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34首古诗词鉴赏复习题汇总

初中语文34首古诗词鉴赏复习题汇总

初中语文34首古诗词鉴赏复习题汇总1《观沧海》曹操(汉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更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和“入”将“海日”和“江春”拟人化,夜将近未尽,太阳已经升起;旧年还没过完,江上的春天已经到来。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也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偶,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江面开阔;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

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

表现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运用想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逐渐繁茂的景象。

“没”写出了草刚刚遮盖马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一、鉴赏方法(1)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2)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3)看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4)找意象,析意境,知典故,看手法,品语言,明主旨。

二、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和内容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变化三、诗词的有关知识(1)内容类别:送别诗、思乡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爱国诗、边塞诗、爱情诗、山水田园诗等;(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3)修辞手法:比喻、对比、衬托、夸张、借代、双关、反语、反复、互文、通感等;(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典故归纳古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诗词的容量增大,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熟记典故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将七――九年级含典故的诗句归纳如下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典故:闻笛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完整)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完整)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完整)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评析]:___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豁达洒脱见长。

该诗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展现了作者豁达洒脱的性格。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1)诗中的主要景物有:青山、绿水、两岸、___、___、乡书、归雁。

2)诗中所表现的情感是:思乡之情3)诗中所表现的主题是: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怀的相互映照4)诗中所表现的人物是:___5)诗中所表现的意境是:自然与人文相融,形成一种和谐美感6)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对仗、比喻、拟人等7)诗中所表现的语言特点是:简洁自然、清新洒脱一、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考点分析]中考古诗词赏析题考查的是课内教读的诗词,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包括对中心思想、所抒感情、抒情主体形象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3、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包括对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理解;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解题思路与技巧]1、了解作家和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以及诗句的原意。

2、根据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入手,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入手,例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等,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式、表现手法入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词的思想内容。

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二、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卷1.______的诗词气魄雄大、情调悲壮。

该诗描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通过丰富的___表现出博大的胸怀。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赏析]: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描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描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

初中古诗词鉴赏题汇总(34首)

初中古诗词鉴赏题汇总(34首)

初中古诗词鉴赏题汇总(34首)一棵树的独白昨天:我们常说语文知识重在积累,但我认为,语文科目的学习也要掌握适用的学习技巧,如果不会运用一定的学习技巧,基础知识再强大,也会让考试分数大打折扣!今天,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一份关于古诗词答题技巧的资料,包含了34道“经典”诗词鉴赏题,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有不小的帮助。

1、《观沧海》曹操(汉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更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和“入”将“海日”和“江春”拟人化,夜将近未尽,太阳已经升起;旧年还没过完,江上的春天已经到来。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也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偶,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江面开阔;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

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

表现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专题训练 古诗词鉴赏 初中语文九年级全阶段(含答案)

专题训练 古诗词鉴赏 初中语文九年级全阶段(含答案)

专题训练古诗词鉴赏九年级全阶段(一)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沦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3分)(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

(2分)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3分)(三)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2分)2.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自始至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四)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2分)2.“浊酒_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3分)(五)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衷,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古诗词鉴赏(七年级)》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古诗词鉴赏(七年级)》课件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 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主题】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 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 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 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初中古诗词复习 ——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 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 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 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 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名师精选全国真题+解析答案,值得下载)专题一重点篇目一、XXXXXX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XXX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大海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大海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相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1XXX会在一同。

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XXX,经过碣石山时所作。

他跃马扬鞭。

登山观海,面临XXX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墨客把登高望海所见的自然风景,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XXX地刻画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墨客坦荡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坦荡,气魄雄壮,通篇以写实的伎俩展现了一个大志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XXX/入旧年。

乡书/那边达?归雁/洛阳边。

1.(2017·南充)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曲折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2绿水前面去了。

B.“XXX生残夜,XXX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XXX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班级_考号姓名——总分L【2022年北京】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二诗的结尾,诗人已得“”, 却“欲辨已忘言”。

(2)“心远地自偏” 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

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

(不得抄写原文)2.【2022年天津】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

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3.12022年河北】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二④中夕:半夜。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棵高高的大树。
• 天净沙 秋思 • 马致远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 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 描绘出一幅萧瑟、荒凉的深秋晚景图。
练练手
• 浣溪沙 • 苏轼
•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的题目是《赠从弟 》,而内容却是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诗人以松柏为喻(象征的手法),赞颂松柏在风中坚强挺立,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
表达了自己坚贞的品格以及对从弟的勉励之意。
• 菊 秋瑾 • 铁骨霜枝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 • 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 • 从整首诗来看,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菊花?作者描写 菊花的目的是什么?
LOREM IPSUM DOLOR
• • • • • •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请你说说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理解。 旧事物中往往孕育着新事物。新事物往往是从旧事物中产生的。
练练手
•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有何妙用?
• 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了作者勇于攀登绝顶、
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六、诗词的表现手法
• 1、诗歌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 2、请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 答题思路: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
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 •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3、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 折杨柳 • 杨巨源 •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 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 全诗写了哪些意象? • 水、杨柳、春风
• • •
辋川六言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 •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任选一、二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其间正升起一缕炊烟。
了、、情感。
LOREM IPSUM DOLOR
• • • • • • •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请分析诗歌三四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达效果。 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松柏的坚韧刚强。赞美 了松柏顽强的生命力。
•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请简要赏析。
LOREM IPSUM DOLOR
•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有何妙用? • 一个“涨”既写出了绵绵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更写出
了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之情,与日俱增,越来越浓。
•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请简要赏析。
作是长长的发丝,剪不断,理还乱,无法消除。形象具
体。
七、综合闯关练习
• • • • • • • •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的心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分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一、古诗词鉴赏中考怎样考?
• 1、题型:填空、选择、简答 • 2、分值:5—6分
• 3、材料:课内、课外
二、古诗词鉴赏中考考什么?
• 1、诗歌的意象(景物、画面) • 2、主旨和情感(思想、情感)
• 3、语言品析(炼字、赏句)
• 4、表现手法(技巧、手法)
三、诗词的意象
•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 2、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阅读全诗,谈谈你对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LOREM IPSUM DOLOR
• 表达了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 畏惧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语言品析(炼字、赏句)
• 1、品味字词或句子的妙处。 • 2、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答题格式:通过、、字词,描绘了、、、的情境,表达
• 运用拟人的方法,将菊花和夭桃人格化,(运用对比的方法,
用夭桃来反衬菊花的坚强)。托物言志,表现作者坚强、孤 傲、不怕风雨,敢于斗争的精神。
练练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试从表现手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的?
• 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 运用比喻和情景交融来表现这种感情。将绵长的离愁比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 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LOREM IPSUM DOLOR
• 枣花、缲车、牛衣、古柳、黄瓜 • 营造了繁忙、祥和的农村生活氛围。
四、旨和情感(思想、情感)
• 1、分析诗句(诗歌)思想感情。 • 2、归纳诗歌的思想内容。
• 3、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
LOREM IPSUM DOLOR
• 春望 杜甫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忧国伤时,思家悲己
练练手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描绘、、、、、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LOREM IPSUM DOLOR
• 天净沙 秋思 • 马致远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 “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抒发了作者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