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学
养蜂学知识点(植保)

一、绪论1、蜜蜂属中的蜜蜂有3个方面的生物学特性:社会性生活;泌蜡筑造双面具有六角形巢房的巢脾;采蜜贮蜜积极2、标志现代养蜂学开始的三大技术:蜂箱(美国),巢础(德国),摇蜜机(奥地利)3、中国养蜂优势:养蜂历史悠久;养蜂资源丰富中国养蜂不足:①养蜂者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影响新技术推广;②人均饲养蜂群数量少;③单位面积蜂群数量少4、影响我国养蜂业发展的因素:①蜂产品质量不稳;②过度依赖国外;③宣传不够:养蜂目的,蜂产品用途,蜂产品感官鉴定;④养蜂产业化程度低;⑤国家引导及管理问题;⑥蜂产品中几个混淆问题5、我国养蜂业发展方向:①提高蜂产品质量;②回归走生产成熟蜂蜜之路;③进行规模化饲养,提高机械化水平;④加强蜜蜂授粉宣传与推广工作;⑤加强蜂病的无污染防治、研究工作6、蜂蜜检测:蜂蜜中花粉粒检测7、发展养蜂业意义:①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②维持生态平衡;③提供营养丰富的蜂产品:蜂王浆:延年益寿的作用;加快参与新陈代谢蜂蜜:含有葡萄糖和果糖(主要成分),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含有大量酶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有机酸等,营养丰富;含有的矿物质与人体血液内矿物质成分相似;有抗菌性,对牙有保护作用蜂毒:治疗风湿性关节炎④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途径⑤控制植物虫害⑥蜜蜂是有效的环境监测生物指示器⑦蜜蜂是一种理想模式生物二、养蜂资源1、蜜蜂种类: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大蜜蜂,小蜜蜂,黑大蜜蜂,黑小蜜蜂,沙巴蜜蜂,绿努蜂,苏拉威西蜂2、中蜂、意蜂区别①中蜂更早出晚归,中蜂中午有一段时间采集低峰②当气温低于14℃时,意蜂不能外出进行采集;在8℃~9℃时,中蜂仍外出采蜜;11℃时,意蜂翅僵,7℃,足僵③中蜂善于采集零星分散的花源,西方蜂善于利用大面积的花源;中蜂消耗蜂蜜量更少④相对于西方蜜蜂,中蜂更易谜巢、盗蜂⑤当蜂群无蜂王时,西方蜜蜂有5~24%工蜂卵巢得到充分发育,并在失王6~30天才开始产卵;东方蜜蜂在失王2~3天后,工蜂就开始产卵,有72%工蜂卵巢得到发育,产卵后不易接受新蜂王3、蜜源植物:能够分泌花蜜和蜜露供蜜蜂采集的植物;粉源植物:能产生花粉供蜜蜂采集的植物。
关于养蜂术语及相关初浅认识

关于养蜂术语及相关初浅认识展开全文针对一些刚学养蜂的朋友,小编对相关术语进行整理并附上相关的图片,希望能让新手有初步的认识。
1养蜂学:就是研究和分析蜜蜂属各种昆虫的一门学问,主要包括蜜蜂生物学,蜜蜂育种学,蜜粉源植物学,蜜蜂保护学,蜜蜂机具学,蜂产品分析与加工学及蜜蜂饲养管理学等方面。
2蜜源植物:是能够分泌花蜜和蜜露供蜜蜂采集的植物。
蜜源植物又分为主要蜜源植物及辅助蜜源植物。
在养蜂生产中能采到大量商品蜜的植物称为主要蜜源植物。
如荆条、椴树、油菜、荔枝、野坝子等。
它们通常是数量多,面积大,花期长,泌蜜量大。
蜜源植物按植物种类:1.粮食作物中的荞麦;2.油料作物中的油菜、向日葵、红花、芝麻、芝麻菜;3.纤维作物中的棉花;4.豆科牧草和绿肥中的紫花苜蓿、草木犀、紫云英、苕子;5.果树中的柑橘、枣、荔枝、龙眼、枇杷;6.树木中的刺槐、椴树、蓝果树、桉树和荆条、野坝子等灌木;7.野草中的益母蒿、香薷、老瓜头、水苏以及香料植物中的薰衣草、麝香草等;蜜源植物按季节分类:春季主要蜜源植物:油菜、荔枝、龙眼、紫云英、橡胶树、杜鹃、沙枣,与之对应的就是油菜蜜、荔枝蜜、龙眼蜜、紫云英蜜、橡胶蜜、杜鹃蜜、沙枣蜜。
夏季主要蜜源植物:刺槐(洋槐)、小果冬青、柑桔、柿树、枣树、白车轴草、苕子、紫苜蓿、白刺花、泡桐、山乌桕、乌桕、老瓜头、荆条、椴树、百里香、草木樨、茴香,与之对应的蜂蜜品种是洋槐蜜、冬青蜜、柑桔蜜、柿树蜜、枣花蜜、白车轴草蜜、苕子蜜、苜蓿蜜、白刺花蜜、泡桐蜜、山乌桕蜜、乌桕蜜、老瓜头蜜、荆条蜜、椴树蜜、百里香蜜、草木樨蜜、茴香蜜。
秋季主要蜜源植物:葵花、胡枝子、毛水苏、瑞苓草、芝麻、棉花、甘薯、荞麦,与之对应的蜂蜜品种是葵花蜜、胡枝子蜜、毛水苏蜜、瑞苓草蜜、芝麻蜜、棉花蜜、甘薯蜜、荞麦蜜。
冬季主要蜜源植物:鹅掌柴、野坝子、大叶桉、柠檬按、柃树、枇杷,与之对应的蜂蜜品种是鹅掌柴蜜、桉树蜜、柃蜜(冬桂蜜)枇杷蜜。
3粉源植物:是能产生花粉供蜜蜂采集的植物。
(蜜蜂学课件)1 第一章 蜜蜂学概论

Albert Einstein: “If the bee disappears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man would have no more than four years to live.”
Why?
第一章 蜜蜂与人类的关系 Chapter 1 Honeybee and human
Historical 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honey bees to US agriculture
170亿美金的意义
• 2009年,美国的农业部门总产值达到3222亿 美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647亿美元。
• 美国蜂蜜产量约7万吨 • honey and beeswax produced in US valued at
➢ 蜜蜂与植物之间形成协同进化的关系;
➢ 蜜蜂躯体形成特化的结构:体表的绒毛、 前足净角器、后足的花粉筐、花粉刷;
➢ 蜜蜂可以大量人工饲养; ➢ 蜜蜂的可搬迁性; ➢ 蜜蜂采集的专一性和可训练性;
2. 蜜蜂对农作物授粉的贡献
2.3 value of honey bee pollination
蜜蜂的授粉价值主要通过两个层次得以体现, ➢ 提高了植物果实或种子的产量或质量; ➢ 经蜜蜂授粉的种子发育成的下一代植株的增产
亚麻
23
原苏联
野草莓
15~20
英国
醋果
700
美国
树莓
200
瑞典
野豌豆
74~229
美国
170亿美金 Includes both directly dependent crops (apples, almonds, cherries, oranges, squash, vegetable and legume seeds, etc.) and indirectly dependent crops (field crops and vegetables)
什么是蜜蜂保护学

什么是蜜蜂保护学
蜜蜂保护学是养蜂学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蜜蜂病虫敌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蜜蜂保护学是新独立的一门学科,涉及范围较广。
蜜蜂保护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蜜蜂病害的概念、病原种类、流行病学、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病害调查、标本采集制作与病害诊断;蜜蜂主要病虫敌害种类、危害情况、发生规律或生物学特性以及具体的防治方法;蜜蜂检疫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的意见。
蜜蜂的病虫敌害是严重影响养蜂生产的自然灾害。
一旦发生,轻则造成蜜蜂体衰群弱,影响蜂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农作物的授粉,重则造成蜂场毁灭,蜂业破产。
蜜蜂是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与其他生物一样,当外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群体内所有个体都会发生反应,从而导致蜜蜂行为的不正常,最终表现出群体的病态和个体的死亡。
若饲养管理不当,不仅会影响蜜蜂正常生活,而且会导致蜂群出现各种病态。
39蜂疗网提醒您:蜜蜂保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不仅要研究蜜蜂的各种传染性病害、虫害和敌害,而且要研究各种非传染性病害、异常和蜂群中毒。
同时需要掌握昆虫学、昆虫病理学、植物学、遗传学和化学保护学等学科的知识,具备比较广泛的科学理论。
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蜜蜂、保护蜜蜂。
蜜蜂养殖学重点

巢蜜:经过蜜蜂酿造成熟并封上蜡盖的蜜脾。
通常是指用一种特质的小框架巢蜜格供蜜蜂生产的小块蜜脾。
喂水作用:维持蜜蜂新陈代谢;用于饲喂幼虫,溶解浓度高的蜂蜜;保持蜂巢内适宜的湿度,热天降低巢温等。
寒冷低温天气飞出采水,会造成一些损失和伤亡;减轻群体繁重劳动和能量消耗;避免采进不清洁的水还会引起蜂病蜂路:每张脾有6500-7000个巢房,相邻脾间的距离10-12mm,为正常的蜂路自然分蜂: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的条件下,原群蜂王与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飞离原巢,另择新居的群体活动,称为自然分蜂。
人工分蜂:根据生产需要,结合蜂群内部具体条件和外界蜜粉源情况,从一至数群蜂群中,提出数张脾(蜜蜂脾、子脾、各日龄蜜蜂)组成一个新的蜂群。
蜂王浆:是由工蜂的咽下腺分泌的用以喂养蜂王及其三型蜂幼虫的浆状物。
类似哺乳动物的乳汁,又称蜂乳。
合并蜂群: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蜂群合并到一块,使之成为一个蜂群,常被称之为合并蜂群婚飞:蜂王交配是在巢外飞翔中进行的,交配飞行的过程称为婚飞。
越冬适龄蜂:是秋末羽化出房,经过排泄飞行但尚未参加采集活动的蜜蜂。
越冬蜂只有经历了飞翔排泄才能忍受整个冬天长期困在巢内的生活。
蜂蜜:工蜂采集植物花内蜜腺分泌的花密或花外蜜腺的分泌物,经充分酿造而贮存在巢脾内的甜物质。
蜂胶:是蜜蜂采集植物树脂并加入其自身分泌物混合而成的一种棕红色、棕黄色或灰褐色的粘性固体,有芳香气味,有很强的杀菌防腐作用盗蜂:盗蜂是指到其它蜂巢中采蜜的工蜂。
盗蜂发生在外界蜜源缺乏或枯竭的季节,是蜜蜂种内竞争的重要形式蜜蜂生物学:是研究蜜蜂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包括蜜蜂形态构造、解剖生理、生殖发育、行为活动等。
三型蜂:蜂群通常由两种性别的三种类型蜜蜂个体组成,即蜂王、工蜂和雄蜂。
这三种类型蜜蜂,在养蜂学中统称为“三型蜂”。
两性蜂:以昆虫学和生物学的观点,蜂群是由两性蜂组成的,即雌性蜜蜂和雄性蜜蜂。
在雌性蜜蜂中又分化出两种级型,蜂王和工蜂。
蜜蜂保护学——精选推荐

蜜蜂保护学第一章一、蜜蜂保护学:是养蜂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蜜蜂病、虫、敌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
二、疾病是一个过程,是外因超出生物体适应范围而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症状)。
1、病原(pathogeny):引起蜜蜂发病的通称。
包括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
2、病原体(pathogen):成为病原的微生物。
3、感染(infection):病原体进入新的寄生状态的过程。
4、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5、寄生虫病(parasitosis):由寄生动物或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
6、病理(pathology):疾病引起的体内结构变化。
7、发病机理(pathogenesis):指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三、蜜蜂病害发生的原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四、蜜蜂病害按疾病的病原的分类:传染性病害、侵袭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
五、蜜蜂病害的特点:蜜蜂病害的研究应从将蜂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调查,涉及蜜蜂发育各个阶段,三型蜂的生物学特性,蜂巢环境及蜜蜂的社会性行为等多个因素及各因素间的关系。
六、症状(symptom):表示疾病的任何客观的功能或行为的失常与变化。
七、蜜蜂各疾病的症状大致可分为:腐烂,变色,畸形,“花子”、“穿孔”。
幼虫:腐烂、变色、花子、穿孔成虫:畸形、麻痹、下痢、腹胀、行为异常八、疾病的传播途径1、群内传播:水平传播、垂直传播⑴水平传播:指病原微生物借寄主的活动,如取食、排泄、吐液、流脓、躯体接触、飞翔等,通过伤口或经口引起同一群体内同世代或不同世代的不同个体间相互感染,不断重复感染循环。
⑵垂直传播:指病原微生物侵染昆虫的生殖细胞或污染壁卵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一种传播方式。
2、群间传播:主要是通过水平传播发生的。
九、活体防卫:是昆虫对病原体侵染所产生的抵抗力。
十、免疫:机体免疫系统对一切异物或抗原性物质进行非特异或特异性识别和排斥清除的一种生理学功能。
封面人物介绍——著名养蜂学家龚一飞

龚一 主要 著作有 :养蜂手册 ·中蜂 的新 法饲养 .北京 :农 ,lkltl版社 ,l975;怎样 养蜂 .』二海 : 上海科技 出版卒1:,1975;养 蜂学 .福州 :福建科技 Ⅲ 版社 ,1981;蜂箱与蜜蜂 ·蜜蜂 的品种 (泽作 ).北京: 农业 }}I版社 ,1981; 副业生产手册 ·中蜂篇 .上海 : 上海科 技 出版 神 ,1981; 养蜂论 文选 集 ·蜜 蜂授粉 增产理论篇 .北京 :农 业出版社 ,1982; 养蜂 .北京 : 农业 fIj版社 ,1984; 副 主编 中国农业 百科 全书 ·养 蜂卷 .北京 :农业…版社 ,1993;蜜蜂机具学 .福州 : 福建 科学技 术出版社 ,1996;蜜蜂分类 与进 化 .福州: 福建 科学技术tf{版礼 ,2000。
文 /李 芳
致
必 须 采
于
而 高 于
与 人 类
升 华 形
此 , 蜜
求 知 、
因 蜜蜂
因 蜜蜂
终 生 学
揣梦想 ,依然拥 有美丽的蜂 学梦 龚一飞教授的 确 是 终 生 学 习的 楷 模 !
龚一飞 ,男 ,汉族 ,著名养蜂 学家 ,中固高等农 业 院校蜂学专业奠基人 。原福 建农 林大学养蜂学 系教 授 ,系主任 。中国养蜂学会第一 、第 二届 副理事 长; 九 三学社福 建省委第 三 、四届副 主委 ;第 七 、八 届全 国人大代表 。
龚一飞 1926年 5月 27日出生 于福建 省厦 门市集 美镇 ,1944年 6月毕 业 于幅 州一 中,1949年 6月 毕 业 于福建协 和大学农 学院同艺系 。1949年 6月 一1951 年 4月任福 建协 和大学农 学院助教兼农业推广干事 ; 1951年 6月 一1995年 10月 ,福建农学 院助教 、讲 师 、
蜜蜂养殖学汇总

养蜂对国民经济的意义1、蜜蜂产品价值高,用途广。
2、养蜂是一项在广大农村很好的致富项目。
3、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可以大幅度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并且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中国养蜂业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存在的问题1、缺少相关蜜蜂养殖法律法规。
2•政府部门对养蜂业重视不够。
3•养蜂监管机制不健全。
4•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不够。
5、国民对养蜂业认识不健全,尚未看到蜜蜂授粉的价值。
蜂授粉的形蜜态学优势(考):头、胸部有丰富的绒毛,周身布满绒毛。
主要蜂产品种类: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毒,蜂蜡,蜂胶,蜜蜂躯体。
蜂蜜(采集):工蜂采集植物花内蜜腺分泌的花蜜或花外蜜腺的分泌物,经充分酿造而贮存在巢脾内的甜物质。
蜂王浆(分泌):是由工蜂的咽下腺分泌的用以喂养蜂王及其他三型蜂幼虫的浆状物。
蜂花粉(采集):蜜蜂从种子植物上采集花粉后,加入一些花蜜和唾液,形成的花粉团。
蜂毒(分泌):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毒液。
蜂蜡(分泌):工蜂蜡腺分泌的类脂质物质。
蜂胶(采集):工蜂从植物幼芽或树干破伤部位采集的树脂,并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和蜂蜡等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
蜜蜂蛹,幼虫,成虫(躯体):蜜蜂生物学是研究蜜蜂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包括蜜蜂形态构造、解剖生理、生殖发育、行为活动等。
三型蜂(注意性别):蜂群通常由两种性别的三种类型蜜蜂个体组成,即蜂王、工蜂和雄蜂。
这三种类型蜜蜂,在养蜂学中统称为“三型蜂”。
以昆虫学和生物学的观点,蜂群是由两性蜂组成的,即雌性蜜蜂和雄性蜜蜂。
在雌性蜜蜂中又分化出两种级型,蜂王和工蜂。
三型蜂的区别(大题)1•数量上:正常蜂群,仅有1只蜂王;工蜂数量最多,雄蜂次之。
2•形态上:个体大小上,蜂王> 雄蜂> 工蜂。
头:蜂王头是心脏形、工蜂倒三角型、雄蜂圆形;翅膀:蜂王短,占腹部1/2-2/3 ,工蜂和雄蜂翅膀较长,接近腹部末端;腹部:蜂王腹部较长,尾端尖,雄蜂腹部大于工蜂,小于蜂王,尾端钝圆,工蜂腹部较小,尾端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蜜蜂的生物学特性:社会性生活;泌蜡筑造双面具有六角形巢房的巢脾;贮蜜积极。
二、标志现代养蜂业开始三大技术:蜂箱,巢础,摇蜜机。
三、发展养蜂业的意义:(1)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主要体现在:提高了植物果实或种子的产量或质量;经蜜蜂授粉的种子发育为下一代植株的增产作用)。
(2)提供价值高、用途广的蜂产品。
【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蜡、蜂毒】蜂蜜和白糖相比:1.蜂蜜中主要成分是单糖,能直接被人体吸收;2.蜂蜜中含有丰富的酶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3.蜂蜜中矿物质成分和人体血液中矿物质成分相似。
蜂王浆的作用:1.蜂王浆有延年益寿的作用;2蜂王浆能非常高速参与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
(3)养蜂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途径: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
(4)养蜂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5)养蜂可有效控制授粉植物的虫害。
(6)蜜蜂是有效的环境监测生物指示剂。
(7)蜂产品是传统出口创汇产品。
(8)蜜蜂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生物。
第二章养蜂资源一、养蜜蜂资源包括:蜜蜂资源、蜜粉植物资源、胶原植物资源。
二、蜜蜂的九个属: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大蜜蜂、小蜜蜂、黑大蜜蜂、黑小蜜蜂、沙巴蜜蜂、绿努蜂、苏威拉蜜蜂。
三、中蜂与意蜂的区别:(1)相对西方蜜蜂出巢采集来说,中蜂更早出晚归,但中蜂中午有一段时间采集低峰;(2)中蜂在7摄氏度左右便出去采集,而意蜂在14摄氏度左右才出去采集;(3)中蜂擅长采集零星花源,意蜂擅长采集大面积花源(4)中蜂易迷巢易盗蜂。
四、中蜂的特点:好斗、节俭、勇敢、勤劳、迷巢五、蜜源植物:能够分泌花蜜和蜜露供蜜蜂采集的植物。
2.粉源植物:能够产生花粉供蜜蜂采集的植物。
3主要蜜源植物:值数量多、分布广、花期长、泌蜜量大,能为养蜂生产提供商品蜜的蜜源植物。
主要蜜源植物有:油菜、紫云英、龙眼、沙枣、柑橘、泡桐等。
4.辅助蜜源植物:指分布区域小或零散、泌蜜吐粉少,仅供蜜蜂生存和繁殖的蜜源植物。
第三章蜜蜂生物学一、1.三型蜂:蜂王、工蜂、雄蜂。
2.蜜蜂生活史:卵期、未封盖期、封盖期、成虫期。
3.封盖期:封盖至蛹羽化阶段,成为封盖期4.封盖子:封盖的大幼虫和蛹。
二、1.蜂王生活史:受精卵、蜂王巢房中、幼虫、蛹封盖、蜂王羽化、消灭其他姐妹成为新蜂王、6~9天成熟、出巢婚飞、与8~17只雄蜂交配、蜂王产卵2.蜂王的任务:产卵。
3.蜂群内出现王台的情况:(1)分蜂:王台较多,并且位于巢脾下缘和边缘;(2)母女交替:巢脾中央位置造1~3个台;(3)蜂群内蜂王突然死亡或受到严重损伤,改造工蜂王台,王台数目最多且位置不定。
三、1.工蜂的生活史:受精卵、在工蜂巢房中、幼虫(前三天吃蜂王浆,后面吃蜂蜜和花粉混合物)、蛹封盖、羽化出房、工蜂。
2.工蜂任务:(1)1~3日龄:承担保温孵卵,清理产房;(2)3~6日龄:调剂花粉与蜂蜜,喂饲大幼虫;(3)6~12日龄:分泌蜂王浆;(4)12~18日龄:泌蜡造脾、清理蜂箱、夯实花粉;(5)18日龄以上:采集花蜜、水、花粉、蜂胶、巢房防卫。
四、雄蜂任务:保证与处女王交配。
五、三型蜂发育日期六、奖励饲喂:七天前奖励饲喂:幼虫;一月前奖励饲喂:产生蜂王浆;38天前奖励饲喂:采花蜜。
七、蜂群内信息传递方式:化学语言、舞蹈语言、声音语言。
1.舞蹈语言:(1)圆舞:特点:圆舞没有表明哪个方向和具体距离,一般不超过100米;作用:刺激巢内工蜂采蜜。
(2)摆尾舞:当食物地离蜂巢100米以外时,工蜂跳摆尾舞,这种舞蹈能表明食物的距离方向和数量。
2.化学语言信息素:又称为外激素,是指动物特有的腺体分泌到体外的化学物质,借助个体相互接触或空气传播,能引起同种或相近种的不同个体行为反应或生理变化的化学物质。
(1)蜂王物质:由蜂王体表和上颚腺中分泌的油状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9-ODA,传递方式为接触传递。
作用: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和造王台的欲望,从而保持蜂群的有秩序性;加速工蜂结团。
(2)蜂臭:从工蜂腹部最后一个环节背板上的臭腺分泌的,传播方式为空气传播。
作用:招引处女王和工蜂回巢;在分蜂或飞逃时招引本群工蜂结团。
(3)报警激素:工蜂产生的报警激素有两种,一种是上颚腺分泌的2-庚酮,另一种是螯针内分泌的乙酸异戊脂,通过空气传播。
作用:标明侵袭者方位,使其他工蜂一起攻击来犯者。
八、蜜蜂的采集行为:花蜜的采集、花粉的采集、水分的采集、蜂胶的采集。
1.花粉的采集:花蜜:是花中蜜腺分泌糖的溶液。
甘露蜜:植物花外蜜腺所分泌的甜汁液,或是蚜虫及介壳虫所排泄的甜物质。
蜂蜜的作用:提供能量。
2.花粉的采集:作用:提供幼虫、幼蜂发育中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3.水分的采集:作用:用来满足其生理需要;调剂蜂巢内温湿度。
4.蜂胶的采集:作用:阻塞蜂箱孔洞、填充裂缝、封锁巢门;加强巢脾固度;掩盖无法拖弃的小动物尸体,以防腐败等。
九、蜂群自然分蜂1.自然分蜂:蜂群自然地分为两群或更多群的现象(利:增加分群;弊:影响生产)2.分蜂的必备条件:(1)蜜蜂数量足够多(2)有即将出现的新蜂王(3)外界有充足蜜粉源。
3.分蜂的准备:蜂群大量繁殖,培育雄蜂,造王台。
4.即将分蜂的蜂群特征:(1)从蜂群内看:有封盖的王台;蜂王停产;蜂王的腹部明显缩小;(2)从蜂群外部看:巢门口挂须,怠工。
5.自然分蜂的机理:哺育蜂过多;蜂王物质不足;贮蜜的位置缺少;工蜂保幼激素浓度显著降低;合作效应和距离效应。
6.控制自然分蜂的措施:调换子脾;模拟分蜂;蜂群易位;大量生产蜂蜜和蜂王浆;扩大蜂巢。
十、蜂群内工蜂合作的意义1.蜂群内温度的调节:(1)当外界气温十分低时,蜜蜂为了维持群内34.4~34.8℃则【1.靠成年蜂加速食蜂蜜,加速新陈代谢而产生能量;2.成年蜜蜂集结团;3.蜂群内的幼虫和蛹呼吸产生热量】(2)当气温高于34.8℃时【1.成年工蜂分散,爬到蜂箱壁、箱底和箱外;2蜜蜂采集水,并把水分涂在巢房、箱壁等地方,使水分蒸发吸收箱内热量,达到降温】(3)有部分工蜂自动在巢内和巢门口排成几列长队,用翅膀往同一方向高速而协调扇风,加强空气流通,散发热量。
2.蜂群内湿度调节:蜂巢内有蜂儿时,相对湿度在75%~90%之间;在春秋雨季,外界没有蜜源流蜜,子脾之间的湿度为88%;在大流蜜期,蜂巢内的湿度是54%~66%。
3.群体防御4.合作采集。
第五章蜂群饲养管理一、蜂群的来源1.购买饲养在蜂箱中的蜂群【1.购买时间:早春或初夏;2.蜂王的情况:优质新蜂王;3.蜂群健康无病、雄蜂较少、采集积极、性情温和】2.诱捕野生的蜂群【1.野生蜂的居所:有充足的蜜粉源、冬暖夏凉、安静;2.如何野生蜂:追踪采集蜜粉的工蜂、追踪采水工蜂;3.诱捕野生蜂】3.购买蜜蜂。
二、养蜂场地选择及蜂群排列1.养蜂地选择:蜜粉源丰富;小气候适宜;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敌害少;比较安静;蜂场间距适当。
2.蜂群排列:(1)原则:便于对蜂群的管理操作;蜜蜂容易识别蜂巢;流蜜期能够形成强群;流蜜期不易引起盗蜂。
(2)蜂群排列必须注意的问题:1.中蜂应尽量分散错来排列;2.交尾群应放在目标显著的位置;3.中蜂和意蜂不同时摆动在用一场地饲养,否则易引起盗蜂;4.巢门最好朝南,东南或东,这样可延长蜂群工作时间5.应将蜂箱垫高20~30厘米,左右放平,后面较前面垫高2~3厘米;6.蜂群陈列后,不能随意搬动蜂箱。
三、蜂群检查1.箱外观察:具有节省时间和不干扰蜂群的优点。
【1.正常情况:巢门口采集工蜂积极,采粉蜂也很多,说明蜂王产卵旺盛、蜂群内卵和幼虫必然很多。
2.自然分蜂:大部分采集蜂群都很积极,而个别蜂群采集蜂出巢飞翔很少并且在巢门口成串搭挂。
3.蜂群失王:外界有蜜粉时,个别蜂群工蜂飞翔甚少,特别是采集蜂不带花粉,一部分工蜂在巢门口惊慌乱爬。
4.盗蜂:外界蜜粉源缺乏时,发现某一蜂群巢门口工蜂秩序紊乱,有三三两两厮杀成团,地上有较多死蜂。
5.农药中毒:蜂场内有大量死蜂,死蜂的吻突出,在蜂场的地面上有较多工蜂翻滚跳跃。
6.缺乏饲料:外界蜜粉源缺乏时,发生工蜂驱赶雄蜂和拖子现象,蜂箱重量很轻。
7.胡峰袭王:在春秋季,地上有缺头、断足的死蜂。
8.螨害:不断发现一些体格弱小、翅残缺的蜜蜂爬出箱外。
】2.局部抽查:有目的地抽查部分巢脾,从而了解蜂群的某一方面情况。
【1.若抽取最外侧的边脾时,发现巢脾的巢房内无贮蜜,可以继续抽紧邻的巢脾进行检查,若也发现无贮蜜或贮蜜很少,说明群内缺乏饲料,应及时进行饲喂;2.若抽取最外侧第二张巢脾时发现上面蜜蜂数量很稀少,应抽去边脾,相反,若该脾脾面上蜜蜂很拥挤,应向群内加1~2张空脾,供蜂王产卵;3.若在中央巢脾上有刚产下的卵,说明蜂王存在,若巢脾上只有大幼虫和封盖子,没有小幼虫和卵,又看到工蜂慌乱不安,说明群内失王;4.若发现巢脾下缘有较多自然王台,说明蜂王老化或蜂群面临分蜂】3.全面检查四、蜂群饲喂1.按饲喂的饲料不同,分为糖饲料饲喂,蛋白饲料饲喂,喂水,喂盐。
2.糖饲料饲喂:(1)方法:①奖励饲喂:为了刺激蜂王产卵和促进工蜂哺育;②补助饲喂:为了避免缺蜜的蜂群饿死;③诱导饲喂:诱导蜜蜂进行授粉。
(2)注意问题:①饲喂的糖必须是优质白糖,加热熔化后凉至微温,然后饲喂;②饲喂的时间最好是在傍晚,先饲喂强群,再饲喂弱群。
3.蛋白质饲料饲喂:主要为蜂花粉或花粉代用品。
饲喂方法:向蜂群内插入花粉脾、饲喂花粉饼、灌脾喂花粉。
五、巢脾修造及保存1.巢脾修造加巢础框注意问题:①外界蜜粉源充足二每群只加一张,强群可加2~3张③加的位置,在蜜粉脾与子脾之间。
2.巢脾保存(1)方法:①:将巢脾分类②淘汰的巢脾应化蜡③装有少量贮蜜的半新巢脾,应把蜂蜜摇出,并让蜜蜂吸食干净,然后保存。
(2)巢脾消毒:二硫化碘消毒,二氧化硫消毒。
(3)为什么要保存巢脾:四季蜂群中巢脾所需要的数量不一;外界巢脾非常容易被蜡螟破坏。
六、蜂群合并、分群及蜂王诱入1.蜂群合并(1)原因:强群是养蜂高产的基础。
(2)人工合并蜂群的方法:①直接合并法②喷烟合并法③报纸合并法④铁纱合并法。
(3)合并原则:把弱群并入强群;无王群并入有王群;合并的两群蜂相邻。
2.人工分群:从一至数群蜜蜂中,抽取数张巢脾组成一个新蜂群。
人工分群蜂方法:①单群平分:把一群蜂均匀地分为两群;②混合分群:从若干强群中,取一些成熟的子脾和蜜粉脾,搭配放在同一蜂箱并诱入产卵王或成熟王台,组成一个完整的蜂群。
3.蜂王及王台诱入(1)诱入方法:①直接诱入法:蛹蜂蜜涂抹蜂王;②喷烟诱入法:用喷烟器向接受群里轻轻喷烟;③诱入器诱王法。
(2)注意:①提前半天至一天,将淘汰的蜂王从巢内移出②无王群诱入蜂王时,将巢脾上出现的王台全部毁除③给强群诱入蜂王时,最好先将蜂群迁出原址,使部分老蜂从巢中分离出去④若在断蜜期诱入蜂王,应提前2~3天用糖水进行饲喂⑤介绍蜂王当天最好不要进行开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