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排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一节2一、工程设计任务及设计范围–––––––––––––––––––––––––––2二、设计基本资料–––––––––––––––––––––––––––––––––––––2三、设计内容及要求–––––––––––––––––––––––––––––––––––2 第二节–––––––––––––––––––––––––––––––––––––––––––––––3一、在平面图上布置污水管道–––––––––––––––––––––––––––3二、计算街区面积–––––––––––––––––––––––––––––––––––––3三、划分设计管段,计算设计流量–––––––––––––––––––––3四、水力计算–––––––––––––––––––––––––––––––––––––––– 4五、绘制管道纵剖面图––––––––––––––––––––––––––––––––5 第三节–––––––––––––––––––––––––––––––––––––––––––––––6一、在平面图上布置雨水管道–––––––––––––––––––––––––––6二、计算街区面积––––––––––––––––––––––––––––––––––––6三、划分设计管段,计算设计流量––––––––––––––––––––––6四、水力计算–––––––––––––––––––––––––––––––––––––––––7 参考资料–––––––––––––––––––––––––––––––––––––––––––101第一节设计说明书一、工程设计任务及设计范围运用已学的排水管网的专业知识,完成某开发区完全分流制排水(污水、雨水)管道的设计。
二、设计基本资料设计基本资料见课程设计任务书三、设计内容及要求(一)设计方案1.污水管网设计方案(1)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2)根据设计人口数、污水量标准等计算污水设计流量(3)进行污水管道水利计算,确定管道断面尺寸、设计坡度、埋设深度等设计参数(4)污水提升泵站设置与污水处理厂的位置(5)绘制污水管道平面图和剖面图2.雨水管网设计方案雨水管网最小覆土厚度为0.8(所有点的覆土厚度均不小于该值),雨水管如果埋深多大,可以用重新布置管线、起端改为加盖板的明渠、中下游管道改为矩形渠道等方法减小埋深。
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 53页)

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doc 53页)一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1总论1.1 设计依据1.1.1 主要规范(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部(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国家计委、建设部(3)《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部1.1.2 主要标准(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1.1.3 参考书籍(1)《水泵机水泵站》(第四版)(1998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姜乃昌主编(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5)》(第二版)(2000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2、5)》(第一版)(1996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1、S2)》(1996年)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5)《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水工业工程设备》(第一版)(2000年)聂梅生主编(6)《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1999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孙慧修主编1.2 城市概况原始资料(1) 城市(包括工业区)总平面图一张,比例为1:10000,等高线间距1m。
(2) 城市设计人口南岸区:人口密度420人/ha;江北区:人口密度400人/ha。
(3) 居住区生活污水量定额南岸区:180L/cap.d;江北区:160L/cap.d。
(4) 城市工业企业分布、市区地面覆盖情况该市分为南岸区、江北区,市内工业企业有皮毛厂、针织厂、棉纺厂、食品厂、化工厂各一座,还有商业和服务性质的公共建筑。
市区地面种类如:屋面占36%,混凝土路面占16%,碎石路面占10%,非铺砌路面占20%,绿地占18%。
(5) 工业企业工厂职工人数及工业废水量见表1.1。
(6) 公共建筑表1.1 工厂职工人数及工业废水量表市区内公共建筑物排出污水流量见表1.2。
排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一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1)1总论 (1)1.1 设计依据 (1)1.2 城市概况原始资料 (1)1.3 设计原则 (3)1.4 设计范围和任务 (3)2方案选择和确定 (4)2.1 排水体制的确定 (4)2.2 工业废水与城市排水系统的关系选择 (5)2.3 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 (5)3污水管网工程设计 (8)3.1 污水管网定线 (8)3.2 污水设计流量 (10)3.3 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13)3.4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成果 (19)3.5 污水管网工程量统计 (20)4雨水管网工程设计 (21)4.1 雨水管网定线 (21)4.2 雨水设计流量 (22)4.3 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24)4.4 雨水管道水力计算成果 (26)4.5 雨水管道工程量统计 (27)5结论 (28)附:一张A3总平面布置图 (29)二排水管网设计计算书 (30)1污水管道设计计算 (30)1.1 污水设计流量公式 (30)1.2 计算举例 (30)1.3 街区编号及面积计算 (31)1.4 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31)1.5 工业污水设计流量和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淋浴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33)1.6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34)1.7 污水厂规模的确定 (43)2 雨水管水力计算 (44)2.1 暴雨强度公式 (44)2.2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 (44)2.3 雨水管渠的降雨历时 (44)2.4 径流系数 (45)2.5 雨水管道一般规定 (46)2.6 划分设计管段和汇水面积、汇水面积编号 (46)2.7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和水力计算 (47)三个人体会 (50)四参考书籍 (52)一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1总论1.1 设计依据1.1.1 主要规范(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部(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国家计委、建设部(3)《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部1.1.2 主要标准(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1.1.3 参考书籍(1)《水泵机水泵站》(第四版)(1998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姜乃昌主编(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5)》(第二版)(2000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2、5)》(第一版)(1996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1、S2)》(1996年)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5)《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水工业工程设备》(第一版)(2000年)聂梅生主编(6)《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1999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孙慧修主编1.2 城市概况原始资料(1) 城市(包括工业区)总平面图一张,比例为1:10000,等高线间距1m。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

前言水是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科学用水和排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内容之一。
特别是在近代历史中,随着人类居住和生产的程式化进程,给水排水工程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成为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和工农业科技与生产发展的基础保障。
给水排水系统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消防提供用水和排除废水的设施的总称。
它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城市化聚集居住的产物,是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社会文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尤其是在面临全球水资源极其缺乏的今天,给排水管网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城市给排水系统在新的时期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看似平凡的规划设计却有着不平凡的现实意义,在满足规范和其它技术要求的条件下,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科学规划设计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课程设计是学习计划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是对前期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们走向实际工作岗位,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设计为玉树囊谦县香达镇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
整个设计包括三大部分:给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设计。
给水管网的设计主要包括管网的定线、流量的设计计算、清水池容积的确定、管网的水力计算、管网平差和消防校核。
排水管网设计主要包括排水管网定线、设计流量计算和设计水力计算。
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4)第二章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与计算 (6)2.1给水管网的设计说明 (6)2.1.1 给水系统的类型 (6)2.1.2 给水管网布置的影响因素 (6)2.1.3 管网系统布置原则 (7)2.1.4 配水管网布置 (7)2.2给水管网设计计算 (8)2.2.1 设计用水量的组成 (8)2.2.2 设计用水量的计算 (8)2.2.3 管网水力计算 (12)2.3二级泵站的设计 (20)2.3.1 水泵选型的原则 (20)2.3.2 二级泵站流量计算 (21)2.3.3二级泵站扬程的确定 (21)2.3.4 水泵校核 (22)第三章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与计算 (23)3.1排水系统的体制及其选择 (23)3.2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24)3.3污水管网的布置 (24)3.4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24)3.4.1 污水管道的定线 (24)3.4.2 控制点的确定 (25)3.4.3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参数 (25)3.4.4 污水管道上的主要构筑物 (26)3.5污水管道系统水力计算 (27)3.5.1 污水流量的计算 (27)3.5.2 集中流量计算 (27)3.5.3 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 (27)3.5.4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29)3.6管道平面图及剖面图的绘制 (31)3.6.1 管道平面图的绘制 (34)3.6.2 管道剖面图的绘制 (35)结论 (35)总结与体会 (36)参考文献 (37)第一章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囊谦县香达镇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设计。
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一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11总论11.1 设计依据11.2 城市概况原始资料11.3 设计原则31.4 设计范围和任务32方案选择和确定32.1 排水体制的确定32.2 工业废水与城市排水系统的关系选择42.3 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53污水管网工程设计63.1 污水管网定线63.2 污水设计流量93.3 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123.4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成果183.5 污水管网工程量统计194雨水管网工程设计194.1 雨水管网定线194.2 雨水设计流量204.3 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234.4 雨水管道水力计算成果254.5 雨水管道工程量统计255结论25附:一张A3总平面布置图27二排水管网设计计算书271污水管道设计计算271.1 污水设计流量公式271.2 计算举例291.3 街区编号及面积计算291.4 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计算301.5 工业污水设计流量和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淋浴污水设计流量计算311.6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321.7 污水厂规模的确定432 雨水管水力计算432.1 暴雨强度公式432.2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432.3 雨水管渠的降雨历时442.4 径流系数442.5 雨水管道一般规定452.6 划分设计管段和汇水面积、汇水面积编号462.7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和水力计算47三个人体会49四参考书籍50一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1总论1.1设计依据1.1.1主要规范(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部(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国家计委、建设部(3)《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部1.1.2主要标准(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1.1.3参考书籍(1)《水泵机水泵站》(第四版)(1998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姜乃昌主编(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5)》(第二版)(2000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2、5)》(第一版)(1996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1、S2)》(1996年)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5)《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水工业工程设备》(第一版)(2000年)聂梅生主编(6)《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1999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孙慧修主编1.2城市概况原始资料(1)城市(包括工业区)总平面图一张,比例为1:10000,等高线间距1m。
排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121.33
6-7
24
1.34
1.30
1.74
61.80
63.54
1.7
108.02
44.88
152.90
7-8
18
1.99
1.30
2.58
63.54
66.12
1.7
112.40
44.88
157.28
8-9
10
5.80
1.30
7.54
107.88
115.42
1.6
184.70
44.88
229.58
18
街坊面积
2.89
2.47
2.99
3.09
5.25
1.99
街坊编号
19
20
21
22
23
24
街坊面积
2.79
3.49
5.36
3.80
7.92
1.34
街坊编号
25
26
27
28
29
30
街坊面积
2.59
3.33
4.19
4.76
4.78
4.38
街坊编号
31
32
33
34
35
36
街坊面积
3.83
3.32
3.81
3.支管的布置与定线
根据该镇街区建筑特征,为便于用户接管排水,街道支管采用低边式布置,具体布置见图纸。
根据以上步骤,该镇污水管网布置图中,主干管为1-10,具体划分为:1-2,2-3,3-4,4-5……9-10共9段;干管划分为:11-29,具体划分为1-11,11-12,12-13,13-14,9-15,15-16,15-17,17-18,8-19,19-20,20-21,21-22,6-23,23-24,24-25,2-26,9-27,27-28,28-29共19段,其余管段为支管。
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环境工程设计大作业题目城市污水管网得设计姓名姜晨旭学号2014010650指导教师王庆宏成绩二○一七年六月目录(一)设计概要 (2)1、1设计题目 (2)1、2设计内容 (2)1、3设计资料 (2)1、4设计参考资料 (3)(二)排水系统 (3)2、1排水体制 (3)2、2排水体制得选择 (4)(三)管网设计 (4)3、1管道定线 (4)3、1、1排水管网布置原则 (4)(4)规划时要考虑到使渠道得施工、运行与维护方便; (4)3、1、2排水管网定线考虑因素 (4)3、1、3污水主干管定线 (5)3、1、4污水干管定线 (5)3、2水量计算 (6)3、3水力学计算 (8)3、3、1水力学计算要求 (8)3、3、2水力学计算过程 (9)(四)图形绘制 (10)(五)管材设计 (11)(一)设计概要1、1设计题目1、2设计内容(1)绘制CAD图并计算小区面积、布设管道、测量出地面标高;(2)完成流量计算并列出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表;(3)完成水力计算,通过查阅水力计算图,完成污水干管水力计算表;(4)绘制主干管得纵剖图并进行标注。
1、3设计资料(1)人口密度为400cap/ha;(2)生活污水定额140L/cap·d;(3)工厂得生活污水与淋浴污水设计流量分别就是8、24L/s与6、84L/s,生产污水设计流量为26、4L/s, 工厂排水口地面标高为43、5m,管底埋深不小于2m,土壤冰冻深度为0、8m;(4)沿河岸堤坝顶标高40m。
1、4设计参考资料1、《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环境工程设计》赵立军陈进富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二)排水系统2、1排水体制废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与雨水三种类型,它们可以采用一个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也可以采用各自独立得分质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
排水体制主要有合流制与分流制两种。
其中合流制又分为直排式合流制与截流式合流制两种。
给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给排水管网综合设计说明书参考目录第一篇给排水管网综合设计说明书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与设计任务第2章给排水管道设计2.1 设计方案比较2.1.1 给水系统的体制及选择2.1.2净水厂的位置选择2.1.3二级泵站供水方案设计2.2给水管道设计2.2.1管道定线2.2.2给水管道的水力计算2.2.3给水管道的管材、接口及附件第3章排水管道设计3.1 设计方案比选3.1.1 排水系统的体制及选择3.1.2 工业废水的处理与排放3.1.3 污水处理厂个数和厂址的选择3.1.4跌水井的设置原则3.1.5检查井的设置原则3.2 污水管道设计3.2.1 管道定线3.2.2 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3.2.3污水干管的敷设方式、管材、接口及管道衔接3.2.4 污水主干管主要工程量表3.3雨水管渠设计3.3.1 管渠定线3.3.2管渠水力计算3.3.3雨水管渠的敷设方式、管材及接口3.3.4 雨水管网主要工程量表第4章给水管道综合设计4.1 管网综合设计的原则4.2设计范围及内容4.3各管线现状4.4各管网布置方案、管道材料记主要设计参数4.5管线综合平面布置4.6管线综合断面布置第二篇管网设计计算书第1章给水管网计算1.1水量计算1.1.1规划人口计算1.1.2水量计算1.2二泵站供水及及清水池,调节水池容积计算1.2.1二级泵供水方案设计1.2.2.清水池,调节水池容量计算1.3管网水力计算1.3.1.确定管网计算情况1.3.2.根据每种计算情况确定水塔、小泵的供水量及每一管段的计算流量1.3.3. 管网水力计算1.3.4各工况下的管网校核1.3.4.1用水最高时的管网平差1.3.4.2校核消防时的流量和水压要求1.3.4.3校核事故时的流量和水压要求1.4确定二泵站扬程、调节水池最低水位标高及管网各节点的水压第2章排水管网计算2.1污水管网设计2.1.1生活污水设计流量计算2.1.2工厂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设计污水量计算2.1.3划分设计管段及计算设计流量2.1.4污水管道水力计算2.1.5其他,如污水管过江方法的选择和计算2.2雨水管网设计2.2.1 划分排水流域、管道定线、划分设计管段2.2.2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2.2.3雨水管道径流系数ψ2.2.4单位面积径流量2.2.5 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第一篇给排水管网综合设计说明书第一章设计原始资料与设计任务第二章给排水管道设计2.1 设计方案比较2.1.1 给水系统的体制及选择给水系统分为统一给水系统和分系统给水系统(包括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及多水源给水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设计大作业题目城市污水管网的设计姓名姜晨旭学号**********指导教师王庆宏成绩二○一七年六月目录(一)设计概要 (2)1.1设计题目 (2)1.2设计内容 (2)1.3设计资料 (2)1.4设计参考资料 (3)(二)排水系统 (3)2.1排水体制 (3)2.2排水体制的选择 (4)(三)管网设计 (4)3.1管道定线 (4)3.1.1排水管网布置原则 (4)(4)规划时要考虑到使渠道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4)3.1.2排水管网定线考虑因素 (4)3.1.3污水主干管定线 (5)3.1.4污水干管定线 (5)3.2水量计算 (6)3.3水力学计算 (8)3.3.1水力学计算要求 (8)3.3.2水力学计算过程 (9)(四)图形绘制 (10)(五)管材设计 (11)(一)设计概要1.1设计题目1.2设计内容(1)绘制CAD图并计算小区面积、布设管道、测量出地面标高;(2)完成流量计算并列出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表;(3)完成水力计算,通过查阅水力计算图,完成污水干管水力计算表;(4)绘制主干管的纵剖图并进行标注。
1.3设计资料(1)人口密度为400cap/ha;(2)生活污水定额140L/cap·d;(3)工厂的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分别是8.24L/s和6.84L/s,生产污水设计流量为26.4L/s, 工厂排水口地面标高为43.5m,管底埋深不小于2m,土壤冰冻深度为0.8m;(4)沿河岸堤坝顶标高40m。
1.4设计参考资料1.《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环境工程设计》赵立军陈进富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二)排水系统2.1排水体制废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种类型,它们可以采用一个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也可以采用各自独立的分质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
排水体制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
其中合流制又分为直排式合流制与截流式合流制两种。
前者是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就进排入水体;后者则是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交接处设置溢流井,超出处理能力的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后直接排入水体,在截流主干管(渠)的末端修建污水处理厂。
而分流制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与不完全分流制两种。
前者包括独立的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后者只有污水排水系统,未建立雨水排水系统。
合流制与分流制的优缺点如下表所示:2.2排水体制的选择根据设计题目和设计资料来看,该地区人口密度较低,则产生生活污水量较小,且只有一个工厂,污染源种类较少。
从环保角度来看,分流制效果较好,但是本地区面积比较小,产生生产生活污水较少,收集降雨量也较少,而分流制排水管网铺设长度长,工程造价高,故本地区选择合流制。
在合流制中又分为直流分散式和截流式,本地区含有一个工厂,直流分散式不能满足处理要求,所以选择截流式。
晴天污水可以全部处理,工程造价相对较低,管理简便。
(三)管网设计3.1管道定线3.1.1排水管网布置原则(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排水管网,要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2)先确定排水区域和排水体制,然后布置排水管网,应按从主干管到干管到支管的顺序进行布置;(3)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排除污水和雨水,并使管线最短和埋深最小;(4)规划时要考虑到使渠道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3.1.2排水管网定线考虑因素在进行定线时,要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拟定的路线能因地制宜地利用有利条件而避免不利条件。
通常影响污水管平面布置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城市总体规划、竖向规划和分期建设情况;排水体制、线路数目;污水处理利用情况、处理厂和排放口位置;排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和公建情况;道路和交通情况;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分布情况等。
在一定的条件下,地形是影响定线的主要因素:(1)充分利用地形,在整个排水区域较低的地方布设主干管及干管,便于支管的污水自流接入;(2)地形复杂时,布置成几个独立的排水系统;(3)若地势起伏较大,布置成高低区排水系统,高区不宜随便跌水,利用重力排入污水厂,减少管道埋深;(4)个别低洼地区应局部提升。
另外,管道定线还需要综合考虑街道宽度、交通等情况。
结合江河的走向,合理布置管线,减少施工难度,同时对不同的布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寻求更为合理的管线布置方法。
3.1.3污水主干管定线本地区布设排水管段的区域具有明显的坡度走向,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河流处在该地区东南角,流向为自西南到东北,为排水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可能,经分析,本城市的排水管道采用合流制的排水体制,每区污水经街道管及干管收集后由主干管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后集中排放。
综合考虑该区的地形,地貌,坡度,污水厂的位置与可能的埋设深度等因素,污水主干管选择东部道路处埋设。
具体布置请参看该地区排水管道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1.4污水干管定线由于各区具有明显的坡度走向,故各区污水干管的布置宜充分利用这种地形顺坡铺设,使每个街坊的污水尽量能够自流排出。
各区污水经支管系统进入污水干管收集并经污水主干管汇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具体布置请参看该地区排水管道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地区排水管道设计布置总平面图3.2水量计算污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包括生活污水设计流量和工业废水设计流量两大部分。
通常生活污水量是按每人每日平均排出的污水量、使用管道的设计人数和总变化系数计算的。
生活污水定额(没人每日平均排出的污水量),分为居民生活污水量定额和综合污水量定额(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是参照居民生活用水量定额和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乘以80%~90%求出。
根据管道平面布置,划分设计管段(定出检查井的位置并编号),量出主干管的设计管段长度,街坊排水面积的划分,根据污水管道的布置,划分各设计管段服务的街坊排水面积,编上号码并按其平面形状计算面积(以公顷计)。
(1)居住区比流量根据生活污水定额n(L/cap·d)和人口密度N(cap/ha)可求出该地区区的生活污水平均比流量q。
即q=n·N/86400(L/s·ha)式中人口密度N=400cap/ha;生活污水定额n=140L/(cap·d)。
则平均比流量:q0=400×140÷86400=0.648L/(s·ha)(2)居住区本段流量q 1=q·街区面积7.5×0.648=4.86L/s (3)合计平均流量合计平均流量=q1+q24.86+0=4.86L/s(4)总变化系数KK=2.7/Q0.11K=2.7/4.860.11=2.27(5)生活污水设计流量Q1=K·合计平均流量Q1=2.27×4.86=11.03L/s(6)集中流量工厂的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分别是8.24L/s和6.84L/s 生产污水设计流量为26.4L/s(7)设计流量设计流量=集中流量+生活污水设计流量15.08+26.4=41.48L/s具体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3.3水力学计算3.3.1水力学计算要求(1)设计充满度在设计流量下,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和管道直径D之间的比值称为设计充满度。
当h/D=1时成为满流,当h/D<1时成为非满流。
其中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设计。
我国最大设计充满度的规定如下表:(2)设计流速污水在管内流动缓慢时,污水中所含杂质可能下沉,产生淤积;当污水流速增大时,可能产生冲刷现象,甚至损坏管道。
为了防止管道中产生淤积或冲刷,设计流速不宜过小或过大,应在最大和最小设计流速范围之内。
根据国内污水管道实际运行情况的监测数据并参考国外经验,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定为0.6m/s。
(3)最小管径一般在污水管道系统的上游部分,设计污水流量很小,若根据流量计算,则管径会很小。
根据养护经验证明,管径过小极易堵塞。
此外,采用较大的管径,可选用较小的坡度,使管道埋深减小。
因此,为了养护工作的方便,常规定一个允许的最小管径。
另外街道下的最小管径为300mm,当设计服务面积小于此管径对应服务面积时,可直接采用最小管径以及它对应的最小坡度不进行水力计算。
故本工程选用最小污水管管径为350mm。
(4)最小坡度在污水管道系统设计时,通常使管道埋设坡度与设计地区的地面坡度基本一致,但管道坡度造成的流速应等于或大于最小设计流速,以防止管道内产生沉淀。
规定管径2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4,管径3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
(5)污水管道埋设深度污水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一般满足三个因素要求:(1)防止管道内污水冰冻和因土壤冰冻膨胀而损坏管道;(2)防止地面荷载而破坏管道;(3)满足街区污水连接管衔接的要求。
一般在干燥土壤中,最大埋深不超过7~8m。
3.3.2水力学计算过程(1)根据流量选择合适管径及流速,结合水力学计算表查找相应坡度与充满度。
(2)充满度h=D·h/D(3)降落量=I·L(4)地面标高根据之前CAD地区排水管道设置平面图,通过内插法求得每条管段两端的地面标高。
(5)埋设深度:先设第一段管上端埋设深度为2.5m,则下端为:第一段管下端地面标高-(第一段管上端地面标高-埋设深度-降落量)40.91-(41.625-2.5-0.616)=2.401m(6)管内底标高:管内底标高=地面标高-埋设深度41.625-2.5=39.125m(7)水面标高:水面标高=地面标高-管内底标高+充满度41.625-39.125+0.1785=39.3035m 具体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四)图形绘制管网平面图纵剖图(五)管材设计混凝土管与钢筋混凝土管:预制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的直径范围为150~2600mm,为了抵抗外压力,管径大于400mm时,一般配加钢筋,制成钢筋混凝土管。
混凝土管与钢筋混凝土管的管口形状有平口、企口、承插口等。
混凝土管的原料充足,设备、制造工艺简单,所以被广泛采用。
但两种管材的主要缺点是抗酸、碱浸蚀及抗渗性能较差、关节较短、接头多。
在地震强度大于8度地区及饱和松砂、淤泥、冲填土、杂填土地区不宜采用。
当生活污水管道和合流污水管道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时,由于管道运行时沉积的污泥会析出硫化氢,而是管道可能受到腐蚀。
为减轻腐蚀损害,可以在管道内加专门的衬层,这种衬层大多由沥青、煤焦油或环氧树脂涂制而成。
该地区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材,管径分别为350mm、450mm、以及500mm。
由于三段管管径均不相同,故采用管顶平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附图一:附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