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历史学(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历史学(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历史学〔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专业代号060101〔国家〕0202〔学校〕一、培养目标和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修养、具备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能够从事高〔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地方文史工作者。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历史学教学技能和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中学历史课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通过历史学本科专业的学习和教育实习,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1、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修养,能够模范遵守公民行为准则,爱国敬业,表现良好的教师职业风范。

2、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技术,巧妙地组织教学材料,准备教案,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解答疑难,胜任中学历史课教学、班主任、教学研究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工作。

3、熟知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相关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初步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和电脑基础知识,到达教育部规定的等级要求;普通话须到达国家语委规定的等级标准。

5、具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到达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二、学制、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三、四年教育时间分配表〔见附表一〕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安排〔一〕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平台〔含通识文化课和教师教育课〕、学科及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二〕本专业教学总时数为2596学时。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见附件二〕〔三〕课程学分分配及要求。

本专业学生至少须修满166学分方准予毕业。

本科教学计划说明 .doc

本科教学计划说明 .doc

本科教学计划说明四年制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是学校按照四年正常学习年限组织安排专业教学进程和课程教学的重要文件,是同学进行选课的基本依据,学校将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情况,确定并公布每学期的实际开设课程。

同学在导师的指导下,参照教学计划中课程的建议学习时间,在开设课程范围内自主选择。

教学计划总体框架和有关要求如下:1、教学计划由通识教育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与专业前沿、综合实践和实践教学五部分组成,前两部分课程中有必修和选修课程之分,第三部分课程全为选修,第四、五部分全为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指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因课程有前修和后续的关系,要求同学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期内修读;选修课程指同学可以自主选读的课程。

同学可以在各类选修课程中有目的地选课修读,但各类选修课要修满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数。

2、学生必须修满所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总学分数及各类别课程的规定学分后才能顺利毕业,不同类别课程的学分不能互相抵冲。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政治法律、语言文字、自然科学、技术科学(计算机基础)、军事体育和人文素质等六方面课程的学习与实践。

除完成必修课程的学分外,还应修满大学英语类、计算机类、文化素质类、体育类等类别的选修课程学分。

每类课程必须达到最低修读学分要求。

“学科基础”按一级和二级学科设置课程和实践环节,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

学科基础必修课为学科大类或专业大类的公共课,学科基础选修课为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程除取得各门必修课程的学分外,还应修满要求的选修课学分数,选修课程可以选修本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程,也可以选修其他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称为其它学科基础课程。

同学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作好选修课程计划,既要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又要考虑学科交叉,知识复合,拓展基础。

“专业与专业前沿”课程是专业课,按专业方向灵活设置。

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修本专业方向系列课程,但应修满最低要求学分数,学有余力可多选课程,以掌握更多专业知识。

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教学计划

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教学计划

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英语语言基础扎实,相关科学文化知识丰富,适应能力强,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德育方面1、有坚定的政治信念。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努力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2、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良好的学术道德。

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度的工作热情,品质优良,情操高尚,行为规范;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

(二)智育方面1、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

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包括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规范,表达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具有宽宽的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英语专业知识包括文学,语言学和相关国家社会文化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涉及外事、金融、经贸、教育、新闻、科技等诸多领域。

3、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4、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事专业工作和科研活动,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师范类学生还应具有较强的英语教学能力,具备担任英语教师的各种职业技能,包括课前设计、课堂施教和课后考核等能力,并胜任班主任工作及课外活动指导工作。

5、具有知识获取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能通过不断进修提高理论和专业水平。

(三)体育方面1、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具备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乐观情绪。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学制四年,学习年限三至八年。

四、毕业最低学分:师范方向176.5学分,非师范方向174.5学分,其中各有8学分为课外学分。

五、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六、主要课程简介1、基础英语(03100001)学分:2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考核方式:闭卷笔试+口试教学要求: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工作计划之本科学习计划

工作计划之本科学习计划

工作计划之本科学习计划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制定了以下本科学习计划:
1. 学习课程安排,我将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认真学习每门课
程的内容。

我会提前预习课程材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及时完
成作业和复习任务。

2. 实践项目参与,我计划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实践项目,包括
实习、社会实践和科研项目等。

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我将能够将
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专业技能培训,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
课程,如编程、设计等。

通过这些培训,我将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
技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4.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我计划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将能够了解
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

5. 毕业设计准备,我将提前规划毕业设计的选题和研究方向,
认真准备毕业设计的相关材料和文献,确保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通过以上的学习计划,我相信我将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
养和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泰山学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泰山学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泰山学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等领域从事□□、□□、□□等专业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接受□□、□□、□□等基本技能训练,在□□方面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可在□□、□□、□□等多个专业领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主要课程
□□、□□、□□、□□、□□、□□、□□、□□、□□、□□。

四、学制及学分要求
基本学制为四年。

本专业学生要求修满□□学分才能毕业,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学分,学科基础课程□□学分,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学分,综合素质课程≥□□学分,实践教学课程□□学分。

五、授予学位
□□学士学位。

七、教学时间安排表。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熟悉国家安全政策法规,具有安全技术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及安全技术管理的思路、方法和手段;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能从事安全技术与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部门工作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

基本培养要求:1、较系统地掌握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方向。

2、具有较强的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的理论基础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听、读、写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安全科学与技术)三、主要课程大学英语、管理学原理、安全工程概论、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与控制、风险管理、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信息安全概论、安全管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学、电气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四、学位授予门类管理学工学五、层次专科起点本科六、类别远程教育七、学制三年。

以修满规定85学分为限,可在2—5年内完成。

准予毕业总学分:85学分,学分分配为:必修课 55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 65%,选修课 44学分, 任选20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 23%,毕业论文(设计) 10 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 12% 八、教学计划进程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具备信息管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现代经济和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具备本学科所需的组织管理、资源管理等基础及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开发信息系统的基本思想方法、技巧和信息系统的模式。

掌握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专门知识和应用性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和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具备从事企业和组织机构的各种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的初步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熟悉文献查阅和其它获取信息资源的方法。

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

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

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总体设计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是根据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法学专业实际情况制定的。

本专业培养方案是法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教学计划编制的依据和指导思想,是学生学习法学知识、培养法学专业素养和发展法学研究能力的纲领。

教学培养方案一般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等内容,下面我将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培养目标1.详细阐述了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的目标设定措施。

2.侧重强调了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学专业素养的培养。

This is exactly what we need to focus on and promote in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培养要求1. 着重于明确了学生总体要求和专业要求。

具体体现了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

2. 强调了学生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是法学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This kind of requirement is essential for students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legal profession.课程设置1. 课程设置方面,重点突出了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

2. 在核心课程方面,确保了学生学习法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方面,充分考虑了法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教学计划1. 教学计划是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教学计划方面,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了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法学知识,培养法学专业素养和发展法学研究能力。

2. 教学计划的实施将全程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程跟踪和评估。

2024年临床医学本科教学计划

2024年临床医学本科教学计划

尊敬的各位教育工作者,临床医学本科教学计划是培养未来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指南。

为了确保我们的学生能够接受到全面、深入的医学教育,我们特制定了这份2024年临床医学本科教学计划。

本计划旨在提供一个框架,帮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平衡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确保我们的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还能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成为有责任感、有同情心、有专业技能的医生。

一、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

在知识方面,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在技能方面,学生应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本技能,以及初步的临床科研能力。

在态度方面,学生应培养出对患者的同情心、对医学专业的责任感,以及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认识。

二、课程设置我们的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基础医学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为学生提供坚实的医学基础。

2.临床医学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等,通过理论教学和临床见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伦理判断和社会责任感。

4.实践教学:包括临床见习、实习和社区服务,让学生在真实医疗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临床技能。

5.科研训练:通过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传统讲座:用于传授基础理论知识。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病例讨论,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模拟训练:使用模拟病人和模拟设备,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练习临床技能。

△床边教学:在临床环境中,由资深医生指导学生进行临床查体和诊断。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四、评估体系我们的评估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

形成性评估包括日常测验、病例讨论和模拟训练,旨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专业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系统的文艺理论素养、较强的审美能力、较高的汉语写作水平,并且具有较好的外语读写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新闻、出版、高校中学、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宣传、策划、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二、核心能力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公德,较高的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口头表达与社会交际交流的能力;
具有比较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教育与其管理工作的能力;
具有扎实的文艺理论素养和从事文学、艺术、文化领域的研究、教育、管理、策划等工作的能力;
具有较好的外语读写、计算机应用和从事社会管理、宣传、新闻和文化传播、策划等工作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宽泛的知识结构,灵活适应社会需要及其职业转换所必需的知识迁徙能力。

三、授予学位
1、本科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按照学分制管理。

2、修满规定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学时学分
专业计划总学分为162学分。

其中课程学分(含实验课)≤134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实训、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28学分。

4.2、集中实践
五、课程计划
5.1核心能力与课程计划关联图
15
注:知识迁徙能力的培养,还可通过第二专业的选修获得。

5.2 课程计划时序结构图(写作学概论调第二学期;古代文学(1)、文学概论、现当代文学(1)调第一学期;古代文学(2)、外国文学(1)、现当代文学(2)调第二学期;古代文学(3)、外国文学(2)调第三学期;)
课程分类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
15
期学分/总课时:(15/330)(19/396)(20/382)(20/398)(20/352)(20/330)(20/256)(16/—)5.3课程设置(不含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
15
15
15
15
5.4基本课程序列表(不含集中实践部分)
15
5.5课程责任教师一览表
5.6、集中实践计划
附一:
选修汉语言文学第二专业教学计划
附二:
文学艺术类通识选修课程设置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