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透中国半导体行业现状

合集下载

半导体产业现状

半导体产业现状

半导体产业现状、趋势及其对电子制造的影响半导体产业是电子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整个电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对半导体产业现状、趋势及其对电子制造的影响的分析:一、半导体产业现状目前,全球半导体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市场规模庞大:半导体产业市场规模巨大,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随着全球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半导体产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技术创新不断:半导体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

目前,半导体产业正面临着从微米级向纳米级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工艺、新材料、新器件的不断涌现,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产业链协同发展:半导体产业链较长,涉及原材料供应、设备制造、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

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半导体产业的产业链变得更加高效和灵活。

二、半导体产业趋势未来,半导体产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技术创新将持续推动产业发展: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的不断涌现,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创新将不断加速。

这将推动半导体芯片的性能不断提升,成本不断降低,为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支撑。

2.产业链整合将进一步加强: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半导体产业的产业链整合将进一步加强。

企业将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3.新兴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5 G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

这将为半导体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半导体产业对电子制造的影响半导体产业对电子制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电子产品性能提升:半导体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子产品的整体性能。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电子产品的性能将得到不断提升,从而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2.降低电子产品成本: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不仅推动了电子产品性能的提升,还降低了电子产品的成本。

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迅速,且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全球前列,是国内最发达的制造业技术之一、目前,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占全球44.3%,营收贡献全球28.4%,半导体行业已成为国内相对先进的行业之一
从2024年至2024年,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销售收入从1947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072亿元,增长幅度达到57.2%,其中,封装测试领域的增长最为明显,比2024年增长了89.4%;其次是IC工艺制造领域,较2024年增长了63.7%;第三是芯片制造领域,较2024年增长了53.0%。

从产品结构来看,2024年半导体产业主要产品分别是智能手机(20.0%)、计算机、网络设备(17.7%)、家用电器(4.3%)、安全监控产品(3.5%)等。

从企业规模来看,2024年产业企业中,全国重点企业占比83.1%,其中上市公司占比53.7%,中小企业占比16.9%。

二、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前景
随着智能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未来的发展将继续突出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分布式化的技术,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和智能制造2025计划,推动半导体产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首先,半导体产业将注重研发创新。

半导体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半导体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但开发和商业化新材料和工艺面临着技术、成本和可行性等方面的挑战。 - 能源效率: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使用,能源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半导体器件
的能耗和散热问题需要得到更好的解决,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 - 可持续发展:半导体行业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包括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废弃物
处பைடு நூலகம்和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努力。
镓、碳纳米管等,以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和功能。 - 光电子技术:半导体在光电子技术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如光通信、光储存和太阳能
电池等,为能源和通信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半导体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2. 存在问题: - 物理极限:随着半导体器件尺寸不断缩小,面临着物理极限的挑战,如漏电流、热效
应和量子效应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 新材料和工艺需求:随着半导体器件的不断发展,对新材料和工艺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半导体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半导体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其发展对于推动信息技术、通信、能源、医疗和交通等领 域的进步至关重要。以下是半导体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现状: - 小型化和高集成度:半导体技术不断推动芯片的小型化和集成度的提高,使得电子设
备更加轻便、高效和功能强大。 - 新材料和工艺: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半导体材料和工艺,如硅基材料、砷化
半导体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半导体行业需要持续进行研发和创新,加强合作与合规,同时注重可 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以推动半导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国产半导体芯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国产半导体芯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国产半导体芯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导体芯片作为电子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半导体芯片技术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这个领域,中国一直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也一直备受关注。

但是,近年来,国产半导体芯片技术在不断得到重视,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国产半导体芯片技术的现状近年来,国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半导体芯片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内很多企业也通过不断的自主研发、合作创新等方式加速了技术的进步。

尽管如此,国产半导体芯片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1.缺少核心技术国产半导体芯片厂商在技术研发方面,往往会受制于核心技术的垄断,深度技术开发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能力做到的。

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国产芯片的特殊工艺设备和材料方面。

这也导致了国内芯片生产厂商需要对核心技术不断地向国外供应商支付高昂的代价。

2.缺少高端市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产芯片产业在中低端市场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在高端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国内芯片生产企业在芯片设计、测试、生产等环节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3.不稳定性较差由于质量上的问题,包括橡膠环服动成型精度不高、边际问题严重,导致产量不可控,不稳定性较差。

而边际问题严重的产生与生产工艺有关,需要通过大量实践不断找到最优工艺方案。

二、未来国产半导体芯片技术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国产半导体芯片技术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逐渐走向成熟。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半导体产业也在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逐渐发展壮大。

展望未来,国产半导体芯片在技术上及市场上会有很好的发展趋势。

1.产业政策逐渐成熟随着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政策逐渐成熟,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未来国产半导体芯片产业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技术和财务支持,创造出更加良性的发展环境。

2.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冠疫情后全社会对于科技数字化的推崇度逐渐提高,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将会对半导体芯片产业产生强烈的推动作用。

年中 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展望

年中 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展望

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展望近年来,半导体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成为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对于我国而言,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年中已至,让我们一同来审视一下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前景进行一番展望。

我国半导体行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半导体企业,它们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各个环节都不断取得突破。

政府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为半导体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和政策保障,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在芯片设计方面,一些企业已经能够设计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芯片,如在 5G 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芯片设计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制造工艺方面,虽然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国内的晶圆厂也在不断努力追赶,逐步提升制程工艺的水平。

然而,我国半导体行业仍然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关键技术的瓶颈。

在高端光刻机、光刻胶等核心设备和材料方面,我国仍然高度依赖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发展。

其次,人才短缺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半导体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但目前国内相关人才的培养速度还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此外,国际竞争的压力也不容忽视。

一些发达国家在半导体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优势,它们通过技术封锁、贸易摩擦等手段,试图遏制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崛起。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我国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前景依然充满希望。

随着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为我国半导体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国内企业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有望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的升级。

国内半导体行业现状如何

国内半导体行业现状如何

国内半导体行业现状如何一、行业背景国内半导体行业是中国信息产业的核心部分,是支撑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与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国内半导体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二、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扩大国内半导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需求量逐年增长。

随着新兴技术的涌现,包括智能手机、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2. 技术创新推动国内半导体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技术创新不断推进。

在芯片设计、制造工艺、封装测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品质,加强了国内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

3.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技术支持等,促进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三、面临挑战1. 技术瓶颈国内半导体行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面临着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挑战。

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 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半导体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来自国际巨头的竞争压力不容忽视。

国内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拓展市场份额。

3. 产业链不完整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相对薄弱,整体上还存在一定缺口。

需要加强协同合作,构建完善的产业链生态系统,提高整体产业链的竞争力。

四、发展建议1.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国内半导体企业应当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技术水平,不断推动行业技术创新。

2. 拓展市场份额国内半导体企业应当加强市场拓展,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3. 加强产业合作国内半导体企业应当加强产业合作,构建完善的产业链生态系统,共同推动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壮大。

五、结语国内半导体行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构建完善的产业链生态系统,共同推动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与壮大。

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前景和现状研究

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前景和现状研究

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前景和现状研究一、中国半导体行业现状分析中国半导体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但长期以来仍然受制于国外技术和市场的制约。

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中国仍处于从客户端制造向制造端的转变过程中,尽管国内企业已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

中国半导体行业整体面临技术含量不高、市场渗透率不足等问题,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 技术储备与创新能力中国政府一直在支持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国内一些龙头企业在芯片设计、制造等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突破,有望逐步减少对外国高端芯片的依赖。

2. 市场潜力与需求增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消费市场,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3.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完善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对半导体行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

同时,加强与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有助于提升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策略1. 加大创新投入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加速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2.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努力培养一批具备国际水准的半导体专业人才,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3. 拓展市场与产品结构调整针对不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与下游客户的合作,拓展市场份额,加速行业发展步伐。

四、结语中国半导体行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充满机遇,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有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企业应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市场变化,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现状:
1.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我国半导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之一。

2. 技术进步加快:我国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领域技术不断提升,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和芯片设计企业。

3. 政策扶持力度增加: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趋势:
1.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将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进口技术的依赖。

2. 产业链完善: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半导体产业链,促进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

3. 国际化合作加强:我国将加强与国际合作,吸引外国企业和资本进入中国市场,促进技术交流和共享。

4. 5G等新兴应用拉动需求:随着5G等新兴应用的普及,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5. 环保和节能要求提高:我国将加强对半导体产业的环保和节能要求,推动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看透中国半导体行业现状2016-10-13在中国近年来在半导体领域的重大投入和中国庞大市场的双重影响下,中国半导体在全球扮演的的角色日益重要。

国际社会上很多观察家在把中国看成一个机会的同时,也同时顾虑到中国半导体崛起带来的威胁。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近年来中国半导体玩家频频露面知名国际会议,已经制造了相当程度的全球影响力。

自从中国宣布建立千亿的投资基金,挑战全球半导体霸主的地位。

业界的巨头们都在思考并谨慎防御中国的半导体野心。

考虑到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本土业者的技术悟性”,还有中国近几十年来所缔造的电子生产龙头地位,再加上近年来在各个领域的深入探索。

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对发展相对滞后的硅产业如此重视。

据我们预测,到2020 年,中国会消耗世界上55%的存储、逻辑和模拟芯片,然而当中只有15%是由中国自身生产的,和多年前的10%相比还是有了一定比例的提升。

但是供需之间的差距仍然在日益扩大。

中国想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为本土生产的智能手机、平板等消费电子设备,工业设备制造更多国产的微处理器芯片、存储和传感器,能够满足本土电子产业的需求甚至还展望可以出口相关元器件。

在这种目标的指导下,中国在全国已经开发了好几个半导体产业群(图1),且在未来十年内,国家和地方政府计划额外投资7200亿人民币(1080亿美金)到半导体产业。

这些投资除了满足消费和工业需求外,还会兼顾到中国在通信、安全等工业,以求减少对国际半导体的依赖。

图1 :中国半导体的全国分布图但据我们观察,中国半导体要崛起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障碍就是目前中国大部分项目都是和已存在的公司合作,追逐市场的领先者和落后者,考虑到他们的目标、技术需求和国外政府对其的限制等现状。

许多的中国公司已经释放出了一种信号一一那就是想投资更多的跨国半导体公司。

最近的频频示好,也让中国半导体斩获不少。

在2016年1月,贵州政府出钱和高通成立了一家专注于高端服务器芯片生产的公司华芯通,合资公司中贵州政府所占的比例为55% ;另外,清华紫光集团也给台湾的Powertech (力成)投资了6亿美金,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

力成成立于1997年,是全球第五大封测服务厂,美国存储生产商金士顿为其重要股东,原持股比例约3.83%,并拥有四席董事席位,台湾东芝半导体也拥有一席,在增资后股份以及董事席次估计都会有所更动。

力成在营运业务上主要专注在存储IC封测。

这次投资体现了紫光和中国大陆对存储产业的决心。

早前,紫光还想买下西部数据和美光,但受限于美国监管局,这两笔交易最后只能夭折。

虽然困难重重,但展望不久的将来,中国半导体业势必会发起更多并购,让我们拭目以待。

对于国际上的半导体玩家而言,中国半导体的雄心壮志有时候会让他们望而生畏。

考虑到中国庞大的市场、雄厚的资本和追求经济增长的长久目标,这就要求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需要制定更清晰的策略。

当然,这并不是说全球半导体玩家在和中国打交道的时候缺乏影响力和议价能力。

其实参考中国以往进入新市场的表现,结果是喜忧参半的。

他们的国有公司政府组织会根据竞争者的状况和市场现状采取不同的策略。

考虑到中国半导体目标和他们进入国际市场的困难重重,展望未来他们还是会持续保持和跨国公司的合作,并在此期间培育自己的企业和产业。

中国抢占市场的方式在对中国半导体并购策略了解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国抢占市场的惯用方式。

中国进入市场的策略制定一贯基于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竞争者在技术、IP授权和全球市场的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而制定的(图2)。

图2,中国典型的竞争策略为了让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中国逐渐去把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IP。

当然,在这个框架下,任何工业部门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它会随着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就拿高速铁路来看,正如有些人所说,中国所作的很多事情,都在表示他们正在加速转移图2右下角的高速铁路那部分。

毫无疑问,中国在高速铁路方面拥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这就让他们能够迅速攀升到市场领先的位置。

但全球大多数对高速铁路的需求并不是那么强烈。

但在中国,他们建立了庞大的高铁网。

相信在未来十年,中国将主导全球的铁路市场。

在中国,他们能直接控制类似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相关采购,这些部门的决策能够对国产半导体产生影响。

但中国并不能直接控制汽车工业里面的消费需求,那些拥有很强大品牌和技术的优势的跨国公司对于与中国分享其IP兴趣不大。

面对这种状况,中国倾向于鼓励类型死大众和通用这样的国外巨头投资在中国生产产品并和中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

就这样,在通用和大众进入中国市场几十年后,还处于市场领先的位置。

而在飞机领域,中国的进展更慢,由于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再加上中国并不能从波音和空中巴士获得帮助。

因此中国国有的飞机制造企业一一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延期推出早已发布的飞机。

其实空中巴士和波音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办事处,但都是一些没有什么IP价值的,如装配等业务。

这些东西撇下不说,继续回到半导体业务。

先谈一下汽车电子领域,中国企业在这条产业链上可参与的份额并不是很多。

因为全球的消费者和商家在挑选汽车电子相关产品的时候会考虑更多质量、技术、价值和品牌。

因此为了保持竞争力,无论中国还是国际上,一级供应商的系统和设备所挑选的芯片都必须在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内具备优越的性能。

中国如果想在半导体领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在技术和价格上面追上国外的竞争对手。

中国能够直接控制国企和事业单位的采购需求,这对中国半导体的发展是一个利好,然而由于中国加入了WTO ,这就让其不得不投入都更大的竞争中去。

中国进入全球半导体市场面临的挑战对中国半导体来说,你想追逐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领导第一,需要搞清楚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第一个聚焦的方向是什么?存储?逻辑芯片?模拟芯片?Fabless ?晶圆厂或者集成的商业模式?以上任何一种都需要最基本的IP和创新支持,同时也需要具有天赋的工程师去推进。

这些因素对于市场的领先者来说,是独有的宝贵财富,而对于新玩家,就算是资金雄厚的新玩家,这都是极大的困扰。

举个例子,在尖端的制程技术,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高端玩家才能跟进,从人才和资金上负担得起下一步的研发需求,推动产业的进步(如图 3 )。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没有任何意愿和全球的其他潜在竞争者分享其最新技术和IP,当然中国厂商也不例外。

图3,中国从2015年开始在全球半导体并购上表现活跃,但并不能设计高端技术晶圆厂:晶圆厂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尤其是逻辑芯片的晶圆厂,因为就目前看来,他们都需要很多尖端工艺的制造。

就算是中国自身的fabless在设计出产品以后只能借助台湾或者国外的晶圆厂帮他们生产芯片。

在过去几十年,三星和TSMC等公司为保持其竞争力,已经投了数百亿美金去加强研发。

其实代工厂的模式是非常有趣的,而中国已经为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灯低价设备打造了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中国厂商从以前的装配角色过渡到系统设计,借助本身的廉价生态,扩大了这些消费终端的全球影响力。

这当中很多玩家并不需要很尖端的技术和制造能力。

例如:中国SMIC虽然在技术上落后台积电等先进玩家一或两个世代,但满足中国的需求游刃有余。

逻辑芯片设计:逻辑芯片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因为排除了经济收入方面的因素,但从安全和策略上来说,中国也需要极度重视。

如果中国的逻辑芯片能够足够强大,就能够提升服务本土如安全、通信、金融等对安全有极高需求的的领域。

如果能摆脱对美国或者其他国外供应商的依赖,于中国半导体而言,是求之不得的。

展讯和华为海思的出现,让中国在移动领域已经获得了很大的突破。

与此同时,高通和In tel也正在想方设法维持逻辑芯片领域的增长,因为从他们方面看来,现在已经面临增长缓慢且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的困境(图4)。

他们两者也对与中国的合作保持了很强烈的意愿。

图4,缓慢的增长率,渐增的研发成本,锐减的VC投资构成逻辑芯片行业现状在未来的数据中心和物联网,逻辑芯片同样充当非常重要的位置,包括FPGA、GPGPU和精简指令架构ARM与RISC-V在内的新架构都能具备不同的竞争优势,能给现在的市场领先者不同的威胁。

但我认为这可能会面临困境,因为我们认为中国可能会像当年强推TD-SCDMA 一样推行自己的平台。

存储:存储产业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几度变迁,从最初的美国到日本再到韩国,到现在可能的中国,而中国也看透了当中的规律,指望在存储领域打造其领先位置。

但和很多其他领域一样,中国公司在存储领域方面没有任何技术优势。

如武汉新芯,他们和Cypress半导体共同宣布了一个设计240亿美元的多年投资计划,以期提高其存储芯片的产能。

而在今年七月,新芯也被中国的并购巨头紫光集团收归名下。

2016年.新芯已经建了一个生产NAND Flash芯片的工厂,同时他们打算打造第一个工厂去生产DRAM。

但就我们的分析师看来,这个重大的决定让他们在未来8到10年内会多花350亿到500亿美元,考虑到中国和世界先进公司技术的差距,我们认为这个投资的失败率还会很高。

台湾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那几年,也曾经想过进入存储产业,那时候的进入障碍比现在回低得多,在烧光了400亿美金之后,台湾的这次尝试最终还是以惨败收场。

当然,我们还是希望中国能够得偿所愿的。

其实我们更认为应该应该相机而行,因为现在的DRAM市场那么牢固,而NAND市场又架构繁多(参考图5和图6)。

现在的NAND市场,主要由五大玩家把持。

且3D NAND的出现或会引致产业重构,曾经的一些领先者或者会失去继续领先市场的能力。

毫无疑问包括3D Xpoint在内的下一代存储技术会颠覆产业,并给中国带来机会,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入股那些需要庞大资金支持的国际玩家的机会。

图5,DRAM市场固若金汤,NAND市场也只有五大玩家图6,存储的市场预测模拟芯片:物联网的兴起引爆了市场对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和信号处理器的需求,这也给中国带来了模拟芯片市场的机会。

中国在电动车和新能源领域的激进让国际上的模拟玩家产生了大举进攻中国的意愿。

考虑到整个产业的分散性,中国或许有机会选择性的巩固模拟联盟。

这对SMIC和其他中国玩家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SMIC现在已经投资兴建一个专注于模拟芯片的200mm晶圆厂,这也算是为即将大爆发的IoT做战前准备。

中国和国外公司该如何应对中国想在全球半导体扮演重要角色的意图很明显,国际半导体公司也不可能站在旁边,不做抵抗。

对于后者来说,除了要了解中国的地位和选择外,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对中国任何的举动时刻关注,并根据真实的竞争环境随时做出相应。

2、寻找投资中国的机会,扩大你的影响力范围,可以用上一代的技术或者某个部门和中国建立合作关系,保持在和竞争者争斗中的领先。

3、参考其他工业领域在中国表现的好的公司,学习他们和中国的相处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