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 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过秦论》复习课件(共39张PPT)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过秦论》复习课件(共39张PPT)

一、再访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世
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西汉 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杰出的 政论家、文学家。著有《新 书》十卷。以文才显名,后被 汉文帝任命为博士,掌管文献 典籍。不久就擢升为太中大 夫参与政事,深受倚重。因提 议改革政治,遭权贵老臣嫉妒 毁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 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 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 一年后也忧郁而死。
贾谊的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也被称 为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 有名。他的散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采,善于通过不同历 史事实的对比来分析利害,在铺张渲染的描写中,形成 文章的充沛气势,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因抱有 改革政治的热情而又受到压抑,议论说理毫无顾忌,行 文畅达而不浮浅,语言犀利激切,富于文采。辞赋著名 的有《吊屈原赋》《服鸟赋》。
写作《过秦论》,名为“过秦”,实为“规 汉”,希望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改革 政治,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危机。
二、再读政论
这些字词,你还会读吗?
崤函(xiáo) 宁 越(nìng) 带佗(tuó) 翟 景(zhái) 遗镞(zú) 藩篱( fān ) 销锋镝(dí) 蹑足(niè) 谪戍(zhé) 铦(xiān ) 猗顿(yī)
• 复习重点
过秦论
贾谊
• 1. 再读课文,掌握贾谊的相关知识,以及文中重要的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背诵课文。
• 2. 分析探讨,理清文章思路,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作者 观点及写作意图。
• 3. 探究文章铺排陈述、多用对比、自然得出结论的说 理方法;体会文章多用夸张、对比,气势充沛,铺张扬 厉的语言风格。
③才能不及中人 ③平常的人 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 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见考点专项训练: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见考点专项训练: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见考点专项训练: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考情分析文学常识在新高考中为语文科目的必考题之一,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文言文阅读中。

题目常课内外结合。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注意夯实课内知识,又要有一定的课外知识拓展。

真题一览1.(2022·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

“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2.(2022·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3.(2021·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4.(2021·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鉴赏艺术技巧、语言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卷版)

鉴赏艺术技巧、语言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卷版)

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第4节鉴赏艺术技巧、语言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高考常设置两种题型来考查:鉴赏表达技巧题和鉴赏语言特色题。

对于这两类题型,需先准确判定所用技巧或所属语言特色,然后再结合文本多角度分析。

题型一鉴赏表达技巧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方面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在小说专题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讲解。

修辞手法核心知识储备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往往是和对语言的赏析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对语句的理解或赏析方面,一般需要考虑修辞手法。

高考常考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以及赏析方法如下:解题思维构建明确修辞手法——引出原句,具体分析——对表现形象、情感、主旨的作用。

表达方式核心知识储备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2.描写(1)写景、状物散文,描写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可以是次要人物烘托或环境烘托等。

3.议论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4.抒情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而是直接地表达或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使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使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表露。

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质朴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如《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第四部分,作者在记叙刘和珍牺牲后就直抒胸臆:“惨象,已使我……”。

(2)间接抒情:解题思维构建表现手法核心知识储备高考常见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解题思维构建结构技巧核心知识储备解题思维构建“3审”定方向1.审题型首先明确表达技巧鉴赏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背古代总结语文综合知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背古代总结语文综合知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背古代总结|语文综合知识-
是语文学习及复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以下是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背古代总结,请考生及时学习。


1.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ﻭ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ﻭ
5.第一部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集:山海经ﻭ
9.第一部文言志人集:世说新语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集:搜神记ﻭ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ﻭ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ﻭ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ﻭ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相如ﻭ
16.乐府双璧:**词孔雀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ﻭ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ﻭ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ﻭ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ﻭ
20.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ﻭ
希望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背古代总结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想要复习字词知识点的考生可点击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字词知识点查看~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文学常识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文学常识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A. 宋朝的朱熹抽取《尚书》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 “牲”原指供祭祀和宴享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C. 《林黛玉进贾府》中“敕造”指奉皇帝之命建造。

“敕”字是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不能当作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

D. 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2.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A.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陈情表的作者是李密,三国时人,这是他写给皇帝的一篇奏章,向皇帝表明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以取得推荐孝廉的资格。

B.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善于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屈写出,不事雕琢。

C. 元杂剧是融歌唱、说白、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舞台角色有旦、末、净、丑、杂,在一出戏剧里主角和配角都有唱词。

D. 莎士比亚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代表戏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4.下列对联不是描述宋代文人的一项是()A. 杨柳岸,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市井贫民,忍唱浮名浅酌。

B. 闺中苏辛,别是一家,史家称道传孤本:词里三瘦,堪叹婕妤,金石录中寄深情。

C. 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D. 一生颠沛三度流离夜里看剑到天明始终未酬报国志:九议奏疏十论美芹台下望水至青山前后难修雪耻寒。

5.下列诗句的内容与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A.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常识典故25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常识典故25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常识典故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常识典故25文明/歌舞《史记·高祖本纪》:“〔汉〕高祖还归,过沛,留。

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O咏帝王,或指慷慨悲歌及治国安邦之志。

唐杜甫《伤春五首》之五:“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另参见文明部·礼乐“大风曲〞、文明部·诗词“大风诗〞、人物部·帝王“汉祖有歌〞。

人事部·志趣“歌大风〞。

参见人事部·狂放“接舆狂〞.唐李白《庐山谣寄卢待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参见文明部·礼乐“曲高〞。

O指通俗化的作品。

唐孟浩然《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秋人诗人意,巴歌和者稀。

〞《论衡·艺增》:“《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传曰:‘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O称颂帝王治国有方。

南朝陈张正见《从籍田应衡阳王教作五章》之五:“幸承滥吹末,击壤自为歌。

〞另参见人物部·帝王“歌帝力〞、人物部·圣贤“尧舜力〞、政事部·治理“尧年〞、人事部·寿考“击壤翁〞。

参见人物部·人杰“优孟〞.O喻贤臣身后凄凉.南朝梁沈约《伤李珪之》:“既阙优孟歌,身没谁为宠?,参见政事部·治理“襦袴恩〞。

唐刘长卿《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建隼罢鸣珂,初传来暮歌。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

然勤而不怨矣。

'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文学常识总结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文学常识总结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文学常识总结。

文学常识是什么?文学常识是指文学史、作家和作品的基本知识。

它不仅包括相关作者的生平、作品的主旨、情节、结构等,还涉及到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等相关知识。

因此,高中生在备考高考语文时,需要充分掌握文学常识,这对于透彻理解文学作品、更好地写出文学评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文学史文学史是文学常识中最基础的一部分。

它是文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中国文学史、世界文学史等。

了解文学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更好地体会到文学作品所表达出的独特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在考试中,文学史的知识也会涉及到诸多考点,比如中国古代文学三大作家、唐诗宋词等等,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

作家和作品对于高中语文学生来说,掌握作家和作品是尤为重要的一点。

在高考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关于作家和作品的考题,例如“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被誉为文化名片?”“以下哪部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等等。

因此,高中生需要掌握各个作家的作品及其主要内容和价值观。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相同创作思想、文学语言、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群作家所形成的文学派别。

了解文学流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类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并为后续的文学创作提供启发。

在高考语文中,文学流派也常常成为考试的重点,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各个流派的基本概念、代表作品、主要特点等内容。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指评价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从各个方面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批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认识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人生观。

在高考中,文学批评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如历史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心理批评等,并能够应用到文学鉴赏和写作中。

总结文学常识的内容丰富多彩,掌握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语文成绩,甚至有助于之后的创作。

在高考的紧张复习中,千万不要忽略文学常识这个重要的环节,认真学习,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相信你一定可以在高考语文中取得好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青庐”是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古代举行婚礼的地方。 C. “跽”表示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也叫“长跪”。
D. “禊事”是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的一种禊祭活动。
A [解析] 应为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
考点技法精讲
【针对训练】
11.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解析] “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的地区。
考点技法精讲
1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后设三十六郡,隋唐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B. “汤镬” 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指用煮着滚水的无足大鼎来烹煮罪人。 C. “笞刑”,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定其为
)
A. 蜉蝣是一种小飞虫,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人们常用它比喻人生短促。 B. 古代打井至深处时地下水呈黄色,又因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
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
C. 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称“跬”。 D.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变徵、羽五个音级。
C. 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D. 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 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B [解析] 《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中的“幸”是指皇帝对妻妾的宠幸。
考点技法精讲
【针对训练】
19.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引宾客上殿。
D.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南 面北,再次是坐北面南。
D [解析] 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
考点技法精讲
10.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伏惟”是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考点技法精讲
16.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重阳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
“重阳”。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B. “床”在古代也指一种简易的坐具,小得只能坐一个人。
C. 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史称“和亲”。
A [解析] “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考点技法精讲
6.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B. “爵”,爵位。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 伯低一等。
A. “迁”意为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
王侯、皇帝的青睐。
C. “迁谪”谓官吏因犯罪被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 是升职。 D. “庠”和“序”指的是地方开设的学校,如《寡人之于国也》中有“谨庠序之教”。
C [解析] “左迁”是降职。
C. “晦”,指的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外还有朔、望
等。 D. 古代以水北、山南为“阳”,以水南、 山北为“阴”。
B [解析] “‘人定’在‘黄昏’之前”错,应该是“‘人定’在‘黄昏’之后”。
考点技法精讲
【针对训练】
13.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等到誊写时才把姓名
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D. “黔首”,是战国及秦朝对平民的一种尊称。
D [解析] “黔首”并不是“尊称”。
考点技法精讲
3.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称屈平为屈原,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B.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个时期的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操、曹 )
A [解析] 是不喝酒,不吃荤,而非“不吃不喝”。
考点技法精讲
9.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伯仲叔季”是兄弟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B. “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C.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傧者(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依次接
正相应”中的“六合”就是这个意思。
C. “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 终成刎颈之交。 D. 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 聚的日子。
D [解析] 在古代,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C [解析] “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考点技法精讲
1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一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
B. 古代的纪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 “黄昏”之前。
字命名的。
C.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而士的死则称为 “不禄”。 D. “单于”是汉代匈奴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号,后世鲜卑等少数民族首领也称单于。
B [解析] 《白氏长庆集》是以年号命名的,因编于穆宗长庆年间,故名。
考点技法精讲
【针对训练】
5.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解析] “古人幼时取字”错,应该是“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
考点技法精讲
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行也”中的“丈人”是前一个意思。 B. 文人的文集命名方式多种多样,如《白氏长庆集》是白居易的文集,这是以自己住所的名 )
A. “丈人”可以指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也可以专指妻父,《苏武传》中“汉天子我丈
C [解析] 古人通常表示尊敬对方时称自己的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的名。“籍”是项羽自呼 己名。
考点技法精讲
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族”。 B. “臣”,最初指男性奴仆,后成为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 )
A.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中有“士大夫之
考点技法精讲
【针对训练】
8.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斋戒”是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吃不喝,以示诚心致敬。 B. “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
丧五个月。
C. “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D. “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 帝王的宗庙。
泛指南方地区。
)
A. “百越”,又作“百粤”。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 B. “山东”,指泰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 地区。 C.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秦故地。如“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这里。 D. “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 [解析]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考点技法精讲
20.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向黄昏。” B. “连衡”即“连横”,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称连衡,与苏秦游说六国联合 )
A.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
五刑中最轻的一等。
D. “阡陌”是指在田野上相互交错的小路,其中“阡”是指东西走向的小路,“陌”是指南 北走向的小路。
D [解析] “阡”是指南北走向的小路,“陌”是指东西走向的小路。
考点技法精讲
【针对训练】
15.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B. “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如《孔雀东南飞》中“六合
C. “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为古代官吏自请退职之说。
D. “有司”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职官为“有司”。
B [解析] 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考点技法精讲
7.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迁升”“迁谪”。 B. “上卿”是战国时的爵位,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并得到 )
后人称为“战国四公子”。
C [解析] “书”是指文字读写的识字教育。
考点技法精讲
18.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以及陈说政治的请求和愿望。 B. “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就是这个意思。 )
A. 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或陈述某种意见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
第2讲
文化常识
考点技法精讲
【针对训练】
1.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尊称皇帝。
)
A. 古代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前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