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工程 Mee.doc

合集下载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研究与设计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研究与设计

1 工程概述1.1 工程规模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其坝高178m,坝顶长度1168m,坝顶宽12m,坝体上游坡1:1.4,下游坝坡综合比1:1.4。

大坝主要由堆石体、趾板、混凝土面板及防渗帷幕等构成。

堆石体主要划分为垫层料区、过度料区、主堆石区和次堆石区,总填筑方量1800万m3;混凝土面板厚度为底部0.9m、顶部0.3m,并按16m等宽分垂直缝,其挡水面积17.3万m2。

1.2 地质地貌大坝座落于“V”形宽阔河谷之中,河谷横向总体形态近似梯形,顺河向呈波状起伏,河床宽度一般为100~150m。

坝址区为中三迭统(T2)软弱层状岩体构成的纵向河谷地段,由薄至中厚层局部块状的泥岩、砂岩及灰岩组成,岩层倾向左岸,右岸为顺向坡。

坝区地质构造以北东向断裂为主,区域性压缩断层F8从右岸坝头附近通过,受其影响,两侧发育了一系列派生及伴生断层,以及层间剪切带、小褶曲和节理裂隙发育。

1.3 工程施工大坝于1996年2月10日开始填筑,1999年底完成防浪墙施工。

1.4 安全监测系统布置监测项目主要划分为:坝体表面变形、坝体内部变形、接合缝、面板挠度、坝体应力、面板应力应变、渗流渗压、水情、动力等监测,大坝监测的各个项目相互关联,监测内容最终结果反映在坝体变形、面板变形、面板应力、面板周边缝和垂直缝开合度、渗流渗压等指标上,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进行相互对比分析,从而达到监控大坝安全的目的。

2 主要监测成果1 坝体变形1.1坝体表面变形位于一~三期面板顶部监测结果表明:面板与垫层料皆产生较明显的竖向和剪切位移,同时发生微量张开,面板向下游最大位移83cm、最大沉降116.4cm、最大横向(向河床中部)位移8.5cm。

位于坝后坡不同高程区域的堆石体也产生了较大位移变形。

1.2坝体内部变形(1)沉降变形坝0+640/高程665m 最大沉降位于坝轴线部位,其沉降量153cm;坝0+640/高程692m 最大沉降位于坝轴线部位,其沉降量309.3cm;坝0+630/高程725m 最大沉降位置发生在坝轴线下游30m,其量值达346.3cm;坝0+630/高程758m 最大沉降位置发生在坝轴线下游30m,其量值241cm;坝0+918/高程725 m 最大沉降位置发生在坝轴线下游46m,其量值273.6cm;坝0+918/高程758 m 最大沉降位置发生在大坝后坝坡,其量值为157.5cm;坝0+438/高程725 m 最大沉降位置发生在坝轴线下游35m,其量值为120.0cm;坝0+438/高程758 m 最大沉降位置发生在坝轴线部位,其量值为107.5cm。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面板面积及堆石体方量世界第一的大坝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面板面积及堆石体方量世界第一的大坝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面板面积及堆石体方量世界第一的大坝佚名【期刊名称】《河北水利》【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1页(P25)【正文语种】中文天生桥一级水电站位于南盘江干流,为红水河梯级开发的龙头电站。

坝址右岸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左岸为贵州省安龙县。

电站距贵阳市240km,其上游约62km 是南盘江支流上的鲁布革水电站,下游约7km 是天生桥二级水电站。

电站于1991 年6 月开工建设,1994年底截流,1998 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0 年工程竣工。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0139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93 亿m3。

总库容102.57 亿m3,为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

主要建筑物均按1000 年一遇洪水设计,最大可能洪水校核。

枢纽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开敞式岸边溢洪道、放空隧洞、引水系统和地面厂房等主要建筑物组成。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78m,居20世纪末世界已建面板坝的第2 位,坝顶长度、坝体填筑方量和面板面积居世界首位。

坝顶高程791m,坝顶长1104m,坝体填筑量约1800 万m3,其中1400 万m3的填筑料来源于溢洪道的开挖渣料。

布置在右岸垭口的溢洪道具有规模大、泄流量大、流速高的特点,由引水渠、溢流堰、泄槽、挑流鼻坎和护岸工程组成。

溢流堰前缘宽度81m,设5 孔13mX20m弧形闸门,为20 世纪末中国规模和泄量最大的岸边溢洪道,最大流速达45m/s,泄槽内布置有掺气减蚀设施。

放空隧洞位于右岸,具有后期导流、旁通及放空等多种作用,最大泄量为1766m3/s。

用弧形闸门控制。

总水压力87350kN,是国内采用液压伸缩式止水的最大弧形闸门。

电站总装机容量1200MW,4 机联合运用时,保证出力403.6MW,多年平均发电量52.5 亿kW·h。

厂房位于大坝下游左侧岸边,采用单机单管引水方式。

引水系统布置在左岸,由引水渠、进水塔、隧洞与压力钢管组成。

2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2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分析王自高,钱 康,杨海江(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51)摘 要:水电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将引发新的水库环境地质问题。

文章将通过对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水库区环境地质条件及己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分析,来评价水库蓄水对环境的影响,并对今后水库地质环境的开发与保护提出建议。

关键词: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地质环境;诱发地震;库岸再造;库岸稳定;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951(2001)02-0037-051 前言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水库环境地质条件复杂,水库投入运行后,诱发地震频繁,库岸再造明显,环境地质问题较为突出。

受业主委托,自1998年初开始,先后对整个库岸的稳定性及其对移(居)民点和大片经济作物的影响、水库诱发地震灾害、失稳区处理规划设计进行专门地质调查工作。

文章将对所涉及的水库环境地质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2 区域及水库环境地质条件工程区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斜坡,即云贵高原与广西丘陵过渡地带。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峰峦迭峰,洼谷纵横。

分布中高山区及中低山区两类地貌。

处于构造稳定区内,区域稳定性较好。

地震活动水平不高,新构造运动表现微弱;地震基本烈度,除库尾部分地段为Ⅵ度外,均为小于Ⅵ度地震区。

库区主要分布一套中生界三迭系地层,缺失上统,下、中统为连续沉积,由于岩相的变化,岩性上可分为两大区,即南相区及北相区。

岩性主要为薄层、中厚层砂岩、泥岩,局部地段为灰岩。

第四系覆盖层普遍发育,主要为残积、坡积、洪积及少量钙华等。

水库区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西延部位及云南山字型构造东翼。

在漫长的地史时期中,特别是三迭纪以后,经受多次复杂的构造变动,构造形迹广泛发育,反映出多次构造动运破坏、改造的复杂的区域构造景观,造就了不同的构造体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复合及联合关系。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施工导流与渡汛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施工导流与渡汛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施工导流与渡汛水力发电?1999年?第3期41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施工导流与渡汛们乙/f匡焕祥(长江水利要再—,430010)Tf.J可6卜关键词^l互!甚型.塑堡互塑天生桥一级查皇站_摘要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是我国在建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采用的施工导流标准,渡讯方式,导流程序是合理的.施工过程中采取了过流保护工程措施及安全渡讯调控管理,使工程按设计如期进行,大大简化了施工导流建筑物的规模,缩短了前期工期,节省了资金的投人.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施工导流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过程,正确地选择导流的标准,渡汛方式,将对整个工程工期及投资产生重大影响.与土石坝相比.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以下简称面板坝)的施工导流标准,渡汛方式,施工程序,具有突出的优点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面板坝工程施工导流采用的是枯水期施工围堰(过水围堰)挡水,隧洞导流.第一个汛期由导流隧洞与填筑的堆石坝体过水渡汛;第二个汛期则为填筑坝体挡水,导流隧洞与放空洞泄流联合渡汛天生桥堆石体过流保护工程的施工经验,为我国高面板堆石坝的施工导流提供了直接的成功经验.本文对此作一简要介绍.1施工导流设计方案比选1.1工程规模豆自然特性本工程系红水河梯级的第一级水电站,面板坝最大坝高178131,坝顶长ll68m,坝体总填筑量为l875万m,钢筋混凝土面板面积约18万m.水库总库容102.6亿131.电站装机容量1200Mw(4×300MW),本工程属大I型工程,其永久建筑物为一级标准,临时建筑物为四级标准.本工程位于红水河上游南盘江干流.坝址下游约7km处是已建成的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首部枢纽.上游约62km有南盘江支流黄泥河上已建成的鲁布革水电站.坝址以上汇水面积50139km.据实测31年水文系列,多年平均流量612m/s.最大流量7780m/s,最小流量72131/s,洪枯流量比高达100倍,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坝址处河谷开阔,在二级电站修建前,枯水期水面宽约40~l60m,水深约2~10m,河床冲积层厚约6.O~25.6m,近基岩面有0.5~13.3m的淤泥质粘土层,围堰基础地质条件不良.1.2导流方案比选天生桥一级堆石坝导流曾研究过围堰全年挡水,工程施工初期渡汛标准按30年重现期全年洪水10800131/s推算的方案.此方案即使布置3条导流隧洞(断面为13.5m×13.5131的修正马蹄形),上游挡水围堰仍高达60m(填筑量达210万m,且基础处理困难),需要在截流后的一个枯水期将它建成,实施难度很大,因而放弃.招标文件确定的方案是过水围堰与两条导流隧洞(断面同前)联合导流.上游围堰(堰顶高程651m,长273m)高约20m,填筑总量21.4万131.;下游一期围堰(堰顶高程647.2131.长l53.8m)高l8.7m,填筑总量12.7万m,二期(即1997年汛前)再加高至657.2m,全年挡水.经研究.上下游围堰的基础冲积层均不开挖,设高喷板墙垂直防渗处理上游过水围堰断面结构为宽顶堰加堰后消能平台(混凝土厚lm),其问1:5斜坡段以厚0.9m的混凝土楔形体保护}下游围堰坡脚设10m长的柔性护坡,由5排2m×2m的钢筋石笼连接而成,两岸则以石笼护坡(见图l,图2).1.3导流标准与程序(1)l995~l996年与1996~l997年两个枯水期(从11月11日至次年5月20日),按该时段20年重现期洪水,设计流量l670m/s,由导流洞单独收稿日期;1998—09—0742水力发电?1999年?第s期圈l上游圈堰断面螬构(单位:高程为m;其余为ram)圈2下游一期暖堰断面结构(单位:高程为m;其余为ram) 泄流,上下游围堰挡水施工.(2)1996年汛期,按30年重现期全年洪水,设计流量10800m/s;由导流洞(两条)与过水断面(未完成坝体)联合泄流渡汛.(3)1997年汛期,按300年重现期全年洪水,设计流量l7400m/s,放空隧洞投人运行,与导流洞(两条)联合泄流渡汛.(4)1997年汛后,导流洞下闸封堵,l997~1998年枯水期由放空洞单独泄流.(5)1998年讯期,按500年重现期全年洪水,设计流量18800m/s,由放空洞与溢洪道简易过水断面联合泄流渡汛.(6)1998年枯水期,第1台机组发电,由放空洞泄放余水.2渡汛实践与过流保护工程2.11995年渡汛本工程于l991年开工,原定1993年冬截流,后因故推迟一年.l994年10月,l号导流洞进口段冒顶塌方34万m.,只得在2号导流洞单洞导流条件下,于l2月25日实施截流(一次成功),随即进行上下游过水围堰施工.1995年汛期,围堰过流l2次,最大来水流量4800m./s,上游围堰安然无恙,下游围堰则出现5次险情.据分析,主要原因是二级电站运行水位控制偏低,下游围堰实际尾水位显着低于招标文件规定,过堰流速大于设计值,下游护坡及坡脚遭受强烈淘刷,致使局部失稳.221996年渡汛保护研究鉴于l995年的教训,本工程1996年防洪渡讯被电力工业部列为全国在建工程的防汛重点.为确保已填筑的180万m.上坝料及下游围堰的安全,专门进行了渡汛水力学模型试验.(1)试验是在l:100水工正态模型上进行的.导流建筑物包括两条导流洞及过水围堰与未完成的坝体.上下游围堰相距约1km.未完坝体堆石料接设计的主堆石料及次堆石料级配模拟.预留的泄槽为一宽顶堰,长约300m,其过水断面接常遇洪水不冲流速考虑,底宽120m,槽底高程642m,两侧以l:1.4的斜坡升至6601'11高程以上.试验观测了9种工况下的流态,下泄流量分别为2500,3000,3500,4400,5500,6500,7760,9670和10800m./s,下游围堰尾水位控制在643m左右(原型可由二级电站调控).(2)试验表明,坝体渡汛的难度主要取决于下泄流量的大小.下泄流量为5000m/s以下时,两条导流洞分流约2o00m./s,过坝水流平顺,最大流速24m/s,泄槽底部及边坡均未见大于25cm的石料被冲动;下泄流量为5500~7760122./s时,泄槽进出口水流波动增大,最大流速4.4m/s,槽底石料出现冲动,且有块石横向滚动;下泄流量为9670~1O800m./s时,过坝水流成面流,波动剧烈,最匡焕祥: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施工导流与渡汛43 大流速达5.7m/s,泄槽进出口底部块石滚动,两侧岸坡受冲坍塌.根据各部位受冲情况,试验建议对坝体泄槽段保护的范围为高程642~658rfl.重点保护进出口底部及两侧孤形段岸坡,尤应侧重进口段底部及进口右侧岸坡;泄槽直线段和河槽底部只需一般保护.2.3坝体过流保护工程参照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主要采用不同型式的钢筋铅丝笼(以下简称"石笼",所用钢筋一般为≠20),铺护在未完成坝体泄槽段的重点防护部位.2.3.1裹头与进出口护底进口收缩岸坡弧形段采用连续石笼护坡,与预埋在坝内的钢筋焊接,并以4rfl×1.5m×1m的石笼压脚.出口扩散岸坡弧形段问隔地铺设石笼,其问以钢筋焊接,内填25cm以上块石,表面覆盖铅丝网泄槽底部(高程642m平台),在进口段40rn与出口段l5rfl,每隔6m,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1条石笼,长12Om,宽1.5rfl,高lrn,底部以钢筋相连,石笼之间回填主堆石(ⅡB料),碾压密实,其上覆盖钢筋网形成整体.其余槽底部分按常规填筑标准施工.2.32护坡与护脚泄槽两侧1:1.4的坡面上,先用钢筋焊成1.6rfl×1.6rfl的骨架,再于其内干砌大于2Oem的块石,上覆铅丝网,再焊钢筋作为压条(闯距o.8m×0.8m),并与预埋在坝内的钢筋焊牢.在护坡与槽底相接的坡脚,在4m宽范围内实施与上述护坡相同的保护措施.2.3.3泄槽前后缘泄槽前缘,从高程617.5m的垫层到高程635rfl为坝体l:1.4坡面,按面板基础坡面的要求施工,即以10.5t斜坡碾碾压6遍,密实度抽检合格后,经人工修坡,铺上铅丝网再抹5crfl厚的1O0号水泥砂浆(汛后拆除,进行面板施工);高程635m至高程642m为主堆石体,坝体护坡按1;1.4碾压检查合格即可(见图3,4,5).2.4天生桥二级电站水位调控管理由于天生桥一级电站下游围堰座落在二级电站库区内,其水位流量关系有别于原河道.在中小流量时,下游围堰的尾水位可以显着地受到二级电站运行水位(637~645m)的调控.南圈3大坝过流保护平面(单忙m)一圈4过藏保护横毒!l面示皇(单位tm)模型试验表明,为了确保一级电站大坝1996年安全渡汛,当下泄流量为200O~4000r!q./s时,二级电站运行水位应作相应配合:在涨峰时段,尾水位维持在6415rn左右,落峰时段升至64:3rfl左右.当下泄流量大于4000rn/s时,二级电站可按自身调度方案运行.此外,上游鲁布革电站的泄洪冲沙也采取错峰调度,同时尽可能做好本工程的中长期气象分析及短期雨情水情预报.并做好渡汛观测和防洪抢险的组织措施落实.25工程进展和1996,1997年渡汛1995年汛后,大坝基坑抽水清淤,进入基础开挖(总量l16万rn,最大开挖强度16万rfi/月),同卜--~~圈5过藏保护擞断面示蠢<单位:m)卜一卜-jL水力发电?1999年-第3期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放空洞高水头Lc乙(一心弧形闸门的设计研究汪志龙蒋正鸿丁,(昆丽瓦瓦)关量词墨墅凰£1.生望苎查塾里天生桥一镪奎皇堕摘要在研究国内外众多潜孔弧形闸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总水压力,最大承压水头,闸门孔口尺寸,水封形式和门槽水力学等关键性的技术指标和参数的对比分析,进行了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放空洞弧形工作闸门的选型设计在120m承压水头下采用液压伸缩式水封,刷新了谱孔弧形闸门使用该种水封的国内记录.通过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放空洞弧形工作闸门及液压伸缩式水封的选型设计的实践,为我国高水头潜孔弧门的选型设计积累了经验.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放空隧洞全长l052.17nl,它承担放空水库,施工期参与导流和泄洪,汛末调节蓄水流量,电站停机检修时向下游供水的多种功能.放空洞弧形工作闸门是履行上述功能的关键性设备.根据枢纽布置要求,工作闸门为弧形闸门.其技术参数如下:工作闸门段流速36.6m/s;孔口尺寸6.4nl×7.5m;设计水头120m;校核水头l3Om;操作条件为动水全开,全关,90m以下水头局部开启;设计水头时总水压力87.35MN;最大总水压力95.06MN;孔口数量l孔;闸门数量l扇;支承跨度4m.总水压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闸门的设收稿日期1999—02—01时继续修复了l号导流洞并加固下游围堰.1996年2月开始大坝填筑,6月25日前.设计过水断面及保护工程基本完成(填筑最高强度64万m/月),7月4日,围堰第一次过水.1996年汛期围堰过水7次,其中流量最大的3次洪峰亦属常年洪水(3200~3790m/s),最高淹没高程648m.由于两条导流洞均投入运行,过堰水流平缓,流速不大,上下游围堰及未完成的坝体均未出现任何险情,1996年渡汛任务顺利完成.1996年10月,基坑提前抽水清淤,开始泄槽回填.1997年3月21日至5月1日, 一期混凝土面板浇筑完成(高程680m,面板面积3万m).汛前,下游围堰加高至657.2m高程,坝体经济断面填筑到725m高程(按300年重现期防洪要求).1997年汛期,实际出现4次洪峰,最大流量6300m/s.由于放空洞参预泄洪,坝前水位仅达668.8nl.1997年12月,大坝经济断面右岸达到748 iTl,开始浇筑二期混凝土面板(高程746m,面板面积7万in);大坝前缘铺盖及趾板灌浆均达到675 m高程;放空洞亦达到验收标准.同年l2月15日, 导流洞顺利下闸.实现了水库初期蓄水目标.3结语(1)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施工导流及渡汛方式,标准,施工程序是合理的,渡汛工程总体上是成功的.虽然实际洪水远未达到设计渡汛标准,从堆石坝安全施工角度考虑.所采用的过流保护工程标准仍是必要的;填筑强度高,虽有一定难度,实践证明,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2)由于l号导流洞进口段开挖过程中突然出现大塌方,截流后的第1年只能由2号导流洞单洞导流,使截流及初期渡汛风险增大,教训是深刻的. 对位于山体薄弱带的导流隧洞进出口段,理应采取有预见性的保护措施.(3)实现坝体过水安全渡汛,下游围堰至关重要,不仅应有认真设计的消能防冲设施,还需维持足够的尾水位,否则,下游围堰一旦冲毁,必将累及未完成的坝体及上游围堰.。

浅析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无功功率运行

浅析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无功功率运行

收稿日期:2004-02-03 作者简介:彭力上(1971-),男,广西陆川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水电厂运行工作。

浅析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无功功率运行彭力上(天生桥一级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力发电厂,贵州 兴义 562400)摘 要:介绍了天生桥一级电站周边的电气环境,对电站电气主接线及其参数对系统运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监控无功PID 闭环的特点,并提出无功运行的原则。

关键词:进相;闭环调节;过电压;无功功率运行;天生桥一级水电站中图分类号:TM76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408X (2004)02-0057-041 概述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是红水河梯级电站的第一级,位于南盘江干流上。

工程以发电为主,水库总库容10216亿m 3,调节库容57196亿m 3,为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

电站装机容量1200MW (4×300MW ),年利用小时数4750h ,多年平均年发电量52126亿kW ・h ,保证出力40512MW ;并将增加下游已建的天生桥二级、岩滩和大化3个水电站的保证出力88319MW ,年电量40177亿kW ・h 。

南方电网承担西电东送任务,且潮流较重,一级电站在系统中不仅担任调频调峰任务,并且承担着直流闭锁等输电系统异常后的系统稳定任务。

正确理解电站的设计意图、系统中的作用和运行限制条件,对确保电站设备运行安全,提高系统运行质量,发挥稳定系统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2 系统结构和主要电气参数 一级电站采用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组单元接线,机组额定容量343MVA ,额定有功出力300MW ,额定无功出力160Mvar ,最大充电容量230Mvar ,机组允许电压正常变动范围18±019kV ,系统运行电压一般控制在230kV 左右,升压变压器容量380MVA ,一般常用变比242kV/18kV ,阻抗电压16%,允许过激磁倍111Pu (空载)。

厂用电电源取自机组机端,每单元一个电源,采用10kV/014kV 两级降压,高低压厂用变均为无载调压变压器。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机组220V直流系统改造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机组220V直流系统改造
险,安全措施只需要断开两段 220 V 直流系统进线
V1、V2(见图 2)。
证直流正负极接线无误,多股铜芯软线需压线鼻子
等基本要求,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符合标准规范要
求,电缆标牌及线芯号头应清晰明了[6]。
4.2
设备调试
厂级 220 V 直流系统的 1 号馈线柜和 1 号充电
柜、1 号充电柜和 2 号充电柜、2 号充电柜和 2 号馈线
柜之间通过计算机电缆连接,机组 220 V 直流屏与 1
找直流接地故障和监视馈线开关状态等功能,故对其进行整体改造,优化接线方式,母线上增加绝缘监测装置和开
关监测装置,实现在发生故障时能“找得准、找得快”,从而使直流系统更加安全可靠,更有利于机组稳定地运行。
改造后的机组 220 V 直流分配屏运行状况良好。
[关键词]
直流系统;
接地;
绝缘监测;
优化接线方式;
期装置柜、灭磁开关操作电源、调速器压油装置、制
动器及推力轴承气密封控制箱、励磁电制动柜、机
组在线监测柜等设备,对其是否供电不作要求。
根据《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
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2012)的要求,要对
电缆绝缘进行测试,要保护好电缆,使用好备用芯,
尽量避免重新敷设电缆。要确保柜内布线美观,保
号充电柜通过计算机电缆连接,通过 RS485 通讯将
机组 220 V 直流屏的绝缘情况和馈线开关的状态上
传到 220 V 直流系统的主机上。
在主机上对 4 台机组的地址进行定义,每台机
组对应唯一的一个地址,4 台直流分屏地址依次设
置为 1、2、3、4,使之做到一一对应。对应地址后即
可在主机上正确显示直流分屏的馈线开关状态。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大坝面板裂缝特点成因及处理技术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大坝面板裂缝特点成因及处理技术
m 以 上 走 向与
, ,
,
宽度
0 1
.
0 4 5m
,
深度
12
n t c
一2 1
4 r 高程 在 7 8 m
,
,
9 R 面 板 的 原裂 缝相 当 抬动裂 缝延 伸到

,
.
~ Rg

面 板 的原裂 缝之 后 即 结束 抬动 裂缝 与其 它裂 缝 比 较未 见 明显 特别 之处
: (6 ) 特 别 提 出的是 1 L 2一 L 1 6 面 板 的裂缝 发 育 最 为 密集 高程
,
0 2
.

~
以 下 为多 长 度 以 l m 一 s m 为 主 旧 裂缝 以 长 度 大 于 10 m
, ,
.
: (4 ) 面 板 裂缝 深度 探测 随机 选 择 不 同高 程 不 同面 板块 裂 缝 宽 度大 于 0 3


结 果 裂 缝深 度
:
1c 0 m 一 1c 2 m

6
条 裂 缝最 深
,
床段 4 0 m 并作 过 水泄 槽 保 护
1996
.

.
7
月 大坝 坝 体上 游侧 形 成挡 3 0 年一 遇 洪 水 的 度汛 断 面 ; 1 9 9 7 年 5 月 完成 一 期 面 板 混 凝
,
.
土 (E L 6 8 0 O m )施 工 ; 1 9 7 9 年 1 0 月 一 19 8 9 年 8 月坝 体上 游 侧形 成 挡 5 0 年一 遇 的洪 水度 汛 断面 填筑

L 2
7
面 板块 范 围 内 以 小倾 角 近 水 平 裂 缝 为 主 ; 裂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黑启动分析和方案编制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黑启动分析和方案编制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黑启动分析和方案编制第一篇: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黑启动分析和方案编制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黑启动分析和方案编制〔摘要〕阐述了水电站黑启动与常规启动初始条件的差异,讨论了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黑启动方式的选择,通过对黑启动路径相关设备动力要求的分析,找出不具备启动条件的部位采取相应对策,介绍了黑启动的编制、危险点分析及试验和组织中相应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水电站;黑启动;危险点;方案编制;试验组织美国8·14大停电事件对我国电力行业来说是一次震动,随后各地电力企业相继开展了一系列自查活动,重点检查了电站、变电站、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尤其是预防系统崩溃和系统出现大事故后的快速恢复能力。

根据电网和上级公司的要求,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制订了新的黑启动方案并进行实战演练,将电站黑启动参数,如黑启动最短时间和最长时间、最大外送容量等报电网公司。

电站对原有黑启动方案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推演,发现并修正了存在的问题,获得了黑启动的关键数据,同时大胆采用自动启动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黑启动的速度和安全性。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下游7 km处是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由于该电站库容小,装机容量大,一级电站机组快速启动对该电站黑启动有关键作用;加上天生桥地区是西电东送的关键结点,是多条500 kV线路的起点,也是天广直流的起点,而一级电站的机组容量大,进相能力强,一级电站机组的快速启动对电网快速恢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黑启动的分析1.1 黑启动的相关定义准确定义黑启动是制订黑启动方案的重要前提,黑启动的定义涉及:黑启动的初始条件,黑启动成功的标志。

(1)黑启动的初始条件:对火力或核动力电站,由于机组辅助设备动力要求较高,黑启动必须依赖于外来或厂内应急动力电源,但对于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对动力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因此准确而言,凡依赖原动机驱动的交流动力电源启动厂内机组的都不能作为黑启动。

由此水电站黑启动初始条件是:电站没有任何交流动力电源(包括外来电源和经倒闸即可恢复的电源),只依赖厂内蓄能设备提供的能源如:直流系统蓄电池、UPS装置、机组油压装置和气系统储气罐等剩余能量启动机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工程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一、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工程
建设内容: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是红水河梯级电站的第一级,位于南盘江干流上。

电站以发电为主,具有调节下游梯级电站用水、增加保证出力的补偿效益。

电站装机容量120万kW,保证出力405.2MW,多年平均电量52.26亿kW·h。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为780 m,死水位731 m,水库面积为173.7 km2,总库容102.57亿m3(校核洪水位),具有多年调节性能。

建设单位:国家电力公司南方公司建设管理局
建设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贵州省安龙县
工程投资:本工程总投资为83.58亿元,其中环保投资3073.85万元,占总投资的0.37%。

工程建设情况:1991年4月开工建设、1998年12月建成投入试运行
监测期实际生产负荷:年发电量46.56亿kW·h
环评编制单位: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环保设施设计单位: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验收监测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贵州省黔西南州环境监测站
二、环境保护执行情况
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该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履行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手续。

工程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步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主要有:同时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措施及噪声防治措施基本落实;施工期和运行期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

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工程的环保措施设计,针对电站的建设、运行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环保规章制度。

针对各种污染治理设施,制定了严格的作业指导书。

试生产
和验收监测期间,各项污染治理设施管理、运行正常。

三、验收监测结果
1.地表水质监测:贵州省黔西南州环境监测站3月11日至14日3年3月11日至14日,对天生桥一级水电站进行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
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水库水质3月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Ⅴ类标准的要求,各主要断面中支流清水江为Ⅳ类,其它断面均为超Ⅴ类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总磷。

2.生活污水监测结果:贵州省黔西南州环境监测站于2003年4月1日对5个生活污水排放口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监测因子为pH、悬浮物、COD Cr 、BOD5和氨氮,监测数据表明,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水库入库生活污水各项指标基本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和初步设计要求,其中COD Cr 、BOD5为主要超标因子。

3.固体废弃物处理: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工程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固体垃圾和施工期间的石渣。

对固体垃圾,按环保措施设计方案有序收集,并集中处理。

施工期间开挖的石渣已按环保措施设计合理设置弃渣场和存料场,并在施工期和运行期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目前绝大多数存弃渣场已平整复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