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论文设计之浅谈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世界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神农氏发现茶树,并将茶叶的烹饪作为一种药物使用。
隋唐时期,茶开始作为一种饮品普及。
而到了宋代,茶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了独特的茶道和茶艺。
茶文化的内涵丰富多样,不仅仅是饮茶的方法和技巧,更关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交往礼仪以及精神境界的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被视为一种博爱平和的象征。
人们饮茶可以沉静心神、消除烦忧,茶艺表现出一种象征着精神修养和人性关怀的思想理念。
在中国的茶文化中,茶道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并不仅仅是一种煮茶的方法,而是一种仪式感和礼仪。
茶道注重和谐、平和、清静的环境,倡导品茗过程中的专注与静心。
茶道还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一种恬淡和内心的宁静。
茶道教会人们以简单的方式感受生活的美好,感悟人生的价值。
茶道的发展,也促进了茶艺的独特发展。
茶艺作为一种对待茶叶、器具、水火的技艺和工艺,承载了茶文化的精髓,成为文人雅士的兴趣所在。
茶艺讲究茶具的挑选与使用、水质的选择与煮茶方法、研磨茶叶的方式以及饮茶的礼仪等等。
茶艺师用心准备,以愉悦观者的眼睛、味蕾和心灵。
中国茶文化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还被带到世界各地。
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茶叶本身,它成为了中国文化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世界茶文化中,中国的茶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异的品质赢得了广大茶爱好者的青睐。
很多国家都设有中国茶文化研究机构,举办茶文化交流活动,以此推动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的变化,中国茶文化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茶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需要在当代社会中重新诠释和传承。
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者的现代茶文化也逐渐崭露头角,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总之,中国茶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中国茶道的论文

关于中国茶道的论文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审美体验,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茶具、茶艺、茶文化等方面融合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道文化。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与发展、茶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茶道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茶的起源与发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农氏便将品尝茶的方法传授给人们。
在随后的几百年间,中国茶叶的种植、制作技艺不断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
茶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经历了水灌法、焙烙法、枸杞法等多次革新,最终形成了中国茶的六大类别: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和乌龙茶。
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品味风格,展现出了中国茶文化的多样性。
二、茶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中国茶文化不仅仅是对茶叶的品味和鉴赏,更是一种精神和修养的追求。
它强调内心的宁静、自然与平和的心态,并追求精神的净化与和谐。
茶文化中的“和”与“境”是核心概念。
茶具、茶艺和茶道等元素的融合,使得品茶成为一种与自然融合、休闲放松的境界。
通过茶道,人们能够感受到宁静、平和和自然的力量,从而达到身心舒展的效果。
茶文化还强调“礼”与“敬”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茶道中,人们注重与他人之间的礼仪和尊敬。
在品茶过程中,主人与客人之间的互动、对于茶的品赏、对于茶道的讲解等,都体现了尊重和关怀之意。
这种文化的传承,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亲和力和友善性。
三、茶道的传承与创新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与演变。
不仅在中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而且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茶道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与变革。
人们致力于将茶道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同时,茶道也通过互联网媒体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茶的文化中,使中国茶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
茶道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茶艺表演。
传统的茶道表演注重入微、静默和细致,而现代茶艺表演则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娱乐性。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5篇范文)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关于茶文化的论文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茶文化摘要:茶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内涵丰富。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推广茶文化,利用茶文化的功能作用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对丰富素质教育内容和弘扬茶文化本身都有一定积极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素质;教育;学生茶,是中国的国粹之一。
中国的茶业,最早发源于巴蜀地区,其后向南部和东南部蔓延发展,最后发展至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到了日本以及朝鲜等东亚国家;在16世纪,传至西方国家。
中国对茶的发现以及发展,最终形成了茶文化。
茶文化作为我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涉及社会、伦理、政治、文学、美学、音乐、绘画、书法、民俗、哲学、礼仪、历史等诸多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并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一,野生药用阶段;二,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引用阶段;三,大量发展阶段;四,衰落阶段;五,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阶段。
对于当今社会,茶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饮食文化,而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体现,学习我国的茶文化,对于当今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主阵地.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茶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优秀代表之一,融合了儒、释、道各家思想,是东方哲学和智慧的集中体现。
浅谈中国茶文化的1000字论文

浅谈中国茶文化的1000字论文中国的茶文化研究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那么有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浅谈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浅谈中国茶文化的论文1浅谈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摘要】茶的历史悠久。
饮茶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的一大习惯之一。
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国民精神的塑造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发展;精神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饮茶作为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在古代中国十分普遍。
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种植和生产茶叶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有关茶的丰富、深厚的精神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几千年来,茶的精神渗透了中国社会,在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等众多领域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与“茶风俗”、“茶道”相比,“茶文化”的范畴要深广的多。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应是在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有关茶的诗词歌赋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开始逐渐问世。
茶开始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带有了一定得文化内涵,对社会起着一定的精神作用。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上至帝王、贵族,下至一般官吏乃至士人,都聚敛成风,皆以夸豪斗富为荣。
对此,一些有识之士便提出了“养廉”的问题。
于是,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出现了。
在陆纳、桓温手中,饮茶已不完全是人为地使用它的自然使用价值,而是带有精神文化的内涵,进入了精神的层面。
由此开始,饮茶并不仅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
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
在众多思想中,玄学独树一帜,十分流行。
而玄学家们,大多是所谓的名士,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
因此,在东晋、南朝时,出现了许多清谈家。
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
浅谈中国茶文化美学研究论文

浅谈中国茶文化美学研究论文中国茶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化现象,它通过对茶叶的种植、加工、煮泡和品尝等环节,展示了我国人民对生活艺术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崇尚。
茶文化美学是对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的美学价值进行研究,探讨茶文化对人们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提高,以及对个体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茶文化美学的研究从茶的品质和茶的外在形式入手,通过观察、品鉴、品评茶叶的香气、味道、色泽等方面,揭示茶叶与人的感官之间的互动关系。
茶的色、香、味被赋予了独特的审美意义。
例如,茶叶的香气被认为是茶文化美学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不同种类的茶叶散发出的香气可使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馨香、芬芳,从而达到一种身心愉悦的状态。
此外,茶叶的色泽也是茶文化美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茶叶的色泽与其品种、产地、制作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颜色的变化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茶叶的丰富性和变化性,从而增加了人们欣赏茶叶的乐趣。
除了茶叶本身的品质外,茶具和茶席也是茶文化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作为茶文化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具的设计与工艺直接关系着茶文化的氛围和品位。
茶具的外形、色彩、纹饰等方面都能够体现茶文化的独特之美。
茶席则是茶文化美学的重要环境,一个富有艺术感的茶席不仅可以营造出一种静谧、舒适的氛围,还能够让人们沉浸在茶文化的美好世界中。
茶文化美学的研究还涉及到茶道的实践和精神层面。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它是通过制茶、泡茶、品茶等一系列仪式和规矩,使茶叶的美学价值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
通过茶道的实践,人们能够培养出对茶叶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味和修养。
而茶道的精神层面则是通过茶道的实践过程中,使人们心境平和、心灵舒畅,从而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
总之,茶文化美学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工作,它旨在深入挖掘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的美学价值,探索茶文化对人们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提高,以及对个体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通过对茶叶品质、茶具茶席、茶道实践和精神层面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茶文化美学的魅力,进一步推动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名族之国粹。
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成我国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
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
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希望通过我们的论文,让你更加的了解茶文化。
一、中国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
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则比这更早一些。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划时代的时期。
从五代至宋辽金,是茶文化的拓展期。
自元代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
明代中期以后,精细的茶风再次出现,为其中坚者是清雅文人,学人的个性茶艺充分张扬,茶风则更趋纤弱。
清末明初,中国多灾难,有志文人忧国忧民,已无雅兴和心情去悠闲品茶,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也因之完结。
二、茶文化的作用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
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
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3.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
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4.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
《浅谈中国茶文化[共5篇]》
![《浅谈中国茶文化[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db42129ec3d5bbfc0a74b6.png)
《浅谈中国茶文化[共5篇]》第一篇:浅谈中国茶文化浅谈中国茶文化摘要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首。
茶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茶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茶文化指的是人文科学,即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关键字起源;发展;茶艺;品饮正文茶的起源关于茶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但是多数人认为茶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这是一则关于茶的传说,可信性有多大,尚不可知。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里,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和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从上面的话中我们知道,茶最早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药用功能是解毒。
第二篇:感悟中国茶文化感悟中国茶文化中国饮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有“神农氏尝百草,遇毒,以茶解之”的说法作证。
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日本茶道是于我国唐代传入日本,而现在提起茶道,人们却只知日本茶道,不禁使我们不得不做些什么以弘扬中华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
所以我们呼吁:中国人喝中国茶,发扬传统文化,再造民族雄风。
我国是茶的故乡,悠悠五千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而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
从此,茶从我国西南莽莽原始森林中走向世界。
多少年来,中华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吸取了民族优秀传统中丰涵无比的给养,融宗教、哲学、医学、格律、乐理、绘画、美学、建筑学等各家之长,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弥可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浅谈中国茶文化美学研究论文

浅谈中国茶⽂化美学研究论⽂ 中国茶⽂化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化的精髓。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中国茶⽂化研究论⽂,供⼤家参考。
中国茶⽂化论⽂篇⼀:《中国茶道漫谈》 [摘要] 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茶道精神的国家。
唐时的皎然最早提出了茶道概念;唐时的陆⽻则最早创⽴了茶道精神。
正是由于中国⼈最早发现并利⽤茶这种植物,并且最早提出了茶道概念和创⽴了茶道精神,从⽽把茶发展成为我国和东⽅乃⾄整个世界的⼀种灿烂独特的茶⽂化,这也是中国对世界⽂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茶⽂化茶道茶道精神 我们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国的植茶、制茶、饮茶均直接或间接源于中国。
“中国在茶业上对⼈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成为我国和东⽅乃⾄整个世界的⼀种灿烂独特的茶⽂化。
”茶道与茶艺是茶⽂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茶道是茶⽂化的核⼼。
本⽂重在分析茶道概念的提出及茶道精神的创⽴,并且进⽽说明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茶道精神的国家。
何谓茶道,茶⽂化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王玲教授在其著的《中国茶⽂化》⼀书中对茶艺与茶道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也包含着对茶道概念内涵的阐释。
王玲教授说:“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化的核⼼。
我们这⾥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
有道⽽⽆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道,艺则⽆精、⽆神。
……茶艺,有名、有形,是茶⽂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灵去体会。
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度统⼀的结果。
” 我们从王玲教授的论述中不仅明确了茶道与茶艺之间的关系,⽽且对茶道概念的内涵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即茶道是茶⽂化的核⼼,是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茶道具有⽆形性和不可见性,需要通过⼼灵去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文化——茶道与茶艺摘要: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容十分丰富。
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涵茶业专著、茶业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茶与习俗、茶艺表演、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
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
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
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国四大茶道中国的茶道大致可概括为四大茶道:雅士茶道、世俗茶道、禅宗茶道、贵族茶道。
1雅士茶道中国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雅士茶道是已成大气候的中国茶道流派。
茶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以"入仕"的士主体,还包括未曾发迹的士,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名门因秀、艺坛伶人等。
对于饮茶,主要不图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导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于闹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点什么。
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
“雅”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品茗之趣二是茶助诗兴三是以茶会友四是雅化茶事正因为文人的参与才使茶艺成为一门艺术,成为文化。
文人又将这门特殊的艺能与文化、与修养、与教化紧密结合从而形成雅士茶道。
2世俗茶道茶是雅物,亦是俗物。
茶叶进入家庭,便有家居茶事。
清代查为仁《莲坡诗话》中有一首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已是俗物,日行之必需。
客来煎茶,联络感情;家人共饮,同享天伦之乐。
茶中有温馨。
茶道进入家庭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贵,以法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
富贵之家,茶事务求精妙,可夸示富贵、夸示高雅,不足为怪;小康之家不敢攀比,法乎其中;平民家庭纵粗茶缶,只要烹饮得法,亦可得茶趣。
3禅宗茶道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
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
茶神陆羽就出身佛门。
他的作品《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而且,多数名茶都与佛门有关。
如有名的西湖龙井茶,陆羽《茶经》说:“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
”明代时可一《茶录》记载:“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
是茶始于一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制法。
其后于松萝结庵,来造山茶于庵焙制,远迹争市,价倏翔涌,人因称松萝茶。
”以及毛峰中的极品——毛峰,铁观音、普陀佛茶等。
4贵族茶道贵族茶道由贡茶演变而来。
贵族茶道的茶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之流的人物,不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一要贵,有地位,二要富,有万贯家私。
于茶艺四要“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求其“高品位”,用“权力”和“金钱”以达到夸示富贵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损“皇权至上”,有负“金钱第一”。
贵族茶道有很多违情背理的地方,比如太看中金钱名,失去了茶本身高洁、清雅的品性。
但因其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这一茶道成为重要流派香火绵延。
作为茶道应有一定仪式或程序,贵族茶道走出宫门在较为广泛的上层社会流传,其富贵气主要体现在程序上。
其变种即源于明清至今仍在流传的闽潮功夫茶。
二、茶道与茶艺茶道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陆羽将唐代的煮茶技艺总结为:“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茶经·六之饮》),就是茶叶采造、鉴别、茶具、用火、用水、炙茶、碾末、煮茶、饮用等九个方面。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1.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2.斗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
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
最先流行于建州一带。
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陆羽提倡的这套煮茶程序是:炙茶、碾茶、罗(筛)茶、烧水、一沸时加盐、二沸时舀水、环击汤心、倒人茶粉、三沸点水、分茶人碗、敬奉宾客。
整套程序是相当完整的,其技术要求也是颇为明确、具体。
陆羽特别重视煮茶时要培育出美丽的“沫饽”。
称之为“汤之华”,华者花也。
指的是茶汤表面上浮泛的一层细密均匀的白色泡沫:“沫饽,汤之华也。
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
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
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于尊俎之中。
饽者以滓煮之。
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
”不过,在唐代茶艺发展进程中,除了陆羽等人之外还有一位茶人的贡献值得注意,这就是临淮县(今洪泽县西)的常伯熊。
据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6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
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
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1)早在唐代,茶艺的基本程式已经形成,而且可以在客人面前进行表演。
(2)常伯熊在表演茶艺时已经有一定的服饰、程式、讲解,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成为一项艺术形式。
(3)茶艺的基本程式虽然是陆羽制定的,但却是经过常伯熊进行很大加工之后才在社会上流行起来。
因此,常伯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茶艺表演艺术家。
三、中国茶道的意义喝茶、品茶、茶艺与最高境界——茶道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小结:茶是需要用心去品的。
品茶是一种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精神上的熏和升华,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以茶代酒,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良风美俗。
茶道是文化的精华,其核心为和,具有深远的哲思。
有人说,中国人性格像茶,总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进步。
在中国茶文化中,处处贯彻着和谐精神。
茶文化渊远流长,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国饮。
浅析中国茶文化和法国咖啡文化之比较[论文关键词]中国茶文化法国咖啡文化比较分析[论文摘要]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咖啡对法国人的重要性也正如茶对于中国人一样,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它们有很多相似性,但也有不同点,本文就从不同的方面对茶和咖啡做了详尽的比较。
众所周知,茶和咖啡如今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两大重要饮品,茶的清香沁人心脾,喝茶时清新淡雅的意境让人醉;咖啡的香醇更是令人如痴如醉,让人在忘我的境界里回味无穷。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同样,咖啡对法国人的重要性也正如茶对于中国人一样,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法国人说,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咖啡馆的路上,看似简单的一句玩笑话,却是法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因为咖啡已经真正成为了法国人生活的必需品,早饭时,吃着香喷喷的羊角面包,来一杯香甜的牛奶咖啡真是一种极致的享受;中午休息时,工作之余,来一杯咖啡提提神儿,精神振奋地继续工作;晚上一顿大餐之后喝一杯expresso帮助消化对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好处。
中法两国两个伟大的民族,对美好的事物都有着执着的追求,不断地探索使其升华成文化,中国人的品茶讲究的是茶道,而法国人品咖啡讲究的是环境和情调,如今,茶和咖啡已经被衍生为茶文化和咖啡文化,都追求一种优雅,放松,静心,享受生活,注重品位的一种生活文化。
饮茶可以修身养性,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喝咖啡是体验优雅的情趣,浪漫的格调和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然而除了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之外,还有什么不同的方面么?我们今天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个比较吧!一、从茶和咖啡的起源谈起关于茶的起源众说纷纭,至今都没有统一的说法,所提到的证据都不能证明哪种说法是绝对正确的,茶的发源地很多人认为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到世界各国的,认为饮茶和种植茶叶是中国人首创的,但也有证据表明印度和非洲等地也有可能是茶的发源地。
甚至在国,关于最早原产地也有好几种说法,西南说,说,说,川东鄂西,江浙说等,尤其是发源时间更是众说不一,分别有神农说,西周说,汉说,六朝说等,而且民间流传的神农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神话故事更是为茶的起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关于咖啡的起源同样是这样,在无数的咖啡发现传说中,其中基督教发现说《牧羊人的故事》和伊斯兰教说《阿拉伯僧侣》是流传最广的。
不过比较说法一致的是历史学家们都同意咖啡的诞生地是衣索比亚的咖发。
1669年由土耳其大使把咖啡传入了法国,这之后就咖啡文化便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可以说法国虽然不是咖啡的发源地,但法国人却把咖啡的文化浪潮推上了最高峰,可以说是法国人把咖啡喝到了极致。
关于起源之说,两者都有着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和神话色彩,都有着各种猜测和说法,不同的是中国在茶的起源里似乎一直是主角,而法国在咖啡的起源中就有点喧宾夺主的意味了。
二、从种类、制作方法、品尝方法和功效读起中国人喝茶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种类繁多,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等;根据不同场合中国有不同的泡法,比如绿茶需要用较冷的水冲泡,红茶和乌龙茶要用传统式的泡法即可。
喝茶时,要注意茶叶适当拼配,要随喝随添,让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可适当配着糖果,点心,干果等一起味道更佳。
茶有健身、治病等药物疗效,还具有修身养性、冶情操等功效。
法国人在传承别国的咖啡制作和种类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咖啡的制作工艺,在法国,人们能喝到的咖啡种类很多,各种纯咖啡和各种花式咖啡,其中皇家咖啡,用白兰地调制成最具特色。
各种咖啡的制作方法区别很大,有高压蒸馏法、冲泡法和虹吸法等;喝咖啡时,加入糖和牛奶之前先小饮一口,品尝一下纯咖啡的香气,将糖、牛奶等与咖啡混合后,轻轻地搅拌液体,然后饮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