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课堂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课堂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心
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启发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理解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我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
注重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
而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合
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
造力。
其次,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仅
仅是教师的听众和接受者。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各种互动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
堂教学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通过互动和合作,学
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和拓展知识。
同时,课堂教学改革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和探索能力。
只有教师不断更新教学
方法和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要求。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学
改革研究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总之,通过阅读《课堂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我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入的认
识和理解。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
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才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
力和合作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丁 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安徽淮北 235000)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
而课堂教学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职课堂教学如何改革,这里谈几点浅见。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是教的条件,教要建立在学的基础上;学是根本,教要立足于学;教的过程要遵循学的过程,教的特点和规律要依据学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只有根据学情启发诱导,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等。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完善并发展新的认知结构;学科学习的关键是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内在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根本力量,教师要激发内在动机,并力求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寻找一条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良好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一种丰富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给与学生无私的关爱帮助与支持。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论及教师的职能强调,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道德的引路人。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扮演多种社会角色,除了作为主要角色信息的负载者、传递者以外,还应充当其他系列角色,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育者;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引导者;智力资源的挖潜者;学生与社会的沟通者等等。
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者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怎样从事培养人的工作,也体现出其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准。
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住了学生后退的道路”并从初始年级抓起, , 从学生 人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关注每一个学生, 针对每年学 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有的学生基础知识 差就给他补课, 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帮助 他养成良 好的习惯。 正因如此, 许多家长不远千里跨
场革命。 . 2 如何看待和转化“ 差生” 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差生”是一个非常特 “ 殊的群体。 差生” 对“ 的教育研究由来已久, 广大教育
. 4 如何解决“ 与“ 的 教” 学” 关系 以往的教学中,教” 学” “ 与“ 是相分离的, 而且是
以“ 为主, 教” 学” 教” 重“ 轻“ 。教师上每一堂课, 都要 认真备课, 撰写教案, 可这些教案都是“ 讲案”教师 ,
岩器岩瑞 哗
是否生动, 学生是否配合, 课堂是否热闹。这种教学 方式, 其实是教与学两张皮, 教师讲的东西可能不是 学生喜欢的想学的东西, 也可能是学生已知道的东 西。而江苏省傈水县的东庐中学师生却共用 “ 讲学 稿”教师的教案, , 同时也是学生的“ 学案” 讲学稿” 。“ 是以学生的自 学为主线, 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 计, 充分体现了课前、 课中、 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主要 包括 四大环节 : 课前预习导学— 课堂学习研 讨一 课内训练巩固 — 课后拓展延伸。“ 讲学搞” 在课前就发给学生, 让学生自 学教材。 实际上教材的 ‘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教师 按照“ 讲学稿” 检查和点拨, 以学定教, 没有多余的废 话, 没有多余的活动, 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 课堂教 学效率高, 真正实践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 “ 学生学 的法子, 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教” 学” “ 与“ 的最佳契 合点, 讲学稿” 在“ 中得到了体现, 在学生的自 学和教 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
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课堂教学改革从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算起,也近30个年头了,但教育的“三个面向”还是围着考试指挥棒打转转,可谓收效甚微。
现在已经是到了课改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必须“重疴”下“重药”方能收到奇异的疗效。
但首要的是不讳疾忌医,勇敢地积极地推广已被实践证明颇为有效的课堂改革成果,扎实迈出第一步。
关键词:课堂教改推广课改成果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素质教育的“牛鼻子”,没有课堂的彻底革命,任何改革都是蜻蜓点水。
在当今高考模式不能改变的情况下,课堂革命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就在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上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一、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我国很早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然而时至今天,我们的教育仍然只是面向考试,老师为高分教,学生为高分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权利被剥夺,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被忽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消磨殆尽,教与学的矛盾依然突出,课堂改革迫在眉睫。
原教育部部长何东昌曾经给国家主席胡锦涛写过一封信,谈到中国教育的现状。
何东昌在信中说,应试教育导致师生的精力集中在频繁的作业和考试上,使学生负担奇重,以致于学生不能乐于学习甚至厌学,临近升高中、大学的班级尤甚;周末和假期中小学生加班上课、补课现象很普遍,家长既心疼孩子“遭罪”又无可奈何;许多初、高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课余文体活动时间被挤占。
过重的学习负担极大地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少学生在沉重的考试压力下失去了生活中的乐趣。
一位中科院院士曾这样感叹:“一个国家,一般建国不超过50年就会产生至少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苏联1917年建国,1956年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用了39年时间,波兰用了46年,巴基斯坦用了29年,印度用了30年……中国多少年了,在近代发明中,大到航天飞机、计算机,小到易拉罐、圆珠笔,都不是出自中国人之手。
这不能不说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有待进一步剔除的缺陷。
关于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教学改革是每个学校也是每个教师都不能回避的话题。
然而教学为什么要改革?怎样改革?对于这个问题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韩愈给传统教育下的定义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传统教育所用的方法就是讲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死读书,读死书。
这种教育方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
传统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瓶颈在哪里我认为教学改革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对教改热情不够。
这是导致教改失败的直接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教师对改革热情不够的主要原因是教改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改革只有提高成绩才能激发教师改革的热情。
不能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这样的改革注定是要失败的。
很多改革往往是注重于形式,而忽略了内容。
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也不能用单一的模式。
就像一副药方不能包治百病一样,一种模式也不能适应多种内容。
风靡一时的洋思模式和杜郎口模式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忽略了老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只能使教改走入死胡同。
只有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学生成绩的教改才是成功的改革,反之就是失败的改革。
教与学应该有机的统一,没有教师高水平的教,就没有学生成功的学。
片面的强调学生的学,只能导致教师教改热情的消退。
现在的教改片面的强调学生的学,而忽视了教师的教,有的甚至要求教师可以不教。
教师只能适当的“点”。
让学生动起来固然很重要,但没有老师的“教”学生注定是难有所得。
三、教学改革应该怎样改1、教学改革不仅仅是课堂改革。
现在的教改强调打造高效课堂,然而,打造高效课堂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没有高素质的老师,就没有高效课堂。
古人曾说:“功夫在诗外”,还有人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加以改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扬传统文化精髓,彰显民族精神高中语文教学是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要素来源于我们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
在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适当的借用现代化教育的一些教学方式使其与传统的思考方式相融合,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这不仅能够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并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此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还能够在自身的思想道德上得到更好的涵养。
二、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胜任力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胜任力的提高服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具体地说,应该在教学中突出以下几点:1.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逻辑能力和文献综合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语言交流,加强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3.注重素质教育,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主学习能力等素质。
三、注重阅读和写作的融合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阅读和写作,因此我们应该注重阅读和写作的融合,使其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达到融合的目的:1.注意写作与阅读的贯通。
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义地阅读,帮助他们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通过阅读来提升作品的写作能力。
2.注重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四、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单一、呆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为此,传统教学方法需要有所转变,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演讲、小组讨论、情景演练等,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认识文学作品。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该策略的核心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
1. 创设开放和鼓励学生参与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发挥创造力。
教师要提供鼓励和支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实践和体验学习等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措施。
教师可以提供个别辅导、启发式教学和差异化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
5.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通过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互相讨论和独立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团队项目等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学生在合作中能够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以上几点策略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向。
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改革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这一重要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此,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差异,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2.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实施“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创设互动式课堂。
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氛围。
3. 优化教学评价。
教师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1. 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
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关注学生,关注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和生本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然而,由于选课走班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冲击,我们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因此,我们学科的课改要有所突破,更需聚焦课堂,打磨课堂,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主导课堂,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下面是我们的一些探索和尝试,现不揣鄙陋,以求抛砖引玉。
一、从“说课”看“研、煮、论”功效
“说课”是展现教师素养和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要充分利用好“研、煮、论”活动,加强交流和积累。
说课一要注意新课标的细化解读,要基于课标进行教学和评价。
课标不是摆设,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或者只是简单复述,要有自己对课标细化解读的思考,要有相应的策略和见解。
二要注意教材的深度挖掘和整合处理,把握贯穿说课的灵魂和主线。
要吃透教材,既要说出教什么,怎么教,又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教。
三要特别注意教学程序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选择。
要切实发挥“研、煮、论”功效,必须找准落脚点。
不能简单的为了活动而活动,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
倘若活动过后,我们的理念没有变化,我们的课堂仍是老样子,就背离了活动的初衷。
要基于研究,在实践中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
如怎样破解课堂教学目标虚化问题?怎样细化解读课标?怎样对教
材进行有效整合?等等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最后,要加强积累和反
思,展现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形成学科特点鲜明的课堂模式。
二、从“问课”活动看常规教学的突破
为适应新课改,我们继续开展“我的课堂我做主”和“问课”活动,有效利用“微课”,让老师跳出自己的课堂,以听课者的姿态去审视自己的课堂。
坚持将“展示课”上成“常态课”,力求每节课至少有一个亮点。
敢于突破常规,展现个性,争取上好每一堂课,打造一堂精品课。
利用研究课,开展教师“问课”活动,强化反思总结。
通过问自我、问学生、问同行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审视,真正反思教学策略、教学理念、学法指导、三维目标达成等,总结教学的得与失;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再反思”的过程反思,提升教学能力,增强教学的责任意识。
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打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为不教”的生本课堂模式。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明确目标主动学,端正态度自觉学,培养习惯勤奋学,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强化时政教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以“自学”、“双学”、“组学”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以独立思考、生生互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释疑点拨实现课时目标。
利用时政播报和课堂pk等形式,解决学生动嘴不动手,老师讲,学生看,老师忙,学生闲,老师满堂灌,学生昏昏睡的问题。
三、从集体备课的创新看课堂教学的变化
我们要加强集体备课,重视学案导学,不做表面文章。
集体备课按照“小组备课→个人研究→集体讨论→研究课”程序依次完成。
(1)小组备课:①各小组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和相关资料,提前一周分课时准备学案,要注明周次及使用时间。
②将下周的学案于周三准备好,发至本组各位教师及级部包靠领导。
(2)个人研究:每位老师在集体讨论前要把备课材料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建议,以备讨论。
(3)集体讨论:①集体讨论采用说课形式,重点解决老师们提出的具体问题。
②集体讨论要深入到各知识点的难度、广度的把握,课堂教学中具体的处理方法。
③各小组要根据讨论结果对学案、课堂及课后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④各位老师要认真记录讨论过程,然后根据集体备课进行个人备课。
切实有效的集体备课,让我们的课堂发生变化。
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炼问题,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情景活动化,活动系列化。
加强问题意识,飙升思维含量,增加课堂厚度,让课堂深刻起来。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抓好小组建设和评价,突出学生的展示、点评和质疑,凸显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
增加活动和体验环节的设计,力求每节课至少有一个亮点,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简洁高效的教学路子中,让课堂活起来。
世界在发展,人们在改变,思想在进步,观念在更新,一切都在变,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是‘以万变应万变’。
我们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在改革中进步,在改革寻求快乐和幸福!教无止境,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我们一定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