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城乡差距的影响

合集下载

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趋势

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趋势

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趋势摘要:我国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过国际警戒线0.4,在这种过大的收入差距中,城乡收入差距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与此并存的一个现象是农村人力资源不断的流入城市。

经典的经济理论表明,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现实却不完全如此。

本文将以长株潭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先用计量模型检验农村人力资源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性,然后用趋势分析方法剔除短期暂时性影响,如户籍制度和流动速度与规模,以求解释经典理论和实例之间的矛盾。

结果证明,在农村人力资源持续流向城市的情况下,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符合倒u曲线,从而验证了经典理论的正确性,最后指出该结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城乡收入差距;长株潭;变化趋势一、引言:改革开放后,“农民工”成为了流行词汇,随着社会对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的日益关注,“城乡二元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也相伴而生。

截至2012年3月,我国农民工人数达到2.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约占农村人口的1/3;同时全国范围内,城乡收入差距比在2011年达到3.23,成为全球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历年来国内学者就两者的关系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有的学者得出的结论与传统理论一致,如李实和魏众(1999)研究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对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效应时发现农村人力资源的外流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边际生产率。

但是更多的学者发现,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随着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乡收入差距不减反增。

曾祥金和杨月星(2004)在其《人口流动与就业关联性分析》中发现大量人口流动不但不能刺激经济增长,反而日益加剧了城乡经济不平衡;蔡昉(2005)借助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观察到了劳动力流动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

对于实例与传统理论不合的解释,蔡昉和王美艳(2005)提出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的存在,制约了农村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速度,钟甫宁(2010)则从方法上指出是由于分解收入差距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导致了这种现象。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农民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群体。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需要找到其他的就业出路。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性1. 辅助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以减轻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工的回流资金和技术知识可以投资到农业产业、企业和农村共同富裕项目上,进一步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2. 缓解农民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农民工在城市可以得到相对较高的薪酬,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农村贫困状况。

3. 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以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社会意识。

农民工的参与也促进了农村社会治理和社会文明进步。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1. 就业机会不均衡: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发达地区的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导致了就业机会不均衡。

同时,也存在工资低、福利待遇不好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农民工的就业改善。

2. 缺乏技能和培训:部分农村劳动力缺乏专业技能和培训,只能从事体力劳动,限制了他们在城市就业的机会。

农村劳动力需要系统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由于户籍和社保制度的限制,他们在城市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完善。

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问题,给农民工的生活带来困扰。

三、政府和社会应采取的措施1. 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在城市就业的竞争力。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确保农民工在城市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是指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而实施的一项政策措施。

该计划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村劳动力结构,构建现代化农村经济体系,实现农村和城市的良性互动和互补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的意义、目标、政策和实施效果。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的意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以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减轻农村就业压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其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向现代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此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还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的目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民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顺利过渡,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优化升级。

具体目标包括:一是扩大非农就业岗位,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岗位的质量和收入水平;三是促进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四是促进农村和城市的良性互动和互补,推动乡村振兴和城市扩张的有机结合。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的政策为了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的落地实施,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力度,提升其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和岗位可选择性。

其次,要完善农村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信息发布和服务平台,方便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的获取和就业岗位的匹配。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完善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的实施效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的实施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果。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了重要的社会现象。

统计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人数已经扩大了将近一倍,占到了城市就业人数的40%,并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强。

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非一直如此明朗。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从而有可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这个转移过程也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相比较于在农村务农或者是养殖,到城市做工的劳动力的收入往往会得到大幅增长。

这不仅提高了他们个人的收入水平,也可以带动全家人的收入增长。

此外,这些在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还会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上的提升也可以为他们以后就业带来更好的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

总之,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可以带来一系列的收入和职业提升好处。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可能进一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像城市人一样获得更高的薪资和福利待遇,相反,在某些情况下,农村劳动力的工资待遇会低于城市本地人。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进而进一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另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他们自身的家庭决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农村家庭的劳动力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务农和养殖,但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家庭中留下的劳动力往往会降低,进而导致农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下降。

这种情况除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之外,还有可能使得农村家庭进一步陷入贫困。

三、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要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这样可以帮助农村家庭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水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与问题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与问题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与问题研究引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居民从农业生产劳动中离开,在城市或其他地区寻找就业机会。

这一现象在中国已经持续多年,对乡村振兴带来了诸多影响与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及面临的问题,旨在为寻找推动乡村振兴的可行策略提供参考。

第一方面:经济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振兴经济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的数量,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人口减少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其次,劳动力转移带来的高额工资和收入,为农村地区带来了资金流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劳动力转移还促进了乡村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方面:社会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乡村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劳动力转移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变化。

很多年轻人选择去城市工作,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农村,加重了农村老龄化问题,增加了对留守老人和孩子的照顾压力。

其次,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城乡社会和文化的交流。

农村青年在城市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后,会带回一些城市化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乡村的传统农耕文化。

第三方面:生态环境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对乡村社会经济产生影响,还对乡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挑战。

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失,一些农田逐渐废弃,荒漠化和土地贫瘠的问题日益严重。

与此同时,劳动力转移还加大了对乡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比如水资源过度利用和土地污染等问题。

问题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还暴露了一些潜在的挑战。

首先,劳动力转移使得乡村地区发展变得不平衡,一些地区受益于转移产业的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则无法吸引转移劳动力,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其次,劳动力转移还可能引发就业问题,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就业,另一方面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就业压力增大。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问题并促进乡村振兴,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江西的实证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江西的实证

中 国的特 殊 国情 下 能 否 一 定 缩 小 城 乡 收入 差 距 , 尚
需更 多 的研究 。以此 为据 , 文 借 鉴 一 个 二 元 经 济 本 模型, 就农 村 劳动 力 转 移对 城 乡收 入 差 距 的影 响 进
个剪 刀差 模 型相 结 合 , 述 了 在 一个 典 型 的劳 动 描
维普资讯
第3 9卷第 2期 2 0 年 3月 08
南昌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 学版 )
J OURNAL OF N ANCHANG U VE n’ NI RS Y
Vo. 9 N . 13 o 2
Ma . o8 r 20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对 城 乡收 入 差 距 的 影 响 : 基 于 江 西 的 实 证
式 缩 小城 乡收 入 差距 。
关键词 : 农村 劳 动 力 转 移 ; 乡收入 差 距 ; 元 经 济模 型 ; 西 城 二 江
中图分类号 :3 3 6 F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4 8 2 0 ) 2— 0 8— 8 10 0 4 (0 8 0 0 3 0

力 无 限供 给条件 下 , 曲 的城 乡 关 系 政 策所 造 成 的 扭 城 乡差 距格 局 。理 论 上说 , 动 力 从 边 际生 产 率 劳
很 低 的农 业部 门转 向非 农 业部 门 , 以通 过缩 小 两 可 个部 门的边 际劳动 生 产 率 差 别 , 而 缩 小 农 村 和城 从 市之 间 的收入 差距 。 因此 , 展 理论 大都 认为 , 动 发 劳 力转 移是 缩小 城 乡收入 差距 的 一种重 要 机制 。针对
行理 论分 析 , 以农 村 劳 动力 转 移 大省 江 西 省 为 研 并 究对 象进 行 实证 分析 。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种流动不仅对农村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城乡收入差距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普遍现象,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流入使得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供应充足,促使城市工资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从而缓解了城市劳动力的需求压力。

农村劳动力的流出也导致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少,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导致农村工资水平相对上涨。

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提供了城市的廉价劳动力。

由于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城市劳动力市场供应充足,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就会下降,这就使得城市企业在招聘劳动力时更加省钱。

这一现象导致了城市工资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而由于城市地区的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农民工也只能接受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

这种“廉价劳动力”的现象,使得城市的居民对农民工的看法和待遇不断挫伤农民工的尊严,也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

农村劳动力流出,也导致了农村工资水平的相对上涨。

由于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少。

而由于农村人口普遍外流到城市谋求更高的工资收入,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相对减少。

农村人口的外流也导致了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得老龄化,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愈发尖锐。

这种现象导致了农村工资水平的相对上涨,而农村的收入水平相对提高了。

这一现象也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因为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通常高于农村。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说明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一个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政府部门需要采取一些政策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和支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鼓励和吸引一部分农民留在农村地区就业创业,以此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

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我 国 劳 动 力 流 动 存 在 的 问 题
1 劳动 力 素 质 不 高 . . 大量 无 序 流 动 的 农 村 劳动 力 影 响 城 市秩 序 我 国 农 村 劳 动 力 整 体 素 质 普 遍 偏 低 , 村 劳 动 力 平 均 受 教 育 年 农 限 仅 为 7 3年 , 城 市 相 差 整 整 3年 。 据 统 计 2 0 . 同 0 1年 农 村 劳 动 力 中
先 对 我 国 劳 动 力 流 动 存 在 的 问 题 进 行 了 分 析 , 后 阐 述 了 农 村 劳 动 力 流 动 对 缩 小 城 乡收 入 差 距 的 作 用 , 在 随 并
文 章 最 后 提 出 了相 应 的 政 策 建 议 。
【 关键 词 】 劳动 力 流 动 城 乡收 入 差 距 影 响
3 劳 动 力 流 动 依 然 存 在 制 度 障 碍 . 而 日渐 缩 小 城 乡 收 入 差 距 。 三 、 策 建 议 政 1 消 除 制 度 障 碍 、 整 劳 动 力 流 动 政 策 . 调
我 国 的 劳 动 力 流 一 直 存 在 十 分 强 大 的 制 度 障 碍 。 诸 如 二 元 结 构 下 的 户 籍 制 度 、 元 用 工 制 度 等 等 限 制 了 劳 动 力 自 由 流 动 。 如 二
2 许 多城 市 对 农 村 劳 动 力 吸 纳 无 力 .
大 的 实 际 收 入 差 别 将 吸 引 农 业 劳 动 者 承 担 失 业 的 风 险 进 入 城 市 寻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镇 企 业 发 展 迅 猛 ,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注 入 了 新 找 工 作 。 样 , 市 工 资 越 高 , 乡 差 距 越 大 , 市 的 失 业 率 越 高 。 乡 给 这 城 城 城 而 的 活 力 。 时 也 给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向 非 农 产 业 转 移 提 供 了 大 量 的 就 农 村 劳 动 力 向 城 市 流 动 . 可 能 一 方 面 增 加 城 市 劳 动 力 市 场 的 压 力 , 同 业 机 会 。但 在 市 场 经 济 浪 潮 下 , 多 城 市 隐 性 失 业 显 性 化 , 位 竞 争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降 低 城 市 工 人 工 资 ; 一 方 面 , 能 增 加 留 守 的 农 村 许 岗 另 可 城 从 日趋 激 烈 。 许 多 企 业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的 劳 动 力 富 余 现 象 , 连 城 市 职 劳 动 力 的 工 资 。这 样 。 市 与 农 村 的 劳 动 报 酬 就 会 逐 步 趋 于 一 致 , 就 工 都 面 临下 岗 的危 险 , 然 很难 接 受 农 村 劳动 力 的 大量 涌 人 。 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城乡差距的影响摘要由于存在农村移民对城镇居民的溢出效应,因此,有必要区分农村内部的本地转移和向城镇地区的异地转移对城乡差距的不同影响。

在分析农村移民溢出效应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模型发现,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能够缩小城乡差距,但异地转移对城乡差距的影响不确定。

使用系统GMM方法解决劳动力流动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的估计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能够缩小城乡差距,而异地转移却显示了扩大城乡差距的迹象。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溢出效应,城乡差距The Impact of Rural Labor Migration on the Urban-Rural Disparity in ChinaJIXIANG YU(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KUNRONG SHEN(Nanjing University)Abstract: Because of spillover effects of rural migrants on urban resi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differentiate local migration from non-local migration. With analyz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spillover effects, a model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local migration can reduce urban-rural disparity, but the impact of non-local migration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results of positive research with system GMM method show that, local migration can reduce urban-rural disparity, but non-local migration enlarges urban-rural disparity somehow.JEL Classification J61, O15, R11一、引言自上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处于持续扩大的过程之中,这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严重挑战。

根据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具有提高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报酬水平,以及抑制或降低非农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报酬水平的作用。

因此,在理论上,农村劳动力转移被认为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手段。

但是,从现实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中国的城乡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持续扩大了。

这种理论上的推导与经济运行现实的矛盾引发了学者们对“劳动力流动为什么没有缩小城乡差距”问题的广泛讨论。

近年来,针对中国城乡差距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很多,其中的大多数文献都将主要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城市偏向的经济政策(蔡昉、杨涛,2000;陆铭、陈钊,2004;陶然、刘明兴,2007;等),但是,对另外一个影响城乡差距的重要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却稍显不足,这使得我们对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条件下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缺乏必要的认识。

在已有的研究中,Yang and Zhou(1999)发现,中国的农业部门、农村工业部门和 2 城镇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动力。

但是,他们发现,从改革开放到1990 年代初期,中国城乡差距却经历了“V 型”演变。

他们认为,1980 年代中期以后,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城市偏向性政策是导致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这抵消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在缩小城乡差距中的作用。

陆铭和陈钊(2004)、程开明和李金昌(2007)的实证研究确认了城市化在缩小城乡差距中的作用。

但是,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少得到来自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支持,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缩小城乡差距中的作用并不显著(蔡昉等,2005)。

蔡昉(2005)指出,工业发展排斥就业的倾向,农业、农村发展不足,以及城市劳动力市场歧视是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动没能缩小城乡差距的原因。

还有学者从农村迁移劳动力人力资本外溢的角度来解释劳动力流动没能缩小城乡差距的原因。

朱长存和马敬芝(2009)从广义人力资本外溢的角度研究认为,由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更具私人性,农村人力资本对城镇地区的单向外溢,以及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等三个方面的作用,使得农村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存在着庞大的价值转移。

他们认为,超过四成的城乡差距是由这一因素导致的。

侯风云和徐慧(2004)借鉴内生增长理论中人力资本外溢的思想,研究指出,城市和农村的人力资本外溢存在显示差异,城市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内溢,而农村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外溢,这形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持。

沈坤荣和余吉祥(2010)从市场化进程中,农村移民和城镇劳动力分工合作的角度实证研究了农村移民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存在农村移民对城镇居民的溢出效应,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地区流动能够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这为我们理解劳动力流动没有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另一种间接的解释。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只是表现为向城镇地区转移这一种形式。

从一开始,农村劳动力就在农村工业部门内部实现了“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

由于中国农村经济逐年繁荣,这种“离土不离乡”的转移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形式。

最新的国家统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2009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 万人,其中在本乡镇从业8445 万人,占36.8%。

1 考虑到中国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很低,再加上本地转移的形式一般难以直接产生对城镇居民的溢出效应,因此,我们预期,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更能发挥在缩小城乡差距中的作用。

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钟宁桦和张少君(2008)研究了乡镇企业在缩小城乡差距中的作用。

他们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两条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是农业人口在向乡镇企业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得到了更高的报酬而直接缩小了城乡差距,二是农业人口转移后,农业部门和城镇非农部门的边际产出趋于收敛,从而缩小了城乡差距。

本文认为,由于中国农村劳动力在向城镇地区转移过程中,会产生对城镇居民的溢出效应,因此,有必要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农村内部的本地转移”和“向城镇地区的异地转移”两个部分,以考察它们对城乡差距的不同影响。

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了农村移民对城镇居民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第三部分在溢出效应假说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说明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对城乡差距产生的不同影响。

第四部分使用系统GMM方法解决劳动力转移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根据理论模型得到的相关命题。

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及相关政策含义的探讨。

二、农村移民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已有的研究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劳动力资源的配臵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农1 韩长赋,“农民工应纳入廉租房体系”,《新京报》,2010 年10 月4 日。

3 民增收的作用,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

这一推论暗含的一个前提假设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无关。

但是,“移民对本地居民福利的影响”却是国内外研究长期关注的问题。

从研究结果来看,尽管结论不一,但没有任何文献声称二者是无关的。

因此,本文认为,要深入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差距的影响,需要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地区的迁移对城镇居民收入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形成机制。

首先,在国外的文献中,有研究指出,移民对本地居民的就业和工资有负面影响。

Grossman (1982)通过考察区域内本地工人的工资和区域内移民数量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移民对本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结果显示,移民对本地工人有替代作用,且第二代移民的替代性更强一些。

Borjas et al. (1996)的研究显示,移民在减少本地低技能工人工资方面有显著作用。

Borjas (2003)的研究再次发现,移民对与其竞争的本地居民的工资和就业机会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给定一定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当移民导致劳动力供给增加10%时,本地工人的工资将下降3-4%。

然而,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移民对本地居民就业和工资的影响是很小的。

Card (1990)通过研究迈阿密(Miami)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后发现,移民在短期内的剧增并不会使得本地工人就业机会和工资显著下降。

Borjas et al. (1996)的研究尽管发现了移民对本地居民工资的负面影响,但这种作用很小。

他指出,原因可能是由于移民的人力资本偏低。

还有一些研究在考虑了移民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后,发现移民对本地居民的负面影响仍然是很小的。

例如,Altonji and Card (1991)使用工具变量方法研究发现,10%的移民的增加仅导致本地低技能工人1.2%的工资下降。

最近的一些研究开始发现,移民对本地居民的就业和工资有正向影响。

Ottaviano and Peri (2006)的研究显示,本地工人的工资将从移民中获益,除未完成高中阶段学习的劳动力外,其它组的劳动力都将从移民中获益。

Peri (2007)分析了移民对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后发现,移民并没有增加具有相似受教育程度及工作经验的本地居民失业的可能性,移民促进,而不是损害了本地居民的就业和工资。

在国内,也有文献研究了农村移民对城镇居民福利的影响,不过结论仍然是不一致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城市劳动力市场课题组(1998)对上海市的调查结果显示,外来劳动力以年轻男性劳动力为主,而本地下岗职工则多为中年女性,加上前者的工资期望值通常较低,因此,外来劳动力对城镇本地劳动力已经构成了竞争威胁。

杨云彦和陈金永(2000)指出,由于城市劳动力市场改革带来的下岗失业问题,农村移民已经从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补充”角色,逐渐变为城市本地劳动力的竞争者。

刘学军和赵耀辉(2009)的研究显示,外来劳动力对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和工资均具有统计上显著的负向作用。

不过他们的研究也显示,农村移民对城市本地居民就业和工资的负面影响是很小的。

Knight et al. (1999)、王德文等(2004)从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认为,外来农村劳动力对城市居民的替代性作用相对有限。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由于城镇劳动力垄断了城市主要劳动力市场上的岗位,而且在次级劳动力市场上也居于优势地位(乔明睿等,2009),因此,农村移民很难对城镇居民的就业和工资构成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