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言学
1汉语语言学概论

1汉语语言学概论
汉语语言学是研究汉语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语言学,既包括汉语发音系统、词汇系统、句法系统、语用系统,也研究语言交际中的场景分析和对话分析等形式语言学研究。
它是一门复杂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学科,研究不仅覆盖汉语的语言形式,还要研究汉语的功能和使用,以及汉语使用者的分布、口语表达习惯和实际会话情景等。
首先,汉语语言学关注语言的重要结构特性,例如词语结构、句子结构以及句子和语段之间的关系。
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有声语音,也就是汉语语音学,包括音位、音素、音调以及声调的研究,以及声母、辅音和鼻化音的发音和变化。
汉语语言学为研究词汇和语法提供了基本架构,也为汉语句子的句式、表达和语义分析提供了基本方法。
其次,汉语语言学是一门交际学,旨在研究汉语使用者的语言行为。
交际学的分支是语用学,研究语用,探讨汉语使用者按什么样的原则做出语言的选择,如何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另一个分支是社会语言学,即研究汉语语境中的语言社会现象,研究言语在社会中的作用,还要研究汉语地域方言的差异,以及社会背景对汉语习语的影响。
此外。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壹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共8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现代汉语普通话以_______________ 语音为标准音。
2•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汉语在语法上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
3.现代汉语方言中,粤方言的代表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o4•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是 ___________________ o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音与辅音的区别是o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通话声母j、q、x从发音部位上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7.同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类型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 <8.现代汉语普通话有 ________________ 个声母(含零声母)。
9.普通话阳平调的调值是_______________ o10 .现代汉语普通话大约有______________ 个音节(包括声调)。
11.汉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 的书写符号系统。
12.《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规定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分别是____________ 字13•汉字在历史上曾经被我们的邻国使用,现在________ 还在使用部分汉字。
14.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是_____________ o15.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17 .单纯词有联绵词、叠音词、_______________ 、拟声词四种形式。
18.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_________________ 三种形式。
现代汉语 语言学概念

现代汉语语言学概念
摘要:
1.现代汉语的定义和特点
2.现代汉语的语言学概念
3.现代汉语的重要性
正文:
现代汉语,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是指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共同语。
它不仅具有广泛的使用人群,而且还具有丰富的语言特点。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现代汉语可以分为词汇、语法、语音和语用等多个方面。
其中,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类词型。
语法则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包括词法和句法。
语音是语言的发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等要素。
语用则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包括语境、语义和语体等层面。
现代汉语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是我国各民族间的通用语言,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现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对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现代汉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不仅是我国各民族间的通用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对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现代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汉语语言学、教育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的一些核心内容:
1.汉语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首先需要掌握汉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
和理论,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义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需要了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和差异,以及汉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表达方式。
2.教育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教学方
法,包括课程设计、教学策略、评估与反馈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需要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3.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基础需要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和实
践,包括文化差异、跨文化沟通技巧、文化适应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总之,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深入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言和文化,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未来的汉语国际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代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

现代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一、介绍现代汉语语言学现代汉语语言学是一门关注汉语语言的规律和变化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
它以音韵、构词、句法等为研究重点,涉及语音、语义、语用、话语等各个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汉语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也随之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
目前,现代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方面介绍其中的新成果。
二、语音方面的新成果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研究语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
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语言学的新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汉语声调的研究声调是汉语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抽象音系,对汉语的语音、语义影响甚大。
从最早的分支结构模型,到现在的韵调层次模型,汉语声调的研究不断深入。
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实验和大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汉语声调对于语音识别与认知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 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声学模型是语音识别技术的核心,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音识别的准确度。
在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方面,现代汉语语言学借鉴外语语音识别的技术和思路,通过创新性的模型构建和数值计算方法,不断优化现代汉语语音识别技术。
三、词汇方面的新成果词汇是表达语义的基本单位,其数量和结构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词汇方面,现代汉语语言学的新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意义的拓展与演变汉语词汇的意义变化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且随着时代和语言使用者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演化。
一些学者研究了汉语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和符号,以及其在现代语境中的意义拓展和演变,从而得到了新的解读和认识。
2. 语义计算理论与汉语语料库的应用计算语言学是汉语词汇的异化和语义的推理的有力工具。
一些语义计算理论为汉语词汇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例如词嵌入和主题模型等。
汉语语料库的应用同样为词汇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不仅可以普及词义的多样性分析,同时也为心理语言学,情感计算和教育教学等方案提供了研究依据。
现代汉语 语言学概念

现代汉语语言学概念
摘要:
1.现代汉语的定义和特点
2.现代汉语的语言学概念
3.现代汉语的重要性
正文:
现代汉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汉语的现代形式。
现代汉语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与古代汉语以及其他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
现代汉语的语言学概念是指对现代汉语的系统研究和理解。
语言学家通过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现代汉语的内在规律和结构特点。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汉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汉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现代汉语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此外,现代汉语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因此,学习和研究现代汉语,对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精选3篇)很多人复习汉语言文学考研知识点的时候,总认为背书挺浪费的,还不及抄抄书或是做做题来的直接!下面给大家分享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精选篇1)一.短时记忆如何变为长时记忆?依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人们的短时记忆只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储存一定量的事情,时间久了,新进的东西会挤走本来旧的内容,所以要将这种短时记忆转变成长时记忆,就必须采取滚车轮式背诵法。
即在一段时间内不断重复这项内容,做这项内容的频率逐渐减少,时间间隔逐渐增大。
二.复习时间不够怎么办?零碎时间,是你除了在书桌前洗漱,吃饭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里去听以前背诵了的专业课音频,听音频时脑子跟着它的节奏开展回顾,音频可以去喜马拉雅FM或者是荔枝电台上去搜索,或是听原本看的强化视频的声音,等于回顾的同时进行了再次强化。
听到自己回顾不出来或者跟原本的记忆有出入的地方,之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做好标注。
三.背书总是走神怎么办?站着朗读记忆法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因为这样读可以让我们做到专心致志。
走神甚至发呆是我们学习的非常大的一大杀手,有时候坐在书桌前“看”书,自己能把自己给催眠!四.知识点容易混淆怎么办?在一天背诵任务结束之后,在晚上抽时间把今天所背内容的框架写在纸上,之后的细节就在口头上进行回顾,若回忆不出来,则在框架后做好标记,提醒自己这是需要注意的点。
今天看过这么多的关于记背的建议,希望能给目前背书背得焦灼的学弟学妹们一些鼓励,希望你们都能在剩下的备考时间里,稳住!多背!背得滚瓜烂熟!不就是背书么,你可以的,加油!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精选篇2)1.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京 )语音为标准音。
2.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汉语在语法上的特点是( 缺乏形态) 。
3.现代汉语方言中,粤方言的代表话是(广州话 ) 。
4.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是( 北方方言/官话) 。
5.元音与辅音的区别是(气流在声道中是否受到阻碍 ) 。
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在当今社会,语言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汉语语言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战经验,而语文教学则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环境中。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领域的交融点,希望为读者揭示汉语语言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汉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汉语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具有独特的语音、字形和词汇系统。
语音方面,汉语通过声调、声母、韵母等元素来区分意义。
字形方面,汉字的书写规则和笔画顺序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
词汇方面,汉语词汇涵盖了丰富的语义和用法。
这些特点为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接下来,我们进入语文教育的实践领域。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育的方法和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教学模式方面,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到现代的翻转课堂,语文教育模式在不断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们不断尝试情景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语文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如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
当我们回顾以上内容时,可以发现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汉语语言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科学化和高效化。
而语文教学则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这些理论,使其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
总之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与互动。
汉语语言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而语文教学则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些理论。
未来,随着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发展,相信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将更加紧密,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认识到汉语语言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创新,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也期待汉语语言学和语文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推进学科交叉研究,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汉语概说 2汉语史:语音史、语法史、词汇史 3现代汉语
第二章
汉语语法史
词类 名词的发展、数词和量词的产生及其 发展、代词的发展、动词的发展、形容 词的发展、系词的产生及其发展、语气 词的产生及其发展 词类的组合规律 语序的发展、动补结构的产生及其发 展、处置式的产生及其发展、被动式的 产生及其发展
前缀“老”的来源
来源于形容词“老”(年老)。老鼠(西汉 扬雄《方言》)指活的久的鼠。“老”六朝以后逐 渐虚化为词缀。这时“老”失去了其核心意义—— 年老的。如“老鼠”并不一定是活的久的鼠。 词汇的双音化,使部分名词前需要加上词缀 “老”。但“老”并年老之意,只是名词的标记。
文献中的“老”字辨析
唐代《寒山诗》:老婆嫁少夫,面黄夫不爱。老 翁娶老婆,一一无弃背。 宋代《梦梁录》:买田庄,取老婆。 宋代《太平广记》:老虎老麋即屈膝哀请。 《类说》:衡山老虎。
(二)前缀“阿”的产生与发展
1、前缀“阿”最早见于汉代。 《汉乐府》: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蔡琰《悲愤诗》: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隶释》载,汉代有“刘兴阿兴、潘京阿京”之称。 2、魏晋南北朝:曹操、刘禅小名均有“阿 ”。 《幽明录》:送妓女阿薛、阿郭、阿马三人与桓宣武。 《世说新语》:阿平若在,当复绝倒。
(二) 后缀“儿”的产生与发展
《说文解字》:儿,孺子也。 1、南北朝时期,“儿”用作小名,指小。《北史》 :王洛儿,吕苟儿等;《南史》:张敬儿,李道 儿。 2、后缀“儿”产生于唐代。此时“儿”可以用在动物 名词之后。 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杜甫《水槛遣心》: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李群玉《钓鱼》:几回举手抛芳饵,惊起沙滩水鸭儿。 上述例子中,“儿”不再指小,失去了核心意义,只 标示动物的类属 。可见,“儿”已虚化为后缀。 3、宋代,后缀“儿”发展成熟,广泛用于指称器物和其 它事物。 梅尧臣《重送杨明叔》:船儿傍舷回。 《东京梦华录》:人家妇女皆归外家,晚即归,外公姨 舅皆以新葫芦儿、枣儿为遗。 刘仙伦《系裙腰》:山儿矗矗水儿清,船儿似叶儿轻 ,风儿更没人情。
唐代以后,后缀“头”还可以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后转 指事物,与“子”、“儿”一样。这是后缀成熟的标志。 唐:《唐太宗入冥记》:卿与我一个易问头,朕必不负 卿。(问头:试题) 五代:《祖堂集》:德山云:“什摩处学得虚头来?”( 虚头:骗局) 宋:吴潜《诉衷情》:向云中邀月,真是个呆头。 元:《水浒传》:戴宗见个老丈,独自一个占着一付大 座头。 现代汉语,这个人很有来头。还有 吃头、看头等。 词汇双音化代及以前,“儿”尽管是后缀,但还是独 立的一个音节, “细雨鱼儿出”就是例证。元代以 后,儿化韵中 “儿”不再是独立的音节,如“花儿” ( huar )是一个音节。 南方方言“儿”和“子”很少。尤其是“儿”极少 。他们多用其它方式表示双音节名词,如广州话 或单说“刀”,或“铰剪”、“铁钳”,不带“子”。
近代汉语(公元1000年后)“们”与现代汉语的差 别在于: (1)可表单数,主要在宋词和元曲中 宋 晁元礼《鹊桥仙》:自家懑、都望有前程, 背地里、莫教人咒骂。 宋《新编五代史平话》:黄巢思量:“咱每今番下 了第,是咱的学问短浅。” 元《张协状元》:我扶你门归去,勉强且行着山 路。 元 高明《琵琶记》:教他好看承我爹娘,料他 每应不会遗忘。
《佛本行集经》:阿娘阿娘,我父是谁,今在何处? 《洛阳伽蓝记》:自呼“阿侬” 。 《世说新语》: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 《南齐书》:阿五常日不尔,今可谓仰藉天威。 前缀“阿”的上述用法一直沿用到近代汉语。 讨论现代“阿”字的用法。
(三)前缀“老”的产生和发展
1、前缀“老”产生于六朝,首先出现在亲属称谓前。 《世说新语》:汝讵复足与老兄计? 2、唐代以后,前缀“老”使用逐渐普遍 。 (1)在亲属称谓名词前 唐:《朝野佥闻》: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晋书》:大丈夫岂当以老姊求名?
3、元代,“老”字出现在排行的数字前,明清 时期,该用法有了进一步发展。
元:《单鞭夺槊》:我老三不是夸口,我精神抖擞, 机谋通透,平日曾怕那个? 明:《金瓶梅》:那何官人忙出来道:老二你休怪。 清:《醒世姻缘传》:那新娶我的一二年,晁老七合 晁溥年下也来了两遭。 讨论:现代汉语中前缀“老”有哪些用法。
第一节
名词的发展
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名词的发 展主要表现为词缀的产生。 一、上古汉语名词的特点 二、名词前缀“有” 、“阿” 、“老” 三、名词后缀“子”、“儿”、“头” 四、后缀“们”的产生和发展
一、上古汉语名词的特点
(一)名词种类齐全:普通名词(人、刀)、专 用名词(上甲、武乙)、时间名词(春、旦)、 方位名词(东、上)都出现于甲骨文。 (二)上古名词作定语,在名词之后带“之”表示 领属关系。 《诗经》:“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斋,端庄)
宋:《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也要老兄定当。 《梦梁录》:时运来转,买田庄 ,取老婆。
明:《西游记》:我们是东土大唐来的老爷。 清:《儒林外史》:那人见牛玉圃,吓了一跳,说道: 原来是老弟!牛玉圃道:原来是老哥!
(2)用在动物名词前 唐:《大唐新语》:愿我托生为猫儿,阿武为老鼠。 《乌夜啼》:此是天上老鸦鸣,人间老鸦无此声。 《杜鹃行》: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宋:《湖阴曲》:老虎穴中卧 ,猎夫不敢窥。 明:《西游记》:行者见事不谐,料难入他腹 ,即 变做个饿老鹰。
经常用子组句子。 不信我给你举例子, 一说就是一串子, 要说子,我尽说子, 今天我句句不离子, 哪句话要是离了子, 我马上请你下馆子。 七碟子,八碗子, 咱们酒席摆上几桌子。 你们只管动筷子, 我给咱掏票子。
(一) 后缀“子”的产生和发展
后缀“子”从表小称的“子”虚化而来。 1、西汉以前 《诗经》:童子佩觿。 《孟子》:胸中正,则眸子了焉。 《史记》: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这些“子”还是小称。孩子、孺子两词中,孩和孺 已经语意完足,词汇双音化促使他们再 加一个同义 的“子”,起初也有小称之意。由于词义前重后轻,“ 子”逐渐虚化,不再表小称,这“子”就成了名词后缀 。
(三)名词可以作状语,表示比喻、对人 的态度、方式、工具、地点等。
《左传》:豕[人]立而啼。 《孟子》: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 《战国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 者受上赏。 《国语》:舜勤民事而[野]死。
二、名词前缀“有”、“阿”、“老”
(一)前缀“有”
1、商代 名词前缀“有”最早见于甲骨卜辞,用于 普通名词前。 丁巳未,争贞 :有女往于南庚? 未卜,旅贞:祖乙岁其有羌?(岁,劈砍人牲)
三、名词后缀“子”、“儿” 、“头”
前面讲了名词前缀有、阿、老。 接着讲名词 后缀。这些后缀在现在汉语中都读轻声。如桌子 、鱼儿、里头等。其中“子”是最常见的后缀,兰 州笑星张宝和有快板《说“子”新篇》,把兰州方 言中的“子”编成了快板词。
打竹板、迈步子, 高高兴兴我上台子。 从前线带来一个小段子, 给同志们说上一阵子。 (白)那个同志说,你咋那么多子呀? 我这个人就爱说子,
4.在元曲等作品中,“们”被写在“每”。 《原本老乞大》:教别人将咱每做甚么人看? 《关大王单刀会》:他每都喜孜孜的笑里藏刀。 5.在明代,人们将其写成“们”,并规范化。因为这是 个形声字,形义兼顾,是最佳选择。 《警世通言》:我也相帮你们去。 《三国演义》:我们本是黄巾余党,勉强降顺陶谦 ,未有好处。 《水浒传》: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
3.宋代产生了表复数的“们”,最初写成懣(满),后又 写作瞒、门、们。 赵长卿《念奴娇· 小饮江焉亭有作》:对面当歌浑冷淡 ,一任他懑嗔恶。 周密《齐东野语》:不因你瞒番人在此,如何我瞒四 千里路来? 辛弃疾《千年调》: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门 ,得人怜,秦吉了。(未会 :不能) 《朱子语类》:往往佛法入中国,他们自会寻讨。
(三) 后缀“头”的产生和发展
后缀“头”由表人体上部的“头”虚化而来。 “头”先引申出顶端、边缘之义,如床头、被头、 水头等。 如果加上方位词和处所名词,“头”就弱化了 。如上头、前头、东头等。 六朝时,后缀“头”产生。 《水经注》:秋曝沙上, 膝头似虎,掌爪常 没水中。
张祜《容儿钵头》:两边角子羊门里,犹学容儿 弄钵头。 《乐府诗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 辔头,北市买长鞭。 元魏《贤愚经》:时妇常以三奇木头擎镜照面。 上面例子中,头已没有了“连缘”的核心义,只 标示名词词性,可以说已经虚化为后缀了。
2、周代
《诗经》: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 昊。 《尚书》: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尚书》:帝曰: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 《尚书》: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 朕命。 《论语》:子曰:… …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 之。 “有”作为名词前缀,周代末期已消亡。后世偶 有用者,是仿古而已。如“有清一代”等。
“儿”还可以附在形容词、动词之后,转指事物。这 一点和“子”相似。 吴自牧《梦粱录》;通和坊东曰金波桥,北曰普济 桥,次曰巧儿桥。 《梦粱录》:又有一等手作人……说合交易,帮涉 妄作,谓之涉儿。 4、到了清代,“儿”适用范围更广,可以附加在时间名 词和指示代词之后。
《儿女英雄传》:我本是前儿合张爷告下假来,要 回三河去。 《儿女英雄传》:谁想又害了这场大病,昨儿险些 死了。 《红楼梦》: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 ,明儿请个要紧的客,略摆一摆就送来。 《儿女英雄传》:他看见人斗牌,却也不言语,等 过了后儿提起来。 《儿女英雄传》:何小姐这段交代,照市井上外话 说,这就叫“把朋友码在那儿”了。(俗语)
(3)用在人的姓或名前 唐:《戏答元九、李十二》:每被老元偷格律。 《答孟东野》:酸寒孟夫子,苦爱老叉诗。( 刘叉) 宋:《题过所画枯木竹石》:老可能为竹写真, 小坡今与石传神。(文与可) 元:《单刀会》:我着老关两手送你那荆州。 明:《朴事通谚解》:老安因甚么事监在牢里? 清:《醒世姻缘传》:老程,你那主意成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