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意境美的塑造赏析许渊冲的古诗词翻译-最新资料

从对意境美的塑造赏析许渊冲的古诗词翻译-最新资料
从对意境美的塑造赏析许渊冲的古诗词翻译-最新资料

从对意境美的塑造赏析许渊冲的古诗词翻译

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要能在翻译中传

达出中诗中的优美意境,是很不容易的。这要求译者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并且还要有足够的艺术热情和文学创造力,才能够将古诗词的意境和味道展现在译作中。

诗词翻译的标准及相关理论。翻译大师许渊冲,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过诗歌翻译的“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就是在翻译中展现诗词的特征通过传神的描写展现意境美、过音韵的和谐(如押韵或叠词等)展现音韵之美以及通过工整的对仗或长短展现篇章形式之美,使得整篇译作再现原诗的美感、意境和情感等等。在许老看来,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意美”,因

为诗词意境之美是其非常重要的构成,因此要先力保意境美,其次是音韵美和形式美。另外,他还提出过诸多创造性翻译的理念, 如“优势论”和“竞赛论”一一通过运用译语言的优势刻画诗词的意境美或者甚至译语言可以以其优势超过源语言所表达的

美感,更进一步地彰显意境之美;“以创补失论”和“再创论” 达到译作等于甚至胜过原作的效果。

通过译作中的音韵美和形式美塑造出古诗词优美的意境。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很难在译作中通过词句或意象来完全地表现原

诗意境,因而许渊冲就借着诗歌的一大特征音韵和形象之美,来传达原作的意境美。例如,在他翻译的柳永名作《雨霖铃》

中,他用工整的对仗及和谐的音韵表现出一幅离别时的凄凉景 象: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Cicadas chill. Drearily shrill. We stand face to face in an evening hour , Before the pavilion , after a sudden shower.

由于中文中的“寒蝉凄切”这种声韵感和凄凉感在英文中 很难有词语对应,因此译者用英语中的押韵

chill ”“ shrill ”来表现出这种寒蝉悲鸣的凄凉气氛,营造 出离别时的萧瑟气氛。

二、巧用动词、叠词等,营造原诗中的气氛和意境

重炼字炼词,一首好诗或好词,常常都是通过一个传神的词语, 就将整个画面、 意境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 许渊冲在翻译诗 词时所用的英文词语,往往都形象、传神、精炼,可称为是“诗 眼”,有力地增进了诗词的意境美。 例如,李白的《菩萨蛮》 中: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The dusk invades the tower high a longing sign.

在这首词的翻译里, 许老用“ invade ”一词, 生动地写出了 傍晚

时分夜色要开始降临、笼罩四周的景象,衬托出悲凉、萧瑟 的气氛。

锤词炼字是 中国诗词学的古老传统, 大凡中国诗人都非常注

where someone sighs

三、巧用“优化论”“竞赛论”“再创造”等翻译技巧,用创造性的翻译营造出诗词的优美意境和丰富情感

许老非常看重诗歌翻译的“三美”,尤其是意境美,常被他认为是不可缺失的。他认为意译的境界是比直译要高得多的,在

形似”与“神似”之间,他多追求“神似”,即如果创造性的

翻译传达原诗的意境美的话,那么就算是成功的翻译。优化论”和“竞赛论”都可以归结为“在翻译中发挥译语的优势”。

在翻译古诗词时,别出心裁的译者会发挥译语优势,直接在翻译中进行再创作,虽然无法完全对等原文,但是却能更生动、传神地展现原诗意境。

例如,《九歌?湘夫人》中的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

木叶落

The autumn breeze ,oh !ripples and grieves. The Dongting Lake oh !with fallen leaves.

许译在此发挥了英语精确的优势,以两个非常准确传神的动词

“ ripple ”“grieve ”,将“秋风吹皱湖水,激起一片涟漪” 的画面生动地刻画出来,还将“涟漪”拟人化,似乎带着愁容,这本身在原文中是没有的,但是作者发挥译语优势,创造性地翻译原诗,以此将原诗中难以对等的朦胧、柔和的意境美表达出来。

四、结语

许渊冲先生追求诗歌翻译的“音美、意美、形美”,他巧妙地塑造诗词翻译的“三美”――和谐的音韵、华丽的篇章形式和

优美的意象。另外,许老也善用传神、精准的词语来画龙点睛, 用一个词就可以点亮整篇译作。此外,他倡导“优势论” “竞赛论”等创造性的翻译手法,通过发挥译语优势,进行二次创作, 将原诗的神态、意境和美感临摹到译作之中,从而使译作读者拥有与原作读者相同的审美感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