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新制度经济学观点

新制度经济学观点

新制度经济学观点【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I.新制度经济学简介1.新制度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思想2.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II.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制度的定义和作用2.制度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3.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III.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1.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2.金融制度与经济增长3.教育制度与经济增长4.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正文(篇1)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制度、产权、交易费用、市场机制等经济现象的学科。

它以现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基础,通过分析制度的变迁、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市场的有效性和缺陷等方面,来探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也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制度是社会的基础,它规定了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交往。

制度的存在和变迁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良好的制度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制度的缺陷和不健全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制度的创新和改革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产权制度是制度的核心,它规定了财产的所有者对其财产的排他性使用权和收益权。

产权制度的明晰和保护可以激励人们创新和努力工作,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通过货币和资本市场的运作,为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提供了渠道和支持。

目录(篇2)I.新制度经济学简介1.新制度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产权、交易成本、外部性、产权的明晰化II.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1.制度变迁的内涵和类型2.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正文(篇2)一、新制度经济学简介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制度、产权、交易成本、外部性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

它以现代微观经济学和现代宏观经济学为基础,通过分析制度的经济效应,来研究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入,新制度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日益受到广泛。

本文将简要概括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分析其当前研究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经济学领域,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因素纳入到经济分析中,强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其中,市场制度、产权制度和企业制度等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市场制度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市场交易行为进行规范的规则体系;产权制度是指界定和保护个体或团体财产权利的制度安排;企业制度则涉及到企业的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等方面。

当前,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内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理论方面,学者们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对市场失灵、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实证研究方面,新制度经济学也被广泛应用于政策分析、产业研究等领域。

例如,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劳动力市场制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规律和政策选择。

展望未来,新制度经济学将持续现实问题,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拓展。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新兴市场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将更加国际制度与政策比较、转型经济体的制度变革等问题,以适应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研究方法将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新制度经济学将更多地采用实验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新兴方法,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研究体系。

然而,新制度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制度的界定与测度问题、制度的动态变化问题以及政策制定的复杂性问题等,都需要新制度经济学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新制度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在经济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新制度经济学将继续现实问题,拓展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以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新制度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探讨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方法论和研究纲领。

新制度经济学观点

新制度经济学观点

新制度经济学观点【原创版3篇】目录(篇1)I.新制度经济学简介1.新制度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II.制度与经济体系的关系3.制度的定义和作用4.制度与经济体系的互动关系III.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领域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6.国际贸易与投资7.社会政策与公共管理正文(篇1)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制度与经济体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对制度的深入探讨,揭示了经济体系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新制度经济学观点认为,制度在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决定经济行为和结果的重要因素。

首先,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准则和惯例。

它们通过约束和激励来调节社会经济活动,以确保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制度的存在使得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可以预期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从而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例如,产权制度的建立能够保护人们的财产权,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基础。

其次,制度与经济体系的互动关系密切。

一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决定了其经济体系的性质和特点。

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发展路径和结果。

例如,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的政策措施往往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新制度经济学观点还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方面,新制度经济学观点认为,政府应当通过改革制度来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改革税收制度来促进投资和就业,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在国际贸易与投资方面,新制度经济学观点认为,一国应当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改革国内制度体系,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的稳定。

在社会政策与公共管理方面,新制度经济学观点认为,政府应当关注公共产品的供给和质量,加强公共部门的建设和管理。

同时,政府也应当改革管理制度和程序,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新制度经济学观点认为,制度是经济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决定了其经济体系的性质和特点,同时也决定了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章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章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奈特、哈耶克、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张五常、 巴泽尔、诺思 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关心的问题:
真实世界里的行为约束 协调大规模分工和市场交易活动的基础 经济行为产生的复杂互相影响

主要约束:产权和交易费用 与经济学传统一脉相传
新制度经济学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制度并检察它的结 果,21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荣发达的时代,它 将对越来越多的引导经济事务的具体制度安排提出 自己的真知灼见,并且为改变这些安排以增强经济 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四)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效用最大化。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约束条件 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并把效用最大化假说扩展至 所有人的选择,从而抛弃了新古典理论陈旧的二分 法——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2)有限理性
新古典经济学不仅把人假设为单一的“经济人” 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机器,而且假定“经济人”具备 完全理性,即假定人随时随地都自觉地,而且全智全 能追求“最大化”或“最优化”,是具备完全理性的 “经济人”。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完全理性不符合人类行为 的现实,因而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假设。
对经济管理的研究,特别是在公共选择方面的研究, 艾利诺-奥斯特姆的研究证明了用户组织(user associations)如何成功管理公共财产。 奥利弗-E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对制度经济学的 研究,特别是在企业边界方面的研究。奥利弗-威廉 姆森的理论显示,企业能够扮演解决冲突的角色。

我们对制度的理解应该更加丰富,以使我们运用经 济理论和经验知识来分析一系列广泛的经济文化和 政治装置,这包括发达和发展中国家。 制度分析试图理解政府的作用以及政治制度在政策 形成、实施和经济绩效中的作用,但是制度分析本 身并没有提供一个政治的议程。

小议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学发展带来的机遇

小议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学发展带来的机遇

小议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学发展带来的机遇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及其理论框架新制度经济学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它关注的是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并将经济行为者视为有限理性。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通过塑造经济人的行为方式,影响经济绩效和社会福利。

具体而言,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制度的三个方面:制度安排、制度执行和制度演化。

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新制度经济学强调机制设计的重要性,从制度执行的角度,新制度经济学探讨了监管的作用和制度如何避免利益冲突,从制度演化的角度,新制度经济学关注制度的适应性和产生机制。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实践价值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解释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也为其带来了实践价值。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解释的对象不再是理想化和完美的市场或企业,而是真实的社会经济组织,这种理论的实践价值在于它们能够提供一些指导政策制定和组织治理的具体方法。

在现代经济学领域,新的研究方法已经从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转变为实证和基于实证的研究分析,各种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加速了包括机构政治学在内的更加实证化的研究方法的兴起。

三、建立新的经济制度框架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机遇。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很多遗留问题,例如物权制度、行政制度和法制制度等。

遗留问题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和制度特权。

在这些问题上,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它不仅可以提供制度设计的思路,而且可以对所设计的制度逐渐成熟的过程进行分析,评估和修正,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供借鉴和支持。

四、改进市场规则,提升市场效能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可推广到市场规则改革。

当市场规则理念落后于市场变化和人民需求时,市场权利与利益的分配失衡,市场效能降低。

因此,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可以促进市场规则合理制定。

其核心方法是要求开放性改革,并开展制度变革。

需要市场制度对外置信,建立和完善市场的信用制度,推进市场透明化,从而降低市场规则制定者的成本,提升市场效能。

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概括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描述其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不同之处,并运用这一框架来分析发展问题。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模式规则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作者简介:道格拉斯・诺斯,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

译者简介:何玮,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

安同良审校。

本文译自/012324567898:89;6<=>?;6;@9?7$6A B2C2=;D@268,EF B;:G=<77HI 3;J81,K<7196G8;6L69C2J798F ,M8I N;:97I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O 美P 道格拉斯・诺斯一新制度经济学力图将制度理论整合到经济学中。

但是新制度经济学不象早期一些理论那样试图推翻或取代新古典经济理论,而是力图在古典经济理论基础上,通过修正和扩展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使人们能够把握和处理迄今为止还处于其分析范围之外的大量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坚持并以之为基础的基本假设,是资源的稀缺性和竞争性———它们是微观经济学理论包含的选择理论的基础。

新制度经济学放弃了机械理性主义(9678J:@268<=J<89;6<=98F )的假设———这个假设使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与制度无关的理论。

在一个机械理性主义的世界中,制度没有必要存在;思想和意识形态(9A2<7<6A 9A2;=;G927)也没有用;(经济的和政治的)有效市场成为经济体系的特征。

然而,我们实际上只能拥有不完全信息,而且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因此,为了进行结构性交易(78J:?8:J22Q?1<6G2),人们对彼此的行为都加以限制。

但这并不意味着随之产生的制度就是有效的。

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思想和意识形态对选择以及不完全市场所形成的交易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新制度经济学是从制度分析的角度研究经济现象的学科,主张强调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包括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制度等方面。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新制度经济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新制度经济学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的经济学主张自由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但事实上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导致市场失灵。

新制度经济学提出制度创新可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例如建立质量监管机构和消费者维权机构等,使得市场逐步走向完善。

其次,新制度经济学在政府干预经济中的作用也得到了重视。

传统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尽可能少地干预市场,但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政府的参与可以提高市场的效率和公正性,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发展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等方式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最后,新制度经济学也被应用于中国企业发展中。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着许多制度约束,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企业制度创新的思路,例如建立内部治理机制、完善员工激励机制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总之,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对于优化市场效率、提高公正性、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1 -。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历程、方法论和研究纲领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历程、方法论和研究纲领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历程、方法论和研究纲领欧阳日辉1,徐光东2(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北京 100000;2.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北京 10000)摘要:新制度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不容忽视和令人激动的领域,但新制度经济学内部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范式。

新制度经济学在坚持正统的新古典理论硬核的同时,不断修正新古典理论的保护带。

由于制度现象本身的复杂性,新制度经济学的进步需要方法论上的多元论,或者说对各种方法论的兼收并蓄。

新制度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奥地利经济学认识论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现有各个流派制度分析的资源,将被新古典抽象掉的不确定性、无知、错误预期和法律与制度框架还原到现实中,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关键词:制度;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纲领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新制度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最令人激动的领域,并被视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新制度经济学的革命使经济学的潮流从政策建议转向了经济解释,这种转变引起了对经济现象的重新认识,对研究目的的重新确认,以及对效率含义的重新评价。

由于关注范围的广阔和文献的庞杂,更主要的是由于其内部不同流派之间的差别和异议,新制度经济学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明确统一的范式。

因而适时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文献进行梳理,从总体上把握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脉络和发展方向,成为一项迫切而有价值的工作。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把与制度及制度变迁有关的问题纳入经济学科的努力,贯穿经济思想史的始终。

因此,当我们回顾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时,必须将视角推向历史的纵深。

1.制度主义的先驱制度经济学的先驱可以追溯到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包括大卫•休谟、亚当•弗格森和亚当•斯密(柯武刚和史漫飞,2002:39-40)。

他们揭示出了运行中的经济,或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的制度基础及其演化的性质。

而涂尔干和孔德的社会学传统也是制度研究的重要起源(汪丁丁,2002:200-2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
发表时间:2018-10-15T10:34:04.7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杨佳鑫
[导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不同于凡勃伦,康芒斯,加尔布雷斯的传统制度经济学的学派诞生了,即新制度经济学。

它最早由美国人威廉姆森提出,但普遍的看法是由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的发表而开始的。

(渤海大学经法学院,辽宁省锦州市)
一,综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不同于凡勃伦,康芒斯,加尔布雷斯的传统制度经济学的学派诞生了,即新制度经济学。

它最早由美国人威廉姆森提出,但普遍的看法是由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的发表而开始的。

这一学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与分析制度的构成与运行,并去发现这些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迎合了当代人主流经济学派研究的方法,并于九十年代随着科斯和诺斯的相继获得诺奖而盛行。

新制度学派将生产函数的表达式中扩展了第四个要素——制度,从该学派现如今的影响力我们可以看到,制度作为额外的生产要素来考虑是十分必要的。

新制度经济学核心内容包括有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组织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下面我将分别从各个核心理论方面来谈对制度的认知。

二,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也称交易成本,基本思想是由科斯提出来的,后来由威廉姆森,诺斯,张五常等人加以完善的。

这是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

“有限理性人”概念的提出者西蒙建议将信息不对称,处理信息的费用和一些非传统的决策者目标函数引入经济分析,除此之外,加上机会主义以及资产的专用型这两个因素,就明确了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当今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不完全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由此给企业效益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会耗费一定的费用来减少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而费用的多少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获得信息的可靠性。

科斯的原创性贡献,使经济学从零交易费用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费用的现实世界,从而获得了对现实世界较强的解释力。

经过威廉姆森等人的发挥和传播,交易费用理论已经成为新制度经济学中极富扩张力的理论框架。

引入交易费用进行各种经济学的分析是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目前,正交易费用及其相关假定已经构成了可能替代新古典环境的新制度环境,正在影响许多经济学家的思维和信念。

三,产权理论
产权(property rights)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产权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是该学派的基石。

产权能界定人们在经济中如何受益受损以及得到补偿,并帮助一个人形成与其他人交易时的预期。

另外,产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限性,它要受到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制约。

个人认为,这一点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明显的例证,我们的土地所有权问题是国家和集体所有的,所以个人才会为了一己之利去肆意的破坏我们的土地使用制度,尤其是农用耕地面积不断的被占用,已经直接逼近了耕地红线。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核心定理——科斯定理是这样定义的,交易费用为零的假设条件下,自由的市场交易不论产权如何界定都会使效益最大化。

但是我们都知道,真实的市场中,交易费用是不可能为零的,所以,在存在正的交易费用的情况下,产权的界定将成为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四,组织理论,制度变迁理
组织理论(organization theory)包含企业和国家的组织理论。

诺斯曾指出,西方世界的兴起就在于发展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

在组织理论中我们重点研究的是企业理论,关于企业理论的研究当然要数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中的贡献了,文中指出,市场机制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企业同样也是。

但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企业家组建企业组织来支配流通资源的手段是可以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的。

其中契约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中常常存在的现象。

作为制度的制定者,人普遍具有双重动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倾向的特点,从而也必然会存在缺陷。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有一下三方面的假设,首先,人类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同时追求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最大化;其次,人具有有限理性特点;最后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即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这三点假设使得古典经济学基本前提中完全理性人的概念进一步准确,贴近实际,同时相较于马克思构筑的人人舍己奉公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更具有现实基础。

制度总是随着经济状况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

制度的变迁往往都是由于利益的诱导,比如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冒着风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于自身生存下去的利益所诱导。

现存的制度如果没有被替代,就必然有其一定的合理之处,存在即合理。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构成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块基石。

制度变迁理论涉及制度变迁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问题、制度变迁的动力、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变迁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径依赖等。

其中,路径依赖对制度变迁具有极强的制约作用,并且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所以,制度变迁的国家必须不断解决路径依赖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自己对制度变迁的态度:制度变迁还是应该以不断改进的较小成本的方式进行,因为当代社会已经没有那么足够大的收益去掩盖掉大规模制度变迁成本的环境了,所以制度变迁逐步缓慢的进行即可。

现代社会以及不可能再有很大成本的制度变迁的能力了。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存在是必然的,对制度的不断理解与认知,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世界里,我们要从经济学大家们的理论中汲取到制度之精华之处,抓住生产函数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我们以后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更准确的分析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