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科学八上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精品课件浙教八上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复习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说明: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
二、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
要点: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m质浓 = m质稀 即 m液浓 A% = m液稀 B%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把50g 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 硫酸,需要水多少毫升?
3、蒸馏法
蒸馏法:把水加热,至水 沸腾变成水蒸气,再经冷 凝管冷却成水滴。
收集到的水就是蒸馏水
根据液体沸点不同,我们还可以用蒸馏法来分离沸 点不同的液体
适用范围:用于提纯或分离液态混合物
比较三种净水方法的净水效果:
沉淀法:只能使水中的悬浮微粒(不溶性固 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下来,而不能 除去这些沉淀,也不能除去已溶解的物质
<0.01g
难溶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的性质; ②溶剂的性质; ③温度
4、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公式: s = m质
100g m剂
s
m质
100g+s= m液
计算依据: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和溶 剂组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比是一定的。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 水污染严重
3、 分布不均匀(地区、季节)
4、 人口的剧增
四、 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水源越丰富,生物种类越多。水分影响着生物 的分布热带雨林区可以生长茂密的森林,但干旱的 沙漠地区植物生长困难。
当人体内水量不足时,会造成脱水,严重脱水 时人就会有生命危险。 2.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复习课件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专项提升训练(一) 浮 力
1.【2018·苏州】为探究物体在水中受到的 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深度的关 系,小明和小华把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 台秤上,溢水杯口下方放置一空量筒。 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G。然后将金属块缓 慢浸入水中,且始终不与杯接触,如图。
(3)物块的密度。
解:由 F 浮=ρ 液 gV 排得,物块的体积为 V=V 排=ρF水浮g,
物块的重力为 G,质量为 m=Gg ,
G
则物块的密度为
ρ= mV =
g F浮
=Gρ F浮
水
=
18 N 8N
×1.0×103
kg/m3=
ρ水g 2.25×103 kg/m3。
8.如图甲所示,为我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的两栖大飞机 AG600漂浮在水面时的情景。AG600飞机能够像船一样在 水面滑行、起飞降落。它的用途很多,最主要的是森林灭 火、水上救援、物资运输和海洋探测等。该飞机最大总质 量为53.5 t、机体总长36.9 m,翼展达到38.8 m,4台发动机, 单台功率为3 126 kW,航程4 500 km,一次可救护50名遇 险者。
(2)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解则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18 N-10 N =8 N。
7.【2018·泰安】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 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 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未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 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 系如图乙。g取10 N/kg,水的密度 是1.0×103 kg/m3。求:
向下的重力G飞机和向下的拉力F,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G飞机+F,且G飞机=G总-G海斗,
专项提升训练(一) 浮 力
1.【2018·苏州】为探究物体在水中受到的 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深度的关 系,小明和小华把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 台秤上,溢水杯口下方放置一空量筒。 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G。然后将金属块缓 慢浸入水中,且始终不与杯接触,如图。
(3)物块的密度。
解:由 F 浮=ρ 液 gV 排得,物块的体积为 V=V 排=ρF水浮g,
物块的重力为 G,质量为 m=Gg ,
G
则物块的密度为
ρ= mV =
g F浮
=Gρ F浮
水
=
18 N 8N
×1.0×103
kg/m3=
ρ水g 2.25×103 kg/m3。
8.如图甲所示,为我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的两栖大飞机 AG600漂浮在水面时的情景。AG600飞机能够像船一样在 水面滑行、起飞降落。它的用途很多,最主要的是森林灭 火、水上救援、物资运输和海洋探测等。该飞机最大总质 量为53.5 t、机体总长36.9 m,翼展达到38.8 m,4台发动机, 单台功率为3 126 kW,航程4 500 km,一次可救护50名遇 险者。
(2)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解则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18 N-10 N =8 N。
7.【2018·泰安】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 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 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未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 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 系如图乙。g取10 N/kg,水的密度 是1.0×103 kg/m3。求:
向下的重力G飞机和向下的拉力F,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G飞机+F,且G飞机=G总-G海斗,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1地球上的水(教学课件)

课堂演练
1.下列水体,人类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无法 应用的是( BD )
A、河水
B、海水
C、地下泉水
D、永冻土底冰
2.下列水体一定属于淡水的是( BD )
A、湖泊水
B、大气水
C、地下水
D、冰川水
课堂讲解
二、水的循环
这首诗的头两句说的是什么, 有没有科学道理?
流到江河的水真的不能回来了吗?
读课本P3图1-3,说说水在 自然界中是如何循环的?
讨论:地球表面分布了那么多水,为什么 还会出现水危机现象?
课堂讲解
出现水危机的可能原因 :
1.淡水少,大多数分布在海洋。 2.水污染严重。 3.人口的急剧增加,用水量增加。 4.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地球上虽然有丰富的水,但96.53%是不能饮用的海水,淡水 资源仅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而绝大部分淡水是目前无 法利用的冰川和深层地下水。当今人们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 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其储量约仅占全球淡水 总储量的0.007%。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途径: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课堂讲解
(1)小循环:A、陆上内循环: 陆地 B、海上内循环: 海洋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海洋
大气
陆地
大气 大气
(1)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 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亿人) 多年人均平均 据1998 年径流量/km3 年统计
资源排 序
亚洲 31 18 13 非洲 21 17 4
第1章水和水溶液复习(PPT课件(初中科学)29张)

总量世界第六,人 均只是世界人均的 1/4;西北严重干旱。
占总质量的 一半以上。 参与生物体 的新陈代谢。
约2.5升。
考点二 水的组成
化学方程式:
通电
2H2O === 2H2↑+ O2 ↑ 微观模型: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分裂
重组
两电极均产生气泡, 阴阳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2:1 阴极气体会燃烧; 阳极气体会助燃。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第一章 水和水溶液
复习课
考点一 地球上的水
(1) 地 球 上 的 水
占大部分,无法直接饮用Fra bibliotek占小部分,散布在冰川、 地下、湖泊、河流……
海陆循环、 陆上循环、海上循环。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 使各处水体得以更新; 使大气、岩石、生物体 联系在一起。
(2) 地 球 上 的 水
亚洲总量最多, 但人均最少。
取样,加入少量该溶质,视察能否继续溶解。
3、浓溶液和稀溶液:
含溶质较多的溶液称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称稀溶液。
饱和 溶液:
定义 转化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定义 含义
四要素
①一定的温度 ②100g溶剂 ③到达饱和状态 ④溶质的质量
下沉
ρ物 > ρ液
3 F浮=G
悬浮
ρ物 = ρ液
上浮
F浮>G物 ρ物< ρ液
悬浮
F浮=G物 ρ液=ρ物
下沉
F浮<G物 ρ物> ρ液
占总质量的 一半以上。 参与生物体 的新陈代谢。
约2.5升。
考点二 水的组成
化学方程式:
通电
2H2O === 2H2↑+ O2 ↑ 微观模型: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分裂
重组
两电极均产生气泡, 阴阳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2:1 阴极气体会燃烧; 阳极气体会助燃。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第一章 水和水溶液
复习课
考点一 地球上的水
(1) 地 球 上 的 水
占大部分,无法直接饮用Fra bibliotek占小部分,散布在冰川、 地下、湖泊、河流……
海陆循环、 陆上循环、海上循环。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 使各处水体得以更新; 使大气、岩石、生物体 联系在一起。
(2) 地 球 上 的 水
亚洲总量最多, 但人均最少。
取样,加入少量该溶质,视察能否继续溶解。
3、浓溶液和稀溶液:
含溶质较多的溶液称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称稀溶液。
饱和 溶液:
定义 转化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定义 含义
四要素
①一定的温度 ②100g溶剂 ③到达饱和状态 ④溶质的质量
下沉
ρ物 > ρ液
3 F浮=G
悬浮
ρ物 = ρ液
上浮
F浮>G物 ρ物< ρ液
悬浮
F浮=G物 ρ液=ρ物
下沉
F浮<G物 ρ物> ρ液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5节《物质的溶解》课件3浙教级上册自然科学课件

第一章 第5节
物质 的溶解 (wùzhì)
12/10/2021
1
第一页,共二十页。
1.已知溶质和溶剂(róngjì)的量,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10克氯化钠放入40克水中,完全溶解
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zhìliàng)分数为多少?
12/10/2021
2
第二页,共二十页。
例2 一定温度(wēndù)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无限溶
。如18向.2上%述溶液中加入20克水,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 9.1% 12/10/2021
第七页,共二十页。
3.溶液稀释(xīshì)问题的计算
• 溶液加水后,浓度变小,叫溶液的 稀释,显然(xiǎ 在 nrán)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 量不变。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不 变,列等式是解稀释计算题的方法。
例8 为了实验需要将20%的硫酸溶液100克与 2%的硫酸溶液100克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多少? (fēnshù)
12/10/2021
15
第十五页,共二十页。
1.某同学将5克某物质,加到95克水中,所得溶液(róngyè) 溶质质量分数为( )D
A.小于5%
B.等于(děngyú)5%
C.大于 5% D.条件(tiáojiàn)不全,以上答案都不对
20%的硫酸(liú suān)。需密度为1.84g/cm3,质量 分数为98%的硫酸多少毫升 ?
12/10/2021
19
第十九页,共二十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物质的溶解。[1]先用______称量______克氯化钠倒入_________中,。[2]再用______ 量取______毫升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_______里,。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不变,列等式
物质 的溶解 (wùzhì)
12/10/2021
1
第一页,共二十页。
1.已知溶质和溶剂(róngjì)的量,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10克氯化钠放入40克水中,完全溶解
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zhìliàng)分数为多少?
12/10/2021
2
第二页,共二十页。
例2 一定温度(wēndù)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无限溶
。如18向.2上%述溶液中加入20克水,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 9.1% 12/10/2021
第七页,共二十页。
3.溶液稀释(xīshì)问题的计算
• 溶液加水后,浓度变小,叫溶液的 稀释,显然(xiǎ 在 nrán)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 量不变。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不 变,列等式是解稀释计算题的方法。
例8 为了实验需要将20%的硫酸溶液100克与 2%的硫酸溶液100克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多少? (fēnshù)
12/10/2021
15
第十五页,共二十页。
1.某同学将5克某物质,加到95克水中,所得溶液(róngyè) 溶质质量分数为( )D
A.小于5%
B.等于(děngyú)5%
C.大于 5% D.条件(tiáojiàn)不全,以上答案都不对
20%的硫酸(liú suān)。需密度为1.84g/cm3,质量 分数为98%的硫酸多少毫升 ?
12/10/2021
19
第十九页,共二十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物质的溶解。[1]先用______称量______克氯化钠倒入_________中,。[2]再用______ 量取______毫升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_______里,。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不变,列等式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课件

即质量/体积 = 1克/厘米3,即为水的密度
二、密度的测定 1、原理:
2、所需仪器: 天平--测质量 刻度尺或量筒--测体积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
• 1.调节天平平衡 • 2.在烧杯中盛被测液体,称量它们的质量
记为 m1 • 3.把烧杯中的被测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
出它的体积 记为v • 4.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 记为m2 • 5.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 m = m1— m2 • 6.求出液体的密度 ρ =m1 — m2 ∕ v
测量石块的密度步骤
•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 2.测出石块的质量 记为M • 3.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清水,并把测得水的
体积 记为v1 • 4.将石块用细线拴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出
金属块和水得总体积 记为v2 • 5.计算石块得体积 v = v2 — v1 • 6.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ρ=M / V2- V1
玻璃管内装满水:加
入少量可溶性物质
(氢氧化钠、硫酸
等),为增加水的导
电性
分别与电源的正、 电极
负极相连
负极
正极
实验
• 1、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 ,接通 直流电。
• 2、仔细观察,两个电极上出现了
__气__泡__, • 3、两只玻璃管内液面__下__降_______。
正极端产生的气体少;负极端产生的 气体多。
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 记为m2
体积 1 (5)、陆地淡水中, 所占的比例最大, 地下水 居其次
气体能燃烧,火焰呈蓝色,点燃时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这是氢气。 水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2、有一质量为200克的瓶,盛满水后的质量是 1.
性质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气体能燃烧,火焰呈蓝色,点燃时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这是氢气。
二、密度的测定 1、原理:
2、所需仪器: 天平--测质量 刻度尺或量筒--测体积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
• 1.调节天平平衡 • 2.在烧杯中盛被测液体,称量它们的质量
记为 m1 • 3.把烧杯中的被测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
出它的体积 记为v • 4.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 记为m2 • 5.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 m = m1— m2 • 6.求出液体的密度 ρ =m1 — m2 ∕ v
测量石块的密度步骤
•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 2.测出石块的质量 记为M • 3.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清水,并把测得水的
体积 记为v1 • 4.将石块用细线拴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出
金属块和水得总体积 记为v2 • 5.计算石块得体积 v = v2 — v1 • 6.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ρ=M / V2- V1
玻璃管内装满水:加
入少量可溶性物质
(氢氧化钠、硫酸
等),为增加水的导
电性
分别与电源的正、 电极
负极相连
负极
正极
实验
• 1、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 ,接通 直流电。
• 2、仔细观察,两个电极上出现了
__气__泡__, • 3、两只玻璃管内液面__下__降_______。
正极端产生的气体少;负极端产生的 气体多。
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 记为m2
体积 1 (5)、陆地淡水中, 所占的比例最大, 地下水 居其次
气体能燃烧,火焰呈蓝色,点燃时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这是氢气。 水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2、有一质量为200克的瓶,盛满水后的质量是 1.
性质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气体能燃烧,火焰呈蓝色,点燃时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这是氢气。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ppt课件

15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例3 [金华中考]“彩球温度计”是一种现代居家饰品,其结构模 型如图 1-Z-2 所示。该“彩球温度计”由体积相同(保持恒定)、
质量不同的小球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液体组成。当环境
温度升高时,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将
。
在某变小一环境温度下,四个小球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 B 小球受到的浮力与 D 小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为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本章总结
1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知识框架
无处不在的水——人类可用水的含量有限
水 和 水 的 溶 液
地 球 上 的 水
生命中的水——水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物质 地球上的水——水循环
水资源——水资源分布
2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水的组成——氢和氧
水 和水
阿基米德原理
水的
的浮
溶力 液
方法透视 由于当前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
8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二 常见的碱及其性质
【考点扫描】 浮力的概念;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或公式的变形进 行简单的计算。
9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例2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以下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物体漂浮时,所 受浮力与自身重力的大小关系”。
物体在液
F浮 <G,下沉
体中浮沉
F浮 =G,悬浮或漂浮
的条件
F浮 >G,上浮
3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水 和物 水质 的的 溶溶 液解
溶解度: 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 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例3 [金华中考]“彩球温度计”是一种现代居家饰品,其结构模 型如图 1-Z-2 所示。该“彩球温度计”由体积相同(保持恒定)、
质量不同的小球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液体组成。当环境
温度升高时,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将
。
在某变小一环境温度下,四个小球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 B 小球受到的浮力与 D 小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为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本章总结
1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知识框架
无处不在的水——人类可用水的含量有限
水 和 水 的 溶 液
地 球 上 的 水
生命中的水——水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物质 地球上的水——水循环
水资源——水资源分布
2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水的组成——氢和氧
水 和水
阿基米德原理
水的
的浮
溶力 液
方法透视 由于当前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
8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二 常见的碱及其性质
【考点扫描】 浮力的概念;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或公式的变形进 行简单的计算。
9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例2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以下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物体漂浮时,所 受浮力与自身重力的大小关系”。
物体在液
F浮 <G,下沉
体中浮沉
F浮 =G,悬浮或漂浮
的条件
F浮 >G,上浮
3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水 和物 水质 的的 溶溶 液解
溶解度: 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 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溶液复习课件

(3)加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 100 克
试一试
把60克质量分数为80%的氯化钠和40克20%的氯化 钠溶液混合后,求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m浓×a浓% = m稀×a稀%
m浓+ m水 = m稀
m水
m浓 a浓%
m稀 a稀%
下表是硫酸的密度和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对照表(20℃).欲配制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为里,2形成0均%一稳定的的混稀合物 硫酸,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
浓硫酸多少毫升?水多少毫升? (2)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什么?
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
把60克质量分数为80%的氯化钠和40克2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求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自来水厂的水净化
溶质性质 影响溶解 性的因素: 溶剂性质
温度和压强 影响溶解 温度、固体表面积、搅拌 快慢因素: 溶解过程中的 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 热量变化: 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必 须在一定的温度、一定量的溶 剂并且质量也相等的情况下, 该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的条件 下进行比较。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气体,气体能 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氧分子
分裂
重组
4、电解水得出的结论:
宏观 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微观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水分子通电后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 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三、 水的溶液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m浓×a浓% = m稀×a稀%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m浓+ m水 = m稀
试一试
把60克质量分数为80%的氯化钠和40克20%的氯化 钠溶液混合后,求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m浓×a浓% = m稀×a稀%
m浓+ m水 = m稀
m水
m浓 a浓%
m稀 a稀%
下表是硫酸的密度和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对照表(20℃).欲配制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为里,2形成0均%一稳定的的混稀合物 硫酸,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
浓硫酸多少毫升?水多少毫升? (2)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什么?
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
把60克质量分数为80%的氯化钠和40克2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求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自来水厂的水净化
溶质性质 影响溶解 性的因素: 溶剂性质
温度和压强 影响溶解 温度、固体表面积、搅拌 快慢因素: 溶解过程中的 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 热量变化: 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必 须在一定的温度、一定量的溶 剂并且质量也相等的情况下, 该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的条件 下进行比较。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气体,气体能 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氧分子
分裂
重组
4、电解水得出的结论:
宏观 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微观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水分子通电后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 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三、 水的溶液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m浓×a浓% = m稀×a稀%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m浓+ m水 = m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标志 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 水。手是字母J和S的变形, 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 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 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 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 滴水汇成江河。 国家节水标志
•世界水日:3月22日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5升水。 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喝水。 动物和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的摇篮。
归纳:
上浮 F浮>G物 ρ
液>ρ 物
漂浮 F浮=G物 ρ
液>ρ 物
悬浮 F浮=G物 ρ
液=ρ 物
下沉 F浮<G物 ρ
液<ρ 物
沉底 F浮+F支持=G物 ρ
液<ρ 物
强调: 1、上浮最终变为漂浮、下沉最终沉底 2、平衡状态:漂浮、悬浮 F浮=G,但 漂浮时V排<V物 ,悬浮 V排=V物 。 3、ρ物是物体的平均密度
2、潜水艇:
潜水艇浮沉原理:改变自身重力. a.需下沉时,水舱内充水, 使G>F浮; b.当G=F浮时,能停留在任何位置;
c.需上浮时,水舱内排水, G<F浮.
3、气球和飞艇
采用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氦气、热 空气)的办法,使它受到的F浮>G球而升空。 升空时 ρ平均< ρ空气。
轮船
增大体积增大浮力,实现漂浮;
D. E.
10 20 30 40 50 60
氯化钠
70
80
90
100
温度/℃
影响固体溶解速度(快慢)的 因素有:1)温度 2)颗粒 大小 3)是否搅拌
注意:影响固体溶解速度的因 素与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 不同的。
实验表明:有的物质溶解时 要 放出热量 ,温度升高如氢氧化 钠,浓硫酸,; 有的要吸收热 量 温度降低,如硝酸铵,也有 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 没有明显的变化,如食盐。
溶质的质量分数
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一般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 一般与温度无关 不一定饱和 没有单位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对温度的要求
一定温度下 一定达到饱和
溶液是否饱和 单 位
g S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100g
关
系
式
联
系
已知某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为S,则该温度 下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 S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g+S ╳ 100%
(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成因: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变化(内 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 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途径: 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 更新周期: 更新最快— 大气水 更新最慢— 冰川
溶液
科学上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 物质的溶解能力
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 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 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S)。
条件: 一定温度下 标准: 100克溶剂(水) 状态: 达到饱和状态(或溶解达到最大限度) 单位: 克
溶解度的意义:
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克 表示: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a%)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定义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推导公式: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m =m × a% 质 液 溶质质量
=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比 较 项 目
意 义
溶 解 度
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性的
大小,受外界温度、压强 影响
低
气体可以燃烧,产生淡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 蓝色火焰 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__;
木条复燃 _______________。
+
-
气体检验:
阳极(+) 气体:
用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证明是氧气
阴极(-) 气体:
用燃着的火柴。 气体能燃烧,,产出淡蓝色火焰 证明是氢气
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药液 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 起瓶子(标签应向着手心---注意防止残 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
物质的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 里的 能力 称为溶解性。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 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一定 量的溶剂并且质量也相等 的情况下,该溶质不能再 继续溶解的条件下进行比 较。
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 海洋水 96.53%
冰川水 68.69% 地下淡水 30.06% 湖泊淡水 0.26% 土壤水 0.05% 河水 0.006%
陆地淡水 2.53%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
1.地球上水的主体是什么?
(海洋水)
2.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什么?
(冰川水)
3.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是哪些?
3、对公式的理解
(1)ρ 液是指 液体密度 ,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 的密度。 (2)V排液是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不是液体 总体积,也不一定是物体的总体积(V物)。 ①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浸没):V排液= ; V物 ②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 V排液<V物, (3)浮力只跟 ρ 液和 V排液,即只跟物体排开的 有关,而与物体浸入液体 液体受到的重力 的 深度 、物体的 形状、质量 、 密度、 等无关。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第二节
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实验
水电解器
玻璃管内装满水(内加少量 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溶液,以增 强溶液的导电性。)
+
-
右图是电解水的装置,请回答:
(1)仔细观察:水的颜色、状态为__________ 无色、液态 高 两个电极上出现了_________ 气泡 ,两支玻璃管内液 面____________ 下降 。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1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
水资源的分布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利用的水相当于 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 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 地下径流的水。 与该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1)水资源和水循环的关系:水循环活跃, 水资源丰富;水循环不活跃,水资源贫乏。 (2)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 区水资源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 源则比较贫乏。
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键:
在一定条件下,是否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浓溶液和稀溶液: 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叫 做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叫 做稀溶液。
思考:
1)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 2)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和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除氢氧化 条 件 一定温度, 一定温度,一定 (熟石灰) 一定量溶剂。 钙 量溶剂。 区 别 溶质不再继续 和气体外 溶质还能继续 溶解。 溶解 1.加溶质 2.蒸发溶剂 3.降温 相互 饱和 不饱和 转化 溶液 1.加溶剂 2.升温
20℃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
2、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易溶>10g
物质的溶解度等级
(20oC)时
可溶1g—10g 微溶0.01g—1g 难溶<0.01g
溶 200 解 度 190
g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总结
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1、保持物体重力不变,改变浮力:增 大浮力使物体上浮,减少浮力使物体 下沉 a .改变液体密度 b.改变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2、保持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变,改变 重力:减小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上浮, 增大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下沉。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
用 直接测量液体密度。 途: 刻度特点: ①读数上小下大; ②刻度间隔不均匀 (上疏下密)。 工作原理:漂浮原理——物体漂浮 在液面上时浮力等于重 力。即G= F浮
1、密度计——利用漂浮条件工作; 2、船——增大体积增大浮力,实现 漂浮; 3、潜水艇——改变自身重实现下潜
和上浮。
第四节
溶液
1、溶液的定义: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
2、溶液的 组成
1)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别: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 溶质是 固体、气体;溶剂是_______;
电极(与负极 电极(与正极 相连) 相连)
有无气泡
气体体积比
产生气泡
2:1
能燃烧,并产生 不能燃烧,但可以使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淡蓝色火焰
气体比较
气体名称
水电解变化情况
氢气
氧气
水
通直流电
氢气 + 氧气
结论:
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或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
第三节:
水的浮力
一、浮力的存在
1、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2、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 3、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 个向上的浮力
4、气体也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
2.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 液 体(或气体) 作 用 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大
小: F浮=G - F拉
(弹簧秤先后两次读数之差)
2、阿基米德原理
•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 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于等于 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 g 即F= G排液=m排液g=ρ 液V排液 。 • 同样,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推广到气体的浮力 上: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 物体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