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的意境美

合集下载

柳永的诗词最好的十首

柳永的诗词最好的十首

柳永的诗词最好的十首一、柳永简介柳永(约公元987年-约公元1044年),南宋文学家,字耆卿,人称柳柳东州、柳晚安,号柳子卿、柳东少游等。

因其诗词婉约、语言优美,被誉为南宋“江派”代表作家之一。

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以下是柳永的十首最优秀的诗词作品。

二、《望海潮·东南形胜》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诗意阐述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早晨,早起的人们在花园中赏花闻鸟,春天的景象十分美丽。

从树上的早莺和新燕,到盛开的乱花和绿草,再到湖边的行人和白沙堤,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 诗词特点此词写景如画,情感真切。

柳永以自然景物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三、《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径庭春暖花开遍。

子规夜半还私语,重门小院孤帘开。

1. 诗意阐述这首词以雨夜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从雨夜中凄切的蝉鸣声,到长亭晚上的相思,再到无聊的酒宴和热闹的春天,以及夜半时分子规的私语和孤寂的小院,都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孤独。

此词字字珠玑,情感真挚。

柳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夜的景象,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之情。

用音乐家图画化的手法,通过声音和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让读者产生共鸣。

四、《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寒暮。

苍茫古木连穷巷,渐到西湖寻旧路。

白狐栖来鸳帐里,青春偷得锦衣卫。

回日楼台非甲帐,上有弦歌且长泣。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画阑飞燕惊秋色,更那堪画楼西畔。

竹阴滑处花边影,月到柳丝官柳青。

似是而非真烟火,别来长恨不放船。

1. 诗意阐述此词描绘了一个庭院深深的景象,由此引发了诗人对过往的思念。

从深深的庭院,到雾气笼罩的云窗雾阁,再到穷巷中的古木和西湖的旧路,诗人的视角渐渐向更加开阔的地方延伸。

柳永词的韵味韵味

柳永词的韵味韵味

柳永词的韵味韵味柳永词的韵味韵味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体的发展过程中,他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扩展并发展了慢词,开拓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柳永词的韵味!柳永词的韵味柳词清丽婉约,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

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甘草子和卜算子漫是我比较喜欢的两首词作,或许是心境相通的缘故,故选此两词作为赏析。

●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这首《甘草子》是一首小令闺情词,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

“秋暮”既秋天的傍晚,“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意为雨点打在残荷上,溅出的水珠在那不停的跳动着。

实际借景描述女主人公寂寞烦躁的心情。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则叙说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都见不到鸳鸯的踪影,不仅说明雨后天气转冷,更表述空气散发着冷漠空寂感,实际是对女主人公直所以愁闷的一种有力暗示。

下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浓缩上意,点明愁因。

“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则说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

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

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志空虚。

整首词意描述,秋天的傍晚,一个年青女子孤寂的站在荷池上,看着雨打残荷水珠在叶上跳动的场景。

她依栏观雨,只觉心内愁绪来袭,烦躁无比,心想,昔日粉嫩娇翠的荷花也都凋谢了,象失去了韶华的美人,剩下只有油尽灯枯的萧萧迟暮,红颜易逝青春难留,由此更增添了几份惆怅。

论柳永婉约词的特点

论柳永婉约词的特点

论柳永婉约词的特点110543 顾润月摘要:柳永是北宋著名的婉约词人的代表,他的创作方向有着独特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本文旨在探讨柳永婉约词的艺术手法、题材内容、语言特点,以及其对后世词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柳永婉约词正文:柳永原名三变,是北宋一大婉约派词家。

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词以语言通俗,音律谐婉著称,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柳永独特的婉约词风。

在审美上,柳永婉约词具有婉约美。

具体的说来,柳永婉约词的婉约表现在:一是,创设的意境有凄清之美。

景为"清秋节",情为"伤离别",善以悲秋入词,写别离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物我交融止境。

这种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融成一种幽婉、轻柔的感人艺术境界,颇能打动人心。

二是情感具有阴柔之美:悲恸的离别情怀,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沉缠绵。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关河”星是冷落的,词人所在地也被残阳笼罩,同样是冷落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凉图景,也渗透进了天涯游客的忧郁伤感。

题材上,柳永婉约词在题材上较为开阔。

历代婉约词内容比较狭窄,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而柳永却在内容上有扩大,柳永婉约词有抒写天涯漂泊、羁旅行投之情的;有描写下层人民生活,表达他们愿望和追求的;有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另外也不乏秦楼楚馆之作。

这一点在开头部分也有所提及。

首先是描写抒发自己羁旅行役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无奈以及离愁别恨的情感。

代表作《雨霖铃》此为别离之作,写恋人离京远旅,临行时于江边依依惜别之情,委婉凄恻。

词的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离别时的背景描写,情调使人黯然神伤。

“帐饮无绪”本已悲苦至极,正留恋时却又“兰舟催发”,真是痛割肌肤离别之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爱情别离的表现。

柳永《玉蝴蝶》宋词赏析

柳永《玉蝴蝶》宋词赏析

柳永《玉蝴蝶》宋词赏析1. 原文●《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渐觉芳郊明媚,夜来膏雨,一洒尘埃。

满目浅桃深杏,露染风裁。

银塘静、鱼鳞簟展,烟岫翠、龟甲屏开。

殷晴雷,云中鼓吹,游遍蓬莱。

徘徊。

集旟前后,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雅俗熙熙,下车成宴尽春台。

好雍容、东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

且追陪,凤池归去,那更重来。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烟水茫茫。

难忘。

文期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2. 译文●《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京郊的景色渐渐鲜妍悦目,昨夜下了一场春雨,洒湿凡尘。

满眼都是浅色的桃花和深色的杏花,露水将它们染色,春风为它们裁衣。

安静的银白色的水塘,水面的波纹就像把卷着的竹席慢慢展开一样,从岸边一层推一层,形成如鱼鳞一样的水上画面。

云雾缭绕的山峰已然翠绿,像龟背一样的丘陵就像孔雀开屏一样的美丽。

权贵郊游的乐队吹起鼓乐,声音如雷,在云雾间环绕。

我游遍了山间美景,遇到权贵的车仗,我徘徊在车仗周围观看。

权贵带了许多女眷和文人,他们下车摆设野餐,餐饮的场所都选择风景美好的地方。

权贵带来的妓女雍容华贵,他真有东晋谢安的儒雅之风。

而陪他饮酒之人都极善饮酒,可以和汉献帝时的孔融媲美。

姑且也追随他做个陪客,像他这么大的官郊游厌足回到京城了,哪能再来呢!●《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我悄悄地倚栏凝望,雨已停歇,云已散去,目送着秋色消逝于天边。

秋天的傍晚,景色萧瑟凄凉,真让人兴发悲秋之叹。

轻风拂过水面,白蘋花渐渐衰残,凉月使露水凝住,梧桐树也禁不住月夜寒露的侵袭,叶子已片片枯黄。

眼前所见只有一望无际的秋水,烟雾迷茫,不由得让人感到寂寞感伤。

文人的雅集,纵情的欢宴,如今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离别后辜负了多少风月时光,斗转星移,都只为你我相距遥远,天各一方,让人感到凄苦彷徨。

柳永最经典的一首“艳词”,字里行间尽是真情表露

柳永最经典的一首“艳词”,字里行间尽是真情表露

柳永最经典的⼀⾸“艳词”,字⾥⾏间尽是真情表露
北宋词风虽盛,但在王安⽯、苏东坡改⾰词风之前,词确实仅仅是风⽉⽂体,最著名的莫过于
柳永的“浅斟低唱”之词。

虽说⼤家都认为词为艳科,但⽂⼈艳词与“浅斟低唱”的艳词还是有区别的。

⽂⼈作词⼤多⾃矜⾝
份,⽤语多典雅清丽,抒情含蓄委婉;⽽柳永则⼤量使⽤市井俚语⼊词,题材也多勾栏风尘⼥
⼦之事。

因⽽,柳永的词在当时是被⼠⼤夫⽂⼈所不耻的。

定风波(慢曲)
⾃春来、惨绿愁红,芳⼼是事可可。

⽇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
⽇厌厌倦梳裹。

⽆那!恨薄情⼀去,⾳书⽆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
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词是⼀⾸思妇闺怨词,全篇以思妇的⼝吻铺叙。

通过描绘所见、所感、所思、所愿表达出
满腔的情思闺怨:触⽬伤情的“芳⼼是事可可”、形容憔悴的“终⽇厌厌倦梳裹”、愤然怨恨的“恨薄
情⼀去⾳书⽆”、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愿能够“镇相随、莫抛躲”以及期盼“针线闲拈伴伊坐”的愿
景。

闺怨词,在词为艳科的时代并不少见。

但⽂⼈⼠⼤夫多以委婉曲折的侧⾯反应闺中少妇的相
思。

譬如温庭筠的“双双⾦鹧鸪”、晏殊的“望尽天涯路”等等。

但在柳永笔下,却以思妇⼝吻写
就,⽤俚俗之语,铺陈出满腔的相思、悔恨以及愿望。

不求⽂雅含蓄,只有畅快淋漓的倾吐和
发泄。

字⾥⾏间尽是真性情的表露。

意境解析北宋词人柳永的豪放诗意

意境解析北宋词人柳永的豪放诗意

意境解析北宋词人柳永的豪放诗意柳永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词人,他以其豪放的诗意和独特的意境
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通过分析柳永的豪放诗意来解析其作品的意境。

柳永的豪放诗意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自由奔放和狂放不羁。

他以平
淡自然的语言,表达出对生活的激情和对自由的追求。

在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一些豪放的意象,如饮酒、游乐、放浪等。

这些意象的运用
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柳永的豪放诗意也体现在对爱情的独特诠释上。

他的作品中,对爱
情的描述往往是充满着激情和渴望的。

他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对爱情
的追求和向往,直抒胸臆,毫不掩饰。

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对爱情的
豪放表达,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爱情观念。

他用他的词作
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拘一格的爱情观。

柳永的豪放诗意还体现在他对自然的赞美和描绘上。

在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景象的赞美。

他以华丽的辞藻和细
腻的描写,将自然界的美妙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山水、风花雪月等自然元素,这些自然元素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
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中的诗意意境。

综上所述,柳永的豪放诗意在他的词作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以自
由奔放和狂放不羁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追求和向往。

他的作品给人一种豪放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

通过欣赏柳永的豪放
诗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情
感和诗意意境。

注意:此文章为人工智能生成,仅供参考。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一、本文概述柳永,这位北宋时期的词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的词作,既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被誉为雅俗共赏的典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柳永词的雅与俗两个层面,以期更全面地揭示其词作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我们将对柳永词的“雅”进行分析。

柳永的词作中,不乏对自然风景、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

他善于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使得词作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他的词作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高度的艺术造诣。

这种高雅的艺术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柳永词的“俗”。

柳永的词作不仅高雅,而且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他的词作中,有许多反映市民生活、描写爱情故事的篇章,这些篇章以平实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种贴近生活的创作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民间广为传唱,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永的词作既具有高雅的艺术风格,又充满了通俗的生活气息。

这种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得他的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柳永词的深入分析,揭示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词坛巨匠的卓越成就。

二、柳永词的雅柳永的词作,不仅以其独特的俗味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更以其深厚的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柳永的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柳永的词作语言华美,词藻丰富,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出一个个美丽的艺术世界。

他的词作语言既典雅又优美,既有文人墨客的精致,又不失市井小民的生动,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他的词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深受读者喜爱。

柳永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他善于以词抒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生百态,表达出对人生、爱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论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论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论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柳永的词作在情感表达上独具匠心。

他能够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深深的情感。

他的词作常常描述爱情的苦闷和失意,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例如《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句词,通过凄凉的景象和深情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柳永的词作总能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哀愁和思念之情,让人产生共鸣。

柳永的词作在意境描绘上独树一帜。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例如《雨霖铃》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句词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与雪景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意境画面。

柳永的词作常常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让人陶醉其中。

柳永的词作在音韵运用上独具匠心。

他能够巧妙地运用音韵,使词作更具韵律感。

他的词作常常采用押韵和对仗手法,使词行更加流畅和和谐。

例如《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句词中的“凄切”、“晚”、“初歇”等词语,通过押韵和对仗,使整个词句更加优美动听。

柳永的词作在音韵运用上表现出高超的技巧和艺术魅力。

柳永的词作在表达方式上独树一帜。

他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使词作更加生动有趣。

他的词作常常采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使词作充满了情趣和幽默。

例如《雨霖铃》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句词通过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与雪景相对应,形成了一种意境的对比,使词作更加生动有趣。

柳永的词作常常能够让人通过细腻而夸张的描写,感受到一种戏剧化的效果。

柳永的词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的词作充满了深情和细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词作在情感表达、意境描绘、音韵运用和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

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永的词作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柳永词的意境美[摘要]柳永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缠绵悱恻,哀婉凄美,已经达到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归纳起来具有意境创造的三个特征,即情景交融是柳永词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是柳永词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柳永词意境创造的审美特征,从而奠定了其在词坛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柳永词、意境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如果说苏东坡是豪放派词作者的代表,那么柳耆卿就是婉约派词作者的代表。

他们的词作引领一代风骚,使宋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闪烁在我国古代文学璀璨的星空里,光彩照人。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成就在一般有古文常识的人中都能张口说得出来。

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没有了柳永所代表的婉约派词作,宋词也就会失去一半的美,没有了柳永所代表的婉约派词作,宋词也就会失去一半的美,没有了柳永的词作,婉约派的词作便会黯然失色。

柳永因此也便成了宋词作者中最灿亮的星星之一。

而《雨霖铃》又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离开《雨霖铃》来分析柳永的文学成就则是不全面也是不深刻的.本文试图从文学意境的角度,对柳永的词作《雨霖铃》等作一个简单的分析,粗浅地谈一谈这首词意境创造的三大特征。

柳永的词作《雨霖铃》为:“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从我国古典文论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缠绵悱恻,哀婉凄美,已经达到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或曰:意境深远,韵味无穷,令人情蕴乎心,语塞乎胸,泪盈乎眶,兀现了意境创造情境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了词作者的审美理想。

回头又说《雨霖铃》,柳永这首词是写自己离开汴京之时,与恋人长亭话别的情景。

上阙写都门分手时凄凉冷落的清秋景色和难分难难舍的离别的场面。

下阙设想分别之后,旅途酒醒,意兴萧索的心境和千种风情无处倾诉的痛苦情怀。

既有“花鸟缠绵”,更有“弦泉幽咽”,那种温柔过后的落寞更是无以言表,令人神伤泣叹,无可奈何,创造了一种缠绵悱恻,哀婉凄美的意境。

或曰:“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这句话把抒情型作品作为生发意境创造意境的前指,归纳了意境的三个特征。

一是“情景交融”,二是“虚实相生”,三是“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雨霖铃》这首词就同时符合这三个特征。

一、情景交融是柳永词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以《雨霖铃》为例,先说上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好一种凄凉冷落的清秋景色:“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好一幅难分难舍的送别场景。

此境此景,令人伤怀,让人悲伤得说不出话来,其景何酷,其情何伤?一种感伤之情便蕴藉在这清秋景色和离别场面之中,真是由景生情,情融景中,让人落寞伤怀。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其景虽然开阔,其胸却难以释怀,千里之阔,竟装不下无限惆怅,装不下那无边离愁。

正所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其景之开阔无边,则尤见其情之怅惘无限。

楚天虽阔,柳思绵长,空廓、寂寥、忧伤、落寞之意境便充盈胸间,让人欲语无言。

其情之真,其愁之浓,其伤之痛可见一斑,这便是真正的情景交融了。

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柳词景生情,情生景,愁痛之触,伤感之情,互藏其宅,貌离神合,情景相融而莫分。

表面上句句都是写景,细品之字字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再说作者对《雨霖铃》这个词牌名的选择,也是经过了思考的,无形之中已给全词定下了那种忧伤落寞的基调。

《雨霖铃》一作《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

相传唐玄宗因安禄山之乱迁蜀,入斜谷,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采其声作此曲寄恨。

白居易还曾以李杨之恋作《长恨歌》,令读者泪湿青衫。

撇开唐玄宗贪恋女色,误江山不说,但就李杨之恋来看,李于杨的情感还是真挚而深刻的,也可谓是感天泣地的。

然而,社稷为重,女色为轻,二人之悲剧正在于此,想爱却不能爱,得到了也必将失去,正因为唐玄宗高居帝位,才有机会宠幸杨贵妃,也正因为其身居帝位,他就必将最终失去杨贵妃,这便是帝王的爱情悲剧。

正所谓“此恨绵绵无绝期”。

爱之深,恨之切,此之谓也。

柳永选此词牌,其间不正是有这种难舍难分,却不得不舍不得不分的境况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海誓山盟过后却是“执手相看泪眼”,什么“雨霖铃”,分明是泪汾汾,“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原来是“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词牌名一现,分明便有了寒意,便有了忧怨和落寞,便有了缠绵悱恻的柔肠寸断,便有了柳词那一种惜别伤离的凄美的情怀,便有了这种情景交融的千古绝唱。

试看柳永的《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终日恹恹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写一位下层妇女的闺怨。

自从春天到来,她一见花红叶绿,就惹起一腔凄惨悲愁的情感,一颗芳心有如乱麻,干什么闲事都平平常常,没有意思。

即算在“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的美好时光,仍然拥着被褥闷睡;皮肉消瘦了,发髻下垂了,她还是懒洋洋地,无心去梳妆打扮。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她不免对心上人怨恨了;斥责心上人“薄情”,为什么一去就音信全无了?她自言自语说:早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当时为什么不把心上人的鞍马锁住,把他关在书房里,只与他纸笔,管束着他读书写字;自己就整日挨在他身边,闲拈着针线编织缝补,永远伴随他坐着。

两口子一块儿,才不会让青春年少虚度哩!这首词由景生情,情融景中,不由得让人想起唐代的一些闺怨诗。

诸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上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

”柳咏的《定风波》即从春来之“惨绿愁红”中生出怨恨之情,追悔之意,将挚爱、怨恨与追悔的真情融入春愁之中,极尽铺叙之能显直地刻画少妇的内心活动,一泻无余的抒发了这位下层妇女的真情实意。

泼辣大胆,热情坦率,将情与景融为一处,怪不得受到最广大民众的特别喜爱,获得“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空前绝后之盛誉。

柳永当时仕途失意,不得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的难以忍受。

不得志的他不得不沉溺于花柳之中,作哀怨之叹。

欧阳修曰:“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处,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柳永乃宋仁宗朝进士,才华横溢而不能用,常以“白衣卿相”自许,他只做过屯田员外郎这类的小官,当然有离骚之痛,羁臣之苦,更有“奉旨填词柳三变”之怨了。

因此,他在描绘男欢女爱,羁旅行役,四时风光,吟史咏物之时,其间隐含了多少落魄文人的痛苦,承载着多少失意文人的悲愁啊。

因而在他的词作中,诸如《戚氏》、《玉蝴蝶》、《八声甘州》、《迷神引》等无一不是如此,从而显示了柳永词情景交融的这一风格特点。

《雨霖铃》、《定风波》等作为柳词的代表作,当然亦不例外,甚至更加兀现了这首词在柳词意境创造中的表现特征,这也正是柳永词意境创造的第一大特征。

二、虚实相生是柳永词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雨霖铃》首阙写的多为实境,由于做到了情景交融,故而使人生发出联想,由实入虚,到达虚境,从而做到虚实相生。

虚与实这对哲学范畴,在我国古典文论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意境结构论中也表现出来了。

《雨霖铃》下阙则正是写的虚境。

设想分别之后,旅途酒醒之后,意兴萧索的心境和千种风情无处倾诉的痛苦情怀。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以极其精炼之语言,概括出一种自古皆然之离情别绪,堪称词眼,令人谓之绝唱。

将上下两阙意气相连,承上启下,由实入虚,过渡自然,从而引出有“古今俊句”之称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真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于是水到渠成,虚实相生,由实境诱发和开拓出审美想象的空间。

因而,作者便发生如此之感叹:“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一走了,一年又一年,就是有再美好的景致,再美好的时刻,也是枉然。

因为没有心中的恋人,哪怕就有再深厚的情意,又能跟谁去诉说呢?这想象中的情景要比当时惜别的情景更要凄清,更要冷寂,从而进一步点染出人物的处境的孤单和心情的空寞。

特别是一个“残”字,让人生出多少伤感和哀婉。

柳永的词流传下来的有二百首左右,其中以反映妓女生活的数量较多,此首言情词之所以能成为打动人心的千古绝唱,也成为柳永的代表作,就因为其意境深远,让人怅惘千秋,怪不得柳永能够成为北宋词坊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宋代著名词人秦观、周邦彦、辛弃疾等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

如秦观的《鹊桥仙》、周邦彦的《蝶恋花·早行》等,与这两首词相比,《雨霖铃》的意境则更为凄清缠绵。

周词“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固然情景兼备,极为生动,但柳词“执手”句更为含蓄,更为动情。

周词“楼上阑干横斗栖,露寒人远鸡相立。

”写离人去后,自己独上高楼,所见则北斗横斜,所感则寒气袭人,所闻则鸡声相应,唯不见离人身影。

在广阔的背景之上,凸现出人物孤单的形象,怅惘之情,溢于笔端。

柳词“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杨柳岸晓风残月。

”暮霭、残月、晓风、杨柳与蝉、长亭、骤雨、烟波,景之外更无一人,景外也无须一人,只有那千古一“情”,情动于衷,感天泣地,撕心裂肺,缠绵悱恻,较之《鹊桥仙》,《雨霖铃》则是更加哀婉凄美。

同为一个“情”字,却是两种意境。

《凤栖梧》也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其词如下:“立宁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写别后相思之情。

上片写景。

登高望远,引起一片春愁,草色,烟光,残照,都映衬出内心的凄凉与寂寞之意。

从而将实境引入虚境,进入下片。

下片主要是抒情,无论是饮酒,还是唱歌,思念愁绪始终不得解脱,这样就迸出最后两句半是誓言,半是宽慰的话,从而升华为一种爱情精神——专一、执着的精神。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成为后世经常引用的佳话,使词由实入虚,虚实相生,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甚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艺术形象和艺术意境再生出新的联想,即由实到虚,由虚到太虚。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境界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