守法精神。唐太宗时制定了《贞观律》,规定:对官员、地主“占田过限”“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予以惩治。擅自加重赋敛的要坐以赃罪或枉法罪。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贞观律》规定的地主、官员需守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举措的影响。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将国号定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它存在的三个多月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法规,以取代往日的旧制陈规及封建的社会习俗。 ——摘编自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临时政府是在怎样的政治形势下建立起来的? 材料三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编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的突出特点。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2. 法治是近现代国家治理的发展主流,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1)材料一中所说的“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主要含义。并举例说明这部宪法是如何将“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的?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专题

专题复习 专题一:近代化的历程 专题二: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专题三:祖国的统一 专题四: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专题五:大国崛起的历程 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七: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

专题一:近代化的历程 所谓的近代化: 1、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 2、政治:民主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3、思想:科学化——新文化运动 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器物(科学技术):洋务运动 第二阶段: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第三阶段: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清朝内外交困(内;太平天国运动,外:第二次鸦片战争) 2、目的:为了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 3、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口号:“自强”、“求富”。 5、形式: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师夷长技) 6、措施: (1)前期:——“自强” A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B组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 C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 (2)后期——“求富” D开办民用工业: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7、结果:没有实现强兵富国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8、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9、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 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经济的工业化)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因此,注定失败。 考点6: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1898年) 一、维新派的形成(维新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2、“公车上书”:1895年春——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4、报刊:《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政治团体:强学会 二、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变法共持续103天,因此称为“百日维新” 2、开始的标志:光绪皇帝颁布一系列变法令 3、内容: A、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C、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D、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历史中考复习专题(包括17个专题)人教版[1]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1.一战后:1919.1——1919.6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1921——1922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美苏冷战:序幕: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正式形成:1949年美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一超”美国,“多强”:俄国、欧洲、日本、中国。当今世界格局向对极化方向发展。经济走向全球化。(WTO) 专题四: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会议的目的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教训,纠正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3、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政治策略方面的基本经验,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 4、中共七大:1945年4--6月,延安。大会主要讨论了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大问题。大会指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确立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同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5、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6、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内容: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开端;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7、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中共十三大:1987年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9、中共十四大:1992年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

中考历史专题识图题

中考历史专题识图题(八年级下册) 识图题 1.读右图,回答问题 (1)右图内容是哪次会议上决定的 (2)这次会议什么时候在哪召开的 (3)这次会议决定了哪些内容 2.读右图回答问题 (1)以上图片反映了那次庆典情况,图图中讲话的是谁 (2)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距我们今天多少周年 (3)结合所学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伟大历史意 义 3.读图回答问题 (1)右图反映什么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3)图中反映的地区什么时候解放的 (4)你认为这一地区经济建设中最伟大的工程是什么

(1)右图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这一事件起止时间中国军队司令员是谁(3)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代表是谁 (4)意义如何 5.读右图,回答问题 (1)右图中人物分别是谁 (2)他们参加的那次战争 (3)这次战争结果如何 (4)他们有那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读右图,回答问题 (1)右图反映的是什么时候什么运动 (2)通过什么法律文献来保证这场运动的实施(3)该运动有何意义

(1)右图是那个时期的建设成就 (2)这个时期起止时间 (3)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写出图中ABCDEF的工业,交通运输业的成 就。 A B C D E F 8.读右图,回答问题: (1)右图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2)该运动哪年开始的 (3)有何意义 9.读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中漫画 是时的壁画 (2)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失误 (3)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为此国家在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并取得明显成效。 10.读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中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景 (2)这场运动的起止时间 (3)图中反映人民群众悼 念的运动。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题卷: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word)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2018江苏苏锡二模)古今中外有许多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 的参加殿试,下等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1861—1917)》材料三维新伊始,先破陋习,持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所求,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竞,恐终将招致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于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 ——《教学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特点?(3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教育涉及哪些领域?(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2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2分) 2.(2019江苏南京模拟)日本的工业化是一个独特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初中历史专题大国崛起

专题二十三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史国别史--- 大国崛 起 一、英国 1、17 世纪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相继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18 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从殖民地获得的大量财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640 年——1688 年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1689 年通过《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竭力压制北美经济发展,镇压北美人民的反抗导致爆发美国独立战争,1783 年承认美国独立。 4、在法国大革命中,参与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 5、18 世纪60 年代——19 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6、1836 -- 1848 年,英国发生宪章运动,工人为争取普选权而展开大规模的斗争。 7、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状况: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产值由世界第一位退居第三位。原因:过分依赖殖民地和资本大量输出,技术装备落后。对外政策:组成三国协约,对抗三国同盟。 8、一战中联合法国在西线同德国交战,并成为战胜国。 9、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英国都是主宰国之一。参与签订了相关的各个条约。 10、二战前采取纵容德、意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 11、二战开始后对德宣战。1940 年7--10 月遭到德国的轰炸。1942 年参与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阿拉曼战役中击溃德意联军。1944 年参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 年参与了二战中的重要会议:雅尔塔会议。 12、二战后,接受美国经济援助恢复经济,加入北约和欧共体组织。 、美国

1、17 世纪初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18 世纪,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 2、1775 —1783 年北美独立战争,美国诞生并获得独立,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南部仍保留奴隶制度。 3、1787 年颁布宪法,成立联邦政府,实行总统制,华盛顿是首任总统。 4、19 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 5、通过购买、抢占和吞并等方式,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1861 —1865 年美国内战,北方获得胜利,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6、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美国。经济状况:美国经济发展迅速,是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原因: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更多采用了新技术,新设备外交:“门户开放”政策。1917 年撕掉“中立”伪装,参加—战成为战胜国。 7、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的美国。 1919 年1 月参加巴黎和会,总统威尔逊成为主宰和会的“三巨头”之一, 1921 一1922 年因与日本矛盾,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条约,成为此会最大的受益者 8、1923 —1929 年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9、二战前的美国 1929 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1933 年罗斯福新政,并取得成效,经济缓慢恢复,统治得到稳定. 二战前保持所谓“中立”的纵容法西斯政策。 10、二战中 1941 年12 月7 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国参战并于1942 年参与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加了北非、太平洋战场以及欧洲第二战场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参加了雅尔塔会议,推动了二战的进程,并于1945 年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加速了日本

初三历史中考专题

初三历史中考专题 第九课公民的人身权益受法律爱护? (一)差不多考点: 1.公民(1)公民是指具有一定国籍,并依照该国的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益同时也承担义务的人。 (2)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差不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人身自由权益是公民最差不多的权益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益,是指公民的人身和行动由自己支配和操纵,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益。 非法侵害公民人身自由权益的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公民的躯体不受非法搜查 (1)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躯体。 (2)依法搜查是指公安、司法人员在侦破案件时必须进行搜查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且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其他一切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得进行搜查,否则确实是违法犯罪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 4.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1)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2)假如需要逮捕,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完备的手续、经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而且不得超过其权限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5.公民的人格威严不受侵犯 人格威严是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益。公民人格威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威严不受侵犯。 6.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1)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是指公民起居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入和搜查,以保证公民的安定生活、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 (2)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是与公民人身自由紧密相关的一项差不多权益。我国宪法有关法律规定,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3)司法机关为了执行任务,依法进入公民住宅或依法对公民住宅进行搜查是宪法和法律所承诺的,但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二)典型题例 某校女生徐某、蔡某去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觉"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两名女生严辞拒绝。工作人员将她们非法扣留达一个多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 ⑴商场工作人员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益?(4分) ⑵你从这一案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4分) 答:(1)人身自由权、人格威严权 (2)启发: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躯体,非法搜查公民的躯体就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益我国法律爱护公民的人身权益,当我们的合法的人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爱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 抗日战争

专题五抗日战争 2011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纪念。而每年的9月18日,在沈阳都会敲起警钟,让世人记到中国的“国耻日”。为此,我们回首这段历史。 一、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 2、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沈阳。 3、经过:日本侵略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会叙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4、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的态度:采取不抵抗政策(根本原因是要集中力量镇压国内人民革命)。 张学良遵照执行,东北军撤入关内。 5、结果:导致东北三省沦陷。 6、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7、局部抗战的表现:①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②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③中共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二)、西安事变 原因(背景):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

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听建议,反而调军围攻红军。 目的:为了逼蒋抗日。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解决: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出发点),主张和平解决(态度)。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问题: 1.中国的国耻日是哪一天?你知道它是怎样来的吗?请你为大家讲一讲。 2.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3.九一八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有什么历史地位?

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资料

一、历史人物。 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 2、华夏族的祖先; 3、人文初祖: 4 夏朝建立者: 5、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 6、商朝建立者: 7、周朝建立者; 8、周文王重用和臣相: 9、春秋五霸: 10 主持修建都江堰; 11、四诊法发明者: 12、楚辞创始人《离骚》作者: 13、儒家创始人: 14 《孙子兵法》作者: 15 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者: 16 罢黜百家是谁的建议: 17 西汉出使西域: 18、医圣《伤寒杂病论》; 19、麻沸散创制者: 20 东汉时创立我国道教: 21、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作者: 22 官渡之战双方: 23、赤壁之战双方: 24、魏国建立者: 25、蜀国建立者: 26、吴国建立者: 27 圆周率到小数点7位: 28 《齐民要术》: 29、《水经注》: 30、书圣《兰亭序》: 31、中国唯一的女皇: 32、贞观之治是指: 33、开无盛世是指: 34、科举制创立于: 35、唐朝发展科举制的三位人物及 成就: 36、唐太宗出嫁的公主: 37、唐中宗出嫁的公主: 38、中国到日本传学的最出名的是 和尚 39、唐太宗时西游天竺的是: 40、诗仙是(代表作): 41、诗圣是(代表作): 42、唐朝书法家颜筋柳骨是指: 43、画圣(代表作): 44、陈桥兵变发动者(北宋建立 者): 45、辽(契丹国)建立者: 46、西夏建立者: 47、金国建立者: 48、 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 49、元朝建立者: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1、北宋词人有: 2、《清明上河图》作者: 3、明朝建立者: 4、明朝七下西洋是: 5、明朝抗倭民族英雄: 6、清朝建立者: 7、清朝迁都北京的是: 8、清朝设军机处是: 9、清朝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10 雅克萨两次大败沙俄的是: 11 册封达赖喇嘛的是: 12 册封班禅额尔多尼的是: 13、率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14、《本草纲目》 15、 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 物》作者: 16、《三国演义》作者: 17、《水浒传》作者: 18、《西游记》作者: 19、《红楼梦》作者: 20、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 21、收复新疆: 22、中日黄海海战牺牲是: 23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4、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25 黄埔军校校长: 26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27 1926年北伐的对象: 28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者: 29 南昌起义领导者: 30 井冈山会师是: 31 西安事变发动者: 32、台儿庄战役指挥者: 33、百团大战指挥者: 34、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的军队 35、辽沈战役指挥 6、平津战役指挥: 37、淮海战役旨挥: 38、实业救国的实业家 39、京张铁路修建者: 40、海国图志》作者: 41、译述《天演论》: 42、侯氏制碱法的提出者: 43、《遇公移山》是近低美术大师谁 的作品 44、《义勇军进行曲》 45、《黄河大合唱》 46、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志愿军: 47、被大火吞噬的志愿军: 48、建设时期的铁人: 49、党的好干部: 50、两弹元勋: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五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练习

专题五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用时:______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原创题)《战国策》中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体现了商鞅变法过程中( ) A.严明法度B.排除异己 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 2.(2019·改编题)如图所列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的重大作用是( ) A.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D.实现了南北统一 3.(2019·无锡中考)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A.战后社会改革B.实行幕府统治 C.建立法西斯专政D.大化改新 4.(2019·宿迁中考)“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 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 A.洋务运动B.公车上书 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5.(2019·株洲中考)“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一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 ) A.地主阶级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6.(2019·遂宁中考)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从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 ) ①技术②自由劳动力③市场④资金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19·北京中考)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 ) A.大化改新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D.俄国农奴制改革 8.(2019·滨州中考)19世纪中后期,俄、日、中三国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本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D.成为本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9.(2019·盐城中考)“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从来还没有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为改变这一状况,1933年罗斯福开始( ) A.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B.对外进行武力扩张 C.全盘推行国有化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0.(2019·蚌埠二模)下图是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图。导致图中中国粮食产量远远超过苏联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施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土地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文化大革命” 11.(2019·德州中考)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