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图和装配图

合集下载

工程图学第七章零件图和装配

工程图学第七章零件图和装配

装配图的视图选择
VS
总结:尺寸标注是装配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准确、完整地标注必要的尺寸。
在装配图中,应标注装配尺寸、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等必要的尺寸。装配尺寸包括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和配合性质等;外形尺寸是机器或部件的外廓尺寸;安装尺寸则是将机器或部件安装到基础上的位置尺寸。尺寸标注应准确、完整,并遵循国标规定的标注方法。
装配图的绘制步骤
04
零件与装配图的读图方法
首先需要了解零件的视图布局,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等,以及各个视图之间的关系。
1. 了解视图布局
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分析其形状、尺寸、公差等,以便更好地理解零件的制造要求。
2. 分析图形特征
根据零件的功能和制造要求,确定尺寸标注,包括基本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
添加技术要求
如装配间隙、配合要求等,使用文字或符号进行标注。
装配图的绘制实例
发动机装配图
包括气缸、活塞、曲轴等部件,需要标注各部件的尺寸和装配关系。
齿轮减速器装配图
包括齿轮、轴承、箱体等部件,需要标注各部件的尺寸和配合要求。
千斤顶装配图
包括顶杆、底座、油缸等部件,需要标注各部件的尺寸和装配关系。
装配图的绘制实例
尺寸标注要合理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表面粗糙度
尺寸公差
材料和热处理
其他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01
02
03
04
根据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标注相应的表面粗糙度。
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标注相应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标注零件所用的材料和热处理要求。
如特殊工艺要求、试验要求等。
02
装配图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总结:装配图是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连接方式以及技术要求的重要工具。

机械制图 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关系

机械制图 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关系

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关系读装配图通常可按如下三个步骤进行:1、概括了解首先从标题栏入手,可了解装配体的名称和绘图比例.从装配体的名称联系生产实践知识,往往可以知道装配体的大致用用途.例如:阀,一般是用来控制流量起开关作用的;虎钳,一般是用来夹持工件的;减速器则是在传动系统中起减速作用的;各种泵则是在气压、液压或润滑系统中产生一定压力和流量的装置。

通过比例,即可大致确定装配体的大小。

再从明细栏了解零件的名称和数量,并在视图中找出相应零件所在的位置。

另外,浏览一下所有视图、尺寸和技术要求,初步了解该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及各视图间的大致对应关系,以便为进一步看图打下基础。

2、详细分析分析装配体的工作原理, 分析装配体的装配连接关系, 分析装配体的结构组成情况及润滑、密封情况,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

要对照视图,将零件逐一从复杂的装配关系中分离出来,想出其结构形状.分离时,可按零件的序号顺序进行,以免遗漏。

标准件、常用件往往一目了然,比较容易看懂。

轴套类、轮盘类和其它简单零件一般通过一个或两个视图就能看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零件,应根据零件序号指引线所指部位,分析出该零件在该视图中的范围及外形,然后对照投影关系,找出该零件在其它视图中的位置及外形,并进行综合分析,想象出该零件的结构形状。

在分离零件时,利用剖视图中剖面线的方向或间隔的不同及零件间互相遮挡时的可见性规律来区分零件是十分有效的。

对照投影关系时,借助三角板、分规等工具,往往能大大提高看图的速度和准确性。

对于运动零件的运动情况,可按传动路线逐一进行分析,分析其运动方向、传动关系及运动范围。

3、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一般可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进行:① 装配体的功能是什么?其功能是怎样实现的?在工作状态下,装配体中各零件起什么作用?运动零件之间是如何协调运动的?② 装配体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是怎样的?有无润滑、密封及其实现方式如何?③ 装配体的拆卸及装配顺序如何?④ 装配体如何使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事项?⑤ 装配图中各视图的表达重点意图如何?是否还有更好的表达方案?装配图中所注尺寸各属哪一类?上述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仅是一个概括的说明。

第七章 零件图和装配图

第七章 零件图和装配图

《工程制图基础》
7.6 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的标注
(4)尺寸偏差(简称偏差) 某一尺寸减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 差,称为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减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国家标准规定 用代号ES和es分别表示孔和轴的上偏差。用代号EI和ei分别表示孔 和轴的下偏差。上、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偏差可以是正值、负 值或零值。
1.一组图形 2.尺寸 3.技术要求 4.标题栏
图7-3 带轮
《工程制图基础》
7.3 零件图的表达分析
零件图应恰当地选用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其他各种表达 方法,以便完整、清晰地表达出零件的结构形状,并应首先考虑 对主视图的选择,然后再选配好其他视图,以确定一个较好的表 达方案。
7.3.1 主视图的选择 1. 确定零件的安放位置 确定零件主视图的位置时,其原则是尽量符合零件的主要 加工位置和工作位置。 2. 确定零件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应选择最能显示零件各组成部分的结构 形状和相对位置的那个方向,即显示零件的形体特征原则。
《工程制图基础》
7.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2. 表面粗糙度参数Ra的标注方法见表7-5。 3. 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中的标注 (1) 标注方法的一般规定 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所应遵循的规定见 课本表7-6 。
(2) 图样上的简化标注(见课本) 1)结构要素的标注 2)简化代号标注 3)重复要素的标注
《工程制图基础》
7.1 零件图和装配图的作用和关系
零件是装配机器或部件的基本单元,零件的形状很多, 为了方便绘图及制造加工时便于看图,可将零件适当分类, 如下面框图所示。
轴套类——如铣刀头中的轴7
一 般 零 件 零 件 的 分 类

机械制图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关系

机械制图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关系

装配图与零件图得关系读装配图通常可按如下三个步骤进行:1、概括了解首先从标题栏入手,可了解装配体得名称与绘图比例。

从装配体得名称联系生产实践知识,往往可以知道装配体得大致用用途。

例如:阀,一般就是用来控制流量起开关作用得;虎钳,一般就是用来夹持工件得;减速器则就是在传动系统中起减速作用得;各种泵则就是在气压、液压或润滑系统中产生一定压力与流量得装置。

通过比例,即可大致确定装配体得大小。

再从明细栏了解零件得名称与数量,并在视图中找出相应零件所在得位置。

另外,浏览一下所有视图、尺寸与技术要求,初步了解该装配图得表达方法及各视图间得大致对应关系,以便为进一步瞧图打下基础。

2、详细分析分析装配体得工作原理,分析装配体得装配连接关系,分析装配体得结构组成情况及润滑、密封情况,分析零件得结构形状。

要对照视图,将零件逐一从复杂得装配关系中分离出来,想出其结构形状。

分离时,可按零件得序号顺序进行,以免遗漏。

标准件、常用件往往一目了然,比较容易瞧懂。

轴套类、轮盘类与其它简单零件一般通过一个或两个视图就能瞧懂。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得零件,应根据零件序号指引线所指部位,分析出该零件在该视图中得范围及外形,然后对照投影关系,找出该零件在其它视图中得位置及外形,并进行综合分析,想象出该零件得结构形状。

在分离零件时,利用剖视图中剖面线得方向或间隔得不同及零件间互相遮挡时得可见性规律来区分零件就是十分有效得。

对照投影关系时,借助三角板、分规等工具,往往能大大提高瞧图得速度与准确性。

对于运动零件得运动情况,可按传动路线逐一进行分析,分析其运动方向、传动关系及运动范围。

3、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一般可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进行:①装配体得功能就是什么?其功能就是怎样实现得?在工作状态下,装配体中各零件起什么作用?运动零件之间就是如何协调运动得?②装配体得装配关系、连接方式就是怎样得?有无润滑、密封及其实现方式如何?③装配体得拆卸及装配顺序如何?④装配体如何使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事项?⑤装配图中各视图得表达重点意图如何?就是否还有更好得表达方案?装配图中所注尺寸各属哪一类?上述读装配图得方法与步骤仅就是一个概括得说明。

零件图和装配图

零件图和装配图

公差标注
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标注出适 当的公差,以确保零件的互换性 和功能性。
技术要求
在零件图上注明对零件的材料、 热处理、表面处理等方面的技术 要求,以确保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02
装配图
装配图的概念
装配图
表示机器或部件的总体结构、各组成 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以及 安装与拆卸顺序的图样。
目的
03
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区别 与联系
定义与目的
零件图
表示单个零件的详细结构、尺寸、技术要求等的图纸,用于指导零 件的加工、检验和装配。
装配图
表示机器或部件的整体结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润滑系统、密 封系统等的图纸,用于指导产品的装配、调试和维修。
联系
零件图和装配图都是工程图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图、俯视图、左 视图等多个视图,需明确每个视图所 代表的方位和角度。
理解尺寸标注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非常重要,需仔细 阅读并理解每个尺寸的含义和作用。
关注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中会包含零件的材料、热处 理、表面处理等要求,需仔细阅读并 理解。
分析零件结构
通过视图和尺寸标注,分析零件的结 构和形状,理解其功能和作用。
为机器或部件的生产制造、检验、安 装与维修提供依据。
装配图的绘制要求
完整性
必须完整地表示机器或部件的全部组 成零件,并正确地反映它们之间的装 配关系。
正确性
清晰性
图面布局合理,视图表达清晰,使观 看者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机器或部件的 总体结构和各零件的装配关系。
零件的形状、大小、装配关系应完全 符合设计要求。
03
零件图:主要用于生产车间,指导工人加工、检验 零件。
表达内容
装配图

机械设计中装配图、零件图的检图项目与流程

机械设计中装配图、零件图的检图项目与流程

机械设计中装配图、零件图的检图项目与流程(主要内容包含装配图和零件图)一. 装配图1尺寸标注1.1外形尺寸1.2关键尺寸1.3配合公差2标题栏2.1图纸名称是否正确并和文件名(图纸编号+图纸名称)中的要一致;2.2图纸编号是否正确并和文件名中的要一致;2.3数量是否正确;2.4设计、审核、批准;2.5制图日期;3明细表3.1加工零件与零件图图号、名称、材料、数量、表面处理是否一致;3.2借用件名称、图号是否一致;3.3标准件命名是否符合要求;3.4螺钉选用与零件图上的螺孔是否一致;3.5外购件型号、名称、数量与要求是否一致;3.6备注(表面处理、借用);3.7明细表中各零件应填写属性是否齐全;4技术要求4.1零件序号是否正确;4.2内容是否齐全(零件胶接等);4.3是否简明、扼要、通顺、易懂,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5标准化5.1图纸比例是否适当;5.2图纸中字体、字号是否符合要求;5.3零件号是否按顺序标注,是否整齐;5.4垫圈选用是否符合要求;5.5螺钉是否按优选表选择,装配中使用的不推荐螺钉是否必须使用;5.6是否最大限度的采用了标准件、通用件、借用件、外购件;二. 零件图1外形尺寸1.1轴类:直径、长度;1.2螺纹:是否符合标准,必要时加退刀槽;1.3非轴类:长、宽、高;2螺纹孔、通孔2.1位置尺寸;2.2自身尺寸及数量;3形位公差选用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是否符合标准规定4其他尺寸及公差5表面粗糙度要求(图纸右上方和特殊部分)有配合要求的零件表面粗糙度与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是否相互适应6材料材料选择是否合理7标题栏7.1图纸名称是否正确并和文件名(图纸编号+图纸名称)中的要一致;7.2图纸编号是否正确并和文件名中的要一致;7.3数量是否正确;7.4设计、审核、批准;7.5制图日期;8技术要求8.1表面处理要求;8.2热处理要求;8.3棱倒角;8.4未注尺寸公差;8.5是否简明、扼要、通顺、易懂,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机械制图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关系

机械制图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关系

装配图与零件图的关系读装配图通常可按如下三个步骤进行:1、概括了解首先从标题栏入手,可了解装配体的名称与绘图比例。

从装配体的名称联系生产实践知识,往往可以知道装配体的大致用用途。

例如:阀,一般就是用来控制流量起开关作用的;虎钳,一般就是用来夹持工件的;减速器则就是在传动系统中起减速作用的;各种泵则就是在气压、液压或润滑系统中产生一定压力与流量的装置。

通过比例,即可大致确定装配体的大小。

再从明细栏了解零件的名称与数量,并在视图中找出相应零件所在的位置。

另外,浏览一下所有视图、尺寸与技术要求,初步了解该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及各视图间的大致对应关系,以便为进一步瞧图打下基础。

2、详细分析分析装配体的工作原理, 分析装配体的装配连接关系, 分析装配体的结构组成情况及润滑、密封情况, 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

要对照视图,将零件逐一从复杂的装配关系中分离出来,想出其结构形状。

分离时,可按零件的序号顺序进行,以免遗漏。

标准件、常用件往往一目了然,比较容易瞧懂。

轴套类、轮盘类与其它简单零件一般通过一个或两个视图就能瞧懂。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零件,应根据零件序号指引线所指部位,分析出该零件在该视图中的范围及外形,然后对照投影关系,找出该零件在其它视图中的位置及外形,并进行综合分析,想象出该零件的结构形状。

在分离零件时,利用剖视图中剖面线的方向或间隔的不同及零件间互相遮挡时的可见性规律来区分零件就是十分有效的。

对照投影关系时,借助三角板、分规等工具,往往能大大提高瞧图的速度与准确性。

对于运动零件的运动情况,可按传动路线逐一进行分析,分析其运动方向、传动关系及运动范围。

3、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一般可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进行:①装配体的功能就是什么?其功能就是怎样实现的?在工作状态下,装配体中各零件起什么作用?运动零件之间就是如何协调运动的?②装配体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就是怎样的?有无润滑、密封及其实现方式如何?③装配体的拆卸及装配顺序如何?④装配体如何使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事项?⑤装配图中各视图的表达重点意图如何?就是否还有更好的表达方案?装配图中所注尺寸各属哪一类?上述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仅就是一个概括的说明。

第七章-电气设备中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第七章-电气设备中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画图要点:
内、外螺纹剖 面线方向相反
1)大径线和大径线对齐;小径线和小径线对齐。
2)旋合部分按外螺纹画;其余部分按各自的规定画。
画图步骤:
剖面线应该画 到粗实线
1) 画外螺纹 2) 确定内螺纹的端面位置 3) 画内螺纹及其余部分投影
4、螺纹的标记规定
(⒈) 标注的基本模式
螺纹代号 公称直径 × 螺距(导程/线数) 旋向
牙底
内螺纹
牙顶
小径D1、d1 中径D2、d2 大径 D、d
牙顶
外螺纹 牙底
⑶ 螺纹的线数n
若圆柱面上只有一条螺纹 盘绕时叫做单线螺纹。
若同时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螺 纹盘绕时,就叫做多线螺纹。
单线螺纹
双线螺纹
⑷ 螺距和导程
螺纹上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之间的轴 向距离P称为螺距。
同一条螺纹上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之 间的轴向距离L称为导程。



锯齿形 螺纹
B
用于各种机床的 丝杠,作传动用
只能传递单方向的动力。
3、螺纹的规定画法
1)牙顶—粗实线 (外螺纹的大径线,内 螺纹的小径线)。
2)牙底—细实线 (外螺纹的小径线,内 螺纹的大径线)。
3)螺纹终止线—粗实线。 4)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上,表示牙底的细实线
圆只画约3/4圈。
5)不管是内螺纹还是外螺纹,其剖视图或断 面图上的剖面线都必须画到粗实线。

⒊必要的技术要求
⒈一组视图 四川电力学院
⒋标题栏
1:1
6
阀盖的零件图
7.2.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尺寸注法
一、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选择原则 轴套
结构不同 功用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号 )
共 张第 张
天津科技大学
技术要求
1.未 注 圆技角术R3要~求5 ;
设计
2.未注1倒.未角注C圆1。角R3~5; 制图
2.未注倒角C1。
描图 审核
A AA
端盖 比例 1:1 重量
HT200
(图号)
共 张第 张
天津科技大学
填写零件名称、数量、材料及必要签署。
115 12.5 φ 80K7(-+00..002019 ) φ 96 φ 80K7(-+00..002019 )
件图和装配图。 本章重点、难点: 1. 零件图中常见技术要求与工艺结构; 2. 看、画典型零件的零件图;看画简单装配图; 3. 机件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
3
6.1概述
法兰盘
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称为零件。
根据
零 零件
件 的
的作 用
连接件(标准件)
起连接、支承作用
有螺纹紧固件、键、 销、轴承等,不画
6 12.5 φ 115
255 1× 45°
25
40
1.6
10 15
200 155
R20 1.
1× 45° 40
1.6 25
R110 R95
其余
φ 98
6-M8深20
孔深22
3
96
15

120
φ 22 3
18


3
5 2
12.5 110 150 190
4-φ 11
9
三、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一)、装配图的作用
( 日 期 ) ( 日 期 )
( 校 名 )
15
技术 要求
标题栏
15
四、 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
装配图对零件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方法
(一)、规定画法
1、相邻两零件接触表面和配合面规定只画一条线,不接触
表面画两条线。
不配合面
接触面
接触面
配合面
不接触面
不接触面
16
2、两零件邻接时,不同零件的剖面线方向应相反,或者方 向一致、间隔不等(如下图)。
零件图。
螺栓 销
箱盖 端盖

传动件(常用件)

在机器中起传递运
动和扭矩作用
如:齿轮、蜗轮、蜗 杆、皮带轮等。
一般零件
根据零件的 结构通常分
轴 轮支 箱 套 盘架 体
齿 轮
箱体 滚动轴承
(支承旋转轴的标准件)
齿 键轮

法兰盘
齿轮减速器
类 类类 类
再如:
根据零件的作用及其结构,
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 轴类(齿轮轴) ★ 盘类(齿轮、端盖) ★ 箱体类(泵体)
M141.5
14
一组 视图
必要的 尺寸
明细栏
95
100 80K7
35
1
2 3 4
22
序号
50
84 150
7 折 去 轴 承 盖 、 螺 母 等6 5
74
打 标 记 处
190
技 术 要 求 加 工 表 面 喷 草 绿 色 漆
7 轴 承 座 1 HT200
1 轴 承 盖 1 HT200
6 毡 圈2
FJ145-63 序 号零 件 名 称数 量材 料备 注
★ 标准件
右端盖 齿轮轴
螺钉
销 螺母
(螺栓、销等)
垫圈
左端盖 泵体 传动齿轮
5
6
按一定关系装配而成的装配体---部件; 具有独立完整功能的装配体---机器; 以上统称为---装配体。
7
二、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加工制造、检验、测量零件的依据。
⒈ 一组视图
表达零件的内外各部分 结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对于紧固件和实心零件(如螺钉、螺栓、螺母、垫圈、键、 销、球及轴等),若剖切平面通过它们的轴线或对称平面时, 则这些零件均按不剖绘制;需要时,可采用局部剖视。
按不剖画
按不剖画
17
(二)、装配图中的特殊表达
1、沿结合面剖切和拆卸画法
假想沿某些零件的结 合面剖切或假想将某些零 件拆卸以后,绘出其图形, 以表达装配体内部零件间 的装配情况。
1
45 GB6170-86-M6
3
8
手轮
1 酚醛胶木
7
压盖
1
30
2
6
盖螺母
1
30
1
5
填料
4
阀杆
1 石棉绳
1
45
3
垫片
1 鸡毛纸
2
阀盖
1
45
1
阀体
1 Cr5Mo
序号 零件名称 数量 材 料 备 注

流阀
比例 2:1 共张
制图
图号
校核
13
9
65
10
8
7
6
12 H8 f8
5
4
3
2
M101
1
95 ~ 105 5 5
节流阀装配图
9
65
10
12 H8 f8
M101
技术条件
1、装配后在70大气呀下进行密封性试
验。当关闭时应无流体通过,否则要
8
对阀杆阀体配合部分进行配研。当开 启时流体通过。如果上漏,则拧紧螺
母到不漏为止。
7
2、阀杆阀盖的螺纹部分使用时应轻松 整常。
6
5
4
10 垫圈
1
30 GB97.2-85-6
9
螺母
5 深 沟 球 轴 承 6307 1 4 垫 圈 8A140HV
GB/T276-93 滚 动 轴 承 座比 例1:2 图 号
GB97.1-85
材 料 18.01.00
3 螺母 M8 2
GB6170-86 班 级
( 学 号 ) 件 数4件成 绩
2 螺 栓M8X70 2
制 图
序 号零 件 名 称数 量材 料备 注审 核
第六章 零件图和装配图图表达方案 6.3机械图样的技术要求 6.4 标准件和标准结构的画法 6.5 读零件图和装配图
2
本章教学目标要求:
1. 掌握零件图和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2. 掌握典型零件表达方案和尺寸标注方法; 3. 了解常见工艺结构;了解装配图的特殊画法; 4. 了解零件图上常见技术要求的含义及标注方法; 5. 能看懂中等难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简单零
⒉ 完整的尺寸
确定各部分的大小 和位置。
⒊ 技术要求
加工、检验达到的 技术指标。
(有的注写在图中,有的用文 字或符号注写在技术要求中)
⒋ 标题栏
4X4X 9 9
设计 制图 描图 审核
A-A
A-AAA--AA 4X4X 151 5
其其余余
A
A
AA
A
A
AA
A AAA
端盖 比 例 1:1 重 量
HT200
件之间的配合尺寸、外形尺寸、部件或机器的安装尺寸和 其它重要尺寸等。 3、技术要求
说明部件或机器的性能、装配、安装、检验、调整或运转 的技术要求,一般用文字写出。 4、零部件序号、明细栏和标题栏
在装配图中对零件进行编号,并在标题栏上方按编号顺序 绘制成零件明细表。
12
95 ~ 105 5 5
M141.5
表达机器或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传动路线和零件装配 关系的图样,称为装配图。
作用——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进行装配、检验、安装及 维修的技术文件。
(二)、装配图的内容
1、一组视图 表达各组成零件的相互位置、装配关系和连接方式,部件
(或机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等。
10
图6-1 油杯轴承
11
2、必要的尺寸 必要的尺寸包括部件或机器的规格(性能)尺寸、零
沿轴承盖与底座的 结合面剖开,拆去上面 部分。零件的结合面不 画剖面线,被横向剖切 的轴、螺栓或销等要画 剖面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